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5306A - 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5306A
CN105015306A CN201510488894.8A CN201510488894A CN105015306A CN 105015306 A CN105015306 A CN 105015306A CN 201510488894 A CN201510488894 A CN 201510488894A CN 105015306 A CN105015306 A CN 105015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water tank
pipe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88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德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4888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53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5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53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属于车辆工程领域,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降温水箱和循环水管,所述降温水箱位于所述驾驶室上方,所述降温水箱内设置有降温清水,所述降温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用于开闭进水口的进水开关、出水口以及用于开闭出水口的出水开关,所述循环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降温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水管的管体覆盖于所述车身的棱边处,所述循环水管上设置有用于促进水循环流通的循环水泵。本带有降温装置的汽车采用车顶设置降温水箱和车身覆盖循环水管的结构,可以阻挡热量传递,吸收车身热量,有效降低驾驶室的温度,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或者牵引载运人员和的车辆,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
现有的汽车上一般都设置有车载空调,以调节驾驶室内的温度,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但是,长期使用车载空调会使驾驶室内部空气浑浊,并使驾驶员和乘客感到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降温水箱和循环水管,所述降温水箱位于所述驾驶室上方,所述降温水箱内设置有降温清水,所述降温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用于开闭进水口的进水开关、出水口以及用于开闭出水口的出水开关,所述循环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降温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水管的管体覆盖于所述车身的棱边处,所述循环水管上设置有用于促进水循环流通的循环水泵。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顶部设置有两个滑轨,两个滑轨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降温水箱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条。
采用滑轨和滑条的目的在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实现降温水箱的快速装卸。
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管上套设有多个管卡,所述管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身上。
这样设置循环水管的目的在于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气温情况装拆循环水管。比如气温不高或者较低时,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循环水管拆下,以减轻汽车的负载。
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开关按钮,所述控制器和开关按钮均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内壁上。
设置开关按钮的目的在于方便用户在驾驶室内就可以轻松控制循环水泵的开闭,以便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前端设置有散热水箱,所述散热水箱和降温水箱之间连通有水管。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降温水箱内的降温清水可以作为备用水源,在散热水箱内的冷却水不足或者耗尽时进行补充,保证汽车引擎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箱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用电磁阀,所述水用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降温水箱中的降温清水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补充到散热水箱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开关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和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的第一水阀;所述出水开关包括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和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的第二水阀。
这样设置进水开关和出水开关的目的在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上设置有温度监控装置,所述温度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板以及液晶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降温水箱的内壁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液晶显示器设置于驾驶室的内壁上。
设置温度监控装置的目的在于方便用户监控降温水箱内的温度,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清水,保证降温水箱的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前端设置有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通过气管与所述降温水箱连通。
设置制冷设备的目的在于避免降温水箱内的降温清水温度升高后失去对驾驶室的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一端与所述制冷设备连通,另一端穿过降温水箱,所述气管位于降温水箱内的部位呈螺旋状。
这样设置气管的目的在于其可以有效增大气管与降温清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优化制冷效果,保证降温水箱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带有降温装置的汽车采用车顶设置降温水箱和车身覆盖循环水管的结构,降温水箱内的降温清水可以防止阳光直线照射车顶,并且吸收车身顶部和四周的热量,阻挡热量传递到驾驶室内,从而保证驾驶室内的空气清洁凉爽,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汇总:
降温水箱100;制冷设备200;
气管300;循环水管400;
散热水箱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2,本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降温水箱100和循环水管400,所述降温水箱100位于所述驾驶室上方,所述降温水箱100内设置有降温清水,所述降温水箱100上设置有进水口、用于开闭进水口的进水开关、出水口以及用于开闭出水口的出水开关,所述循环水管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降温水箱100连通,所述循环水管400的管体覆盖于所述车身的棱边处,所述循环水管400上设置有用于促进水循环流通的循环水泵。
其中,所述汽车除了车身之外,还包括发动机、底盘以及电子设备等;所述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所述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称,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所述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所述降温水箱100整体长方体形,具体形状与车身的顶部形状匹配,以便安装,美化外观;所述降温水箱100可以采用塑料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金属板焊接成型;所述降温清水注满降温水箱100,以避免汽车移动式,降温清水剧烈翻腾;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降温水箱100顶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降温水箱100侧壁的底部;所述循环水管400为扁平状的柔性管道,以便弯曲布置;所述循环水泵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降温水箱100的外壁上,并用不锈钢金属罩遮挡以美化外观,所述降温水箱100内的降温清水可以在循环水泵的驱动下流出,沿循环水管400的内腔流动并最终回到降温水箱100内。
现有的汽车一般都采用车载空调的形式对驾驶室进行降温,以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但是长期使用车载空调会使得驾驶室内空气浑浊,并让驾驶员和乘客感到不适。针对上述情况,本带有降温装置的汽车采用设置于车顶的降温水箱100和设置于车身的循环水管400来代替车载空调,降温清水可以避免阳光直射车身顶部,并且有效吸收车身顶部和四周的热量,阻隔热量传递到驾驶室内,从而使得驾驶室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管400上套设有多个管卡,所述管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身上。
其中,所述管卡是管道安装过程中用于固定管道的常用配件,其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车身的棱边处设置有安装螺孔,使用螺旋穿过安装通孔并旋入安装螺孔即可将管卡安装于所述车身上;多个管卡沿所述循环管道横截面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管卡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这样设置循环水管400的目的在于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气温情况装拆循环水管400。比如气温不高或者较低时,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循环水管400拆下,以减轻汽车的负载。
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开关按钮,所述控制器和开关按钮均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或者单片机,所述PLC或者单片机均为现有的常用工业控制元件,成本低廉,工作稳定;所述开关按钮是指利用按钮推动传动机构,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按通或断开并实现电路换接的开关。
设置开关按钮的目的在于方便用户在驾驶室内就可以轻松控制循环水泵的开闭,以便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开关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和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的第一水阀;所述出水开关包括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和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的第二水阀。
其中,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降温水箱100上或者焊接连接于所述降温水箱100上;所述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均为电子水阀,以便用户操作开闭。
这样设置进水开关和出水开关的目的在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户换水时,首先分别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套上一根柔性水管,然后打开第二水阀,降温水箱100内的高温的降温清水通过出水管和柔性水管流出,流完后关闭第二水阀,之后打开第一水阀,并通过柔性水管和进水管向降温水箱100内注入低温的降温清水,注满后关闭第一水阀,最后取下两根柔性水管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上设置有温度监控装置,所述温度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板以及液晶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降温水箱100的内壁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液晶显示器设置于驾驶室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控降温水箱100内降温清水的温度,从而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将相关信息转化后,传递给液晶显示器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
设置温度监控装置的目的在于方便用户监控降温水箱100内的温度,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清水,保证降温水箱100的降温效果。
本带有降温装置的汽车采用车顶设置降温水箱100和车身覆盖循环水管400的结构,降温水箱100内的降温清水可以防止阳光直线照射车顶,并且吸收车身顶部和四周的热量,阻挡热量传递到驾驶室内,从而保证驾驶室内的空气清洁凉爽,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第二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顶部设置有两个滑轨,两个滑轨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降温水箱100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条。
其中,两根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相同,以便用户可以在汽车左右两侧安装降温水箱100;所述滑轨的横截面呈侧放的U形,所述横截面为垂直于所述滑轨长度方向的平面;所述滑槽为U形的滑轨围成的通槽,降温水箱100的滑条可以分别在两个滑轨的滑槽内滑动;所述滑槽与所述滑条间隙配合,以保证两者相对滑动的流畅性;所述车身顶部还设置有用于放置降温水箱100在汽车移动过程中滑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卡销,所述降温水箱100滑动到合适位置后,所述卡销可以将滑条和滑轨固定。
采用滑轨和滑条的目的在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实现降温水箱100的快速装卸。
第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前端设置有散热水箱500,所述散热水箱500和降温水箱100之间连通有水管。
其中,所述散热水箱500又名汽车水箱或者散热器,它是现有的汽车冷却系统中的主要部件;所述水管附着于所述汽车前盖和挡风玻璃的内壁上并延伸至降温水箱100的底部。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降温水箱100内的降温清水可以作为备用水源,在散热水箱500内的冷却水不足或者耗尽时进行补充,保证汽车引擎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箱500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用电磁阀,所述水用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水位传感器是一种能将被测点水位参量实时地转变为相应电量信号的仪器;所述水用电磁阀是一种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控制阀门开闭的水阀。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降温水箱100中的降温清水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补充到散热水箱500内。所述水位传感器可以检测散热水箱500内的水位,当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水位传感器会向控制器发送电信号,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后就控制水用电磁阀开启,使得降温水箱100内的降温清水流入散热水箱500进行补充。
第四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前端设置有制冷设备200,所述制冷设备200通过气管300与所述降温水箱100连通。
其中,所述制冷设备200包括冷凝剂、压缩机等,可以制造并释放冷气;所述冷气可以通过气管300进入降温水箱100,从而对降温清水进行热交换,保证降温清水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范围内。
设置制冷设备200的目的在于避免降温水箱100内的降温清水温度升高后失去对驾驶室的降温效果。
第五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300一端与所述制冷设备200连通,另一端穿过降温水箱100,所述气管300位于降温水箱100内的部位呈螺旋状。
其中,所述气管300穿过降温水箱100的部位均设置有密封结构,以防止降温清水溢出;所述螺旋状的气管30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以便设置。
这样设置气管300的目的在于其可以有效增大气管300与降温清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优化制冷效果,保证降温水箱100的降温效果。
第六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降温清水也可以通过开设于车身内的水流通道循环流通,这样人们就无法从汽车外部看出,从而保证整个汽车的美观性;同时,上述水流通道尽可能地环绕车身,从而提高水的覆盖率,从而提高降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车身上设置有降温水箱和循环水管,所述降温水箱位于所述驾驶室上方,所述降温水箱内设置有降温清水,所述降温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用于开闭进水口的进水开关、出水口以及用于开闭出水口的出水开关,所述循环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降温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水管的管体覆盖于所述车身的棱边处,所述循环水管上设置有用于促进水循环流通的循环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顶部设置有两个滑轨,两个滑轨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降温水箱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上套设有多个管卡,所述管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开关按钮,所述控制器和开关按钮均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端设置有散热水箱,所述散热水箱和降温水箱之间连通有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箱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用电磁阀,所述水用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开关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和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的第一水阀;所述出水开关包括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和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的第二水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上设置有温度监控装置,所述温度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板以及液晶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降温水箱的内壁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液晶显示器设置于驾驶室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端设置有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通过气管与所述降温水箱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一端与所述制冷设备连通,另一端穿过降温水箱,所述气管位于降温水箱内的部位呈螺旋状。
CN201510488894.8A 2015-08-11 2015-08-11 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Pending CN1050153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8894.8A CN105015306A (zh) 2015-08-11 2015-08-11 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8894.8A CN105015306A (zh) 2015-08-11 2015-08-11 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5306A true CN105015306A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05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8894.8A Pending CN105015306A (zh) 2015-08-11 2015-08-11 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530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7072A (zh) * 2016-11-07 2017-01-25 马根昌 汽车急速降温装置
CN108032709A (zh) * 2017-12-01 2018-05-15 深圳市多精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驾驶室降温系统及汽车驾驶室降温方法
CN111891233A (zh) * 2020-08-10 2020-11-06 佛山市拓昕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烟草用的卡车集装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06299U (zh) * 2012-07-23 2013-03-20 焦作市福曼特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空调车
CN203713478U (zh) * 2013-12-30 2014-07-16 东莞市诺高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的汽车水循环装置
CN204149813U (zh) * 2014-11-10 2015-02-11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半导体冷热转换器的车载空调装置
EP2881559A1 (en) * 2013-12-09 2015-06-10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06299U (zh) * 2012-07-23 2013-03-20 焦作市福曼特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空调车
EP2881559A1 (en) * 2013-12-09 2015-06-10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JP2015113106A (ja) * 2013-12-09 2015-06-22 現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冷却システム
CN203713478U (zh) * 2013-12-30 2014-07-16 东莞市诺高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的汽车水循环装置
CN204149813U (zh) * 2014-11-10 2015-02-11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半导体冷热转换器的车载空调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7072A (zh) * 2016-11-07 2017-01-25 马根昌 汽车急速降温装置
CN106347072B (zh) * 2016-11-07 2018-12-07 绍兴市华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急速降温装置
CN108032709A (zh) * 2017-12-01 2018-05-15 深圳市多精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驾驶室降温系统及汽车驾驶室降温方法
CN111891233A (zh) * 2020-08-10 2020-11-06 佛山市拓昕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烟草用的卡车集装箱
CN111891233B (zh) * 2020-08-10 2021-06-01 山东昌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烟草用的卡车集装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9868B (zh) 车辆
CN105015306A (zh) 带有降温系统的汽车
CN103121393A (zh) 车辆用热交换器的配置构造
CN104960411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冷却循环系统和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203600972U (zh) 一种车辆底盖结构
CN102927737B (zh) 冰箱
CN204136725U (zh) 一种电动客车的空调装置
CN103287515A (zh) 一种全地形履带式运水车
CN205185844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冷却系统
CN101823439A (zh) 多功能可伸缩太阳能电池板汽车的设计
CN102338432B (zh) 一种单体水蒸发空调
CN204821394U (zh) 带有降温装置的汽车
CN106218357A (zh) 组合式相变储能车载空调系统及智能控制方法
CN103438643B (zh) 用于冰箱的冷藏室风道和具有其的冰箱
US20220281419A1 (en) Utility Water from a Vehicle
CN205768619U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956007U (zh) 汽车空调水冷辅助空气净化装置
CN21247301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通风系统
CN204900114U (zh) 具有加热装置的燃油箱
KR102656060B1 (ko) 차량용 오버헤드 타입 공조장치
CN208498212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前端模块的布置架构
CN202685843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空调系统
CN219790153U (zh) 冷凝水排水装置和轨道车辆
CN205769115U (zh) 电动车辆
CN217217238U (zh) 车载液冷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