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1821B - 带裆衣物 - Google Patents

带裆衣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1821B
CN105101821B CN201480018588.1A CN201480018588A CN105101821B CN 105101821 B CN105101821 B CN 105101821B CN 201480018588 A CN201480018588 A CN 201480018588A CN 105101821 B CN105101821 B CN 105101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portions
smallclothes
main part
buttocks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85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1821A (zh
Inventor
松本敏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aco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al Corp filed Critical Waco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01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1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8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1/00Corsets or girdles
    • A41C1/006Corsets or girdles provided with means preventing the riding-up of the gar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1/00Corsets or girdles
    • A41C1/003Panty-gir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裆衣物,该带裆衣物包括:主体部(10),其为筒状,自腹部起覆盖臀部的周围;以及束紧部(20),其张紧力比主体部(10)的张紧力大且具有期望面积,配置该束紧部以使该束紧部在上下方向跨越假想基准线条(L),该假想基准线条(L)通过从穿着者的左右的大转子(300)到下裆(301)的线条中沿着臀部的皮肤的最短距离。

Description

带裆衣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裆衣物。
背景技术
在紧身短裤等与人体贴合的衣物中,穿着稳定感很重要。例如,在穿着时产生上移等错位的情况下,穿着感变差。另外,在为具有调整功能的衣物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穿着时产生错位的情况下无法发挥调整功能。
关于下半身衣物,作为在穿着时易产生错位的部位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臀沟附近。尤其是,在为紧身短裤的情况下,当在臀沟附近产生错位时,不仅会使穿着感变差,而且还难以实现作为紧身短裤的一个目的的提臀效果。因此,以往,为了改善下半身衣物的臀沟部分的错位、穿着感,在臀沟部分的束紧部的形状、材质方面下工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登记实用新型第3014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即使如以往那样针对臀沟部分在形状、材质、束紧力等方面下工夫的情况下,也难以充分地改善臀沟部分的错位、穿着感。
本发明鉴于所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能改善穿着时的错位、穿着感的带裆衣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裆衣物,其特征在于,该带裆衣物包括:主体部,其为筒状,自腹部起覆盖臀部的周围;以及束紧部,其张紧力比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大且具有期望面积,配置所述束紧部以使在上下方向跨越假想基准线条,该假想基准线条为在从穿着者的左右的大转子通过下裆的线条中沿着臀部的皮肤的最短距离的线条。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改善在穿着带裆衣物时的错位、穿着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裆衣物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对图1的带裆衣物和下半身的部位进行说明的图。
图3的(a)~图3的(d)是对臀沟与下半身的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4的(a)~图4的(d)是对图1的带裆衣物的基准线条与下半身的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5的(a)~图5的(e)是对穿着实施例的带裆衣物时的运动前后和比较例的带裆衣物时的运动前后进行比较的图。
图6的(a)~图6的(c)是图5的(a)、图5的(d)以及图5的(e)各穿着状态的等高线图。
图7的(a)~图7的(f)是对穿着实施例的带裆衣物和比较例的带裆衣物时进行比较的图。
图8是对第1变形例的带裆衣物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第2变形例的带裆衣物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第3变形例的带裆衣物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裆衣物。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带裆衣物例如为紧身短裤等带裆部(裤裆部)的衣物。在此,使用女性用的紧身短裤进行说明,但除了紧身短裤之外,只要是如短裤(尤其是带调整功能的短裤)、连裤袜、紧身裤(tights)、连脚裤、泳衣、紧身衣(leotard)、紧身衬衫(body shirt)、运动用紧身裤、男性用下半身衣物、以及具有拉伸性的裤子(裤衩)那样形成为覆盖臀部、需要防止臀部上移的带裆衣物,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在图1中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带裆衣物的紧身短裤1A的后视立体图。此外,图1示出人在穿着紧身短裤1A时的形状。另外,在图2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短裤1A的后视图与人体的部位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在图2中,示出了大转子300、下裆301以及臀沟302这三者的位置。此外,在此,将用于确定“下裆长”的位置。另外,“下裆长”指的是,在站立姿态下,自地面起到裤裆部的最下方的点为止的距离。
如图1所示,紧身短裤1A包括自腹部起覆盖臀部周围的筒状的主体部10,具有与穿着者的臀部和腹部贴合的性质。如图2所示,在紧身短裤1A中,设有张紧力比主体部10的张紧力大且具有期望面积的臀部束紧部20。设置该臀部束紧部20以使该臀部束紧部20在上下方向跨越基准线条L,该基准线条L是比穿着者的臀沟302靠上的上部分,且通过自穿着者的左右的大转子300起到下裆301的沿着臀部的皮肤的最短距离的假想线条。该臀部束紧部20例如具有比基准线条L靠上侧的上侧束紧部21和比基准线条L靠下侧的下侧束紧部22。另外,紧身短裤1A包括设于穿着者的裆部的作为裤裆部的裆部11、设于穿着者的腰部的腰支撑部12、以及设于主体部10与臀部束紧部20之间的辅助束紧部13。
在此,将紧身短裤1A的除裆部11、腰支撑部12、辅助束紧部13以及臀部束紧部20以外的部分称作主体部10。主体部10是通过将具有伸缩性的材料贴合于穿着者而形成的。例如,主体部10由利用双路拉舍尔(2way raschel)、双路特里科(2way tricot)、弹性网布(power net)、锻纹网布(satin net)、特里科(tricot)、氨纶平布(日文:ベア天竺(barejersey))、弹力蕾丝(stretch lace)的针织物形成。
裆部11由例如与主体部10相同的材料形成。另外,裆部11也可以是主体部10的一部分或臀部束紧部20的一部分。
腰支撑部12设于穿着者的腰部。腰支撑部12由例如与主体部10相同的材料形成。另外,腰支撑部12利用针织物编织、衬布、树脂印刷(树脂加工)、腐蚀(日文:抜蝕)加工(化学印刷)等而形成比主体部10的张紧力大的张紧力。紧身短裤1A通过腰支撑部12的张紧力来抑制穿着者腹部的赘肉鼓出并支撑腰部,能够塑造出美观的轮廓(silhouette)。
腰支撑部12例如呈带状形成在自穿着者的正面(前身片)通过两个侧部到达背面(后身片)为止的范围内。该腰支撑部12的自正面到背面的范围内的宽度并不限于恒定。此外,只要腰支撑部12能够支撑穿着者的腰部,则腰支撑部12的形状不受限定。另外,腰支撑部12的自正面到背面的所有部分不必均形成为相同的张紧力,也可以利用多个不同的张紧力来分段支撑腰部。
辅助束紧部13以与主体部10和臀部束紧部20相邻的方式设于紧身短裤1A的后身片。辅助束紧部13由例如与主体部10相同的材料形成。另外,辅助束紧部13利用针织组织的变更(所谓的编织组织的变更)、衬布、树脂印刷(树脂加工)、腐蚀加工(化学印刷)等形成期望面积,以具有比主体部10的张紧力大的张紧力(所谓的力切换)、与臀部束紧部20相比具有松弛性的方式。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辅助束紧部13沿着基准线条L设于臀部束紧部20之间。
此外,在本例子中,举出了在紧身短裤1A中设有辅助束紧部13的例子,但根据紧身短裤规格的不同,也可以为不设置辅助束紧部13的结构。
在图1和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使用不同的填充图案示出了张紧力的差异。在使用图1和图2进行说明的紧身短裤1A的一个例子中,主体部10的张紧力最小,腰支撑部12和辅助束紧部13的张紧力大于主体部10的张紧力,臀部束紧部20在紧身短裤1A中是张紧力最大的部分。此外,使用图1和图2进行说明的张紧力的差异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图2中,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臀部束紧部20、基准线条L、以及其周边结构的位置关系,以对臀部束紧部20的形状进行局部简化的方式进行了表示。
如上所述,设置臀部束紧部20以使该臀部束紧部20在上下方向跨越基准线条L,该基准线条L通过自穿着者的左右的大转子300起到下裆301的沿着臀部的皮肤的最短距离。由于该基准线条L位于比臀沟302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臀部束紧部20设置在比臀沟302靠上侧的位置。此外,在图2中,臀部束紧部20自上方搭在臀沟302的一部分上,但可以是如图2所示那样臀部束紧部20的一部分位于臀沟302的上方,也可以是臀部束紧部20全部不位于臀沟302之上。
另外,优选的是,例如测量多名被实验者的大转子300与下裆301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求出通过穿着者的大转子300的水平线和设置臀部束紧部20所设置的基准线条L所形成的角度α,具体而言,该角度α优选在12度~32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7度~28度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将臀部束紧部20设为覆盖基准线条L的位置。
此外,从所穿着的紧身短裤的尺寸不同的人中各选出多名被实验者,作为求出所述角度α的一个例子时的测量对象的被实验者,因此,该角度能够与各个尺寸对应。
臀部束紧部20具有利用通过较大的张紧力将臀部上提的调整功能。通过使穿着者的臀部的鼓出部的上方更为丰满(volume up),能够塑造出美观的臀部。臀部束紧部20由例如与主体部10相同的材料形成。另外,臀部束紧部20利用针织物编织、衬布、树脂印刷(树脂加工)、腐蚀加工(化学印刷)等而形成比主体部10和腰支撑部12的张紧力大的张紧力(低伸缩性)。此外,不必使臀部束紧部20的全部范围内的所有部分均形成为相同的张紧力,也可以利用多个不同的张紧力来分段调整臀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臀部束紧部20和辅助束紧部13一体地形成于主体部10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将臀部束紧部20和辅助束紧部13形成于与主体部独立的构件,将该独立的构件安装于主体部10。在该情况下,能够想到利用缝合、粘合等将所述独立的构件的除了上边部分以外的边缘部分安装于主体部10。由此,在上边部分没有形成缝合等接合部,因此外观上优选。
另外,臀部束紧部20通过配置成跨越基准线条L而具有防止在臀沟302附近产生错位的功能。
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步行运动、站立姿态与就坐姿态之间的运动等各种运动。在进行这些运动时,臀沟302部分是皮肤变化率(伸展率)较大的部分。使用图3的(a)~图3的(d)说明运动所引起的臀沟302的变化。图3的(a)和图3的(b)示出了从静止站立状态下的人的右侧的大转子300起经由臀沟302连结到下裆301的线。具体而言,图3的(a)是人的臀部的后视立体图,图3的(b)是人的臀部的后视图。
在图3的(b)中,示出了以静止时为基准、在右侧腿抬起时(单腿抬起时)的皮肤的上下方向上的变化率(伸展率)。如图3的(b)所示,可知:在将静止时的变化率设为1.0时,臀沟302部分的在腿抬起时的变化率为1.5倍以上。另外,对于皮肤的上下方向上的变化率,在比包含臀沟302的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处,此处的皮肤的上下方向上的变化率低于臀沟302部分的皮肤的上下方向上的变化率,在比包含臀沟302的位置靠上侧的位置处,皮肤的上下方向上的变化率随着朝向上侧而逐渐降低至1.2倍~1.0倍。
另外,图3的(c)和图3的(d)是人的臀部的立体图。图3的(c)示出了静止站立状态下的人的臀沟302的位置。另外,图3的(d)示出了皮肤在腿抬起时(单腿抬起时)自腿抬起前的臀沟位置302A发生的变化。对图3的(d)和图3的(c)进行比较,可知:在腿抬起时,腿抬起前的臀沟位置302A与人体的皮肤之间产生较大的空间S,由于腿抬起,使臀沟302的皮肤伸展,也使臀沟302的皮肤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
因而,在将束紧部设于臀沟302部分的情况下,根据臀沟302的与步行、坐下等下半身的运动相对应的变化,束紧部也相应地进行移动,容易产生衣物的上移。另一方面,与臀沟302相比,从穿着者的大转子300起连结到下裆301的基准线条L为皮肤变化率较小的部分。
使用图4的(a)~图4的(d)说明运动所引起的、自大转子300起到下裆301的沿着臀部的皮肤的最短距离的基准线条L的变化。图4的(a)和图4的(b)是表示自静止站立状态下的人的右侧的大转子300起到下裆301的沿着皮肤的最短距离的基准线条L的图。具体而言,图4的(a)是人的臀部的后视立体图,图4的(b)是人的臀部的后视图。在图4的(b)中,与图3的(b)同样地,以静止时为基准示出右侧腿抬起时的皮肤变化率。如图4的(b)所示,可知:在将静止时设为1.0时,基准线条L部分的腿抬起时的变化率为1.2倍左右,与臀沟302部分相比,其变化率较小。
另外,图4的(c)是表示静止站立时的基准线条L的位置的立体图,图4的(d)示出了皮肤在右侧腿抬起时自腿抬起前的基准线条位置LA发生的变化。对图4的(d)和图4的(c)进行比较,可知:在腿抬起时,腿抬起前的基准线条位置LA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空间S较小,腿抬起所引起的基准线条L部分的皮肤的伸展较小。这在对图4的(d)和图3的(d)进行比较时也可得知,可知:与臀沟302相比,由腿抬起引起的基准线条L部分的皮肤的变化较小。
因而,若采用将束紧部设于与臀沟302相比皮肤变化率较小的基准线条L部分的做法,则即使在进行步行、坐下等下半身运动时,也不易产生束紧部的移动,还不易产生紧身短裤1A的臀部部分的上移。换言之,在紧身短裤1A中,通过将臀部束紧部20设于包含比臀部的皮肤伸展率最大的位置的伸展率低的伸展率的位置在内的位置,能够防止臀部束紧部20、臀部束紧部20的上下部分的上移。
臀部束紧部20配置成跨越比臀沟302的位置靠上方的基准线条L,由此即使是简单的带状,也能够防止穿着时的错位。然而,例如,优选的是,臀部束紧部20的棱线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为锯齿形状。(此外,所述锯齿形状也能够通过间断地突出的形状来表示。)具体而言,上侧束紧部21是以基准线条L为基准且越向上顶端越细的形状,且以底边部分在基准线条L上相连续的形态配置。若观察上侧束紧部21的棱线,则该棱线形成为锯齿形状。另外,下侧束紧部22是以基准线条L为基准且越向下顶端越细的形状,且以底边部分在基准线条L上(下侧)相连续的形态配置。若观察下侧束紧部22的棱线,则该棱线形成为锯齿形状。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上侧束紧部21是越远离基准线条L、沿着与基准线条L平行的线条L1横穿上侧束紧部21的线的长度越短的形状。此外,在本例子中,举出越远离基准线条L、横穿上侧束紧部21的线的长度就越短的形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上侧束紧部21是在假设将上下方向(即,与基准线条L相交叉的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时、上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下侧部分的面积那样的三角形状、纺锤形状、波状等形状即可。
另外,如图2所示,下侧束紧部22是越远离基准线条L、沿着与基准线条L平行的线条L2横穿下侧束紧部22的线的长度就越短的形状。此外,在本例子中,举出越远离基准线条L、横穿下侧束紧部22的线的长度越短的形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下侧束紧部22是在假设将上下方向(即,与基准线条L相交叉的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时、下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上侧部分的面积那样的三角形状、纺锤形状、波状等形状即可。或者,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是越远离基准线条L、被与基准线条L平行的线条L1、L2切割时的单位面积越小的形状。
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上侧束紧部21在下裆301的左右附近配置为靠基准线条L侧的部分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状,且在左右的大转子300附近配置为靠基准线条L侧的部分为底边的大致梯形。另外,下侧束紧部22在下裆301的左右附近配置为靠基准线条L侧的部分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状(倒三角形状),且在左右的大转子300附近配置为靠基准线条L侧的部分为底边的大致梯形(下边比上边短的梯形)。因而,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若观察上束紧部21、下束紧部22的整体,则二者整体形成为上下侧在下裆301的左右两侧附近变细的大致菱形,成为在基准线条L上配置有大致菱形的状态。换言之,臀部束紧部20由多个独立的区域集合而形成。
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三角形状的上侧束紧部21的下边侧部分和构成形成为下侧的宽度变窄的梯形的下侧束紧部22的上边侧部分形成为一体,从而上下两部分形成大致菱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构成上侧束紧部的多边形的底边侧部分和构成下侧束紧部的多边形的上边侧部分形成为局部重叠。另外,例如,若基准线条L附近的张紧力最大,则上侧束紧部和下侧束紧部也可以形成为彼此分离。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紧身短裤1A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臀部束紧部20形成为大致菱形,但也可以是,例如,使用树脂印刷、针织组织的变更或腐蚀加工等来使所述大致菱形的内侧部分形成为点状、格子状或狭缝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紧身短裤1A相同的效果。
由于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的棱线形成为锯齿形状,因此,紧身短裤1A能够使穿着者的丰满(volume)的臀部顺畅地移动,能够在提臀时塑造出美观的臀部。在例如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的棱线是简单的直线、曲线等、而不是锯齿形状的情况下,在穿着者的臀部部分,在主体部10与臀部束紧部20间的交界处形成了台阶。另一方面,通过将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的棱线设为锯齿形状,能够防止在臀部部分形成台阶。另外,由于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的棱线形成为锯齿形状,因此,针对穿着者运动引起的臀部皮肤伸缩的追随性优异,因此,不仅能塑造出美观的轮廓,而且还能够获得舒适的穿着感。
在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辅助束紧部13的情况下,能够使与上侧束紧部21、下侧束紧部22相比具有松弛性的辅助束紧部13与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一起来托起臀部而塑造出美观的臀部。另一方面,在不存在辅助束紧部13而使辅助束紧部13与主体部10成为一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由于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的棱线形成为锯齿形状,因此,紧身短裤1A能够实现臀部塑形并防止上移。具体而言,成为臀部束紧部20的位置的基准的、将大转子300和下裆301连结起来的基准线条L设于比在臀沟302等运动时引起的皮肤变化率最大的部分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与臀沟302相比,虽然臀部束紧部20不易受到与运动所引起的皮肤伸展的影响,但臀部束紧部20的位于该基准线条L的部分也会因运动而略微(1.2倍~1.0倍左右)伸展,因此有可能产生上移。因而,通过使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的棱线形成为锯齿形状,从而使紧身短裤1A也与运动时的臀部动作相对应地伸缩而防止上移,能够获得舒适的穿着感。另外,通过防止上移,还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紧身短裤1A的调整功能。
在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辅助束紧部13的情况下,能够使与上侧束紧部21、下侧束紧部22相比具有松弛性的辅助束紧部13也与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一起来防止上移。另一方面,在不存在辅助束紧部13而使辅助束紧部13与主体部10成为一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处,在臀部束紧部20中,上侧束紧部21着重发挥臀部的塑形功能。另外,下侧束紧部22着重发挥防止上移的功能。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没有提及紧身短裤1A的长度,但从长度短的到长度较长的各种紧身短裤均能够发挥防止上移的功能。以往尤其是短款紧身短裤存在容易产生上移这样的问题,因此,在短款紧身短裤中,尤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此,以具有调整功能的紧身短裤1A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不具有调整功能(提臀功能)的带裆衣物,也能够设置臀部束紧部20来防止上移。
实施例
使用图5的(a)~图7的(f)说明对穿着实施方式的紧身短裤1A的例子的评价。在此,作为紧身短裤1A,使用了距下裆301的长度为5cm左右的紧身短裤(短款的紧身短裤)。
图5的(a)是穿着丁字裤(T back shorts)的、相当于裸露(nude)的状态。另外,图5的(b)是穿着作为以往的带裆衣物的短款(距下裆的长度为5cm左右)的紧身短裤的、运动前的状态。并且,图5的(c)是穿着实施方式的紧身短裤1A的、运动前的状态。另外,图5的(d)示出了在穿着在图5的(b)中穿着的短款紧身短裤运动(主要是下半身的运动)后拍摄的状态。并且,图5的(e)是穿着在图5的(c)中穿着的紧身短裤1A且在与图5的(d)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运动之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此外,图5的(a)~图5的(e)的穿着者全部为同一人,如实地示出了臀部的拍摄结果。
此处,对运动前穿着以往的短款紧身短裤时的状态(图5的(b))和穿着紧身短裤1A时的状态(图5的(c))进行了比较,紧身短裤的穿着状态没有显著的差异。与此相对,可知:在穿着以往的短款紧身短裤时(图5的(d)),因运动而使紧身短裤的裤脚部分上移,从而紧身短裤的裤脚部分嵌入到臀部的赘肉中而使赘肉从紧身短裤的裤脚部分露出,发生了走样(日文:着崩れ)。另一方面,可知:在穿着紧身短裤1A时(图5的(e)),没有产生运动引起的上移。
图6的(a)~图6的(c)是分别对应于图5的(a)、图5的(d)、图5的(e)而示出拍摄到的等高线的图。将相当于臀部裸露的状态(图6的(a))和穿着图6的(b)的以往的短款紧身短裤的状态进行比较,可知:在穿着图6的(b)的以往的短款紧身短裤的情况下,运动后的臀尖(hip top)的位置变低,臀部的轮廓走样(日文:崩れ)。另外,对图6的(a)~图6的(c)进行比较,可知:在穿着紧身短裤1A时,臀尖的位置最高,不易发生运动引起的错位,能够在运动后也塑造出美观的臀部。
图7的(a)~图7的(c)是表示被实验者的臀部的侧视图,如实地示出了臀部的拍摄结果。具体而言,图7的(a)是穿着丁字裤的、相当于臀部裸露的状态。另外,图7的(b)是穿着作为以往的带裆衣物的长款紧身短裤的状态。此处,长款紧身短裤指的是距下裆的长度为15cm~20cm左右的紧身短裤。并且,图7的(c)是穿着实施方式的紧身短裤1A的状态。该图7的(b)和图7的(c)示出了同一被实验者在穿着各带裆衣物后、在与图5的(d)和图5的(e)的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后拍摄的状态。
如图7的(b)所示,可知:在穿着有以往的长款紧身短裤的状态下,因运动而使紧身短裤上移,从而紧身短裤的臀沟部分嵌入到被实验者的臀部的赘肉中而发生了走形。另外,可知:如图7的(c)所示,在穿着紧身短裤1A的状态下,没有产生运动引起的上移等。
图7的(d)~图7的(f)是分别与图7的(a)~图7的(c)相对应地示出拍摄到的等高线的图。对图7的(d)的相当于裸露的状态和穿着图7的(e)的以往的长款紧身短裤的状态进行比较,可知:臀尖的位置大致相同,在以往的紧身短裤中,在运动后,没有获得基于紧身短裤的提臀效果。另外,对图7的(d)~图7的(f)进行比较,可知:在穿着紧身短裤1A时的臀尖的位置最高,在穿着紧身短裤1A时,不易产生运动引起的错位,能够在运动后也塑造出美观的臀部。
另外,同时对14名被实验者进行了与该14名被实验者穿着实施方式的紧身短裤1A和4种以往的紧身短裤时的比较有关的问卷调查。
当与作为第1比较对象的以往的短款(紧身短裤X1、图5的(b)中穿着的紧身短裤)进行比较时,作为“没有感觉到裤脚错位的紧身短裤”,12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1,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1相同。另外,作为“有臀部支承感(日文:ホールド感)的紧身短裤”,12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1,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1相同。并且,作为“有提臀感的紧身短裤”,13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1。另外,作为“穿着感良好且舒适的紧身短裤”,12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1,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1相同。
接下来,当与作为第2比较对象的以往的短款紧身短裤(紧身短裤X2)进行比较时,作为“没有感觉到裤脚错位的紧身短裤”,1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两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2,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2相同。另外,作为“有臀部支承感的紧身短裤”,13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2。并且,作为“有提臀感的紧身短裤”,12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两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2。另外,作为“穿着感良好且舒适的紧身短裤”,13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2。
接着,当与作为第3比较对象的以往的短款紧身短裤(紧身短裤X3)进行比较时,作为“没有感觉到裤脚错位的紧身短裤”,13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3。另外,作为“有臀部支承感的紧身短裤”,14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并且,作为“有提臀感的紧身短裤”,13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3相同。另外,作为“穿着感良好且舒适的紧身短裤”,13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3。
另外,当与作为第4比较对象的以往的长款紧身短裤(紧身短裤X4、在图7的(b)中穿着的紧身短裤)进行比较时,作为“臀沟有平整感的紧身短裤”,9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1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4,4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4相同。另外,作为“有臀部支承感的紧身短裤”,5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两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4,7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4相同。并且,作为“有提臀感的紧身短裤”,8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6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1相同。另外,作为“穿着感良好且舒适的紧身短裤”,9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3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X4,两名被实验者选择了紧身短裤1A和紧身短裤X1相同。
并且,关于紧身短裤1A,被实验者给予了“第一次体验如此没有错位的紧身短裤”、“虽然是短款的紧身短裤,但确实感觉到屁股被托起来了”、“一直以为只有长款的紧身短裤才能提臀”、“鲜有像长款紧身短裤那样使臀沟平整的短款紧身短裤”等评价。
第1变形例
使用图8说明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B的例子。使用图1对紧身短裤1B和所述紧身短裤1A进行比较,在紧身短裤1B中,臀部束紧部20当然形成在自左右的大转子300到下裆301的范围内,而且,该紧身短裤1B的臀部束紧部20的棱线形成为山脉形状(日文:山並形状)。具体而言,紧身短裤1B的用于构成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的各区域的形状是由在上下方向上顶端变细的曲线围绕而成的形状。换言之,上侧束紧部21的棱线的曲线例如是类似于正弦曲线(sine curve)的波形形状。另外,下侧束紧部22的棱线的曲线是与上侧束紧部21的曲线大致对称的曲线,下侧束紧部22为其曲线的顶部(底部)由直线切断的形态。
因而,第1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B的上侧束紧部21也形成为,在假设将上下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时,上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下侧部分的面积。另外,紧身短裤1B的下侧束紧部22也形成为,在假设将上下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时,下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上侧部分的面积。
这样,在第1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B中,由于臀部束紧部20的棱线形成为锯齿形状,因此也能够塑造出美观的臀部且能够防止上移。
此外,在图8中没有示出辅助束紧部13,但同样地,在第1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B中,也可以与主体部10和臀部束紧部20相邻地设置辅助束紧部13。
第2变形例
使用图9说明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C的例子。使用图1对紧身短裤1C和所述紧身短裤1A进行比较,在紧身短裤1C中,臀部束紧部20当然形成在自左右的大转子300到下裆301的范围内,而且,在该紧身短裤1C的臀部束紧部20中,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中的、配置在基准线条L上且相邻的多边形的顶点P略微分开。因而,紧身短裤1C的上侧束紧部21和下侧束紧部22由多个独立的区域形成,这些区域以不存在因相邻的上侧束紧部21的区域与下侧束紧部22的区域之间的松弛而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沿着基准线条L分开配置。
此外,在此,如图9所示,从整体上看,由沿着基准线条L分开配置的多个区域形成的棱线也是锯齿形状。另外,在图9中,各区域是分开配置的,但也可以以将相邻区域的点P连结起来的方式形成。
因而,第2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C的上侧束紧部21也形成为,在假设将上下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时,上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下侧部分的面积。另外,紧身短裤1C的下侧束紧部22也形成为,在假设将上下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时,下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上侧部分的面积。
这样,在第2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C中,由于臀部束紧部20的棱线形成为锯齿形状,因此也能够塑造出美观的臀部且能够防止上移。
此外,在图9中没有示出辅助束紧部13,但同样地,在第2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C中,也可以与主体部10和臀部束紧部20相邻地设置辅助束紧部13。
第3变形例
使用图10说明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D的例子。使用图1对紧身短裤1D和所述紧身短裤1A进行比较,在紧身短裤1D中,臀部束紧部20当然形成在自左右的大转子300到下裆的范围内,而且,臀部束紧部20形成在自紧身短裤1D上端的两侧部分起经由大转子300而到达下裆301的范围内。因而,紧身短裤1D的腰支撑部12并不在腰部形成为环状,而是分开成正面(前身片)和背面(后身片)。
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臀部束紧部20的棱线在上下方向上形成锯齿形状,但臀部束紧部20并不限定于如图10所示那样的由多个多边形形成的形状,臀部束紧部20的顶端部分也可以是由曲线形成的形状。
在为第3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D的情况下,也能够主要利用臀部束紧部20的上侧束紧部21来实现臀部的造形,能够主要利用下侧束紧部22来实现防止运动时的上移。另外,与图1所示的紧身短裤1A相比,图10所示的紧身短裤1D的臀部束紧部20的位置还位于穿着者的腰附近,因此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支撑穿着者的臀部。因而,与使用图1进行上述论述的紧身短裤相比,第3变形例的紧身短裤1D易于进行支撑,能够塑造出更美观的臀部。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和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等同的范围确定。
附图标记说明
1A~1D、紧身短裤;10、主体部;11、裆部;12、腰支撑部;13、辅助束紧部;20、臀部束紧部;21、上侧束紧部;22、下侧束紧部;L、基准线条(假想基准线条);300、大转子;301、下裆;302、臀沟。

Claims (4)

1.一种带裆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裆衣物包括:
主体部,其为筒状,自腹部起覆盖臀部的周围;以及
束紧部,其张紧力比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大且具有期望面积,配置所述束紧部以使所述束紧部在上下方向跨越假想基准线条,所述假想基准线条为在从穿着者的左右的大转子通过下裆的线条中沿着臀部的皮肤的最短距离的线条,是比穿着者的臀沟靠上的上部分,
所述束紧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假想基准线条间断地向上方突出,所述突出的部分形成为在假设将突出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地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时,上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下侧部分的面积,
在所述束紧部之间沿着所述假想基准线条设有具有期望面积的辅助束紧部,所述辅助束紧部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束紧部相邻,所述辅助束紧部的张紧力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且与所述束紧部相比具有松弛性。
2.一种带裆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裆衣物包括:
主体部,其为筒状,自腹部起覆盖臀部的周围;以及
束紧部,其张紧力比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大且具有期望面积,配置所述束紧部以使所述束紧部在上下方向跨越假想基准线条,所述假想基准线条为在从穿着者的左右的大转子通过下裆的线条中沿着臀部的皮肤的最短距离的线条,是比穿着者的臀沟靠上的上部分,
所述束紧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假想基准线条间断地向下方突出,所述突出的部分形成为在假设将突出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地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时,下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上侧部分的面积,
在所述束紧部之间沿着所述假想基准线条设有具有期望面积的辅助束紧部,所述辅助束紧部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束紧部相邻,所述辅助束紧部的张紧力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且与所述束紧部相比具有松弛性。
3.一种带裆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裆衣物包括:
主体部,其为筒状,自腹部起覆盖臀部的周围;以及
束紧部,其张紧力比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大且具有期望面积,配置所述束紧部以使所述束紧部在上下方向跨越通过大转子而向下裆方向延伸的假想基准线条,所述假想基准线条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12度~32度,是比穿着者的臀沟靠上的上部分,
所述束紧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假想基准线条间断地向上方突出,所述突出的部分形成为在假设将突出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地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时,上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下侧部分的面积,
在所述束紧部之间沿着所述假想基准线条设有具有期望面积的辅助束紧部,所述辅助束紧部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束紧部相邻,所述辅助束紧部的张紧力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且与所述束紧部相比具有松弛性。
4.一种带裆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裆衣物包括:
主体部,其为筒状,自腹部起覆盖臀部的周围;以及
束紧部,其张紧力比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大且具有期望面积,配置所述束紧部以使所述束紧部在上下方向跨越通过大转子而向下裆方向延伸的假想基准线条,所述假想基准线条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12度~32度,是比穿着者的臀沟靠上的上部分,
所述束紧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假想基准线条间断地向下方突出,所述突出的部分形成为在假设将突出方向上的全长二等分地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时,下侧部分的面积小于上侧部分的面积,
在所述束紧部之间沿着所述假想基准线条设有具有期望面积的辅助束紧部,所述辅助束紧部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束紧部相邻,所述辅助束紧部的张紧力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张紧力且与所述束紧部相比具有松弛性。
CN201480018588.1A 2013-03-27 2014-03-12 带裆衣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18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6156A JP6179156B2 (ja) 2013-03-27 2013-03-27 股付き衣類
JP2013-066156 2013-03-27
PCT/JP2014/056500 WO2014156653A1 (ja) 2013-03-27 2014-03-12 股付き衣類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1821A CN105101821A (zh) 2015-11-25
CN105101821B true CN105101821B (zh) 2017-11-21

Family

ID=5162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858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1821B (zh) 2013-03-27 2014-03-12 带裆衣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44969A1 (zh)
EP (1) EP2979557A4 (zh)
JP (1) JP6179156B2 (zh)
CN (1) CN105101821B (zh)
WO (1) WO20141566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5114B2 (ja) * 2012-05-07 2016-09-21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ボトム衣類
JP6674082B2 (ja) * 2015-04-10 2020-04-01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衣類
JP7096486B2 (ja) * 2018-03-29 2022-07-06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衣類
US20210059864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Lululemon Athletica Canada Inc. Engineered knitted garment having integrated compression zon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1515A (en) * 1958-05-08 1961-02-14 Gladys W Geissmann Foundation garment
US2908277A (en) * 1958-09-10 1959-10-13 Crescent Corset Company Inc Panty girdle
US3044471A (en) * 1960-12-30 1962-07-17 H W Gossard Co Foundation garment
ES188538Y (es) * 1973-02-09 1974-09-16 Eurocorset, S. A. Faja-pantalon perfeccionada.
JPH0314319A (ja) 1989-06-13 1991-01-23 Anritsu Corp ラダー抵抗回路
JP3014319U (ja) * 1994-12-07 1995-08-08 株式会社ダッチェス ボトム
TW452483B (en) * 1999-02-09 2001-09-01 Wacoal Corp Clothes having figure smoothing function
JP3461316B2 (ja) * 1999-02-09 2003-10-27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体型補整機能を有する衣類
ATE355761T1 (de) * 2000-12-11 2007-03-15 Wacoal Corp Kleidungsstück
JP3607274B2 (ja) * 2003-04-23 2005-01-05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衣料
US7087032B1 (en) * 2005-03-07 2006-08-08 Chieko Ikeda Controlling undergarment
JP3924580B2 (ja) * 2005-05-27 2007-06-06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ボトム衣類
JP3122948U (ja) * 2006-04-18 2006-06-29 大太朗 福岡 ガードル
JP4918151B2 (ja) * 2010-03-31 2012-04-18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股付き衣類
JP5810508B2 (ja) * 2010-11-08 2015-11-11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ボトム衣類
JP2012140714A (ja) * 2010-12-28 2012-07-26 Shinwa:Kk ガードル
JP5769545B2 (ja) * 2011-08-22 2015-08-26 北陸エステアール協同組合 補正下着及びラッセル編地素材
CN204180946U (zh) * 2011-10-05 2015-03-04 S·马佐里克 功能性瘦身短裤
JP5900099B2 (ja) * 2012-03-28 2016-04-06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姿勢補整衣類
ITMI20120904A1 (it) * 2012-05-24 2013-11-25 Freddy Spa Pantalone, in particolare un pantalone per modellare la natiche ed i fianchi femminili
JP5081329B1 (ja) * 2012-06-06 2012-11-28 有限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ライフ ガードル
JP5738247B2 (ja) * 2012-09-10 2015-06-17 株式会社新和 矯正用ガードル付きズボン
JP3183358U (ja) * 2013-02-25 2013-05-16 株式会社新和 骨盤矯正用パン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89919A (ja) 2014-10-06
WO2014156653A1 (ja) 2014-10-02
CN105101821A (zh) 2015-11-25
US20160044969A1 (en) 2016-02-18
JP6179156B2 (ja) 2017-08-16
EP2979557A1 (en) 2016-02-03
EP2979557A4 (en) 201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0306B2 (en) Pants, in particular for shaping the female buttocks and hips
US10278432B2 (en) Body shaping garment
TWI538629B (zh) 衣服
CN105101821B (zh) 带裆衣物
US10842201B2 (en) Brassiere
JP2008050718A (ja) 姿勢補整用ボトムズ
US20150107004A1 (en) Bottom Garment
CN102238881A (zh)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US2757379A (en) Ladies' foundation garment
JP6043540B2 (ja) ショーツ等の衣料
CN102724890A (zh)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JP4783415B2 (ja) 股部を有する衣類
CN207492089U (zh) 下身衣服
AU2013204662A1 (en) Garment
JP7074997B2 (ja) 下衣
JP2010261112A (ja) 下半身衣類
JP2018204170A (ja) ショーツ等の衣料
JP5456809B2 (ja) インナーボトム
CN211608243U (zh) 一种新型长塑裤
CN217609619U (zh) 一种单层结构的光面裸感软塑形科技纤体衣
JP7168847B2 (ja) 下衣
JP6761176B2 (ja) 衣類
JP5557557B2 (ja) 女性用衣類
JP2021070891A (ja) ボトム衣類
JP2016169468A (ja) ショーツ等の衣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