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0386A - 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0386A
CN105030386A CN201510399145.8A CN201510399145A CN105030386A CN 105030386 A CN105030386 A CN 105030386A CN 201510399145 A CN201510399145 A CN 201510399145A CN 105030386 A CN105030386 A CN 105030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al cord
microtubular
cell
support
st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91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悦
李瑞欣
陈旭义
张赛
汤锋武
马军
刘红斌
刚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LOGISTICS INSTITUTE AFFILIATED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LOGISTICS INSTITUTE AFFILIATED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LOGISTICS INSTITUTE AFFILIATED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LOGISTICS INSTITUTE AFFILIATED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5103991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03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0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包括椭圆柱型的微导管支架本体,所述微导管支架本体内部设有用于生长皮质脊髓束、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的空心区域;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外径为2.5-3.5mm,壁厚0.1-1.0mm。本发明根据脊髓天然神经电生理结构和精细位置,设计模型的大小尺寸和精微结构,采用低温快速成型打印技术,将患者精细结构精确打印,可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和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始终是医学界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目前,其治疗策略是促使及引导近端脊髓神经轴突生长跨越损伤段,使其与远端相连,同时抑制脊髓损伤后产生的不利的病理生理反应,如远端的华勒氏变性。1944年Weiss等提出了无缝线导管化的方法修复神经损伤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之后的学者们利用组织工程化、有生物活性的神经替代物,即神经导管,替代来源有限的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但是,由于脊髓其本身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脊髓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仍难以取得较大突破。近几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不断进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使得脊髓损伤修复出现新的希望。
脊髓损伤存在轴突破坏,但是当神经内膜的连续性完整无损(例如挤压伤)的时候,轴突在原来的基膜内再生,并且可以彻底痊愈。但是至今还无法用肉眼或仪器设备去正确地分辨脊髓神经的运动神经束和感觉神经束,所以无法人为地通过手术的方法去正确地实现同类神经束的吻合修复,结果常常造成神经束之间重叠、扭曲、偏位和滑脱,以及吻合口部结缔组织增生等阻碍近端轴突再生和恢复不良等后果。对于断端间有缺损的损伤,由于断端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外周神经结缔组织的增生会形成瘢痕组织,从而阻碍再生神经纤维的向前增长,使再生纤维达不到原位而失去功能。因此为防止过多的结缔组织在两断端间生长、必须移植他物填充或进行桥接诱导修复。
目前,构建人工脊髓的支架材料按来源可分为两大类:生物型材料和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材料。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材料虽然能为神经再生起到通道作用,但由于他们不能在体内被降解和吸收,阻碍近端轴突再生和导致恢复不良。所以选择制备脊髓神经微导管的材料趋向于生物可降解型材料。由于脊髓组织的软组织特性,用于植入脊髓的支架材料常选用含水量高,且力学特性类似脊髓的材料(ZhongYing-hui,BellamkondaRV.Biomaterialsforthecentralnervoussystem.JRSocInterface,2008,5(26):957-975)。同时,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粘附能力至关重要,天然高分子材料或者天然高分子对合成高分子进行改性后的材料用作支架材料便成为理想的途径之一。
对脊髓微导管支架结构功能优化也尤为重要。Williamst研究证明结构一致的纤维能定向引导神经突末梢运动。而细胞外基质地貌特征如凹槽、隆起、纤维等,不仅能直接使沿基质生长的细胞呈现拉长的双极形态,而且也能促进细胞定向迁移(CurtisAS.Smallisbeautifulbutsmalleristheaim:reviewofalifeofresearch.EurCellMater,2004,22(8):27-36.)。基于此基础,已有研究者将多种材料制作成仿生支架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研究。Matsumoto和曹谊林(MatsnmotoK,OhnishiK,KiyotaniT,eta1.Peripheralnerveregenerationacrossan80-mmgapbridgedbyapolyglycolicacid(PGA)-collagentubefilledwithlaminin-coatedcollagenfibers:ahistologicalandelectrophysiologicalevaluationofregeneratednerves.BrainRes2000;868(2):315-328)等用PGA多丝手术缝合线编织成中空管作为神经导管,在导管内嵌入可吸收导线,从而使再生轴突从总体上沿导线、导管定向生长,避免了神经瘤的形成。Pennings设计了具有不同孔径分布的双层结构神经导管,以PCL-LA为内层,外层是PU/PLA共混物,用这种神经导管桥接再生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一样。
但是,以目前工艺制备的神经导管不仅神经功能的修复效果有限,而且,其空间结构与在体脊髓有较大差距。因此设计出模拟体内细胞微环境所需的三维结构支架,这样会更有利于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和分化(PeterXM.Biomimeticmaterialsfortissueengineering.AdvDrugDeliveryRev.2008;60(2):184-198)。
快速成型技术在上世纪末期诞生,是增材技术基础上的材料堆积技术。该技术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体,能快速直接精确地将设计模型转化为事先设计的模型或模具,从而为复杂零件模型制备、零件设计、特殊构思验证等方面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手段。而低温快速成型技术是根据所设计或扫描物件的三维信息,在计算机软件及电机精确调控下,用精密金属针头与材料的特定位移关系,迅速打印出特定三维结构,利用材料低温成型特性在低温下迅速凝固并实现自动粘接和堆积,逐层堆积最终形成目标物价。材料的低温成型环境温度控制在-30℃-5℃。颜永年教授等利用该技术可制备出孔径为100~200μm的交错贯通的组织工程三维支架。李瑞欣等利用PLLA/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等材料制成的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可降解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脊髓神经电生理天然结构的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包括椭圆柱型的微导管支架本体,所述微导管支架本体内部设有用于生长皮质脊髓束、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的空心区域;所述空心区域包括第一支架区域、第二支架区域和第三支架区域;所述微导管支架本体上半部中心设有用于生长薄束、楔束的第一支架区域;所述第一支架区域的左右各设有一用于生长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的第二支架区域;所述第一支架区域下方设有第三支架区域;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外径为2.5-3.5mm,壁厚0.1-1.0mm;所述第三支架区域的直径在200-400μm,第三支架区域用于精度的控制。
进一步,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外可用于贴服或融合细胞或生长因子。
优选的,所述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嗅鞘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生长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DGF)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径表面的细胞密度为1×106—1×108/ml。
进一步,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径表面生长因子的浓度为10μg/g—20mg/g。
进一步,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的生物材料为在37℃,体内热稳定维持3个月的、可降解的生物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天然大鼠脊髓神经结构设计脊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将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导入3D生物打印机中;
(2)将生物材料的溶液置于3D生物打印机的打印机材料储存器中;
(3)设置打印机参数,生物打印机针头直径为60—200μm,针头数量为8—20个,针头到基底打印层为100—300μm,打印速度5-10mm/秒,打印间隙为100μm—400μm,温度设置为-30℃—5℃;
(4)打印得脊髓微导管,将脊髓微导管常规消毒净化,置入含有细胞或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培养4-12天;
(5)将含有细胞或生长因子的已成熟脊髓微导管置入脊髓损伤处,形成脊髓微导管支架。
优选的,所述生物材料为胶原、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明胶、水凝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物。
进一步,所述生物材料的降解溶剂为醋酸、柠檬酸、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仿生技术,根据脊髓天然神经电生理结构和精细位置,设计模型的大小尺寸和精微结构,采用低温快速成型打印技术,将患者精细结构精确打印,可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和研究。
(2)本发明采用的低温快速成型技术科在低温情况下迅速使得材料凝固并堆积成型,精确度高,成型效果好,不破坏材料本身的性质。
(3)本发明所用材料为生物可降解的材料,无细胞毒性、免疫排斥,在体内一定时间内可降解为人体可吸收的无毒无害物质,可促进神经纤维有序定向生长,且不阻碍后期神经纤维生长。
(4)本发明种子细胞为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少突胶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都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等特点,为神经系统常见的细胞类型,来源丰富,技术成熟,效果明确,是脊髓神经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5)本发明的脊髓微导管低温快速成型技术总体技术含量高,但成本较低,具有高附加值,后期产品化后市场前景可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脊髓微导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脊髓微导管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
如图1、2所示,包括椭圆柱型的微导管支架本体,微导管支架本体内部设有用于生长皮质脊髓束、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的空心区域;空心区域包括第一支架区域1、第二支架区域2和第三支架区域3;微导管支架本体上半部中心设有用于生长薄束、楔束的第一支架区域1;第一支架区域1的左右各设有一用于生长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的第二支架区域2;第一支架区域1下方设有第三支架区域3;脊髓微导管支架外径为2.5-3.5mm,壁厚0.1-1.0mm;第三支架区域3的直径在200-400μm,第三支架区域用于精度的控制。
本发明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外可用于贴服或融合细胞或生长因子。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嗅鞘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DGF)中的一种或多种。
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径表面的细胞密度为1×106—1×108/ml。
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径表面生长因子的浓度为10μg/g—20mg/g。
本发明脊髓微导管支架的生物材料为在37℃,体内热稳定维持3个月的、可降解的生物材料。
实施例二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
(1)制备大鼠胸10水平新鲜脊髓样本,测量其主要参数数据,如直径、横径、硬度、弹性模量、强度;
(2)根据大鼠脊髓神经解剖结构及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脊髓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薄束和楔束的直径及走行,设计并优化脊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脊髓微导管3D模型导入3D生物打印机电脑中,进行格式转换、数据模拟及参数优化;
(3)以蚕丝蛋白为原材料,取蚕丝,将蚕丝原材料放入80-120℃的Na2CO3的溶液中,高温清煮30-60min,蒸馏水反复清洗;重复清煮及清洗2-3次,真空干燥完成脱胶;在CaCL2、乙醇、水的溶液中进行溶解,采用流水透析法进行透析,进行透析加热及超滤,最后浓缩成材料溶液。
(4)制备含有生物材料的溶液置于打印机材料储存器中;生物打印机针头直径为60—200μm,针头数量为8—20个,针头到基底打印层为100—300μm,打印速度5-10mm/秒,打印间隙为100μm—400μm,温度设置为-30℃—5℃。
(5)按照常规技术制备含有神经干细胞的溶液,加B27、bFGF无血清培养基及神经元特定培养基,加NT-3和BDNF生长因子;将打印的脊髓微导管常规消毒净化,置入含有108/ml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4—12天。
(6)制备精确大鼠胸10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将制备的含有细胞的已成熟脊髓微导管置入脊髓损伤处,形成局部对合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分布均匀、生物可降解的脊髓导管支架材料。
实施例三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
(1)根据大鼠脊髓神经解剖结构及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脊髓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薄束和楔束的直径及走行,设计并优化脊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脊髓微导管3D模型导入3D生物打印机电脑中,进行格式转换、数据模拟及参数优化,直径在2.5-2.8mm,横径在2.2-2.5mm;
(2)以蚕丝蛋白和羟基磷灰石为原材料,取蚕丝,将蚕丝原材料放入80-120℃的Na2CO3的溶液中,高温清煮30-60min,蒸馏水反复清洗;重复清煮及清洗2-3次,真空干燥完成脱胶;在CaCL2、乙醇、水(1:2:8)的溶液中进行溶解,采用流水透析法进行透析,加羟基磷灰石混合溶液以1:1、1:2;1:3、1:4、1:5浓度进行配比,进行透析加热及超滤,最后浓缩成材料溶液。
(3)将生物材料的溶液置于打印机材料储存器中;生物打印机针头直径为60—200μm,针头数量为8—20个,针头到基底打印层为100—300μm,打印速度5-10mm/秒,打印间隙为100μm—400μm,温度设置为-30℃—5℃。
(4)按照常规技术制备含有神经干细胞的溶液,加B27、bFGF无血清培养基及神经元特定培养基,加NT-3和BDNF生长因子;将打印的脊髓微导管常规消毒净化,置入含有108/ml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4—12天。
(5)制备精确大鼠胸10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将制备的含有细胞的已成熟脊髓微导管置入脊髓损伤处,形成局部对合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分布均匀、生物可降解的脊髓导管支架材料。
实施例四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
(1)根据大鼠脊髓神经解剖结构及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脊髓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薄束和楔束的直径及走行,设计并优化脊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
(2)以胶原、蚕丝蛋白和羟基磷灰石为原材料,以牛腱作为胶原生物材料,取蚕丝,将蚕丝原材料放入80-120℃的Na2CO3的溶液中,高温清煮30-60min,蒸馏水反复清洗;重复清煮及清洗2-3次,真空干燥完成脱胶;在CaCL2、乙醇、水(1:2:8)的溶液中进行溶解,采用流水透析法进行透析,加胶原、丝素蛋白和羟基磷灰石混合溶液以1:1:1、1:1:2;1:1:3、1:2:1、1:2:2浓度进行配比,进行透析加热及超滤,最后浓缩成材料溶液。
(3)将生物材料的溶液置于打印机材料储存器中;生物打印机针头直径为60—200μm,针头数量为8—20个,针头到基底打印层为100—300μm,打印速度5-10mm/秒,打印间隙为100μm—400μm,温度设置为-30℃—5℃。
(4)按照常规技术制备含有神经干细胞的溶液,加B27、bFGF无血清培养基及神经元特定培养基,加NT-3和BDNF生长因子;将打印的脊髓微导管常规消毒净化,置入含有108/ml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4—12天。
(5)制备精确大鼠胸10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将制备的含有细胞的已成熟脊髓微导管置入脊髓损伤处,形成局部对合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分布均匀、生物可降解的脊髓导管支架材料。
实施例五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
(1)根据大鼠脊髓神经解剖结构及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脊髓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薄束和楔束的直径及走行,设计并优化脊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
(2)以胶原、蚕丝蛋白和羟基磷灰石为原材料,以牛腱作为胶原生物材料,取蚕丝,将蚕丝原材料放入80-120℃的Na2CO3的溶液中,高温清煮30-60min,蒸馏水反复清洗;重复清煮及清洗2-3次,真空干燥完成脱胶;在CaCL2、乙醇、水(1:2:8)的溶液中进行溶解,采用流水透析法进行透析,加胶原、丝素蛋白和羟基磷灰石混合溶液以1:1:、1:1:2;1:1:3、1:2:1、1:2:2浓度进行配比,进行透析加热及超滤,最后浓缩成材料溶液。
(3)将生物材料的溶液置于打印机材料储存器中;生物打印机针头直径为60—200μm,针头数量为8—20个,针头到基底打印层为100—300μm,打印速度5-10mm/秒,打印间隙为100μm—400μm,温度设置为-30℃—5℃。
(4)按照常规技术制备含有脂肪干细胞的溶液,加B27、bFGF无血清培养基,加BDNF生长因子,将脂肪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将打印的脊髓微导管常规消毒净化,置入含有106-108/ml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8—14天。
(5)制备精确大鼠胸10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将制备的含有细胞的已成熟脊髓微导管置入脊髓损伤处,形成局部对合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分布均匀、生物可降解的脊髓导管支架材料。
实施例六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
(1)根据大鼠脊髓神经解剖结构及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脊髓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薄束和楔束的直径及走行,设计并优化脊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脊髓微导管3D模型导入3D生物打印机电脑中,进行格式转换、数据模拟及参数优化,直径在2.5-2.8mm,横径在2.2-2.5mm;
(2)以蚕丝蛋白和羟基磷灰石为原材料,取蚕丝,将蚕丝原材料放入80-120℃的Na2CO3的溶液中,高温清煮30-60min,蒸馏水反复清洗;重复清煮及清洗2-3次,真空干燥完成脱胶;在CaCL2、乙醇、水(1:2:8)的溶液中进行溶解,采用流水透析法进行透析,加羟基磷灰石混合溶液以1:1、1:2;1:3、1:4、1:5浓度进行配比,进行透析加热及超滤,最后浓缩成材料溶液。
(3)将生物材料的溶液置于打印机材料储存器中;生物打印机针头直径为60—200μm,针头数量为8—20个,针头到基底打印层为100—300μm,打印速度5-10mm/秒,打印间隙为100μm—400μm,温度设置为-30℃—5℃。
(4)按照常规技术制备含有脂肪干细胞的溶液,加B27、bFGF无血清培养基,加BDNF生长因子,将脂肪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将打印的脊髓微导管常规消毒净化,置入含有106-108/ml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8—14天。
(5)制备精确大鼠胸10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将制备的含有细胞的已成熟脊髓微导管置入脊髓损伤处,形成局部对合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分布均匀、生物可降解的脊髓导管支架材料。
实施例七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
(1)根据大鼠脊髓神经解剖结构及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脊髓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薄束和楔束的直径及走行,设计并优化脊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脊髓微导管3D模型导入3D生物打印机电脑中,进行格式转换、数据模拟及参数优化,直径在2.5-2.8mm,横径在2.2-2.5mm;
(2)以蚕丝蛋白原材料,取蚕丝,将蚕丝原材料放入80-120℃的Na2CO3的溶液中,高温清煮30-60min,蒸馏水反复清洗;重复清煮及清洗2-3次,真空干燥完成脱胶;在CaCL2、乙醇、水(1:2:8)的溶液中进行溶解,采用流水透析法进行透析,进行透析加热及超滤,最后浓缩成材料溶液。
(3)将生物材料的溶液置于打印机材料储存器中;生物打印机针头直径为60—200μm,针头数量为8—20个,针头到基底打印层为100—300μm,打印速度5-10mm/秒,打印间隙为100μm—400μm,温度设置为-30℃—5℃。
(4)按照常规技术制备含有脂肪干细胞的溶液,加B27、bFGF无血清培养基,加BDNF生长因子,将脂肪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将打印的脊髓微导管常规消毒净化,置入含有106-108/ml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8—14天。
(5)制备精确大鼠胸10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将制备的含有细胞的已成熟脊髓微导管置入脊髓损伤处,形成局部对合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分布均匀、生物可降解的脊髓导管支架材料。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椭圆柱型的微导管支架本体,所述微导管支架本体内部设有用于生长皮质脊髓束、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的空心区域;所述空心区域包括第一支架区域、第二支架区域和第三支架区域;所述微导管支架本体上半部中心设有用于生长薄束、楔束的第一支架区域;所述第一支架区域的左右各设有一用于生长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的第二支架区域;所述第一支架区域下方设有第三支架区域;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外径为2.5-3.5mm,壁厚0.1-1.0mm;所述第三支架区域的直径在200-4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外可用于贴服或融合细胞或生长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嗅鞘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DGF)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径表面的细胞密度为1×106—1×108/ml。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内径表面生长因子的浓度为10μg/g—20mg/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髓微导管支架的生物材料为在37℃,体内热稳定维持3个月的、可降解的生物材料。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天然大鼠脊髓神经结构设计脊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将髓微导管支架3D模型导入3D生物打印机中;
(2)将生物材料的溶液置于3D生物打印机的打印机材料储存器中;
(3)设置打印机参数,生物打印机针头直径为60—200μm,针头数量为8—20个,针头到基底打印层为100—300μm,打印速度5-10mm/秒,打印间隙为100μm—400μm,温度设置为-30℃—5℃;
(4)打印得脊髓微导管,将脊髓微导管常规消毒净化,置入含有细胞或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培养4-12天;
(5)将含有细胞或生长因子的已成熟脊髓微导管置入脊髓损伤处,形成脊髓微导管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材料为胶原、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明胶、水凝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髓微导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材料的降解溶剂为醋酸、柠檬酸、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CN201510399145.8A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0303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9145.8A CN105030386A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9145.8A CN105030386A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386A true CN105030386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7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9145.8A Pending CN105030386A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038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2731A (zh) * 2015-11-25 2016-02-2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比格犬脊髓定向通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0728A (zh) * 2015-11-25 2016-03-09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人用高仿真胶原脊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62566A (zh) * 2021-07-27 2021-10-01 北京理工大学 神经束构造支架及神经束构造方法
CN113679893A (zh) * 2021-10-14 2021-11-23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双效应抗凝抗菌人造导管的制备方法
CN113941029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3d打印神经导管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0831A1 (en) * 2002-08-01 2007-01-11 Romero-Ortega Mario I Biomimetic biosynthetic nerve implant
CN101574543A (zh) * 2009-06-09 2009-11-11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体细胞的人工关节软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6016A (zh) * 2011-06-20 2012-12-2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
CN102908207A (zh) * 2012-10-30 2013-02-06 南通大学 生物打印技术制备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2288A (zh) * 2013-06-24 2013-09-04 谢杨 基于生物打印技术的细胞-生物支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0831A1 (en) * 2002-08-01 2007-01-11 Romero-Ortega Mario I Biomimetic biosynthetic nerve implant
CN101574543A (zh) * 2009-06-09 2009-11-11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体细胞的人工关节软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6016A (zh) * 2011-06-20 2012-12-2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促进周围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植入式可降解装置
CN102908207A (zh) * 2012-10-30 2013-02-06 南通大学 生物打印技术制备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2288A (zh) * 2013-06-24 2013-09-04 谢杨 基于生物打印技术的细胞-生物支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以胜,等: "3D打印技术制备大鼠脊髓仿生支架的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2731A (zh) * 2015-11-25 2016-02-2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比格犬脊髓定向通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0728A (zh) * 2015-11-25 2016-03-09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人用高仿真胶原脊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41029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3d打印神经导管及其应用
CN113941029B (zh) * 2020-07-17 2022-11-1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3d打印神经导管及其应用
CN113462566A (zh) * 2021-07-27 2021-10-01 北京理工大学 神经束构造支架及神经束构造方法
CN113679893A (zh) * 2021-10-14 2021-11-23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双效应抗凝抗菌人造导管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xon et al. Bridging the gap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with 3D printed and bioprinted conduits
Yan et al. Implantable nerve guidance conduits: Material combinations, multi-functional strategies and advanced engineering innovations
Orciani et al. Biofabrication and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cell source,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
Ramos et al.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19: the role of biofabrication—a year in review
CN105030386A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脊髓微导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7123B (zh) 一种三维生物打印系统及基于三维生物打印系统制备神经再生植入体的方法
RU2427647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нструкции, содержащей 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ую целлюлозу
Xing et al. Engineering complex anisotropic scaffolds beyond simply uniaxial alignment for tissue engineering
CN105477682A (zh) 一种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及制备方法
CN104490491A (zh) 一种生物相容的人工耳及其体外快速构建方法
CN102886068A (zh) 一种plga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CN102512266B (zh) 脊髓损伤修复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
CN105031728A (zh) 一种低温快速成型三维打印胶原丝素蛋白材料
Meng et al. Melt-based, solvent-fre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scaffolds with designer microstructures for tailored mechanical/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N109196092A (zh) 细胞培养用或组织工程用支架
CN114129775A (zh) 一种仿生含细胞大块骨软骨生物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28574A (zh) 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hung et al. A bioprinting printing approach to regenerate cartilage for microtia treatment
CN109821072A (zh) 一种利用熔融电纺三维打印与同轴纺丝制备腱骨联合三相支架
CN105342731A (zh) 一种比格犬脊髓定向通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9993A (zh) 基于聚己内酯静电纺丝3d打印软骨补片支架构建方法及装置
Karabay et al. 3D printed polylactic acid scaffold For dermal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in vitro
CN110507853A (zh) 一种液体支撑介质内生物三维打印椎间盘的方法
CN109248343A (zh) 一种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722144U (zh) 神经移植物及应用其的神经移植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