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3409A - 水面收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面收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3409A
CN102383409A CN2011102211982A CN201110221198A CN102383409A CN 102383409 A CN102383409 A CN 102383409A CN 2011102211982 A CN2011102211982 A CN 2011102211982A CN 201110221198 A CN201110221198 A CN 201110221198A CN 102383409 A CN102383409 A CN 102383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ing
contained
wheel
whee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11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3409B (zh
Inventor
高继慧
黄彬
薛骅
朱玉雯
陈国庆
李阳
吴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2211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3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3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3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3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34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一种水面收油装置,它涉及一种收油装置。解决目前机械装置回收水面浮油对于薄油层回收效率低及回收乳化油及高黏度油不容易被刮下的问题。收油箱固装在支撑架的侧壁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传动连接,吸油轮装在吸油轮轴上,吸油轮与脱油轮通过除油带传动连接,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出风口与透光导流保温罩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流保温罩位于脱油轮上方并与太阳能烟囱连通;方案二的不同点:用热风机加热,导流叶片设置在透光导流保温罩内,导流叶片-与热风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角度成锐角;方案三的不同点:用热风机加热,透光导风管与多个支管连通。方案四:在脱油轮内装设电热元件加热。本发明用于水面收油。

Description

水面收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石油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的资源。石油运输主要是以航运和管道输送的方式进行,一旦发生漏油事故,溢油会对周围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和破坏,受灾区域的生态环境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恢复。
海上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严重,其处理技术一般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化学法效率较高,其缺点是燃烧残渣和二次污染;生物方法虽然环保,但降解速度太慢,无法满足应急处理的需要;物理方法则是目前海上漏油事故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围油栏法、吸附法、撇油器法。
围油栏法主要作用是集油和防止污染扩散,需进一步采用其它收油方法;吸附法使用吸油性能良好的亲油材料回收水面浮油,但最大的问题是吸附材料难以降解且难以多次循环利用;撇油器法采用机械装置回收水面浮油,优点是无二次污染,装置可循环利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薄油层,回收效果欠佳;传统转刷式收油器,油污不容易被刮下,特别是回收乳化油及高黏度油,问题尤其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面收油装置,以解决目前机械装置回收水面浮油对于薄油层回收效率低及回收乳化油及高黏度油不容易被刮下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方案一:所述装置包括收油箱和支撑架,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吸油轮轴、吸油轮、除油带、脱油轮、脱油轮轴、刮片、透光导流保温罩、太阳能烟囱、两个角度调节支架、两个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两个轴支撑座,收油箱固装在支撑架的侧壁上,支撑架上装有两个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脱油轮轴装在两个轴支撑座上,电机固装在轴支撑座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传动连接,脱油轮装在脱油轮轴上,脱油轮通过除油带与吸油轮传动连接,吸油轮装在吸油轮轴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上设有轨道槽,每个轴支撑座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的轨道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流保温罩装在轴支撑座上,脱油轮设在透光导流保温罩内,太阳能烟囱装在支撑架上,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出风口与透光导流保温罩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流保温罩的出风口与太阳能烟囱的进风口连通,刮片的一端与收油箱滑动连接,刮片的另一端与脱油轮上的除油带对应设置。
方案二:所述装置包括收油箱和支撑架,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吸油轮轴、吸油轮、除油带、脱油轮、脱油轮轴、刮片、排风烟囱、透光导流保温罩、导流叶片、热风机、两个角度调节支架和两个轴支撑座,收油箱固装在支撑架的侧壁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传动连接,脱油轮轴装在两个轴支撑座上,电机固装在轴支撑座上,脱油轮装在脱油轮轴上,脱油轮通过除油带与吸油轮传动连接,吸油轮装在吸油轮轴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上设有轨道槽,每个轴支撑座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的轨道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流保温罩装在轴支撑座上,脱油轮设在透光导流保温罩内,排风烟囱装在支撑架上,热风机的出风口与透光导流保温罩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流保温罩出风口与排风烟囱进风口连通,导流叶片设置在透光导流保温罩内,导流叶片与热风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角度成锐角,刮片的一端与收油箱滑动连接,刮片的另一端与脱油轮上的除油带对应设置。
方案三:所述装置包括收油箱和支撑架,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吸油轮轴、吸油轮、除油带、脱油轮、脱油轮轴、刮片、热风机、排风烟囱、透光导风管、两个角度调节支架、两个轴支撑座和多个支管,收油箱固装在支撑架的侧壁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传动连接,脱油轮轴装在两个轴支撑座上,电机固装在轴支撑座上,脱油轮装在脱油轮轴上,脱油轮通过除油带与吸油轮传动连接,吸油轮装在吸油轮轴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上设有轨道槽,每个轴支撑座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的轨道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风管装在轴支撑座上,脱油轮设在透光导风管内,排风烟囱装在支撑架上,热风机的出风口与透光导风管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风管出风口与太阳能烟囱进风口连通,透光导风管与多个支管连通,支管与热风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刮片的一端与收油箱滑动连接,刮片的另一端与脱油轮上的除油带对应设置。
方案四:所述装置包括收油箱和支撑架,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吸油轮轴、吸油轮、除油带、脱油轮、脱油轮轴、刮片、电热元件、透光保温罩、两个角度调节支架和两个轴支撑座,收油箱固装在支撑架的侧壁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传动连接,脱油轮轴装在两个轴支撑座上,电机固装在轴支撑座上,脱油轮内设有电热元件,脱油轮装在脱油轮轴上,脱油轮通过除油带与吸油轮传动连接,吸油轮装在吸油轮轴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上设有轨道槽,每个轴支撑座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的轨道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保温罩装在两个轴支撑座上,脱油轮设在透光保温罩内,刮片的一端与收油箱滑动连接,刮片的另一端与脱油轮上的除油带对应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四个方案均通过提高脱油轮上油层的温度来解决目前机械装置回收水面浮油对于薄油层回收效率低及回收乳化油和高黏度油不容易被刮下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脱油轮温度升高到60℃时,与20℃的状态相比,油黏度值的降幅在70%以上;脱油轮温度提高到90℃时,降幅在85%以上。特别当油品为重油、残油(根据沸点分类)等高黏度油时,黏度值的降幅分别达到了84%和93.7%以上,黏度的明显下降使油层易于从除油带上分离,从而显著提高了浮油的回收效率。
2.本发明的前三个方案在提高脱油轮上油层温度的同时也促进了油层的流动,可显著增强脱油效果,从而提高回收效率;
3、本发明在使油层易于从除油带上分离的同时也通过温度的升高促进了油层中水分的蒸发,从而降低了回收油的含水率。
方案一:通过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除油带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完全利用太阳能产生热风,进而加热油层并促进油层的流动,具有突出的节能环保特点。
方案二:工作时,热风机向透光导流保温罩内鼓入热风,在导流叶片的作用下,热风被导向油层表面从而强化传热。导流叶片与原气流方向成锐角,与脱油轮圆周在叶片处对应的外法线方向成钝角,并沿气流输送方向依次增长,这种导流叶片不仅能把热风导向油层,还能使热风具有与油层传送方向一致的分速度,从而促进油层在分离所需方向上的流动,所述结构还能使热量交换的效果更明显。
方案三:在脱油轮外围安装热风机与透光导风管。工作时,热风机向透光导风管内鼓入热风。在透光导风管各支管的引导下,热风被导向油层表面向其传递热量。透光导风管各支管与原气流方向成锐角,与脱油轮圆周在支管处对应的外法线方向成钝角,并沿主导管气流输送方向依次增长。这种形式与方案二中导流叶片配合透光导流保温罩的形式具有相同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方案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方案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包括收油箱1和支撑架2,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3、吸油轮轴4、吸油轮5、除油带6、脱油轮7、脱油轮轴8、刮片10、透光导流保温罩12、太阳能烟囱14、两个角度调节支架9、两个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和两个轴支撑座20,收油箱1固装在支撑架2的侧壁上,支撑架2上装有两个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脱油轮轴8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电机3固装在轴支撑座20上,电机3的输出轴可与脱油轮轴8传动连接,也可通过独立轮轴与除油带6压紧接触,以带动其运动,脱油轮7装在脱油轮轴8上,脱油轮7通过除油带6与吸油轮5传动连接,吸油轮5装在吸油轮轴4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9上设有轨道槽9-1,每个轴支撑座20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9的轨道槽9-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流保温罩12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设在透光导流保温罩12内,太阳能烟囱14装在支撑架2上,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的出风口与透光导流保温罩12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流保温罩12的出风口与太阳能烟囱14的进风口连通,刮片10的一端与收油箱1滑动连接,刮片10的另一端与脱油轮7上的除油带6对应设置。
其中收油装置还包括抽油泵11,抽油泵11的一端与收油箱1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除油带6为平面带、齿形带或链刷带,且除油带为黑色或表面涂刷辐射吸收能力强的涂料。根据油层厚度及油的特性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除油带。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包括收油箱1和支撑架2,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3、吸油轮轴4、吸油轮5、除油带6、脱油轮7、脱油轮轴8、刮片10、排风烟囱14、透光导流保温罩15、导流叶片15-1、热风机16、两个角度调节支架9和两个轴支撑座20,收油箱1固装在支撑架2的侧壁上,电机3的输出轴可与脱油轮轴8传动连接,也可通过独立轮轴与除油带6压紧接触,以带动其运动,脱油轮轴8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电机3固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装在脱油轮轴8上,脱油轮7通过除油带6与吸油轮5传动连接,吸油轮5装在吸油轮轴4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9上设有轨道槽9-1,每个轴支撑座20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9的轨道槽9-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流保温罩15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设在透光导流保温15罩内,排风烟囱14装在支撑架2上,热风机16的出风口与透光导流保温罩15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流保温罩15出风口与排风烟囱14进风口连通,导流叶片15-1设置在透光导流保温罩15内,导流叶片15-1与热风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角度成锐角,刮片10的一端与收油箱1滑动连接,刮片10的另一端与脱油轮7上的除油带6对应设置。
其中收油装置还包括抽油泵11,抽油泵11的一端与收油箱1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除油带6为平面带、齿形带或链刷带,且除油带为黑色或表面涂刷辐射吸收能力强的涂料。根据油层厚度及油特性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除油带。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包括收油箱1和支撑架2,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3、吸油轮轴4、吸油轮5、除油带6、脱油轮7、脱油轮轴8、刮片10、排风烟囱14、热风机16、透光导风管17、两个角度调节支架9、两个轴支撑座20和多个支管17-1,收油箱1固装在支撑架2的侧壁上,电机3的输出轴可与脱油轮轴8传动连接,也可通过独立轮轴与除油带6压紧接触,以带动其运动,脱油轮轴8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电机3固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装在脱油轮轴8上,脱油轮7通过除油带6与吸油轮5传动连接,吸油轮5装在吸油轮轴4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9上设有轨道槽9-1,每个轴支撑座20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9的轨道槽9-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风管17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设在透光导风管17内,排风烟囱14装在支撑架2上,热风机16的出风口与透光导风管17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风管17出风口与太阳能烟囱14进风口连通,透光导风管17与多个支管17-1连通,支管17-1与热风机16的出风口之间的角度成锐角,刮片10的一端与收油箱1滑动连接,刮片10的另一端与脱油轮7上的除油带6对应设置。
其中收油装置还包括抽油泵11,抽油泵11的一端与收油箱1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除油带6为平面带、齿形带或链刷带,且除油带为黑色或表面涂刷辐射吸收能力强的涂。根据油层厚度及油特性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除油带。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包括收油箱1和支撑架2,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3、吸油轮轴4、吸油轮5、除油带6、脱油轮7、脱油轮轴8、刮片10、电热元件18、透光保温罩19、两个角度调节支架9和两个轴支撑座20,收油箱1固装在支撑架2的侧壁上,电机3的输出轴可与脱油轮轴8传动连接,也可通过独立轮轴与除油带6压紧接触,以带动其运动,脱油轮轴8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电机3固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内设有电热元件18,脱油轮7装在脱油轮轴8上,脱油轮7通过除油带6与吸油轮5传动连接,吸油轮5装在吸油轮轴4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9上设有轨道槽9-1,每个轴支撑座20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9的轨道槽9-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保温罩19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设在透光保温罩19内,刮片10的一端与收油箱1滑动连接,刮片10的另一端与脱油轮7上的除油带6对应设置。
收油装置还包括抽油泵11,抽油泵11的一端与收油箱1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除油带6为平面带、齿形带或链刷带,且除油带为黑色或表面涂刷辐射吸收能力强的涂料。根据油层厚度及油特性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除油带。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收油装置还包括抽油泵15,抽油泵15的一端与收油箱1连通。此结构将收油箱1内的油抽到其他装置内。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工作原理:方案一:收油轮5探入水面油层下方,脱油轮7卷动除油带6将浮油吸附在除油带6上,通过除油带6带离水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在阳光照射下对板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由于密闭环境内的冷热空气存在密度差,被加热的空气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的出风口沿着管道进入透光导流保温罩12,再从透光导流保温罩12的出风口沿着管道进入太阳能烟囱14,最后从太阳能烟囱14的出风口排出。当除油带6通过透光导流保温罩12时,热空气与油层表面接触并向其传递热量,吸附在除油带6上的油被加热,其黏度变小,同时由于热风的作用,油层在分离所需方向上的流动也增强,刮片10将加热后的油刮下,最后油被回收到收油箱1内;
该装置中太阳能烟囱14的出风口与透光导流保温罩12的出风口之间设置了一个阀门,太阳能烟囱14的高度也可以调节,通过对阀门开合程度和烟囱14高度的调节可以控制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透光导流保温罩12、太阳能烟囱14内空气的流速,同时也实现了对油层被加热后的温度的调节。
当水面的油层流动性较差时可适当升高脱油端的温度,使油更容易脱离,从而有效提高脱油效率。对于低黏度油层的回收,可以通过角度调节支架9适当减小除油带6与水面之间的角度。
方案二:收油轮5探入水面油层下方,脱油轮7卷动除油带6将浮油吸附在除油带6上,通过除油带6带离水面。热风机16向透光导流保温罩15内鼓入热风,在导流叶片15-1的作用下,热风被送到油层表面向其传递热量,吸附在除油带6上的油被加热,其黏度变小,刮片10将加热后的油刮下,最后油被回收到收油箱1内;
导流叶片15-1与热风机16的出风口的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成锐角,并沿气流输送方向依次增长,这种导流叶片15-1不仅能把热风导向除油带6上的油层,还能使热风具有与油层传送方向一致的分速度,从而促进油层在分离所需方向上的流动,同时,由于沿气流输送方向依次增长,还能使热量交换的效果更明显。
当水面的油层流动性较差时可通过增大热风机16的功率适当升高脱油端的温度,使油更容易脱离,从而有效提高脱油效率。对于低黏度的油层的回收,可以通过角度调节支架9适当减小除油带6与水面之间的角度。
方案三:收油轮5探入水面油层下方,脱油轮7卷动除油带6将浮油吸附在除油带6上,通过除油带6带离水面。热风机16向透光导风管17内鼓入热风,在透光导风管17各支管的引导下,热风被送到油层表面向其传递热量,吸附在除油带6上的油被加热,其黏度变小,刮片10将加热后的油刮下,最后油被回收到收油箱1内;
透光导风管17的各支管与热风机16的出风口的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成锐角,并沿主导管气流输送方向依次增长。这种透光导风管17不仅能把热风导向除油带6上的油层,还能使热风具有与油层传送方向一致的分速度,从而促进油层在分离所需方向上的流动,同时,由于透光导风管17各支管沿主导管气流输送方向依次增长,还能使热量交换的效果更明显。
当水面的油层流动性较差时可通过增大热风机的功率适当升高脱油端的温度,使油更容易脱离,从而有效提高脱油效率。对于低黏度的油层的回收,可以通过角度调节支架9适当减小除油带6与水面之间的角度。
方案四:收油轮5探入水面油层下方,脱油轮7卷动除油带6将浮油吸附在除油带6上,通过除油带6带离水面。电热元件18通电后对脱油轮7进行加热,当除油带6通过脱油轮7时,热量经过除油带6被传递给油层,除油带6上的油被加热,其黏度变小,刮片10将加热后的油刮下,最后油被回收到收油箱1内;
当水面的油层流动性较差时可通过增大电热元件18的输入功率适当升高脱油端的温度,使油更容易脱离,从而有效提高脱油效率。对于低黏度的油层的回收,可以通过角度调节支架9适当减小除油带6与水面之间的角度。

Claims (8)

1.一种水面收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油箱(1)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3)、吸油轮轴(4)、吸油轮(5)、除油带(6)、脱油轮(7)、脱油轮轴(8)、刮片(10)、透光导流保温罩(12)、太阳能烟囱(14)、两个角度调节支架(9)、两个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和两个轴支撑座(20),收油箱(1)固装在支撑架(2)的侧壁上,支撑架(2)上装有两个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脱油轮轴(8)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电机(3)固装在轴支撑座(20)上,电机(3)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8)传动连接,脱油轮(7)装在脱油轮轴(8)上,脱油轮(7)通过除油带(6)与吸油轮(5)传动连接,吸油轮(5)装在吸油轮轴(4)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9)上设有轨道槽(9-1),每个轴支撑座(20)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9)的轨道槽(9-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流保温罩(12)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设在透光导流保温罩(12)内,太阳能烟囱(14)装在支撑架(2)上,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3)的出风口与透光导流保温罩(12)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流保温罩(12)的出风口与太阳能烟囱(14)的进风口连通,刮片(10)的一端与收油箱(1)滑动连接,刮片(10)的另一端与脱油轮(7)上的除油带(6)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面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带(6)为平面带、齿形带或链刷带。
3.一种水面收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油箱(1)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3)、吸油轮轴(4)、吸油轮(5)、除油带(6)、脱油轮(7)、脱油轮轴(8)、刮片(10)、排风烟囱(14)、透光导流保温罩(15)、导流叶片(15-1)、热风机(16)、两个角度调节支架(9)和两个轴支撑座(20),收油箱(1)固装在支撑架(2)的侧壁上,电机(3)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8)传动连接,脱油轮轴(8)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电机(3)固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装在脱油轮轴(8)上,脱油轮(7)通过除油带(6)与吸油轮(5)传动连接,吸油轮(5)装在吸油轮轴(4)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9)上设有轨道槽(9-1),每个轴支撑座(20)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9)的轨道槽(9-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流保温罩(15)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设在透光导流保温罩(15)内,排风烟囱(14)装在支撑架(2)上,热风机(16)的出风口与透光导流保温罩(15)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流保温罩(15)出风口与排风烟囱(14)进风口连通,导流叶片(15-1)设置在透光导流保温罩(15)内,导流叶片(15-1)与热风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角度成锐角,刮片(10)的一端与收油箱(1)滑动连接,刮片(10)的另一端与脱油轮(7)上的除油带(6)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面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带(6)为平面带、齿形带或链刷带。
5.一种水面收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油箱(1)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3)、吸油轮轴(4)、吸油轮(5)、除油带(6)、脱油轮(7)、脱油轮轴(8)、刮片(10)、排风烟囱(14)、热风机(16)、透光导风管(17)、两个角度调节支架(9)、两个轴支撑座(20)和多个支管(17-1),收油箱(1)固装在支撑架(2)的侧壁上,电机(3)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8)传动连接,脱油轮轴(8)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电机(3)固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装在脱油轮轴(8)上,脱油轮(7)通过除油带(6)与吸油轮(5)传动连接,吸油轮(5)装在吸油轮轴(4)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9)上设有轨道槽(9-1),每个轴支撑座(20)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9)的轨道槽(9-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导风管(17)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设在透光导风管(17)内,排风烟囱(14)装在支撑架(2)上,热风机(16)的出风口与透光导风管(17)的进风口连通,透光导风管(17)出风口与太阳能烟囱(14)进风口连通,透光导风管(17)与多个支管(17-1)连通,支管(17-1)与热风机(16)的出风口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刮片(10)的一端与收油箱(1)滑动连接,刮片(10)的另一端与脱油轮(7)上的除油带(6)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面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带(6)为平面带、齿形带或链刷带。
7.一种水面收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油箱(1)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机(3)、吸油轮轴(4)、吸油轮(5)、除油带(6)、脱油轮(7)、脱油轮轴(8)、刮片(10)、电热元件(18)、透光保温罩(19)、两个角度调节支架(9)和两个轴支撑座(20),收油箱(1)固装在支撑架(2)的侧壁上,电机(3)的输出轴与脱油轮轴(8)传动连接,脱油轮轴(8)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电机(3)固装在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内设有电热元件(18),脱油轮(7)装在脱油轮轴(8)上,脱油轮(7)通过除油带(6)与吸油轮(5)传动连接,吸油轮(5)装在吸油轮轴(4)上,每个角度调节支架(9)上设有轨道槽(9-1),每个轴支撑座(20)装在相对应的角度调节支架(9)的轨道槽(9-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透光保温罩(19)装在两个轴支撑座(20)上,脱油轮(7)设在透光保温罩(19)内,刮片(10)的一端与收油箱(1)滑动连接,刮片(10)的另一端与脱油轮(7)上的除油带(6)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水面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带(6)为平面带、齿形带或链刷带。
CN2011102211982A 2011-08-03 2011-08-03 水面收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3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11982A CN102383409B (zh) 2011-08-03 2011-08-03 水面收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11982A CN102383409B (zh) 2011-08-03 2011-08-03 水面收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3409A true CN102383409A (zh) 2012-03-21
CN102383409B CN102383409B (zh) 2013-06-19

Family

ID=4582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119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3409B (zh) 2011-08-03 2011-08-03 水面收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340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5035A (zh) * 2013-04-11 2013-07-10 上海电力学院 水上油污清理机器人
CN104257253A (zh) * 2014-10-07 2015-01-07 郑运婷 除油装置
CN105089032B (zh) * 2015-07-31 2016-11-02 郑景文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N106417199A (zh) * 2016-10-09 2017-02-2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滚筒内导叶推送式收鱼成套装置
CN111514620A (zh) * 2020-04-30 2020-08-11 东山县极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吸附收油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5311B1 (ja) * 2013-08-19 2014-08-20 株式会社ワールドケミカル 液面浮遊物回収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328U (zh) * 1989-12-28 1990-09-19 河北省冶金工业能源环保研究所 双辊可调带式除油机
CN2377284Y (zh) * 1999-04-13 2000-05-10 王惠生 移动式多功能污油回收机
JP2001115438A (ja) * 1999-10-13 2001-04-24 Ship Res Inst Ministry Of Transport 高粘性油回収装置
CN102061683A (zh) * 2010-11-05 2011-05-18 苏州天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水面浮油自动吸附回收设备
CN102092816A (zh) * 2011-01-12 2011-06-15 青海大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浮油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328U (zh) * 1989-12-28 1990-09-19 河北省冶金工业能源环保研究所 双辊可调带式除油机
CN2377284Y (zh) * 1999-04-13 2000-05-10 王惠生 移动式多功能污油回收机
JP2001115438A (ja) * 1999-10-13 2001-04-24 Ship Res Inst Ministry Of Transport 高粘性油回収装置
CN102061683A (zh) * 2010-11-05 2011-05-18 苏州天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水面浮油自动吸附回收设备
CN102092816A (zh) * 2011-01-12 2011-06-15 青海大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浮油回收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5035A (zh) * 2013-04-11 2013-07-10 上海电力学院 水上油污清理机器人
CN104257253A (zh) * 2014-10-07 2015-01-07 郑运婷 除油装置
CN105089032B (zh) * 2015-07-31 2016-11-02 郑景文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WO2017020703A1 (zh) * 2015-07-31 2017-02-09 郑景文 智能海洋油污吸附装置
CN106417199A (zh) * 2016-10-09 2017-02-2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滚筒内导叶推送式收鱼成套装置
CN106417199B (zh) * 2016-10-09 2022-07-2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滚筒内导叶推送式收鱼成套装置
CN111514620A (zh) * 2020-04-30 2020-08-11 东山县极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吸附收油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3409B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3409B (zh) 水面收油装置
CN206108957U (zh) 一种新能源海水淡化装置
CN104773779A (zh) 潮汐能太阳能和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海水淡化综合系统
CN205332528U (zh) 一种具有除垢功能的空气能热水器
CN105909352B (zh) 一种钻井平台柴油机余热利用装置
CN107973504B (zh) 一种含油污泥热清洗装置
Taheri et al.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of a renewable quadruple hybrid system for efficient water/biofuel production
CN104192079A (zh) 生态洗浴系统
CN105060380B (zh) 船舶用太阳能海水淡化发电装置
CN107128993B (zh) 具有烟气再加热功能的电厂烟气余热直接蒸发式淡化系统
CN204607621U (zh) 潮汐能太阳能和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海水淡化综合系统结构
CN101929418B (zh) 波浪能发电单元及发电装置
CN101424454A (zh) 一种太阳能水箱
CN108658157A (zh) 一种海水淡化系统
CN202214231U (zh)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102220932A (zh) 浮垂体、飞轮垂臂式自能发电机
CN205953929U (zh) 一种废矿物油处理设备
CN105716281A (zh) 一种热管换热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3908219U (zh) 一种节能烘干器
CN104910940B (zh) 油页岩干馏分级回收高温油气方法
CN1818472A (zh) 分离式烟气再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CN207537172U (zh) 污水可再生能源的净化系统
CN208532295U (zh) 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
CN206033324U (zh)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热回收及水处理装置
CN207247952U (zh) 用于高浓度浓缩器的悬臂式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