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0261B - 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0261B
CN103960261B CN201410189282.4A CN201410189282A CN103960261B CN 103960261 B CN103960261 B CN 103960261B CN 201410189282 A CN201410189282 A CN 201410189282A CN 103960261 B CN103960261 B CN 103960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fluzamide
ningnanmycin
grams
potato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92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0261A (zh
Inventor
杨立平
陈树茂
仲旭云
赵娜
曹明章
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Biogen Crop Science Co ltd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892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0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0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0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0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0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的质量比为50:1-1:50。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用于蔬菜、水果、花卉和禾谷类作物病害防治,如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小麦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黑痣病。

Description

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具体是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呋酰胺ISO通用名称:thifluzamide;CA登记号:130000-40-7
结构式:
化学名称: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唑-5-羰酰代苯胺;分子式:C13H6Br2F6N2O2S;相对分子质量:528.06(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噻呋酰胺是苯基酰胺类具有预防兼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抑制真菌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酯脱氢酶,影响病原菌呼吸链电子传递,引起菌体死亡,持效期长。噻呋酰胺自2000年在我国取得农药临时登记以来,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在部分地区水稻纹枯病已经对其产生抗性,需要加大用量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性或延缓抗性产生的速度,是解决当前农药单用抗性和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
综上所述,开发含有噻呋酰胺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高效环保、广谱、并且可以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速度以及降低农药使用成本的杀菌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对噻呋酰胺进行了复配研究。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噻呋酰胺(A)与宁南霉素(B)以一定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马铃薯黑痣病等病害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宁南霉素是淡紫灰链霉菌海南新变种产生的6个N-糖甙类抗生素的总称,产生菌和化合物均为我国自主命名。宁南霉素抗菌谱广,能够抗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分枝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特别对农作物致病细菌和某些丝状真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属于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不同,2者混配可以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同时可以扩大防治谱。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以噻呋酰胺(A)与宁南霉素(B)为有效成分,二者的质量比为50:1-1:50,较好的质量比为20:1-1:20。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1%-84%。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包括溶剂、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渗透剂等辅助成分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发明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膏剂按相关要求刮开发病处后涂抹。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各种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特别适用于防治蔬菜、水果、花卉和禾谷类等作物的病害,如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豇豆白粉病、观赏玫瑰白粉病、马铃薯黑痣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马铃薯黑痣病等病害有明显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2)可以降低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3)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有利于避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4)与单剂相比扩大了防治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本发明组合物以噻呋酰胺(A)为一种有效成分,宁南霉素(B)为另一种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组合对水稻纹枯病、马铃薯黑痣病等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详见生物测定实施例。
生物测定实例1:噻呋酰胺和宁南霉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菌
试验采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平皿法)。在无菌操作台上,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放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取5mL药液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个浓度五个重复。以不含药剂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4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将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盖上皿盖。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26±0.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2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以毫米为单位),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以各个处理有效成分浓度(μg/m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抑制率转化成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使用专业数据统计软件DPS处理,计算出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1
表1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的系列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噻呋酰胺 0.13 100.00 / /
宁南霉素 8.64 1.50 / /
噻呋酰胺50:宁南霉素1 0.089 146.07 98.07 148.94
噻呋酰胺30:宁南霉素1 0.076 171.05 96.82 176.67
噻呋酰胺20:宁南霉素1 0.068 191.18 95.31 200.58
噻呋酰胺10:宁南霉素1 0.064 203.13 91.05 223.10
噻呋酰胺5:宁南霉素1 0.06 216.67 83.58 259.22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1 0.11 118.18 50.75 232.86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5 0.31 41.94 17.92 234.01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10 0.58 22.41 10.46 214.31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20 1.02 12.75 6.19 205.74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30 1.64 7.93 4.68 169.31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50 2.36 5.51 3.44 160.32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增效作用更明显。
生物测定实例2: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对马铃薯黑痣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马铃薯黑痣病
试验采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平皿法)。在无菌操作台上,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放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取5mL药液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个浓度五个重复。以不含药剂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4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将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盖上皿盖。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25±0.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2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以毫米为单位),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以各个处理有效成分浓度(μg/m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抑制率转化成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使用专业数据统计软件DPS处理,计算出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药效计算、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计算、分析方法同上。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的系列配比对马铃薯黑痣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噻呋酰胺 0.045 100.00 / /
宁南霉素 0.66 6.82 / /
噻呋酰胺50:宁南霉素1 0.025 180.00 98.17 183.35
噻呋酰胺30:宁南霉素1 0.021 214.29 96.99 220.93
噻呋酰胺20:宁南霉素1 0.022 204.55 95.56 214.04
噻呋酰胺10:宁南霉素1 0.023 195.65 91.53 213.76
噻呋酰胺5:宁南霉素1 0.019 236.84 84.47 280.39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1 0.029 155.17 53.41 290.54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5 0.071 63.38 22.35 283.60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10 0.11 40.91 15.29 267.57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20 0.19 23.68 11.26 210.43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30 0.24 18.75 9.82 190.86
噻呋酰胺1:宁南霉素50 0.39 11.54 8.65 133.47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0以上,表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0,增效作用更明显。
以上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A)与宁南霉素(B)中一种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和马铃薯黑痣病的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0以上,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在20:1-1:20之间时,共毒系数在200以上,增效作用更明显。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可湿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噻呋酰胺原药有效含量为98%、宁南霉素母药有效含量为40%,使用时均按有效含量折百计算。活性成分本申请文件中指噻呋酰胺(A)与宁南霉素(B)中一种,以下不再赘述。
实施例1:5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成100克5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将5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按制剂8克/亩(其中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60克/公顷,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1.2克/公顷)兑水稀释喷雾2次,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0.4%。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制剂20毫升/亩(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72克/公顷)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制剂60克/亩(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90克/公顷),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2%和60.8%。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2:3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3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剂100克。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将3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剂按制剂15毫升/亩(其中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67.5克/公顷,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2.25克/公顷)兑水稀释喷雾2次,2次药后15天的防治效果为90.3%。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制剂20毫升/亩(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72克/公顷)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制剂60克/亩(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90克/公顷),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0.2%和71.6%。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3:84%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0克84%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用于田间试验。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黑痣病。将84%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按制剂25克/亩(其中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300克/公顷,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15克/公顷)在马铃薯播种时开沟喷施1次,马铃薯收获期调查防治效果为87.4%。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制剂120毫升/亩(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432克/公顷)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制剂120克/亩(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180克/公顷),用同样方法使用,马铃薯收获期调查防效分别为79.1%和60.4%。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4:33%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33%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剂100克。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将33%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剂按制剂15毫升/亩(其中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67.5克/公顷,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6.75克/公顷)兑水稀释喷雾2次,2次药后15天的防治效果为91.5%。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制剂20毫升/亩(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72克/公顷)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制剂60克/亩(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90克/公顷),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0.2%和71.6%。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5:10%噻呋酰胺·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100克10%噻呋酰胺·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将10%噻呋酰胺·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按制剂80克/亩(其中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60克/公顷,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60克/公顷)兑水稀释喷雾,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为85.7%。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制剂20毫升/亩(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72克/公顷)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制剂60克/亩(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90克/公顷),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6%和62.4%。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6:5.5%噻呋酰胺·宁南霉素颗粒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加入腐殖酸和载体,使用造粒机造粒,即得100克5.5%噻呋酰胺·宁南霉素颗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茎基腐病。在马铃薯播种时,将5.5%噻呋酰胺·宁南霉素颗粒剂采用沟施的方法施药,每亩制剂用量2.5kg,马铃薯出苗后调查药效,防治效果能达到85%以上。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同时药剂中添加的腐殖酸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对照试验是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制剂20毫升/亩(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72克/公顷)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制剂120克/亩(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180克/公顷),在马铃薯出苗后喷雾使用,药后15天的防效分别为80.2%和64.5%。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茎基腐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7: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颗粒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加入腐殖酸和载体,使用造粒机造粒,即得100克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颗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茎基腐病。在马铃薯播种时,将1%噻呋酰胺·宁南霉素颗粒剂采用沟施的方法施药,每亩制剂用量2.5kg,马铃薯出苗后调查药效,防治效果能达到83%以上。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同时药剂中添加的腐殖酸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对照试验是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制剂20毫升/亩(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72克/公顷)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制剂120克/亩(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180克/公顷),在马铃薯出苗后喷雾使用,药后15天的防效分别为80.2%和64.5%。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茎基腐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8:62%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0克62%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用于田间试验。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将62%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按10000倍(噻呋酰胺有效浓度为60μg/mL,宁南霉素有效浓度为2μg/mL)加水稀释喷雾,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3.9%;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10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9.2%和67.2%。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9:10.5%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该产品由符合标准的原药、助剂、水等混合均匀后经砂磨达到一定指标,调配成成品,得到100克10.5%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用于田间试验。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黑痣病。将10.5%噻呋酰胺·宁南霉素悬浮种按制剂600克/100公斤种薯在马铃薯播种时进行拌种,马铃薯收获期调查防治效果为95.3%。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对照药剂为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按制剂120毫升/亩(噻呋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432克/公顷)和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按制剂120克/亩(宁南霉素有效成分用量为180克/公顷),在马铃薯播种时对马铃薯和土壤喷施处理,马铃薯收获期调查防效分别为82.1%和62.3%。噻呋酰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Claims (5)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为噻呋酰胺(A)与宁南霉素(B),(A)与(B)的质量比为5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质量比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8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水果、花卉、禾谷类作物病害的用途。
CN201410189282.4A 2014-05-05 2014-05-05 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3960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9282.4A CN103960261B (zh) 2014-05-05 2014-05-05 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9282.4A CN103960261B (zh) 2014-05-05 2014-05-05 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0261A CN103960261A (zh) 2014-08-06
CN103960261B true CN103960261B (zh) 2015-07-15

Family

ID=51230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9282.4A Active CN103960261B (zh) 2014-05-05 2014-05-05 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02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0619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Bayer Cropscience Lp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ingnanmycin and a fungicide
CN107027766A (zh) * 2017-04-28 2017-08-11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031A (zh) * 2011-03-24 2011-09-07 南开大学 一类1,2,3-噻二唑联-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81920A (zh) * 2011-11-04 2013-05-08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51440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杀菌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031A (zh) * 2011-03-24 2011-09-07 南开大学 一类1,2,3-噻二唑联-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81920A (zh) * 2011-11-04 2013-05-08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51440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杀菌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洪菊,等.香椿树皮提取物与宁南霉素的复配增效作用.《农药》.2014,第53卷(第2期),第142-1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0261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2240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47658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95882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4430465B (zh) 一种含环苯草酮的除草剂组合物
CN101595887A (zh) 一种含有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04A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79A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32373A (zh) 一种嘧菌酯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2578108A (zh) 一种含烯丙苯噻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60261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1653132B (zh)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97030A (zh) 一种含腐殖酸和氟虫腈的农药颗粒剂
CN104054712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87A (zh) 一种含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81920B (zh) 一种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17676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3875674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975923B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1632375A (zh) 一种稻瘟酰胺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4012555A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4068023B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3947662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125504B (zh) 一种含有噻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18672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4041523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9

Address after: 714000 No. 67, west section of Chaoyang Street,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ein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BIOGEN CROP SCIE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