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8164B - 具有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8164B
CN105048164B CN201510393312.8A CN201510393312A CN105048164B CN 105048164 B CN105048164 B CN 105048164B CN 201510393312 A CN201510393312 A CN 201510393312A CN 105048164 B CN105048164 B CN 105048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nector
neck portion
plu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33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8164A (zh
Inventor
R·R·亨利
小罗伯特·H·沃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48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8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8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8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01R13/65914Connection of shield to additional grounding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3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another shape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插拔连接器(106),包括连接器壳体(122),该连接器壳体具有构造为与通信部件相配合的配合端(112)。连接器壳体(122)包括第一壳体外壳(136)和第二壳体外壳(138),两者彼此相对并且联接在一起以在其间限定壳体空腔(124)。电触头(129)的触头阵列(265)设置在壳体空腔中并且构造为接合通信部件的相应触头。第一壳体外壳(136)包括在配合端(112)处环绕触头阵列(265)的插塞领部(214)。插塞领部(214)具有引导边缘(130)和后边缘(370)。第二壳体外壳(138)与插塞领部(214)的后边缘(370)相接使得插塞领部(214)从第二壳体外壳(138)延伸到配合端(112)。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多个壳体外壳形成的连接器壳体的可插拔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可插拔电缆组件可以被用于将数据传送至和传送出不同的通信系统或者设备。已知的电缆组件包括串行连接(SA)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电缆组件,其可以被称为SAS电缆组件。这样的电缆组件可以包括可插拔连接器,其具有配合端和尾端。该配合端被插入通信系统的插座组件中,并且尾端接收电缆组件的电缆。在一些情况中,可插拔连接器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电触头,比如接触垫,其在配合端暴露。电路板可以被机械地以及电气地联接到电缆的导线。在配合操作期间,配合端被插入到插座组件的空腔中。配合端处的电触头在空腔内与配合连接器的相应的电触头接合。
可插拔连接器可以包括由多个壳体外壳形成的连接器壳体。例如,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可以被连结在一起以在其之间限定壳体空腔。电路板被置于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之间的壳体空腔内。在至少一个已知的可插拔连接器中,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包括各自的引导部分,其彼此连结以形成可插拔连接器的配合端。一个长形的紧固件将引导部分彼此固定。
虽然长形的紧固件可以有效的将引导部分固定在一起,但是应用该长形的紧固件的过程可能损坏该壳体外壳。例如,使用过大的力施加该长形的紧固件可能在一个或者两个壳体外壳中产生裂纹。该(一处或多处)裂纹可能会降低可插拔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和/或操作寿命。除了以上所述,该长形的紧固件还可能占用可插拔连接器中可用作其它目的的空间。
这就需要这样一种可插拔连接器,其具有不使用延伸通过壳体外壳之间空腔的紧固件而连结的壳体外壳。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可插拔连接器(106)包括连接器壳体(122),其具有构造为与通信部件相配合的配合端(112)。连接器壳体(122)包括第一壳体外壳(136)和第二壳体外壳(138),第一壳体外壳和第二壳体外壳彼此相对并且联接在一起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壳体空腔(124)。电触头(129)的触头阵列(265)设置在壳体空腔内并且构造为接合通信部件的相应的触头。第一壳体外壳(136)包括插塞领部(plug collar)(214),该插塞领部在配合端(112)处环绕触头阵列(265)。该插塞领部(214)具有引导边缘(130)和后边缘(370)。第二壳体外壳(138)与插塞领部(214)的后边缘(370)相接使得插塞领部(214)从第二壳体外壳(138)延伸到配合端(112)。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包括可插拔连接器的通信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可由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使用的电路板的单独视图。
图4是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的部分的端部视图。
图5是可以与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共同使用的壳体外壳的单独的前透视图。
图6是可以与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共同使用的另一壳体外壳的单独的侧透视图。
图7是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的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9是可插拔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图5的壳体外壳与图6的壳体外壳相配合的组装阶段。
图10是可插拔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连结在一起的壳体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通信系统100的透视图,其包括被构造为彼此接合的电缆组件102和通信部件或设备104。电缆组件102包括可插拔连接器106和附接至该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一对通信电缆236。其他实施例可以仅包括一个通信电缆236或者多于一个通信电缆236。尽管没有示出,但是,电缆组件102可以包括在通信电缆236的相反端的另一可插拔连接器106。可插拔连接器106具有包括配合端112和尾端114的连接器壳体122。配合端和尾端112、114可以沿着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中心纵向轴线194面向相反的方向。通信电缆236被联接到和/或插入通过连接器壳体122的尾端114。在某些实施例中,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包括联接到连接器壳体122的联接机构108。
为了参考,通信系统100相对于彼此垂直的轴线191-193定向,其中轴线包括配合轴线191、横向轴线192和仰角轴线193。在图1中,可插拔连接器106被定向为使得纵向轴线194平行于配合轴线191。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04是具有用于接收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一部分的空腔(未示出)的插座组件。通信组件104在下文中被称为插座组件104,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与其他通信组件接合或配合。
连接器壳体122的配合端112被构造为插入到插座组件104的空腔中。为了将配合端112插入到插座组件104中,可插拔连接器106相对于插座组件104的空腔对齐并且在配合方向M1上朝向插座组件104前进。配合端112被插入到插座组件104并且朝向设置在空腔内的配合连接器(未示出)前进。可插拔连接器106和插座组件104可以形成可插拔接合。联接机构108能够可移动地将可插拔连接器106联接到插座组件104并且防止可插拔连接器106和插座组件104无意间脱离而使得数据传输被中断。
通信电缆236在尾端114被联接到可插拔连接器106。如图2所示,每一通信电缆236包括具有护套234的绝缘线232。护套环绕导线235(图3),导线被构造为传输数据信号和/或电功率。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电缆236可以具有构造为以光信号的形式传输数据信号的光纤。
返回到图1,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表征为够被重复插入插座组件104的空腔和从插座组件104的空腔中移除的输入/输出(I/O)模块。通信系统100,电缆组件102,和/或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被构造用于各种应用。本申请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主机总线适配器(HBA),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工作站,机架安装服务器,服务器,存储器机架,高性能计算机或者开关。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外部串行连接(SA)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或者可以是其一部分。在这些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2可以被称为串行连接SCSI(SAS)电缆组件。电缆组件102可以构造用于一个或多个工业标准,比如SAS2.1,其中电缆组件102每通道可以每秒传送六吉比特(6Gbps)。在进一步特定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2可以构造用于SAS3.0和/或每通道为12Gbps或更多。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被构造为与小型化(SFF)工业标准兼容,比如SFF-8644或者SFF-8449HD。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2可以类似于与Mini SAS HDInterconnect一起使用的电缆组件,其可从泰科电子有限公司获得。
连接器壳体122形成向配合端112敞开的壳体空腔124。纵向轴线194可以延伸通过壳体空腔124的大致中心。连接器壳体122具有插入部123和本体部125,其中插入部123的大小和形状被设计为插入到插座组件104的空腔中,本体部125不插入到插座组件104的空腔中。插入部123包括在配合端112处的连接器壳体122的引导边缘130。本体部125可被构造为由一个人抓住。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可插拔连接器106包括两个电路板126、128,其分别具有电触头127、129。电路板126、128被设置在壳体空腔124中。电触头127、129被构造为接合插座组件104中的通信连接器的相应的电触头(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触头127、129分别为电路板126、128的接触垫。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电触头127、129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触头,比如接触梁。
如图所示,连接器壳体122具有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可以,例如由导体材料模制成型,或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镀层。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可以沿着接缝140彼此接合。当彼此联接时,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可以在其间限定壳体空腔124。例如,壳体空腔124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之间从配合端112延伸到尾端11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不是对称的。可代替的,第一壳体外壳136构成连接器外壳122的主体。然而,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具有其他构造。还有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22具有多于两个外壳。
可插拔连接器106也可以包括一对屏蔽框或者裙部142A、142B,其联接到插入部123以有效地环绕插入部123。屏蔽框142A、142B包括相应的基部143和弹簧突部或者指状物144。基部143被固定到插入部123。弹簧突部144从相应的基部143延伸并且被构造为当可插拔连接器106的插入部123插入到插座组件104中时与插座组件104的内表面(未示出)接合。如图所示,弹簧突部144可以在后向的方向上从相应的基部143朝向尾部114延伸并且被定位为临近本体部125。弹簧突部144在插入部123插入到插座组件104中时可以朝向插入部123偏转。屏蔽框142可以将插入部123的外部电气接地以削减来自电磁干扰(EMI)的不希望的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单个屏蔽框可以环绕整个插入部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插拔连接器106包括连接器固持器146,其联接到连接器壳体122。连接器固持器146接合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以将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彼此固定并且形成连接器壳体12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固持器146绕纵向轴线194完全环绕连接器壳体122的外部。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固持器146可以仅部分环绕连接器壳体12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固持器146是由金属片冲压形成。然而,连接器固持器146可以以其他方式制成。
联接机构108包括闩锁组件150以及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在一些实施例中,联接机构108也可以包括连接器固持器146的一部分。例如,连接器固持器146可以包括多个偏置指状物154、156。在其他实施例中,联接机构108可以仅包括一个偏置指状物。偏置指状物154、156朝向配合端112延伸并且与闩锁组件150接合。闩锁组件150被构造为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如美国专利申请第14/193,185号中所描述的那样。图1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闩锁组件150。
在配合操作期间,当插入部123几乎完全在插座组件104内时,插座组件104的壳体边缘160可以接合闩锁组件150由此使得闩锁组件150旋转到打开位置。当闩锁组件150处于打开位置时,联接机构108的偏置指状物154、156接合闩锁组件150并且迫使闩锁组件150朝向闭合位置返回。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固持器146将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固定在一起,同时也将闩锁组件150保持在闭合位置。在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器固持器146可以仅将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固定在一起而不接合闩锁组件150。
图2是可插拔连接器106的部分剖面视图。特别地,图2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闩锁组件150、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连接器固持器146以及内部通信子组件230。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分别包括内表面162、164,其构造为当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连结时彼此邻接。第一壳体外壳136具有内表面166(如图4所示),并且第二壳体外壳具有内表面168。当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被连结在一起时,内表面166、168至少限定壳体空腔124(图1)的一部分。
第一壳体外壳136包括主体210、颈部212以及插塞领部214。第二壳体外壳138也包括主体216和颈部218。第二壳体外壳138侧面开口,由此第二壳体外壳138形成中空或者凹陷结构,该结构包括由内表面168限定的空腔部分220。类似地,第一壳体外壳136侧面开口由此第一壳体外壳136形成中空或者凹陷结构,该结构包括由内表面166限定的空腔部分222(图4所示)。颈部212将插塞领部214连结到主体210。插塞领部214环绕纵向轴线194并且限定领部空腔22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领部空腔224由第一壳体外壳136的插塞领部214完全环绕和限定。
当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被联接到一起,相应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的空腔部分222、220以及插塞领部214的领部空腔224组合以形成壳体空腔124。当联接到一起时,主体210、216彼此直接相对并且颈部212、218彼此直接相对。主体210、216组合以形成连接器壳体122的本体部125(图1)。颈部212、218以及插塞领部214组合以形成插入部123(图1)。更具体的,颈部212、218和插塞领部214构造为被插入到插座组件104(图1)的空腔(未示出)中。如图所示,插塞领部214包括整个引导边缘130。
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也具有相应的外部有效(active)表面170、172。有效表面170、172具有相应的凹陷部174、176。凹陷部174、176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为在可插拔连接器106被完全组装时接收闩锁组件150。有效表面170也限定轨道180的主体。轨道180被构造为接收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轨道180可包括突出部182。
如图2所示,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是薄的带或者绳,具有内、外表面252、254以及连接器端部256。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的尺寸被设计为允许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在轨道180中沿着配合轴线191(图1)滑动。在操作期间,连接器端部256与连接器壳体122相接并且接合闩锁组件150。例如,连接器端部256可以沿着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的每一个滑动并且包括接合闩锁组件150的凸轮元件260。连接器端部256也包括开口258,其尺寸和形状设计为接收突出部182。
连接器固持器146包括固持器夹或者罩186和固持器延伸部188。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固持器夹186包括多个固持器壁190,该多个固持器壁互相连接并且构造为环绕连接器壳体122的外部。固持器壁190限定通道或者通路274。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固持器夹186可以仅包括一个固持器壁。例如,当可插拔连接器106被完全组装时,单个固持器壁可以被设置在轨道180的附近。在其他实施例中,固持器夹186可以仅包括两个或三个固持器壁190而不完全环绕连接器壳体122。如图2所示,一个或多个固持器壁190可以包括壁突部196。壁突部196可以向内偏置以弯曲进入第一壳体外壳136的突部凹陷198。尽管没有示出,第二壳体外壳138可以具有相似的突部凹陷198。
固持器夹186构造为直接接合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以将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彼此固定。固持器延伸部188沿着配合轴线191(图1)在前向方向上延伸。固持器延伸部188包括偏置指状物154、156和联接突部270。联接突部270设置在偏置指状物154、156之间并且通过空隙或槽272从每一个偏置指状物154、156分离。如图所示,联接突部270和偏置指状物154、156彼此大致平行延伸。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联接突部270和偏置指状物154、156由同一材料片冲压而成,例如金属片。
当完全组装时,可插拔连接器106包括设置在壳体空腔124(图1)内的通信子组件230。通信子组件230包括电路板126、128、绝缘线232以及通信电缆236的端部。每一通信电缆236包括环绕多个绝缘线232的电缆护套238以及环绕电缆护套238的电缆包覆240。电缆包覆240可相对于壳体空腔124的内部尺寸而制定尺寸,使得当可插拔连接器106形成时电缆包覆240由内表面166、168接合。
图3是电路板128的放大视图。尽管以下是参考电路板128,电路板126(图2)也可具有相似的特征并且也可以以相似的方式联接到通信电缆236(图2)。电路板128包括配合边缘262,后向面向边缘264以及一对侧边缘266、268。侧边缘266、268分别形成横向部386、388,横向部386、388构造为接合连接器壳体122(图1),如下所述。导线235包括信号导体235A、235B,其端接至沿着后向面向边缘264延伸的电路板128的电触头242。导线235也包括接地导体235C。尽管未示出,接地导体235C也可以端接至电触头242之一或者其他接地特征(未示出)。电触头242通过电路板128电气联接到电触头129。一个或多个电触头129可以通信联接到设置在电路板128上的处理单元131。电触头129和24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是接触垫。
还是如图3所示,配合边缘262和后向面向边缘264面向相反的方向。配合边缘262构造为接合插座组件104(图1)中的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电触头129形成临近配合边缘262设置的触头阵列265。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触头阵列265是电路板128的一部分。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触头阵列265可以由不是电路板一部分的电触头形成。
返回到图2,为了组装可插拔连接器106,通信电缆236和相应的绝缘线232可以被剥离以暴露导线235(图3)。导线235可以端接至相应电路板126、128的相应的电触头242(图3)。例如,导线235可以被焊接或者以其他方式保持抵靠电触头242。因此,导线235可以通过电路板126、128电气联接到电触头127、129。
在通信子组件230的组构之前、之后或者期间,通信子组件230(或其部件)可以被推进通过连接器固持器146的通道274。通信子组件230可以被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之间。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可被组合使得通信子组件230被定位在壳体空腔124中。如以下更具体描述那样,对于一些实施例,第二壳体外壳138可以被旋转到抵靠第一壳体外壳136的位置。
由于连接器壳体122围绕通信子组件230组装,闩锁组件150可接着被定位在凹陷部174、176中。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的连接器端部256可以沿着连接器壳体122而被定位。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可以被定位在闩锁组件150上方使得闩锁组件150被定位在连接器壳体122和连接器端部256之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凸轮元件260被定位为接合闩锁组件150。轨道180接收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并且开口258接收突出部182。
由于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沿着轨道180延伸,连接器固持器146可以在前向方向上移动同时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延伸通过固持器夹186的通道274。固持器延伸部188可沿着操作者控制致动器152的外表面274并且在开口258以及突出部182上方滑动直到偏置指状物154、156接合组件150。此时,连接器壳体122接收在固持器夹186的通道274中。连接器固持器146的壁突部196可接合连接器壳体122并且当连接器壳体122移动通过通道274时通过连接器壳体122向外偏斜。然后壁突部196可弯曲进入突部凹陷198。当接合到连接器壳体122时,壁突部196防止连接器固持器146无意间从连接器壳体122移除。在可插拔连接器106的组装期间的一些时间,屏蔽框142A、142B(图1)分别被联接到颈部218、212。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组装过程仅是组装可插拔连接器、比如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一种可能的方法。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组装过程可以不相同。
图4是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一部分的端部视图,示出了连接器壳体122和在尾端114处的连接器固持器146。为了图解的目的,通信子组件230(图2)和通信电缆236(图1)未示出。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被连接器固持器146环绕并保持在一起。内表面166、168在其间限定壳体空腔124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纵向轴线194延伸通过壳体空腔124的大致中心处。连接器壳体122可以包括电缆开口158、159,其接收相应的通信电缆236的一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被连结在一起而没有使用硬件。例如,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没有横向延伸通过壳体空腔124(例如,横穿纵向轴线194)以连结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的任何长形的紧固件,比如螺钉或插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仅使用连接器固持器146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的接合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被固定在一起。
图5是第二壳体外壳138的单独前视图。主体216包括前向-面向本体表面302。颈部218平行于纵向轴线194从本体表面302伸出。颈部218包括侧壁304和壁部306、308。侧壁304在壁部306、308之间延伸并且连接壁部306、308。侧壁304和壁部306、308的每一个具有基本平面的本体,该本体当可插拔连接器106(图1)被完全组装时大体上平行于纵向轴线194延伸。侧壁304和壁部306、308部分地环绕纵向轴线194。更具体的,侧壁304和壁部306、308形成包括空腔部分220的中空或凹陷结构的一部分。还如图所示,侧壁304延伸到阶梯表面309。壁部306、308分别包括侧边缘314、315,其平行于纵向轴线194延伸。侧边缘314、315面向并且邻接第一壳体外壳136(图1)。壁部306、308也分别包括边缘段312、313。
颈部218具有前向-面向前边缘310,其由边缘段312、313和边缘段311共同形成。前边缘310(或者边缘段311-313的每一个)大体上沿着纵向轴线194面向配合方向M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边缘段312、313基本上平行于横向轴线192(图1),并且边缘段311大体上平行于仰角轴线193延伸。
可选地,颈部218包括在配合方向M1上从侧壁304的阶梯表面309伸出的领部凸缘316。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领部凸缘316从壁部306或者壁部308伸出。领部凸缘316包括边缘段311并且具有内凸缘表面320和外凸缘表面322,其中边缘段311在两者之间延伸。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前边缘310的边缘段311代表第二壳体外壳138的靠近(或者最接近于)可插拔连接器106的配合端112(图1)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段311可以限定板槽口330。边缘段311被构造为在板槽口330内与电路板128(图1)邻接或者接合。
外凸缘表面322背向纵向轴线194。如图所示,外凸缘表面322和阶梯表面309形成颈部218的外凹陷324。外凸缘表面322相对于侧壁304的外壁表面326偏移。阶梯表面309在外凸缘表面322和外壁表面326之间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凹陷324接收插塞领部214(图1)的一部分。
图6是第一壳体外壳136的单独的侧面透视图。主体210包括前向-面向本体表面342。颈部212从本体表面342平行于纵向轴线194伸出。颈部212包括侧壁344和壁部346、348。侧壁344在壁部346、348之间延伸并连接壁部346、348。侧壁344和壁部346、348中的每一个具有大体上平行于纵向轴线194延伸的基本上平面的本体。
侧壁344和壁部346、348部分地环绕纵向轴线194。更具体的,侧壁344和壁部346、348形成包括空腔部分222的中空或凹陷结构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壁部346、348具有平行于纵向轴线194延伸的相应侧边缘353、355。侧边缘353、355构造为:当第一壳体外壳136和第二壳体外壳138(图1)联接到一起时,分别与侧边缘314、315(图5)相接或邻接。
插塞领部214由颈部212支撑。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插塞领部214包括多个插塞壁361、362、363、364,其在平行于纵向轴线194的纵向方向上沿长度方向延伸。插塞壁362、364彼此相对。插塞壁364从侧壁344朝向配合端112延伸。如图所示,插塞壁361-364环绕纵向轴线194并且限定领部空腔22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插塞壁361-364基本上是平面,但是插塞壁361-364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具有曲面轮廓。在另一实施例中,插塞领部可以包括柱形插塞壁。第一壳体外壳136可包括或限定可插拔连接器106的整个配合端112。不像其他包括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那样,插塞领部214可在配合端112附近完全环绕电路板126、128(图1)。这样,可能不需要使用长形的紧固件,其例如,延伸越过并连结相对的插塞壁362、364。
每个插塞壁361-364包括引导边缘130的一部分。插塞壁361-363分别包括共同限定插塞领部214的后边缘370的边缘段371、372、373。引导边缘130和后边缘370面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插塞壁361-363在它们之间直接延伸。引导边缘130可包括配合端112,并且后边缘370可面向尾端114(图1)。后边缘370的至少一个或多个边缘段371-373被构造为与第二壳体外壳138(图1)的前边缘310邻接。例如,后边缘370和前边缘310可以彼此直接接合或面向彼此且在其间具有小或微小的空隙。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联接在一起时,边缘段371与边缘段312(图5)邻接,边缘段372沿着领部凸缘(图5)延伸并且面向阶梯表面309(图5),并且边缘段373与边缘段313(图5)邻接。
插塞壁364包括一对板槽374、376,并且插塞壁362包括一对板槽378、380。板槽374、376完全由插塞壁364限定。然而,板槽378、380沿着边缘段372是端部开口的。更具体的,板槽378、380可以朝向尾端114(图1)和/或朝向第二壳体外壳138的前边缘310开口。板槽374与板槽378横向对齐使得电路板126(图1)可延伸穿过领部空腔224并且由板槽374、378接收。以相似的方式,板槽376与板槽380横向对齐使得电路板128(图1)可延伸穿过领部空腔224并且由板槽376、380所接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插塞壁362形成内凹陷382、384。内凹陷382、384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为接收领部凸缘316。例如,如在放大视图中所示,内凹陷382由面向纵向轴线194(或者插塞壁364)的第一凹陷表面385和沿纵向轴线194面向尾端114的第二凹陷表面387限定。第一凹陷表面385被构造为与领部凸缘316的外凸缘表面322(图5)邻接,并且第二凹陷表面387构造为与领部凸缘316的边缘段311(图5)邻接。内凹陷384也可具有类似于第一和第二凹陷表面385、387的第一和第二凹陷表面。
图7是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俯视图,并且特别地,可插拔连接器106的插入部123的俯视图。为了图示的目的,屏蔽框142A、142B(图2)和闩锁组件150(图2)未示出。当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联接以形成连接器壳体122时,插塞领部214定位在第二壳体外壳138前面。例如,第二壳体外壳138的边缘段312与第一壳体外壳136的边缘段371邻接。如图7的放大部分所示,插塞壁362定位在第二壳体外壳138的外凹陷32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塞壁362可以仅占据外凹陷324的一部分,使得在阶梯表面309和边缘段372之间存在空隙391。在一些实施例中,空隙391可接收屏蔽框142A(图2)的一部分。
图8是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电路板128设置在插塞领部214的领部空腔224中。为了图示的目的,电路板126(图1)已经被移除。当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沿着接缝140联接在一起时,第二壳体外壳138与插塞领部214的后边缘370相接使得插塞领部214从第二壳体外壳138延伸到配合端112。在特定实施例中,领部凸缘316定位在内凹陷382内并且边缘段311与第二凹陷表面387接合。边缘段311封闭端部开口的板槽378、380。
如图8所示,插塞领部214环绕触头阵列265。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触头129的触头阵列265是电路板128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具有并非电路板一部分的分立的电触头的触头阵列可以被设置在领部空腔224内。例如,触头阵列可以包括针触头的二维阵列。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128的配合边缘262定位为靠近领部空腔224的开口390。侧边缘266、268分别沿着插塞壁364、362延伸并接近插塞壁364、362。在该些实施例中,插塞领部214可接合每个侧边缘266、268以将电路板128保持在领部空腔224中。电路板128包括横向部386、388,其分别由插塞领部214的板槽376、380所接收。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边缘310(图5)接合电路板126、128中的至少一个以将电路板保持在指定位置。例如,边缘段311可以接合电路板128的横向部388。例如,边缘部分311可以提供止动件(backstop),当横向部388定位在板槽380内时,该止动件接合横向部388。如图所示,板槽口330可以接收横向部388。当可插拔连接器106与通信部件104(图1)相配合时,边缘段311可以阻止电路板128朝向尾端114(图1)沿着纵向轴线(图1)向后移动。板槽374、378可以相似的方式构造以将电路板126保持在领部空腔224中。
图9是图示了在第二壳体外壳138与第一壳体外壳136相配合以形成壳体122之前的组装阶段的横截面视图。图10是完全组装的连接器壳体122的横截面视图。如图所示,电路板128被定位在插塞领部214的领部空腔224内。在图9所示的组装阶段中,通信子组件230被定位在第一壳体外壳136的空腔部分222中。这时,电路板126(图1)和电路板128由插塞领部214松散地保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外壳138可以被构造为滑动到相对于第一壳体外壳136的中间位置并且然后旋转到最终组装位置。例如,第二壳体外壳138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外壳136定向,如图9所示,使得边缘段311可以被插入到第一凹陷表面385下面。领部凸缘316可相对于纵向轴线194成一角度,如图9所示。当领部凸缘316在配合方向M1(图10)在第一凹陷表面385下方推进时,第二壳体外壳138可以被旋转朝向第一壳体外壳136,如箭头R所示(图10)。如图10所示,在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被连结在一起之后,第一凹陷表面385与外凸缘表面322相接。此时,边缘段311(图9)可以直接与第二凹陷表面387和电路板126、128相接以将电路板126、128保持在指定的配合位置处。
尽管所述实施例以包括领部凸缘316的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其他实施例也可以不包括领部凸缘316。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插塞领部214的后边缘370(图6)可以邻接前边缘310(图5)的至少一部分,而插塞领部214或后边缘370不与第二壳体外壳交叠。

Claims (9)

1.一种可插拔连接器(106),包括连接器壳体(122)和电路板(128),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构造为与通信部件相配合的配合端(112),所述连接器壳体(122)包括第一壳体外壳(136)和第二壳体外壳(138),所述第一壳体外壳和所述第二壳体外壳彼此相对并且联接在一起以在两者之间限定壳体空腔(124),所述电路板(128)具有相反的侧边缘(266、268)和电触头(129)的触头阵列(265),所述触头阵列(265)定位在相反的侧边缘之间并设置在所述壳体空腔中并且构造为接合所述通信部件的相应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壳(136)包括在所述配合端(112)处环绕所述触头阵列(265)的插塞领部(214),所述插塞领部(214)被构造为单件并具有引导边缘(130)和后边缘(370),所述第二壳体外壳(138)与所述插塞领部(214)的后边缘(370)相接使得所述插塞领部(214)从所述第二壳体外壳(138)延伸到所述配合端(112),且所述插塞领部(214)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插塞壁(362)和第二插塞壁(364),在所述第一插塞壁中设置有第一板槽(380),所述第一板槽被构造为在所述后边缘(370)侧是端部开口的,在所述第二插塞壁中设置有第二板槽(376),所述第一板槽和所述第二板槽横向对齐使得所述电路板可延伸穿过由所述插塞领部限定的领部空腔(224)并且由所述第一板槽和第二板槽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22)具有尾端(114)和在所述配合端(112)和所述尾端(114)之间延伸通过所述壳体空腔(124)的中心纵向轴线(194),所述插塞领部(214)环绕所述纵向轴线(194)并且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194)延伸的至少一个插塞壁(361、362、363或36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插塞壁包括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194)延伸的多个插塞壁(361、362、363、36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器,其中引导边缘(130)完全环绕所述纵向轴线(19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器,其中插塞领部(214)限定领部空腔(224),所述触头阵列(265)被设置在所述领部空腔内,并且所述可插拔连接器没有延伸通过所述领部空腔(224)的任何紧固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器,所述第二壳体外壳(138)包括接合所述电路板(128)的前向-面向前边缘(3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外壳(138)具有与所述插塞领部(214)的后边缘(370)的至少一部分邻接的前向-面向前边缘(3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外壳(136)包括侧面开口并且联接到所述插塞领部(214)的主体(2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连接器固持器(146),所述连接器固持器包括固持器夹(186),所述固持器夹接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中的每一个,并且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固定在一起。
CN201510393312.8A 2014-04-30 2015-04-30 具有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 Active CN105048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266,453 2014-04-30
US14/266,453 US9419367B2 (en) 2014-04-30 2014-04-30 Pluggable connector having multiple housing shel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8164A CN105048164A (zh) 2015-11-11
CN105048164B true CN105048164B (zh) 2019-06-11

Family

ID=54355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3312.8A Active CN105048164B (zh) 2014-04-30 2015-04-30 具有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19367B2 (zh)
CN (1) CN1050481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03805U (zh) * 2012-12-17 2016-06-08 3M创新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9681582B1 (en) * 2015-12-04 2017-06-13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Pluggable connector and unitary housing shell configured to transfer thermal energy of the pluggable connector
US10084262B2 (en) * 2016-12-28 2018-09-2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Bi-directional cable interconnect system
US10193268B1 (en) * 2017-10-31 2019-01-29 Teralux Technology Co., Ltd. SFP cable connector capable of protecting solder joints
CN208738551U (zh) 2018-05-30 2019-04-12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度mini版芯片侧高速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布局结构
US11088481B2 (en) * 2019-03-13 2021-08-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calable high-speed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US10547142B1 (en) * 2019-03-14 2020-01-28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Latch assembly for a plug connector
US10855028B1 (en) * 2019-07-29 2020-12-0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Plug connector
US11778786B2 (en) 2021-12-22 2023-10-03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Thermal bridge for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3204B1 (en) * 2004-12-16 2006-04-25 Dong-Yang Wang Locking/unlocking mechanism for mobile rack
CN202042700U (zh) * 2010-12-30 2011-11-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5054A (en) 1994-08-26 1996-08-1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nged cover
JP2000082527A (ja) * 1998-09-08 2000-03-21 Yazaki Corp 防水コネクタ
US6059602A (en) 1999-03-17 2000-05-0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Shroud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428361B1 (en) * 1999-05-24 2002-08-06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Surface mountable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6744963B2 (en) * 2002-02-20 2004-06-0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Optoelectrical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de-latching mechanism
US6848943B2 (en) * 2002-04-16 2005-02-01 Pulse Engineering, Inc.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6758699B1 (en) * 2003-05-08 2004-07-06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RJ connector with robust connector assembly for transceiver module
US7083336B2 (en) * 2004-03-02 2006-08-01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module with latching/delatching mechanism
US7033219B2 (en) * 2004-06-10 2006-04-25 Commscope Solutions Properties, Llc Modular plug assemblies, terminated 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7090527B2 (en) * 2004-12-06 2006-08-15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delatching mechanism
US7387538B2 (en) * 2006-03-23 2008-06-17 Finisar Corporation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a transceiver module
US8064207B2 (en) * 2008-10-14 2011-11-2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onic module with ejector mechanism
US7883341B2 (en) * 2008-11-21 2011-02-08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connector with EMI protection
CN201639088U (zh) * 2010-01-25 2010-11-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699231U (zh) * 2010-02-09 2011-01-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M430018U (en) * 2010-03-19 2012-05-21 Molex Inc Cab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spacer
CN201829731U (zh) * 2010-09-15 2011-05-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468544B (zh) * 2010-11-16 2015-0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610961B (zh) * 2011-01-21 2014-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646899B (zh) * 2011-02-18 2015-04-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646898B (zh) * 2011-02-18 2014-10-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9246262B2 (en) * 2012-08-06 2016-01-26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latch assembly with pull tab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3204B1 (en) * 2004-12-16 2006-04-25 Dong-Yang Wang Locking/unlocking mechanism for mobile rack
CN202042700U (zh) * 2010-12-30 2011-11-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19367B2 (en) 2016-08-16
CN105048164A (zh) 2015-11-11
US20150318634A1 (en)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8164B (zh) 具有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
US7632155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tion disposition
US9531132B2 (en)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structure with shield shell and shield cover
US7670154B2 (en) Solderness cable assembly
CN105431983B (zh) 插接连接器
TWI568099B (zh) 可插拔模組之插座組件
TWI388097B (zh) 連接器
US9166315B1 (en) Straddle mount connector and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847520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gured to shield cable-termination regions
US94905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guiding means
US9287660B2 (en) Pluggable connector having a coupling mechanism
CN101345358A (zh) 光学通用串行总线(usb)
CN105356165B (zh) 用于减少电磁干扰泄漏的可插拔连接器
CN106019491A (zh) 混合插座连接器及混合插头连接器
US10615544B2 (en)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5207013B (zh) 配置为减少电磁干扰泄漏的可插拔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US20040259395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TW201832430A (zh) 通訊系統之插頭連接器之插頭接點
US7997928B2 (en) Multi-position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CN103730746A (zh) 连接器组合
US88404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quipped with enhanced locking mechanism thereon
US10601186B2 (en)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611188B (zh) 浮动式连接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浮动式对接装置
CN207910117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05281077B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电触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merican Pennsylvania

Applicant after: Tailian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Pennsylvania

Applicant before: Tyco Electronics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