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1403A -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1403A
CN105031403A CN201510525422.5A CN201510525422A CN105031403A CN 105031403 A CN105031403 A CN 105031403A CN 201510525422 A CN201510525422 A CN 201510525422A CN 105031403 A CN105031403 A CN 105031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ea
drinking
stand
sm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54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明奎
马建军
王万秀
王宝清
肖欣欣
王钧波
李玉菲
陶海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f Shandong A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f Shandong 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f Shandong A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f Shandong AAS
Priority to CN2015105254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1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1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1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枳实1-3份,沉香2-4份,肉苁蓉3-6份,鱼腥草4-8份,番泻叶5-10份,薏苡仁3-7份,芦根1-5份,甘薯30-50份,乌龙茶80-100份。该茶饮对清宿便、排肠毒症状的效果显著,不仅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还能够从根源调理引起清宿便、排肠毒的内脏功能紊乱,对于久病而致精神萎靡,神情疲乏者有良好的恢复和调理作用。本发明多选用地方常见药材,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Description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医中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快速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宿便不属于医学概念,为保健减肥产品的促销炒作言论,根据该言论,宿便是积存在体内产生毒素的根源。宿便理论借用和偷换中西医学概念和理论,没有科学依据,而这些产品实为刺激性泻药,久服对身体有危害。“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为翻遍教科书,并没有找到对它的定义。这样一来,就很难搞明白到底“宿便”是什么。其实这个名词是所谓的减肥产品杜撰出来的,只是为了广告营销为目的的。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也就是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在经过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和胃酸、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后进入肠道,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入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开始聚集成形,才算开始形成粪便。所以,所谓的宿便,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了。
肠毒又称氨物质,肠毒不属于医学概念。由于形成成分较为复杂,是部分学术专家为了更便捷的表述肠道内有害物质给出的总称。实际意义为未能及时排出肠道,长时间存在于肠道皱折、憩室中的垃圾混合物,如:氨气、硫化氢、亚硝酸等20余种有害甚至致癌物质的“集合体”。人体的肠道中有许多皱折、憩室,会积存和残留许多残渣,正常排泄一般很难将长久积存在皱折、憩室内的残渣排出体外。久而久之,这些残渣便依附于肠壁上。由于大肠内的酸碱度和温度对细菌的繁衍极为有利,这些残渣即成为细菌、分解产物的源头,形成危害人体健康的肠内毒素即肠毒。
危害:“肠毒”的毒性更甚于人体肠内正常粪便的毒性。研究发现,正常粪便中的有害物质约为22种,其中包括硫化氢、氨气、沼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苯类,吲哚、肉毒杆菌毒素、尸毒、蕈毒碱、甲酚、丁酸等,以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盐类。而长久积存在人体肠道内的肠毒,其中细菌和分解产物的含量会比粪便更高。大量分解代谢的有害物质如不能按时排出,则部分可以通过结肠粘膜吸收,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这样一方面加重了肝脏的负担,耗竭肝脏的解毒酶系统,损害了肝脏功能;另一方面进入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人体内每天的代谢垃圾和有害物质主要通过四大排泄系统:大肠、皮肤、呼吸道、泌尿道排出。这四大排泄系统任何一方的功能失常则必将加重其他系统的负担,继而诱发这些系统的功能障碍和疾病,产生自体中毒。在这四大排泄系统中,大肠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系统,人类许多常见的疾病如肥胖、腹泻、皮肤痤疮、色斑都与大肠排毒功能失调有关。
在现有清宿便、排肠毒的药物中,申请公布号CN104187287A(申请号201410343304.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肠清宿便的保健面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小麦粒500~550、鲜韭菜15~18、玉米粉20~25、山楂糕10~14、生姜汁5~7、蜂蜜柚子茶10~12、竹叶5~7、麦芽7~10、人参6~8、黄芪4~5、雪莲花5~7、桑叶3~4、百合8~10、凤尾草6~8、助剂4~5和适量的水;所述助剂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钙果叶4~6、凌霄花5~7、红枣皮14~18、乌药子8~10、玫瑰花5~7、金银花5~6、杏仁粉25~30、菠萝皮12~15、香樟叶6~8、小麦秸秆4~6、茼蒿4~5、荷叶6~7和适量的水;制备方法是:(1)混合钙果叶、凌霄花、乌药子、玫瑰花、金银花和茼蒿,加1.5~2.5倍于总体积的水,煎煮至沸后小火熬制60~70min得浓缩汤汁,过滤得汤汁;(2)将杏仁粉炒制3~5min后加入(1)得到的汤汁,调成糊状即可;(3)混合红枣皮、菠萝皮、香樟叶、小麦秸秆和荷叶,加水没过物料6~8cm后煮沸,同时熏蒸(2)所述的糊状杏仁粉,持续30~40min,完成后烘干并粉碎即得。授权公告号CN101496888B(申请号200910119076.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清胃热、排肠毒、除宿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为:
绿豆800-1000份;阿魏400-600份;神曲100-150份;肉桂90-100份;广木香600-800份;肉蔻50-60份;陈皮100-150份;沉香80-100份;砂仁100-150份。
由此可见,中药在清宿便、排肠毒方面占有非常中药的地位,但是现存的专利中大多数原料药太多,制备方法复杂,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清宿便、排肠毒的药物不足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具有易操作、疗效显著的特点,并且它采用地方上较为常见的中药材作为原料,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枳实1-3份,沉香2-4份,肉苁蓉3-6份,鱼腥草4-8份,番泻叶5-10份,薏苡仁3-7份,芦根1-5份,甘薯30-50份,乌龙茶80-100份。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枳实1.5-2.5份,沉香2.5-3.5份,肉苁蓉4-5份,鱼腥草5-7份,番泻叶6-9份,薏苡仁4-6份,芦根2-4份,甘薯35-45份,乌龙茶85-95份。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更佳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枳实2份,沉香3份,肉苁蓉4.5份,鱼腥草6份,番泻叶7.5份,薏苡仁5份,芦根3份,甘薯40份,乌龙茶90份。
上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的制备步骤如下:
①将甘薯去皮,切成小块,用甘薯重量0.2-0.6倍的蜂蜜,搅拌均匀,用保鲜膜裹好,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2-4小时取出待用;
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0-20分钟,在将手洗净,用手取出浸泡好的原料药,沥干水分,炒5-15分钟,凉至室温,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过80-12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0.5-1.5倍的白砂糖,并且加水温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
③将新鲜的芦根除去残茎、膜质状叶片、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切成小块,置于纱布内,用擀面杖按压纱布,取出汁液待用;
④将步骤①-③所得物混匀,用大铁勺不断翻匀,水沸后转小火慢煮2-6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0-60℃待用;
⑤将乌龙茶置于砂锅内,加乌龙茶用量2-4倍的清水,小火煮至砂锅四周冒泡,放入步骤④所得物,大火迅速煎煮至沸腾,过180-220目过滤网,滤液在120-140℃灭菌10-20秒,装瓶即得茶饮。
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步骤①用甘薯重量0.3-0.5倍的蜂蜜(优选用甘薯重量0.4倍的蜂蜜)。
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步骤①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2.5-3.5小时取出待用(优选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3小时取出待用)。
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步骤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3-18分钟(优选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5分钟)。
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步骤②将细末过90-11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0.8-1.3倍的白砂糖(优选将细末过10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1倍的白砂糖)。
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步骤④水沸后转小火慢煮3-5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3-58℃待用(优选水沸后转小火慢煮4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5℃待用)。
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步骤⑤加乌龙茶用量2.5-3.5倍的清水(优选加乌龙茶用量3倍的清水)。
饮用方法:为使本发明茶饮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每日二次,早上9点和下午3点饮用,每次取30-50ml,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适当的加水稀释。
该茶饮对清宿便、排肠毒症状的效果显著,不仅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还能够从根源调理引起清宿便、排肠毒的内脏功能紊乱,对于久病而致精神萎靡,神情疲乏者有良好的恢复和调理作用。本发明多选用地方常见药材,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枳实:基原: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幼果。成分:1.酸橙果实主要含黄酮类: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等。种子含柠檬苦素类:宜昌橙苦素,闹米林,去乙酰闹米林,柠檬苦素等。2.甜橙果实主要含黄酮类:“柚皮芸香苷,异樱花素-7-芸香糖苷等。果皮含黄酮类:橙皮苷、柚皮苷等。药性: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用主治: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胸痹,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归经: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主治: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鱼腥草: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番泻叶:别名:泻叶。性味:甘、苦,寒,有小毒。番泻叶归经:归大肠经。主治: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薏苡仁:薏苡仁,中药,别名米仁、六谷、川谷、菩提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eyuan(Romen.)Stapf的种仁。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的功效。
芦根:别名: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芦菇根、顺江龙、水蓈蔃、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性味:甘,寒。归经:归肺经、胃经。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甘薯:别名朱薯、山芋、红山药、金薯、红苕、地瓜。性味功效甘,平,无毒。入脾、肾经。功能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泄泻等,外用可治痈疮肿毒等。
乌龙茶: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减肥功效:乌龙茶具有溶解脂肪的减肥效果。因为茶中的主成分——单宁酸,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乌龙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乌龙茶同红茶及绿茶相比,除了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以外,还能够加速身体的产热量增加,促进脂肪燃烧,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药疗价值:乌龙茶作为中国特种名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祛寒解酒、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表现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本发明茶饮基于中医中药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原理。选用的药材均有润肠通便的功效,针对因内腑津伤引起的清宿便、排肠毒症状,从根源处入手,属于标本兼治的组方,对清宿便、排肠毒有极好的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枳实1份,沉香2份,肉苁蓉3份,鱼腥草4份,番泻叶5份,薏苡仁3份,芦根1份,甘薯30份,乌龙茶80份。
上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制备步骤如下:
①将甘薯去皮,切成小块,用甘薯重量0.2倍的蜂蜜,搅拌均匀,用保鲜膜裹好,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2小时取出待用;
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0分钟,在将手洗净,用手取出浸泡好的原料药,沥干水分,炒5分钟,凉至室温,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过8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0.5倍的白砂糖,并且加水温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
③将新鲜的芦根除去残茎、膜质状叶片、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切成小块,置于纱布内,用擀面杖按压纱布,取出汁液待用;
④将步骤①-③所得物混匀,用大铁勺不断翻匀,水沸后转小火慢煮2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0℃待用;
⑤将乌龙茶置于砂锅内,加乌龙茶用量2倍的清水,小火煮至砂锅四周冒泡,放入步骤④所得物,大火迅速煎煮至沸腾,过180目过滤网,滤液在120℃灭菌10秒,装瓶即得茶饮。
典型病例一:李XX,女,28岁,山东济南人士。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在顺产之后一年,出现了眩晕、心悸、口干、烦热不寐的症状,而且便秘严重的症状,大便干燥,不规律,常常伴有肛门疼痛,出血,有时会因为长时间便秘而小腹疼痛,在询问西医无果后,到中医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女士开始饮用本实施例1中所制得的茶饮。
饮用实施例1中所制得的茶饮3天后,患者的便秘得到缓解,大便开始变得顺畅,眩晕、心悸、口干、烦热不寐的症状基本消失,继续饮用了5天后,肛门疼痛出血的症状消失,小腹也没有因为长期便秘而疼痛,大便开始变得有规律,产后便秘的症状基本得到治愈。
实施例2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枳实3份,沉香4份,肉苁蓉6份,鱼腥草8份,番泻叶10份,薏苡仁7份,芦根5份,甘薯50份,乌龙茶100份。
上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制备步骤如下:
①将甘薯去皮,切成小块,用甘薯重量0.6倍的蜂蜜,搅拌均匀,用保鲜膜裹好,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2-4小时取出待用;
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20分钟,在将手洗净,用手取出浸泡好的原料药,沥干水分,炒15分钟,凉至室温,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过12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1.5倍的白砂糖,并且加水温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
③将新鲜的芦根除去残茎、膜质状叶片、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切成小块,置于纱布内,用擀面杖按压纱布,取出汁液待用;
④将步骤①-③所得物混匀,用大铁勺不断翻匀,水沸后转小火慢煮6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0℃待用;
⑤将乌龙茶置于砂锅内,加乌龙茶用量2倍的清水,小火煮至砂锅四周冒泡,放入步骤④所得物,大火迅速煎煮至沸腾,过220目过滤网,滤液在140℃灭菌20秒,装瓶即得茶饮。
实施例3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枳实1.5份,沉香2.5份,肉苁蓉4份,鱼腥草5份,番泻叶6份,薏苡仁4份,芦根2份,甘薯35份,乌龙茶85份。
上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制备步骤如下:
①将甘薯去皮,切成小块,用甘薯重量0.3倍的蜂蜜,搅拌均匀,用保鲜膜裹好,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2.5小时取出待用;
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3分钟,在将手洗净,用手取出浸泡好的原料药,沥干水分,炒8分钟,凉至室温,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过9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0.8倍的白砂糖,并且加水温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
③将新鲜的芦根除去残茎、膜质状叶片、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切成小块,置于纱布内,用擀面杖按压纱布,取出汁液待用;
④将步骤①-③所得物混匀,用大铁勺不断翻匀,水沸后转小火慢煮3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3℃待用;
⑤将乌龙茶置于砂锅内,加乌龙茶用量2.5倍的清水,小火煮至砂锅四周冒泡,放入步骤④所得物,大火迅速煎煮至沸腾,过190目过滤网,滤液在125℃灭菌13秒,装瓶即得茶饮。
典型病例二:杨XX,男,3岁,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症状:患者出生非常的爱吃零食,不爱吃饭,不喜喝水,大便次数偏少,一周4次,每次都会有严重的出血症状,腹部涨满,体型偏瘦,不增长,后经医院诊断为小儿便秘。由于孩子太小,太苦的药物还有西药对孩子刺激性非常大,所以医生建议饮用本发明所得茶饮。
饮用本实施例3中所制得的茶饮1天后,大便干燥,腹胀症状明显好转;饮用2天,食欲增加,排便次数正常,腹部涨满症状消退,继续饮用了5天后,饭量大增,体重开始增加,各项不良症状完全消失,病愈。
实施例4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枳实2.5份,沉香3.5份,肉苁蓉5份,鱼腥草7份,番泻叶9份,薏苡仁6份,芦根4份,甘薯45份,乌龙茶95份。
上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制备步骤如下:
①将甘薯去皮,切成小块,用甘薯重量0.5倍的蜂蜜,搅拌均匀,用保鲜膜裹好,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3.5小时取出待用;
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8分钟,在将手洗净,用手取出浸泡好的原料药,沥干水分,炒13分钟,凉至室温,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过11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1.3倍的白砂糖,并且加水温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
③将新鲜的芦根除去残茎、膜质状叶片、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切成小块,置于纱布内,用擀面杖按压纱布,取出汁液待用;
④将步骤①-③所得物混匀,用大铁勺不断翻匀,水沸后转小火慢煮5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8℃待用;
⑤将乌龙茶置于砂锅内,加乌龙茶用量3.5倍的清水,小火煮至砂锅四周冒泡,放入步骤④所得物,大火迅速煎煮至沸腾,过210目过滤网,滤液在135℃灭菌18秒,装瓶即得茶饮。
实施例5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枳实2份,沉香3份,肉苁蓉4.5份,鱼腥草6份,番泻叶7.5份,薏苡仁5份,芦根3份,甘薯40份,乌龙茶90份。
上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制备步骤如下:
①将甘薯去皮,切成小块,用甘薯重量0.4倍的蜂蜜,搅拌均匀,用保鲜膜裹好,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3小时取出待用;
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5分钟,在将手洗净,用手取出浸泡好的原料药,沥干水分,炒10分钟,凉至室温,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过10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1倍的白砂糖,并且加水温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
③将新鲜的芦根除去残茎、膜质状叶片、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切成小块,置于纱布内,用擀面杖按压纱布,取出汁液待用;
④将步骤①-③所得物混匀,用大铁勺不断翻匀,水沸后转小火慢煮4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5℃待用;
⑤将乌龙茶置于砂锅内,加乌龙茶用量3倍的清水,小火煮至砂锅四周冒泡,放入步骤④所得物,大火迅速煎煮至沸腾,过200目过滤网,滤液在130℃灭菌15秒,装瓶即得茶饮。
实验例: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5)的效果,我们抽取了400名患者进行了药物的实验,平均分为二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饮用本发明所得茶饮,对照组饮用其它治疗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药物。
入选标准:有肺热咳嗽、血液循环不顺畅症状的一项或多项。
饮用方法:为使本发明茶饮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每日二次,早上9点和下午3点饮用,每次取30-50ml,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适当的加水稀释。
疗效情况判定标准:1、治愈,饮用药物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饮用药物后,不适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3、无效,饮用药物后,不适症状无变化。
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精确的统计和数理分析。具体实验结果如下表:
本发明茶饮与其它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药物相比治愈率高,总有效率为10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该发明茶饮造价低廉,普通百姓长期饮用,也不会增加身体和金钱上的负担。临床实验中未出现一例副作用情况,安全性远高于其它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药物,且见效快,治疗过程无痛苦,是目前能清宿便、排肠毒的最为快速有效的中药药物。

Claims (10)

1.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枳实1-3份,沉香2-4份,肉苁蓉3-6份,鱼腥草4-8份,番泻叶5-10份,薏苡仁3-7份,芦根1-5份,甘薯30-50份,乌龙茶8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枳实1.5-2.5份,沉香2.5-3.5份,肉苁蓉4-5份,鱼腥草5-7份,番泻叶6-9份,薏苡仁4-6份,芦根2-4份,甘薯35-45份,乌龙茶85-9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的茶饮,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枳实2份,沉香3份,肉苁蓉4.5份,鱼腥草6份,番泻叶7.5份,薏苡仁5份,芦根3份,甘薯40份,乌龙茶9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①将甘薯去皮,切成小块,用甘薯重量0.2-0.6倍的蜂蜜,搅拌均匀,用保鲜膜裹好,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2-4小时取出待用;
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0-20分钟,在将手洗净,用手取出浸泡好的原料药,沥干水分,炒5-15分钟,凉至室温,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过80-12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0.5-1.5倍的白砂糖,并且加水温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
③将新鲜的芦根除去残茎、膜质状叶片、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切成小块,置于纱布内,用擀面杖按压纱布,取出汁液待用;
④将步骤①-③所得物混匀,用大铁勺不断翻匀,水沸后转小火慢煮2-6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0-60℃待用;
⑤将乌龙茶置于砂锅内,加乌龙茶用量2-4倍的清水,小火煮至砂锅四周冒泡,放入步骤④所得物,大火迅速煎煮至沸腾,过180-220目过滤网,滤液在120-140℃灭菌10-20秒,装瓶即得茶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用甘薯重量0.3-0.5倍的蜂蜜(优选用甘薯重量0.4倍的蜂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2.5-3.5小时取出待用(优选放置在冰箱的冷藏上3小时取出待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3-18分钟(优选先将枳实、沉香、肉苁蓉、鱼腥草、番泻叶和薏苡仁用清水浸泡15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将细末过90-11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0.8-1.3倍的白砂糖(优选将细末过100目筛后置于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加入细末重量1倍的白砂糖)。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水沸后转小火慢煮3-5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3-58℃待用(优选水沸后转小火慢煮4分钟,停火温度保持在55℃待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加乌龙茶用量2.5-3.5倍的清水(优选加乌龙茶用量3倍的清水)。
CN201510525422.5A 2015-08-25 2015-08-25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031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5422.5A CN105031403A (zh) 2015-08-25 2015-08-25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5422.5A CN105031403A (zh) 2015-08-25 2015-08-25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1403A true CN105031403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5422.5A Pending CN105031403A (zh) 2015-08-25 2015-08-25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14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2353A (zh) * 2017-07-29 2017-12-05 李情民 一种香泡皮枳实健胃茶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346A (zh) * 1997-01-30 1998-08-05 张汉英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346A (zh) * 1997-01-30 1998-08-05 张汉英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瑞英主编: "《求医不如求己:家庭健康与医疗大全集》", 30 October 2012,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勇毅等: "《老年人常见病中医保健》", 31 January 2000, 人民卫生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2353A (zh) * 2017-07-29 2017-12-05 李情民 一种香泡皮枳实健胃茶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8262B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9626B (zh) 中药复方制剂舒阴液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3405728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646A (zh) 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2891A (zh) 缓解产妇大便秘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3826A (zh) 一种可清肺祛湿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62B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1616A (zh) 一种改善便秘的保健泡袋茶
CN104940718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515A (zh) 一种用于减肥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66B (zh) 用于气郁、血瘀体质人袪湿活血、软坚散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31403A (zh) 能清宿便、排肠毒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9633B (zh) 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
CN104623318A (zh) 一种用于翼状胬肉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87342A (zh) 适合甲亢患者饮用的药酒及制备工艺
CN104606591A (zh) 一种可有效润肠通便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7689A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CN106729111A (zh) 一种治疗腹泻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859A (zh) 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胰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6620342A (zh) 一种用于滋阴润燥的保健药酒
CN105920574A (zh) 一种治疗心悸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7069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242A (zh) 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健脾消食剂及制备方法
CN105596849A (zh) 医治外痔的中药熏洗液及制备方法
CN104814330A (zh) 一种狗粮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