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2734A - 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2734A
CN105102734A CN201480013043.1A CN201480013043A CN105102734A CN 105102734 A CN105102734 A CN 105102734A CN 201480013043 A CN201480013043 A CN 201480013043A CN 105102734 A CN105102734 A CN 105102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column
connecting portion
girder steel
band plate
beam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30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2734B (zh
Inventor
辛格拉维
松户正士
佐佐木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a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02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2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04B1/22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with parts being prestress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3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being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Composite steel and concrete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4Structures with steel columns and be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5Structures with concrete colum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04B2001/2448Connections between open section profi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柱的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PC钢棒(22)从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的4个角部向上方突出。柱梁连接部(14)具有钢梁部分(12A)、上下的带板(30)、围板(32)、混凝土(34)以及多个插孔(36A、36B),其中,上下的带板(30)分别安装在钢梁部分(12A)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围板(32)安装在上下的带板(30)的周围且位于上下的带板(30)之间,使上下的带板(30)之间形成内侧空间;混凝土(34)被浇筑到内侧空间内。柱梁连接部(14)的下侧的带板(30)被放置在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上,PC钢棒(22)穿过插孔(36A、36B),从上侧的带板(30)向上方突出。在上侧的带板(30)上对PC钢棒(22)施加拉力,以对混凝土柱(10)和柱梁连接部(14)施加预应力。

Description

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预应力混凝土柱和钢梁连接而成的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具有混合结构的建筑物中,柱是由混凝土建造的,梁是由钢材建造的。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5-331912
因此,在柱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有技术中的混合结构中,为了承受建筑物的重量以及地震时的负荷,而不得不增大柱的截面面积。
由此导致建筑物的重量增加,不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预应力混凝土柱和钢梁连接而成的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在具有该混合结构的建筑物中,能够减小柱的截面面积,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方案的由混凝土柱和多个钢梁连接而成的混合结构中,在沿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的外周部的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所述混凝土柱的下部向上方延伸的多个PC钢材(又称为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SteelforPrestressedConcrete)分别向上方突出,所述多个钢梁与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连接的部分为柱梁连接部,所述柱梁连接部具有钢梁部分、上下的带板(bandplate)、围板、混凝土以及多个插孔,其中,所述钢梁部分由多个所述钢梁连接而成;所述上下的带板分别安装在所述钢梁部分的上下两侧;所述围板安装在所述上下的带板的周围且位于所述上下的带板之间,所述围板使所述上下的带板之间形成内侧空间,所述多个钢梁穿过所述围板;所述混凝土被浇筑到所述内侧空间内;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并穿过所述多个插孔,从而从下侧的所述带板穿过所述混凝土、上侧的所述带板,所述柱梁连接部的下侧的所述带板被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上,从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突出出来的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并穿过所述插孔,并从上侧的所述带板向上方突出,通过对所述多个PC钢材施加拉力,以对所述混凝土柱和所述柱梁连接部施加预应力。
另外,在本技术方案的由混凝土柱和多个钢梁连接而成的混合结构的构筑方法中,
使从所述混凝土柱的下部向上方延伸的多个PC钢材分别从沿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的外周部的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向上方突出;
由钢梁部分、上下的带板、围板、混凝土以及多个插孔构成所述多个钢梁与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连接而成的柱梁连接部,其中,所述钢梁部分由所述多个钢梁连接而成;所述上下的带板分别安装在所述钢梁部分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围板安装在所述上下的带板周围且位于所述上下的带板之间,所述多个钢梁穿过所述围板,所述围板使所述上下的带板之间形成内侧空间;所述混凝土被浇筑到所述内侧空间内;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并穿过所述多个插孔,从而从下侧的所述带板穿过所述混凝土以及上侧的带板;
将所述柱梁连接部的所述下侧的带板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上;
将从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突出出来的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并穿过所述插孔,使其从上侧的所述带板向上方突出;
在所述上侧的带板上对所述多个PC钢材施加拉力,以对所述混凝土柱和所述柱梁连接部施加预应力。
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简单可靠地将预应力由各柱梁连接部施加给位于其正下方的混凝土柱,从而能够简单可靠地提高混凝土柱的轴向(柱的上下方向)承压能力和抗弯能力。
因此,能够减小柱的截面面积,有利于减轻建筑物的重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另外,将PC钢材插入到柱梁连接部内并从其中穿过,使混凝土柱和柱梁连接部形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不需要混凝土模板等,有利于简化建筑框架施工,缩短建筑框架施工的工期,降低成本。
另外,柱梁连接部具有上下的带板和围板,其中,该上下的带板和围板配置在柱梁连接部的外表面上,因而,有利于提高柱梁连接部的切应力,使该柱梁连接部发挥较高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合结构的主视图。
图2(A)是柱梁连接部的俯视图,图2(B)是除去上侧的带板后的柱梁连接部的俯视图,图2(C)是沿图2(A)的线CC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3是对柱梁连接部放置在混凝土柱的上端部上的情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柱梁连接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A)和图4(B)分别是柱梁连接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5(C)是混凝土柱和柱梁连接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混凝土柱10与钢梁12的柱梁连接部14连接,构成混合结构16。
混凝土柱10例如竖立设置在地面18上。
作为PC钢的多个PC钢棒22由混凝土柱10的下部向上方延伸,从沿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的外周部的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分别向上方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柱10的截面呈矩形,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的4个角部各有三根PC钢棒22分别向上方突出。另外,该PC钢棒22的数量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来适当地确定。
各PC钢棒22的下端例如通过机械式接头24与地基连接,或者与下一楼层的混凝土柱10的PC钢棒22连接。
另外,PC钢棒22的除下端外的部分通过穿过套筒等方法而不与混凝土柱10的混凝土完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以如后所述那样能够在事后对混凝土柱10和柱梁连接部14施加预应力。
柱梁连接部14是钢梁12与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连接的部分。
柱梁连接部14包括钢梁部分12A、上下的带板30、围板32、混凝土34以及插孔36A、36B。
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柱10的截面形状与柱梁连接部14俯视时的轮廓相同,均呈矩形,通过使两者的形状相同,并且使混凝土柱10和柱梁连接部14在上下方向上连续配置,从而有利于配置包括上一楼层的地面的钢筋和模板等在内的其他各种部件。
钢梁12例如为由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梁腹和位于梁腹上下侧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下凸缘构成的H型钢。
在柱梁连接部14,多个钢梁12以在俯视时呈十字形的形状相连接,构成钢梁部分12A。
上下的带板30为钢制部件,其能够将应力由钢梁12传递给混凝土柱10。
上下的带板30分别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螺母等被牢固地安装在构成钢梁部件12A的钢梁12的上下凸缘上。
各带板30的轮廓形状与混凝土柱10的截面形状相同,均呈矩形,各带板30以俯视时其各边与混凝土柱10的截面的4个边一致的方式配置,钢梁12分别位于矩形的4个边的中央部。另外,有时4个钢梁12相交的部分配置于偏离混凝土柱10的截面中央的位置。
在各带板30的4个角部,为了能够插入从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突出出来的PC钢棒22,而分别形成有3个插孔36A。
围板32为钢制部件,其用于提高柱梁连接部14的切应力并省略混凝土模板。
围板32安装在上下的带板30周围且配置在上下的带板30之间,多个钢梁12穿过该围板32,另外,该围板32使上下的带板30之间形成内侧空间。
更详细来说,如图3所示,构成柱梁连接部14的4个侧表面的各围板32由隔着H型的切口32A配置的2个分割体32B构成,钢梁12被插入到这些切口32A内,在该插入位置,切口32A的周围部和各分割体32B通过焊接安装在一起,另外,相邻的围板32通过焊接安装在一起。
混凝土34被浇筑到上下的带板30之间的内侧空间内。
并且,在混凝土34上,多个与上下的带板30的插孔36A相对应的插孔36B位于上下的带板30的4个角部,且分别设置在相互垂直相交的钢梁12之间。
具有上述结构的柱梁连接部14被放置在上端部10A上,且该柱梁连接部14的位于下侧的带板30的矩形轮廓与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的矩形轮廓对齐,从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突出出来的多个PC钢棒22插入到(穿过)下侧的带板30的插孔36A、混凝土34的插孔36B以及上侧的所述带板30的插孔36A内,从上侧的带板30向上方突出。
而且,在PC钢棒22例如为螺纹钢筋时,在上侧的带板30上拧入螺母N,并转动该螺母N,以对各PC钢棒22施加拉力,从而对混凝土柱10和柱梁连接部14施加预应力,在该状态下,柱梁连接部14和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连接在一起。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混合结构16,能够简单可靠地将预应力由各柱梁连接部14施加给位于该各柱梁连接部14正下方的混凝土柱10,因此,能够简单可靠地提高混凝土柱10的轴向(柱的上下方向)承压能力和抗弯能力。
因此,能够减小混凝土柱10的截面面积,有利于减轻建筑物的重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另外,将从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突出出来的PC钢棒22插入并穿过柱梁连接部14,使混凝土柱10和柱梁连接部14形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不需要混凝土模板等,有利于简化建筑框架施工,缩短建筑框架施工的工期,降低成本。
另外,柱梁连接部14具有钢制的上下的带板30和围板32,其中,该上下的带板30和围板32配置在柱梁连接部14的外表面上,因而,有利于提高柱梁连接部14的切应力,使该柱梁连接部14发挥较高的抗震性能。
下面,参照图4(A)、(B)对柱梁连接部14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该变形例中,在配置钢筋40时,使钢筋40分别与钢梁部分12A一起包围位于柱梁连接部14的4个角部的PC钢棒22。
另外,在附图中,仅在由钢梁部分12A分隔出的4个空间中的位于近身侧的空间示出了钢筋40,位于其他空间的钢筋40则被省略图示,其实钢筋40配置在由钢梁部分12A分隔出的所有空间内。
图4(A)表示横向加强筋型的柱梁连接部,在该横向加强筋型的混合结构中,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弯曲成字母L形的钢筋40A,使这些钢筋40A的两端与钢梁部分12A相连接。
图4(B)表示插筋型的柱梁连接部,在该插筋型的柱梁连接部中,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弯曲成字母U形的钢筋40B,使这些钢筋40B的两端与钢梁部分12A相连接。
采用像这样的变形例,在柱梁连接部14,钢梁部分12A和混凝土34通过钢筋40能够更牢固地连接,有利于将应力由钢梁12传递给混凝土柱10,并且有利于提高柱梁连接部14的切应力。
另外,柱梁连接部14可以为在被放置在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上之前通过浇筑混凝土34并对其养护而形成的预制件,或者,柱梁连接部14也可以如下形成(现场浇筑混凝土),即,将未浇筑混凝土34的柱梁连接部14放置在混凝土柱10的上端部10A上,使多个PC钢棒22插入插孔36A内并从上侧的带板30向上方突出,之后,在上侧的带板30的下方,从内侧空间的上方浇筑混凝土34,从而形成柱梁连接部14。
另外,柱梁连接部14的俯视时的轮廓形状可以大于或者小于混凝土柱的截面形状,总之,使从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突出出来的多个PC钢棒从柱梁连接部14向上方突出即可。
另外,钢梁部分12A并不局限于由钢梁12相交呈十字形而形成的结构,例如,如图5(A)所示,钢梁部分12A可以由钢梁12相交呈T字形而形成,如图5(B)所示,钢梁部分12A也可以由钢梁12相交呈L字形而形成。
另外,混凝土柱10的截面形状和柱梁连接部14的俯视时的轮廓形状并不局限于矩形,如图5(C)所示,可以为圆形或者多边形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混凝土柱;10A:混凝土柱的上端部;12:钢梁;12A:由多个钢梁连接而成的钢梁部分;14:柱梁连接部;16:混合结构;22:PC钢棒;30:带板;32:围板;34:浇筑到内侧空间内的混凝土;40:钢筋。

Claims (8)

1.一种混合结构,其由混凝土柱和多个钢梁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的外周部的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从所述混凝土柱的下部向上方延伸的多个PC钢材分别向上方突出,
所述多个钢梁与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连接的部分为柱梁连接部,
所述柱梁连接部具有钢梁部分、上下的带板、围板、混凝土以及多个插孔,其中,所述钢梁部分由多个所述钢梁连接而成;所述上下的带板分别安装在所述钢梁部分的上下两侧;所述围板安装在所述上下的带板的周围且位于所述上下的带板之间,所述围板使所述上下的带板之间形成内侧空间,所述多个钢梁穿过所述围板;所述混凝土被浇筑到所述内侧空间内;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所述多个插孔,从而从下侧的所述带板穿过所述混凝土、上侧的所述带板,
所述柱梁连接部的下侧的所述带板被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上,
从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突出出来的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并穿过所述插孔,并从上侧的所述带板向上方突出,
通过对所述多个PC钢材施加拉力,以对所述混凝土柱和所述柱梁连接部施加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混凝土柱的截面形状和所述柱梁连接部的俯视时的轮廓形状均呈矩形,
所述钢梁部分由多个所述钢梁连接成十字形而构成,
所述多个PC钢材位于所述柱梁连接部的4个角部,且分别设置在相互垂直相交的所述钢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梁连接部还具有钢筋,在配置所述钢筋时,使所述钢筋分别与连接成十字形的所述钢梁部分一起包围位于所述柱梁连接部14的4个角部的所述PC钢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混凝土柱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柱梁连接部的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相同。
5.一种混合结构的构筑方法,其是由混凝土柱和多个钢梁连接而成的混合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从所述混凝土柱的下部向上方延伸的多个PC钢材分别从沿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的外周部的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向上方突出;
由钢梁部分、上下的带板、围板、混凝土以及多个插孔构成所述多个钢梁与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连接而成的柱梁连接部,其中,所述钢梁部分由所述多个钢梁连接而成;所述上下的带板分别安装在所述钢梁部分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围板安装在所述上下的带板周围且位于所述上下的带板之间,所述多个钢梁穿过所述围板,所述围板使所述上下的带板之间形成内侧空间;所述混凝土被浇筑到所述内侧空间内;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所述多个插孔,从而从下侧的所述带板穿过所述混凝土以及上侧的带板;
将所述柱梁连接部的所述下侧的带板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上;
将从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突出出来的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并穿过所述插孔,使其从上侧的所述带板向上方突出;
在所述上侧的带板上对所述多个PC钢材施加拉力,以对所述混凝土柱和所述柱梁连接部施加预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
混凝土柱的截面形状和所述柱梁连接部的俯视时的轮廓形状均呈矩形,
所述钢梁部分由多个所述钢梁连接成十字形而构成,
所述多个PC钢材位于所述柱梁连接部的4个角部,且分别设置在相互垂直相交的所述钢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混合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梁连接部为在被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上之前将混凝土浇筑到所述内侧空间内而形成的预制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混合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柱梁连接部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柱的上端部上,使所述多个PC钢材插入并穿过所述插孔,并使其从上侧的所述带板向上方突出,之后,将混凝土浇筑到所述内侧空间内。
CN201480013043.1A 2013-03-27 2014-03-19 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Active CN105102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6438 2013-03-27
JP2013066438A JP6215552B2 (ja) 2013-03-27 2013-03-27 ハイブリット構造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PCT/JP2014/001578 WO2014156072A1 (ja) 2013-03-27 2014-03-19 ハイブリッド構造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734A true CN105102734A (zh) 2015-11-25
CN105102734B CN105102734B (zh) 2017-03-15

Family

ID=51623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3043.1A Active CN105102734B (zh) 2013-03-27 2014-03-19 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15552B2 (zh)
CN (1) CN105102734B (zh)
WO (1) WO20141560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9051B (zh) * 2016-11-21 2019-03-19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贯通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JP7018712B2 (ja) * 2017-03-15 2022-02-14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中空の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柱を用いた柱梁架構
JP7011490B2 (ja) * 2018-02-23 2022-01-26 株式会社フジタ 柱梁接合部の補強構造
CN113006272B (zh) * 2021-02-01 2022-06-07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系统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7499A (ja) * 2001-04-20 2002-10-31 Ps Corp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柱及びその仕口部の施工方法
JP2008163630A (ja) * 2006-12-28 2008-07-17 Ps Mitsubishi Construction Co Ltd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と鉄骨梁の仕口構造
JP2010150796A (ja) * 2008-12-25 2010-07-08 Fuji Ps Corp Pc梁接合部構造
JP2010196347A (ja) * 2009-02-25 2010-09-09 Fujita Corp 柱梁接合部の構造
CN102587686A (zh) * 2012-02-21 2012-07-18 北京工业大学 钢筋混凝土圆柱框架空间节点核芯区pc钢棒加固装置
CN102864842A (zh) * 2012-10-26 2013-01-09 上海中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核心锚固筒式节点系统及其应用
CN102912878A (zh) * 2012-11-05 2013-02-06 天津大学 模块化建筑隔震体系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7714B1 (ja) * 2010-05-26 2011-03-09 黒沢建設株式会社 制震プレストレスを付与した壁付き柱を用いる建造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7499A (ja) * 2001-04-20 2002-10-31 Ps Corp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柱及びその仕口部の施工方法
JP2008163630A (ja) * 2006-12-28 2008-07-17 Ps Mitsubishi Construction Co Ltd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と鉄骨梁の仕口構造
JP2010150796A (ja) * 2008-12-25 2010-07-08 Fuji Ps Corp Pc梁接合部構造
JP2010196347A (ja) * 2009-02-25 2010-09-09 Fujita Corp 柱梁接合部の構造
CN102587686A (zh) * 2012-02-21 2012-07-18 北京工业大学 钢筋混凝土圆柱框架空间节点核芯区pc钢棒加固装置
CN102864842A (zh) * 2012-10-26 2013-01-09 上海中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核心锚固筒式节点系统及其应用
CN102912878A (zh) * 2012-11-05 2013-02-06 天津大学 模块化建筑隔震体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734B (zh) 2017-03-15
WO2014156072A1 (ja) 2014-10-02
JP2014190040A (ja) 2014-10-06
JP6215552B2 (ja) 201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2734A (zh) 混合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CN103061410A (zh) 一种预制空间框架子结构拼装成的房屋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CN109667385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超短柱
JP6339923B2 (ja) 建築物躯体の構築方法
JP5869717B1 (ja) 既存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補強構造
CN202520017U (zh) 一种看台变截面预应力悬挑式折梁施工结构
CN107700654B (zh) 增强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
KR101286370B1 (ko) 선 조립된 철근다발을 가지는 기둥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둥 시공 방법
CN209817124U (zh) 一种先张法预制叠合梁钢绞线在梁柱节点的锚固结构
JP4429981B2 (ja) フラットプレートのせん断補強構造
JP6041144B2 (ja) 最上階の接合構造
CN209760830U (zh) 一种防止钢筋骨架偏移结构
KR101109244B1 (ko) 섬유보강 콘크리트로 소성힌지부를 보강한 구조벽체
CN201411809Y (zh) 一种混凝土楼盖预制件
CN110747994A (zh) 钢筋混凝土框架延性节点结构
CN104727468A (zh) 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
CN205276498U (zh)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梁柱角钢板式锚固连接节点
CN217053886U (zh) 一种带预制高性能混凝土x形骨架的剪力墙
JP6248470B2 (ja) 既存躯体の耐震補強構造及び方法
KR102604117B1 (ko) 교량의 거더 지지부에서의 응력흐름을 보강한 거더 지지부 보강부재
CN211775105U (zh) 一种预制柱及包含该预制柱的梁柱连接结构
KR102175474B1 (ko) 철근 조립체
CN102605955A (zh) 一种看台变截面预应力悬挑式折梁施工方法
CN207582730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KR101826093B1 (ko) 철근 기둥의 선 조립을 위한 플랫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철근 기둥을 시공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