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8152A - 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8152A
CN104998152A CN201510423096.7A CN201510423096A CN104998152A CN 104998152 A CN104998152 A CN 104998152A CN 201510423096 A CN201510423096 A CN 201510423096A CN 104998152 A CN104998152 A CN 104998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rhizoma
herba
chinese medicin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30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230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8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8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8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其原料药包括黄连、泽泻、苦参、蒲公英、五味子、牡丹皮、沙苑子、鸭拓草、土茯苓、蒲黄、川谷根、软枣子、草木犀、地柏枝、绵萆薢、蒲公英、芦根、半边莲、鹿衔草和黄精。采用本方治疗慢性尿路感染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再感染率,抗药性弱,副作用小,避免了西医治疗的不足,临床应用较为理想。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极少数为真菌、病毒、原虫)直接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缠绵难愈,西医治疗需给予长疗程、低剂量抗菌治疗,但往往效果不佳。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多见于女性,尤其多见于绝经期和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国外研究报道,中老年妇女反复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约为33%,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从现代分子免疫学角度来看,慢性尿路感染过程中,泌尿道在细菌入侵后产生的复杂防御反应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补体系统。
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甚则尿血,排尿不适,腹部疼痛等一组症状。有些尿路感染患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就发展成慢性尿路感染。抗生素对于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它不能预防或者减少慢性尿路感染的复发。慢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会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所以,目前减少慢性尿路感染的发作频率、减轻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是中医肾病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慢性尿路感染是指间歇性的尿频、排尿不适,伴有腰部酸痛,病程在六个月以上。西医目前虽然发现了反复尿路感染与免疫能力低下之间的关系,但尚未发现有效的提高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免疫力、预防复发的药物。慢性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内科中“淋证”范畴。
慢性尿路感染的部位在肾与膀胱,与肝、脾密切相关,亦可波及心,肺,其病邪以湿热为主,肾虚而感受湿热,是发生尿路感染的根本原因,诸淋日久不愈,正气渐衰,久病必瘀,肾络瘀阻,则淋证迁延,反复不愈。慢性尿路感染的内因是肾虚,外因是湿热之邪下注膀胱,故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本虚表实,虚实夹杂,实证居多。总而言之,慢性尿路感染是在湿热日久的基础上耗伤肾之气阴,因此临床上既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湿热标实之际,又有腰酸、腰痛、乏力等肾虚之证,病理性质主要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中医药既能祛邪又能扶正,双向调节,既能有效的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又能有效的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采用本方治疗慢性尿路感染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再感染率,抗药性弱,副作用小,避免了西医治疗的不足,临床应用较为理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其原料药包括黄连、泽泻、苦参、蒲公英、五味子、牡丹皮、沙苑子、鸭拓草、土茯苓、蒲黄、川谷根、软枣子、草木犀、地柏枝、绵萆薢、蒲公英、芦根、半边莲、鹿衔草和黄精。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35重量份~45重量份、泽泻10重量份~20重量份、苦参15重量份~25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5重量份、五味子20重量份~30重量份、牡丹皮10重量份~20重量份、沙苑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鸭拓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土茯苓5重量份~15重量份、蒲黄10重量份~20重量份、川谷根5重量份~15重量份、软枣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草木犀10重量份~20重量份、地柏枝5重量份~15重量份、绵萆薢10重量份~20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5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20重量份、半边莲5重量份~15重量份、鹿衔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和黄精25重量份~35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40重量份~45重量份、泽泻15重量份~20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25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味子25重量份~30重量份、牡丹皮15重量份~20重量份、沙苑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鸭拓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土茯苓5重量份~10重量份、蒲黄10重量份~15重量份、川谷根5重量份~10重量份、软枣子10重量份~15重量份、草木犀10重量份~15重量份、地柏枝5重量份~10重量份、绵萆薢10重量份~15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15重量份、半边莲5重量份~10重量份、鹿衔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和黄精25重量份~30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40重量份、泽泻15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五味子25重量份、牡丹皮15重量份、沙苑子20重量份、鸭拓草15重量份、土茯苓10重量份、蒲黄15重量份、川谷根10重量份、软枣子15重量份、草木犀15重量份、地柏枝10重量份、绵萆薢15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芦根15重量份、半边莲10重量份、鹿衔草20重量份和黄精30重量份。
所述中药制备成煎煮液,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等。
所述中药制备成煎煮液和散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制备成煎煮液时,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药分别洗净,切碎,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水,煮沸3-5小时,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水,煮沸2-3小时,煎煮液过滤,将两次过滤的煎煮液合并,获得煎煮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制备成散剂时,包括:a、先将所述原料药加乙醇提取;b、再将药渣加水提取;c、将两次的提取的细粉混合,取500g混合细粉,紫外线灭菌加入500g淀粉制得。
其中,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重量比放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乙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乙醇提取1-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
其中,所述步骤b中,将乙醇提炼过的药渣放入5-10倍量水中加热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60℃时1.35的浸膏,加热浓缩烘干,成细粉,5g一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治疗慢性尿路感染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再感染率,抗药性弱,副作用小,避免了西医治疗的不足,临床应用较为理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其原料药包括黄连、泽泻、苦参、蒲公英、五味子、牡丹皮、沙苑子、鸭拓草、土茯苓、蒲黄、川谷根、软枣子、草木犀、地柏枝、绵萆薢、蒲公英、芦根、半边莲、鹿衔草和黄精。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仅由上述原料药制备而成。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35重量份~45重量份、泽泻10重量份~20重量份、苦参15重量份~25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5重量份、五味子20重量份~30重量份、牡丹皮10重量份~20重量份、沙苑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鸭拓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土茯苓5重量份~15重量份、蒲黄10重量份~20重量份、川谷根5重量份~15重量份、软枣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草木犀10重量份~20重量份、地柏枝5重量份~15重量份、绵萆薢10重量份~20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5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20重量份、半边莲5重量份~15重量份、鹿衔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和黄精25重量份~35重量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40重量份~45重量份、泽泻15重量份~20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25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味子25重量份~30重量份、牡丹皮15重量份~20重量份、沙苑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鸭拓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土茯苓5重量份~10重量份、蒲黄10重量份~15重量份、川谷根5重量份~10重量份、软枣子10重量份~15重量份、草木犀10重量份~15重量份、地柏枝5重量份~10重量份、绵萆薢10重量份~15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15重量份、半边莲5重量份~10重量份、鹿衔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和黄精25重量份~30重量份。
最优选,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40重量份、泽泻15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五味子25重量份、牡丹皮15重量份、沙苑子20重量份、鸭拓草15重量份、土茯苓10重量份、蒲黄15重量份、川谷根10重量份、软枣子15重量份、草木犀15重量份、地柏枝10重量份、绵萆薢15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芦根15重量份、半边莲10重量份、鹿衔草20重量份和黄精30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可以根据各种常规制备方法制备成各种剂型,如煎煮液,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等,优选制备成煎煮液和散剂。
当所述中药制备成煎煮液时,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药分别洗净,切碎,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水,煮沸3-5小时,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水,煮沸2-3小时,煎煮液过滤,将两次过滤的煎煮液合并,获得煎煮液。
所述药物作为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a、先将所述原料药加乙醇提取,获得细粉;b、再将药渣加水提取,获得细粉;c、将两次制备的细粉混合,取500g混合细粉,紫外线灭菌加入500g淀粉制得,分袋,5g一袋。
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放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8-10倍量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8倍量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提取1-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
所述步骤b中,将乙醇提炼过的药渣放入相对于第a步获得的混合物质量5-10倍量水中加热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60℃时1.35的浸膏,加热浓缩烘干,成细粉。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肺、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泻心经之火,心火旺之心烦不眠,及温热病之壮热神昏、心烦、口渴等证。
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泻热通淋,清心肺、泻肾火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虚水湿停滞、水湿泛滥之全身水肿;水饮痰湿之邪困阻,致清阳不升浊音不降之眩晕;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赤短涩痛,以及湿热黄疸等证。
苦参:味苦,性寒,入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心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作用,主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等证。
蒲公英:拉丁名Taraxaci Herba,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对乳痈效果尤其显著,亦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等证。
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主治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证。
牡丹皮:性寒,味苦、凉,入心、肝、肾、肺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证。
沙苑子:性温,味甘,具有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的作用,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尿频,或白带过多,腰膝酸软,腰痛;肝肾不足,目昏目暗,视力减退等证。
鸭拓草:拉丁名Commelnae Herba,味甘,淡,性寒,入心,肝、脾、肾、大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等证。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肝经;胃经;脾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证。
蒲黄:味甘,性平,入肝、心包经,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等证。
川谷根:为禾本科薏苡属植物川谷的根和根茎,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凉血,利水通淋,消极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淋,血淋,膏淋,崩漏带下,水肿,湿热黄疸,蛔虫病等证。
软枣子:味甘、微酸,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通淋的功效,主治热病津伤烦渴,砂淋,石淋,牙龈出血,维生素C缺乏症。
草木犀:味辛,性平,具有和中健胃,清热化湿,利尿的功效,主治暑湿胸闷,口腻,口臭,赤白痢,淋病等证。
地柏枝: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具有止血,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血,肺痨咳血及浮肿,吐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头晕目眩,淋病,水肿,小儿口疮,鼻疮,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证。
绵萆薢:拉丁名Dioscoreae Spongiosae Rhizoma,性平,味苦,归肾、胃经,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的功效,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等证。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对乳痈效果尤其显著,亦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等症状的治疗,此外,还具有利尿除湿的作用,用于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泌尿系统感染等病症的治疗,普通应对黄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副伤寒甲、白色念珠牛俊、牛型布氏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岚黄癣菌、铁锈色小芽孢菌、石膏样小芽孢癣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胃热,利尿,开郁涤痰,养阴生津的功效,主治温热病入营分之烦热口渴,舌燥津少,麻疹之疹出不透,热邪犯肺之咳嗽咳痰,肺痈之咳嗽吐脓,湿热阻滞于胃之呕吐呃逆等证。
半边莲:拉丁名Lobeliae Chinensis Herba,味辛,性平,归心、小肠、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主治蛇虫咬伤、湿热黄疸、湿疹湿疮、痈肿疔疮等证。
鹿衔草:味甘、苦,性温,入肺经、胃经、肝经、肾经,具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止咳、止血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等证。
黄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的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痰少,消渴多饮,脾胃虚弱,脾气虚或脾阴不足,肾虚精亏,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证。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煎煮液1
将黄连40g、泽泻15g、苦参20g、蒲公英20g、五味子25g、牡丹皮15g、沙苑子20g、鸭拓草15g、土茯苓10g、蒲黄15g、川谷根10g、软枣子15g、草木犀15g、地柏枝10g、绵萆薢15g、蒲公英20g、芦根15g、半边莲10g、鹿衔草20g和黄精30g分别洗净,切碎,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1kg水,煮沸4小时,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kg水,煮沸3小时,煎煮液过滤,将两次过滤的煎煮液合并,获得煎煮液1。
实施例2 煎煮液2
将黄连45g、泽泻20g、苦参25g、蒲公英25g、五味子30g、牡丹皮20g、沙苑子25g、鸭拓草20g、土茯苓10g、蒲黄15g、川谷根10g、软枣子15g、草木犀15g、地柏枝10g、绵萆薢15g、蒲公英20g、芦根15g、半边莲10g、鹿衔草20g和黄精30g分别洗净,切碎,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1.5kg水,煮沸4小时,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5kg水,煮沸3小时,煎煮液过滤,将两次过滤的煎煮液合并,获得煎煮液2。
实施例3 散剂1
将黄连40g、泽泻15g、苦参20g、蒲公英20g、五味子25g、牡丹皮15g、沙苑子20g、鸭拓草15g、土茯苓10g、蒲黄15g、川谷根10g、软枣子15g、草木犀15g、地柏枝10g、绵萆薢15g、蒲公英20g、芦根15g、半边莲10g、鹿衔草20g和黄精30g放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3.2kg醇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2.2kg醇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将乙醇提炼过的药渣放入2.2kg的水中加热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100目滤过,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60℃时1.35的浸膏,加热浓缩烘干,成细粉;将两次制备的细粉混合,取500g混合细粉,紫外线灭菌加入500g淀粉制得,分袋,5g一袋。
实施例4 散剂2
将黄连40g、泽泻15g、苦参20g、蒲公英20g、五味子25g、牡丹皮15g、沙苑子20g、鸭拓草15g、土茯苓5g、蒲黄10g、川谷根5g、软枣子10g、草木犀10g、地柏枝5g、绵萆薢10g、蒲公英15g、芦根10g、半边莲5g、鹿衔草15g和黄精25g放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3kg醇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2kg醇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将乙醇提炼过的药渣放入2kg的水中加热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100目滤过,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60℃时1.35的浸膏,加热浓缩烘干,成细粉;将两次制备的细粉混合,取500g混合细粉,紫外线灭菌加入500g淀粉制得,分袋,5g一袋。
实施例5 毒理学检测
试验动物
选取ICR小鼠60只,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
实验药物
小鼠灌胃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散剂1。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将治疗组小鼠按照上面的方法给药,每次0.8ml/10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2h后,治疗组每天1次灌胃给药,连续14d,记录受试小鼠行为、活动、摄食量、体重、粪便、死亡等情况,未死亡小鼠于14d后处死进行尸检。
中药80g(生药)/kg剂量给药的小鼠,当天见小鼠毛色光滑、粪便为褐色,质地较稀软,摄食、活动较少,第2天后小鼠活动、摄食量、体重增长、粪便等均恢复正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14d内无死亡及其他异常发生,两组同时处死后进行尸检,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经肉眼观察未见异常。
豚鼠反复给药毒性实验
将给药组豚鼠按照上面的方法给药,每次0.8ml/10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2h后,治疗组每天1次灌胃给药,中药40g(生药)/kg剂量给药,连续5周,记录受试豚鼠行为、活动、摄食量、体重、粪便、死亡等情况,未死亡豚鼠于5周后处死进行尸检。
试验动物在整个试验期内行为活动、饮食、大小便和被毛色泽等情况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呕吐、流涎、流泪、呼吸困难等症状。试验期间有个别动物死亡,经笼旁及解剖学观察,死亡动物未见明显异常,为给药不当致死。
给药组动物给药后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
试验结束后处死动物,立即解剖,肉眼观察大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主要器官,各器官表面光滑,无粘连,色泽正常,未见充血、肿胀、出血、坏死、粘连,胃肠无扩张,肠壁无水肿、出血、溃疡等异常现象。
心脏:心肌细胞横纹清晰,核居中,间质未见血管扩张及炎细胞浸润;心外膜、心内膜无异常。肝脏:肝细胞排列呈索状,肝小叶结构清楚,汇管区未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多边形,浆丰富,核大而圆。脾脏:纤维包膜完整,无增厚,脾小体清晰可见,小梁结构正常,红髓、白髓清楚,未见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肺脏:细支气管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肺泡壁结构完整,肺间隔及支气管完好无损,腔内无明显渗出物,未见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肾脏:肾脏皮质、髓质、肾小球结构正常,肾小球细胞数未增多,毛细血管管腔无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未见异常。大脑:组织结构正常,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形态正常,各层神经元细胞无明显异常。
上述试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无毒性,适于安全应用。
实施例6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80例慢性尿路感染感染,均为我院门诊患。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医辨证(肾阳不足、余邪未清型)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病程1年以上每年复发3次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女性78例,男性12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5.5±9.5岁,病程10个月-5年。对照组90例,女性80例,男性10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3.8±9.0岁,病程8个月-5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
治疗方法
中药组患者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散剂1,每次10g,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溶解在水中,服用,14d一个疗程,西药组根据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用1种敏感抗生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14d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停药后复查清晨中段尿细菌培养3次均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及尿常规有改善,停药后复查清晨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或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中药组 90 52 21 12 5 94.4%
西药组 90 16 27 19 28 68.9%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在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方面效果更好,具有可比性,P<0.01。
不良反应
对比治疗期间,西药组中有11例胃部不适,5例皮疹,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白细胞减少者2例,肾功异常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中药组无任何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黄连、泽泻、苦参、蒲公英、五味子、牡丹皮、沙苑子、鸭拓草、土茯苓、蒲黄、川谷根、软枣子、草木犀、地柏枝、绵萆薢、蒲公英、芦根、半边莲、鹿衔草和黄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35重量份~45重量份、泽泻10重量份~20重量份、苦参15重量份~25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5重量份、五味子20重量份~30重量份、牡丹皮10重量份~20重量份、沙苑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鸭拓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土茯苓5重量份~15重量份、蒲黄10重量份~20重量份、川谷根5重量份~15重量份、软枣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草木犀10重量份~20重量份、地柏枝5重量份~15重量份、绵萆薢10重量份~20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5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20重量份、半边莲5重量份~15重量份、鹿衔草15重量份~25重量份和黄精25重量份~35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40重量份~45重量份、泽泻15重量份~20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25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味子25重量份~30重量份、牡丹皮15重量份~20重量份、沙苑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鸭拓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土茯苓5重量份~10重量份、蒲黄10重量份~15重量份、川谷根5重量份~10重量份、软枣子10重量份~15重量份、草木犀10重量份~15重量份、地柏枝5重量份~10重量份、绵萆薢10重量份~15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20重量份、芦根10重量份~15重量份、半边莲5重量份~10重量份、鹿衔草15重量份~20重量份和黄精25重量份~3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黄连40重量份、泽泻15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五味子25重量份、牡丹皮15重量份、沙苑子20重量份、鸭拓草15重量份、土茯苓10重量份、蒲黄15重量份、川谷根10重量份、软枣子15重量份、草木犀15重量份、地柏枝10重量份、绵萆薢15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芦根15重量份、半边莲10重量份、鹿衔草20重量份和黄精30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制备成煎煮液,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等。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备成煎煮液和散剂。
7.权利要求1至6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制备成煎煮液时,具体为将各原料药分别洗净,切碎,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水,煮沸3-5小时,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水,煮沸2-3小时,煎煮液过滤,将两次过滤的煎煮液合并,获得煎煮液。
8.权利要求1至6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制备成散剂时,包括:a、先将所述原料药加乙醇提取;b、再将药渣加水提取;c、将两次的提取的细粉混合,取500g混合细粉,紫外线灭菌加入500g淀粉制得。
9.权利要求8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重量比放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乙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乙醇提取1-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
10.权利要求8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乙醇提炼过的药渣放入5-10倍量水中加热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60℃时1.35的浸膏,加热浓缩烘干,成细粉,5g一包装。
CN201510423096.7A 2015-07-17 2015-07-17 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Pending CN1049981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3096.7A CN104998152A (zh) 2015-07-17 2015-07-17 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3096.7A CN104998152A (zh) 2015-07-17 2015-07-17 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8152A true CN104998152A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7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3096.7A Pending CN104998152A (zh) 2015-07-17 2015-07-17 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8152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8214A1 (en) * 2010-09-14 2012-03-14 HSO Health Care GmbH Compositions for the vaginal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 and uses thereof
CN102579939A (zh) * 2012-03-25 2012-07-18 赵剑 一种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8214A1 (en) * 2010-09-14 2012-03-14 HSO Health Care GmbH Compositions for the vaginal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 and uses thereof
CN102579939A (zh) * 2012-03-25 2012-07-18 赵剑 一种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建川等: "清热利湿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45例临床观察", 《山东中医杂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8685B (zh) 一种治疗肝癌、肺癌、胰腺癌的中药散剂
CN10352057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609A (zh) 一种治疗胃火炽盛型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7012B (zh)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131A (zh) 一种用于治疗猪痢疾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499A (zh)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559A (zh) 一种治疗妇科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
CN102671061A (zh) 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应用及制备方法
CN104771578A (zh) 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
CN104906430A (zh) 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8054A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784A (zh) 一种用于口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9443A (zh) 一种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610934B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
CN106729100A (zh) 具有消炎、美容的外用中药保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8152A (zh) 用于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中药
CN105963586A (zh) 一种治疗肺脓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3657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阴虚火旺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8329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2595A (zh) 一种用于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3751A (zh)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汤剂
CN104971103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557A (zh) 一种治疗邪阻胃肠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093B (zh) 用于治疗猪血痢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822A (zh) 治疗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