CN105109187A - 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9187A
CN105109187A CN201510494729.3A CN201510494729A CN105109187A CN 105109187 A CN105109187 A CN 105109187A CN 201510494729 A CN201510494729 A CN 201510494729A CN 105109187 A CN105109187 A CN 105109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sion
tail
clamp
head
carbo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947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吉
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zhou City Ningbo Tatsu Tatsu Auto Parts Factory (general Partnership)
Original Assignee
Yinzhou City Ningbo Tatsu Tatsu Auto Parts Factory (general Partnershi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zhou City Ningbo Tatsu Tatsu Auto Parts Factory (general Partnership) filed Critical Yinzhou City Ningbo Tatsu Tatsu Auto Parts Factory (general Partnership)
Priority to CN2015104947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91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9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9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包括用于输送版材的滚筒以及分别与滚筒活动连接的版尾夹、版头夹,其中:版尾夹正面面朝滚筒并用于夹紧版材的版尾,版尾夹呈长条形设置,版尾夹的正面向外凸起形成用于夹紧版材版尾的版尾弧形面,在版尾夹两侧分别穿设有安装耳孔,在版尾夹正面挖设有一个第一夹持槽和两个第二夹持槽且各夹持槽均位于两安装耳孔之间,第一夹持槽位于两第二夹持槽之间,在版尾夹背面一长侧边处设有呈平滑设置的两个版尾粘胶面,两版尾粘胶面之间设置有版尾条形槽。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版尾弧形面、各导向平面与滚筒配合紧密,使得夹持版材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背景技术
计算机直接制版机也被习惯性的称为CTP制版机。所谓CTP制版机就是ComputertoPlate,属于印前设备。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制版就是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直接将文字、图像转变为数字,直接生成印版,省去了胶片这一材料、人工拼版的过程、半自动或全自动晒版工序。CTP制版相比传统制版,最大的特点是免去出菲林这一步骤。
目前市场上,计算机直接制版机一般设有滚筒、与滚筒配合并用于夹紧版材版头的版头夹、与滚筒配合并用于夹紧版材版尾的版尾夹,版头夹和版尾夹一起构成了CTP制版机的夹钳结构。现有技术中,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简单,与滚筒配合不可靠,导致设备的工作效率低、不易操作等问题。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包括用于输送版材的滚筒以及分别与滚筒活动连接的版尾夹、版头夹,其中:
所述版尾夹正面面朝滚筒并用于夹紧版材的版尾,所述版尾夹呈长条形设置,所述版尾夹的正面向外凸起形成用于夹紧版材版尾的版尾弧形面,在版尾夹两侧分别穿设有安装耳孔,在版尾夹正面挖设有一个第一夹持槽和两个第二夹持槽且各夹持槽均位于两安装耳孔之间,所述第一夹持槽位于两第二夹持槽之间,在版尾夹背面一长侧边处设有呈平滑设置的两个版尾粘胶面,所述两版尾粘胶面之间设置有版尾条形槽;
所述版头夹正面面朝滚筒并用于夹紧版材的版头,所述版头夹呈长条形设置,所述版头夹的正面设有用于夹紧版材版头的第一导向平面以及与第一导向平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导向平面,在版尾夹两侧面分别开设有插销孔,在第一导向平面上穿设有夹持通孔,在版头夹背面一长侧边处设有呈平滑设置的两个版头粘胶面,所述两版头粘胶面之间设置有版头条形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版尾夹背面另一长侧边处开设有一行限位孔,在版尾夹背面两侧分别设有与安装耳孔对应设置的耳孔凹槽,在版尾夹背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夹持槽、两第二夹持槽一一对应的中间调节槽、两个弧形调节槽,所述中间调节槽和第一夹持槽联通,所述弧形调节槽呈弧形设置并和对应的第二夹持槽联通,在版尾夹背面还设置有与两弧形调节槽一一对应的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对应弧形调节槽的前方并与对应第二夹持槽联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耳孔由联通设置的长条形通孔和圆形通孔构成,所述长条形通孔的宽度小于圆形通孔的直径,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16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孔由尺寸不一的多个子限位孔构成,且所述限位孔对称设置在版尾夹背面。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在版尾夹背面设有位于两个耳孔凹槽之间的多个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弧形凸起,所述限位凹槽的深度大于版尾条形槽的深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版尾夹两侧还分别设有靠近安装耳孔设置的版尾限位缺口,在版头夹两侧还分别设有版头限位缺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版尾夹包括芯体以及设置在芯体表面的增强层,所述芯体为铝合金材料,所述增强层为以玻璃纤维增强的铝熔体层,所述玻璃纤维在铝熔体中以经线和纬线交错的形式存在(以经线和纬线纵横直接叠放的形式或者以经线和纬线纵横交织的形式,交织时可以为经线纬线之间逐根交织或者隔1根交织或者隔两根交织),其中玻璃纤维经线的延伸方向与本体的长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本方案中选用铝合金材质的芯体和以玻璃纤维增强的铝熔体表层,保证本体的主体材料仍旧为铝合金材料,从而在整体设计、结构性能、产品重心等方面保持稳定,从而便于实现新老产品结构件的通用性,而无需进行产品重心和稳定性调整。同时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构件整体质量,调整质心,同时还可以通过表层的玻璃纤维对法向的剪切应力和径向的拉伸应力进行缓冲衰减,从而达到对产品机械性能有效增强的目的。采用经线纬线交错形式排布的玻璃纤维,可以使得本体在全方向上实现对法向剪切应力和径向拉伸应力的衰减,从而实现对本体在全角度上对法向剪切应力和径向拉伸应力的各向同性的等效衰减,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本来的断裂强度和拉伸强度,避免在法向出现抗剪切应力能力差的“短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铝合金材料的组成包括(wt%),Si:6.8-7.2%,Mg:0.50-0.82%,Ti≤0.25%,Fe≤0.08%,Mn≤0.05%,Cu≤0.05%,Zn≤0.03%,碳纤维纳米线1-2%,Al余量,其中碳纤维纳米线为具有侧面生长有短枝的主干结构的枝干状,并且平均每一根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上有短枝3-5根。本方案通过采用非取向碳纤维纳米线对芯体铝合金材料进行加强,在微观结构上实现各向同性的应力衰减。同时采用具有短枝的枝干状结构的碳纤维纳米线,可以实现铝合金材料组织结构内的晶格、结晶、非晶等组织的立体化交联,提高组织结构之间的联接紧密性,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拉伸、屈挠和断裂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碳纤维纳米线在芯体中取向设置,其取向形式为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与沿长条形本体的较长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取向率不低于85%。本方案通过对碳纤维纳米线进行取向,以其主干的延伸方向为基准,可以使产品根据实际受力情况的需要,选择特定的主要增强方向,而其余方向以法向增强和余量的非取向碳纤维纳米线的同性增强为辅,从而在较高地程度上对产品的机械性能进行选择性优化,提高与应用环境的适应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碳纤维纳米线为碳纤维纳米线原纤经高能电子活化后表面镀制铜薄层得到,并且铜薄层在碳纤维纳米线原纤表面形成有与碳纤维纳米线原纤相邻的金属碳化物层和覆盖在金属碳化物层上的铜层。本方案通过以高能电子活化后的碳纤维纳米线表面镀制铜薄层,可以使碳纤维纳米线与铝合金主材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同时可以在碳纤维纳米线与金属层之间形成具有过渡性质的金属碳化物层,从而提高碳纤维纳米线与金属间的相容性和结合能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玻璃纤维为玻璃纤维原纤经过表面镀制铜层和铝层的复合纤维,所述铜层形成于玻璃纤维原纤外层,所述铝层形成于铜层外层。本方案通过在玻璃纤维的表面镀制的过渡金属层,可以使其与铝熔体具有更好的相容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铝层为经过阳极氧化在其表层形成多孔氧化物层结构的复合层,所述多孔氧化物层的孔尺寸为5-12微米。本方案通过在铝层表面形成稳定的耐高温的多孔氧化物层,可以起到保护玻璃纤维在铝熔体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形态。同时形成的多孔结构,可以通过金属组织的渗透而形成立体关联,从而使得增强层的组织结构更为稳定一致,对应力衰减的能力更强,具有更为优异的拉伸、断裂性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版尾弧形面、各导向平面与滚筒配合紧密,使得夹持版材效果更佳,且在版头处设置平面,在版尾处设置弧形面,使得版材夹持效果理想,保证了整体工作效率;安装耳孔可用于版尾夹的整体安装,即通过螺钉等配件将版尾夹安装于直接制版机机体上,使用方便,而插销孔可用于版头夹的安装,且插销孔位于版头夹侧面,保证了版头夹正面的平整度,提高了夹钳结构工作的可靠性,进一步减少版材外表面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版尾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版头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版尾夹;11、版尾弧形面;12、安装耳孔;121、长条形通孔;122、圆形通孔;131、第一夹持槽;132、第二夹持槽;14、版尾粘胶面;15、版尾条形槽;16、限位孔;161、子限位孔;17、耳孔凹槽;181、中间调节槽;182、弧形调节槽;183、固定孔;191、限位凹槽;192、弧形凸起;20、版尾限位缺口;30、版头夹;31、第一导向平面;32、第二导向平面;33、插销孔;34、夹持通孔;35、版头粘胶面;36、版头条形槽;40、版头限位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保护一种设计合理且工作效率高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适用于计算机直接制版机(CTP制版机),其主要包括滚筒以及安装在滚筒上的版尾夹、版头夹。
如图1至图6所示,本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包括用于输送版材(图中未示出)的滚筒(图中未示出)以及分别与滚筒活动连接的版尾夹10、版头夹30,其中:
版尾夹10正面面朝滚筒并用于夹紧版材的版尾,版尾夹10呈长条形设置,版尾夹10的正面向外凸起形成用于夹紧版材版尾的版尾弧形面11,在版尾夹10两侧分别穿设有安装耳孔12,在版尾夹10正面挖设有一个第一夹持槽131和两个第二夹持槽132且各夹持槽均位于两安装耳孔12之间,第一夹持槽131位于两第二夹持槽132之间,在版尾夹10背面一长侧边处设有呈平滑设置的两个版尾粘胶面14,两版尾粘胶面14之间设置有版尾条形槽15;
版头夹30正面面朝滚筒并用于夹紧版材的版头,版头夹30呈长条形设置,版头夹30的正面设有用于夹紧版材版头的第一导向平面31以及与第一导向平面31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导向平面32,在版尾夹10两侧面分别开设有插销孔33,在第一导向平面31上穿设有夹持通孔34,在版头夹30背面一长侧边处设有呈平滑设置的两个版头粘胶面35,两版头粘胶面35之间设置有版头条形槽36。
上述平滑的版尾粘胶面14以及版头粘胶面35的设置,使得版尾夹10和版头夹30安装更可靠,并分别配合设置有版尾条形槽15、版头条形槽36,使得版尾夹10、版头夹30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
本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在初始状态下,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版材由外界输送至滚筒处,首先经过版头夹30处,依次通过第一导向平面31和第二导向平面32后,再跟随滚筒位移一段后经过版尾夹10处;版尾弧形面11、各导向平面与滚筒配合紧密,使得夹持版材效果更佳,且在版头处设置平面,在版尾处设置弧形面,使得版材夹持效果理想,保证了整体工作效率;安装耳孔12可用于版尾夹10的整体安装,即通过螺钉等配件将版尾夹10安装于直接制版机机体上,使用方便,而插销孔33可用于版头夹30的安装,且插销孔33位于版头夹30侧面,保证了版头夹30正面的平整度,提高了夹钳结构工作的可靠性,进一步减少版材外表面损伤。
优选地,在版尾夹10背面另一长侧边处开设有一行限位孔16。限位孔16的设置使得版尾夹10安装更加可靠,对接快速,定位精准。
在版尾夹10背面两侧分别设有与安装耳孔12对应设置的耳孔凹槽17,在版尾夹10背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夹持槽131、两第二夹持槽132一一对应的中间调节槽181、两个弧形调节槽182,中间调节槽181和第一夹持槽131联通,弧形调节槽182呈弧形设置并和对应的第二夹持槽132联通,在版尾夹10背面还设置有与两弧形调节槽182一一对应的两个固定孔183,固定孔183位于对应弧形调节槽182的前方并与对应第二夹持槽132联通。
值得一提的是:弧形调节槽182和固定孔183相配合,可以可转动地安装拨块,拨块的铰接点安装于固定孔183上,活动端位于弧形调节槽182,使得版尾夹10安装后可以通过拨块与外界机体锁紧,使用更方便。
各夹持槽和调节槽相互配合,在版尾夹10正面的夹持槽内可以填装橡胶等柔性缓冲物质,夹持通孔34处也可填充橡胶等柔性缓冲物质,便于版材的进一步夹紧,并且避免版材表面划伤
优选地,安装耳孔12由联通设置的长条形通孔121和圆形通孔122构成,长条形通孔121的宽度小于圆形通孔122的直径,圆形通孔122的直径为16mm。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螺钉、螺栓等配件将版尾夹10安装在机体上后还可以水平滑移并将螺钉头部锁紧,安装可靠,提高工装效果,保证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圆形通孔122圆心到版尾夹10长侧边的距离为32mm,使得整体版尾夹10结构布局更加紧凑,便于安装和收纳。
在本案中,限位孔16由尺寸不一的多个子限位孔161构成,且限位孔16对称设置在版尾夹10背面。这样的结构布局使得版尾夹10安装更加精准,与外界机体对接可靠,且限位孔16的设置具有进一步稳固的作用,使得版尾夹10工作稳定。
优选地,在版尾夹10背面设有位于两个耳孔凹槽17之间的多个限位凹槽191,限位凹槽191内设有弧形凸起192,限位凹槽191的深度大于版尾条形槽15的深度。限位凹槽191和弧形凸起192的设置,一方面具有进一步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保证了版尾夹10安装的可靠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优选地,在版尾夹10两侧还分别设有靠近安装耳孔12设置的版尾限位缺口20,在版头夹30两侧还分别设有版头限位缺口40。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版头夹30和版尾夹10固定牢靠,保证工作的稳定性。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案中的版头夹30和版尾夹10多次镂空、挖槽的设置不仅保证了安装的可靠性,也进一步节约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版尾夹10包括芯体以及设置在芯体表面的增强层,所述芯体为铝合金材料,所述增强层为以玻璃纤维增强的铝熔体层,所述玻璃纤维在铝熔体中以经线和纬线交错的形式存在,其中玻璃纤维经线的延伸方向与本体的长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
以下实施例列举为有关本体的部分应用方案:
实施例1
芯体为铝合金材料,其组成包括(wt%),Si:6.8%,Mg:0.73%,Ti≤0.25%,Fe≤0.062%,Mn≤0.05%,Cu≤0.05%,Zn≤0.027%,碳纤维纳米线1.7%,Al余量,其中碳纤维纳米线为具有侧面生长有短枝的主干结构的枝干状,并且平均每一根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上有短枝3根。本实施例中多批次尾夹样品工1000件,经检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20.2MPa,断裂强度大于232.3MPa,断裂伸长率1.03%,断面收缩率小于0.15%,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3%。
实施例2
芯体为铝合金材料,其组成包括(wt%),Si:6.9%,Mg:0.64%,Ti≤0.23%,Fe≤0.08%,Mn≤0.045%,Cu≤0.037%,Zn≤0.029%,碳纤维纳米线2%,Al余量,其中碳纤维纳米线为具有侧面生长有短枝的主干结构的枝干状,并且平均每一根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上有短枝4根。本实施例中多批次尾夹样品工1000件,经检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20.2MPa,断裂强度大于232.3MPa,断裂伸长率1.03%,断面收缩率小于0.15%,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3%。
实施例3
芯体为铝合金材料,其组成包括(wt%),Si:7.0%,Mg:0.82%,Ti≤0.24%,Fe≤0.0875%,Mn≤0.04%,Cu≤0.04%,Zn≤0.03%,碳纤维纳米线1%,Al余量,其中碳纤维纳米线为具有侧面生长有短枝的主干结构的枝干状,并且平均每一根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上有短枝5根。本实施例中多批次尾夹样品工1000件,经检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20.2MPa,断裂强度大于232.3MPa,断裂伸长率1.03%,断面收缩率小于0.15%,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3%。
实施例4
芯体为铝合金材料,其组成包括(wt%),Si:7.1%,Mg:0.50%,Ti≤0.20%,Fe≤0.06%,Mn≤0.043%,Cu≤0.042%,Zn≤0.023%,碳纤维纳米线1.5%,Al余量,其中碳纤维纳米线为具有侧面生长有短枝的主干结构的枝干状,并且平均每一根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上有短枝4.5根。本实施例中多批次尾夹样品工1000件,经检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20.2MPa,断裂强度大于232.3MPa,断裂伸长率1.03%,断面收缩率小于0.15%,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3%。
实施例5
芯体为铝合金材料,其组成包括(wt%),Si:7.2%,Mg:0.58%,Ti≤0.21%,Fe≤0.07%,Mn≤0.047%,Cu≤0.045%,Zn≤0.02%,碳纤维纳米线1.2%,Al余量,其中碳纤维纳米线为具有侧面生长有短枝的主干结构的枝干状,并且平均每一根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上有短枝3.5根。本实施例中多批次尾夹样品工1000件,经检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20.2MPa,断裂强度大于232.3MPa,断裂伸长率1.03%,断面收缩率小于0.15%,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3%。
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地,碳纤维纳米线在芯体中取向设置,其取向形式为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与沿长条形本体的较长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取向率不低于85%。同等测试条件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28.4MPa,断裂强度大于260.2MPa,断裂伸长率0.95%,断面收缩率小于0.12%,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2%。
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地,碳纤维纳米线为碳纤维纳米线原纤经高能电子活化后表面镀制铜薄层得到,并且铜薄层在碳纤维纳米线原纤表面形成有与碳纤维纳米线原纤相邻的金属碳化物层和覆盖在金属碳化物层上的铜层。同等测试条件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32.3MPa,断裂强度大于255.4MPa,断裂伸长率1.02%,断面收缩率小于0.12%,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2%。
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地,玻璃纤维为玻璃纤维原纤经过表面镀制铜层和铝层的复合纤维,所述铜层形成于玻璃纤维原纤外层,所述铝层形成于铜层外层。同等测试条件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42.4MPa,断裂强度大于275.2MPa,断裂伸长率0.98%,断面收缩率小于0.105%,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2%。
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地,铝层为经过阳极氧化在其表层形成多孔氧化物层结构的复合层,所述多孔氧化物层的孔尺寸为5-12微米。同等测试条件下,平均屈服强度大于255.6MPa,断裂强度大于282.2MPa,断裂伸长率0.92%,断面收缩率小于0.10%,模拟工作环境下连续运转1000小时,无明显变形,故障,磨损率小于0.00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版材的滚筒以及分别与滚筒活动连接的版尾夹、版头夹,其中:
所述版尾夹正面面朝滚筒并用于夹紧版材的版尾,所述版尾夹呈长条形设置,所述版尾夹的正面向外凸起形成用于夹紧版材版尾的版尾弧形面,在版尾夹两侧分别穿设有安装耳孔,在版尾夹正面挖设有一个第一夹持槽和两个第二夹持槽且各夹持槽均位于两安装耳孔之间,所述第一夹持槽位于两第二夹持槽之间,在版尾夹背面一长侧边处设有呈平滑设置的两个版尾粘胶面,所述两版尾粘胶面之间设置有版尾条形槽;
所述版头夹正面面朝滚筒并用于夹紧版材的版头,所述版头夹呈长条形设置,所述版头夹的正面设有用于夹紧版材版头的第一导向平面以及与第一导向平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导向平面,在版尾夹两侧面分别开设有插销孔,在第一导向平面上穿设有夹持通孔,在版头夹背面一长侧边处设有呈平滑设置的两个版头粘胶面,所述两版头粘胶面之间设置有版头条形槽;
所述版尾夹包括芯体以及设置在芯体表面的增强层,所述芯体为铝合金材料,所述增强层为以玻璃纤维增强的铝熔体层,所述玻璃纤维在铝熔体中以经线和纬线交错的形式存在,其中玻璃纤维经线的延伸方向与本体的长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版尾夹背面另一长侧边处开设有一行限位孔,在版尾夹背面两侧分别设有与安装耳孔对应设置的耳孔凹槽,在版尾夹背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夹持槽、两第二夹持槽一一对应的中间调节槽、两个弧形调节槽,所述中间调节槽和第一夹持槽联通,所述弧形调节槽呈弧形设置并和对应的第二夹持槽联通,在版尾夹背面还设置有与两弧形调节槽一一对应的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对应弧形调节槽的前方并与对应第二夹持槽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1或2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耳孔由联通设置的长条形通孔和圆形通孔构成,所述长条形通孔的宽度小于圆形通孔的直径,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1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版尾夹背面设有位于两个耳孔凹槽之间的多个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弧形凸起,所述限位凹槽的深度大于版尾条形槽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版尾夹两侧还分别设有靠近安装耳孔设置的版尾限位缺口,在版头夹两侧还分别设有版头限位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材料的组成包括(wt%),Si:6.8-7.2%,Mg:0.50-0.82%,Ti≤0.25%,Fe≤0.08%,Mn≤0.05%,Cu≤0.05%,Zn≤0.03%,碳纤维纳米线1-2%,Al余量,其中碳纤维纳米线为具有侧面生长有短枝的主干结构的枝干状,并且平均每一根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上有短枝3-5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纳米线在芯体中取向设置,其取向形式为碳纤维纳米线的主干与沿长条形本体的较长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取向率不低于8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纳米线为碳纤维纳米线原纤经高能电子活化后表面镀制铜薄层得到,并且铜薄层在碳纤维纳米线原纤表面形成有与碳纤维纳米线原纤相邻的金属碳化物层和覆盖在金属碳化物层上的铜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玻璃纤维原纤经过表面镀制铜层和铝层的复合纤维,所述铜层形成于玻璃纤维原纤外层,所述铝层形成于铜层外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其特征在于:铝层为经过阳极氧化在其表层形成多孔氧化物层结构的复合层,所述多孔氧化物层的孔尺寸为5-12微米。
CN201510494729.3A 2015-08-13 2015-08-13 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Pending CN105109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94729.3A CN105109187A (zh) 2015-08-13 2015-08-13 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94729.3A CN105109187A (zh) 2015-08-13 2015-08-13 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9187A true CN105109187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57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4729.3A Pending CN105109187A (zh) 2015-08-13 2015-08-13 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918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0555A (en) * 1987-06-03 1990-01-02 Motter Printing Press Co. Printing press plate lockup
DE4035621A1 (de) * 1989-12-22 1991-06-27 Plamag Plauener Maschinenbau A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r biegsamen druckplatte
CN201597243U (zh) * 2009-12-17 2010-10-06 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印版滚筒的ps版的快速版夹装置
CN102180000A (zh) * 2011-03-10 2011-09-14 唐山万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印刷机自动上版装置
CN202011206U (zh) * 2011-03-31 2011-10-19 上海豹驰长城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尾版夹卡扣调整装置
CN102431276A (zh) * 2011-09-14 2012-05-02 苏州普莱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机电一体化ctp制版机
CN203019815U (zh) * 2012-12-21 2013-06-26 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胶印机的全自动换版的版夹装置
CN103602932A (zh) * 2013-12-10 2014-02-26 湖南健行康复器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8781A (zh) * 2011-06-30 2014-03-19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板滚筒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0555A (en) * 1987-06-03 1990-01-02 Motter Printing Press Co. Printing press plate lockup
DE4035621A1 (de) * 1989-12-22 1991-06-27 Plamag Plauener Maschinenbau A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r biegsamen druckplatte
CN201597243U (zh) * 2009-12-17 2010-10-06 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印版滚筒的ps版的快速版夹装置
CN102180000A (zh) * 2011-03-10 2011-09-14 唐山万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印刷机自动上版装置
CN202011206U (zh) * 2011-03-31 2011-10-19 上海豹驰长城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尾版夹卡扣调整装置
CN103648781A (zh) * 2011-06-30 2014-03-19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板滚筒
CN102431276A (zh) * 2011-09-14 2012-05-02 苏州普莱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机电一体化ctp制版机
CN203019815U (zh) * 2012-12-21 2013-06-26 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胶印机的全自动换版的版夹装置
CN103602932A (zh) * 2013-12-10 2014-02-26 湖南健行康复器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0816B (zh) 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CN204621633U (zh) 一种电机转子加工夹具
CA2666892A1 (en) Construction apparatus with pivotable mast
CN105109187A (zh) 一种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夹钳结构
CN112110301A (zh) 一种建筑施工复合土工膜铺设方法
JP4949735B2 (ja) 杭保持装置および杭保持方法
CN105082724A (zh) 一种改进型版尾夹
US3680724A (en) Hydraulic clamp for laterally movable mounted dredges
CN212071946U (zh) 一种多功能机械手
CN108657739B (zh) 矿用轻型耐磨刮板
CN214061947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用支撑梁
CN205851567U (zh) 一种钢丝叼钳
CN220527605U (zh) 一种管道保护装置
CN214294957U (zh) 一种凹版印刷机刮刀座
CN212240573U (zh) 一种金刚石耐磨油石夹
CN215109436U (zh) 一种防磨损精密柱塞变量泵活塞杆
CN214603287U (zh) 一种新型护板出入模翻转用装置
CN211166166U (zh) 一种用于金属件加工的表面印花模具
CN218313093U (zh) 一种薄pcb板生产用夹具
CN217881031U (zh) 一种汽车用磁钢
CN218701801U (zh) 超厚耐磨陶瓷复合衬板
CN212225699U (zh) 一种用于设备固定的长度可调加强角钢
CN215355514U (zh) 一种双辊折弯机
CN212639873U (zh) 一种易于夹取的纸卷夹
CN216810045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桩基加固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