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7662B - 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7662B
CN103947662B CN201410185177.3A CN201410185177A CN103947662B CN 103947662 B CN103947662 B CN 103947662B CN 201410185177 A CN201410185177 A CN 201410185177A CN 103947662 B CN103947662 B CN 103947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azofamid
zhongshengmycin
downy mildew
valid density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51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7662A (zh
Inventor
杨立平
王新军
赵娜
李鹏飞
曹明章
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851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7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7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7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7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7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氰霜唑与中生菌素,氰霜唑与中生菌素的质量比为50∶1-1∶50。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用于蔬菜、水果、禾谷类作物病害防治,如黄瓜霜霉病、豇豆白粉病、大白菜霜霉病、苦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辣椒疫病。

Description

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具体是一种含有氰霜唑与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氰霜唑英文通用名Cyazofamid,化学名称4-氯-2-氰基-5-对甲基苯基-咪唑-1-N,N-二甲基磺酰胺,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开发生产的一种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作用于细胞色素bcl中的Qi位点,不同于甲氧基丙烯酸酯(是细胞色素bcl中Q0抑制剂)。氰霜唑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持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也具有一定的内吸和治疗活性。氰霜唑对卵菌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可防治霜霉病和疫病。如能与其它一些药剂复配得到一些好的增效配方,则一方面能提高配方整体药效,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氰霜唑产生抗性的速度。
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性或延缓抗性产生的速度,是解决当前农药单用抗性和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
综上所述,开发含有氰霜唑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高效环保、广谱、并且可以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速度以及降低农药使用成本的杀菌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对氰霜唑进行了复配研究。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氰霜唑(A)与中生菌素(B)以一定比例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豇豆白粉病等病害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中生菌素是淡紫灰链霉菌海南新变种产生的6个N-糖甙类抗生素的总称,产生菌和化合物均为我国自主命名。中生菌素抗菌谱广,能够抗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分枝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特别对农作物致病细菌和某些丝状真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属于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不同,2者混配可以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同时可以扩大防治谱。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以氰霜唑(A)与中生菌素(B)为有效成分,二者的质量比为50∶1-1∶50,较好的质量比为10∶1-1∶10。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1%-82%。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包括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渗透剂等辅助成分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发明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膏剂按相关要求刮开发病处后涂抹。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各种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特别适用于防治蔬菜、水果、禾谷类等作物的病害,如黄瓜霜霉病、豇豆白粉病、大白菜霜霉病、苦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辣椒疫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有明显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2)可以降低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3)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有利于避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4)与单剂相比扩大了防治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本发明组合物以氰霜唑(A)为一种有效成分,中生菌素(B)为另一种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组合对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详见生物测定实施例。
生物测定实例1:氰霜唑和中生菌素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葡萄霜霉病病菌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采自人工气候室内的带有霜霉病菌的葡萄叶片背面的孢子囊,配成2.0-3.0×105个孢子囊/mL的悬浮液。用接种喷雾器在葡萄苗叶片上均匀喷雾接种。接种后的试材移至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湿箱内,保持相对湿度100%,温度为15-20℃,24小时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五天后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进行分级调查,并计算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1
表1氰霜唑与中生菌素的系列配比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氰霜唑 14.60 100.00 / /
中生菌素 115.80 12.61 / /
氰霜唑50:中生菌素1 11.12 131.29 98.29 133.58
氰霜唑30:中生菌素1 10.34 141.20 97.18 145.30
氰霜唑20:中生菌素1 7.34 198.91 95.84 207.55
氰霜唑10:中生菌素1 7.04 207.39 92.06 225.28
氰霜唑5:中生菌素1 6.10 239.34 85.43 280.15
氰霜唑1:中生菌素1 10.69 136.58 56.30 242.57
氰霜唑1:中生菌素5 20.36 71.71 27.17 263.90
氰霜唑1:中生菌素10 31.59 46.22 20.55 224.87
氰霜唑1:中生菌素20 44.67 32.68 16.77 194.90
氰霜唑1:中生菌素30 59.68 24.46 15.43 158.58
氰霜唑1:中生菌素50 70.20 20.80 14.32 145.22
试验结果表明,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在10∶1-1∶1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增效作用更明显。
生物测定实例2: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对豇豆白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豇豆白粉病
试验采用盆栽法。盆栽生长至4-5片真叶,编号备用。将发病豇豆叶片上24h内产生的白粉病菌新鲜孢子均匀抖落接种于供试豇豆苗上。根据药剂活性,设置5-7个系列质量浓度。接种24小时后,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备用。每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接种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7天。统计每盆豇豆叶片上的病斑面积,调查防治效果,分级方法为: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以上;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药效计算、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计算、分析方法同上。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氰霜唑与中生菌素的系列配比对豇豆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氰霜唑 16.02 100.00 / /
中生菌素 100.22 15.98 / /
氰霜唑50:中生菌素1 9.38 170.79 98.35 173.65
氰霜唑30:中生菌素1 8.66 184.99 97.29 190.14
氰霜唑20:中生菌素1 8.04 199.25 96.00 207.56
氰霜唑10:中生菌素1 7.13 224.68 92.36 243.26
氰霜唑5:中生菌素1 6.29 254.69 86.00 296.16
氰霜唑1:中生菌素1 11.25 142.40 57.99 245.55
氰霜唑1:中生菌素5 20.49 78.18 29.99 260.72
氰霜唑1:中生菌素10 25.30 63.32 23.62 268.05
氰霜唑1:中生菌素20 30.91 51.83 19.99 259.33
氰霜唑1:中生菌素30 44.26 36.20 18.70 193.61
氰霜唑1:中生菌素50 51.32 31.22 17.63 177.04
试验结果表明,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防治豇豆白粉病,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0以上,表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在10∶1-1∶1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40.0,增效作用更明显。
生物测定实例3: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马铃薯晚疫病病菌
试验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含有适量的丙酮和吐温80的灭菌水溶液作对照(CK)。取5mL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黑麦培养基,45-50℃。黑麦培养基配方:黑麦60g,蔗糖20g,琼脂粉12g,加水至1000mL)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每个处理五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皿接入直径0.4cm的菌饼一个。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19℃的恒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0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抑制率。
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的计算、分析方法同上。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表3氰霜唑与中生菌素的系列配比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氰霜唑 0.16 100.00 / /
中生菌素 3.25 4.92 / /
氰霜唑50:中生菌素1 0.091 175.82 98.14 179.16
氰霜唑30:中生菌素1 0.083 192.77 96.93 198.87
氰霜唑20:中生菌素1 0.077 207.79 95.47 217.65
氰霜唑10:中生菌素1 0.074 216.22 91.36 236.67
氰霜唑5:中生菌素1 0.071 225.35 84.15 267.79
氰霜唑1:中生菌素1 0.12 133.33 52.46 254.15
氰霜唑1:中生菌素5 0.33 48.48 20.77 233.45
氰霜唑1:中生菌素10 0.52 30.77 13.57 226.80
氰霜唑1:中生菌素20 0.82 19.51 9.45 206.47
氰霜唑1:中生菌素30 1.19 13.45 7.99 168.28
氰霜唑1:中生菌素50 1.3 12.31 6.79 181.33
试验结果表明,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0以上,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在10∶1-1∶1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0,增效作用更明显。
以上测定结果表明,氰霜唑(A)与中生菌素(B)中一种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豇豆白粉病和番茄晚疫病的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0以上,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在10∶1-1∶10之间时,共毒系数在200以上,增效作用更明显。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可湿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氰霜唑原药有效含量为95%、中生菌素母药有效含量为12%,使用时均按有效含量折百计算。活性成分本申请文件中指氰霜唑(A)与中生菌素(B)中一种,以下不再赘述。
实施例1:51%氰霜唑·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成100克51%氰霜唑·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将51%氰霜唑·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100μg/mL,中生菌素有效浓度为2μg/mL)兑水稀释喷雾2次,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7.5%。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1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2%和61.3%。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2:31%氰霜唑·中生菌素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31%氰霜唑·中生菌素悬浮剂100克。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豇豆白粉病。将31%氰霜唑·中生菌素悬浮剂按3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100μg/mL,中生菌素有效浓度为3.3μg/mL)加水稀释喷雾,施药2次后7天调查,防治效果为88.2%;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2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7.5%和70.3%。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豇豆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3:21%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0克21%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用于田间试验。
该实施例应用于大白菜霜霉病。将21%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100μg/mL,中生菌素有效浓度为5μg/mL)加水稀释喷雾,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9.6%;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4.3%和62.4%。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4:2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0克2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大白菜霜霉病。将2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100μg/mL,中生菌素有效浓度为10μg/mL)加水稀释喷雾,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1.4%;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0.3%和66.9%。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5:10%氰霜唑·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100克10%氰霜唑·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苦瓜霜霉病。将10%氰霜唑·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100μg/mL,中生菌素有效浓度为100μg/mL)兑水稀释喷雾2次,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2.3%;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1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1%和79.4%。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苦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6:5.5%氰霜唑·中生菌素颗粒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加入腐殖酸和载体,使用造粒机造粒,即得100克5.5%氰霜唑·中生菌素颗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菜豆白粉病。将5.5%氰霜唑·中生菌素颗粒剂在菜豆白粉病发病前采用沟施的方法施药,每亩制剂用量1.5kg,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8.2%。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同时发现可以兼治菜豆细菌性疫病。对照试验是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2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溶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在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喷雾法施药,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4.9%和70.1%。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菜豆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7:1%氰霜唑·中生菌素颗粒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加入腐殖酸和载体,使用造粒机造粒,即得100克1%氰霜唑·中生菌素颗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大白菜霜霉病。将1%氰霜唑·中生菌素颗粒剂在大白菜霜霉病发病前采用沟施的方法施药,每亩制剂用量1.5kg,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5.3%。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同时发现可以兼治大白菜软腐病。对照试验是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溶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在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喷雾法施药,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4.9%和70.1%。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8:6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0克6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用于田间试验。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将6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10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60μg/mL,中生菌素有效浓度为2μg/mL)加水稀释喷雾,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3.9%;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9.2%和67.2%。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8:7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0克7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用于田间试验。
该实施例应用于番茄早疫病。将7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10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70μg/mL,中生菌素有效浓度为2μg/mL)加水稀释喷雾,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88.2%;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同时发现对番茄青枯病有兼治效果。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1.2%和70.4%。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9:8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0克8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用于田间试验。
该实施例应用于番茄早疫病。将82%氰霜唑·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10000倍(氰霜唑有效浓度为80μg/mL,中生菌素有效浓度为2μg/mL)加水稀释喷雾,2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为93.8%;该制剂使用安全,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同时发现对番茄青枯病有兼治效果。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500倍(有效浓度为6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2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1.3%和70.4%。氰霜唑与中生菌素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Claims (5)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为氰霜唑(A)与中生菌素(B),(A)与(B)的质量比为5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质量比为10∶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水果、花卉、禾谷类作物病害的用途。
CN201410185177.3A 2014-04-29 2014-04-29 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3947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5177.3A CN103947662B (zh) 2014-04-29 2014-04-29 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5177.3A CN103947662B (zh) 2014-04-29 2014-04-29 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7662A CN103947662A (zh) 2014-07-30
CN103947662B true CN103947662B (zh) 2015-06-03

Family

ID=5132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5177.3A Active CN103947662B (zh) 2014-04-29 2014-04-29 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76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0027B (zh) * 2009-11-30 2013-04-17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700015B (zh) * 2009-11-30 2012-06-13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霜唑和春雷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7662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2240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95882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58177B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41B (zh)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947658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8179A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2948424A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18658B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69474A (zh) 一种含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54712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6818797B (zh) 一种含苯醚甲环唑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960261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081920B (zh) 一种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51254A (zh) 一种含尼可霉素和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47662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1637170A (zh) 苯醚甲环唑·福美双水分散粒剂
CN102835399A (zh) 一种含苯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75674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4488909A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嘧菌酯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068033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12555A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1773131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87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7B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41523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