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8185B - 配线模块及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线模块及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8185B
CN105008185B CN201480013011.1A CN201480013011A CN105008185B CN 105008185 B CN105008185 B CN 105008185B CN 201480013011 A CN201480013011 A CN 201480013011A CN 105008185 B CN105008185 B CN 105008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insulation member
wiring module
opening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30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8185A (zh
Inventor
岛田友宏
园田哲也
滨本勇
小林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08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8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1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4Installation of lines or cables on walls, ceilings or floors by means of ins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37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6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8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the cables or lines being installed in preestablished conduits or ducts
    • H02G3/381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the cables or lines being installed in preestablished conduits or ducts in cei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配线模块的隔音性的提高。配线模块包括:片状的第一隔音构件;线束,包括一根至少电线且其至少一部分沿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配置;以及第二隔音构件。第二隔音构件部分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并以在与第一隔音构件之间夹持线束的状态保持线束。

Description

配线模块及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于车辆的顶盖等的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配线单元,该配线单元将配线以预定路径保持在一对片材间,并且将该一对片材粘接固定到顶盖内衬的背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49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如果在上述配线单元中使用无纺布等作为片材,则能够使配线单元具有隔音性。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作为使一对片材重合的结构的配线单元在其面方向整体上形成为大致相等厚度。
因此,在由于配线单元的配置空间上的状况或配线单元的组装作业上的状况等而使配线单元的最大厚度被限制的情况下,需要使配线单元整体的厚度为该被限制的最大厚度以下。
因此,存在即使利用无纺布等作为片材也难以使配线单元具有所期望的隔音性的情况。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配线单元是较大地展开的结构,因此难以组装于顶盖内衬。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课题的目的在于实现配线模块的隔音性的提高。另外,本发明的第二课题的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第一课题,第1方式的配线模块包括:片状的第一隔音构件;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配置;以及第二隔音构件,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并以在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之间夹持所述线束的状态保持所述线束
第2方式是,在第1方式的配线模块中,所述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中的避开设置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加强构件的配置位置的部分。
第3方式是,在第1或第2方式的配线模块中,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隔音构件,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状的间隙。
第4方式是,在第3方式的配线模块中,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中的夹持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为在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延伸方向上到达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两端部。
第5方式是,在第1至第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配线模块中,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形成有定位用开口,或者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及所述第二隔音构件形成有定位用开口。
为了解决上述的第二课题,第6方式的配线模块包括:片状的隔音构件;以及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被保持,在所述隔音构件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配线模块以使所述多个开口重合的方式弯折。
第7方式是,在第6方式的配线模块中,所述多个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于组装对象部位中的配置有作为所述线束的连接对象的电气设备的位置。
第8方式是将第6或第7方式的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的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穿过重合的所述开口而目视确认所述组装对象部位的工序,并且将弯折的所述配线模块配置到所述组装对象部位;以及将所述弯折的配线模块在所述组装对象部位展开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式的配线模块,能够通过第一隔音构件而在配线模块整体上获得一定程度的隔音性。另外,能够在第一隔音构件中的设置有第二隔音构件的部分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及第二隔音构件的隔音性。由此,能够实现隔音性的提高。
根据第2方式,能够在组装对象部位中在配置有加强构件的部分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的隔音性。另外,能够在组装对象部位中的避开加强构件的配置位置的部位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及第二隔音构件的隔音性。由此,能够实现隔音性的提高。
根据第3方式,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状的间隙,因此能够容易地沿着该直线状的间隙弯折配线模块。
根据第4方式,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中的夹持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为在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延伸方向上到达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两端部,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隔音性。
根据第5方式,能够穿过定位用开口确认顶盖侧的部分,并且进行配线模块相对于顶盖的定位。由此,能够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相对于顶盖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根据第6方式,能够穿过重合的开口而目视确认组装对象部位的预定部位,并且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
根据第7方式,能够穿过重合的开口而目视确认电气设备的位置,并且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
根据第8方式,能够穿过重合的开口而目视确认组装对象部位的预定部位,并且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模块及其组装对象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同上的配线模块20的概略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配线模块弯折的作业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将配线模块弯折的作业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配线模块相对于顶盖内装构件的配置作业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配线模块相对于顶盖内装构件的的配置作业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模块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模块20及其组装对象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配线模块20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概略剖视图。
在此,以配线模块20的组装对象为车辆中的顶盖10的例子进行说明。即,车辆的顶盖10具备顶盖主体11以及顶盖内装构件14。
顶盖主体11为构成车辆的基本形状的车体中的覆盖车室的上方的部分,由金属等形成为板状。在该顶盖主体11的各角部等设置有支撑该顶盖主体11的立柱12。另外,在该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下表面)设置有钢筋13(参照图3)。关于该钢筋13,以与配线模块20的关系在此后进一步进行说明。
顶盖内装构件14是由树脂等形成的板状部分,是还被称为顶盖内衬的构件。该顶盖内装构件14以覆盖上述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侧的方式安装。
在上述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侧安装有顶盖内装构件14的状态下,在它们之间设置有间隙,在该间隙配置有配线模块20。
另外,在顶盖内装构件14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气设备安装部分。在此,在比顶盖内装构件14的中央部靠前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照亮车室整体的车内灯R1的第一安装部分16,在顶盖内装构件14的前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照亮前座的车内灯R2的第二安装部分17。第一安装部分16及第二安装部分17包括用于安装车内灯R1、R2的孔形状部分、凹凸形状部分。此外,这些第一安装部分16及第二安装部分17不是必须的。
配线模块20具备线束22、第一隔音构件30及第二隔音构件40。
线束22是车辆中的配线材料,包括至少一根电线。在此,线束22由多个电线根据车辆的配线方式而分支且被捆束而构成。
线束22的至少一部分沿着第一隔音构件30一侧主面配置,并与该第一隔音构件30一起安装于车辆中的板状部分。在此,线束22与第一隔音构件30一起安装于顶盖内装构件14,并配置于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的间隙。
作为成为本配线模块20的组装对象的板状部分,除上述顶盖内装构件14之外,可以想到在前窗下侧扩展的仪表盘的上侧板状部分、车辆地板等。
线束22的分支部位可以是沿着第一隔音构件30配置的部位,也可以是配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外的部位。不过,线束也可以是多个电线不分支而成的结构,另外,线束也可以仅由一根电线构成。线束22中的沿着第一隔音构件30配置的部分呈面状地延伸。另外,在各电线的端部安装有连接器。并且,在本线束22沿着车辆的预定的配线方式配置的状态下,连接器连接于车辆中的各种电气部件,从而使各电气部件经由本线束22而彼此电连接。此外,上述线束22也可以包含光缆等。
在此,线束22的一部分穿过第一隔音构件30的一侧部及车辆前侧部分而配置。另外,从第一隔音构件30的角部(在此为前方的两个角部及后方的一个角部)向外侧引出线束22的多个(在此为三个)端部。进而,由第一隔音构件30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第一定位用开口32、第二定位用开口34向外侧引出线束22的其他端部。作为组装于顶盖10的配线,可以想到车内灯用的配线、车尾灯用的配线、天线用的配线等。
第一隔音构件30形成为片状。优选的是,第一隔音构件30形成为相对于顶盖内装构件14在尽量大的区域展开。但是,关于第一隔音构件30相对于顶盖内装构件14的形状,考虑与其周围构件的干扰等来适当设定。在此,第一隔音构件30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另外,第一隔音构件30中的车辆前方侧部分形成为宽度比该车辆后方侧部分窄的形状。
另外,在将第一隔音构件30沿着顶盖内装构件14配置的状态下,在第一隔音构件30中的与第一安装部分1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定位用开口32,并且在与第二安装部分1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定位用开口34。在此,在比第一隔音构件30的中央部靠车辆前的位置上形成有方形形状的第一定位用开口32。另外,在第一隔音构件30中的车辆前侧的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从其前侧边缘部向内侧呈方形形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定位用开口34。并且,如果将本第一隔音构件30沿着顶盖内装构件14的顶盖主体11侧的面配置,则能够将第一定位用开口32配置到与第一安装部分16对应的位置,且将第二定位用开口34配置到与第二安装部分17对应的位置。此外,定位用开口可以是周围被围绕的开口(参照第一定位用开口32),也可以是外周的一部分向外侧扩张的开口(参照第二定位用开口34)。
另外,在第一隔音构件30中的车辆后侧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其后侧边缘部向内侧呈方形形状地形成有确认用开口36。所述第一定位用开口32、第二定位用开口34及确认用开口36无需形成为相同的宽度,但优选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在第一隔音构件30的宽度方向上重叠。
第一隔音构件30由隔音性良好的片材例如呈面状地扩展的无纺材料(无纺片材)形成。无纺材料是通过将大量纤维不编织而彼此缠绕来形成的,示出良好的吸音性或隔音性等良好的隔音特性。构成无纺材料的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玻璃纤维等中的任意一个。除此之外,能够使用发泡材料等隔音性良好的材料作为第一隔音构件30。不过,作为第一隔音构件30,优选使用能够不破损而弯折的材料,从这一点看,优选使用无纺材料。
第二隔音构件40是部分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的一个主面的构件,构成为能够以在与第一隔音构件之间夹持线束22的状态保持该线束22。
作为该第二隔音构件40也由隔音性良好的片材例如呈面状扩展的无纺材料(无纺片材)形成。无纺材料是通过将大量纤维不编织而彼此缠绕来形成的,示出良好的吸音性或隔音性等良好的隔音特性。构成无纺材料的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玻璃纤维等中的任意一个。除此之外,能够使用发泡材料等隔音性良好的材料作为第一隔音构件30。
该第二隔音构件40在如下的方式中部分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
即,该配线模块20包括多个(在此为四个)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以下,在总称第二隔音构件整体的情况下,记载为第二隔音构件40,在区分各个第二隔音构件的情况下,记载为第二隔音构件40a(或者40b、40c、40d)。
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按照此顺序从车辆前方侧向后方侧隔开间隔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
第二隔音构件40a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的车辆前方侧的部分。第二隔音构件40a中的车辆前侧部分及车辆两侧部分形成为与第一隔音构件30的外形一致的形状。因此,第二隔音构件40a设置为在第一隔音构件30的宽度方向(后述的间隙42a的延伸方向)上到达第一隔音构件30的两侧部。另外,在第二隔音构件40a中的与第一隔音构件30的第二定位用开口3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使该第二定位用开口34露出的开口(在此是与第二定位用开口34相同形状的开口)。
第二隔音构件40a相对于第一隔音构件30的接合能够通过热焊敷、超声波焊敷、粘接剂、粘结剂、双面胶带等来进行。在热焊敷时,作为第一隔音构件30及第二隔音构件40a中的至少一方,优选使用包含基本纤维和熔点比该基本纤维低的粘合剂树脂的无纺部件。
并且,在线束22夹持在第一隔音构件30与第二隔音构件40a之间的状态下,将第二隔音构件40a接合于第一隔音构件30,从而在它们之间夹入并保持线束22。接合部位可以仅是第二隔音构件40a的边缘部,也可以是比边缘靠内侧的部分。对于以下的第二隔音构件40b、40c、40d也同样地将它们接合到第一隔音构件30。
第二隔音构件40b在第二隔音构件40a的车辆后方侧隔开间隙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在第二隔音构件40a与第二隔音构件40b之间设置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间隙42a。
第二隔音构件40b中的车辆两侧部分形成为与第一隔音构件30的外形一致的形状。因此,第二隔音构件40b设置为在第一隔音构件30的宽度方向(后述的间隙42a的延伸方向)上到达第一隔音构件30的两侧部。
另外,第二隔音构件40b的一部分与第一隔音构件30的第二定位用开口34重叠,在第二隔音构件40b中的与所述第二定位用开口3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使该第二定位用开口34露出的开口(在此是从第二隔音构件40b的车辆后方侧边缘部向车辆前侧呈凹状地凹陷的形状的开口)。
另外,上述间隙42a设定为位于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第二定位用开口34之间。优选的是,设定为间隙42a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线通过第一定位用开口3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与第二定位用开口34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中点。由此,如果在间隙42a的所述中央线将本配线模块20弯折,则使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第二定位用开口34重合配置。
第二隔音构件40c在第二隔音构件40b的车辆后方侧隔开间隙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在第二隔音构件40b与第二隔音构件40c之间设置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间隙42b。
第二隔音构件40c中的车辆两侧部分形成为与第一隔音构件30的外形一致的形状。因此,第二隔音构件40c设置为在第一隔音构件30的宽度方向上到达第一隔音构件30的两侧部。
第二隔音构件40d在第二隔音构件40c的车辆后方侧隔开间隙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在第二隔音构件40c与第二隔音构件40d之间设置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间隙42c。
第二隔音构件40d中的车辆两侧部分及车辆后方侧部分形成为与第一隔音构件30的外形一致的形状。因此,第二隔音构件40d设置为在第一隔音构件30的宽度方向上到达第一隔音构件30的两侧部。另外,在第二隔音构件40d中的车辆后方侧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使确认用开口36露出的开口(在此为从第二隔音构件40d的车辆后方侧边缘部向车辆前侧凹陷为凹形的开口)。
另外,上述间隙42c设定为位于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确认用开口36之间。优选设定为,间隙42c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线通过第一定位用开口3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与确认用开口36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中点。由此,如果在间隙42c的上述中央线将本配线模块20弯折,则使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确认用开口36重合配置。
关于上述的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及间隙42a、42b、42c相对于第一隔音构件30的形成位置的关系,优选考虑以下两个观点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设定。
第一个观点是考虑到与作为组装对象部位的顶盖10中的加强构件即钢筋13的关系的观点。
即,第二隔音构件40相对于第一隔音构件30设置在避开钢筋13的配置位置的部分。
在此,钢筋13为配置于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下表面)的加强构件。钢筋13形成为由金属板等形成的长状构件。更具体而言,钢筋13形成为如下形状:在细长板状的加强主体部13a的两侧部竖立设置有一对侧部13b,并且从该一对侧部13b的前端边缘部向外方延伸设置有固定部13c。另外,钢筋13设定为与顶盖主体11的宽度方向尺寸相同大小的长度尺寸。并且,在顶盖主体1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多个部位沿顶盖主体11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多个钢筋13。各钢筋13通过将上述一对固定部13c焊接到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等而固定于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
在顶盖内装构件14安装于顶盖主体11的状态下,在设置有钢筋13的部位以外的部分中,在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隔开比较大的间隔。另外,上述钢筋13自顶盖主体11的突出尺寸比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的间隔小。因此,在钢筋13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隔开比上述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的间隔小的间隔。
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相对于第一隔音构件30而以避开钢筋13的配置位置的方式设置在该钢筋13之间的位置。换言之,在第二隔音构件40a、40a、40b、40c、40d的间隙42a、42b、42c配置钢筋13。
由此,在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在没有设置钢筋13的区域中,能够通过第一隔音构件30与第二隔音构件40的多层结构来获得良好的隔音性。另外,在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在设置有钢筋13的区域中,能够通过第一隔音构件30来获得良好的隔音性。其结果是,能够在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在尽量整体的区域中获得良好的隔音性。
此外,优选的是,在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尽量无间隙地设置第一隔音构件30与第二隔音构件40。因此,关于第一隔音构件30的厚度尺寸与第二隔音构件40的厚度尺寸之和,优选设定为与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之间除了设置有钢筋13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间隔尺寸为相同大小,或者考虑到能够压缩第一隔音构件30及第二隔音构件40而相应地较大地设定。另外,关于第一隔音构件30的厚度尺寸,优选设定为与钢筋13与顶盖内装构件14的间隔为相同大小,或者考虑到能够压缩第一隔音构件30而相应地较大地设定。
第二个观点是考虑到将配线模块20弯折的观点。
即,上述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间的间隙42a、42b、42c形成为直线状的间隙。因此,如果以配线模块20整体来看,则在厚度相对较大而难以弯折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的区域)之间设置有厚度相对较小而易于弯折的直线状的区域即间隙42a、42b、42c(不存在第二隔音构件40的区域)。因此,通过在该间隙42a、42b、42c将配线模块20弯折,能够将配线模块20折叠为紧凑的形态。
另外,在此,间隙42a位于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第二定位用开口34之间,间隙42c位于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确认用开口36之间。因此,如果在间隙42a将配线模块20弯折,则能够使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第二定位用开口34重合配置。另外,如果在间隙42c将配线模块20弯折,则能够使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确认用开口36重合配置。由此,在将配线模块20在间隙42a、42c进行弯折状态下,能够使第一定位用开口32、第二定位用开口34和确认用开口36重合配置。
这样,以在开口(在此为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上重合其他开口(在此为第二定位用开口34或确认用开口36)的方式将配线模块20弯折,从而能够如后所述地以在开口内配置组装对象部位的预定部位的方式进行确认并同时进行配线模块20的组装。
对上述配线模块20的组装作业例等进行说明。
上述配线模块20例如以如下这样弯折的方式进行传送。
即,如图4所示,在间隙42a弯折配线模块20,将第二定位用开口34与第一定位用开口32重合。接着,如图5所示,在间隙42c弯折配线模块20,将确认用开口36重合在第一定位用开口32及第二定位用开口34上。由此,在处于折叠形态的配线模块20形成穿过第一定位用开口32、第二定位用开口34及确认用开口36而贯通两面侧的开口。
如上所述,在至少一个部位(在此为多个部位)弯折的配线模块20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因此能够容易地传送该配线模块20。
另外,上述配线模块20以如下方式安装于顶盖内装构件14。
即,如图6所示,将上述处于折叠形态的配线模块20配置到顶盖内装构件14上。此时,第一定位用开口32配置于顶盖内装构件14的第一安装部分16。此时,在与第一定位用开口32相同的位置,第二定位用开口34及确认用开口36开口。因此,作业者能够通过第二定位用开口34及确认用开口36的开口来确认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第一安装部分16的相对位置,并且进行处于折叠形态的配线模块20的位置调整作业。此外,从该观点来掌握配线模块的话,则不一定需要将第二隔音构件部分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也可以将第二隔音构件整体上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进一步来说,不一定需要第二隔音构件,利用接着剂、粘结剂、其他固定构件等来使线束保持于第一隔音构件即可。
之后,根据需要,在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第一安装部分16的周围实施将配线模块20安装到顶盖内装构件14的作业、将线束22的连接器连接到第一安装部分16的作业等。此外,配线模块20与顶盖内装构件14的安装作业能够使用热熔性粘接材料、双面胶等进行。另外,也可以在展开配线模块20后进行该作业。
接着,如图7所示,以将配线模块20的弯折的部位打开的方式,在顶盖内装构件14上展开配线模块20,将第二定位用开口34配置到顶盖内装构件14的第二安装部分17。
并且,根据需要,实施将配线模块20安装到顶盖内装构件14的作业、将线束22的连接器连接到第二安装部分17的作业等。
如上所述,在将配线模块20安装到顶盖内装构件14后,如果将顶盖内装构件14组装到顶盖主体11,则成为配线模块20组装于顶盖10的状态。此外,根据需要,适当地沿着立柱12等敷设从配线模块20延伸出的线束22的端部。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配线模块20,将配线模块20组装到顶盖内装构件14,从而实现线束22相对于该顶盖内装构件14的组装。因此,能够省略在以往将线束直接组装到顶盖内装构件的情况下所需要的线束的路径显示。另外,能够省略通过夹具部件、固定胶带等在多个部位将线束安装于顶盖内装构件的作业。由此,能够容易进行配线相对于顶盖10的组装。
另外,该配线模块20能够通过第一隔音构件30及第二隔音构件40而获得良好的隔音性。因此,也可以不单独安装隔音用的构件,能够容易地进行线束22及隔音构件30、40相对于顶盖10的组装。
特别是,通过第一隔音构件30,能够在配线模块20整体上获得一定程度的隔音性。另外,在第一隔音构件30中的设置有第二隔音构件40的部分中,能够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30及第二隔音构件40的多层结构的隔音性。
具体而言,在组装对象部位中,在配置有钢筋13的部分能够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30的隔音性。另外,在组装对象部位中的没有配置钢筋13的部位能够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30及第二隔音构件40的多层结构的隔音性。
由此,能够尽量减少配线模块20的配置部位在空间上的限制等,能够实现隔音性的提高。
另外,作为多个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的间隙42a、42c为直线状的间隙,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配线模块20沿着该直线状的间隙42a、42c弯折。由此,便于配线模块20的传送、保管等。
另外,夹持该间隙42a、42c的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设置为在间隙42a、42c的延伸方向上到达第一隔音构件30的两端,因此能够尽量增大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的配置区域,能够获得更好的隔音性。不过,第二隔音构件40a、40b、40c、40d的宽度也可以比第一隔音构件30的宽度小。
另外,在第一隔音构件30形成有第一定位用开口32、第二定位用开口34。在此,在重合于第一隔音构件30的第二隔音构件40a、40b也形成有与第一定位用开口32、第二定位用开口34对应的开口。因此,在将配线模块20沿着顶盖内装构件14配置时,能够穿过第一定位用开口32来进行该第一定位用开口32与第一安装部分16的位置调整,并且能够穿过第二定位用开口34来进行该第二定位用开口34与第二安装部分17的位置调整。由此,能够更正确地进行配线模块20相对于顶盖内装构件14的定位。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认为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想到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标号说明
10 顶盖
11 顶盖主体
13 钢筋
14 顶盖内装构件
16 第一安装部分
17 第二安装部分
20 配线模块
22 线束
30 第一隔音构件
32 第一定位用开口
34 第二定位用开口
40(40a,40a、40b、40c、40d) 第二隔音构件
42a、42b、42c 间隙

Claims (7)

1.一种配线模块,
包括:片状的第一隔音构件;
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配置;以及
第二隔音构件,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并以在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之间夹持所述线束的状态保持所述线束,
所述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中的避开设置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加强构件的配置位置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隔音构件,
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状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中的夹持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为在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延伸方向上到达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两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形成有定位用开口,或者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及所述第二隔音构件形成有定位用开口。
5.一种配线模块,
包括:片状的隔音构件;以及
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被保持,
在所述隔音构件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配线模块以使所述多个开口重合的方式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于组装对象部位中的配置有作为所述线束的连接对象的电气设备的位置。
7.一种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将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所述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
穿过重合的所述开口而目视确认所述组装对象部位,并且将弯折的所述配线模块配置到所述组装对象部位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弯折的配线模块在所述组装对象部位展开的工序。
CN201480013011.1A 2013-03-08 2014-02-18 配线模块及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08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6154 2013-03-08
JP2013046154A JP6079321B2 (ja) 2013-03-08 2013-03-08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組付方法
PCT/JP2014/053758 WO2014136565A1 (ja) 2013-03-08 2014-02-18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組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8185A CN105008185A (zh) 2015-10-28
CN105008185B true CN105008185B (zh) 2017-08-08

Family

ID=51491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301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08185B (zh) 2013-03-08 2014-02-18 配线模块及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38020B2 (zh)
JP (1) JP6079321B2 (zh)
CN (1) CN105008185B (zh)
WO (1) WO20141365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8434B2 (ja) * 2013-08-22 2017-03-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吸音材及び吸音材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378152B2 (ja) * 2015-09-25 2018-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平面アンテナ体の車両配置構造
EP3176891B1 (en) * 2015-12-01 2018-06-06 Tyco Electronics UK Limited Mounting assembly and kit for a mounting assembly
JP6894212B2 (ja) * 2016-11-08 2021-06-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平面アンテナ体
JP6729519B2 (ja) 2017-05-10 2020-07-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複合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付固定対象部材
JP6562034B2 (ja) * 2017-05-12 2019-08-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JP6673399B2 (ja) * 2018-05-25 2020-03-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JP7206681B2 (ja) * 2018-08-03 2023-01-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
JP7099624B2 (ja) * 2019-03-29 2022-07-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2141186A (ja) * 2021-03-15 2022-09-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3403A (zh) * 1998-10-29 2000-05-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线构件和配线结构
US6142556A (en) * 1996-08-30 2000-11-07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Wiring structure in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449U (ja) * 1993-07-30 1995-02-21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内装材
JP3659689B2 (ja) * 1995-04-07 2005-06-15 菱星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配線装置
JP3204874B2 (ja) * 1995-06-09 2001-09-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キャビンのドア装置
JP2002178852A (ja) * 2000-12-15 2002-06-26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JP2004074954A (ja) * 2002-08-20 2004-03-11 Kasai Kogyo Co Ltd 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JP4296823B2 (ja) * 2003-04-11 2009-07-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天井構造
JP2006076531A (ja) * 2004-09-13 2006-03-23 Kasai Kogyo Co Ltd 成形天井におけるハーネス保持構造
JP5206577B2 (ja) * 2009-04-28 2013-06-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該ワイヤ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車体取付構造
JP2012123974A (ja) * 2010-12-07 2012-06-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2556A (en) * 1996-08-30 2000-11-07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Wiring structure in vehicle
CN1253403A (zh) * 1998-10-29 2000-05-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线构件和配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79321B2 (ja) 2017-02-15
US20150380916A1 (en) 2015-12-31
US9438020B2 (en) 2016-09-06
JP2014172489A (ja) 2014-09-22
WO2014136565A1 (ja) 2014-09-12
CN105008185A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8185B (zh) 配线模块及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
JP5894386B2 (ja) クランプ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04871383B (zh) 线束
JP6984180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の敷設構造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
EP3258560A1 (en) Exterior wire harness
US11007954B2 (en) Sheeted harness
JP2019160568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付きシート材の製造方法
US20100294563A1 (en) Wiring harness subunit, wiring harness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wiring harness unit
CN117441275A (zh) 线束和带基座构件的线束
CN114830266B (zh) 配线构件
JP2015076919A (ja) ルーフ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ルーフ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電線固定具
JP7485156B2 (ja) 配線部材
WO2019225029A1 (ja) 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JP6992855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08195254A (ja) ドア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CN114730649B (zh) 配线构件的配置结构及配线构件
US11876359B2 (en) Wiring member integrated module
WO2021090673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WO2020202291A1 (ja) 配線部材
JP2015104211A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電線固定部材及び電線固定部材製造装置
JP3895663B2 (ja) コネクタホルダ
WO2023210431A1 (ja) フロア用配線モジュール、フロア用積層体及びフロア用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240109503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wiring member
JP2014217202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取付方法
WO2024128074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