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4277B -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4277B
CN113784277B CN202110058035.0A CN202110058035A CN113784277B CN 113784277 B CN113784277 B CN 113784277B CN 202110058035 A CN202110058035 A CN 202110058035A CN 113784277 B CN113784277 B CN 113784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server
location information
query
posi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80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4277A (zh
Inventor
孙晓野
周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580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42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4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42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0113 priority patent/WO202215201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4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4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该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存储请求,其中,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第二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存储请求,获取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获取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存储接收到的位置信息。该实施方式实现了可以保证客户端即使在无法通过基站接入网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记录到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蜂窝通信经历了从第一代以话音业务为代表的模拟式移动电话系统,到目前大规模商用的第四代(4G)以移动数据、移动计算以及移动多媒体为代表的无线宽带系统的持续演进。现在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以及网络通信容量的爆炸式增长,面向5G的无线通信技术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设备到设备(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技术,也称为终端直通或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Se)是面向5G的关键候选技术之一。D2D通信是指用户数据可不经网络中转而直接在终端之间传输。
D2D通信与传统的蜂窝通信网络架构具有显著区别。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散式网络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网路的参与者共用它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体资源,包括信息处理、存储以及网路连接能力等。这些共用资源向网路提供服务和资源,能被其它用户直接访问而不需要经过中间实体。在D2D通信网路中,用户节点同时扮演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角色,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自组织地构成一个虚拟或者实际的群体。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和服务端;第一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存储请求,其中,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第二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存储请求,获取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获取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存储接收到的位置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其中,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其中,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在第一客户端无法通过基站接入网络时,利用D2D通信技术发送存储请求,若第二客户端接收到该存储请求,则由第二客户端获取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进行存储,并且第二客户端在之后通过基站连接到网络时,将存储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由此,可以保证客户端即使在无法通过基站接入网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记录到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位置信息丢失等问题,保证位置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公开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的又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或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基站104和服务器105。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通过基站104接入网络以实现与服务器105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101、102、103之间可以互相通过D2D通信技术进行通信连接。
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浏览器类应用、搜索类应用、地图类应用、区块链类应用、社交平台等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之间可以通过D2D通信技术发送或接收信息。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硬件时,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为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安装的各种客户端应用提供后端支持的后端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接收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发送的其位置信息,并保存终端设备101、102、103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一般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105中。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105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105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105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基站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序图2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客户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第二客户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服务端(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具体如图2所示:
在步骤201中,第一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存储请求。
在本步骤中,目标网络可以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各种网络。目前使用较多的网络通常都需要通过基站接入。例如,目标网络包括但不限于:2G网络、3G网络、4G网络、无线网等等。
第一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即表示第一客户端当前无法通过基站接入互联网。此时,可以利用D2D通信技术发送存储请求。具体地,可以采用广播的形式发送D2D通信技术。其中,存储请求可以用于请求存储位置信息。第一客户端发送的存储请求即可以用于请求存储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
位于第一客户端的周围区域且支持D2D通信技术的其它客户端都可以接收第一客户端利用D2D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
在步骤202中,第二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客户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
在本步骤中,若第二客户端接收到第一客户端利用D2D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可以获取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并对获取到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
具体地,第二客户端可以灵活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例如,第一客户端可以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进行定位,从而得到其自身的位置信息。此时,第二客户端可以接收第一客户端发送的其自身的位置信息。
又例如,第二客户端可以利用各种定位技术(如基于蓝牙的定位技术等等)对第一客户端进行定位,以确定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
第二客户端在获取到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之后,可以在其本地存储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客户端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客户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灵活设置。例如,第二客户端可以包括接收到第一客户端通过D2D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的所有客户端。
又例如,位于第一客户端的周围区域且支持D2D通信技术的其它客户端在接收到第一客户端通过D2D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之后,可以通过广播等方式通知其他客户端,以使其它客户端可以不再响应第一客户端通过D2D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此时,第二客户端只包括位于第一客户端的周围区域且支持D2D通信技术的部分客户端。
在步骤203中,第二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存储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在本步骤中,第二客户端在通过基站成功接入目标网络之后,可以利用目标网络将其存储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上传至服务端。例如,第二客户端可以将其存储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基站,然后由基站将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在步骤204中,服务端存储接收到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
在本步骤中,服务端可以接收第二客户端发送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并对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
可选地,服务端在接收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之后,可以利用区块链存储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其中,区块链可以预先构建的、用于记录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的各种类型的区块链。利用区块链记录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可以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不可篡改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客户端可以利用GPS等技术得到其自身的位置信息,然后对该位置信息进行签名以生成针对该位置信息的第一签名信息。然后第一客户端可以利用D2D通信技术发送包括该位置信息和第一签名信息的存储请求。
可选地,第一客户端可以利用其对应的第一标识对其位置信息进行签名。其中,第一标识可以用于标识第一客户端,具体可以由上述区块链预先针对第一客户端生成。例如,第一标识可以是第一客户端预先在区块链注册的账号信息。又例如,第一标识可以是区块链针对第一客户端返回的令牌或标记(Token)。
第二客户端在接收到第一客户端发送的存储请求之后,可以从中获取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然后第二客户端可以对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进行再次签名以生成该位置信息的第二签名信息。然后第二客户端可以存储该位置信息和该位置信息的第一签名信息、第二签名信息,并在通过基站成功接入目标网络后,将该位置信息和该位置信息的第一签名信息、第二签名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可选地,第二客户端可以利用其对应的第二标识对获取到的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进行签。其中,第二标识可以用于标识第二客户端,具体可以由上述区块链预先针对第二客户端生成。例如,第二标识可以是第二客户端预先在区块链注册的账号信息。又例如,第二标识可以是区块链针对第二客户端返回的令牌或标记(Token)。
服务端在从第二客户端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和该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签名信息和第二签名信息之后,可以对其中的第一签名信息和第二签名信息进行验证,以保证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的合法性。具体地,服务端可以通过第一签名信息和第二签名信息分别验证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的身份,以确定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是否是上述区块链的合法用户。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这种方式上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还可以避免泄露客户端的一些隐私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客户端响应于确定通过基站成功接入上述目标网络,可以利用GPS等技术或利用基站进行定位等方法确定其位置信息。然后第一客户端可以通过目标网络将其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一步地,服务端可以利用区块链存储第一客户端通过目标网络发送的位置信息。由此可以进一步对第一客户端在通过基站成功接入互联网时的位置信息进行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客户端,将客户端分别命名为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并不构成对客户端的特殊限定。
继续参见图3,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的一个示意性的应用场景300。在图3的应用场景中,需要了解每个人的行程。目前,用户通常是通过其使用的终端设备上报位置信息。
但在一些情况下,用户使用的终端可能处于无法接收到网络信号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如图3所示,用户301和用户302处于同一区域,且该区域的网络信号较差,用户301和用户302使用的终端设备无法使用移动网络(如4G网络等)和无线网络。
此时,用户301使用的终端设备和用户302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利用D2D通信技术进行消息发送。具体地,用户301可以利用其使用的终端设备的GPS进行定位得到其当前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第一位置信息通过D2D通信发送至用户302使用的终端设备,用户302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存储接收到的用户301的第一位置信息。
同时,用户302可以利用其使用的终端设备的GPS进行定位得到其当前的第二位置信息,并将第二位置信息通过D2D通信发送至用户301使用的终端设备,用户301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存储接收到的用户302的第二位置信息。
之后,用户301使用的终端设备在接入移动网络后,可以将存储的用户302的第二位置信息上报至服务器303,同时,用户301还可以使用移动网络向服务器303上报其当前的第三位置信息。
用户302使用的终端设备在接入无线网络后,可以将存储的用户301的第一位置信息上报至服务器303,同时,用户302还可以使用无线网络向服务器303上报其当前的第四位置信息。
接着,服务器303可以将用户301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存储至区块链平台304。另外,服务器303还可以将用户302的第二位置信息和第四位置信息存储至区块链平台304。
由此,用户即时在其使用的终端设备无网络信号时,可以借助D2D通信技术与其附近其它用户的终端设备相互为证,由附近其它用户的终端设备记录此时的位置信息,避免这种情况下的信息丢失,从而保证可以完整记录每个人的位置信息。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通过客户端在通过基站成功接入互联网时,由其自身上传其位置信息,客户端在通过基站无法接入互联网时,利用D2D通信技术使得客户端之间互相记录其它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互相为证,并在通过基站成功接入互联网后,将记录的其它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进行上传,从而扩展了位置信息上报方式,有助于提升记录的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的完整性,避免丢失客户端通过基站无法接入互联网时的历史位置信息。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存储的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的正确性。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时序图40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可以包括第三客户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服务端(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具体如图4所示:
在步骤401中,第三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请求。
在本步骤中,查询请求可以用于请求查询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请求可以用于请求查询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
服务端可以预先存储各个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例如,可以基于如图2实施例所示的系统,由服务端利用区块链记录各个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
步骤402,服务端根据查询请求,查询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
在本步骤中,服务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查询请求,查询预先存储的、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具体地,查询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客户端的标识。服务端可以预先存储有客户端的标识与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服务端可以根据第一客户端的标识,查询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
其中,第一客户端的标识可以是各种能够用于标识第一客户端的信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灵活设置。
步骤403,服务端根据查询到的历史位置信息,生成查询结果。
在本步骤中,服务端在查询到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之后,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从而生成用于指示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的查询结果。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和应用场景预先设置。例如,预设条件可以为不包括指定区域。此时,若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包括指定区域,则可以认为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对应地,若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不包括指定区域,则可以认为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符合预设条件。
步骤404,服务端将生成的查询结果发送至第三客户端。
在本步骤中,服务端可以将查询结果发送至第三客户端,以使第三客户端的用户可以了解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可选地,第三客户端响应于确定接收到的查询结果指示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可以生成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提示信息。例如,提示信息可以为语音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具体提示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灵活设置。例如,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存在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客户端响应于确定第一客户端进入目标区域,可以向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请求,以确定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目标区域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指定。例如,目标区域可以是如咖啡厅、餐厅、电影院、写字楼、商场、医院、洗浴中心等公共场所。
由此在第一客户端进入目标区域中后,可以及时地对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进行查询,从而确定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便于后续针对历史位置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客户端和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客户端可以分别进行不同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客户端在向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请求之前,可以先向第一客户端发送查询认证请求,然后第一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发送该查询认证请求。服务端可以根据该查询认证请求,生成查询认证结果。
其中,查询认证请求可以用于请求认证客户端的查询权限。第三客户端向第一客户端发送的查询认证请求可以用于请求认证第三客户端是否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若第三客户端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则可以表示第三客户端可以从服务端查询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对应地,若第三客户端不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则可以表示第三客户端不能从服务端查询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
具体地,第三客户端向第一客户端发送的查询认证请求可以包括第三客户端的标识,服务端可以预先记录有客户端的标识和客户端的查询权限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服务端从第一客户端接收到该查询认证请求之后,可以根据第三客户端的标识,确定第三客户端是否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从而得到用于指示第三客户端是否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的查询认证结果,并将查询认证结果返回至第一客户端。其中,第三客户端的标识可以是各种能够用于标识第三客户端的信息。
第三客户端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的条件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和应用场景预先设置。例如,若第三客户端为预先经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的客户端,则第三客户端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
第一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查询认证结果之后,可以生成对应的通知信息,并将通知信息发送至第三客户端。其中,通知信息可以用于通知第三客户端是否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
第三客户端在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通知信息之后,若通知信息指示第三客户端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则第三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发送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请求,以查询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通知信息指示第三客户端不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则禁止第三客户端向服务端查询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可选地,第一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查询认证结果之后,若确定查询认证结果指示第三客户端具有针对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还可以向第三客户端发送第一客户端的标识,以便于第三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第一客户端的标识,从而服务端可以根据第一客户端的标识查询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
继续参见图5,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的又一个示意性的应用场景500。在图5的应用场景中,许多公共场所在门口会对每个进入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测。
如图5所示,用户501在进入餐厅502之前,餐厅502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向用户501发送查询认证请求,以请求查询用户501是否去过某地区。用户501可以将该查询认证请求发送至服务器503。服务器503可以检查餐厅502是否具有检查权限。若餐厅502具有检查权限,则服务器503将指示允许查询的查询认证结果返回至用户501使用的终端设备。
之后,餐厅502使用的终端设备向服务器503发送针对用户501的位置查询请求。服务器503可以从记录有终端标识和历史位置的对应关系的区块链平台504查询用户501使用的终端对应的历史位置,并确定用户501是否去过某地区。若确定用户501未去过某地区,服务器503可以将指示用户501安全的位置查询结果返回至餐厅502使用的终端设备。然后餐厅502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进行语音提示以提示“未发现异常,祝您用餐愉快”。
由此,可以根据服务器预先记录的每个用户的完整的历史位置信息,在用户进入餐厅之前,由餐厅使用的终端设备向服务端查询该用户的历史位置信息以确定该用户是否去过某地区,从而及时发现去过某地区的人员,以保护每个用户的安全。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由服务端预先记录每个用户完整的历史位置信息,从而在每个用户进入目标区域时,可以由目标区域向服务端查询进入的用户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从而及时辨认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要求的用户。
下面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600。该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如图2实施例中的第二客户端)可以接收客户端(如图实施例中的第一客户端)利用D2D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然后获取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并在本地进行存储。
其中,该客户端可以在响应于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时,通过D2D通信技术发送上述存储请求。目标网络可以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各种网络。目前使用较多的网络通常都需要通过基站接入。例如,目标网络包括但不限于:2G网络、3G网络、4G网络、无线网等等。
该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即表示该客户端当前无法通过基站接入互联网。此时,该客户端可以利用D2D通信技术发送存储请求。具体地,该客户端可以采用广播的形式发送D2D通信技术。其中,存储请求可以用于请求存储位置信息。该客户端发送的存储请求即可以用于请求存储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是位于该客户端的周围区域且支持D2D通信技术的客户端。
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灵活采用各种方法获取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例如,该客户端可以利用GPS技术进行定位,从而得到其自身的位置信息。然后,该客户端可以将其自身的位置信息携带在查询请求中发送至上述执行主体。
又例如,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利用各种定位技术(如基于蓝牙的定位技术等等)对第一客户端进行定位,以确定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在接收到该客户端通过D2D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之后,可以通过广播等方式通知位于该客户端的周围区域且支持D2D通信技术的其它客户端,以使其它客户端可以不再响应该客户端通过D2D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
步骤602,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在通过基站接入互联网后,可以将存储的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对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具体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将其存储的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基站,然后由基站将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向服务端发送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请求,然后接收服务端根据该查询请求返回的查询结果。
其中,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请求可以用于请求查询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服务端可以预先存储有各个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此时,服务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查询请求,查询预先存储的、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具体地,查询请求中可以包括该客户端的标识。服务端可以预先存储有客户端的标识与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服务端可以根据该客户端的标识,查询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其中,该客户端的标识可以是各种能够用于标识该客户端的信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灵活设置。
服务端在查询到该的历史位置信息之后,可以进一步确定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从而生成用于指示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的查询结果。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和应用场景预先设置。例如,预设条件可以为不包括指定区域。此时,若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包括指定区域,则可以认为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对应地,若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不包括指定区域,则可以认为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符合预设条件。
之后,服务端可以将查询结果发送至上述执行主体,以使上述执行主体的用户可以了解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响应于确定接收到的查询结果指示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可以生成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提示信息。例如,提示信息可以为语音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具体提示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灵活设置。例如,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存在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响应于确定该客户端进入目标区域,可以向服务端发送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请求,以确定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目标区域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指定。例如,目标区域可以是如咖啡厅、餐厅、电影院、写字楼、商场、医院、洗浴中心等公共场所。
由此在客户端进入目标区域中后,可以及时地对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进行查询,从而确定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便于后续针对历史位置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客户端和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的客户端可以分别进行不同处理。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在向服务端发送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请求之前,可以先向该客户端发送查询认证请求,然后该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发送该查询认证请求。服务端可以根据该查询认证请求,生成查询认证结果。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向该客户端发送的查询认证请求可以用于请求认证上述执行主体是否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若上述执行主体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则可以表示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服务端查询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对应地,若上述执行主体不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则可以表示上述执行主体不能从服务端查询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
具体地,上述执行主体向该客户端发送的查询认证请求可以包括上述执行主体的标识,服务端可以预先记录有客户端的标识和客户端的查询权限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服务端从该客户端接收到该查询认证请求之后,可以根据上述执行主体的标识,确定上述执行主体是否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从而得到用于指示上述执行主体是否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的查询认证结果,并将查询认证结果返回至该客户端。其中,上述执行主体的标识可以是各种能够用于标识上述执行主体的信息。
上述执行主体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的条件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和应用场景预先设置。例如,若上述执行主体为预先经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的客户端,则上述执行主体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
该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查询认证结果之后,可以生成对应的通知信息,并将通知信息发送至上述执行主体。其中,通知信息可以用于通知上述执行主体是否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
上述执行主体在接收到该客户端的通知信息之后,若通知信息指示上述执行主体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则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向服务端发送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请求,以查询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通知信息指示上述执行主体不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则禁止上述执行主体向服务端查询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可选地,该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查询认证结果之后,若确定查询认证结果指示上述执行主体具有针对该客户端的查询权限,还可以向上述执行主体发送该客户端的标识,以便于上述执行主体向服务端发送该客户端的标识,从而服务端可以根据该客户端的标识查询该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在客户端无法通过基站接入互联网时,由其它客户端利用D2D通信技术记录并存储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之后,其它客户端在通过基站成功接入互联网时,便可以将存储的该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由此,扩展了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记录方式,避免丢失客户端通过基站无法接入互联网时的历史位置信息。基于此,其它客户端进一步地还可以向服务端查询指定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以便于辨认对应的历史位置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用户和对应的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的用户。
本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参考图2和图4对应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通过客户端在通过基站成功接入互联网时,由其自身上传其位置信息,客户端在通过基站无法接入互联网时,利用D2D通信技术使得客户端之间互相记录其它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互相为证,并在通过基站成功接入互联网后,将记录的其它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进行上传,有助于提升记录的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的完整性,避免丢失客户端通过基站无法接入互联网时的历史位置信息。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存储的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的正确性。
进一步参考图7,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装置700包括接收单元701和发送单元702。其中,接收单元701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其中,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发送单元702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装置500中:接收单元701和发送单元702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6对应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用于存储位置的信息的装置700还包括:查询单元(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向服务端发送针对客户端的查询请求;上述接收单元701进一步被配置成接收服务端根据查询请求返回的查询结果,其中,查询结果用于指示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接收单元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其中,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发送单元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由此,扩展了客户端的位置信息记录方式,避免丢失客户端通过基站无法接入互联网时的历史位置信息。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中的服务器)800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的终端设备/服务器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801、ROM 802以及RAM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8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8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808;以及通信装置809。通信装置8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8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8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8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808被安装,或者从ROM 8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服务器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服务器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服务器执行时,使得该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其中,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接收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的单元”。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包括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和服务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存储请求,其中,所述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
所述第二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存储请求,获取所述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响应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所述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其中,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失败时,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失败;
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以及存储接收到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接收所述第二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响应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所述第二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查询服务,所述查询服务用于确定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服务端利用区块链存储接收到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存储请求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一签名信息,所述第一签名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客户端对所述位置信息进行签名得到;以及
所述第二客户端从所述存储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客户端的位置信息;生成第二签名信息,所述第二签名信息通过所述第二客户端对所述位置信息进行签名得到;将所述位置信息、第一签名信息和第二签名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成功,确定其位置信息,通过所述目标网络将确定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客户端;
所述第三客户端,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查询请求;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查询请求,查询所述第一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历史位置信息,生成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用于指示所述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将生成的查询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三客户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客户端,响应于确定接收到的查询结果指示所述历史位置信息不符合预设条件,生成提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客户端,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客户端进入目标区域,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查询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客户端,向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查询认证请求;
所述第一客户端,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所述查询认证请求;
所述服务端,根据接收的查询认证请求,生成查询认证结果,所述查询认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客户端是否具有针对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查询权限;将所述查询认证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客户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根据接收的查询认证结果,生成通知信息;将所述通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客户端。
9.一种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方法,应用于第二客户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所述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其中,所述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所述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在发送所述存储请求的客户端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失败时,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失败;
响应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其中,所述服务端对发送所述存储请求的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
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所述第二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查询服务,所述查询服务用于确定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客户端的查询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查询结果,其中,所述查询结果用于指示所述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11.一种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装置,应用于第二客户端,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客户端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发送的存储请求,获取所述客户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其中,所述客户端与目标网络连接失败,所述目标网络包括通过基站接入的网络,在发送所述存储请求的客户端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失败时,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失败;
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其中,所述服务端对发送所述存储请求的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
所述发送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利用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网络连接成功,将所述第二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其中,所述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查询服务,所述查询服务用于确定客户端的历史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12.一种服务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58035.0A 2021-01-15 2021-01-15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784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8035.0A CN113784277B (zh) 2021-01-15 2021-01-15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PCT/CN2022/070113 WO2022152011A1 (zh) 2021-01-15 2022-01-04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8035.0A CN113784277B (zh) 2021-01-15 2021-01-15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4277A CN113784277A (zh) 2021-12-10
CN113784277B true CN113784277B (zh) 2024-05-17

Family

ID=7883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8035.0A Active CN113784277B (zh) 2021-01-15 2021-01-15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4277B (zh)
WO (1) WO2022152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4277B (zh) * 2021-01-15 2024-05-1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15412633B (zh) * 2022-08-22 2023-07-25 深圳市神州路路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493A (zh) * 2011-02-25 2014-01-08 黑莓有限公司 确定设备的范围内接近度
CN105009675A (zh) * 2013-02-28 2015-10-28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6102066A (zh) * 2016-08-23 2016-11-0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安全认证装置及其方法、一种路由器
CN107193968A (zh) * 2017-05-25 2017-09-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存储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187260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N108464019A (zh) * 2016-02-04 2018-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参数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88536A (zh) * 2018-12-13 2019-04-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实现小基站开站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0753034A (zh) * 2019-09-27 2020-02-04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权限管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1131503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上报方法、系统、物流仓库自动送货车和辅助上报设备
CN111556095A (zh) * 2020-03-31 2020-08-18 世强先进(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技术的传染病疫情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1666507A (zh) * 2020-05-28 2020-09-1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个人轨迹检索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7312B2 (ja) * 2005-07-04 2008-06-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
US2014017106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s,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Relay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812069B (zh) * 2015-05-25 2019-01-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的位置管理方法、寻呼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3784277B (zh) * 2021-01-15 2024-05-1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493A (zh) * 2011-02-25 2014-01-08 黑莓有限公司 确定设备的范围内接近度
CN105009675A (zh) * 2013-02-28 2015-10-28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8464019A (zh) * 2016-02-04 2018-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参数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187260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N106102066A (zh) * 2016-08-23 2016-11-0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安全认证装置及其方法、一种路由器
CN107193968A (zh) * 2017-05-25 2017-09-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存储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88536A (zh) * 2018-12-13 2019-04-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实现小基站开站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0753034A (zh) * 2019-09-27 2020-02-04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权限管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1131503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上报方法、系统、物流仓库自动送货车和辅助上报设备
CN111556095A (zh) * 2020-03-31 2020-08-18 世强先进(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技术的传染病疫情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1666507A (zh) * 2020-05-28 2020-09-1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个人轨迹检索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bile Edge Service for D2D Communications;Evelina Nikolova Pencheva等;《2018 IEEE XXVII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Electronics - ET》;20181129;第1-4页 *
多缓存容量场景下的D2D内容缓存布设优化方案;龙彦汕;吴丹;蔡跃明;王萌;郭继斌;;计算机应用;20180108(第05期);第237-241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4277A (zh) 2021-12-10
WO2022152011A1 (zh)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850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location-based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11601429B2 (en) Network service control for access to wireless radio networks
MX2007009233A (es) Mensaje de inicio de locacion segura de plano de usuario en un sistema de informacion de locacion y metodo y sistema para procesar la locacion segura de plano de usuario al utilizar el mismo.
US20210136577A1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CN113784277B (zh) 用于存储位置信息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RU2672570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оединения
CN114745724B (zh) 访问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2215561A (zh) 终端到终端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A2796852C (en) Region access platform, mobile positioning method and system
US2024008971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provisioning of data from multiple sensors
CN111148276B (zh) 基于LoRa技术的通信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5801299B (zh) 元宇宙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50156607A1 (en) Mobile device location
US20220217539A1 (en) Authoriz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30096372A1 (en) Localized authorization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CN104125266A (zh) 位置信息处理方法、装置
CN114048498A (zh) 数据共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301374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location data into messages at a communication gateway
Namiot et al. On Proximity Application Server
CN11292932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360564A1 (en) Device Network Mapping Obscuration
US20140282865A1 (en) Dynamic h-slp allocation for set initiated supl services
JP6311460B2 (ja) 情報共有サービス提供方法、情報共有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共有サービス提供装置
Namiot et al. Local Services Based on Non-standard Wi-Fi Direct Usage Model
CN115209522A (zh) 网络功能注册方法、发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