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4385A -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4385A
CN105104385A CN201510551392.5A CN201510551392A CN105104385A CN 105104385 A CN105104385 A CN 105104385A CN 201510551392 A CN201510551392 A CN 201510551392A CN 105104385 A CN105104385 A CN 105104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fluazinam
agent
oil
microbicide composi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13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龙
白金辉
王庆涛
白明月
王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Zhongtianbangz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Zhongtianbangz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Zhongtianbangz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Zhongtianbangz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513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4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4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4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菌剂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且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为1:(0.02-50),杀菌剂组合物可兼治混合发生的多种病害,具有防治谱广、防治效果好的特点,对多种病菌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该组合物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

Description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种植精细化和用药频率及用药量的增加,作物病害的抗性发展很快,防治难度加大。此外,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加大了防治难度。因此,市场急需高效、防治谱广的杀菌剂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治谱广、防治效果好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杀菌剂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且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为1:(0.02-50)。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具有防治谱广、防治效果好的特点,对多种病菌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兼治混合发生的多种病害,且该组合物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且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为1:(0.02-50)。
根据本发明,所述活性成分申嗪霉素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一种微生物源杀菌剂,是从植物根基土壤中能分泌微生物抗菌素的荧光假单细胞菌株中筛选得到,其有效成分为吩嗪-1-羧酸(phenazino-1-carboxylicacid);所述活性成分氟啶胺的英文通用名称为fluazinam,化学名称为N-(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3-氯-三氟甲基-2,6-二硝基苯胺,是线粒体氧化磷酰化解偶联剂,通过作用于钠离子通道来干扰神经作用,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重量比能够在较宽配比范围内具有防治效果,如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重量比可以为1:(0.02-50),在该范围内时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本发明中优选的重量比范围为1:(1-30),在该优选范围内时,组合物的增效作用更明显,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助剂,其中活性成分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含量可以为常规含量,例如,基于农药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为22-88重量%,其余为助剂;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为30-60重量%,其余为助剂,活性组分的含量在优选范围内时,杀菌剂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更好。
根据本发明,所述助剂可以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助剂,如可以为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粘结剂、消泡剂、油基介质、水、固体惰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对助剂的具体种类并无特别要求,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见的助剂种类,在本发明中,具体地,使用的助剂可以为:
所述分散剂可以为木质素磺酸钠、萘甲醛缩聚物磺酸盐、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润湿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拉开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乳化剂可以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丁二酸酯磺酸钠、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可以是硅酸镁铝、黄原胶和有机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可以为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结剂可以为淀粉、明胶、阿拉伯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葡萄糖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可以为硅油、高级醇、矿物油和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油基介质为油酸甲酯、石蜡油、白油和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固体惰性载体可以为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和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中的助剂优选为所述助剂为选自分散剂、增稠剂、水和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镁铝、黄原胶、水和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在优选的助剂的作用下,本发明中的杀菌剂组合物具有更显著的增效作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还可以根据所加入的助剂类型的不同制备成不同的剂型,例如可以制备成悬浮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在各个剂型中,所含有的每种助剂的量可以采取本领域中常规的配比,在本发明中,各个剂型中助剂的含量具体可以为:
所述悬浮剂可以含有2-5重量%分散剂、0-2重量%润湿剂、0-10重量%防冻剂、0-5重量%增稠剂,0-1重量%消泡剂,余量为水。悬浮剂通常需湿法粉碎以获得稳定的、可流动、易测量体积的悬浮液体。
所述油悬浮剂可以含有0.5-5重量%分散剂、5-10重量%乳化剂、0.1-5重量%增稠剂,余量为油基介质。油悬浮剂通常需湿法粉碎以获得稳定的、可流动、易测量体积的油悬浮液体。
所述可湿性粉剂可以含有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余量为固体惰性载体。可湿性粉剂通常需干法粉碎以获得可自由流动的粉状固体。
所述水分散粒剂可以含有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余量为固体惰性载体。水分散粒剂通常制成10-100目国际标准筛目(1676-152μm)颗粒,可通过喷雾造粒、挤压造粒、高速旋转造粒、流化床造粒等方法制备。
本发明中,对于所述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公知的各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各种剂型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稀释使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成分已经混合,也可以每种成分以单独制剂的形式提供,使用时直接进行桶混。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对适用所述杀菌剂组合物以及所述制剂的作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对于可发生真菌病害的作物均可使用,例如,所述作物可以为马铃薯、辣椒、番茄、黄瓜、小麦、油菜和水稻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可防治的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的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所述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可以菌核病、疫霉病、斑点病、灰霉病、黑斑病、纹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纹枯病和稻瘟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杀菌剂组合物或已制成不同剂型的杀菌剂在田间的使用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在田间使用量可以为1-100g/亩。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在以下各实施例及对比例中,申嗪霉素购于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氟啶胺购于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木质素磺酸钠购于高唐华东木质素有限公司;黄原胶购于淄博叶胜实业有限公司;硅酸镁铝购于济南永泰化工有限公司;有机硅消泡剂购于上海迈图高新材料集团;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购于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购于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膨润土购于信阳市鑫鼎矿业有限公司;油酸甲酯购于沧州大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萘甲醛缩聚物磺酸盐购于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购于北京泰博鸿化工有限公司;淀粉购于吴江市天翔化工有限公司;高岭土购于石家庄辰兴高岭土加工厂;聚羧酸盐购于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拉开粉购于北京泰博鸿化工有限公司;白炭黑购于山东联科白炭黑有限公司;硅藻土购于河南万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实施例一:增效作用生物检测
采用孙云沛(SunY-P)法,通过计算共毒系数(co-toxicitycoefficient,CTC),评价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两种活性成分的混用效果,具体如下:
评价标准:当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计算公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A的含量+B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B的含量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把A剂、B剂中的一种作为标准药剂)
A剂、B剂分别为两种相混的活性成分,混剂为A剂和B剂相混后的混合物。
以下实施例中,A剂为氟啶胺原药(99%),B剂为申嗪霉素原药(95%),选择A剂作为标准药剂,将A剂和B剂分别以各自有效成分的重量为基准,配制成如表1所示的混剂1至7。
实施例1.1油菜菌核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靶标:油菜菌核病病菌,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室提供。
药剂配制:分别准确称取如表1所示的7种混剂和2种单剂,每种药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0.1重量%的吐温-80的水溶液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称取200g马铃薯置于2500mL的烧杯内,加入1000mL蒸馏水煮沸30min,过滤,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融化后用蒸馏水补足至1000mL,分装灭菌(126℃,25min),备用。
药剂处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到无菌锥形瓶中,再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上述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5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含药平板。另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加等量的0.1重量%的吐温-80水溶液)以及只含有申嗪霉素或氟啶胺单一成分的效果对照,每一处理重复5次。
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3天的油菜菌核病原菌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每个培养皿放1个菌饼,每个浓度重复5次,空白对照同样按上述方法处理。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于(25±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
调查与计算: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油菜菌核病菌菌落生长情况,待对照菌落直径长至大于平皿直径2/3时,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m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1次,取其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再根据浓度对数-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分析(Bliss)法,用DPS2000数据处理软件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半数效应浓度,引起受试对象50%个体产生一种特定效应的药物剂量)的值。然后根据孙云沛(Sun-Y-P)介绍的方法,求出不同配比混配剂的共毒系数(CTC),结果如表1所示。
菌落增长直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表1
药剂 E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052 100.00 -- --
申嗪霉素(B) 3.09 1.68 -- --
混剂1(A:B=0.02:1) 1.15 4.53 3.61 125.36
混剂2(A:B=0.03:1) 0.71 7.30 4.85 150.32
混剂3(A:B=0.1:1) 0.25 20.82 10.62 196.02
混剂4(A:B=1:1) 0.040 128.61 50.84 252.97
混剂5(A:B=1:10) 0.024 214.08 91.06 235.09
混剂6(A:B=1:30) 0.027 194.49 96.83 200.86
混剂7(A:B=1:50) 0.034 152.63 98.07 155.63
实施例1.2番茄灰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靶标:番茄灰霉病菌,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室提供。
药剂配制:分别准确称取如表1所示的7种混剂和2种单剂,每种药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0.1重量%的吐温-80的水溶液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称取200g马铃薯置于2500mL的烧杯内,加入1000mL蒸馏水煮沸30min,过滤,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融化后用蒸馏水补足至1000mL,分装灭菌(126℃,25min),备用。
药剂处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到无菌锥形瓶中,再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上述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5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含药平板。另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加等量的0.1重量%的吐温-80水溶液)以及只含有申嗪霉素或氟啶胺单一成分的效果对照,每一处理重复5次。
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7天的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制备菌饼,并将菌饼接入含药平板上,每个浓度重复5次,空白对照同样按上述方法处理。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于(28±1)℃恒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4天。
调查与计算: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番茄灰霉病菌落生长情况,待对照菌落直径长至大于平皿直径2/3时,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m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1次,取其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再根据浓度对数-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分析(Bliss)法,用DPS2000数据处理软件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半数效应浓度,引起受试对象50%个体产生一种特定效应的药物剂量)的值。然后根据孙云沛(Sun-Y-P)介绍的方法,求出不同配比混配剂的共毒系数(CTC),结果见表2。
菌落增长直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表2
药剂 E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076 100.00 -- --
申嗪霉素(B) 4.57 1.66 -- --
混剂1(A:B=0.02:1) 1.59 4.78 3.59 133.09
混剂2(A:B=0.03:1) 0.96 7.90 4.84 163.37
混剂3(A:B=0.1:1) 0.39 19.29 10.60 181.89
混剂4(A:B=1:1) 0.064 118.25 50.83 232.63
混剂5(A:B=1:10) 0.035 219.42 91.06 240.96
混剂6(A:B=1:30) 0.036 209.49 96.83 216.35
混剂7(A:B=1:50) 0.045 168.31 98.07 171.6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为1:(0.02-50)时,杀菌剂组合物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对油菜菌核病、番茄灰霉病可实现协同增效作用;当其重量比为1:(1-30)时,其共毒系数(CTC)可以达到200以上,增效作用更显著,防治效果更好。
测试实施例二:田间药效试验
(1)首先制备以下实施例及对比例中不同剂型的杀菌剂:
实施例2.1
55%申嗪霉素·氟啶胺悬浮剂
申嗪霉素5重量%,氟啶胺50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1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2.2
30%申嗪霉素·氟啶胺油悬浮剂
申嗪霉素5重量%,氟啶胺25重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重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重量%,膨润土0.2重量%,油酸甲酯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2.3
22%申嗪霉素·氟啶胺水分散粒剂
申嗪霉素1重量%,氟啶胺21重量%,萘甲醛缩聚物磺酸盐8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4重量%,淀粉5重量%,高岭土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2.4
62%申嗪霉素·氟啶胺可湿性粉剂
申嗪霉素2重量%,氟啶胺30重量%,聚羧酸盐5重量%,拉开粉2重量%,白炭黑0.5重量%,硅藻土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2.5
22%申嗪霉素·氟啶胺悬浮剂
申嗪霉素2重量%,氟啶胺20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1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2.6
88%申嗪霉素·氟啶胺悬浮剂
申嗪霉素8重量%,氟啶胺80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1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2.7
33%申嗪霉素·氟啶胺悬浮剂
申嗪霉素3重量%,氟啶胺30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白炭黑0.1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2.8
77%申嗪霉素·氟啶胺悬浮剂
申嗪霉素7重量%,氟啶胺70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1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实施例2.9
55%申嗪霉素·氟啶胺悬浮剂
申嗪霉素5重量%,氟啶胺50重量%,萘甲醛缩聚物磺酸盐4重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钙0.2重量%,聚羧酸盐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1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对比例2.1
55%申嗪霉素悬浮剂
申嗪霉素55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1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对比例2.2
55%氟啶胺悬浮剂
氟啶胺55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黄原胶0.2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1重量%,水添加至100重量%。
(2)将实施例2.1-2.9及对比例2.1-2.2中制得的杀菌剂进行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药效试验
试验设在北京市昌平区一农户的大棚番茄中进行,上茬作物为大白菜,试验土壤为园田土,中性,多年种植蔬菜,肥力较好。供试番茄品种为金冠18号。施药方法是用利农HD-400型手摇压缩喷雾器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
番茄灰霉病病情指数调查方法:每个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调查每株的中上部果实,试验过程中因病落果记为9级。
番茄灰霉病果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残留花瓣发病或柱头发病;3级:萼片腐烂或柱头发病蔓延到果脐部;5级:果脐部有浸润斑无霉层;7级:果脐部有霉层但未扩散到其它部位;9级:霉层扩展到果实的其它部位。施药前先进行发病基数调查,在施药后7天进行病情调查。
番茄晚疫病病情指数调查方法:每个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每株分上、中、下共调查10片叶,以每株每一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计算病指与防效。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在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1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按式(1)和(2)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见表4。
表3
实施例及对比例 施用量(g/亩) 灰霉病防治效果(%) 晚疫病防治效果(%)
实施例2.1 25 91.3 92.2
实施例2.2 41.7 92.5 92.8
实施例2.3 62.5 90.6 90.3
实施例2.4 15.6 90.9 91.7
实施例2.5 25 89.4 88.7
实施例2.6 25 87.5 90.0
实施例2.7 25 90.3 92.0
实施例2.8 25 90.9 91.2
实施例2.9 25 91.0 91.6
对比例2.1 25 68.5 69.6
对比例2.2 25 67.3 68.2
(3)将实施例2.1-2.9及对比例2.1-2.2中制得的杀菌剂进行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药效试验
试验设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一农户的责任田中,试验田为连作稻田,土壤pH值5.6,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五丰优T025。施药方法是用利农HD-400型手摇压缩喷雾器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
药后14d进行药效调查。调查方法:每个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没点调查5丛水稻,每个小区共调查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叶片);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水稻穗颈瘟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按式(1)和(2)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见表4。
表4
实施例及对比例 施用量(g/亩) 纹枯病防治效果(%) 穗颈瘟防治效果(%)
实施例2.1 25 92.3 93.1
实施例2.2 41.7 92.8 93.5
实施例2.3 62.5 91.6 91.3
实施例2.4 15.6 91.9 91.7
实施例2.5 25 88.9 90.8
实施例2.6 25 90.6 89.7
实施例2.7 25 91.0 92.1
实施例2.8 25 90.2 92.8
实施例2.9 25 92.0 92.4
对比例2.1 25 73.8 57.8
对比例2.2 25 62.1 56.2
由表3和4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具有较广的防治谱,可以同时兼治农作物混合发生的多种病害,且相对于单成分的申嗪霉素或氟啶胺,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另外还可以看出,杀菌剂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为22-88重量%时,均具有显著防治效果,当活性成分含量为30-60重量%时,防治效果有所增加;同时还发现,不同助剂的使用对杀菌剂组合物的增效作用有所不同,在本发明中,加入扩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助剂可进一步增强杀菌剂组合物防治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且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为1:(0.0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为1:(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总重量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2-8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氟啶胺的总重量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3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含有助剂,所述助剂为选自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粘结剂、消泡剂、油基介质、水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中,所述助剂中分散剂为选自木质素磺酸钠、萘甲醛缩聚物磺酸盐、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拉开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丁二酸酯磺酸钠、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是硅酸镁铝、黄原胶和有机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为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为淀粉、明胶、阿拉伯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葡萄糖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为硅油、高级醇、矿物油和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油基介质为油酸甲酯、石蜡油、白油和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固体惰性载体为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和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中,所述助剂为选自分散剂、增稠剂、水和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农作物为马铃薯、辣椒、番茄、黄瓜、小麦、油菜和水稻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农作物病害为菌核病、疫霉病、斑点病、灰霉病、黑斑病、纹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纹枯病和稻瘟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510551392.5A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5104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1392.5A CN105104385A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1392.5A CN105104385A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4385A true CN105104385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5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1392.5A Pending CN105104385A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43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0813A (zh) * 2015-12-18 2016-05-18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啶胺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658A (zh) * 2014-05-20 2014-07-3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247716A (zh) * 2013-06-29 2014-12-3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CN104381267A (zh) * 2014-12-09 2015-03-04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396963A (zh) * 2014-10-23 2015-03-11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药组合物
CN104823982A (zh) * 2015-01-08 2015-08-12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61399A (zh) * 2015-01-12 2016-09-28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716A (zh) * 2013-06-29 2014-12-3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CN103947658A (zh) * 2014-05-20 2014-07-3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96963A (zh) * 2014-10-23 2015-03-11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药组合物
CN104381267A (zh) * 2014-12-09 2015-03-04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823982A (zh) * 2015-01-08 2015-08-12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61399A (zh) * 2015-01-12 2016-09-28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0813A (zh) * 2015-12-18 2016-05-18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啶胺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6980B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432255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532735A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苦参碱的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9662096A (zh)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与氟唑菌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3039488B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8935477A (zh) 一种悬浮种衣剂及其应用
CN104381294B (zh) 一种含有硝虫硫磷和螺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14617127B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19251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5104385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10315A (zh) 一种含啶虫脒和丁硫克百威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应用
CN105076212B (zh)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982451A (zh) 含有吡菌苯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76152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743970A (zh) 含补骨脂素与金核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14467947A (zh) 一种含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65878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604897A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60261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798262A (zh) 一种含甲基硫菌灵和松脂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4920359B (zh) 高效防控水稻稻瘟病的植物精油
CN103798251A (zh) 一种含三唑酮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CN104012555A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6172453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55780A (zh) 一种含戊唑醇和丙森锌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