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8206B - 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8206B
CN105078206B CN201510181417.7A CN201510181417A CN105078206B CN 105078206 B CN105078206 B CN 105078206B CN 201510181417 A CN201510181417 A CN 201510181417A CN 105078206 B CN105078206 B CN 1050782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oker
sensor
mentioned
lid
huma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14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8206A (zh
Inventor
远藤学
冈田翔伍
藤田将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GER ELECTRIC THERMO POT
Original Assignee
TIGER ELECTRIC THERMO PO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032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8756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88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994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359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057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IGER ELECTRIC THERMO POT filed Critical TIGER ELECTRIC THERMO POT
Publication of CN105078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8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8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8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饭煲,与对应于电饭煲的用户的存在相对应地控制操作部及显示部的通电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电饭煲由内锅、能够取出地收纳该内锅的电饭煲主体、位于该电饭煲主体内并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能够开闭地设于所述电饭煲主体的上部且具有操作部、显示部的盖体构成,在所述盖体上设有检测人的存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利用该人体感应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是否在规定的对应区域内,且根据该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操作部及显示部的通电状态。

Description

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电饭煲的结构,其具备检测人的存在的人检测功能,且基于上述检测结果将电饭煲的功能控制为所希望的状态。
背景技术
最近的电饭煲中,提供了具备如下功能的电饭煲:不仅具备通常的白米(白米)煮饭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例如煮糙米(玄米)或杂粮饭(雑穀)、混煮(炊込み)、煮糯米小豆饭(おこわ)、粥(おかゆ)、快煮(早炊き)、经济煮(エコ炊き)等煮饭功能,且具备上述各情况下的大小火的调节或完成(仕上り)水平的调节、声音指示(音声ガイド)、以及烹调、内锅洗浄等功能。
在这种具备多样功能的电饭煲中,用于进行上述各功能的操作设定的操作面板部分的操作开关的数量也增多,用于显示上述操作所需的信息的显示面板部分的显示量也增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所示的电饭煲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的电饭煲的情况下,当然在电饭煲主体内的电源电路上连接有AC电源,在等待其操作设定的操作待机状态下,除了微电脑之外,需要将操作面板侧操作基板上的各种开关电路维持为激活状态的同时,将显示面板侧的液晶等显示面板驱动电路维持为驱动状态,因此,总是消耗规定值以上的电力,如果待机时间延长,则与延长量相对应地消耗多余的电力。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课题,目前,提案有如下技术,对微电脑控制单元附加实时时钟功能(RTC功能),在超过规定时间而没有进行必要的操作设定行为的情况下,自动地过渡到节省(或关闭)周边电路的电源的节能模式,实现消耗电力的削减。而且,在采用这种节能模式的电饭煲的情况下,从该节能模式向能够进行操作设定的通常的待机状态的恢复,一般通过按下专用的节能模式解除开关、或按下任一操作设定开关来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4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的确,如果按下专用的操作开关或任一操作设定开关来解除节能模式,则能够可靠地恢复至能够进行操作设定的通常的待机状态。但是,该情况下,从需要开关的开启操作的意义而言,需要至少1 次的多余的开关操作,在专用的操作开关的情况下,有的用户会忘记按下开关,而产生不能进行必要的操作设定的误解或产品故障的问题。
另外,上述现有的节能模式,在待机状态下,只有在超过规定时间而没有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才会过渡,因此,在从煮饭工序到保温工序结束的全工序中,维持为节能模式的时间短,节能效果小。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优选使电饭煲自身具有检测人的存在的功能,根据是否有人存在,而能够将例如是否设定为节能状态、是否解除节能状态等的该电饭煲的通电状态、工作状态等的控制状态,高响应性地控制为所希望的状态。
本发明申请为了对应这样的技术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煲,其设置检测人的存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而能够判定用户是否存在,且无论待机状态、非待机状态以及电饭煲工作状态如何,在用户不在电饭煲的附近的情况下,过渡至节能状态,实现消耗电力的降低,另一方面,在有用户存在的情况下,解除节能状态而能够操作。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申请为实现上述目的,具备如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而构成。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饭煲,其由内锅、能够取出地收纳该内锅的电饭煲主体、位于该电饭煲主体内并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能够开闭地设于所述电饭煲主体的上部且具有操作部、显示部的盖体构成,在所述盖体上设有检测人的存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利用该人体感应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是否在规定的对应区域内,且根据该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操作部及显示部的通电状态。
根据这种结构,无论待机状态、非待机状态、其它电饭煲工作状态如何,至少在用户不在规定的对应区域内的情况下,与其相对应地高响应性地将盖体的操作部及显示部控制为节能模式,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消耗电力。
因此,与现有的仅在超过规定的设定时间而没有进行任何操作键的操作的待机状态下才过渡至节能模式的节能模式控制相比,节能性能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在用户来到规定的对应区域内的情况下,解除所述操作部及显示部的节能状态而控制为能够操作的状态,只要有用户存在,就维持为能够操作的状态。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人体感应传感器由红外线传感器构成,通过由该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规定区域内的红外线量的变化,判定用户是否存在。
如果用户不在规定的对应区域内,则由红外线传感器检测的红外线的量减少,如果用户在规定的对应区域内,则由红外线传感器检测的红外线的量增多。
因此,由此能够适当地检测、判定用户是否存在。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在盖体上设有排出蒸汽的蒸汽组件,红外线传感器,离开该蒸汽组件且设于随着离开该蒸汽组件而下降的倾斜面。
在煮饭中,从盖体的蒸汽组件的蒸汽口排出规定量的蒸汽。因此,在作为人体感应传感器而采用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红外线传感器可能会对从蒸汽组件的蒸汽口排出的蒸汽的热产生反应。特别是,在红外线传感器位于与蒸汽组件同等高度的平坦的设置面时,存在红外线传感器的受光角在前后方向上均等,在后方侧与蒸汽口的上方区域重合,而检测从蒸汽口排出的蒸汽的红外线的可能性。
因此,通过使红外线传感器尽可能地从蒸汽组件离开且将其设于随着离开蒸汽组件而下降的盖体的倾斜面,在比蒸汽组件的蒸汽口低的位置,且受光用的开口部的开口面向前方侧倾斜而开口,从而,通过提高向前方侧的指向性,使蒸汽组件的蒸汽口离开红外线传感器的受光角区域,以使其不会受到从蒸汽口排出的蒸汽的影响。
这样,所述规定对应区域内的用户的存在的检测精度大幅提高,蒸汽带来的误检测被消除。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人体感应传感器,对应于盖体的前部的操作部的下部设置。
设置人体感应传感器来检测人的存在,基本上是为了检测用户将要一边观察设于盖体的前部的显示部一边操作操作部的行为。因此,在电饭煲主体上设置人体感应传感器时,最有效的场所是盖体的前部,且与该操作部的下部相对应的位置是适当的。
即,就与盖体的前部的操作部的下部相对应的位置而言,在通常的操作状态下,在最接近人体感应传感器的状态下,用户的肩部到脸部分位于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上方,对于人体感应传感器而言,能够最高精度且可靠地检测用户存在、将要操作的状态。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人体感应传感器,在盖体的前部向左右任一方侧偏移,且设于相对于设于盖体的后部侧的蒸汽组件在前后方向不对应的位置。
盖体前部的操作部及显示部,在左右方向具有一定宽度、并设多个操作开关而构成。而且,在多个操作开关或显示部上并设有LED 等发光的照明装置。因此,在采用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优选避开具有上述光源的操作部或显示部之间。
另外,通常在盖体的后部侧中央部设有在煮饭中排出蒸汽的蒸汽组件,从该蒸汽组件排出的蒸汽的热,对人体感应传感器造成影响。
因此,人体感应传感器,为了使其避开具有上述光源的操作部或显示部之间,且也使其不对来自上述蒸汽组件的蒸汽发生反应,在远离蒸汽组件的盖体的前部,向避开操作部和显示部之间的左右任一方侧偏移,且相对于设于盖体的后部侧的蒸汽组件在前后方向不对应的位置偏置设置。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人体感应传感器为热释电型的传感器,在其传感器部具备具有相互平行的规定长度的多个热释电电极,该多个热释电电极以相对于应检测的人的活动具有规定的交差角度的方式配设。
作为检测与电饭煲相对应的用户等人的存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在采用传感器部具备具有相互平行的规定的长度的多个热释电电极的热释电型的传感器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
即,热释电型传感器,在其传感器部具备具有相互平行的规定的长度的多个热释电电极,基于向上述各热释电电极入射的红外光来检测从该热释电电极到人体等光源的距离,根据规定时间内的上述检测距离的差的变化来检测人的活动(动作)。
因此,对于以规定的时间差向横切相互平行的多个热释电电极的方向移动的光源,具有高的检测灵敏度,相反,对于无时间差地向与平行配设的多个热释电电极平行的方向同时移动的光源,不具有高的灵敏度。
因此,如果上述多个热释电电极以相对于应检测的人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呈平行的方式设置的话,则难以检测相对于电饭煲从正面方向接近、或远离正面方向的用户。另一方面,如果多个热释电电极以相对于从左向右方向、或从右向左方向的人的移动呈平行的方式设置的话,则检测相对于电饭煲从正面方向向背面方向接近或远离的用户变得容易,但相反地,检测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方向的移动变得困难。
因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上述相互平行地设置的多个热释电电极,以相对于从上述正面向背面方向、从背面向正面方向、从左向右方向、从右向左方向的任一移动都能够具有规定的交差角度地对应的方式而配设,对于前后方向的移动及左右方向的移动等的相对于任一方向的移动,人体等光源部分总是能够具有规定的交差角度地横切,从而确保检测距离的差、用于观察检测距离的差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差。
根据这种结构,对于用户相对于使用热释电型传感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及左右方向的移动的相对于任一方向的移动都能够可靠地检测到,从而热释电型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人检测性能大幅提高。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在盖体上设有具备操作部及显示部的铭板,该铭板由铭板主体和接合于该铭板主体的上部的防水罩构成,并且,在所述铭板主体部分设有使来自人体的红外线通过所述防水罩而透过的受光用的开口,且人体感应传感器位于该受光用的开口的下方而设置。
在电饭煲的盖体的上部,设有构成各种操作开关的操作面或液晶面板的显示面的铭板,该铭板利用由例如ABS树脂等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板厚较厚的铭板主体(骨架树脂材料)和与该铭板主体的上表面部接合一体化的由PET树脂等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板厚较薄的防水罩形成。
因此,要在上述的盖体内设置上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话,必然要在铭板主体上形成受光用的开口,且在其下的基板上设置人体感应传感器。
不过,如果水浸入基板部分的话会造成困扰,所以必然需要在设于铭板主体的开口部分设置用于防止水的浸入的某种密封构造来进行密封。但是,该开口部分是红外线受光用的开口部,存在必须为红外线高效透过的构造的密封的课题。
因此,如上所述,在具备具有操作部及显示部的铭板由铭板主体和接合于该铭板主体的上部的防水罩构成的盖体的电饭煲中,在铭板的铭板主体部分,设置使来自人体的红外线通过防水罩而透过的受光用的开口,并且,人体感应传感器位于该受光用的开口的下方而设置,该人体感应传感器接收经由该受光用的开口而入射的来自人体的红外线来检测人的存在,如此,由于受光用的开口由防水罩覆盖,所以在铭板主体上设置受光用的开口而可以进行人的检测,并且无需实施特别的防水构造而可进行人的检测,可根据该人体感应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将电饭煲主体的通电状态控制为规定的状态,对于该电饭煲,能够尽可能地以高效且节能性高的状态使用。
而且,在如上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所述铭板主体部分设置受光用的开口而能够导入红外线,可以通过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进行有效的人的检测,并且也无需对铭板主体部分实施特別的防水构造,因此,人体感应传感器设置部的结构简单。
(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防水罩在与受光用的开口相对应的部分,在凹球面上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凹透镜。
如上所述,形成防水罩的PET树脂等合成树脂材料,通常具有不易使红外线透过的性质。因此,仅减薄厚度的话,在聚光功能这一点上未必充分。
因此,防水罩在与受光用的开口相对应的部分,通过特别的弯曲加工成凹球面状而构成为凹透镜,实现更有效的聚光功能。
(发明的效果)
以上的结果是,根据本发明申请,能够进行与电饭煲相对应的用户的存在的高精度的自动检测,能够进行与用户存在与否相对应的操作部及显示部的适当的通电控制,节能性能更有效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节能模式设定状态(不能进行操作面板部分的操作、显示、照明等的状态)下的、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上表面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节能模式解除状态(不能进行操作面板的操作、显示、照明等的状态)下的、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上表面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的内部的结构的图1的A-A线切断部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的内部的结构的图3的左半部分(除盖体之外的前部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的电饭煲主体肩部的肩部件、肩加热器框、肩加热器罩、密封用滑动封装、金属板各部分的结构的上下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的外锅、第二保护框组件(上)、第一保护框组件(下)、磁遮蔽板、第一、第二工作线圈、铁氧体磁心、线圈座各部分的结构的上下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的盖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设置状态的图1的B-B线切断部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的盖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设置状态的图1的C-C线切断部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传感器主体部和受光透镜部分的结构的局部切缺正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传感器主体部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传感器主体部的结构(热释电电极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受光部及输出电路部(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人体感应传感器向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微电脑基板上的设置状态的微电脑基板整体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人体感应传感器向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微电脑基板上的设置状态的微电脑基板角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多个热释电电极的人检测作用的特征(机制)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多个热释电电极的人检测作用的特征的传感器输出信号波形图。
图17是表示倾斜传感器向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电池基板上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倾斜传感器的内部构造及电气电路结构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盖体的开闭状态和倾斜传感器的倾斜角检测状态(倾斜角检测作用) 的关系的说明用侧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及倾斜传感器和微电脑控制单元的控制功能的关系的框图。
符号说明
1 电饭煲主体壳
1a 外壳
1b 底壳
2 盖体
3 内锅
3a 底部
3b 弯曲部
3c 侧部
3d 开口部
4 保护框
4A 第一保护框组件
4B 第二保护框组件
5 内锅收纳槽
6 陶瓷制的外锅
6a 底部
6b 弯曲部
6c 侧部
6d 侧部上端
7 磁遮蔽板
8 肩部件
9 线圈座
20 铭板主体
20c 第一受光用开口
29a 第二受光用开口
60A 液晶面板
60B 微电脑基板
80 防水罩
80a 凹透镜
90 凹槽部
90a 受光部
90b 受光电路部
91 受光透镜
91a 穹顶型的聚光部
91b 筒体部
93 热释电元件
93a、93b 热释电电极
100 微电脑控制单元
111 操作基板电路控制装置
112 液晶面板驱动控制装置
114 LED驱动装置
115 工作线圈等加热输出控制装置
C1 第一工作线圈
C2 第二工作线圈
C3 第三工作线圈
G1 第一感应发热部
G2 第二感应发热部
G3 第三感应发热部
MS 人体感应传感器
IS 倾斜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随附的图1~图20的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申请的实施方式。
首先,图1~图8表示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及与该主体相关联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另外,图9~图16表示用于该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结构及向基板上的设置状态,另外,图17~图19表示用于该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部分的倾斜传感器向基板上的设置状态及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而,图20表示使用了人体感应传感器及倾斜传感器的微电脑控制单元的控制系统的结构。
<关于电饭煲主体部分的结构>
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作为其结构上的特征,操作面板的操作开关部分由触摸面板构成,并且,通过从下方利用LED对该操作开关部分进行照明来进行显示,另外,具有检测用户的存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及节能模式,无论待机状态、非待机状态、以及电饭煲工作状态如何,至少在用户不在操作对应位置等规定的对应区域内的情况下,控制为节能模式,通过将液晶面板的显示功能、照明功能,以及上述操作开关的操作功能、照明功能分别设为关闭,尽可能地降低消耗电力。
首先,本发明申请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电饭煲主体,例如如图 1~图6所示,由如下构成:收容米及水的由陶瓷材料构成的有底筒状的内锅3(例如砂锅等陶瓷制的内锅);将该内锅3的底部3a至侧部3c部分覆盖的、同样由陶瓷材料构成的有底筒状的外锅6;底部侧设置该外锅6,同时形成有经由该外锅6而任意收纳放置上述内锅 3的内锅收纳槽5的保护框(内壳)4;具备收容保持该保护框4的保护框收容空间的主体壳1;设于该主体壳1的上述内锅收纳槽5 的开口部5a后端侧且开闭该开口部5a的盖体2。
上述主体壳1,由合成树脂制的侧部侧筒状的外壳1a和同样的合成树脂制的底部侧皿状的底壳1b构成,在上述外壳1a的上端部的内侧设有后述的合成树脂制的肩部件8,经由该肩部件8连结支承保护框4,所述保护框4形成上述内锅收纳槽5。肩部件8的外周侧截面倒U字状的缘部84,以冠合(冠合)于上述外壳1a上端侧的截面钩状的卡合缘部10的形式,与周方向的整体卡合。
保护框4,由分别合成树脂成型的相互分体的第一保护框组件 (下部组件)4A和第二保护框组件(上部组件)4B这上下两个筐体部件构成,在构成下部侧的筐体的第一保护框组件4A的上部层叠构成上部侧的筐体的第二保护框组件4B而一体构成。
首先,构成下部侧的筐体的第一保护框组件4A,由如下构成:由规定半径的平坦的圆形面构成的底部41a、从该底部41a的外周逐渐扩大直径并向规定的高度上方延伸的弯曲部41b、在该弯曲部41b 的上缘部向半径方向外方扩大规定尺寸而形成的截面钩状的台阶部 41c、从该台阶部41c的外周部大致垂直地立起且形成规定高度的筒状壁的支承壁部41d。而且,该第一保护框组件4A部分,其底部41a 及弯曲部41b部分,由后述的下方侧线圈座9支承。
其次,构成上部侧的筐体的第二保护框组件4B,以形成向半径方向外方开放的截面コ字型的规定上下宽度的筒状壁42b为中心,在其下端侧设有向上述第一保护框组件4A的支承壁41d上的载置部 42a,另外,在其上端侧设有以规定尺寸向半径方向外方扩大的钩状的卡合台阶部42d。该第二保护框组件42B的由上述筒状壁42b外周面的肋42c隔开的上部部分(大致上部1/2部分),形成于后述的第三工作线圈C3的设置面(卷绕面),在该工作线圈设置面上设置有卷绕成内外2层状态的第三工作线圈C3。
此外,将上述第三工作线圈C3的设置面,形成为例如上部1/2 部分而非上述筒状壁42b的上下宽度整体,其原因在于,通过上述设置,尽可能地扩大与上述下部侧第一保护框组件4A侧的第二工作线圈C2的距离,避免相互的感应干涉。
而且,通过将上述第一、第二保护框组件4A、4B如图3、图4 那样上下层叠一体化,在作为整体而形成为有底的筒状体构造的保护框4的底部上表面侧(第一保护框组件4A的底部41a及弯曲部 41b的上表面侧),经由沿半径方向局部配设的规定厚度的粘接剂部分(图示省略)且以与没有粘接剂的部分保持规定的隔热空气层的状态,进一步贴设有由上述陶瓷材料构成的外锅6的底部6a及弯曲部6b,在该陶瓷制的外锅6的上部,例如如图4所示,以保持规定间隙S的状态,收纳分别在圆形的平坦底部3a、弧面上的弯曲部3b 上设有由银膏或银溶射构成的第一、第二感应发热体G1、G2的陶瓷制的内锅3的同圆形的底部3a及其外周的弧面上的弯曲部3b。
从而,在该收纳状态下,例如如图3、图4所示,该内锅3的从底部3a至侧部3c附近被上述陶瓷制的外锅6充分覆盖,上述陶瓷制的外锅6的侧部6c的上端较长地延设至该内锅3的侧部3c的上部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外锅6作为整体形成碗形的构造,在其平坦的圆形的底部6a中央,设有与上述第一保护框组件4A中央的中心传感器嵌装孔10a对应的中心传感器的传感器部嵌插孔6e,以游嵌状态可升降地嵌插有嵌装于上述中心传感器嵌装孔10a的中心传感器CS 上部的传感器部,并且,在其半径方向外周侧,沿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有用于嵌装由硅橡胶等耐热性弹性部件构成的高台部支承部件61、61……的高台部支承部件嵌装孔6f、6f……,所述高台部支承部件61、61……用于支承内锅3的高台部3e。另外,在比其靠外周侧上部的弯曲部6b的靠外周部分,沿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也设有用于嵌装同样由硅橡胶等的耐热性弹性部件构成的对中支承部件62、62……的对中支承部件嵌装孔6g、6g……,所述对中支承部件62、62……用于支承内锅3的弯曲部3b的外周。
而且,在上述各嵌装孔6f、6f……、6g、6g……内,分别嵌装固定有硅橡胶等的耐热性高且有规定的弹性的高台部支承部件61、 61……、对中支承部件62、62……,支承有上述内锅3的底部3a及弯曲部3b,但上述高台部支承部件61、61……部分,在与上述下部侧第一保护框组件4A的凹部P、P……之间被以稳定的固定状态支承,在其上部以从上方至下方抵接的状态载置内锅3的底部3a外周的高台部3e部分,如后述,如果经由浮动支承机构可升降的弹性支承的保护框4及外锅6根据对应于内锅3的重量而下降时,则该内锅3的开口部3d的外周侧凸缘部F经由耐热支承部件而卡合于后述的肩部件8的内缘82部分上,内锅3在周方向的整体被平均地吊设,上述保护框4侧第一、第二工作线圈C1、C2和第一、第二感应发热部G1、G2,以适当的位置关系,且经由适当的感应间隙相对,并且以在与上述外锅6之间保持适当的规定间隙(蓄热/对流空间)S的状态被支承。
另外,同时,由上述第三工作线圈C3感应发热的外锅6的侧部 6c内周面的第三感应发热部G3和内锅3的侧部6c部分的相对位置及对应距离,也被维持为适当的设计位置及设计距离。
另一方面,上述弯曲部外周侧的对中支承部件62、62……,在上述收纳后,不仅经由外锅6以适当的位置关系将内锅3支承于保护框4内,而且在收纳时在全周对被收纳的内锅3的弯曲部3b的外周进行引导,从而以正确的位置关系收纳,从而,实现适当地对中的功能。
另外,上述高台部支承部件61、61……、对中支承部件62、62……向外锅6的内方侧的突出尺寸,被设定为如下尺寸,即,如上所述,在内锅3以适当的位置关系被收纳安装于保护框4内的图3、图4 的状态下,在内锅3的外周面和外锅6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S。
其结果是,在上述图3、图4所示的内锅3的收纳状态下,内锅 3的底部3a及弯曲部3b因第一、第二感应发热部G1、G2的发热而被加热,局部成为高温,不久,该高温的热从该底部3a及弯曲部3b 侧通过壁内部逐渐传导到上方的侧部3c侧,未设置感应发热部的侧部3c侧的温度也逐渐上升。
而且,在以上的结构中,在收纳有内锅3的保护框4的内侧设有同样的陶瓷制的外锅6,具有第一、第二感应发热部G1、G2的内锅3的外周被该陶瓷制的外锅6覆盖,从内锅3的底部3a、弯曲部 3b的感应发热部G1、G2及该感应发热部G1、G2附近向外方放射的热被上述陶瓷制的外锅6遮断,从上述内锅3底部3a的感应发热部G1、弯曲部3b的感应发热部G2、及它们附近向外方放射的放射热以大幅地包围内锅3的外周的形式加热内锅3自身,该热量在上述外锅6和内锅3相互的相对面部及它们之间的间隙S部分被蓄热的同时,在该蓄热状态下被加温的高温的空气,通过对流而穿过上述间隙S,从上述内锅3的底部3a、弯曲部3b的外周面侧向侧部3c 的外周面侧上升,对内锅3外周面整体进行加热、加温。
其结果是,上述内锅3,从其底部3a、弯曲部3b侧遍及侧部3c 的整体较快地成为高温,有效地蓄积上述热量。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第一、第二感应发热部G1、G2的发热量。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该情况中,在上述外锅6的侧部内周面设有第三感应发热部G3,并且在与该第三感应发热部G3相对应的上述保护框4的侧壁部外周,设有作为使该第三感应发热部G3感应发热的电磁感应装置的第三工作线圈C3,对于上述外锅6的侧部6c自身从其内周面侧开始进行加热。
因此,上述陶瓷制的外锅6,不仅单纯地覆盖上述内锅3的底部 3a侧外周而不使热量释放,而且其自身也被加热而成为高温,来自该高温状态的外锅6的放射热,以间隔极小的间隙S的极近距离积极地加热内侧的内锅3,就内锅3而言,不仅底部侧,而且包含以往加热不足的侧部3c在内的整体也被有效地加热、升温。该情况下,由于第三工作线圈C3和第三感应发热部G3的距离近,所以通过第三工作线圈C3实现的第三感应发热部的感应效率也提高,也不易产生噪声。
而且,上述内锅3的侧部3c部分的加热,与例如在内锅3的侧部3c部分直接设置感应发热部进行加热的情况不同,虽然为极近距离,但为从外锅6侧经由规定的间隙(热扩散空间)S的间接加热,另外,通过来自外锅6的侧部6c整体的放射热对内锅3进行加热,从而,加热状态均匀,因此,不再存在例如通过在内锅3的侧部3c 等直接设置感应发热部进行加热的情况那样的、由于局部加热而导致的焦糊的可能性。
而且,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外锅6的侧部6c被较高地延设至内锅3的侧部3c的上部附近,第三感应发热部G3位于该较高地延设的侧部6c的内周面而设置,在与该第三感应发热部G3相对应的保护框4的侧壁部外周设有使该第三感应发热部G3感应发热的第三工作线圈C3。
因此,陶瓷制的外锅6,其延设至与上述内锅3的侧部3c上部相对应的位置的侧部6c的内周面,被高效地加热而成为高温,该高温部也有效地加热以往加热不足的内锅3的侧部3c上部部分,内锅 3的包含其侧部3c及其上部部分的整体被有效加热、升温,内锅3 内的米饭上部的空间部被维持为与炉灶的情况相同的高温状态 (120℃附近)。
该情况下,设置有上述第三感应发热部G3的上述外锅6的侧部 6c所延设的内锅3的侧部3c的上部位置,被设为例如与由该电饭煲的额定煮饭容量决定的煮饭完毕后的米饭的上部位置附近(比吸水时的水的位置更靠上方位置)相对应。这种情况下,可以使与炉灶的情况相同的适宜且足够量的热量,作用于由该电饭煲的额定烧饭容量决定的煮饭完毕后的米饭及其上部空间位置,不会产生焦糊,且不会产生夹生,可以做出更美味的米饭。
<有关保护框的浮动支承构造>
如上所述,该实施方式的保护框4,将第一、第二保护框组件 4A、4B上下一体化而构成,上述第一保护框组件4a,例如经由具备螺旋弹簧的浮动支承机构浮动支承于上述的底壳1b上,在规定的上下尺寸范围内可进行升降。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保护框组件4B,也在载置于上述第一保护框组件4A的上部的图3、图4的状态下同样地进行升降。其结果是,收纳设置于由上述第一、第二保护框组件4A、4B构成的有底筒状的保护框4内的碗形状的外锅6,也与上述第一、第二保护框组件 4A、4B一同同样地进行升降(参照图4中的箭头)。
因此,如果在该外锅6上经由高台部支承部件61、61……、对中支承部件62、62……而收纳加入了水及米的内锅3的话,则对应于该内锅3的重量,上述保护框4及外锅6与内锅3一同下降规定尺寸,内锅3的开口部3d外端的凸缘部F的下表面,与形成内锅收纳槽5的开口部5a的肩部件8的内周缘部82上的耐热支承部件部分抵接,并以吊设于该部分的状态被支承。
其结果是,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底部侧具备第一、第二感应发热部G1、G2的上述内锅3,相对于具备第一、第二工作线圈 C1、C2的第一保护框组件4A的第一、第二工作线圈C1、C2、具备第三工作线圈C3的第二保护框组件4B的第三工作线圈C3、具备第三感应发热部G3的外锅6的第三感应发热部G3,分别以适当的位置、及尺寸关系被放置。
此时,上述高台部支承部件61、61……或对中支承部件62、 62……设定外锅6和内锅3之间的适当的间隙S,对中支承部件62、 62……实现收纳时的内锅3的对中功能等如上所述。
<有关升降用间隙的密封构造>
如上所述,将保护框4及外锅6相对于电饭煲主体设为浮动构造,且在肩部件8和外锅6的侧部6c的上端6d之间形成升降空间D,此时,存在下述问题:内锅3和外锅6之间的热从上述升降空间D 释放到外部,另外,附着于内锅3的外周的水等也可能侵入,而且内锅收纳槽5的美观性变差等。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升降空间D上部侧的、相对于上述的肩部件8的肩加热器框31、肩加热器罩30连结增强用的金属板 32、32的内周缘侧,将上述部件组装之后,例如如图3、图4所示,安装裙状的滑动封装35。该裙状的滑动封装35,以规定尺寸延设至下方侧外锅6的侧部6c上端6d的内周面侧(开口部内周面侧),在周方向整体从内外方向对于该肩部件8和外锅6的侧部6c上端6d 之间的升降空间D进行密封。将肩部件8、肩加热器框31、肩加热器罩31、滑动封装35、金属板32、32相互重合,并与保护框4及外锅6的上方侧连结一体化时,该滑动封装35的裙部(密封用的缘部)35b可滑动地内接于外锅6的侧部6c的上端6d的内周面。
该封装35,在上述裙部35b的上部侧,设有被夹在金属板32、 32和肩加热器罩30之间而被固定的固定部35a,利用该固定部35a 如图3那样进行安装。
<有关肩部的肩加热器的设置>
如上所述,如图3~图5所清楚示出的,该实施方式的电饭煲主体的内锅收纳槽5的开口部5a,由如下构成:嵌合固定于主体外壳 1a的上端部1c的内周缘侧的肩部件8、和从下方侧经由金属板32、 32、封装35连结固定于该肩部件8的内周部内侧的肩加热器罩30 及肩加热器框31。其中的肩加热器框31形成向半径方向外侧开放的截面コ字形的构造,在其外周面的全周上,设有例如由线加热器构成的肩加热器H。而且,当该肩加热器H发热时,则例如如图3、图4所示,在向内锅收纳槽5内的收纳状态下邻接对应的内锅3的开口部3d的半径方向内方,效率良好地加热壁厚的保热部HK的下部部分,防止该部分的露的产生,并防止米饭的白斑等的产生。
<有关线圈座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如上构成的保护框4的下方侧(第一保护框组件 4A的下方侧)设有支承该保护框4的底部的合成树脂制的皿状的线圈座9。例如如图6所示,在该线圈座9上,铁氧体磁心收纳槽9a、 9a……位于该线圈座9的周方向的4个方向的上表面侧而设置,该铁氧体磁心收纳槽9a、9a……与上述第一保护框组件4A外周面侧的第一、第二工作线圈C1、C2相对应并沿半径方向延伸。在该铁氧体磁心收纳槽9a、9a……内收纳有上述第一保护框组件4A侧的第一、第二工作线圈C1、C2用的4个铁氧体磁心70、70……。而且,通过收纳有上述铁氧体磁心70、70……的铁氧体磁心收纳槽9a、9a……的上表面,在4个方向支承第一、第二工作线圈C1、C2。而且,在此基础上,上述第一保护框组件4A和线圈座9,利用外周侧的连结部被相互地连结固定。
另外,在该线圈座9的下部外周侧,与上述铁氧体磁心收纳槽 9a、9a……位置相对应地朝向下方设有4个脚部9b、9b……,该脚部9b、9b……部分,由设于上述底壳1b上的浮动支承机构63、63……支承。另外,在该线圈座9的中央部,设有与上述第一保护框组件 4A侧的中心传感器嵌装孔10a同心状地贯通的中心传感器主体嵌装口9c,由热敏电阻等的内锅温度检测传感器构成的中心传感器CS,以经由上述中心传感器主体嵌装口9c而在上下方向升降自如的状态且总是通过螺旋弹簧被向上方上升施力的状态,被从下方朝向上方嵌装设置。
<有关盖体的结构>
另一方面,例如如图1、图2、图3、图7所示,覆盖上述电饭煲主体的内锅收纳槽5的开口部5a的盖体2,由如下形成:铭板主体20,构成盖体2的上部侧外周面、由ABS树脂等构成;合成树脂制的上板21,在上表面侧前部具有铭板主体20的支承面部及微电脑基板等设置用凹部21a,且包含周壁部21b在内构成盖体2的中心的筐体部;同样的合成树脂制的下板22,设于该上板21的内侧(下侧);金属制的散热板23,具有经由橡胶制的第一封装25从下方侧嵌合固定于上述下板22的主体部22a的中央部外周侧下表面的凹部22b部分的盖加热器(图示省略);金属制的内罩24,设于上述散热板23 的下方,在其外周缘部分经由合成树脂制的可拆装的框部件27而安装有橡胶制的第二封装14。
如上所述,内罩24的外周侧封装14部分,从下方侧可拆装地嵌合安装于在下板22的中央部外周侧设置的内罩嵌合用凹部22b部分。另外,下板22的外周侧缘部22c部分,卡合于上述上板21的规定上下宽度的周壁21c部分的下端侧内周面部分。
此外,为了提高耐压力强度,将作为上述中心的下板22的主体部分22a的后端部外周侧部分,经由连结片、螺丝等卡止于铰链组件11侧的连结片,同时,在该下板22的主体部22a的上表面,在左右及前后设置规定板厚、规定构造的金属制的增强板及多个增强肋,从而,将该盖体2整体形成为高强度的构造体。
即,上述下板22,其主体部22a后端侧外周的中间部分朝向上方弯曲成コ字状,在内侧收纳有上述的铰链组件11,并且其外周端侧下降部覆盖上述铰链组件11。
而且,将上述下板22的主体部22a的后端侧外周作为安装用的托架,上述盖体2,将其后端侧经由铰链组件11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上述电饭煲主体上部的肩部件8,在其开放端侧(前端侧)设有卡合于上述盖体2的规定位置并进行该盖体2向上下方向的开闭的锁定及锁定解除机构13。
进一步,例如如图3、图7所示,上述上板21的形成上述铭板支承面部的上表面部外周21b,成为从上部向下方侧逐渐扩大外径的弯曲面,其下端侧经由铭板嵌合槽(U状槽)与上述的周壁部21c 的上端侧连结一体化。而且,形成与图2及图3所示的操作面板60 面及液晶面板60A相对应的透明窗60c部分的铭板主体20,成形为与上述上板21各部的支承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例如如图3、图7 所示,利用上述上板21外周的铭板嵌合槽,冠合一体化为大致为同一面的状态。而且,在上述铭板主体20的上表面,进一步贴设(重合)有防水及防护用的例如PET树脂制的防水罩80,通过这两者构成所谓的铭板。
此外,如后述,上述铭板主体20,以从后端侧蒸汽组件51部分朝向前端侧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的下降倾斜状态设置,构成铭板主体 20的支承面部的上板21的支承面构造,也成为与其相对应的向前端侧的下降倾斜面构造(参照图8)。
另外,铭板主体20上表面的防水罩80,例如由半透明体或有色的透明体形成,其构成为,可透过红外线,但通过形成于铭板主体 20的后述的第一受光用开口20c不能看到盖体内。
<有关盖体部分的压力调节机构的结构>
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示出了适用于压力型电饭煲的情况,在上述盖体2的大致中央部设有调压组件26A。该调压组件26A,回收粘性成分的同时仅使蒸汽释放至外部,同时,根据煮饭工序而将上述内锅3内的压力调节为多个阶段。
该调压组件26A,例如由从上述内锅3内朝向外部迂回的蒸汽释放通路50、50a~50c和设于该蒸汽释放通路50、50a~50c的压力调整机构构成(该调压组件26A实际上设置多组,但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不是必须的构成,因此对于其详情省略说明)。
<有关盖体上表面的操作面板及显示面板部分的结构>
图1~图3中的符号60是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60利用铭板主体20构成,在该面板部里侧具备规定深度的基板及液晶面板收纳盒,具备作为煮饭及保温控制装置的微电脑的微电脑基板60B及液晶面板60A,被嵌合收纳在上述上板21的开口部及上板21的凹槽部内(参照图7)。
而且,在操作面板60的中央部具有与液晶面板60A的显示面相对应的透明窗60C,并且,在该透明窗60C的周围,设有各种操作键:定时器煮饭用的煮饭预约开关SW1、煮饭开关SW2、保温开关 SW8、取消开关SW3、选择煮饭菜单(例如白米、快煮、糯米小豆饭、粥、糙米及其它方案菜单)的菜单开关SW5(返回(もどる))、 SW6(前进(すすむ))、火力大小(火かげん)选择开关SW4、声音指示SW7、时钟及定时器的时刻小时(時)/分钟(分)设定开关 SW9。
上述定时器煮饭用的煮饭预约开关SW1、煮饭开关SW2、保温开关SW8、取消开关SW3、菜单开关SW5(返回)、SW6(前进)、火力大小选择开关SW4、声音指示SW7、时钟及定时器的时刻小时 /分钟设定开关SW9的各种操作键,为触摸面板构造的操作键(操作开关),在它们各自的下方,虽然未图示,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照明用LED,用于如图2那样地明亮清晰地显示该触摸面板的触摸键部分(图1表示节能模式下的LED等的熄灭状态)。
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下所述,构成为:在上述微电脑基板 60B上,设有检测用户存在于操作对应位置等规定的对应区域内的、例如由热释电型传感器构成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无论待机状态、非待机状态、以及电饭煲工作状态如何,至少在用户不在操作对应位置等规定的对应区域内的情况下,控制为节能模式,通过将液晶面板的显示功能、照明功能,以及上述操作开关的操作功能、照明功能分别设为关闭,尽可能地降低消耗电力。其结果是,在该节能状态下,上述防水罩80例如由黑色的半透明体或有色透明体构成,并且,例如图1所示,该电饭煲主体的盖体2的上表面成为“不透明的烟熏状态”,除下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受光用凹透镜部80a 部分之外,成为其他均不可见的状态。
当然,在该情况下,进行例如“煮饭中”、“保温中”等必要的显示是自由的。
<有关盖体部分的人体感应传感器的结构和其设置构造>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图2及图7、图8所示,在盖体2的前部靠左的部分设有上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动作传感器)MS。该人体感应传感器MS,具有例如如图9~图12所示那样的结构,其构成为,作为通过操作设定或操作设定状态的确认、煮饭状态或保温状态、时钟显示的确认等来检测用户接近该电饭煲主体的正面侧操作对应位置、其上半身(例如肩部或脸、手等)来到操作面板部60上的人检测传感器而发挥作用。
即,该人体感应传感器MS,由具备受光透镜91且将来自外部的红外光聚光的受光部90a及接收由该受光部90a聚光的红外光并输出电信号的受光电路部(传感器主体部)90b构成,使通过受光部 90a的受光透镜(菲涅耳透镜)91入射的红外光通过红外滤波器92 而选择为预先设定的带域的光后,汇集在受光电路部90b中的热释电元件93部分,通过FET96对与从该热释电元件93部分输出的受光量相对应的电压信号进行阻抗变换,在放大为规定的电压电平后输出。
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热释电元件93,例如如图9~图11 所示,将由作为压电陶瓷的一种的热释电陶瓷构成的规定长度的长方形上的热释电电极93a、93b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并设而构成,利用上述相互平行的一对热释电电极93a、93b,分别检测至入射的红外光的光源的距离,根据规定时间内的各检测距离的差的变化来检测用户的动作,并判定是否存在用户。
例如如图12所示,热释电电极93a、93b,以相互为逆极性的形式串联连接,在其输出侧,以构成源极跟踪器电路的形式连接有阻抗变换用(放大用)的FET96的栅极部。从而,由此,能够有效降低本质上为高阻抗的热释电电极93a、93b的阻抗,输出有效的电压电平的传感器信号Vpp。
Rg表示热释电电极93a、93b的热释电陶瓷部分的电阻值,Rs 表示连接于FET96的源极部和Gnd间的源电阻,Vcc表示施加于 FET96的漏极部的漏电压。
红外光入射至热释电电极93a、93b,热释电电极93a、93b的热释电陶瓷部分的温度上升时,产生自发极化,在其表面产生与温度上升量相对应的电荷(热释电效应)。而且,该电荷产生的电流i,流至上述热释电陶瓷部分的电阻Rg,在该电阻Rg的两端产生能够控制流过FET96的漏极及源极间的漏电流Id的值的栅极电压Rg·i。
利用该栅极电压Rg·i来控制FET96的漏极及源极间的导通状态,与该栅极电压Rg·i的大小对应的漏电流Id从FET96的漏极侧流向源极侧,进而该漏电流Id流过源电阻Rs。其结果是,在源电阻 Rs的两端,例如如图18的(L)或(R)所示,产生Id·Rs的输出电压Vpp,其成为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传感器信号。该传感器信号Vpp的电压电平,与对应于在上述FET96的栅极侧的热释电电极 93a、93b部分的电阻Rg的两端产生的栅极电压Rg·i的大小、即向热释电电极93a、93b入射的红外光的光量而在热释电陶瓷部分产生的电流i的大小相对应。
通过与向上述相互平行的一对热释电电极93a、93b分别入射的入射光量相对应的传感器信号Vpp,分别检测至入射的红外光的光源的距离,根据规定时间内的各检测距离的差是否变化来检测用户的活动(动作),判定在与上述电饭煲主体对应的规定的对应位置是否有用户。在该规定的对应位置是否有用户的判定例如如图20所示,通过将上述传感器信号Vpp输入微电脑基板60B侧的微电脑控制单元100而自动地进行。
当判定用户在上述规定的对应位置时,该微电脑控制单元100,使控制电源向操作基板电路的供给状态的操作基板电路控制装置 111、操作开关照明用的LED驱动装置114等动作,向处于非通电状态(节能模式)的操作面板部60的操作基板电路供给电源,而且使得通过各种操作开关SW1~SW9的操作实现的煮饭或保温功能的操作设定、取消、变更等操作功能、上述各操作开关SW1~SW9的照明显示能够进行,另外,通过使液晶面板驱动控制装置112动作,在用户不在规定的对应位置时,熄灭使处于熄灭状态的液晶面板 60A的背光灯点亮,同时,在没有用户时,显示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液晶面板60A的信息。
其结果是,之前一直处于图1那样的隐蔽状态(不透明状态) 的盖体2的上表面的操作面板60部分的各操作开关或液晶面板部分,例如如图2所示成为明亮且清晰地照明、显示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没有用户的情况下,成为其相反的控制。
由此,用户可以通过透明窗60c观察明亮的照明、显示的液晶面板60A的显示信息,并且可以操作操作面板60的各操作开关 SW1~SW9而进行适当的煮饭或保温功能的操作设定、取消、变更。另外,也可以进行定时器预约时的煮饭待机状态下的操作设定状态的确认、煮饭中的煮饭状态或保温中的保温状态、时钟表示等的确认。
而且,上述的各种操作,仅通过用户接近电饭煲主体即可自动实现,不需要操作键的开启操作等任何的手动操作,所以非常便利。
另外,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不仅限于以往那样的单纯的待机状态,总之,只要用户不在电饭煲附近,在既不需要操作也不需要显示的情况下,包含时钟显示在内,可以节省或停止电源向几乎所有电力消耗部分的供给,所以节能效果非常高。
此外,图12中的符号94表示装入了上述那样的各种电子器件的单片IC。
上述那样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区域,如上所述,以用户接近该电饭煲主体,与其上表面部的操作面板60面相对,且位于可适宜进行操作的通常的操作对应位置为基准,考虑到从该用户的人体放射的红外光的光量而设定,因此,可以暂且将来自其以外的位置的红外光的检测量作为干扰而排除。因此,只要以与本来的操作对应位置的用户的体温相对应的红外光向热释电电极93a、93b的入射量为基准值,且以实际输入的红外光的光量为基准进行检测的话,就可以适当地检测用户的接近,大致正确地获得上述那样的应对。
但是,在该实施方式那样的电饭煲的情况下,在上述盖体2的上部中央靠后部,如上所述设有调压用的蒸汽组件51,在该蒸汽组件51上开设有左右一对蒸汽口51a、51a。在进行煮饭时(沸腾维持工序),从该蒸汽口51a、51a吹出高温的蒸汽V。因此,即使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受光部90a的受光面例如如图7、图8所示位于比上述盖体2的上表面(铭板20的上表面)更低的位置,如果上述盖体2的上表面(铭板20的上表面)从存在蒸汽组件51的后端侧朝向前端20b侧为平坦的话,那么,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受光部90a的前后方向的受光角θa向后方侧扩展,会检测到来自上述蒸汽口51a、51a的蒸汽V的红外线,存在不能进行适当的用户检测的问题。其结果是,上述那样的向适当的节能模式的过渡、解除性能受到阻碍。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例如如图3、图8所示,首先,将构成上述盖体2的上表面部的铭板主体20的比上述蒸汽组件51 更靠前部侧部分20a的整体,构成为以朝向其前端20b侧而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下降倾斜规定角θb的倾斜面(特别是参照图8的结构),铭板在作为该下降倾斜面的铭板主体20的倾斜角大的靠前端的部分一侧(定时器预约开关SW1的附近:参照图2)形成圆形的第一受光用的开口20c,同时,在位于设置于其下方侧的微电脑基板设置空间28内的微电脑基板60B上的同轴部分,设置由上述受光部 90a及受光电路部90b构成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
而且,在上述微电脑基板60B上,除与液晶面板60A对应的部分之外,还设有基板罩29,其覆盖上述微电脑基板60B上的规定的电子零件,在与该微电脑基板罩29侧的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受光部90a及上述铭板主体20侧第一受光用开口20c同轴状对应的部分,开设有同样的圆形的第二受光用的开口(比第一受光用开口 20c稍大径)29a。
而且,通过这样的结构,形成如图7所示那样的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MS设置用的规定深度的凹槽部,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MS 以收纳于该凹槽部内的形式设置,能够正确地仅检测经由上述第一、第二受光用的开口20c、29a向受光部90a入射的红外光。
而且,该情况下,上述铭板主体20的比蒸汽组件51靠前部侧部分20a,如上所述,以规定的下降角度θb从蒸汽组件51的前方侧朝向前端20b侧下降倾斜。因此,位于该铭板主体20的倾斜面部分并开口的上述第一受光用的开口20c,例如如图8所示,其圆形的开口面与上述下降倾斜角θb相对应地前倾,就前后方向的受光检测角θa而言,其受光中心轴也相应地从垂直方向向前方侧斜下方倾斜θb。
其结果是,不再检测从位于上述铭板主体20的中央部后端的部分的蒸汽组件51的蒸汽口51a、51a吹出的蒸汽V的红外光,可以进行更正确的用户检测。
而且,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及图2所表明的,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MS,首先从上述蒸汽组件51的蒸汽口51a、51a向电饭煲主体前端侧方向离开大幅的距离,进而靠近铭板主体20的左侧的一侧部(定时器预约开关SW1的左侧)设置,与位于盖体中央部的靠后端设置的蒸汽口51a、51a部分,大幅地错开左右方向的位置 (参照图1中的偏位宽度a),由此,以在前后方向上完全不对应的偏置的状态设置。因此,与上述的倾斜角θb等的作用配合,更不易产生误检测。
进一步,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上述的情况下,在上述铭板主体20的上表面贴设(重合)有例如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接近膜构造的半透明的防水罩(兼备铭板主体20表面的保护功能的防水用的合成树脂制薄板)80。该防水罩80,在上述铭板主体20的靠前端部左侧设置的第一受光用的开口 20c部分,例如如图7、图8所示,在该第一受光用的开口20c内以凹球面形状凹陷,该凹球面部将来自上述外部检测区域的红外光高效地聚光,形成使光感光度好地入射至上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 的受光部90a的聚光用的凹透镜80a。而且,由此,可以使较宽的范围的红外光高效地入射至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受光部90a所在的铭板20内侧的凹槽部内。
但是,用于上述防水罩80的PET材料,即使构成为透明或半透明,从基于其结晶构造的分光特性等来看,未必能够高效地使红外线透过。因此,为了提高红外线的透过率,上述防水罩80最好尽可能薄地形成,但如果过薄的话,则存在上述的操作面板等非照明时(图1的状态)的隐蔽效果降低,可见操作开关或LED铭板照明孔而不美观,以及铭板主体20部分的防护功能也降低等的问题。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8所示,构成为:在形成上述凹透镜80a的凹球面部以外的罩面部分,维持使上述隐蔽效果或防护功能优先的一定的厚度,另一方面,在形成凹透镜80a的凹球面部特别减薄厚度,提高红外线的透过率。
另外,与此同时,例如如图9所示,在人体感应传感器MS侧的受光部90a部分设有穹顶型形状的受光透镜91,该穹顶型形状的受光透镜91,其构成为:作为向热释电元件93部分的红外线聚光、集束功能高的高灵敏度的凸透镜起作用。该穹顶型形状的受光透镜 91,由穹顶型的聚光部(例如由将截面三角形状的曲线状的透镜在同心圆上并排多个、使得通过各个三角形部分折射的光通过同一焦点的曲面型的菲涅耳透镜构成的红外线集束用的透镜部)91a和其下部侧的筒体部91b构成。筒体部91b,在其内侧形成有嵌合于作为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传感器主体部的受光电路部90b的筐体部外周的台阶部(大径部),且高尺寸精度地嵌合于作为该传感器主体部的受光电路部90b的筐体部外周。如图所示,该筒体部91b的内台阶部(大径部)的上下尺寸,与具备由上述一对热释电电极93a、93b 构成的热释电元件93的上述的受光电路部90b的等径的筒状筐体的上下尺寸相吻合,在将两者以图9的状态正确地嵌合时,可以在上述热释电元件93的热释电电极93a、93b部分,设定将来自上述凹透镜80a的红外光大致正确的集束的焦点距离。另外,在该筒体部 91b的外周面侧,设有供设于微电脑基板罩29侧的来自上方侧的传感器把持件29a卡合的台阶部(大径部),如上所述,将受光透镜91 嵌合于上部侧,正确地对准焦点距离而设置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 本身被可靠地固定,从而不会由于振动等活动而产生设定的焦点距离发生变动。
另外,在上述受光透镜91侧的筒体部91b的下端部侧周方向的局部,设有与设于传感器主体部即受光部90b的下端部侧周方向的局部的定位用的标记T相对应地定位的同样的标记T,通过将这两标记T、T相互正确地对准并相互嵌合并安装于微电脑基板60B上的具有三个销孔的设置部,可以正确地以对准焦点距离的状态适当地设置。另外,由此,可以进行考虑到适宜的配光特性的设置。
由人体(红外光源)放射的放射红外线的能量,与至热释电元件93的距离的平方呈反比例地减少。因此,为提高人体感应传感器 MS的检测灵敏度,需要光学上放大这种红外线的能量。因此,如上所述,当在第一受光用的开口部20c设置聚光用的凹透镜80a、在人体感应传感器的受光部90a本身设置具有红外线集束用的穹顶型的聚光部91a的受光透镜91时,它们作为光学的2段构造的放大装置起作用,能够非常有效地放大从人体放射的红外线的能量。其结果是,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检测灵敏度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位于第一受光用的开口部20c部分的凹透镜 80a为凹球面且凹下,因此,相应地,与人体感应传感器侧的聚光透镜91光学上的距离变近,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学的放大度。另外,由于接触外部的障害物的情况也减少,所以不易附着损伤或污垢,可以高度维持红外线的透过率。而且也不易产生破损等损伤。
此外,在上述受光透镜91侧的穹顶型的聚光部91a,除上述那样的穹顶型形状的菲涅耳透镜以外,还可以采用例如在同心圆上并排多个截面三角形状的线状的透镜,使得通过各个三角形部分折射的光通过同一焦点的平面型的菲涅耳透镜、或厚度从外周部朝向中心部增加的通常的凸透镜等,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根据如上的结构,可以尽可能地提高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用户检测灵敏度。但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为热释电型的传感器,而且,作为热释电元件93,采用具备相互平行的一对热释电电极93a、93b的双重型的热释电型传感器。在这种传感器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相互平行的两组热释电电极 93a、93b,分别检测至入射的红外光的光源(用户的身体)的距离,通过各检测距离的差的变化来检测用户的动作,判定是否有用户存在。
从而,例如如图15所示,在将上述两组热释电电极93a、93b 单纯地朝向用户所在的正面F方向平行地并设时,向这两组热释电电极93a、93b入射的红外线的入射光量相等,热释电陶瓷部分的温度上升也相等,因此,流过热释电电极93a、93b的电阻Rg的电流 i相互抵销,不会产生FET96的栅极电流,因此,不会产生传感器信号Vpp(参照图16的信号波形图的(F))。因此,所检测的检测距离上也不会产生差,不能检测到用户的存在。当然,实际的用户的动作,在某程度上也伴随左右的动作,因此,虽然发出少许的信号,但难以达到足够的信号电平,难以进行正确的检测。这在将这两组热释电电极93a、93b朝向左右方向平行地并设的情况下也相同,该情况下,虽然在从上述正面侧向背面侧方向或其相反的方向能够实现规定的检测灵敏度,但不能检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而平行移动的人的动作。
对于此,在图15的热释电电极93a、93b的设置状态下,例如如L所示,人从左方向向右方向移动,红外线顺次从热释电电极93b 侧向热释电电极93a侧入射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6的信号波形图(L) 所示,即使向热释电电极93b、93a入射的红外线的入射光量相等,且热释电陶瓷部分的温度上升也相等,由于在它们上产生电荷的定时上存在规定的时间差,所以分别在红外线入射的定时在热释电电极93b、93a部分流过不同方向的电流i,通过该电流i和电阻Rg的电压来控制FET96的栅极电流,产生与各自的入射光量相对应的传感器信号Vpp。
另外,在图15的热释电电极93a、93b的设置状态下,例如如R 所示,人从右方向向左方向移动,红外线顺次从热释电电极93a侧向热释电电极93b侧入射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6的信号波形图(R) 所示,即使向热释电电极93a、93b入射的红外线的入射光量相等,且热释电陶瓷部分的温度上升相等,由于在它们上产生电荷的定时上存在规定的时间差,所以分别在红外线入射的定时在热释电电极 93a、93b部分流过不同方向的电流i,通过该电流i和电阻Rg的电压来控制FET96的栅极电流,产生与各自的入射光量相对应的传感器信号Vpp。
也就是说,可知,在作为热释电元件93,采用具备相互平行的一对热释电电极93a、93b的上述那样的双重型的热释电型传感器的情况下,在光源以规定的时间差横切上述各热释电电极93a、93b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有效的检测灵敏度,但在光源平行地移动的情况下,不能实现有效的检测灵敏度。但是,用户的活动各种各样,通过具有上述特定的方向性的传感器,未必能够提高有效的检测灵敏度。
因此,该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3及图14所示,将具备相互平行的一对热释电电极93a、93b的双重型的热释电型传感器的各热释电电极93a、93b部分,以从正面方向观察向斜方向倾斜45度左右的状态设置于微电脑基板60B上。这样,如图14中箭头所示,在红外线从上述的正面侧向背面侧方向(从背面侧向正面侧方向)的入射F、红外线从左侧向右侧方向的入射L、红外线从右侧向左侧方向的入射R的任何动作的情况下,光源(人体)都可靠地以时间差横切各热释电电极93a、93b(93b、93a),能够维持要求的检测灵敏度的范围向X-Y两方向大幅扩展。
该情况下,例如如图9及图10所示,该人体感应传感器MS,在其传感器筐体的下表面部具有三个装配用销P1~P3,由此被设置在微电脑基板60B上具有对应的销孔的传感器设置部部分。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自图13表明,人体感应传感器MS,在微电脑基板60B上,被设置在相对于作为发热零件的电源用IC98、98夹着液晶面板60A最远离的对角线上的位置。因此,对于嫌恶热的影响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能够尽量地避免微电脑基板60A上的发热零件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检测精度。
如该实施方式所述,设置检测用户的存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 MS,能够检测规定的对应区域内的用户的存在,在用户不在电饭煲的旁边的情况下,将上述盖体2的操作面板部60的操作开关部 SW1~SW9及液晶面板部60A自动地设定为节能状态(电源关闭或电源节能),尽可能地降低消耗电力,另一方面,在人体感应传感器 MS检测到用户的存在的情况下,自动地解除之前的节能状态,能够进行希望的操作及显示,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该节能模式的设定及解除的控制性能、可靠性,与该人体感应传感器MS如何能够可靠地检测用户的存在、即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用户检测灵敏度的高度相关。
作为上述的检测用户的存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考虑采用下述的各种装置:使对应于体温而从用户的身体(光源)放射的红外线向受光部(热释电元件)入射,来检测规定位置的用户的存在的热释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具备与用户的身体不同的其他的红外线发光部(发光二极管)和红外线受光部(光电晶体管),通过将从红外线发光部(发光二极管)放射并与用户的身体接触而反射的红外线,用红外线受光部(光电晶体管)受光,来检测规定位置的用户的存在的反射光受光型的红外线传感器;或使用固体拍摄元件的图像检测方式的人检测传感器等。
但是,在上述反射光受光型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发光部和受光部这两个独立的光学元件,而且还需要发光光路和受光光路这两个光学光路,成本高且构造也复杂,难以在空间上的限制多的电饭煲的盖体内设置。另外,使用了固体拍摄元件的图像检测方式的人检测传感器必然成本高。从这样的情况出发,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结构较简单且成本也低的、使以用户的身体为光源的红外线向受光部(热释电元件)入射来检测规定位置的用户的存在的热释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通过在该光学光路上设置凹透镜构造、凸透镜构造等多段的光学的放大装置,补偿来自人体的放射红外线能量的衰减,或者通过提高受光用开口部的红外线透过率,尽可能地提高检测灵敏度。
另外,该情况下,作为上述热释电型传感器的热释电元件,例如如图9~图14所示,采用具有两组热释电电极93a、93b的双重型的结构,通过这两组热释电电极93a、93b分别来检测至入射的红外光的光源(用户的身体)的距离,通过各个检测距离的差的变化来正确地检测用户的活动,从而可靠地判定是否有用户存在。
在该情况下,进一步而言,仅将这两组热释电电极93a、93b单纯地在用户存在的正面方向平行地并设,或者在与其错开90度位置的左右方向平行地并设的话,检测功能仅在横切上述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任一并设方向的方向上起作用,因此,在其以外的移动方向的情况下,通过两组热释电电极93a、93b检测的检测距离难以产生差,难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3及图14所示,将具备相互平行的两组热释电电极93a、93b的双重型的热释电型传感器的各热释电电极93a、93b部分,以从正面方向观察向斜方向倾斜45度左右的状态设置于微电脑基板60B上,如图14中箭头所示,在红外线从上述的正面侧向背面侧方向(从背面侧向正面侧方向)的入射F、红外线从左侧向右侧方向的入射L、红外线从右侧向左侧方向的入射R的任一动作的情况下,光源(人体)都可靠地以时间差横切各热释电电极93a、93b(93b、93a),能够维持所要求的检测灵敏度的范围在X-Y两方向大幅扩大。
因此,与以上的光学的放大装置等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作用相辅,实现足够实用的检测灵敏度。
<有关盖体部的倾斜传感器的设置状态和该传感器的结构>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基础上,还如图17~图19所示,在上述盖体2内的附属于微电脑基板 60B的电池基板60C部分设置检测上述的盖体2的开闭的倾斜传感器(盖开闭传感器)IS而构成,且利用该倾斜传感器IS的检测信号来防止用户开闭操作盖体2时的触摸开关部分的误操作。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上述盖体2上表面侧的操作面板60的操作开关部分形成为触摸面板构造(触摸开关构造)。这样,当采用触摸面板构造时,仅通过指尖轻触触摸开关部,即可使操作开关部分成为接通状态,操作、输入变得非常容易。
但是,另一方面,在原本并非操作操作开关的盖体2的开闭操作时,可能会无意地引起用户的手指触碰触摸键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在任何情况下用户都在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检测对应区域内,所以人体感应传感器MS检测到用户的存在,解除节能模式,可对操作开关SW1~SW9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LED进行照明显示,液晶面板60A也能够进行照明、显示并驱动。即,产生操作开关等的误操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倾斜传感器IS检测盖体2的开闭状态,至少在开盖状态下,即使人体感应传感器MS检测到用户的存在,也不能进行操作开关的操作键输入,防止这样的误操作输入。
例如如图17及图18所示,该倾斜传感器IS,在设置有电池E 的纵壁构造的电池基板60c上所安装的规定厚度的正方形状的内装型的封装99内,以与该封装99的形状错开90度位置的状态,形成规定尺寸的小正方形状的遮光物活动空间99a。首先,在该遮光物活动空间99a内,可转动地内装有由轴长短的规定的直径的偏平的圆柱体构成的遮光物(旋转体)99b。
例如如图18所示,该遮光物99b根据与盖体2的开闭状态相对应的封装99向前后方向的旋转倾斜,而在该封装99内的遮光物活动空间99a自由转动,位于该遮光物活动空间99a的四个角位置a、 b、c、d部分。
另一方面,在封装99的上述四个角位置a~d内的至少三个角位置a、b、d的外侧部,例如在上端侧角位置a部分配置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D,在前端侧角位置b部分配置有光电晶体管T1,在后端侧角位置d部分配置有光电晶体管T2,在它们的阳极侧、集电极侧连接有电源Vcc,在接地侧连接有电流制限电阻R、负荷电阻R1、 R2。
因此,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在上述遮光物99b位于角位置a 位置时,光电晶体管T1、T2均被遮光,输出均为关闭;接着在位于角位置b时,光电晶体管T1为关闭、光电晶体管T2为开启;另外,在位于角位置c时,光电晶体管T1、T2均为开启;进而在位于角位置d时,光电晶体管T1为开启、光电晶体管T2为关闭。因此,通过上述光电晶体管T1、T2的开启、关闭输出V1、V2的组合,可以判定前后方向的倾斜状态、即图19 那样的盖体2的开闭状态。
目前,上述倾斜传感器IS的封装99,在盖体2的闭状态下,设置为例如如图19所示那样的发光二极管D到达正上方的状态(倾斜角5度左右,图18的角位置a到达正上方的状态)时,遮光物99b 位于角位置c,在该盖体2的闭状态下,上述光电晶体管T1、T2均处于开启状态,输出V1、V2均为H。而且,该输出V1、V2均为H 的组合的信号,作为表示盖体2的闭状态的信号被输入例如图20的微电脑控制单元100。
之后,当盖体2打开时,对应于该盖体2向后方侧的旋转,角位置a及发光二极管D部分逐渐向水平方向倾斜,角位置d部分向下方侧偏移,遮光物99b从角位置c移动到角位置d(参照图19的θ1的状态)。
从该状态开始,盖体2进一步打开,最终打开至最大开放位置θ2 (比90度稍靠前)时,上述发光二极管D及角位置a、角位置c成为大致水平的状态,另一方面,成为角位置b达到正上方、角位置d 达到正下方的状态,遮光物99b在角位置d部分停止,将光电晶体管T2关闭。其结果是,光电晶体管T1为开启,输出V1为H,光电晶体管T2为关闭,输出V2为L。而且,该输出V1为H、输出 V2为L的组合的信号,作为开盖检测信号,例如如图20所示,与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MS的输出信号Vpp一同被输入微电脑控制单元100,进行上述的操作面板60的触摸开关部及液晶面板60A的节能模式、节能模式解除的控制。
其结果是,根据以上的结构,例如在基于倾斜传感器IS的检测结果可靠地判定为盖体2关闭的情况下,基于上述人体感应传感器 MS的检测结果,在有用户存在的情况下,可进行操作部的操作及显示部的显示,可以进行适当的操作、设定。
另一方面,至少在倾斜传感器IS检测到盖体2的开放时,即使人体感应传感器MS检测到用户的存在,也能够使该倾斜传感器IS 的检测结果优先,控制为不能进行上述操作部的操作及显示部的显示的节能模式,能够进行希望的控制:不能进行操作、设定等。
<其它实施方式>
在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对将本发明申请适用于具备陶瓷制的内锅和陶瓷制的外锅的电磁感应型的电饭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申请,如其技术性思想内容所表明的,决不仅仅适用于以上的特定结构的电饭煲,即使适用于例如不具有外锅的陶瓷制内锅的电饭煲、非陶瓷制的金属制内锅的电饭煲、陶瓷制以外的非金属制内锅的电饭煲、非电磁感应型的加热器式的电饭煲等各种结构的一般的电饭煲,也可以完全同样地实现上述的有益的作用效果。
进而,关于检测盖体的开闭的盖开闭传感器,也可以采用通过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和一对光电晶体管、可移动的遮光物的组合构成的倾斜传感器以外的各种结构的倾斜传感器。另外,在检测盖的开闭这一点上考虑,未必限于倾斜传感器,也可以采用例如组合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接近传感器或限位开关等。

Claims (5)

1.一种电饭煲,由内锅、能够取出地收纳该内锅的电饭煲主体、位于该电饭煲主体内并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能够开闭地设于所述电饭煲主体的上部且具有操作部、显示部的盖体构成,在所述盖体上设有检测规定的区域内的人的存在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利用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是否在规定的区域内,且根据该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操作部及显示部的通电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由检测红外线量的变化的热释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构成,在所述热释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的传感器部具备具有相互平行的规定长度的多个热释电电极,该多个热释电电极以相对于应检测的人的活动具有规定的交差角度的方式配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盖体上设有排出蒸汽的蒸汽组件,热释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离开该蒸汽组件且设于随着离开该蒸汽组件而下降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热释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在盖体的前部向左右任一方侧偏移,且设于相对于设于盖体的后部侧的蒸汽组件在前后方向不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盖体上设有具备操作部及显示部的铭板,该铭板由铭板主体和接合于该铭板主体的上部的防水罩构成,并且,在所述铭板主体部分设有使来自人体的红外线通过所述防水罩而透过的受光用的开口,且热释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位于该受光用的开口的下方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防水罩在与受光用的开口相对应的部分,在凹球面上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凹透镜。
CN201510181417.7A 2014-05-19 2015-04-16 电饭煲 Active CN105078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3233A JP6287569B2 (ja) 2014-05-19 2014-05-19 電気炊飯器
JP2014-103233 2014-05-19
JP2014-128899 2014-06-24
JP2014128899A JP6299479B2 (ja) 2014-06-24 2014-06-24 電気炊飯器
JP2014-135969 2014-07-01
JP2014135969A JP6405750B2 (ja) 2014-07-01 2014-07-01 電気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8206A CN105078206A (zh) 2015-11-25
CN105078206B true CN105078206B (zh) 2019-04-23

Family

ID=54560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1417.7A Active CN105078206B (zh) 2014-05-19 2015-04-16 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82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9772A (zh) * 2018-01-03 2018-07-1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三维体感控制装置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14597B (zh) * 2018-05-31 2020-11-2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设备、烹饪器具
CN108577502A (zh) * 2018-06-12 2018-09-28 廉江市伊莱顿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蒸汽辅助加热的电饭煲
US20210042130A1 (en) * 2018-12-27 2021-02-11 Tiger Corporation Cooking management method, cooking management system, cooking management server and cooking appliance
CN110101291A (zh) * 2019-05-14 2019-08-09 珠海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加热沸腾烹饪一体电压力锅
CN112137385B (zh) * 2019-06-26 2021-08-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感测烹饪器具的用户使用行为的方法、设备和烹饪器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910A (ja) * 1997-07-22 1999-02-0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JP2002238747A (ja) * 2001-02-21 2002-08-27 Zojirushi Corp 加熱容器
CN1609901A (zh) * 2003-10-23 2005-04-27 明和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智能型人员在场判别系统及其装置
CN201452854U (zh) * 2009-07-15 2010-05-12 周诗棋 可定时、感应烧水的饮水机
CN201515914U (zh) * 2009-11-19 2010-06-30 林建勋 一种带感应器电磁炉茶盘
JP2012165793A (ja) * 2011-02-10 2012-09-06 Panasonic Corp 炊飯器
CN103405142A (zh) * 2013-07-24 2013-11-27 李镇莲 一种烹饪煲具及其烹饪方法
JP2013244107A (ja) * 2012-05-24 2013-12-0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910A (ja) * 1997-07-22 1999-02-0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JP2002238747A (ja) * 2001-02-21 2002-08-27 Zojirushi Corp 加熱容器
CN1609901A (zh) * 2003-10-23 2005-04-27 明和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智能型人员在场判别系统及其装置
CN201452854U (zh) * 2009-07-15 2010-05-12 周诗棋 可定时、感应烧水的饮水机
CN201515914U (zh) * 2009-11-19 2010-06-30 林建勋 一种带感应器电磁炉茶盘
JP2012165793A (ja) * 2011-02-10 2012-09-06 Panasonic Corp 炊飯器
JP2013244107A (ja) * 2012-05-24 2013-12-0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CN103405142A (zh) * 2013-07-24 2013-11-27 李镇莲 一种烹饪煲具及其烹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8206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8206B (zh) 电饭煲
CN106136849B (zh) 电饭煲
KR102493148B1 (ko) 테이블
CN101639204A (zh) 照明装置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CN103925548A (zh) 一种声控节能台灯
JP3132428B2 (ja) 電気炊飯器
JP381534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6299479B2 (ja) 電気炊飯器
JP6384215B2 (ja) 電気炊飯器
JP6303831B2 (ja) 電気炊飯器
JP6322796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08735680U (zh) 一种基于温敏变色玻璃的电磁灶
JP6019394B2 (ja) 衛生洗浄装置
JP6405750B2 (ja) 電気炊飯器
JP4999869B2 (ja) 水位検知装置及び加熱調理器
CN208610454U (zh) 发光式水温感应智能杯盖及智能水杯
JP2018038909A (ja) 電気炊飯器
CN209202879U (zh) 恒温底座
CN111271934A (zh) 非触控式指令装置、非触控式控制方法和冰箱
CN209436811U (zh) 智能降温水杯
JP6287569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18510951U (zh) 一种电热灶具
CN217218452U (zh) 一种多功能茶几组件
CN110481951A (zh) 一种储存容器
CN216166079U (zh) 一种智能衣物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