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7400A -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7400A
CN105087400A CN201510588879.0A CN201510588879A CN105087400A CN 105087400 A CN105087400 A CN 105087400A CN 201510588879 A CN201510588879 A CN 201510588879A CN 105087400 A CN105087400 A CN 105087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quapin
mycelia
mmn
mycorrhizal fungi
fung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88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7400B (zh
Inventor
袁德义
刘冬明
邹锋
朱周俊
张旭辉
谭露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5888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87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87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7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7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7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锥栗菌根菌子实体,采集菌盖与菌柄交汇处的菌肉组织块;(2)将菌肉组织块置于平板培养基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肉组织萌发出菌丝后,将菌丝转接,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获得纯菌丝;(3)挑取所述纯化菌丝,接种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菌液;(4)将菌液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获得锥栗菌根菌剂。本发明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利用发明培养得到的锥栗菌根菌回接锥栗幼苗时侵染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根菌人工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锥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fungi,ECMF)是由植物营养根系与土壤真菌共生形成的,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扩大宿主植物根系的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产生多种有机酸、酶、抗生素等物质,加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氮、磷、钾、钙、镁等的无机物循环,改善植土壤营养状况,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同时对根部土传病害有拮抗作用,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外生菌根真菌影响宿主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组成和数量,在建设苗圃、引进树种中应用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提高成活率,外生菌根真菌在干旱地及撂荒地等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造林作用更加明显。外生菌根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系后,一方面形成哈蒂氏网和菌套,另一方面菌丝向外延伸形成致密的菌丝网,甚至形成菌索。由于多数外生菌根真菌对寄主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外延菌丝伸展过程中接触到其它可与其共生的寄主植物的根系后也可再度侵染,形成根间的菌丝桥。菌丝桥的建立使不同植株之间形成了源库关系,使植物间可传递N、P、K和水分等物质,从而使受体植物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锥栗根系与外生菌根菌存在共生关系。在锥栗栗园林下,可以看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锥栗菌根菌的子实体,如马勃、饿膏菌、牛肝菌、红菇和鸡枞菌等。
外生菌根真菌对锥栗的正常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锥栗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锥栗多生长在山区,在土壤贫瘩的锥栗园,土壤养分含量低,施肥困难。因此,山区的锥栗常因着生位置、株龄不同表现出植株营养状况和生长势很大差别。在锥栗常规嫁接育苗中,由于苗床或培养基中缺乏能与锥栗根系共生的菌根菌,所以,移栽到大田的常规嫁接苗,成活率低,生长发育迟缓。然而,锥栗根系与外生菌根菌的共生关系十分复杂,许多菌根真菌的分离培养比较困难,锥栗菌根化研究还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锥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培养得到与锥栗根系有良好共生关系的锥栗菌根菌。
本发明所述锥栗又名珍珠栗,拉丁名为Castaneahenryi(Skam)Rehd.etWils.,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木本粮食植物之一。其果实可制成栗粉或罐头;木材坚实,可供枕木、建筑等用;壳斗木材和树皮含大量鞣质,可提制栲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所述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简称锥栗菌根菌)为与锥栗根系具有优势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菌。具体包括与锥栗根系共生的马勃、饿膏菌、牛肝菌、红菇、鸡枞菌等;优选为与锥栗根系共生的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citrinumPers.)或正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ad1901)。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组织分离:采集野生锥栗菌根菌的子实体;从所述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交汇处,取菌肉组织块;
(2)菌丝培养与提纯:将所述菌肉组织块接种在改良MMN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5~28℃下培养至菌肉组织块萌发出菌丝,将所述菌丝转接至新的改良MMN平板培养基上,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平板,获得纯化菌丝;
(3)液体发酵培养:挑取所述纯化菌丝,接种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中,在25~28℃下振荡培养10~15天,获得菌液;
(4)菌种扩大培养:将所述菌液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收集所述菌丝,即得。
本发明步骤(1)所述采集锥栗菌根菌子实体时,采集中等成熟的子实体并连同子实体附近土壤及锥栗根系一起采集。
本发明步骤(2)所述改良MMN平板培养基的pH值为5-6,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4~0.06g,MgSO40.12~0.16g,NaCl0.02~0.03g,浓度为1%的FeCl31.0~1.5ml,KH2PO40.4~0.6g,VitamibB180~120μg,KNO30.20~0.30g,12Be′的麦芽汁80~120ml,甘露醇15~20g,柠檬酸0.15~0.25g,琼脂15~20g,蒸馏水900ml。其中,各成分的用量可以按照相同的比例扩大或缩小。
所述MMN平板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具体为:
①配制0.08~0.12mg/mlVitamibB1,过滤灭菌;
②将琼脂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之后加入其余原料,用lmol/LNaoH或1mol/LHCl调节pH值为5~6左右,在121℃下灭菌20min,灭菌后放到无菌操作台,冷却到45~55℃左右,得混合液备用;
③在所述混合液中加入1.0ml步骤①所得过滤灭菌的VitamibB1;
④将步骤③所得液体趁热分装到培养皿中,冷凝,即可。
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4~6个由所述纯化菌丝组成的菌饼,每个菌饼直径3~7mm。
所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的pH值为5-6,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4~0.06g,MgSO40.12~0.16g,NaCl0.02~0.03g,浓度为1%的FeCl31.0~1.5ml,KH2PO40.4~0.6g,VitamibB180~120μg,KNO30.20~0.30g,12Be′的麦芽汁80~120ml,甘露醇15~20g,柠檬酸0.15~0.25g,蒸馏水900ml。其中,各成分的用量可以按照相同的比例扩大或缩小。所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按照本领域液体培养基的常规配制方法配制。
步骤(3)所述振荡培养的转速优选为50~150r/min,进一步优选为100r/min。
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菌液以40~50ml/100g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
所述扩大培养料中包含草炭土、玉米粉和珍珠岩。具体的,三者的质量比为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6~8:1~2:1~2,优选为7:1.5:1.5。
本发明同时保护所述方法栽培得到的锥栗菌根菌。
本发明进一步保护所述锥栗菌根菌在锥栗栽培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在锥栗幼苗长出一对真叶时,以8~12g/株的接菌量将所述锥栗菌根菌接种于锥栗幼苗根部。所述接种量优选为10g/株。
本发明提供的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将所述菌根菌回接锥栗幼苗后,菌根侵染率高,幼苗的苗高高、地径大,同时高径比较小,有助于培育壮苗。本发明所得的锥栗菌根菌可增强锥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扩大吸收面积,还可分解土壤中难以分解的养分,土壤干旱时,增强抗旱力,同时分泌激素和有机酸,提高根系的生理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锥栗菌根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得锥栗菌根菌在体式显微镜下的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述锥栗菌根菌为与锥栗根系共生的橙黄硬皮马勃。
实施例1
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野生菌根菌子实体的采集与组织分离:
在30龄的锥栗园林下,采集新鲜、健壮、中等成熟的野生菌根菌子实体及附带土壤及和锥栗根系,除去表面杂物后,装入盆内,不要挤压,在48小时内带回后在75%酒精中浸泡5秒消毒,之后再用无菌水清洗两遍;在无菌操作台上,将清洗、消毒后的子实体纵剖为两半,用镊子铗取菌盖与菌柄交汇处,得到绿豆大小的菌肉组织块;
(2)菌丝培养与提纯:
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45g,MgSO40.15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45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改良MMN平板培养基:
①配制0.1mg/mlVitamibB1(硫胺素),过滤灭菌;
②将琼脂20g加入蒸馏水900ml中加热溶解,之后加入CaCl20.045g,MgSO40.15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45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用1mol/LNaoH或1mol/LHCl调节pH值为5.5,在121℃下灭菌20min,灭菌后放到无菌操作台,冷却到50℃左右,得混合液备用;
③在所述混合液中加入1.0ml过滤灭菌的0.1mg/mlVitamibB1;
④将步骤③所得液体趁热分装到培养皿中,冷凝,即可;
将所述改良MMN平板培养基置于25℃的恒温箱中培养3天,如平板仍光滑,无杂菌出现,就可作为合格平板培养基使用;上述组织分离制作的平板培养基应尽量多,不少于50皿,然后在25℃中培养;从第4天起,每隔3天检查1次,及时刷除污染皿,将未污染皿继续培养;
将步骤(1)所得菌肉组织块接种在所述改良MMN平板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至菌肉组织块萌发菌丝后,在无菌条件下转至新的平板培养基中,移入培养箱,温度控制在25℃,待菌丝长满斜面后,即获得纯化菌丝,即一级菌种,并在所述纯化菌丝培养皿外贴上菌种名称、菌株号、接种日期的标签,以便于保存和扩大繁殖;
(3)液体发酵培养:
配制液体改良MMN培养基,所述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将所述液体改良MMN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在121℃、0.05MPa条件下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操作台中,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6个直径5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2天,获得菌液;
(4)菌种扩大培养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扩大培养料:
①将晾干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按质量比7:1.5:1.5混合均匀;
②将混合均匀的基质装入容器瓶中,每瓶50g,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即可;
在无菌操作台上将所述菌液接种到灭过菌的扩大培养料中,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50ml菌液,在25℃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收集所述菌丝,获得锥栗菌根菌的二级菌种。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获得二级扩大菌种,所述锥栗菌根菌的二级菌种即可作为锥栗菌根菌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根据生产需要,还可以继续扩大获得三级菌种。
本实施例所得锥栗菌根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体式显微镜下的形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
对实施例培养得到的锥栗菌根菌进行回接效果试验,具体试验内容及测试结果如下:
1)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锥栗容器苗刚长出一对真叶时,利用本实施例所得的锥栗菌根菌直接接种,以不接菌为对照。锥栗菌根菌的接种量为10g/株,分3个组,重复3次,每个组重复接种30株。接种1个月后,采用番红一淡绿染色法调查菌根侵染率。经染色后,根细胞核染成鲜红或紫红色,菌丝绿色或蓝绿色,利用此可以分辨根浸染与否,计算侵染率。计算公式:菌根侵染率(%)=侵染根数/全部根数×100%。
待苗木根系菌根化后2个月,测定苗木的苗高、地径、高径比等生长指标。
2)试验结果
①菌根侵染率,如表1所示:
表1:菌根菌剂回接后锥栗幼苗菌根侵染率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对照
菌根侵染率(%) 65 57.4 61.7 0.0
从测定结果看:利用该菌种回接板栗幼苗,菌根浸染率最高可达65%,平均浸染率为60.7%。
②菌根苗与普通苗生长情况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菌根苗与普通苗生长情况对比
苗高(cm) 地径(cm) 高径比
菌根苗 23.73 0.36 65.92
普通苗 20.43 0.25 81.72
增长量 +3.30 +0.11 16.20
从测定结果看:菌根苗的苗高、地径都比普通苗大,但苗木的高径比要比普通苗小,说明接种菌根菌不仅能提高苗木生长量,还有助于培育壮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仅存在以下区别:
步骤(2)中,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6g,MgSO40.16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6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步骤(3)中,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本实施例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6个直径4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0天,获得菌液;
步骤(4)中,组成扩大培养料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质量比为7:1.5:1.5;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50ml菌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仅存在以下区别:
步骤(2)中,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4g,MgSO40.12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4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步骤(3)中,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本实施例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4个直径4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5天,获得菌液;
步骤(4)中,组成扩大培养料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质量比为7:1.5:1.5;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40ml菌液。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仅存在以下区别:
步骤(2)中,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5g,MgSO40.15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5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步骤(3)中,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本实施例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4个直径7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0天,获得菌液;
步骤(4)中,组成扩大培养料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质量比为8:1:1;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50ml菌液。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仅存在以下区别:
步骤(2)中,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6g,MgSO40.16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6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步骤(3)中,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本实施例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5个直径6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2天,获得菌液;
步骤(4)中,组成扩大培养料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质量比为8:1:1;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50ml菌液。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仅存在以下区别:
步骤(2)中,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4g,MgSO40.12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4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步骤(3)中,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本实施例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6个直径3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5天,获得菌液;
步骤(4)中,组成扩大培养料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质量比为8:1:1;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40ml菌液。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仅存在以下区别:
步骤(2)中,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5g,MgSO40.15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5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步骤(3)中,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本实施例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4个直径7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2天,获得菌液;
步骤(4)中,组成扩大培养料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质量比为6:2:2;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50ml菌液。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仅存在以下区别:
步骤(2)中,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6g,MgSO40.16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6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步骤(3)中,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本实施例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6个直径4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0天,获得菌液;
步骤(4)中,组成扩大培养料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质量比为6:2:2;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50ml菌液。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仅存在以下区别:
步骤(2)中,改良MMN平板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CaCl20.04g,MgSO40.12g,NaCl0.025g,浓度为1%的FeCl31.2ml,KH2PO40.4g,VitamibB1100μg,KNO30.25g,12Be′的麦芽汁100ml,甘露醇20g,柠檬酸0.20g,琼脂20g,蒸馏水900ml;
步骤(3)中,液体改良MMN培养基的组成与本实施例所述固体改良MMN培养基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中不含琼脂;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6个直径7mm菌饼,在25℃恒温条件下以100r/min振荡培养15天,获得菌液;
步骤(4)中,组成扩大培养料的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质量比为6:2:2;每100g扩大培养料接种40ml菌液。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组织分离:采集野生的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子实体;从所述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交汇处,取菌肉组织块;
(2)菌丝培养与提纯:将所述菌肉组织块接种在改良MMN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5~28℃下培养至菌肉组织块萌发出菌丝,将所述菌丝转接至新的改良MMN平板培养基上,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平板,获得纯化菌丝;
(3)液体发酵培养:挑取所述纯化菌丝,接种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中,在25~28℃下振荡培养10~15天,获得菌液;
(4)菌种扩大培养:将所述菌液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收集所述菌丝,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选自与锥栗根系共生的马勃、饿膏菌、牛肝菌、红菇、鸡枞菌;优选为与锥栗根系共生的橙黄硬皮马勃或正红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改良MMN平板培养基的pH值为5~6,包括以下成分:
CaCl20.04~0.06g,MgSO40.12~0.16g,NaCl0.02~0.03g,浓度为1%的FeCl31.0~1.5ml,KH2PO40.4~0.6g,VitamibB180~120μg,KNO30.20~0.30g,12Be′的麦芽汁80~120ml,甘露醇15~20g,柠檬酸0.15~0.25g,琼脂15~20g,蒸馏水9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的pH值为5~6,包括以下成分:
CaCl20.04~0.06g,MgSO40.12~0.16g,NaCl0.02~0.03g,浓度为1%的FeCl31.0~1.5ml,KH2PO40.4~0.6g,VitamibB180~120μg,KNO30.20~0.30g,12Be′的麦芽汁80~120ml,甘露醇15~20g,柠檬酸0.15~0.25g,蒸馏水900ml。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4~6个由所述纯化菌丝组成的菌饼,每个菌饼直径3~7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菌液以40~50ml/100g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扩大培养料中包含草炭土、玉米粉和珍珠岩;三者的质量比为草炭土:玉米粉:珍珠岩=6~8:1~2: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采集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子实体时,采集中等成熟的子实体,并连同子实体附近土壤及锥栗根系一起采集。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培养得到的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
10.权利要求9所述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在锥栗栽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在锥栗幼苗长出一对真叶时,以8~12g/株的接菌量将所述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接种于锥栗幼苗根部。
CN201510588879.0A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Active CN105087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8879.0A CN105087400B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8879.0A CN105087400B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7400A true CN105087400A (zh) 2015-11-25
CN105087400B CN105087400B (zh) 2019-03-15

Family

ID=54568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8879.0A Active CN105087400B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8740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6001A (zh) * 2016-08-11 2016-11-1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
CN110150013A (zh) * 2019-05-31 2019-08-2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菌根化育苗的方法
CN110367102A (zh) * 2019-05-31 2019-10-2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再生植株与外生菌根真菌共生的方法
CN110558077A (zh) * 2019-09-10 2019-12-13 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心蜜柚的育苗方法
CN111386952A (zh) * 2020-03-25 2020-07-1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栓皮栎菌根化苗木的培育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667A (zh) * 2013-04-27 2013-08-07 北京林业大学 菌根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50564A (zh) * 2013-05-10 2013-08-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板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
CN103360159A (zh) * 2013-07-16 2013-10-2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丰产素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667A (zh) * 2013-04-27 2013-08-07 北京林业大学 菌根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50564A (zh) * 2013-05-10 2013-08-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板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
CN103360159A (zh) * 2013-07-16 2013-10-2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丰产素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培光等: "锥栗高产稳产与水土保持的实践探究", 《亚热带水土保持》 *
柴迪迪等: "野生板栗根部菌根真菌的分离与回接效应研究", 《北方园艺》 *
石青莲等: "不同菌根菌对板栗容器苗生长和形态指标的影响", 《山东林业科技》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6001A (zh) * 2016-08-11 2016-11-1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
CN106106001B (zh) * 2016-08-11 2019-07-0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
CN110150013A (zh) * 2019-05-31 2019-08-2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菌根化育苗的方法
CN110367102A (zh) * 2019-05-31 2019-10-2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锥栗再生植株与外生菌根真菌共生的方法
CN110558077A (zh) * 2019-09-10 2019-12-13 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心蜜柚的育苗方法
CN111386952A (zh) * 2020-03-25 2020-07-1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栓皮栎菌根化苗木的培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7400B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6725B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087400B (zh)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01659933A (zh) 防除连作番茄青枯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05331567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促植物生长制剂和应用
CN110150013A (zh) 一种锥栗菌根化育苗的方法
CN112679280A (zh) 一种高效生防促生人参复合微生物菌肥制备方法
CN107418906B (zh) 一种提高彩椒产量和抗根腐病的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CN109971656B (zh) 一株生姜内生绿色木霉及其应用
CN106518185B (zh) 一种具有壮苗促根作用的烟草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0564B (zh) 一种板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
CN103981103B (zh) Dse菌株j-n3及其在铁皮石斛生产上的应用
CN106148250B (zh) 一株哥斯达黎加链霉菌属放线菌及其用途
CN115725419B (zh) 一株解磷蓝莓内生木霉菌及其应用
CN112210501A (zh) 一株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及其应用
CN115340968B (zh) 微刺假单胞菌的新用途及其方法、微刺假单胞菌21 4.1 9.2-14及其产品
CN108277167B (zh) 一种生物防治辣椒疫霉病的方法
CN110229757A (zh) 一株有效促进作物生长的桔绿木霉js84及其研制的生物有机肥
CN105439657A (zh) 一种草莓专用抗重茬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3609338B (zh) 砖红绒盖牛肝菌试管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方法
CN106520629B (zh) 一种类芽孢杆菌qbjp-f4及其应用
CN105624047A (zh) 一种薏苡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CN105660709A (zh) 一种用于红豆杉根部生长的促进剂及其用于杂交育种的方法
CN103719159A (zh) 一种茄果类蔬菜微生物复合菌剂
CN116676215B (zh) 一株金黄杆菌及其促进山药组培种苗生长的应用
CN109232127A (zh) 一种酸枣肉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