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675A -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9675A
CN105009675A CN201480005490.2A CN201480005490A CN105009675A CN 105009675 A CN105009675 A CN 105009675A CN 201480005490 A CN201480005490 A CN 201480005490A CN 105009675 A CN105009675 A CN 105009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ssage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54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9675B (zh
Inventor
安德烈亚斯·施密特
迈克·比纳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009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9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本公开的各种方面中,可以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通信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路。该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提供绕过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连接。通信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消息生成器。消息生成器可以被配置为生成要发送到基站的消息。该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字段,该消息字段指定有关提供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至少一种能力的信息。可以针对网络通信协议来生成消息。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终端、网络组件、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电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与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直接通信。此外,另配备有短距离无线收发器的通信终端设备可以绕过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基站直接与附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直接通信。
驻留于例如LTE-FDD(长期演进频分双工)小区之类的覆盖范围中、并且想要参与例如小区的频带中的一个中的直接的基于TDD(时分双工)的UE到UE的通信(D2D)的无线电通信终端设备(例如用户设备(UE)),可能暴露于由经由各个小区中的空中接口(Uu接口)的流量造成的干扰之下。同时,通过UE到UE接口的D2D流量也可能会对,例如经由Uu接口获得服务的其它UE造成本地干扰。
发明内容
可以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通信可以是通信终端设备(例如移动设备)和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例如基站)之间的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通信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路。该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提供绕过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连接。通信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消息生成器。消息生成器可以被配置为生成要发送到基站的消息。该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字段,该消息字段指定有关提供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至少一种能力的信息。可以针对网络通信协议来生成消息。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类似标号通常指贯穿不同视图的相同的部件。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替代地重点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下文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将参考以下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状态图;
图3示出了协议结构;
图4示出了第一协议结构和第二协议结构;
图5示出了更详细的通信系统;
图6a和图6b示出了说明两种双工方法的原理的图示;
图7示出了通信系统;
图8示出了通信终端设备;
图9示出了说明UE能力转移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通信终端设备;
图11示出了通信设备,例如基站;
图12示出了通信网络服务器;并且
图13示出了用于控制通信终端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说明
下文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附图以说明性的方式示出了在其中可以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具体细节。
词语“示范性”在本文中意味着“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任何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实施例或设计并不一定要被解释为优选于或胜过其它实施例或设计。
通信设备的组件和/或通信终端设备(例如振荡器、精度确定器、信号检测器、控制器)可例如由一个或多个电路实现。“电路”可被理解为实现实体的任意种类的逻辑,其可以是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的专用电路、处理器、固件、及其任意组合。因此,“电路”可以是硬连线逻辑电路或诸如可编程处理器之类的可编程逻辑电路,例如微处理器(例如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处理器、或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电路”也可以是执行软件(例如任何计算机程序,如使用诸如Java之类的虚拟机器代码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各个功能的任何其它种类的实现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电路”。
下文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附图以说明性的方式示出了在其中可以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具体细节。本公开的这些方面描述地足够详细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本公开内容的其它方面可以得到利用,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做出结构、逻辑和电方面的改变。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并不一定相互排斥,因为本发明的一些方面能够与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其它各方面组合以形成新的方面。
术语“协议”是指包括提供来实现该通信定义的任何层的一部分的任何软件片段。“协议”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层的功能:或任何物理层(第1层)、数据链路层(第2层)、网络层(第3层)、或上述层的任意其他子层或任意上层。。
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通信协议层和其各个实体可以在硬件中实现、在软件中实现、在固件中实现、或部分地以硬件实现、和/或部分地以软件实现、和/或部分地以固件实现。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层和其各个实体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电路来实现。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至少两个通信协议层可由一个或多个电路共同实现。
为简单起见,在下文中,说明将给定为使用LTE和相应的实体(例如E-UTRAN、EPC和UE),然而应当注意,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各个方面也可以使用另一种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及其相应的实体来提供。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已经将LTE(长期演进)引入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标准的发行版本8中。
LTE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被称为E-UTRA(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并且通常被称为“3.9G”。在2010年12月,ITU(国际电信联盟)认可不符合“IMT-高级”(IMT:国际移动通信)的要求的LTE当前版本和其它发展3G的技术仍可被视为“4G”;只要它们代表到IMT-高级的先驱、并且相对于已部署的初始第三代系统而言,在性能和功能上的实质性水平的提升。LTE因此有时也被称为“4G”(主要出于营销的原因)。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已经将LTE-高级(即具有诸如载波聚合功能之类的进一步增强的LTE)引入其通信标准集的发行版本10中。这是“真正的”“4G”。
与它的前身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相比,LTE(长期演进)提供了空中接口,该空中接口通过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被进一步优化用于分组数据传输。除了其它增强,最大净传输速率也已得到显著增加,即在下行链路传输方向上为300Mbps、并且在上行链路传输方向上为75Mbps。LTE支持从1.4到20MHz的可调节带宽,并且基于新的多访问方式,如下行链路(塔(即基站)到手持设备(即移动终端))方向中的OFDMA(正交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以及如上行(手持设备到塔)方向中的SC-FDMA(单载波-频分多访问)/TDMA。OFDMA/TDMA是多载波多址接入方法,其中订户(即移动终端)配备有频谱中的定义数量的子载波、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目的的定义的传输时间。根据LTE的移动终端(也被称为用户设备(UE),例如蜂窝电话)的用于传输和接收的RF(射频)功能已被设置为20MHz。物理资源块(PRB)是分配给LTE中定义的物理信道的基线单元。它包括12个子载波以6或7个OFDMA/SC-FDMA符号的矩阵。在物理层处,一对OFDMA/SC-FDMA符号和子载波被标示为“资源元素”。
下文参考图1讨论了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而提供的通信系统(并且其例如可以是根据LTE的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通信系统100。
通信系统100可以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下文中也称为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例如根据LTE(长期演进)的E-UTRAN演进型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101、以及核心网(例如根据LTE的EPC、演进分组核心)102。无线电接入网络101可以包括基站(例如根据LTE的HeNB、或LTE-高级的基础收发器站点、eNodeB、eNB、家庭基站网络站、家庭eNodeB)103。每个基站103可以针对无线电接入网络101中的一个或多个移动无线电小区104提供无线电覆盖。换言之:无线电接入网络101的基站103可以跨越不同类型的小区104(例如根据例如LTE、或LTE-高级的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小小区、开放小区、封闭订户组小区、混合小区)。
位于移动无线电小区104中的移动终端(例如UE)105可以经由在移动无线电小区104中提供覆盖(换言之操作移动无线电小区104)的基站103与核心网102以及其它移动终端105通信。换言之,基站103操作移动终端105位于其中的移动无线电小区104,基站103可以向移动终端105提供E-UTRA用户平面端以及控制平面端,E-UTRA用户平面端包括PDCP(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层、RLC(无线链路控制)层、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层,并且控制平面端包括RRC(无线资源控制)层。
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可以以多址接入方法为基础通过空中接口106在基站103以及移动终端105(其位于由基站103所操作的移动无线电小区104中)之间进行传输。在LTE空中接口106处可以部署不同的双工方法,如FDD(频分双工)或TDD(时分双工)。
基站103通过第一接口107(例如X2接口)彼此连接。基站103还以通过第二接口108(例如SI接口)的方式连接到核心网102,例如以通过S1-MME接口108的方式连接到MME(移动管理实体)109、以及以通过S1-U接口108的方式连接到服务网关(S-GW)110。S1接口108支持MME/S-GWS 109、110和基站103之间的多到多关系,例如基站103可被连接到一个以上的MME/S-GWS 109、110,并且MME/S-GWS 109、110可以连接到一个以上的基站103。这使得LTE中的网络共享成为可能。
例如,MME 109可以负责控制位于E-UTRAN的覆盖范围中的移动终端的移动性,而S-GW 110可以负责处理移动终端105和核心网102之间的用户数据的传输。
在LTE的情况下,无线电接入网络101(即LTE的情况下的E-UTRAN 101)可以视为由基站103(即LTE的情况下的eNB 103)组成。基站103向UE 105提供E-UTRA用户平面(PDCP/RLC MAC)以及控制平面(RRC)协议端。
例如,eNB 103可托管以下功能:
-用于无线资源管理的功能: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准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中动态地向UE 105分配资源(调度);
-用户数据流的IP头部压缩和加密;
-当无法从由UE 105提供的信息确定到MME 109的任何路由时,选择UE 105的附接(attachment)处的MME 109;
-向服务网关(S-GW)110路由用户平面数据;
-调度和传输(源自于MME的)寻呼消息;
-调度和传输(源自于MME 109或O&M(操作和维护)的)广播信息;
-针对移动性和调度的测量以及测量报告配置;
-调度和传输(源自于MME 109的)PWS(公共预警系统)消息,PWS包括ETWS(地震和海啸报警系统)以及CMAS(商业移动警报系统);以及
-CSG(封闭订户组)处理。
通信系统100的每个基站可控制其地理覆盖区域(即理想地由六边形形状表示的移动无线电小区104)内的通信,。当移动终端105位于移动无线电小区104内、并驻留在移动无线电小区104上(换言之以分配给移动无线电小区104的跟踪区域(TA)注册)的时候,它与控制移动无线电小区104的基站103通信。当呼叫由移动终端105的用户发起(移动始发呼叫)、或呼叫被发送给移动终端105(移动终点呼叫)时,在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之间建立无线电信道,基站103控制该基站位于其中的移动无线电小区104。如果移动终端105移动离开原来的移动无线电小区104,其中呼叫被建立并且在原来的移动无线电小区104中建立的无线电信道的信号强度减弱,则通信系统可以发起呼叫到另一移动无线电小区104(移动终端105移动到该移动无线电小区104)无线信道的转移。
随着移动终端105继续穿过整个通信系统100的覆盖区域的移动,对呼叫的控制可以在相邻移动无线电小区104之间转移。对呼叫从移动无线电小区104到移动无线电小区104的转移称为切换(或越区切换)。
切换也可以在根据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操作的基站103之间发生。这示于图2中。
图2示出了针对图1中的实例性系统的状态图200。
状态图200包括UMTS(UTRA,3G)移动终端状态CELL_DCH 201、CELL_FACH 202、CELL_PCH URA_PCH 203、以及UTRA_空闲204,LTE(E-UTRA)移动终端状态RRC连接205和RRC空闲206,以及GSM(GERAN,2G和2.SG)移动终端状态GSM_连接207、GPRS分组传输模式208、和GSM_空闲/GPRS分组_空闲209。与UMTS相反,针对移动终端105仅定义了两种E-UTRA RRC状态。图2可以视为示出了E-UTRA、UTRA和GERAN之间的移动性支持
根据第一状态转变210,可以在E-UTRA之间(即根据LTE操作的基站103)、和UTRAN(即根据UTMS操作的基站103)之间执行切换。
根据第二状态转变211,可以在E-UTRA之间(即根据LTE操作的基站103)、和GERAN(即根据GSM操作的基站103)之间执行切换。
第三状态转换212可以在UTRAN、GERAN的、和E-UTRAN之间发生,例如在没有对活动呼叫的切换的情况下重选小区的情况。应当注意UTRAN状态和GERAN状态之间的状态转换为了简化而省略,但这种切换也可以是可能的。
第四状态转换213可以在相同无线接入技术的状态之间发生,例如当连接被释放或连接被建立的时候。当RRC连接已经建立时移动终端105处于RRC_连接的状态。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即没有建立RRC连接时,移动终端105处于RRC_空闲的状态。
两种RRC(无线电资源控制)状态RRC_空闲和RRC_连接可以描述如下:
RRC空闲
-特定于移动终端的DRX(不连续接收)可以由上层协议层配置;
-移动性由移动终端105控制;
-移动终端105
-可获取系统信息(SI);
-监视寻呼信道来检测进入的呼叫和SI的变化;
-针对选择(重选)过程执行相邻小区测量。
RRC连接
当RRC连接已经建立时移动终端105处于RRC_连接的状态
-来自/去往移动终端105的单播数据的传输;
-移动性由无线电接入网络101来控制(切换和小区变更命令);
-移动终端105可以在较低协议层处被配置具有特定于移动终端的DRX(不连续接收)。
-移动终端105
-可以获取系统信息(SI);
-监视寻呼信道和/或SIB(系统信息块)类型1内容来检测SI的变化;
-监视与共享数据信道相关联的控制信道以判定数据是否被针对该信道而调度;
-执行相邻小区测量和测量报告以协助网络做出切换决定;
-提供的信道质量和反馈信息给无线电接入网络101。
根据DRX,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对移动终端105的监视活动受到控制。在PDCCH,能够找到各种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
如果移动终端105处于RRC_空闲状态,则预计到收听P-RNTI(即所谓的寻呼指示符)在PDSCH上传输,P-RNTI可以通告PDSCH上寻呼消息的存在。如果DRX应用于RRC_空闲状态,则移动终端105只需要每DRX周期监视一次寻呼时机(PO)。由基站103广播的系统信息(SI)通过在SIB-2类型中指定特定于移动终端的寻呼周期来控制DRX操作。(应当指出,SIB(系统信息块)-类型2由驻留在给定无线小区中的所有移动终端接收,但由移动终端105在空闲状态下用来计算其各自的寻呼时机(PO)的公式具有订户(即移动终端)的唯一IMSI(国际移动订户标识)作为输入变量)。
如果对于移动终端105,在RRC_CONNECTED状态中配置DRX,则移动终端105被允许不连续地(从而节约能量)监视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否则移动终端105连续地监视PDCCH。RRC(无线电资源控制)层通过配置定时器和参数来控制DRX操作,例如,如表1所不。
表1
图3中示出了针对E-UTRAN 101的C-平面和U-平面的协议。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协议结构300。
LTE空中接口(也称为Uu接口)在逻辑上分成三个协议层。确保和提供各个协议层的功能的实体实现在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两者中。最底层是物理层(PHY)301,其代表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协议层1(LI)。PHY上方设置的协议层是数据链路层,其代表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协议层2(L2)。在LTE通信系统中,L2由多个子层组成,即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302、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303、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304。Uu空中接口的最上层的层是网络层,其是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协议层3(L3),并且由C-平面307上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305组成,在C-平面307上,还存在NAS(非接入层面)协议层306。
协议层301到306中的每个经由定义的服务接入点(SAP)来向其上方的协议层提供其服务。为了提供对协议层架构的更好理解,SAP分配有明确的名称:PHY。301经由传输信道来把它的服务提供给MAC层302,MAC层经由逻辑信道来把它的服务提供给RLC层303,并且RLC层303随着数据传输将其服务作为RLC模式(即TM(透明模式)、UM(非确认模式)、和AM(确认模式))的功能提供给RRC层305和PDCP层304。此外,PDCP层304经由无线电承载(bearer)来将其服务提供给RRC层305和U-平面308上方的层,特别是作为信令无线电承载(SRB)提供至RRC 305、以及作为数据无线承载(DRB)提供至U-平面308上方的层。根据LTE,当前支持最多3个SRB和8个DRB。
无线电协议架构的不仅仅是水平分割成上述协议层;它也被垂直分割成“控制平面”(C-平面)307和“用户平面”(U-平面)308。控制面307的实体用于处理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之间的信令数据的交换,这是物理信道、传输信道、逻辑信道、信令无线电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的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以及其它事项所需的;而用户平面308的实体用于处理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之间的用户数据的交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根据LTE,每个协议层具有特别规定的功能:
-PHY层301主要负责i)传输信道上的误差检测;ii)传输信道的信道编码/解码;iii)混合ARQ软组合;iv)将已编码传输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v)物理信道的调制和解调。
-MAC层302主要负责:i)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ii)经由HARQ的误差改正;iii)逻辑信道优先;iv)传输格式选择。
-RLC层303主要负责i)经由ARQ的误差改正;ii)RLC SDU(服务数据单元)的级联、分割和重组;iii)RLC数据PDU(协议数据单元)的重分割和重排序。另外,RLC层303被建模从而存在针对每个无线承载(数据或信令)的独立RLC实体。
-PDCP层304主要负责IP(因特网协议)数据流的头部压缩和解压缩,用户平面数据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以及控制平面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和完整性验证。PDCP层304被建模为每个RB(即DRB和SRB,除了SRB0)与一个PDCP实体相关联。每个PDCP实体取决于RB特性(即单向或双向)和RLC模式而与一个或两个RLC实体相关联。
-RRC层305主要负责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之间的控制平面信令,并且除其他以外还执行以下功能:i)系统信息的广播,ii)寻呼,iii)物理信道、传输信道、逻辑信道、信令无线电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的建立、重配置和释放。信令无线电承载用于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之间的RRC消息的交换。
根据E-UTRA(LTE)技术,C-平面(控制平面)307和U-平面(用户平面)308之间的差异示于图4中。RRC协议和所有较低层协议(PDCP,RLC、MAC和PHY)终止在eNB处,而NAS协议层306终止于EPC 102的MME 109处。
图4示出第一协议结构400和第二协议结构410。
第一协议结构400对应于U-平面、并且第二协议结构410对应于C-平面。
类似于图3中的图示,协议结构400、协议结构410包括物理层401、MAC层402、RLC(无线链路控制)层403、PDCP层404、无线资源控制层405、以及NAS(非接入层面)协议层406。
在物理层401、MAC层402、RLC层403、PDCP层404、和RRC层405中的通信终端点是移动终端(UE)411和基站(eNB)412。
在NAS协议层406中,通信终端点是UE 411和MME 413。
有了LTE,UMTS空中接口还通过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来针对分组数据传输进行了优化。然而,针对LTE技术的这种改进并不限于空中接口。针对3GPP的LTE无线电通信标准的核心网架构也得到了增强。这种努力通常被称为SAE(系统架构演进)。
SAE指对GPRS核心网的演进,有一些不同之处:
-简化的架构;
-全IP(互联网协议)网络(AIPN);
-对更高吞吐量和更低等待时间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无线接入网)的支持;
-对多个异构的RAN(包括诸如GPRS之类的旧有系统、以及非3GPP系统(如WiMAX))之间的移动性的支持;
根据SAE架构,主要组件是演进分组核心(例如形成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的核心网)。演进分组核心(EPC),包括:
-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该MME是用LTE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关键控制节点,并且根据LTE中,存有以下功能:
-NAS信令;
-NAS信令安全;
-AS(接入层面)安全控制;
-针对3GPP接入网络之间的移动性的CN(核心网)间节点信令;
-空闲模式UE可达性(包括寻呼重传的控制和执行);
-跟踪区域列表(TAL)管理(针对处于空闲和活动模式的UE);
-PDN 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和服务GW选择;
-针对具有MME变化的切换的MME选择;
-针对到2G或3G 3GPP接入网络的切换的SGSN(服务GPRS(通用分组无线系统)支持节点)选择;
-漫游;
-认证;
-承载管理功能,包括专用承载建立;
-支持PWS(其包括ETWS和CMAS)消息传输;
-可选地执行寻呼优化。
-服务网关(S-GW):根据LTE,S-GW存有以下功能:
-针对eNB间切换的本地移动锚点;
-针对3GPP间流动性的移动锚;
-E-UTRAN空闲模式下行链路分组缓冲、和网络触发服务请求程序的启动;
-合法侦听;
-分组的路由和转发;
-标记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运输级分组;
-针对运营商间计费来计数用户和QCI(QoS(服务质量)类标识符)粒度;
-每个UE、PDN和QCI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充电。
-PDN网关(P-GW):根据LTE,PDN网关通过作为UE的流量的出口点和入口点,来提供从UE到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连接性。UE可以同时与多于一个的P-GW同时连接以访问多个PDN。在P-GW执行策略实施,针对每个用户过滤分组、收费支持、合法拦截和分组筛选。P-GW的另一个关键角色是充当针对3GPP、以及诸如WiMAX和3GPP2(CDMA IX和EvDO(演进数据优化))之类的非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锚。
在下文中,参考图5描述了具有三种不同无线电接入网(RAN)的通信系统(例如3GPP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架(针对非漫游的情况)。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通信系统500。
通信系统500包括E-UTRAN 501和核心网502。
通信系统500对应于通信系统100,其中图1中的E-UTRAN 101、501示出了更详尽的细节,而图5中核心网102、502示出了更详尽的细节。
可对应于该移动终端105的移动终端503可以以通过空中接口(Uu接口)504的方式连接到E-UTRAN 501。
核心网502包括服务网关505、PDN(分组数据网络)网关506、PCRF(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507、MME(移动管理实体)508、和HSS(归属订户服务器)509、SGSN(服务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支持节点)510。
E-UTRAN 501以通过S1-U接口511的方式与服务网关505交换信息或命令。服务网关505以通过S5接口512的方式耦接至PDN网关506。PDN网关506和PCRF 507可以分别以通过SGI接口513、和Rx接口514的方式,来访问由移动通信系统500的运营商提供的IP(因特网协议)服务515(即可以访问,例如相应的服务器)。
PCRF 507以通过Gx接口516的方式耦接至PDN网关506。服务网关505以通过S4接口524的方式与SGSN 510耦接。服务网关505还可以经由S12接口518耦接至UTRAN(即根据UMTS的无线电接入网络)517。MME 508以通过S6a接口525的方式与HSS 509耦接。MME 508还以通过S1-MME接口的方式耦接至E-UTRAN 501。
SGSN 510可以支持到UTRAN 517和/或GERAN(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无线电接入网络)519的旧有接入。SGSN 510经由S3接口522耦接至MME 508。服务网关505经由SI1接口523与MME 508耦接。
GERAN也称为2G和2.5G。UTRAN是组成UMTS无线电接入网络的NodeB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总称。这种通信网络通常称为3G,可以承载从实时电路交换到基于IP的分组交换的许多流量类型。UTRAN包括至少一个NodeB(即UMTS基站),其连接到至少一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RNC为一个或多个NodeB提供控制功能。NodeB和RNC可以是相同的设备,虽然典型的实现方式具有位于中央位置的分离的RNC服务于多个NodeB。RNC连同其对应的NodeB被称为无线电网络子系统(RNS)。针对每个UTRAN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RNS。
E-UTRAN 501是针对当前研究中的LTE(3.9G)的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空中接口使用OFDMA用于下行链路(即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传输方向),并且使用单载波FDMA(SC-FDMA)用于上行链路(即从移动终端到传输方向基站)。它采用其中每个站(基站和用户站)具有最多四个天线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使用OFDM技术使得E-UTRA能够在其对频谱的使用中比旧的基于CDMA的系统(例如UTRAN)要灵活得多。OFDM具有大于CDMA的链路频谱效率,并且当与诸如64QAM之类的调制格式和诸如MIMO的技术组合时,E-UTRA预计将显著地比具有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更有效。
图6a和图6b示出了说明由3GPP LTE规范所描述的频谱的图示。图6a示出了说明对频分双工(FDD)的使用的图示601。图6b示出了说明使用时分双工(TDD)来分离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流量的图示602。频分双工(FDD)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具有两个不同频带603、604的配对的光谱。下行链路频带603从上行链路频带604分离。时分双工(TDD)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频带中的交替的资源部分。在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中,时分双工(TDD)可以使用交替的上行链路部分605和下行链路部分606,上行链路部分605和下行链路部分606在与图6a中示出的频分双工(FDD)中的上行链路频带所使用的频带相同的频带中。在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中,用于交替的上行链路部分605和下行链路部分606的频带可以是与频分双工(FDD)方法中使用的下行链路频带相同的频带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通信系统700,通信系统700具有第一通信终端设备702(UE)和第二通信终端设备703(UE),并且已建立绕过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D2D)的直接通信连接704。基站701(eNB,本文中也称为通信设备)可以是参照图1描述的通信网络的一部分。
直接UE到UE的通信也可称为“设备到设备通信”、或“D2D通信”。原则上有两种替代方案来实现这样的移动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路径:D2D空中接口704(UD)可以通过某种类型的短程技术(例如蓝牙或WiFi)、或通过使用LTE技术的LTE-TDD类别来实现。
对于直接的UE到UE通信的,TDD相较FDD具有许多益处(举例来说,可以预期针对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的相同的信道特性,并且不需要使用闭环原则的信道估计、等等)。
举例来说,驻留于LTE-FDD小区的覆盖范围中、并且想要参与无线电小区的频带中的一个中的直接的基于TDD UE的UE到UE的通信的移动设备(本文中也称作通信终端设备),被暴露于通过该无线小区中的Uu接口705流量造成的干扰之下。同时,源于这些类型的D2D-UE 702和703、通过Uu接口705的D2D流量,可能在经过Uu接口705得到服务的其它UE的无线电小区的DL或UL带中造成一些(本地)干扰。
可替代地,两个处于RRC_空闲装填的UE 702、703在可以驻留在同一基站上。在某个时间点处两个UE 703、703可能检测到它们是在很近的临近范围内、并且它们的D2D技术将启用通过Ud接口704的直接数据交换。
图8示出了通信终端设备800。
通信终端设备800可以包括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801。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801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通信终端设备800还可以包括电路802。电路8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提供绕过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D2D)的直接通信连接。通信终端设备800还可以包括消息生成器803。消息生成器803可以被配置为生成要发送到基站的消息。该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字段,该消息字段指定有关提供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至少一种能力的信息。可以针对网络通信协议来生成消息。举例来说,消息可以是接入层面通讯协议消息、和非接入层面通讯协议消息中的一个。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801、电路802、以及消息生成器803可以经由连接804(例如电缆及类似物)来彼此耦接。
此外,消息可以包括指示该通信终端是否能够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可以向定义在E-UTRA用户设备无线电接入能力中的UE-EUTRA-能力信息元素(IE)添加至少一个新的参数。还可以指出,具有直接UE到UE通信的能力的移动设备应该将该参数添加到它的无线电功能列表中。
新的参数可以是“具有-D2D能力(D2D-Capable)”,这表明该移动设备具有直接UE到UE通信的能力。这个参数的可能数值范围可以是真或者假。
参数的内容可以如下:
D2D-Capable::=BOOLEAN
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正支持什么类型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另一个新的参数可以是“支持的-D2D-技术(Supported-D2D-Technology)”,其指示移动设备可以支持什么类型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这个参数的可能数值范围可以是WiFi和/或蓝牙和/或LTE-直接。如果移动设备不支持D2D,则这可以通过不存在该参数来指示。
参数的内容可以如下:
Supported-D2D-Technology::=ENUMERATED{WiFi,Bluetooth,LTE-Direct}
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是能够检测到其临近范围中用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另外的通信终端的信息。
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能够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能够参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又另一个新的参数可以是“支持的-D2D-服务”,其指示移动设备是否能够检测到另外的移动设备。这个参数的可能数值范围可以是接近-检测和/或通信。
上文描述的参数可以单独使用或彼此结合而使用。参数“支持的-D2D-服务(Supported-D2D-Service)”可以在与前面的参数结合使用。
参数的内容可以如下:
Supported-D2D-Services::=ENUMERATED{Proximity-Detection
与D2D相关的参数的集合(“容器(container)”)可以被添加到UE-EUTRA-能力信息元素(IE),并且可以指明具有直接的UE到UE通信能力的移动设备,其能够直接的UE到UE的通信的应该将该D2D参数集合添加到它的无线功能列表。
具有D2D参数集合的新的容器D2D-能力(D2D-Capabilities)可以如下:
D2D-Capabilities::=SEQUENCE{
D2D-Proximity-Detection::=BOOLEAN;
D2D-Communication::=BOOLEAN;
D2D-and-LTE-in-Parallel::=BOOLEAN;
Supported-D2D-Technology::=ENUMERATED{WiFi,Bluetooth,LTE-Direct};
}
在上文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容器中,参数D2D-和LTE-IN-并行(D2D-and-LTE-in-Paralle1)设置为“真”可以例如指示移动设备能够充当移动中继节点。术语“充当移动中继节点”可以意味着,该移动设备可以是能够通过进到核心网的LTE Uu接口705来与下述设备共享其连接的:该移动设备针对用户数据的(例如在应用层的)交换而经由D2D Ud接口704所连接到的其他移动设备。类似的,参数D2D-接近-检测(D2D-Proximity-Detection)设置为“真”并且参数D2D-通信(D2D-Communication)设置为“假”的组合可以例如指示移动设备能够通过D2D技术来检测到其附近的其它移动设备的接近,但不能够在应用层交换用户数据(如语音或视频呼叫)。如果找到其它设备的临近,则如同MNO所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元件可以由移动设备来通知。
作为可选替代,具有D2D参数集合的新的容器D2D-能力(D2D-Capabilities)可以如下:
D2D-Capabilities::=SEQUENCE{
WiFi::SEQUENCE{
D2D-Proximity-Detection::=BOOLEAN;
D2D-Communication::=BOOLEAN;
Version::=ENUMERATED{802.11,802.11a,802.11b,802.11g,802.11h,802.11n,802.11ac,802.11ad}}
Bluetooth::=SEQUENCE{
D2D-Proximity-Detection::=BOOLEAN;
D2D-Communication::=BOOLEAN;
Version::=ENUMERATED{BT1.0,BT1.0B,BT1.1,BT1.2,BT2.0,BT2.0EDR,BT2.1,BT2.1EDR,BT3.0,BT3.0HS,BT3.0EDR,BT4.0}
}
LTE-Direct::=SEQUENCE{
D2D-Proximity-Detection::=BOOLEAN;
D2D-Communication::=BOOLEAN;
D2D-and-LTE-in-Parallel::=BOOLEAN;
Version::=ENUMERATED{Rel-8,Rel-9,Rel-10,Rel-10CA,Rel-11,Rel-11CA,Rel-12,Rel-12CA}
Supported-Bands-for-D2D::=ENUMERATED{I,II,III,IV,V,VI,VII,...}
D2D-Bandwidth::=ENUMERATED{n6,n15,n25,n50,n75,n100}
D2D-in-Paired-Spectrum::=ENUMERATED{LTE-FDD-UL,LTE-FDD-DL};
  }
}
根据E-UTRA用户设备无线接入能力和E-UTRA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在上文的示例中讨论了参数编码的细节。UE-EUTRA-能力(UE-EUTRA-Capability)IE是通常用来将E-UTRA UE无线电接入能力参数(针对可选特征)、和特征组指示符(针对特征组内的强制性特征能)传送到NW。其可以在E-UTRA中或在另一RAT中刚被转移。
此外,消息可以是到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特征组指示符消息的一部分。
(强制性的)D2D-能力(D2D-Capabilities)可以根据LTE中的FGI(特征组指示符)概念而被至少部分地分组,并且(如果是强制性的话则)作为FGI(特征组指示符)的一部分传送到网络。如果相关能力(例如频带、RAT、R-VCC、或RAT间ANR)得到支持,则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中定义的字段featureGroupIndicators内所定义的所有功能都可以是对UE为强制性的。
在以FGI概念的方式来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特征组指示符可以如下:
featureGroupInd BIT STRING(SIZE(32))
对于具体的指示符,如果特征组中的所有功能已被实现和测试,则UE应当将指示符设置为一(1),否则(即如果在特征组的功能中的任何一个没有得到执行或测试),UE应当将指示符设置为零(0)。移动设备的各种“D2D能力”可以成为在E-UTRA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中定义的特征组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
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蓝牙无线电通信、超宽带无线电通信、无线局域网无线电通信、长期演进的直接通信中的一个来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经通过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到的信息来邀请和/或添加另外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到经由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电路连接到该通信终端设备的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从而(例如当通信终端设备充当移动中继节点时)连接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
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到经由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电路连接到该通信终端设备的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从而基于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连接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
能够参与直接UE到UE通信的移动设备可以被启用以向基站指示它们的D2D能力。能力指示的第一部分可以直接由基站(或一般来说,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实体)使用;能力信息的另一部分可用于向相应核心网(CN)的实体(例如(LTE情况下的)的MME或HSS)通知关于UE的D2D能力。
移动设备的D2D能力信息可用于控制D2D集群的形成,例如NW被启用以监视正在进行的蜂窝连接是否可以被切换至直接的D2D连接。
此外,移动设备的D2D能力信息可用于选择的D2D集群成员,例如NW被启用以在诸如切换之类的移动性过程中将具有D2D能力的移动设备从不具有D2D能力的设备中区分开来。
移动设备的D2D能力信息可用于根据移动设备的能力来调整针对小区中D2D的资源分配。
例如,驻留在诸如LTE-FDD(频分双工)小区的覆盖范围中、并且想要参与该小区的频带中的一个中的直接的(例如基于TDD(时分双工)的UE到UE)通信(D2D)的移动设备(UE),可以被暴露于通过该无线小区中的空中接口(Uu接口)的流量造成的干扰之下。同时,通过UE到UE接口的D2D流量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干扰,例如对通过Uu接口获得服务的其它UE的本地干扰。
为了避免或至少最小化的UE或UE组之间的干扰,UE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已针对绕过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而提供、或要针对其而提供的无线电资源中的一者,来管理针对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连接的无线电资源。
UE(本文中也称为通信终端设备)可以将信息发送到基站(本文中也称为通信设备),这将有助于在基站分别预留并分配适量和正确类型的资源、并且选择正确的周期。可替代地,基站可以自主检测干扰。基站可以针对返回UE的D2D通信而在小区的频带中的一个(例如DL(下行链路)或UL(上行链路)频带)中发送具有许可的资源分配的响应。基站可以例如使用显式或隐式资源分配规则来通知UE有关免费和/或占用(即被使用)的资源。
通常,到网络的D2D能力的指示是有利的,因为其使得NW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直接UE到UE通信的优点。对基础设施元件(RAN和CN)之间的这种信息的处理、以及新的消息流的定义(例如在UE不具有D2D功能的情况下的早期终止(abortion))以在CN(核心网)或RAN(无线电接入网络)中利用此知识,可以允许对D2D流量有效配备。
图9示出了说明UE能力转译的流程图900。
过程用于将UE无线电接入能力信息从UE 901传输到E-UTRAN 902。如果UE 901已改变了它的E-UTRAN无线电接入能力,则UE 901应当请求更高的层来发起必要的NAS程序,将这导致使用新RRC连接的、对UE 901的无线接入能力的更新。当它需要(附加的)UE无线电接入能力信息时,
E-UTRAN 902在903处在RRC_CONNECTED中启动过程。在904处UE 901将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发回到E-UTRAN 902。
图10示出了通信终端设备1000。
通信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1001。蜂窝广域无线通信技术的电路1001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连接。通信连接可以是通信终端设备(例如移动设备)和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例如基站)之间的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连接。通信终端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电路1002。电路10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提供绕过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控制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连接到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连接、或者从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连接到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连接的切换的指令。通信终端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消息生成器1003。生成器1003可以被配置为生成要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发送到基站的消息。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字段,该消息字段指定有关提供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至少一种能力的信息。可以针对网络通信协议来生成消息。举例来说,消息可以是接入层面通讯协议消息、和非接入层面通讯协议消息中的一个。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1001、电路1002、以及消息生成器1003可以经由连接1004(例如电缆及类似物)来彼此耦接。
消息可以包括指示该通信终端是否能够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支持哪种类型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是能够检测到其临近范围中用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另外的通信终端的信息。
消息可以是到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特征组指示符消息的一部分。
此外,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蓝牙无线电通信、超宽带无线电通信、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电通信、和长期演进的直接通信中的一个,来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到经由短程无线电通信电路连接到该通信终端设备的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以连接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
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到经由短程无线电通信电路连接到该通信终端设备的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以基于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连接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
图11示出了通信设备1100。
通信设备1100可以包括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1101。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1101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通信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102,控制器1102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消息来提供绕过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字段,该消息字段指定有关提供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至少一种能力的信息。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1101和控制器1102可以经由连接1103(例如电缆及类似物)来彼此耦接。
控制器还可以被配置为从接收自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设备的消息提取要发送到通信网络的服务器的信息。
此外,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电路。存储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存储从通信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关于提供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至少一个能力的信息。
控制器还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发送发起消息至第一通信终端设备,以提供第一通信终端设备和第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发送器。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一旦第二通信终端设备请求了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就发送发起消息至第一通信终端设备。
存储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存储关于通信终端设备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能力的信息。
图12示出了通信网络服务器1200。
通信网络服务器1200可以包括存储电路1201。存储电路1201可以被配置为存储接收自通信设备信息。信息可以涉及能够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通信终端的用户数据。
网络服务器可以包括控制器1202,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管理存储单元。控制器还可以被配置为管理存储单元处的信息接收和传输。
在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网络服务器可以是归属订户服务器(HSS)。
在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网络服务器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例如图1中示出的MME 109。
图13示出了说明用于控制通信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
方法可以包括,在1301处,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在1302处根据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提供绕过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在1303处,生成消息以发送到基站。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字段,该消息字段指定有关提供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至少一种能力的信息。可以针对网络通信协议来生成消息。举例来说,消息可以是非接入层面通讯协议消息和接入层面通讯协议消息中的一个。
方法还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是能够检测到其临近范围中用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另外的通信终端。
方法还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能够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方法还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能够参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方法还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支持哪种类型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方法还可以包括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是否是能够检测到其临近范围中用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另外的通信终端。
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蓝牙无线电通信、超宽带无线电通信、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电通信、和长期演进的直接通信中的一个,来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基于频分双工的通信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频带中使用基于时分双工的通信,其针对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由通信设备用于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
方法还可以包括一旦接受到另外的通信终端对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请求,就将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到的信息传输至该通信终端。
移动设备的D2D能力可以在第一步骤中从移动设备(UE)被发送到基站(eNB)。移动设备(UE)可以能够针对其D2D能力建立数据结构,其包括多个部件或由多个部件组成并且将所述组件针对不同的接收者标记(例如移动设备的D2D能力的第一部分的目的地可以是RAN,而数据结构的第二部分的目的地可以是CN)。基站(eNB)可以负责提取和存储移动设备的直接UE到UE通信能力的那些(与当前小区(以及在相邻小区中的切换的情况下)的调度和资源分配相关的)部分。
在第二步骤中,基站(eNB)可以将移动设备的直接UE到UE通信能力的那些一般性的和/或与移动性管理(特别是3GPP接入网络之间的移动性)相关的部分发送到MME(移动管理实体)。HSS(归属订户服务器)也可以参与管理过程。它可以存储与D2D相关的用户数据。此数据可指示用户是否一般允许按他的合约参与直接的UE到UE通信。
UE能力可以例如用于接近检测。可以假定给定的UE当前驻留在RRC_DLE中并且还可以假定UE之前驻留在RRC_CONNECTED中,所以存在向移动通信网络(NW)的基础设施侧指示其能力的机会。
NW可以(例如基于在由来自第二UE的连接请求所触发较高层处的进入请求来)决定UE应当执行接近检测。在NW可以寻呼UE来触发RRC状态转换之前,该NW可以使用存储在核心网(例如在MME或HSS)中的移动设备的直接UE到UE的通信能力,以查明待决的UE是否具有D2D接近检测的能力。如果询问的结果是肯定的,则核心网(MME)可以在RAN(eNB)中开始RRC连接建立过程,从而待决的UE可以被请求来执行D2D接近检测,并且如果找到了对第二UE的接近则可以报告它的发现。如果询问的结果是否定的,则NW可以立刻回答所接收的请求,因为它可能从移动设备的D2D能力获知D2D通常得不到支持(或接近检测得不到支持)。与RAN中的RRC连接建立过程相结合的所有信令因此得以避免,并且UE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
UE能力可用于D2D集群(即新的本地D2D网络)的形成。可以假定给定的UE当前驻留在RRC_IDLE中并且还可以假定UE之前驻留在RRC_CONNECTED中,所以存在向移动通信网络(NW)的基础设施侧指示其能力的机会。
NW可以(例如基于在由来自第二UE的连接请求所触发较高层处的进入请求来)决定待决的UE应当形成新的本地D2D网络。在NW可以寻呼UE来触发RRC状态转换之前,NW可以使用存储在核心网(例如在MME或HSS)中的移动设备的直接UE到UE的通信能力,以查明待决的UE是否具有D2D网络形成的能力。如果询问的结果是肯定的,则核心网(MME)可以在RAN(eNB)中开始RRC连接建立过程,从而待决的UE可以被指令来形成(例如与第二UE的)新的本地D2D网络。如果询问的结果是否定的,则NW可以立刻回答所接收的请求,因为它可能从移动设备的D2D能力获知D2D网络的形成通常得不到待决的UE的支持。与RAN中的RRC连接建立过程相结合的所有信令因此得以避免,并且UE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
UE能力可用于资源分配。
可以假定给定的UE当前驻留在RRC_IDLE中、并且还可以假定UE之前驻留在RRC_CONNECTED中,所以存在向移动通信网络(NW)的基础设施侧指示其能力的机会。
NW可以(例如基于在由来自第二UE的连接请求所触发较高层处的进入请求来)决定待决的UE应当参与已存在的本地D2D网络中的直接UE到UE通信。在NW可以寻呼UE来触发RRC状态转换之前,NW可以使用存储在核心网(例如在MME或HSS)中的移动设备的直接UE到UE的通信能力,以查明待决的UE是否支持本地D2D网络所使用的频带。如果询问的结果是肯定的,则核心网(MME)可以在RAN(eNB)中开始RRC连接建立过程,从而待决的UE可以被指令加入存在的本地D2D网络。如果询问的结果是否定的,则NW可以立刻回答所接收的请求,因为它可能从移动设备的D2D能力获知何种D2D频带得到支持。与RAN中的RRC连接建立过程相结合的所有信令因此得以避免,并且UE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
尽管已参考具体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因此由所附权利要求指示,并且因此意在覆盖落入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Claims (20)

1.一种通信终端设备,包括:
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该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被配置为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
电路,该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提供绕过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以及
消息生成器,该消息生成器被配置为生成要发送到基站的消息,其中所述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字段,该消息字段指定有关提供所述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至少一种能力的信息,其中所述消息针对网络通信协议来生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所述通信终端是否能够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所述通信终端设备支持哪种类型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所述通信终端设备是否能够检测到其临近范围中用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另外的通信终端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所述通信终端设备是否能够参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是到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特征组指示符消息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电路被配置为根据下述项中的一个来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
蓝牙无线电通信;
超宽带无线电通信;
无线局域网无线电通信;以及
长期演进的直接通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经由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到的信息来将另外的通信终端设备添加到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提供到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所述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经由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被连接到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从而连接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提供到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所述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经由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被连接到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从而基于经由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连接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网络通信协议包括接入层面通讯协议和非接入层面通讯协议。
12.一种通信终端设备,包括:
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该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电路被配置为根据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提供通信连接;
电路,该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提供绕过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其中所述信息包括控制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连接到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连接的切换、或者从所述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连接到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连接的切换的指令;以及
消息生成器,该消息生成器被配置为生成要经由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发送到基站的消息,其中所述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消息字段,该消息字段指定与提供所述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的至少一种能力有关的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所述通信终端是否能够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所述通信终端设备支持哪种类型的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所述通信终端设备是否能够检测到其临近范围中用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另外的通信终端的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所述通信终端设备是否能够参与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的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消息是到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特征组指示符消息的一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电路被配置为根据下述项中的一个来提供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
蓝牙无线电通信;
超宽带无线电通信;
无线局域网无线电通信;以及
长期演进的直接通信。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提供到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所述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经由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被连接到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从而连接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提供到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所述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经由通信终端设备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所述直接通信被连接到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从而基于经由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接收的信息来连接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
CN201480005490.2A 2013-02-28 2014-01-10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009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79,864 2013-02-28
US13/779,864 US8989807B2 (en) 2013-02-28 2013-02-28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CT/EP2014/050415 WO2014131536A1 (en) 2013-02-28 2014-01-10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675A true CN105009675A (zh) 2015-10-28
CN105009675B CN105009675B (zh) 2019-10-15

Family

ID=50031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5490.2A Active CN105009675B (zh) 2013-02-28 2014-01-10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8989807B2 (zh)
EP (1) EP2962511A1 (zh)
CN (1) CN105009675B (zh)
HK (2) HK1212540A1 (zh)
WO (1) WO201413153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2773A (zh) * 2017-01-06 2018-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控制节点、网元
CN108476211A (zh) * 2015-11-02 2018-08-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
CN109714801A (zh) * 2019-02-26 2019-05-03 南京邮电大学 越区切换情况下的d2d实现方法
CN109804706A (zh) * 2016-10-14 2019-05-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建立移动终端到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连接的方法和无线电接入网络组件
WO2020078288A1 (zh) * 2018-10-17 2020-04-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189186A1 (zh) * 2020-03-23 2021-09-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784277A (zh) * 2021-01-15 2021-12-10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74767B2 (en) 2011-03-09 2016-06-21 Intel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signaling
WO2013019816A2 (en) 2011-08-01 2013-02-07 Intel Corporation Opportunistic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JPWO2014087668A1 (ja) * 2012-12-06 2017-0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制御方法
US8989807B2 (en) 2013-02-28 2015-03-24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KR102039908B1 (ko) * 2013-04-01 2019-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간 통신을 위한 상태 천이 방법 및 장치
US9967908B2 (en) * 2013-05-10 2018-05-0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using channel frequencies in direct mode
JP6239270B2 (ja) 2013-05-29 2017-11-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KR102179105B1 (ko) * 2013-07-08 2020-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랜에서 제어 혼잡을 방지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15234A1 (en) 2013-07-30 2015-02-0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questing activation of a repeater func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0117224B2 (en) * 2013-09-20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subheader for D2D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for public safety
WO2015046868A1 (en) * 2013-09-24 2015-04-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trolled direct connec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to device scheme
GB201402308D0 (en) * 2014-02-11 2014-03-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44355B1 (en) * 2014-03-11 2023-01-04 BlackBerry Limited Dynamically managing band capability
WO2015142242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operating network node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CN106465388A (zh) * 2014-04-01 2017-02-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和使用装置到装置频率有关能力和配置偏好的系统和方法
CN105101046B (zh) * 2014-05-14 2020-11-0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9578576B2 (en) * 2014-07-11 2017-02-21 Sony Corporation Control of offloading for device-to-device traffic in a cellular network
EP3225078A4 (en) * 2014-11-25 2017-1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ode, network node, methods therein,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s comprising the computer programs, for establishing a direct control link
WO2016163663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at least one scell operating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12040555A (zh) * 2015-04-10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US9949296B2 (en) * 2015-04-23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conflicting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cell reconfiguration and cell reselection procedures
CN113645618B (zh) 2015-08-20 2022-05-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ue的接入、切换和加密控制的方法与设备
EP3371992B1 (en) * 2015-11-02 2021-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device capabilities
JP6763404B2 (ja) * 2016-01-08 2020-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処理方法
US10425450B2 (en) * 2016-02-27 2019-09-24 Ofinno, Llc Mission critical communications
US10728748B2 (en) * 2016-03-24 2020-07-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 peer-to-peer conn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445087B1 (en) * 2016-06-22 2022-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ging communication path
EP4149125A1 (en) 2016-11-03 2023-03-15 IPCom GmbH & Co. KG Message exchange for wearable devices
US10701528B2 (en) 2016-11-18 2020-06-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ros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21503B2 (en) * 2016-12-11 2019-06-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remote unit to a mobile core network via a standalone untrusted non-3GPP access network
US10028249B2 (en) * 2016-12-15 2018-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operative traffic management using combined paging cycle for user equipments
US20180192461A1 (en) * 2017-01-05 2018-07-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necting non-3gpp or non-ip device to lte-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0036055A (ja) * 2017-01-05 2020-03-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10491459B1 (en) * 2017-02-21 2019-11-2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n-device adaptive self-executing diagnostics tool
EP3852400A1 (en) * 2017-07-31 2021-07-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o transmit messages between a pluralities of user equipment
EP3912382A1 (en) 2019-01-15 2021-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access capabilities of a wireless device
CN113424662A (zh) * 2019-02-14 2021-09-21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通过多个无线连接协议确定电子设备的可达性
CN114258011B (zh) * 2020-09-21 2023-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1665529B2 (en) 2021-05-17 2023-05-30 T-Mobile Usa, Inc. Modular capability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2940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Michael Peter Montemurro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20120213183A1 (en) * 2009-10-30 2012-08-23 Nokia Corporation Scheduling of direct to direct communication
CN102711105A (zh) * 2012-05-18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012371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ircuit-switched fallback for a mobile radio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5639B (fi) 1997-06-25 2000-09-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Parannettu menetelmä solun vaihtamiseksi
EP1328093A1 (en) 2002-01-14 2003-07-16 Alcatel Radio relay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7251235B2 (en) 2002-06-12 2007-07-31 Conexant, Inc. Event-based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US7006481B2 (en) 2002-10-10 2006-02-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WLAN and 3G
GB2396775B (en) 2002-12-23 2005-04-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for mobil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549613A (zh) 2003-05-19 2004-11-24 �ʼҷ����ֵ��ӹɷ����޹�˾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p2p通信模式与传统通信模式之间软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DE602005003333T4 (de) 2005-04-28 2009-04-23 Research In Motion Ltd., Waterloo Netzwerkauswahlverfahren mittels eines Roamingmaklers
US20070004404A1 (en) 2005-07-01 2007-01-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lerating network selection by a wireless user equipment (UE) device using satellite-based positioning system
US7577125B2 (en) 2005-07-08 2009-08-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wireless client to client communication
US8730796B2 (en) 2005-09-30 2014-05-20 Alcatel Lucent Providing radio access between cellular and internet protoco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273650B (zh) 2005-09-30 2012-01-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集成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切换特性的装置和方法
US7933236B2 (en) 2005-10-27 2011-04-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wireless routing architecture and protocol
US20080075035A1 (en) 2006-09-22 2008-03-27 Intermec Ip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fast roaming
KR101408874B1 (ko) 2007-05-04 2014-06-17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이종망간 핸드오버 장치 및 방법
JP5104260B2 (ja) 2007-12-04 2012-1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20090180451A1 (en) 2008-01-10 2009-07-16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pportunities i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orporating multiple radios
WO2009132435A1 (en) 2008-04-29 2009-11-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Ubiquitous access to femto-connected network
CA2665661C (en) 2008-05-09 2016-02-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itioning from a first rat to a second rat
CN101588582B (zh) 2008-05-22 2012-10-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识别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US8577363B2 (en) 2008-07-14 2013-11-05 Nokia Corporation Setup of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WO2010006650A1 (en) 2008-07-17 2010-01-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election of connection type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258140B1 (ko) 2008-08-28 2013-04-25 교세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피터,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무선 단말 및 관리 서버
US8654701B2 (en) 2008-11-13 2014-0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reation and signalling of UE lists to support frequency selective repeater operation
US8848594B2 (en) 2008-12-10 2014-09-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of relay nodes
US8406691B2 (en) 2008-12-17 2013-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US8493887B2 (en) 2008-12-30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 discovery pilot transmission
US9480003B2 (en) * 2009-02-01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ell suitability for a wireless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48715A1 (en) 2009-03-31 2010-09-30 Soren Lundsgaard System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hannel scanning
US9351340B2 (en) 2009-04-08 2016-05-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e selec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JP5647418B2 (ja) 2009-09-11 2014-12-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BR112012007378B1 (pt) 2009-09-30 2021-03-30 Telecom Italia S.P.A. Método para notificar proximidade de usuários a terminais móveis de comunicação,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terminal móvel de comunicação, e, sistema
US9198210B2 (en) 2010-04-20 2015-11-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2D communications considering different network operators
US9374767B2 (en) 2011-03-09 2016-06-21 Intel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signaling
WO2013019816A2 (en) 2011-08-01 2013-02-07 Intel Corporation Opportunistic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3089452A1 (ko) * 2011-12-13 2013-06-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근접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GB2498539A (en) * 2012-01-18 2013-07-24 Renesas Mobile Corp Base station assisted asymmetric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EP2842296A2 (en) * 2012-04-27 2015-03-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supporting proximity discovery procedures
US9485794B2 (en) * 2012-05-23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to support IMS based services
US8849203B2 (en) * 2012-06-27 2014-09-30 Alcatel Lucent Discovering proximity devices in broadband networks
US8989807B2 (en) * 2013-02-28 2015-03-24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2940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Michael Peter Montemurro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20120213183A1 (en) * 2009-10-30 2012-08-23 Nokia Corporation Scheduling of direct to direct communication
WO2013012371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ircuit-switched fallback for a mobile radio
CN102711105A (zh) * 2012-05-18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6211A (zh) * 2015-11-02 2018-08-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
CN109804706B (zh) * 2016-10-14 2023-05-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建立移动终端到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连接的方法和无线电接入网络组件
CN109804706A (zh) * 2016-10-14 2019-05-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建立移动终端到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连接的方法和无线电接入网络组件
CN108282773A (zh) * 2017-01-06 2018-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控制节点、网元
CN108282773B (zh) * 2017-01-06 2021-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控制节点、网元
CN111065060B (zh) * 2018-10-17 2022-10-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078288A1 (zh) * 2018-10-17 2020-04-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1065060A (zh) * 2018-10-17 2020-04-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14801B (zh) * 2019-02-26 2021-05-25 南京邮电大学 越区切换情况下的d2d实现方法
CN109714801A (zh) * 2019-02-26 2019-05-03 南京邮电大学 越区切换情况下的d2d实现方法
WO2021189186A1 (zh) * 2020-03-23 2021-09-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784277A (zh) * 2021-01-15 2021-12-10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13784277B (zh) * 2021-01-15 2024-05-1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89807B2 (en) 2015-03-24
EP2962511A1 (en) 2016-01-06
HK1212540A1 (zh) 2016-06-10
US9380625B2 (en) 2016-06-28
US20160278154A1 (en) 2016-09-22
US20180249522A1 (en) 2018-08-30
US20140243039A1 (en) 2014-08-28
US10383161B2 (en) 2019-08-13
US9949306B2 (en) 2018-04-17
HK1216965A1 (zh) 2016-12-09
WO2014131536A1 (en) 2014-09-04
CN105009675B (zh) 2019-10-15
US20150215984A1 (en) 2015-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9675A (zh)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US10602555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yer-2 entiti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5075362B (zh) 用于直接通信的通信终端、网络组件、基站和方法
CN105009676B (zh) 用于直接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蜂窝广域无线电基站
US105753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connection using different wireless connection technolog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6706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multi-RAT system
CN105144809B (zh) 用于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准备直接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KR101465417B1 (ko) 기회적 네트워크 관련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CN102711174B (zh) 通信终端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及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CN11019953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v2x通信的方法及其设备
KR102658886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차량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단말 능력 절차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07950047A (zh)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执行缓冲器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211017A (zh)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执行ProSe的分组过滤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1417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数据的承载设置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KR20190131411A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측정 정보를 수집 및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8141898A (zh) 基站支持ran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41507A1 (ja) 基地局、基地局の制御方法、及びセルラ通信システム
EP41207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 mobility history information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782866C2 (ru) Архитектура с агрегированием технологий для систем связи стандарта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CN118020337A (zh) 包括侧链路的无线通信的驱动时间最小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69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4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German Noe Be Berg

Patentee befor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4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INTE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69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