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9032B -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9032B
CN105089032B CN201510471224.5A CN201510471224A CN105089032B CN 105089032 B CN105089032 B CN 105089032B CN 201510471224 A CN201510471224 A CN 201510471224A CN 105089032 B CN105089032 B CN 105089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suction
conveyer belt
rotary valve
suction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12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9032A (zh
Inventor
郑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 Hu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郑景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郑景文 filed Critical 郑景文
Priority to CN2015104712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89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89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90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0590 priority patent/WO201702070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9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90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32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llecting pollution from open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Abstract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包括有浮油吸收装置、传送装置、风力输送装置、热泵装置以及控制器,浮油吸收装置包括有吸油输送带、浮体以及吸油球,风力输送装置包括有风机、旋风分离器以及第一旋转阀,热泵装置包括有制冷箱以及溶油箱;吸油输送带安装于浮体上,吸油球位于吸油输送带上,浮体与船体连接;使用时,利用浮油吸收装置、传送装置以及风力输送装置输送吸油球循环移动,利用热泵装置的制冷箱将吸油球冷却,利用冷却的吸油球凝固吸附海洋或者江河的浮油,利用热泵装置的溶油箱溶解吸油球吸附的浮油,热泵装置的通过制冷以及制热来处理油污,不用吸油纤维材料,除油污过程节能环保,没有吸油材料的损耗。

Description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污清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油污的清理包括有利用吸油纤维材料吸收油污,利用吸油纤维材料吸收油污不利于循环使用,一种能循环使用的、不用吸油纤维材料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已成为清理海洋或者江河油污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利用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循环使用,清理海洋或者江河油污。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包括有浮油吸收装置、传送装置、风力输送装置、热泵装置以及控制器,传送装置、风力输送装置、热泵装置以及控制器安装于船体上;浮油吸收装置包括有吸油输送带、浮体以及吸油球,风力输送装置包括有风机、旋风分离器以及第一旋转阀,热泵装置包括有制冷箱以及溶油箱;吸油输送带安装于浮体上,吸油球位于吸油输送带上,浮体与船体连接;吸油输送带与传送装置连接,传送装置与溶油箱连接,溶油箱与风机连接,风机与旋风分离器连接,旋风分离器与第一旋转阀连接,第一旋转阀与制冷箱连接,制冷箱与吸油输送带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线与油吸收装置、传送装置、风力输送装置以及热泵装置连接。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使用时,控制器控制热泵装置的制冷箱制冷以及溶油箱制热;将浮体放置于被有油污的水面上,使吸油球置于水面浮油的位置,利用吸油输送带带动吸油球于水面浮油的位置移动,利用吸油球吸收浮油,吸油输送带将吸油球送到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将吸油球送到溶油箱,利用溶油箱溶解凝固吸附于吸油球的浮油,风力输送装置将进入溶油箱内的吸油球送到制冷箱,利用制冷箱冷却吸油球,制冷箱将冷却后的吸油球送回到吸油输送带,如此不断循环;利用冷却的吸油球将水面的浮油清理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利用浮油吸收装置、传送装置以及风力输送装置输送吸油球循环移动,利用热泵装置的制冷箱将吸油球冷却,利用冷却的吸油球凝固吸附海洋或者江河的浮油,利用热泵装置的溶油箱溶解吸油球吸附的浮油,热泵装置的通过制冷以及制热来处理油污,不用吸油纤维材料,除油污过程节能环保,没有吸油材料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结构示意图,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包括有浮油吸收装置1、传送装置2、风力输送装置3、热泵装置4以及控制器5,传送装置2、风力输送装置3、热泵装置4以及控制器5安装于船体14上;浮油吸收装置1包括有吸油输送带6、浮体7以及吸油球8,风力输送装置2包括有风机9、旋风分离器10以及第一旋转阀11,热泵装置3包括有制冷箱12以及溶油箱13;吸油输送带6安装于浮体7上,吸油球8位于吸油输送带6上,浮体7与船体14连接;吸油输送带6与传送装置2连接,传送装置2与溶油箱13连接,溶油箱13与风机9连接,风机9与旋风分离器10连接,旋风分离器10与第一旋转阀11连接,第一旋转阀11与制冷箱12连接,制冷箱12与吸油输送带6连接;控制器5通过控制线与油吸收装置1、传送装置2、风力输送装置3以及热泵装置4连接。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控制器4控制热泵装置4的制冷箱12制冷以及溶油箱13制热;将浮体7放置于被有油污的水面上,使吸油球8置于水面浮油15的位置,利用吸油输送带6带动吸油球8于水面浮油15的位置移动,利用吸油球8吸收浮油15,吸油输送带6将吸油球8送到传送装置2,传送装置2将吸油球8送到溶油箱13,利用溶油箱13溶解凝固吸附于吸油球8的浮油15,风力输送装置2将进入溶油箱13内的吸油球8送到制冷箱12,利用制冷箱12冷却吸油球8,制冷箱12将冷却后的吸油球8送回到吸油输送带6,如此不断循环;被冷却后的吸油球8进入水面的浮油15位置移动后,利用吸油球8冷却吸附浮油15;吸附了浮油15的吸油球8被送到溶油箱13后,冷却吸附于吸油球8的浮油15被溶解于溶油箱13内,吸油球8的浮油15被溶解后,吸油球8被送到制冷箱12,利用制冷箱12重新冷却吸油球8,冷却后的吸油球8被重新送回到水面的浮油15位置的位置,如此不断循环,吸油球8在封闭的浮油吸收装置1、传送装置2、风力输送装置3以及热泵装置4内循环移动,利用吸油球8将水面的浮油清理走。
为了实施吸油球8的传送以及制冷箱12与溶油箱13隔开,制冷箱12包括有第二旋转阀16,传送装置2包括有第三旋转阀17以及传送带19;第一旋转阀11的输入口与旋风分离器10的出料口18连接,第一旋转阀11输出口与制冷箱12输入口连接,制冷箱12的输出口与第二旋转阀16输入口连接,第二旋转阀16输出口与吸油输送带6连接,吸油输送带6与传送带19连接,传送带19与第三旋转阀17的输入口连接,第三旋转阀17的输出口与溶油箱13的输入口连接,溶油箱13的输出口与风机9的输入口连接,风机9设有输送管道56,风机9的输出口与输送管道56连接,输送管道56与旋风分离器10输入口连接。
为了实施将吸油球8送入制冷箱12,同时保持制冷箱12的封闭状态,第一旋转阀11设有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设有多个,每个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与第一旋转阀11的内型腔密封连接,利用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将第一旋转阀11的输入口与输出口隔开;第二旋转阀16设有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设有多个,每个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与第二旋转阀16的内型腔密封连接,利用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将第二旋转阀16输入口与输出口隔开。
吸油球8送入制冷箱12时,吸油球8由旋风分离器10进入第一旋转阀11的输入口,然后由第一旋转阀11的输入口进入到各个旋转的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上,进入各个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上的吸油球8跟随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在第一旋转阀11密封的型腔内旋转,吸油球8由第一旋转阀11的输入口旋转到第一旋转阀11的输出口,再由第一旋转阀11的输出口进入制冷箱12;吸油球8输出制冷箱12时,吸油球8由制冷箱12进入第二旋转阀16的输入口,由第二旋转阀16的输入口进入各个旋转的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上,进入各个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上的吸油球8跟随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在第二旋转阀16密封的型腔内旋转,吸油球8由第二旋转阀16的输入口旋转到第二旋转阀16的输出口,再由第二旋转阀16的输出口进入吸油输送带6。
为了将溶油箱13与传送装置2隔开,第三旋转阀17设有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设有多个,每个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与第三旋转阀17的内型腔密封连接,利用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将第三旋转阀17输入口与输出口隔开;吸油球8进入第三旋转阀17时,吸油球8由传送装置2进入第三旋转阀17的输入口,然后由第三旋转阀17的输入口进入各个旋转的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上,进入各个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上的吸油球8跟随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在第三旋转阀17密封的型腔内旋转,吸油球8由第三旋转阀17的输入口旋转到第三旋转阀17的输出口,再由第三旋转阀17的输出口进入溶油箱13。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使用时,利用船体14将浮油吸收装置1带动被污染的海洋或者江河,将浮体7放置于被有油污的水面上,使吸油输送带6上吸油球8置于水面浮油15油层的位置;利用控制器4控制浮油吸收装置1、传送装置2、风力输送装置3以及热泵装置4工作,热泵装置4控制制冷箱12制冷以及控制溶油箱13制热;风力输送装置3将吸油球8送到制冷箱12,制冷箱12通过第二旋转阀16将冷却后的吸油球8送到吸油输送带6;吸油输送带6带动吸油球8于水面浮油15的位置移动,利用冷却的吸油球8凝固吸收浮油15;吸油球8凝固吸收浮油15后,吸油输送带6将吸油球8送到传送装置2,传送装置2通过第三旋转阀17将吸油球8送到溶油箱13,利用溶油箱13加热溶解凝固吸附于吸油球8的浮油15;吸油球8的浮油15溶解后,风力输送装置2通过旋风分离器10以及第一旋转阀11将进入溶油箱13内的吸油球8再送回到制冷箱12,如此不断循环;利用吸油球8于制冷箱12、水面浮油15油层的位置以及溶油箱13循环移动,清理海洋或者江河水面的浮油15。
风力输送装置3工作时,吸油球8于溶油箱13溶解吸附的浮油15后,由风机9经输送管道56送到旋风分离器10;风机9的产生的气流将吸油球8抽入后,气流以及吸油球8经输送管道56送到旋风分离器10,气流与吸油球8于旋风分离器10分离,气流由旋风分离器10的排气口57排出,吸油球8由旋风分离器10的出料口18进入第一旋转阀11。
为了实施利用吸油输送带6带动吸油球8于水面浮油15位置移动,吸油输送带6包括有第一输送带20、第一支架21、第一电机22、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第一电机22的机座与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的转轴与第一主动轮23的轮轴连接,第一主动轮23的轮轴以及第一被动轮24的轮轴与支架21动配合连接,第一主动轮23以及被第一动轮24与第一输送带20动配合连接,支架21与浮体7连接;第一输送带20设有网孔,使浮油15能通过网孔与第一输送带20上的吸油球8接触;浮油15通过第一输送带20的网孔进入第一输送带20的上表面与第一输送带20上冷却的、不断移动的吸油球8接触。
为了实施吸油球8第一输送带20移动,第一输送带20设有多个阻挡条25,吸油球8位于相邻的阻挡条25之间,使吸油球8能卡在每个阻挡条25之间,跟随第一输送带20移动;由第一伸缩管49不断进入第一输送带20阻挡条25之间吸油球8,跟随第一输送带20于浮油15的油层不断移动,于后输出接口52位置离开第一输送带20挡条25之间的位置;第一输送带20工作时,吸油球8由第一伸缩管49的下端口进入浮油吸收装置1的前输入接口50,第一电机22驱动第一主动轮23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主动轮23通过第一被动轮24带动第一输送带20转动,第一输送带20带动不断进入第一输送带20的吸油球8于浮油15油层位置移动,第一输送带20将吸油球8由浮油吸收装置1的前输入接口50送到浮油吸收装置1的后输出接口52。
为了实施将吸油输送带6上冷凝吸附了浮油15的吸油球8送到溶油箱13,传送装置2包括有第二输送带43、第二支架44、第二电机45、第二主动轮46以及第二被动轮47,第二电机45的机座与第二支架44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5的转轴与第二主动轮46连接,第二支架44与船体14连接;第二输送带43均布有多个挡板条48,用于卡住吸油球8,将吸油球8提升到第三旋转阀17;第二输送带43工作时,吸油球8由第二伸缩管51送入到传送装置2的入料端53,第二电机45驱动第二主动轮46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主动轮46通过第二被动轮47带动第二输送带43转动,第二输送带43将冷凝吸附了浮油15的吸油球8由传送装置2的入料端53送到传送装置2的出料端54;然后再经第三旋转阀17送到溶油箱13。
为了实施第二旋转阀16与浮油吸收装置1的活动连接,保持浮油吸收装置1于水面的浮动性能,第二旋转阀16与浮油吸收装置1之间设有弹性的第一伸缩管49,第一伸缩管49的上端口与第二旋转阀16的输出口连接,第一伸缩管49的下端口与浮油吸收装置1的前输入接口50连接。为了实施浮油吸收装置1与传送装置2的活动连接,保持浮油吸收装置1于水面的浮动性能,浮油吸收装置1与传送装置2之间设有弹性的第二伸缩管51,第二伸缩管51的上端口与浮油吸收装置1的后输出接口52连接,第二伸缩管51的下端口与传送装置2的输入口连接。
为了减少制冷量的流失,制冷箱12、第一伸缩管49以及第二伸缩管51设有保温层;传送装置2设有保温罩59,第二输送带43位于保温罩59内。为了实施浮体7与船体14的连接,浮体7通过链条或者绳索与船体14连接,浮体7由船体14通过通过链条或者绳索牵引到被油污染的海洋或者江河,浮体7由气垫构成;
为了实施使吸油球8冷凝吸收浮油15,增加吸油球8存储制冷量的能力,吸油球8设有内型腔,吸油球8的内型腔设有储冷材料,吸油球8内型腔的储冷材料包括有冰晶,冰晶密封于吸油球8的内型腔。
为了实施浮油吸收装置1的浮体7的升降控制,使吸油球8位于与水面浮油15接触的位置,浮体7包括有升降池26、吸油槽27以及牵引接头28,升降池26与吸油槽27连接成一体,升降池26的池口29向上,吸油槽27的槽口30向下,吸油槽27设有导油通道31,使水面浮油能于导油通道31进入吸油槽27内;吸油输送带6设于吸油槽27内,第一支架21与吸油槽27固定连接,吸油球8位于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上面的上半部第一输送带20上,吸油球8位于水面浮油15的油层位置;控制器5设有第一传感器32以及第二传感器33,第一传感器32以及第二传感器33设于吸油槽27内;升降池26设有第一水泵34以及第二水泵35,第一水泵34的第一抽水口36设于海洋或者江河的水面里,第一水泵34的第一出水口37位于升降池26内,用于将海洋或者江河的水抽到升降池26内,使浮体7重量增加;第二水泵35的第二抽水口38设于升降池26内,第二水泵35的第二出水口39位于升降池26外,用于将升降池26的水抽走,使浮体7重量减少;控制器5通过水泵控制线与第一水泵34以及第二水泵35连接,控制器5通过第一传感器32以及第二传感器33控制第一水泵34以及第二水泵35工作。
为了使浮油15控制在第一传感器32与第二传感器33的检测范围内,浮油吸收装置1的初始状态是:第一传感器32位于浮油15油层的上表面,第二传感器33位于浮油15油层的上表面的上方;第一传感器32位于第二传感器33的下方,第一传感器32与第二传感器33的距离等于或者小于浮油15油层的厚度,浮油15油层的厚度大于零;第一传感器32的的探头位于浮油15油层的上表面,或者第一传感器32的的探头位于浮油15油层的上表面的上方2至3厘米;第二传感器33的探头位于浮油15的油层的上表面,或者第二传感器33的探头位于浮油15油层的上表面的2至3厘米;第一传感器32的探头到第二传感器33的的探头距离等于或者小于浮油15的油层的厚度,使浮油15油层位于第一传感器32以及第二传感器33的检测范围内。
浮油吸收装置1的使用方法是:根据浮油15油层的厚度,调节第一传感器32与第二传感器33的距离,使第一传感器32与第二传感器33的距离等于或者小于浮油15油层的厚度,使浮油15的油层处于第一传感器32与第二传感器33的检测范围内,使吸油球8位于浮油15油层的位置;当水面上的浮体7重量减少时,浮体7升高,第一输送带20上的吸油球8以及第一传感器32跟随浮体7的上升而上升,使吸油球8处于离开浮油15油层的位置;吸油球8升高离开浮油15油层的位置时,第一传感器32离开浮油15油层的油面时,第一传感器32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第一水泵34工作,第一水泵34将海洋或者江河的水不断抽入升降池26内,使浮体7重量不断增加,浮体7随着升降池26的水不断增加而不断下降,吸油槽27第一输送带20上的吸油球8以及第一传感器32跟随浮体7的下降而下降;当吸油球8下降回到浮油15油层内的位置时,第一传感器32接触浮油15的油面或者进入浮油15油面时,第一传感器32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第一水泵34停止工作;由于海洋或者江河的水涌入升降池26,浮体7随其重量不断增加而不断下降,第二传感器33跟随浮体7的下降而下降,当吸油球8下降离开浮油15油层,当第二传感器33接触浮油15油面或者进入浮油15油面时,第二传感器3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第二水泵35工作,第二水泵35将升降池26内的水抽走,使浮体7重量不断减少,浮体7随着升降池26的水的不断减少而不断上升,吸油槽27第一输送带20上的吸油球8以及跟随第二传感器33浮体7不断上升;第二传感器33离开浮油15油面时,第二传感器3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第二水泵35停止,将吸油球8控制于浮油15油层的位置。
浮油吸收装置1工作时,第一传感器32的探头离开浮油15油层上液面的距离大于2至3厘米时,第一传感器32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第一水泵34抽水入升降池26;当第一传感器32的探头进入浮油15油层的上液面2至3厘米时,第一传感器32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权5,控制器5控制第一水泵34停止抽水入升降池26;第二传感器33的探头进入浮油15油层上液面2至3厘米时,第二传感器3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第二水泵35将升降池26的水抽走;当第二传感器33的探头离开浮油15油层上液面2至3厘米时,第二传感器33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第二水泵35停止将升降池26的水抽走。
为了使水面的浮油15能进入吸油槽27内,吸油槽27的导油通道31设有多个,每个导油通道31与吸油槽27连通,导油通道31的位置位于浮油15油层的位置,以保证浮油15进入吸油槽27内。
为了使进入第一输送带20的吸油球8处于浮油15油层的位置,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的中心线位于油层的下方,环形的第一输送带20与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环绕连接,第一输送带20的上部分位于浮油15油层的位置;使第一输送带20的面上的吸油球8位于浮油15油层的位置。
第一输送带20工作时,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输送带20跟随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输送带20不断地将由第一伸缩管49不断落下的吸油球8由第一被动轮24一侧送到主动轮23一侧,吸油球8跟随第一输送带20由左边移动到右边,然后经第二伸缩管51进入到传送装置2;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在顺时针转动时,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的轴线与浮油15的距离保持不变,使落下有吸油球8的第一输送带20位置保持在浮油15油层的位置,使不断进入第一输送带20的吸油球8在离开第一输送带20前保持与浮油15接触。
为了使浮体7保持在不沉状态,浮体7的浮力大于其重力;为了实施浮体7保持在不沉状态,控制升降池26的水位,升降池26设有多个排水孔55,每个排水孔55的高度相同;用于控制升降池26的最高水位,排水孔55设于离升降池26的上边距离为10厘米;升降池26的水位上升到排水孔55的位置时,升降池26内的水由排水孔55排回海洋或者江河。
第一输送带20工作时,由第一伸缩管49不断进入第一输送带20阻挡条25之间吸油球8,跟随第一输送带20于浮油15的油层不断移动,于后输出接口52位置离开第一输送带20挡条25之间的位置;浮油15通过第一输送带20的网孔进入第一输送带20的上表面与第一输送带20上冷却的、不断移动的吸油球8接触;随着吸油槽27内的浮油15不断被吸油球8冷凝吸附走,吸油槽27内的浮油15不断减少,吸油槽27外的浮油15不断通过导油通道31进入吸油槽27,从而达到清理海洋或者江河油污的目的。

Claims (10)

1.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包括有浮油吸收装置(1)、传送装置(2)、风力输送装置(3)、热泵装置(4)以及控制器(5),传送装置(2)、风力输送装置(3)、热泵装置(4)以及控制器(5)安装于船体(14)上;浮油吸收装置(1)包括有吸油输送带(6)、浮体(7)以及吸油球(8),风力输送装置(2)包括有风机(9)、旋风分离器(10)以及第一旋转阀(11),热泵装置(3)包括有制冷箱(12)以及溶油箱(13);吸油输送带(6)安装于浮体(7)上,吸油球(8)位于吸油输送带(6)上,浮体(7)与船体(14)连接;吸油输送带(6)与传送装置(2)连接,传送装置(2)与溶油箱(13)连接,溶油箱(13)与风机(9)连接,风机(9)与旋风分离器(10)连接,旋风分离器(10)与第一旋转阀(11)连接,第一旋转阀(11)与制冷箱(12)连接,制冷箱(12)与吸油输送带(6)连接;控制器(5)通过控制线与油吸收装置(1)、传送装置(2)、风力输送装置(3)以及热泵装置(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箱(12)包括有第二旋转阀(16),传送装置(2)包括有第三旋转阀(17)以及传送带(19);第一旋转阀(11)的输入口与旋风分离器(10)的出料口(18)连接,第一旋转阀(11)输出口与制冷箱(12)输入口连接,制冷箱(12)的输出口与第二旋转阀(16)输入口连接,第二旋转阀(16)输出口与吸油输送带(6)连接,吸油输送带(6)与传送带(19)连接,传送带(19)与第三旋转阀(17)的输入口连接,第三旋转阀(17)的输出口与溶油箱(13)的输入口连接,溶油箱(13)的输出口与风机(9)的输入口连接,风机(9)设有输送管道(56),风机(9)的输出口与输送管道(56)连接,输送管道(56)与旋风分离器(10)输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旋转阀(11)设有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设有多个,每个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与第一旋转阀(11)的内型腔密封连接,利用第一密封旋转叶片(40)将第一旋转阀(11)的输入口与输出口隔开;第二旋转阀(16)设有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设有多个,每个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与第二旋转阀(16)的内型腔密封连接,利用第二密封旋转叶片(41)将第二旋转阀(16)输入口与输出口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旋转阀(17)设有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设有多个,每个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与第三旋转阀(17)的内型腔密封连接,利用第三密封旋转叶片(42)将第三旋转阀(17)输入口与输出口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输送带(6)包括有第一输送带(20)、第一支架(21)、第一电机(22)、第一主动轮(23)以及第一被动轮(24),第一电机(22)的机座与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的转轴与第一主动轮(23)的轮轴连接,第一主动轮(23)的轮轴以及第一被动轮(24)的轮轴与支架(21)动配合连接,第一主动轮(23)以及被第一动轮(24)与第一输送带(20)动配合连接,支架(21)与浮体(7)连接;第一输送带(20)设有网孔,使浮油(15)能通过网孔与第一输送带(20)上的吸油球(8)接触;第一输送带(20)设有多个阻挡条(25),吸油球(8)位于相邻的阻挡条(25)之间,使吸油球(8)能卡在每个阻挡条(25)之间,跟随第一输送带(20)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装置(2)包括有第二输送带(43)、第二支架(44)、第二电机(45)、第二主动轮(46)以及第二被动轮(47),第二电机(45)的机座与第二支架(44)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5)的转轴与第二主动轮(46)连接,第二支架(44)与船体(14)连接;第二输送带(43)均布有多个挡板条(4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旋转阀(16)与浮油吸收装置(1)之间设有弹性的第一伸缩管(49),第一伸缩管(49)的上端口与第二旋转阀(16)的输出口连接,第一伸缩管(49)的下端口与浮油吸收装置(1)的前输入接口(5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油吸收装置(1)与传送装置(2)之间设有弹性的第二伸缩管(51),第二伸缩管(51)的上端口与浮油吸收装置(1)的后输出接口(52)连接,第二伸缩管(51)的下端口与传送装置(2)的输入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箱(12)、第一伸缩管(49)以及第二伸缩管(51)设有保温层;传送装置(2)设有保温罩(59),传送装置(2)的第二输送带(43)位于保温罩(59)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球(8)设有内型腔,吸油球(8)的内型腔设有储冷材料,吸油球(8)内型腔的储冷材料包括有冰晶,冰晶密封于吸油球(8)的内型腔。
CN201510471224.5A 2015-07-31 2015-07-31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89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1224.5A CN105089032B (zh) 2015-07-31 2015-07-31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PCT/CN2016/090590 WO2017020703A1 (zh) 2015-07-31 2016-07-20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1224.5A CN105089032B (zh) 2015-07-31 2015-07-31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9032A CN105089032A (zh) 2015-11-25
CN105089032B true CN105089032B (zh) 2016-11-02

Family

ID=5457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122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89032B (zh) 2015-07-31 2015-07-31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89032B (zh)
WO (1) WO20170207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0654B (zh) * 2015-07-31 2016-09-07 郑景文 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
CN105089032B (zh) * 2015-07-31 2016-11-02 郑景文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1085A (ja) * 1997-12-12 1999-06-29 Toyo Constr Co Ltd 油回収船
US6231766B1 (en) * 1998-01-31 2001-05-15 Tvt Us Corp.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JP2004123073A (ja) * 2002-10-02 2004-04-22 Toyopia Consultants:Kk 無人浮遊油回収装置船
CN2841767Y (zh) * 2005-10-10 2006-11-29 李国斌 动态斜面式收油机
CN102383409A (zh) * 2011-08-03 2012-03-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水面收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3997Y (zh) * 2008-09-28 2009-08-05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溢油回收船
CN203996814U (zh) * 2014-07-03 2014-12-10 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 变压器漏油清理装置
CN105040652B (zh) * 2015-07-31 2017-05-24 福建省心实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的使用方法
CN105040654B (zh) * 2015-07-31 2016-09-07 郑景文 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
CN105089032B (zh) * 2015-07-31 2016-11-02 郑景文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N105040653B (zh) * 2015-07-31 2016-09-07 郑景文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4825832U (zh) * 2015-07-31 2015-12-02 郑景文 一种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N204982825U (zh) * 2015-07-31 2016-01-20 郑景文 一种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1085A (ja) * 1997-12-12 1999-06-29 Toyo Constr Co Ltd 油回収船
US6231766B1 (en) * 1998-01-31 2001-05-15 Tvt Us Corp.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JP2004123073A (ja) * 2002-10-02 2004-04-22 Toyopia Consultants:Kk 無人浮遊油回収装置船
CN2841767Y (zh) * 2005-10-10 2006-11-29 李国斌 动态斜面式收油机
CN102383409A (zh) * 2011-08-03 2012-03-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水面收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20703A1 (zh) 2017-02-09
CN105089032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0652B (zh) 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的使用方法
CN105040653B (zh)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05040654B (zh) 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
CN204982825U (zh) 一种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
CN105089031B (zh) 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
CN105089033B (zh) 海洋油污清理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05089032B (zh)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N204825832U (zh) 一种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N109433697B (zh) 一种节水型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
CN105040655B (zh) 海洋油污干冰清理装置
CN205010433U (zh) 一种海洋油污清理装置
CN204825831U (zh) 一种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
CN201207820Y (zh) 移动式高效水面蓝藻收集输送机
CN110542143A (zh) 中深层地热能采集同井抽回系统
CN112628412A (zh) 一种用于冬季铁轨养护的正负压调节阀
CN207999992U (zh) 一种煤矿井下水冷却设备节水装置
CN203183756U (zh) 一种冲击式湿式除尘器的净化水循环系统
CN205011429U (zh) 一种海洋油污清理加热装置
CN105064307B (zh) 节能海洋油污清理器的使用方法
CN105035276B (zh) 海洋油污干冰清理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05035277B (zh) 海洋油污干冰清理装置
CN204276135U (zh) 空心玻璃微珠分离漂选装置
CN213273832U (zh) 一种无轨道的空冷单元自动化防冻封堵装置
CN115572666B (zh) 一种沼气降解池无死角轻扰动防沼渣沉淀板结装置
CN114134987B (zh)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Wei

Inventor after: He Honglin

Inventor after: He Li

Inventor before: Zheng Jingw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6

Address after: 301700 Tianjin city Wuqing District Keihin Industrial Zone No. 3 min Wang Road

Patentee after: Hui Hu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town of Humen 523907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Jinlong Road Jin Luan garden building A room 908

Patentee before: Zheng Jingwe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