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4238A - 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 - Google Patents

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4238A
CN105074238A CN201480017752.7A CN201480017752A CN105074238A CN 105074238 A CN105074238 A CN 105074238A CN 201480017752 A CN201480017752 A CN 201480017752A CN 105074238 A CN105074238 A CN 105074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bush
cylinder portion
chimeric cylinder
fittingl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77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4238B (zh
Inventor
水谷洋斗
寺尾启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74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4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2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62D3/123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characterised by pressure y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46Brasses; Bushes; Linings divided or split, e.g. half-bearings or rolled slee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20Sliding surface consisting mainly of pla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08/00Plastics; Synthetic resins, e.g. rub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0/00Shaping
    • F16C2220/02Shaping by casting
    • F16C2220/04Shaping by casting by injection-mould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20Land vehicles
    • F16C2326/24Steering systems, e.g. steering rods or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向衬套,其具有以整体上构成圆筒状的方式组合的多个衬套元件。多个衬套元件具有嵌合筒部。嵌合筒部内嵌在壳体的嵌合保持部分,并具有被构成为将插通于嵌合筒部内侧的变位轴的外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的内周面。使上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的上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外接圆的直径为上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Description

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轴对于壳体在轴向变位自如地支承的导向衬套、及使用了该导向衬套的汽车的转向装置的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使用具有齿条齿轮式的转向齿轮单元的汽车的转向装置。图16~图20示出了这样的转向装置的现有构造的1个例子。该转向装置如图16中所示的整体构成那样,具有如下构成:通过利用齿条齿轮式的转向齿轮单元5将驾驶员所操作的方向盘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能够对未图示的左右的转向轮付与期望的转向角。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成,具体而言,将方向盘1固定在转向轴2的后端部。并且,将该转向轴2的前端部经由1对万向接头3、3及中间轴4连接在构成转向齿轮单元5的齿轮轴6的基端部。而且,在构成该转向齿轮单元5的、与齿轮轴6啮合的齿条轴7的两端部连接有1对拉杆8、8的基端部,该1对拉杆8、8分部连结于左右的转向轮。
转向齿轮单元5如图17~20详细图示那样,包括壳体9、齿轮轴6、齿条轴7、及按压单元10。壳体9被固定于车身,一体地包括:容纳齿条轴7的中间部的第一容纳体11;容纳齿轮轴6的前半部的第二容纳体12;及容纳按压单元10的第三容纳体13。齿轮轴6在外周面的靠前端的部分具有齿轮齿14。这样的齿轮轴6以将前半部插入到第二容纳体12的内侧的状态,对于该第二容纳体12由1对滚动轴承15、16支承为仅能够旋转。
齿条轴7在前表面的靠轴向一端的部分具有齿条齿17。该齿条轴7的外周面除了形成有该齿条齿17的部分之外是圆筒面。即,该齿条轴7的外周面的截面形状,在轴向从齿条齿17偏离的部分是圆形,并在轴向形成有该齿条齿17的部分,该齿条齿17所对应的部分是直线,其余的部分是圆弧形。这样的齿条轴7以将轴向中间部插入到第一容纳体11的内侧并且使齿条齿17与齿轮齿14啮合的状态,对于第一容纳体11借助1对导向衬套18、18支承为能够在轴向变位。
导向衬套18、18由具有耐油性的合成树脂、具有自润滑性的金属、含油金属等低摩擦材料将整体制造为圆筒状。导向衬套18、18的内周面在周向多个部位具有图18所示的引导凸部20、20,导向衬套18、18的外周面在周向的至少1个部位具有图18所示的卡合凸部21、21。图18和图19示出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在导向衬套18、18的内周面在周向大致等间隔的3个部位具有引导凸部20、20,在导向衬套18、18的外周面在周向等间隔的2个部位具有卡合凸部21、21。导向衬套18、18通过将卡合凸部21、21卡合于在第一容纳体11的内周面的靠近两端的部分形成的卡合凹部19、19,从而以在周向的定位的状态内嵌固定于在该第一容纳体11的内周面的靠近两端的部分设置的嵌合保持部分36、36。在该状态下,使各引导凸部20、20的前端面对于齿条轴7的外周面之中从齿条齿17偏离的部分能够沿轴向滑动地接触。
按压单元10被容纳在第三容纳体13的内侧,包括按压部件22、和弹簧23。使按压部件22的作为前端面的按压面对于齿条轴7的背面之中夹着齿条轴7与齿轮轴6相反侧的部分能够沿该齿条轴7的轴向滑动地接触。在该状态下,利用弹簧23将按压部件22朝向齿条轴7的背面弹性地按压。由此,通过对齿轮齿14与齿条齿17的啮合部付与予压,从而抑制在该啮合部发生异常噪声,并且提高转向装置的操作感。按压部件22整体由上述那样的低摩擦材料制造,或者,在与齿条轴7的背面滑动接触的按压面上具有低摩擦材料层。
上述那样构成的转向齿轮单元5中,在齿轮轴6的基端部经由万向接头3连接有中间轴4的前端部。并且,在齿条轴7的轴向两端部经由球面接头24、24连接有拉杆8、8的基端部。球面接头24、24对于齿条轴7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螺纹固定等而固定。
若驾驶员操作方向盘1,则该方向盘1的旋转经由转向轴2、万向接头3、3及中间轴4传递至齿轮轴6。其结果是,齿条轴7在轴向变位,相应地,由于拉杆8、8被按压牵拉,从而对左右转向轮付与期望的转向角。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构造的转向装置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顺畅地进行齿条轴7的随着方向盘1的操作的轴向变位。即,在构成壳体9的第一容纳体11的靠近两端的部分设置的嵌合保持部分36、36的内周面的真圆度未必一定良好。因此,若将比构成壳体9的金属材料软的材料制的导向衬套18、18内嵌固定(压入)于嵌合保持部分36、36,则有可能导向衬套18、18弹性变形而使在导向衬套18、18的内周面上设置的引导凸部20、20的内切圆的真圆度变低。其结果是,有可能作用于各引导凸部20、20的前端面与齿条轴7的外周面的滑动接触部的接触表面压力变得不均匀,而使该齿条轴7的轴向变位变得不能顺畅地进行。
对此,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导向衬套的构造,在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周面的真圆度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插通在内侧的齿条轴的轴向变位顺畅地进行。图21和图22示出了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导向衬套的构造。导向衬套18a包括嵌合筒部25、1对弹性环26、26、及凸缘部27。嵌合筒部25整体呈圆筒状,在轴向内端部至中间部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有狭缝28、28,在周向相邻的狭缝28、28之间部分的轴向外端部至中间部形成有狭缝29、29,基于各狭缝28、29的存在而使径向尺寸能够扩张收缩。在整个本说明书中,关于轴向,“内”是向汽车组装的状态下的车身的宽度方向中央侧,是图1、3~6、8、10、13、20~21的左侧。相反,关于轴向,“外”是向汽车组装的状态下的车身的宽度方向外侧,是图1、3~6、8、10、13、20~21的右侧。在嵌合筒部25上,为了调整壳体9a(第一容纳体11a)的内部的压力(确保通气的流动),在其轴向内端部设置有与比轴向中间部至外端部相比外径小的小径部37,并且,在其内周面上设置有通气用凹槽30a、30b,该通气用凹槽30a、30b的轴向两端部分别在嵌合筒部25的端面和各狭缝28、29的进深端缘开口。弹性环26、26被架设于在嵌合筒部25的外周面上设置的卡止凹槽31、31。弹性环26、26如O形环那样在自由状态下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截面形状的外径(线径)在自由状态下比卡止凹槽31、31的深度大。凸缘部27以从嵌合筒部25的轴向外端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设置。在图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凸缘部27的轴向外端面整周设置有卡止凹槽32,在该卡止凹槽32中卡止有如O形环那样的弹性环33。
在将上述那样的导向衬套18a向在构成壳体9a的第一容纳体11a的轴向靠近两端的部分设置的嵌合保持部分36a组装时,在使用圆筒状的治具等使各狭缝28、29的宽度收缩并以使嵌合筒部25缩径的状态插入到该嵌合保持部分36a后,在该嵌合筒部25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并使该嵌合筒部25弹性地扩径。由此,弹性环26、26在卡止凹槽31、31的底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a的内周面之间被弹性地压缩(被夹持)。并且,凸缘部27与在该嵌合保持部分36a的轴向外端部(开口侧端部)形成的卡合凹槽34卡合,弹性环33在卡止凹槽32的底面与在第一容纳体11a的轴向外端缘(开口端缘)设置的内向凸缘部35的轴向内侧面之间被弹性地压缩。由此,防止导向衬套18a、进而防止齿条轴7在第一容纳体11a内晃动。
根据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3的构造,由于利用弹性环26、26将嵌合筒部25的内周面朝向齿条轴7的外周面以适当的大小的力弹性地推压,因此,即使在嵌合保持部分36a的内周面的真圆度不是良好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导向衬套18a将齿条轴7支承为能够沿轴向顺畅地变位。但是,需要在嵌合筒部25的周向多个部位设置狭缝28、29、通气用凹槽30a、30b,有可能使导向衬套18a的制造成本增大,或者嵌合筒部25的内周面与齿条轴7的外周面的抵接(滑动接触)面积变小而变得不能充分地确保该嵌合筒部25的内周面的耐磨损性。而且,由于因设置小径部37而使导向衬套18a整体上的轴向尺寸变大,因此,产生成本上升等不良状况。而且,在将导向衬套18a向壳体9a组装时,由于使导向衬套18a大幅度地缩径,因此,组装性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日本特开2012-10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日本特开2004-3471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日本特开2006-234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目的在于廉价地实现一种能够将齿条轴那样的变位轴无晃动地支承于嵌合保持部分,并且能够充分确保耐磨损性的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导向衬套具有以整体上构成圆筒状的方式组合的多个衬套元件。多个衬套元件具有嵌合筒部。嵌合筒部被构成为内嵌在壳体的嵌合保持部分,并具有被构成为将插通于嵌合筒部内侧的变位轴(例如构成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的齿条轴)的外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的内周面。使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彼此的抵接状态下的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在将所述嵌合筒部内嵌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并将所述变位轴插通在嵌合筒部在的状态下,在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也可以是,所述多个衬套元件还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构成为:以从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一部分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设置,并与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卡合凹槽卡合。使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也可以是,将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个数设为n,将组装于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状态下的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设为D,将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设为d,在此情况下,所述间隙的在周向的宽度L为(D-d)sin(π/n)以上,即,L≧(D-d)sin(π/n)。
也可以是,导向衬套还具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构成为: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下将所述多个衬套元件彼此连结,并随着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而在周向断裂或者伸长。所述接合部以架设在所述多个衬套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将该周向端面的至少轴向一部分互相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导向衬套包括嵌合筒部和接合部。嵌合筒部被构成为内嵌在壳体的嵌合保持部分,所述嵌合筒部具有内周面和周向至少1个部位的不连续部,所述内周面被构成为:将插通于嵌合筒部的内侧的变位轴(例如构成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的齿条轴)的外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所述接合部以架设在隔着所述不连续部的所述嵌合筒部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将该周向端面的至少轴向一部分相互连结。所述接合部被构成为随着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而在周向断裂或者伸长。通过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从而所述不连续部的在周向的宽度扩大。
也可以是,导向衬套还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构成为:以从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一部分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与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卡合凹槽卡合。
也可以是,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也可以是,所述不连续部设置在周向多个部位。也可以是,所述导向衬套是通过由所述接合部将多个部分圆筒状的衬套元件以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连结而构成的。
也可以是,所述接合部以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一端部中架设在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所述凸缘部设置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另一端部,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另一端部具有1对倾斜面部,所述1对倾斜面部在周向互相对置,并向着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外侧向互相越来越分开的方向倾斜。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并且使所述1对倾斜面部彼此抵接或者接近对置的状态下,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或者,也可以是,所述不连续部仅设置在周向1个部位。
也可以是,所述导向衬套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来一体地制造。
也可以是,所述导向衬套还具有弹性环,所述嵌合筒部的外周面具有卡止凹槽,所述弹性环架设于所述卡止凹槽。
也可以是,所述弹性环的在自由状态下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该弹性环的截面形状的外径在自由状态下比所述卡止凹槽的深度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包括壳体、所述的导向衬套、齿条轴、齿轮轴、及按压单元。壳体被构成为具有嵌合保持部分并被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导向衬套被固定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所述齿条轴具有在轴向一部分形成有齿条齿的前表面,以被插通在所述导向衬套的内侧的状态被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齿轮轴具有在轴向一部分形成有齿轮齿的外周面,以使该齿轮齿与所述齿条齿啮合的状态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按压单元具有按压部件,以由所述按压部件将夹着所述齿条轴与所述齿轮轴相反侧的所述齿条轴的背面的部分弹性地按压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在所述齿条轴的轴向,所述嵌合保持部分设置在壳体的至少一端部,该一端部比壳体的另一端部距所述齿轮轴远。所述齿条轴的外周面以由所述导向衬套的内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的状态被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内侧。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能够廉价地实现在嵌合保持部分无晃动地支承变位轴,并且能够充分确保耐磨损性的构造。即,在将本发明的导向衬套向嵌合保持部分组装时,使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以使该导向衬套的外径缩径的状态插入到所述嵌合保持部分。随着在嵌合筒部的内侧如齿条轴那样插通变位轴,使所述导向衬套的外径扩径,并使该嵌合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周面抵接或者接近对置,并且,使在外周面的轴向一部分设置的凸缘部与卡合凹槽卡合。其结果是,能够经由所述导向衬套将所述变位轴无晃动地支承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并且能够顺畅地进行该变位轴的轴向变位。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在组装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状态下,成为在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之间介在有间隙的状态,能够基于该间隙来调整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压力(确保通气)。因此,不需要如所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造那样,为了调整该壳体的内部的压力而在所述嵌合筒部设置用于确保通气的流动的小径部及通气用凹槽。因此,即使缩短所述导向衬套的轴向长度,所述嵌合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变位轴的外周面的滑动接触面积也不会变得过度狭小。其结果是,能够在充分确保所述导向衬套的耐磨损性的同时小型化。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个衬套元件组合,从而将该导向衬套构成为能够使外径扩张收缩,并且能够调整壳体的内部的压力。因此,不需要如专利文献3的构造那样在周向多个部位设置狭缝、通气用凹槽,能够防止制造成本徒然地增大。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能够容易进行导向衬套向壳体的嵌合保持部分的组装。即,本发明的导向衬套能够在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变位轴之前的状态下,通过接合部,来防止经由该接合部连结的周向端面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及径向相对变位,其中,该接合部以架设在在隔着不连续部的位置存在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因此,导向衬套能够防止多个元件(衬套元件)分离等,能够将该导向衬套的形状保持为大致圆筒状。在将这样的本发明的导向衬套向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组装时,将该导向衬套保持原样(包含由于弹性环而略微缩径的状态)插入到该嵌合保持部分,然后,在所述嵌合筒部插通所述变位轴。由此,使所述接合部断裂或者伸长,使该导向衬套的外径扩径(使所有的不连续部的宽度扩大),并且根据情况而分离成多个元件。使所述嵌合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周面抵接或者接近对置,并且使在该嵌合筒部的外周面的轴向一部分设置的凸缘部与卡合凹槽卡合。其结果是,能够将所述导向衬套、或者所述变位轴无晃动地支承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这样,根据本发明,不需要用于将所述导向衬套相对于该嵌合保持部分以大的力压入、或者使该导向衬套保持缩径的同时插入该嵌合保持部分的治具,能够使所述组装作业容易化。而且,由于本发明的导向衬套能够在插通齿条轴之前的状态下将形状保持为大致圆筒状(不会分离为多个元件),因此,实现由此带来的组装性的提高,并且实现搬运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2A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和从该端面图的右方观察的导向衬套的侧视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前的状态。
图2B包含导向衬套的端面图和从该端面图的右方观察的导向衬套的侧视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后的状态。
图3是壳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说明将导向衬套组装于壳体的方法的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7A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前的状态。
图7B是图6A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后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放大剖视图。
图9A包含第2实施方式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和从该端面图的右方观察的导向衬套的侧视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前的状态。
图9B包含第2实施方式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和从该端面图的右方观察的导向衬套的侧视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后的状态。
图10是说明将图8的导向衬套组装于壳体的方法的图。
图11A包含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和从该端面图的右方观察的导向衬套的侧视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前的状态。
图11B包含图11A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和从该端面图的右方观察的导向衬套的侧视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后的状态。
图12A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前的状态。
图12B是图12A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后的状态。
图13A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3B是图13A的导向衬套的侧视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前的状态。
图14A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齿条轴之前的状态。
图14B是图14A的导向衬套的端面图,示出在导向衬套的内侧插通后的状态。
图15是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第1现有例的转向装置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17是图16的a-a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b-b剖视图。
图19是图17的c-c剖视图。
图20是图16的d-d剖视图。
图21是第2现有例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22是图21的导向衬套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方向盘
2转向轴
3万向接头
4中间轴
5转向齿轮单元
6齿轮轴
7齿条轴
8拉杆
9、9a、9b壳体
10按压单元
11、11a、11b第一容纳体
12第二容纳体
13第三容纳体
14齿轮齿
15滚动轴承
16滚动轴承
17齿条齿
18、18a~18k导向衬套
19卡合凹部
20引导凸部
21卡合凸部
22按压部件
23弹簧
24球面接头
25、25a嵌合筒部
26、26a弹性环
27、27a~27c凸缘部
28、29狭缝
30a、30b通气用凹槽
31、31a卡止凹槽
32卡止凹槽
33弹性环
34卡合凹槽
35内向凸缘部
36嵌合保持部分
37小径部
38、38a~38i衬套元件
39间隙
39a~39e不连续部
40、40a接合部
41倾斜面部
42缺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本例的特征点在于: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的同时实现能够将齿条轴7无晃动地支承于嵌合保持部分36b,并且用于充分确保耐磨损性的构造。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上述的图16~19所示的现有构造同样,因此省略重复的图示及说明。
本例的导向衬套18b通过将分别为半圆筒状的1对衬套元件38、38组合而将整体构成为圆筒状并且使外径能够扩张收缩。这样的导向衬套18b包括嵌合筒部25a、1对弹性环26a、26a、及凸缘部27a。嵌合筒部25a在内侧插通齿条轴7,并且由内周面将该齿条轴7的外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在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上,设置有1对卡止凹槽31a、31a。弹性环26a、26a分别架设于卡止凹槽31a、31a。在将导向衬套18b组装于在构成壳体9b的第一容纳体11b的轴向端部设置的嵌合保持部分36b之前的状态下,弹性环26a、26a用于防止衬套元件38、38彼此分离。凸缘部27a以从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外端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设置。
在将上述那样的导向衬套18b向嵌合保持部分36b组装时,通过使衬套元件38、38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从而以使导向衬套18b的外径缩径的状态将该导向衬套18b插入到嵌合保持部分36b内,使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内端面抵碰于该嵌合保持部分36b的进深端面(台阶面)。通过在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并在衬套元件38、38的周向端面之间设置间隙39、39,从而使导向衬套18b的外径扩径。在该状态下,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抵接或者接近对置。即,与上述的专利文献3的导向衬套的情况同样,作为弹性环26a、26a,如果使用如O形环那样自由状态下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截面形状的外径(线径)在自由状态下比卡止凹槽31a、31a的深度大的弹性环,则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隔着环状间隙并接近对置。在该状态下,弹性环26a、26a在卡止凹槽31a、31a的底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之间被弹性地压缩(夹持)。与此相对,作为弹性环26a、26a,在使用了截面形状在齿条轴7的径向的厚度在自由状态下为卡止凹槽31a、31a的深度以下的弹性环的情况下,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抵接。在此情况下,作为弹性环26a、26a,不限于图示那样的自由状态下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弹性环,也能够使用例如矩形、椭圆形的弹性环。总之,在使导向衬套18b的外径扩径的状态下,凸缘部27a与在嵌合保持部分36b的靠近轴向外端的部分整周地设置的卡合凹槽34a卡合(凸缘部27a的外周面与卡合凹槽34a的底面抵接或者接近对置)。为了实现这样的构造,在本例的情况下,将导向衬套18b的各部的形状如下这样进行限制。
即,为了无晃动地保持导向衬套18b,在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有齿条轴7的状态下,该嵌合筒部25a的外径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径大致相同,凸缘部27a的外径与卡合凹槽34a的底面的内径大致相同。为了能够将导向衬套18b插入到嵌合保持部分36b,限制为:在使衬套元件38、38的周向端面彼此的(使间隙39、39为0的)状态下,凸缘部27a的外径(外接圆的直径)D0为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径d以下(D0<d)。具体而言,将导向衬套18b的形状限制为:在将衬套元件38、38的个数设为n(在本例的情况下是2个)并将在嵌合筒部25a的内径侧插通了齿条轴7的状态下的凸缘部27的外径设为D的情况下,间隙39在周向的宽度L为(D-d)sin(π/n)以上。在使衬套元件38、38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导向衬套18b的最小内径DB比齿条轴7的外径DR小。
根据上述那样的本例的导向衬套18b,能够廉价地实现能够将齿条轴7无晃动地支承于嵌合保持部分36b,并且能够充分确保耐磨损性的构造。即,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导向衬套18b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并组装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状态下,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该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抵接或者接近对置。因此,能够将齿条轴7借助导向衬套18b无晃动地支承于该嵌合保持部分36b,能够随着方向盘1(参照图16)的操作而顺畅地进行齿条轴7的轴向变位。特别是,在使1对弹性环26a、26a的自由状态下的外径比在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上设置的卡止凹槽31a、31a的深度大的情况下,在卡止凹槽31a、31a的底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之间将1对弹性环26a、26a弹性地夹持。因此,即使在该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的真圆度不是良好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齿条轴7的轴向变位。该理由与上述的专利文献3的构造的情况同样。另一方面,在使弹性环26a、26a的自由状态下的外径为卡止凹槽31a、31a的深度以下的情况下,在除了设置有卡止凹槽31a、31a的部分和设置有间隙39、39的部分之外的大的范围内,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能够抵接。其结果是,能够扩大对从齿条轴7施加的径向载荷进行支承的部分的面积。
在将导向衬套18b组装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状态下,成为在衬套元件38、38的周向端面之间介在有间隙39、39的状态。在本例的情况下,能够基于间隙39、39来调整壳体9b的内部的压力。因此,不需要如专利文献3的构造那样在嵌合筒部25a上设置在小径部、狭缝开口的通气用凹槽。因此,能够防止导向衬套18b的轴向长度徒然地增大、或者嵌合筒部25a的内周面与齿条轴7的外周面的滑动接触面积变得过度狭小。在本例的情况下,能够使构成导向衬套18b的衬套元件38、38的内周面整体与齿条轴7的外周面抵接。其结果是,能够在充分确保导向衬套18b的耐磨损性的同时使该导向衬套18b小型化。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将衬套元件38、38组合,从而设置有间隙39、39,该间隙39、39用于使得能够使导向衬套18b的外径扩张收缩,使得向嵌合保持部分36b插入自如,并且调整壳体9b的内部的压力。因此,由于不需要如专利文献3的构造那样在周向多个部位设置狭缝、通气用凹槽,因此能够防止制造成本徒然地增大。
图5和图6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在图5的例子的情况下,将导向衬套18c的凸缘部27b设置在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内端部的外周面上。在图6的例子的情况下,将导向衬套18d的凸缘部27c设置在嵌合筒部25a的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上。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与重复的部分相关的图示以及说明。
图7A和图7B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在本例的情况下,导向衬套18e通过将分别为部分圆筒状的3个的衬套元件38a、38a组合而将整体构成为圆筒状并且使外径能够扩张收缩。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与重复的部分相关的图示以及说明。
图8~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例的特征点在于,实现了用于使向嵌合保持部分36b的组装容易进行的导向衬套18f的构造。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上述的图16~19所示的现有构造同样,因此,省略重复的图示及说明。
本例的导向衬套18f通过将分别为合成树脂制且大致半圆筒状的1对衬套元件38b、38c组合而将整体构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周向2个部位(径向对置位置)具有不连续部(间隙)39a、39b。即,在本例的情况下,将衬套元件38b、38c的周向端面之间部分作为不连续部39a、39b。导向衬套18f包括嵌合筒部25a、1对弹性环26a、26a、凸缘部27a、及接合部40。嵌合筒部25a在内侧插通齿条轴7,并且由内周面将该齿条轴7的外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在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上设置有1对卡止凹槽31a、31a。弹性环26a、26a整体为圆环状,如O形环那样自由状态下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分别被架设于卡止凹槽31a、31a。凸缘部27a以从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外端部(图8的右端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使突出量在衬套元件38b、38c的中央部最大的)状态设置。接合部40具有在将导向衬套18f向壳体9b组装之前的状态下能够将该导向衬套18f的形状保持为大致圆筒状的程度的强度,为细径的圆柱状,在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内端部(图8的左端部)中,以架设在在隔着不连续部39a、39b之中的一个的不连续部39a的位置存在的衬套元件38b、38c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具体而言,在一个衬套元件38b的周向端部上形成有多个缺口部42,并在该部分配置有接合部40。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另一个不连续部39b不设置接合部(仅有间隙)。利用这样的构造,导向衬套18f在组装于在构成壳体9b的第一容纳体11b的轴向外端部设置的嵌合保持部分36b前的状态下,防止经由接合部40连结的衬套元件38b、38c的周向端部彼此在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及径向相对变位。由此,防止衬套元件38b、38c彼此分离,将导向衬套18f的形状保持为大致圆筒状。
上述那样的导向衬套18f(除了弹性环26a、26a之外的部分)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射模塑成形而将整体制造为一体。即,通过使用在模腔的内表面中在成为衬套元件38b、38c的部分彼此之间设置有熔解合成树脂流动的浇道部的成形模,来进行注射模塑成形,从而制造利用接合部40将衬套元件38b、38c的周向端面彼此连结的导向衬套18f。
在将上述那样的导向衬套18f向嵌合保持部分36b组装时,将该导向衬套18f保持原样(包含不连续部39b的宽度在弹性环26a、26a的弹力的作用下收缩而该导向衬套18f略微缩径的状态)插入到该嵌合保持部分36b内,使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内端面与该嵌合保持部分36b的进深端面(台阶面)抵碰。在该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使衬套元件38b、38c克服接合部40的拉伸应力及弹性环26a、26a的弹力向互相分离的方向变位。由此,通过使接合部40裂断,并使不连续部39a、39b的在周向的宽度扩大(L0→L1),从而使导向衬套18f的外径扩径,将衬套元件38b、38c互相分离。使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抵接或者接近对置。即,与上述的专利文献3的导向衬套的情况同样,作为弹性环26a、26a,如果使用截面形状的外径(线径)在自由状态下比卡止凹槽31a、31a的深度大的弹性环,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隔着环状间隙接近对置。在该状态下,弹性环26a、26a在卡止凹槽31a、31a的底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之间被弹性地压缩(夹持)。与此相对,作为弹性环26a、26a,在使用了截面形状在齿条轴7的径向的厚度在自由状态下为卡止凹槽31a、31a的深度以下的弹性环的情况下,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抵接。在此情况下,作为弹性环26a、26a,不限于图示那样的自由状态下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弹性环,也能够使用例如矩形、椭圆形的弹性环。总之,在使导向衬套18f的外径扩径的状态下,凸缘部27a与在嵌合保持部分36b的靠近轴向外端的部分整周设置的卡合凹槽34a卡合(凸缘部27a的外周面与卡合凹槽34a的底面抵接或者接近对置)。
通过将不连续部39a、39b的在周向的宽度扩大,从而使壳体9b的内部与外部空气连通,使得能够进行该壳体9b的内部的压力的调整(通气的确保)。为了实现这样的构造,在本例的情况下,将导向衬套18f的各部的形状限制为如下这样。即,在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之前的状态(自由状态,不连续部39a、39b的关于周向的宽度为L0的状态)下,凸缘部27a的外径(外接圆的直径)D0为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径d以下(D0≦d)。与此相对,限制为:在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了齿条轴7的状态下,该嵌合筒部25a的外径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径大致相同,凸缘部27a的外径与卡合凹槽34a的底面的内径大致相同。具体而言,将衬套元件38b、38c的个数设为n(在本例的情况下是2个),将在嵌合筒部25a的内径侧插通了齿条轴7的状态下的凸缘部27a的外径设为D,同样地将不连续部39a(39b)的在周向的宽度设为L1,在此情况下,将导向衬套18f的形状限制为:该宽度L1为(D-d)sin(π/n)以上,即,L1≧(D-d)sin(π/n)。
根据上述那样的本例的导向衬套18f,能够容易进行向嵌合保持部分36b的组装。即,本例的导向衬套18f在其内侧插通齿条轴7之前的状态下,由接合部40将分别为半圆筒状的1对衬套元件38b、38c的周向端部彼此连结,并能够防止经由该接合部40连结的周向端部彼此在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及径向相对变位。由此,能够防止衬套元件38b、38c彼此分离,能够将导向衬套18f的形状保持为大致圆筒状。该导向衬套18f将各部的尺寸限制限制为:在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之前的状态下,凸缘部27a的外径D0为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径d以下。因此,在将导向衬套18f向嵌合保持部分36b组装时,能够将该导向衬套18f保持原样插入到该嵌合保持部分36b。即,不需要用于将该导向衬套18f相对于该嵌合保持部分36b以大的力来压入、或者使外径保持缩径的同时进行插入的治具,实现该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作业效率的提高)。通过在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从而使接合部40裂断并且使弹性环26a、26a弹性变形,使不连续部39a、39b的在周向的宽度扩大,使导向衬套18f的外径扩径。由此,将衬套元件38b、38c分离。使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抵接或者接近对置,并且使凸缘部27a与卡合凹槽34a卡合。其结果是,能够将导向衬套18f、进而经由导向衬套18f将齿条轴7无晃动地支承于嵌合保持部分36b,能够随着方向盘1(参照图16)的操作顺畅地进行齿条轴7的轴向变位。
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不仅通过将弹性环26a、26a架设于卡止凹槽31a、31a,还通过设置接合部40,从而在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之前的状态下,能够防止衬套元件38b、38c分离、或者导向衬套18f扩径。因此,即使在该导向衬套18f由多个衬套元件38b、38c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操作性及搬运性。即,在制造工厂中制造导向衬套18f,从该制造工厂运输到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的组装工厂,在组装于嵌合保持部分36b之前的期间,能够有效地防止衬套元件38b、38c互相分离。特别是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由接合部40将衬套元件38b、38c彼此连结而成的导向衬套18f是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来一体地制造,因此,能够防止由于零件个数增多而管理成本增大、或者组装作业麻烦。由于套元件38b、38c彼此由接合部40连结,因此,能够在防止衬套元件38b、38c分离、或者在径向错开的状态下进行将弹性环26a、26a架设于卡止凹槽31a、31a的作业。因此,也能够容易进行在卡止凹槽31a、31a上架设弹性环26a、26a的作业。
在使弹性环26a、26a的自由状态下的外径比卡止凹槽31a、31a的深度大的情况下,在卡止凹槽31a、31a的底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之间将1对弹性环26a、26a弹性地夹持。因此,即使在该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的真圆度不是良好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齿条轴7的轴向变位。该理由与上述的专利文献3的构造的情况同样。另一方面,在使弹性环26a、26a的自由状态下的外径为卡止凹槽31a、31a的深度以下的情况下,在除了设置有卡止凹槽31a、31a的部分和设置有不连续部39a、39b的部分之外的大的范围,嵌合筒部25a的外周面与嵌合保持部分36b的内周面能够抵接。其结果是,能够扩大对从齿条轴7施加的径向载荷进行支承的部分的面积。
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组合1对衬套元件38b、38c来构成导向衬套18f,从而使得能够使该导向衬套18f的外径扩径,并且使得能够进行壳体9b的内部的压力的调整(通气的确保)。因此,不需要如专利文献3的构造那样在嵌合筒部25a上设置用于能够使导向衬套18f的外径扩张收缩、或者确保通气的流动的小径部37、多个狭缝28、29(参照图21和图22)、以及在小径部37及狭缝28、29开口的通气用凹槽30a、30b(参照图21和图22)。因此,抑制了导向衬套18f的制造成本的徒然增大。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设置通气用凹槽30a、30b,因此,能够使构成导向衬套18f的衬套元件38b、38c的内周面整体与齿条轴7的外周面抵接。因此,即使缩短导向衬套18f的轴向长度,也能够防止嵌合筒部25a的内周面与齿条轴7的外周面的滑动接触面积过度变小,因此,能够在充分确保导向衬套18f的耐磨损性的同时使该导向衬套18f小型化。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本例的导向衬套18g在周向相反侧2个部位设置有接合部40、40,该接合部40、40用于在被组装于嵌合保持部分36b(参照图8和图10)且在内侧插通齿条轴7之前的状态下,防止1对衬套元件38b、38c分离。即,在设置于周向2个部位的不连续部39a、39b分别设置有接合部40、40。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在本例的情况下,能够更大程度地得到将导向衬套18g的形状保持为大致圆筒状的效果。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与重复的部分相关的图示以及说明。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在本例的情况下,导向衬套18h通过将分别为部分圆筒状(1/3大致圆筒状)的3个衬套元件38d~38f组合而将整体构成为大致圆筒状。将用于防止各衬套元件38d~38f分离的接合部40、40隔着存在于周向3个部位的不连续部39c~39e之中的2个部位的不连续部39c、39d设置在各衬套元件38d~38f的周向端面之间。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不连续部39a~39c的数量为3个,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壳体9b(参照图8)的内部的压力调整。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与重复的部分相关的图示以及说明。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本例的导向衬套18i在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外端部、在周向互相对置的1对衬套元件38g、38h的周向端面上分别设有向着轴向外侧向互相越来越分开的方向倾斜的1对倾斜面部41、41。在嵌合筒部25a的轴向内端部,在衬套元件38g、38h的周向端面之间分别以架设的状态设置有接合部40a。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嵌合筒部25a插通齿条轴7之前的状态(在本例中为自由状态)下,使倾斜面部41、41彼此抵接或者接近对置。由此,使凸缘部27a的外径D0为嵌合保持部36b的内径d以下(D0≦d)。在本例的情况下,随着在嵌合筒部25a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使接合部40a在周向伸长(塑性变形或者弹性变形),并且,使衬套元件38g、38h摆动变位,将倾斜面部41、41彼此之间的宽度扩大。由此,使导向衬套18i的外径(凸缘部27a的外径)扩径。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本例的情况下,即使在组装后的状态下,也由于可以不将衬套元件38g、38h分离,因此,还能够实现导向衬套18i的更换作业等的作业效率的提高。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与重复的部分相关的图示以及说明。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本例的导向衬套18j在嵌合筒部25b的周向1个部位设置有不连续部39f。在该嵌合筒部25b中,以架设在在隔着该不连续部39f的位置存在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有接合部40。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设置该接合部40,从而在嵌合筒部25b的内侧插通齿条轴7之前的状态下,使该导向衬套18j(凸缘部27a)的外径D0为嵌合保持部分36b(参照图8)的内径d以下,实现了将该导向衬套18j组装(插入)于该嵌合保持部36b的作业的容易化。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与重复的部分相关的图示以及说明。
图15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导向衬套18k上没有设置凸缘部27a。在壳体9b的嵌合保持部分36c上没有设置使凸缘部27a卡止的卡合凹槽34a。取而代之,嵌合保持部分36b本身被构成为凹槽形状。该凹槽形状的轴向长度比导向衬套18k的全长略长。使构成导向衬套18k的多个衬套元件37i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的多个衬套元件37i的外接圆的直径为嵌合保持部分36c的内径以下。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使导向衬套18k缩径后,插通齿条轴7而使导向衬套18k的外径扩径来进行导向衬套18k向嵌合保持部分36c的安装。导向衬套18k的轴向移动由嵌合保持部分36c的轴向两端部的台阶部限制。嵌合保持部分36c的轴向外侧的形成台阶部的突部的内径比嵌合保持部分36c的内径小,且为多个衬套元件37i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的多个衬套元件37i的外接圆的直径以上。在图15中,没有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部40,但是,不具有凸缘部27a和卡合凹槽34a的本例也能够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来应用可能。
工业上的实用性
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都对将1对弹性环在嵌合筒部的外周面上分别架设于1对卡止凹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该嵌合筒部的外周面架设的弹性环也可以是3个以上。在将导向衬套向设置于壳体的嵌合保持部分组装之前的状态下、或者在该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变位轴之前的状态下,防止不经意地使导向衬套的外径扩径、或者多个衬套元件彼此分离,在仅为该目的(即使在该嵌合保持部分的真圆度不是良好的情况下,也不采用能够顺畅地进行齿条轴的轴向变位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在嵌合筒部上架设的弹性环仅为1个。或者,若能够实现防止各衬套元件彼此的分离,则也能够采用弹性环以外的部件、或者省略该弹性环。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与嵌合保持部分的卡合凹槽卡合的凸缘部的轴向位置也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各例子的构造。即,不限于设置在轴向外端部,也能够设置在轴向中间部或者轴向内端部。对于接合部,也不仅能够适当变更形状,还能够设置在轴向中间部或者轴向外端部、或者设置在轴向多个部位。即,也能够设为如下的构造:在嵌合筒部中,在隔着不连续部的位置存在的周向端面之中的一端部设置凸部(卡止销),并将该凸部压入到在另一端部设置的凹部(保持孔)的构造。但是,在如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那样在互相对置的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上设置1对倾斜面部的构造的情况下,在嵌合筒部的轴向一个端部中以在各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之间架设接合部的状态来设置,同样地在轴向另一端部中在外周面上设置凸缘部,并且在各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上设置倾斜面部。由于用于防止在构成导向衬套的多个衬套元件向嵌合保持部分组装以前分离,因此,在将各衬套元件的个数设为n的情况下,接合部设置在隔着在周向的n个部位存在的不连续部之中的至少n-1个部位的不连续部的位置。
在将上述那样的导向衬套组装于上述的图16~19所示那样的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仅设置在构成壳体的第一容纳体的轴向两端部之中的、离啮合部远的那一侧的端部(图17的右端部),其中,该啮合部是在齿条轴的轴向在该齿条轴上设置的齿条齿与在齿轮轴上设置的齿轮齿的啮合部。
本发明基于2013年6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18624号、2013年7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41567号、及2014年4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88500,将其内容作为参照并入于此。

Claims (14)

1.一种导向衬套,其中,
所述导向衬套具有以整体上构成圆筒状的方式组合的多个衬套元件,
该多个衬套元件具有被构成为内嵌在具有圆筒状的内周面的壳体的嵌合保持部分的嵌合筒部,所述嵌合筒部具有被构成为将插通于该嵌合筒部的内侧的变位轴的外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的内周面,
使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在将所述嵌合筒部内嵌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并将所述变位轴插通在嵌合筒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在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所述多个衬套元件还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构成为:以从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一部分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与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卡合凹槽卡合,
使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将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个数设为n,将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有所述变位轴的状态下的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设为D,将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设为d,在此情况下,所述间隙的在周向的宽度L为(D-d)sin(π/n)以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还具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构成为: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下将所述多个衬套元件彼此连结,随着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而在周向断裂或者伸长,
所述接合部以架设在所述多个衬套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将该周向端面的至少轴向一部分互相连结。
5.如权利要求2~4中的任1项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一端部,
所述凸缘部设置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另一端部,
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另一端部具有1对倾斜面部,所述1对倾斜面部在周向互相对置,并向着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外侧向互相越来越分开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并且使所述1对倾斜面部抵接或者接近对置的状态下,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7.一种导向衬套,其中,
所述导向衬套包括:
嵌合筒部,所述嵌合筒部被构成为内嵌在具有圆筒状的内周面的壳体的嵌合保持部分,所述嵌合筒部具有内周面和周向至少1个部位的不连续部,所述内周面被构成为:将插通于该嵌合筒部的内侧的变位轴的外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及
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以架设在隔着所述不连续部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将该周向端面的至少轴向一部分互相连结,
所述接合部被构成为随着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而在圆周方向断裂或者伸长,
通过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从而所述不连续部的在圆周方向的宽度扩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还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构成为:以从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一部分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与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卡合凹槽卡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所述不连续部设置在周向多个部位,
所述导向衬套是通过由所述接合部将多个部分圆筒状的衬套元件彼此以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连结而构成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一端部中以架设在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之间的状态设置,
所述凸缘部设置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另一端部,
所述多个衬套元件的周向端面在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另一端部具有1对倾斜面部,所述1对倾斜面部在周向互相对置,并向着所述嵌合筒部的轴向外侧向互相越来越分开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内侧插通所述变位轴之前的状态、并且使所述1对倾斜面部抵接或者接近对置的状态下,所述凸缘部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内径以下。
12.如权利要求7~9中的任1项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所述不连续部仅设置在周向1个部位。
13.如权利要求1~12中的任1项所述的导向衬套,其中,
还具有弹性环,
所述嵌合筒部的外周面具有卡止凹槽,
所述弹性环架设于所述卡止凹槽。
14.一种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其中,
所述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包括:
壳体,其被构成为具有嵌合保持部分并固定在车身上;
固定在所述嵌合保持部分的、权利要求1~13的任1项所述的导向衬套;
齿条轴,其具有在轴向一部分形成有齿条齿的前表面,以被插通在所述导向衬套的内侧的状态被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内侧;
齿轮轴,其具有在轴向一部分形成有齿轮齿的外周面,以使该齿轮齿与所述齿条齿啮合的状态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及
按压单元,其具有按压部件,以由所述按压部件将夹着所述齿条轴与所述齿轮轴相反侧的所述齿条轴的背面的部分弹性地按压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
在所述齿条轴的轴向,所述嵌合保持部分设置在壳体的至少一个端部,该一个端部比壳体的另一端部距所述齿轮轴远,
所述齿条轴的外周面以由所述导向衬套的内周面能够轴向变位地引导的状态被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内侧。
CN201480017752.7A 2013-06-05 2014-06-04 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42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8624 2013-06-05
JP2013118624 2013-06-05
JP2013-141567 2013-07-05
JP2013141567 2013-07-05
JP2014-088500 2014-04-22
JP2014088500 2014-04-22
PCT/JP2014/064889 WO2014196582A1 (ja) 2013-06-05 2014-06-04 ガイドブッシュ及び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4238A true CN105074238A (zh) 2015-11-18
CN105074238B CN105074238B (zh) 2017-07-28

Family

ID=5200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77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4238B (zh) 2013-06-05 2014-06-04 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63137B2 (zh)
EP (1) EP3006750B1 (zh)
JP (1) JP5888433B2 (zh)
CN (1) CN105074238B (zh)
WO (1) WO2014196582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5569A (zh) * 2017-04-14 2018-11-0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向装置
CN111065845A (zh) * 2017-09-07 2020-04-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操舵装置、车辆以及齿条的预成形用金属模具
CN111332359A (zh) * 2018-12-19 2020-06-2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器
CN112424054A (zh) * 2018-07-20 2021-02-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单元
CN112638746A (zh) * 2018-08-20 2021-04-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CN112840137A (zh) * 2018-10-09 2021-05-25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用于线控转向式转向传动装置的联接杆的滑动轴承
CN112918554A (zh) * 2019-12-06 2021-06-08 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 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14072320A (zh) * 2019-07-12 2022-02-18 Kyb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12918554B (zh) * 2019-12-06 2024-06-11 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 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4140B2 (ja) * 2014-11-06 2018-12-2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ブッシュ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100873B2 (en) * 2014-12-09 2018-10-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adially deflectable bushing and steering gear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JP2017019414A (ja) 2015-07-10 2017-01-2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ブッシュ
DE102016114678A1 (de) * 2016-08-08 2018-02-08 Thyssenkrupp Ag Drehlageranordnung für eine Lenk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783719B2 (ja) * 2017-08-03 2020-11-1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受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機構
JP6934801B2 (ja) * 2017-10-20 2021-09-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ラックブッシュ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機構
KR102369863B1 (ko) * 2017-10-30 2022-03-04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조향장치의 댐핑커플러
DE102018203472A1 (de) * 2018-03-08 2019-09-12 Robert Bosch Gmbh Lenkwellenlager, Lenkzwischenw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enkwellenlagers
CN108506347A (zh) * 2018-06-15 2018-09-07 浙江三维大通精锻科技有限公司 滑动套
KR102540925B1 (ko) * 2018-09-12 2023-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랙바의 지지구조
US11142238B2 (en) * 2018-09-28 2021-10-1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Travel stop support bushing
JP7272648B2 (ja) * 2019-08-23 2023-05-12 株式会社大成モナック 軸受
US20210394818A1 (en) * 2020-06-22 2021-12-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eering mechanism for autonomous vehicle
USD937159S1 (en) * 2020-09-19 2021-11-30 Ray Shane Jumper Steering rack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60345A2 (en) * 1997-02-25 1998-08-26 Trw Inc. Rack guide
JP2004314853A (ja) * 2003-04-17 2004-11-11 Showa Corp 車両用舵取装置のラックブッシュ
CN1878964A (zh) * 2003-11-25 2006-12-13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衬套轴承
EP1911658A1 (en) * 2006-10-13 2008-04-1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teering gear assembly having rack bushing
CN101487527A (zh) * 2007-12-18 2009-07-22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机动车辆齿轮箱
JP2009286164A (ja) * 2008-05-27 2009-12-10 Honda Motor Co Ltd ラックブッシュ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8451A (en) * 1948-03-27 1952-08-26 Split Ballbearing Corp Cushioned bearing and bushing therefor
US3820860A (en) * 1972-08-03 1974-06-28 Stone Conveyor Inc Variable bore clearance bearing
JPS63195415A (ja) * 1987-02-05 1988-08-12 Daido Metal Kogyo Kk 少なくとも2つの合わせ目を有する雌雄締結形ブシユ軸受
US5709283A (en) * 1995-12-12 1998-01-20 Trw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hydraulic seal retainer for a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US5937703A (en) 1997-02-25 1999-08-17 Trw Inc. Rack guide
US5902049A (en) * 1997-03-28 1999-05-11 Mohawk Innovative Technology, Inc. High load capacity compliant foil hydrodynamic journal bearing
JP3980711B2 (ja) * 1997-09-08 2007-09-26 大同メタル工業株式会社 割り形すべり軸受の製造方法
US6142923A (en) * 1998-08-05 2000-11-07 Gbr Systems Corporation Roller ring
US6793050B2 (en) * 2001-08-30 2004-09-21 Gkn Driveline North America, Inc. Dynamic damper
JP4657590B2 (ja) 2002-08-28 2011-03-2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滑り軸受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軸受機構
JP2005249024A (ja) * 2004-03-03 2005-09-15 Daido Metal Co Ltd すべり軸受
JP4548150B2 (ja) 2005-02-28 2010-09-22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滑り軸受を具備した軸受機構
JP4725480B2 (ja) * 2006-10-12 2011-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すべり軸受、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トルク伝達装置及びエンジン
US7614792B2 (en) * 2007-04-26 2009-11-10 Capstone Turbine Corporation Compliant foil fluid film radial bearing or seal
JP4998124B2 (ja) * 2007-07-17 2012-08-1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滑り軸受
FR2938616B1 (fr) * 2008-11-18 2012-02-17 Alstom Hydro France Bague pour palier hydrostatique ou hydrodynamique, machine hydraulique equipee d'une telle bague et procede de montage d'une telle bague sur un arbre
JP2011047454A (ja) * 2009-08-26 2011-03-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遊星軸受構造
JP4865019B2 (ja) * 2009-09-10 2012-02-01 大同メタル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コンロッド軸受
JP5402843B2 (ja) 2010-06-16 2014-01-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ラック軸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US20130004103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Caterpillar, Inc. Sleeve Bearing with Shell Portions of Unequal Extent
JP5474015B2 (ja) * 2011-09-08 2014-04-16 大同メタル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コンロッド軸受
DE102012024425A1 (de) * 2012-12-14 2014-06-18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Scheibenanordnung für eine Axiallageranordnung
US8939646B2 (en) * 2013-04-12 2015-01-27 Ward Forrest Shaft support and lubrication assembly
US9038238B2 (en) * 2013-06-14 2015-05-26 Aktiebolaget Skf Multi-piece bushing,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supporting a shaft
JP6034812B2 (ja) * 2014-01-23 2016-11-30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ブッシュ軸受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60345A2 (en) * 1997-02-25 1998-08-26 Trw Inc. Rack guide
JP2004314853A (ja) * 2003-04-17 2004-11-11 Showa Corp 車両用舵取装置のラックブッシュ
CN1878964A (zh) * 2003-11-25 2006-12-13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衬套轴承
EP1911658A1 (en) * 2006-10-13 2008-04-1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teering gear assembly having rack bushing
CN101487527A (zh) * 2007-12-18 2009-07-22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机动车辆齿轮箱
JP2009286164A (ja) * 2008-05-27 2009-12-10 Honda Motor Co Ltd ラックブッシュ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5569A (zh) * 2017-04-14 2018-11-0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向装置
CN111065845A (zh) * 2017-09-07 2020-04-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操舵装置、车辆以及齿条的预成形用金属模具
CN111065845B (zh) * 2017-09-07 2024-02-2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操舵装置、车辆以及齿条的预成形用金属模具
CN112424054B (zh) * 2018-07-20 2022-12-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单元
CN112424054A (zh) * 2018-07-20 2021-02-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单元
CN112638746B (zh) * 2018-08-20 2023-01-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CN112638746A (zh) * 2018-08-20 2021-04-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CN112840137A (zh) * 2018-10-09 2021-05-25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用于线控转向式转向传动装置的联接杆的滑动轴承
CN111332359A (zh) * 2018-12-19 2020-06-2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器
CN114072320A (zh) * 2019-07-12 2022-02-18 Kyb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14072320B (zh) * 2019-07-12 2023-10-20 Kyb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12918554A (zh) * 2019-12-06 2021-06-08 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 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12918554B (zh) * 2019-12-06 2024-06-11 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 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96582A1 (ja) 2014-12-11
JP5888433B2 (ja) 2016-03-22
US20160059883A1 (en) 2016-03-03
EP3006750A1 (en) 2016-04-13
CN105074238B (zh) 2017-07-28
EP3006750B1 (en) 2017-10-25
US9663137B2 (en) 2017-05-30
JPWO2014196582A1 (ja) 2017-02-23
EP3006750A4 (en)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4238A (zh) 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
JP5578237B2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EP2258967B1 (en) Bush bearing, and automobile rack-and-pinion steer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EP0941414A1 (fr) Palier a roulement de colonne de direction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CN104806634A (zh) 衬套轴承的结构
US7172361B2 (en) Extendable shaft
EP2998196A1 (en) Synthetic resin plain bearing
WO2011046164A1 (ja) 転がり軸受
CN104514654A (zh) 机械系统、包括该系统的喷射泵和阀致动器以及制造方法
EP1759955A2 (en) Bush, particularly for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CN104251259A (zh) 轴承机构
CN107416010B (zh) 径向预加载齿条轴承
JPS589286B2 (ja) 軸受
DE102010019066A1 (de) Riemenspanner
WO2014133082A1 (ja) ラジアルニードル軸受用予備保持器
JP2009286164A (ja) ラックブッシュ
CN104709339B (zh) 用于轴组件的止动盖
JP2018079724A (ja)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CN108463647A (zh) 筒形防振装置
EP1679447B1 (fr) Module de roulement
CN104937296A (zh) 滚动轴承
WO2004067357A1 (de) Kraftfahrzeug-lenkgetriebe mit zahnstange und lagermodul dafür
JP2016020146A (ja)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JP5245863B2 (ja) スライド式ラジアル転がり軸受
CN105605080A (zh) 拼合滚珠套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