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7981A -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7981A
CN104997981A CN201510447548.5A CN201510447548A CN104997981A CN 104997981 A CN104997981 A CN 104997981A CN 201510447548 A CN201510447548 A CN 201510447548A CN 104997981 A CN104997981 A CN 104997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gel cream
parts
medicine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75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宪
陈晓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707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707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707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707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75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7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7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7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凝胶膏包括背衬层、含药膏体层和盖衬层,含药膏体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药物浸膏1-5份、细料1-5份、骨架材料20-30份、粘着剂10-15份、保湿剂40-50份、填充剂3-6份、交联剂0.2-0.5份、交联促进剂0.3-0.6份。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粘附力好,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起效时间早,起效剂量低,治疗效果好,能够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rheumatic pain syndrome)是涉及骨、关节、肌肉以及有关软组织的一大组症候群。临床上常见,如胸腔出口综合征、网球肘、卡压综合征、滑囊炎、腱鞘炎、肩周炎、纤维组织炎等。据统计,美国有75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风湿性疼痛综合症,我国总的发病率约为9%。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多数是由于创伤、运动伤、慢性劳损、局部受冷等而引起肌肉、肌腱、腱鞘、滑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少数情况是由于先天性肌肉关节结构有小的缺陷;或由于局部骨质增生牵拉或压迫周围神经而引起顽固性疼痛。本症一般无全身症状,无化验异常,X线也很少发现可靠证据,主要依靠劳损病史及细致的体格检查作出诊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特殊的,能够完全治愈此类疾病的方法,由于其难治愈,易复发,从这个意义上说,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既是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疑难病。
从当前西医对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常规治疗方法来看,不但长期效果不理想,而且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大,有的还是创伤性治疗,容易引起感染。
中医认为,血脉“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因发病部位限于局部,当以局部用药为佳。按中医理论组方的中药制剂具有“祛风止痛,活血化瘀”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能够将血脉融会贯通,由此解决局部缺血、缺氧、水肿及炎性渗出的压迫的状态,从而减轻或解除痛苦。按照中医理论组方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既可克服化学药的诸多不足,又可发挥化学药无可比拟的多方面的治疗作用。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外用中药制剂,在某些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总体上品种单一,剂型陈旧。有些药物因开发时间早,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均比较落后,有的刺激性、过敏性等不良反应明显,病人依从性差。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药优势的发挥,削弱了中药在外用药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药凝胶膏剂是将药材提取物溶解、混合于天然或合成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基质中,摊涂在背衬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制剂,经透皮吸收起到全身作用或局部作用。凝胶膏剂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至今在欧美日等国家有大量凝胶膏剂上市,深受医生和患者好评。我国对凝胶膏剂的研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中药产业化程度较低,上市产品极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传统贴膏剂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中药凝胶膏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粘附力,还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同时起效时间早、起效剂量低,治疗效果好,能够大规模生产。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包括背衬层、含药膏体层和盖衬层,其中含药膏体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
药物浸膏1-5份;
细料1-5份;
骨架材料20-30份;
粘着剂10-15份;
保湿剂40-50份;
填充剂3-6份;
交联剂0.2-0.5份;
交联促进剂0.3-0.6份;
药物浸膏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生草乌2-10份、生川乌4-20份、生天南星2-10份、肉桂4-20份、土鳖虫4-20份、乌梢蛇2-10份、羌活4-20份、防风4-20份、芥子1-5份、独活4-20份、当归4-20份、曼陀罗子4-20份、生马钱子4-20份、麻黄4-20份、生巴豆1-5份、白芷4-20份、红花4-20份、桃仁4-20份;
细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樟脑1.5-8份、冰片1.5-8份、松节油2-20份、水杨酸甲酯5-25份、薄荷脑2-10份。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架材料为明胶、卡波姆或玉米淀粉。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着剂为聚丙烯酸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湿剂为甘油或丙二醇。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剂为高岭土或微粉硅胶。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联剂为氯化镁或甘羟铝。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联促进剂为EDTA-2Na或柠檬酸。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衬层使用的材料为无纺布,盖衬层使用的材料为聚乙烯薄膜。
上述治疗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浸膏制备
粉碎:将生草乌、生川乌、生天南星、肉桂、土鳖虫、乌梢蛇、羌活、防风、芥子、独活、当归、曼陀罗子、生马钱子、麻黄、生巴豆、白芷、红花、桃仁粉碎成粗粉,备用;
提取:将粗粉用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加热的温度为50-70℃,乙醇用量分别为粗粉重量的4-6倍、3-5倍、3-5倍,提取时间为:第一次2-3小时,第二、第三次各1-2小时,回收乙醇,合并提取液,过滤并浓缩至婆美度为30°Be-35°Be的浸膏;
步骤2,基质配制
将骨架材料用1/3-2/3重量的保湿剂润湿后,与填充剂混合,加入与保湿剂同重量的水,在50-60℃条件下加热搅拌均匀得到溶胶液Ⅰ;将粘着剂用剩余保湿剂润湿后,再加入交联剂和交联促进剂在40-50℃条件下加热得到溶胶液Ⅱ;再将溶胶液Ⅱ加入溶胶液Ⅰ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空白基质;
步骤3,凝胶膏制备
将樟脑、冰片、松节油、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与步骤1所得浸膏加至步骤2所得空白基质中,搅拌均匀后涂布于背衬层上,盖上盖衬层、切割、包装,即得。
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规格为7×10cm,每日一贴。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含膏量为每100cm2不得少于10.0g,每贴含生马钱子以士的宁(C21H22N2O2)计,应为0.10-0.32mg;以马钱子碱(C23H26N2O4)计,应为0.04-0.12mg;每贴含生川乌、生草乌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应为0.016-0.047mg;每贴含樟脑(C10H16O)不得少于2.60mg;每贴含水杨酸甲酯(C8H8O3)不得少于21.70mg。
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良好的粘着力,可粘附于皮肤上不残留;
(2)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能将处方中的有效成份快速经皮肤吸收直达患处;
(3)治疗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活性好,具有镇痛、抗炎作用、起效时间早、起效剂量低的优点;
(4)工艺简单,可行性高,能够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包括背衬层、含药膏体层和盖衬层,其中含药膏体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药物浸膏1份、细料1份、明胶20份、聚丙烯酸钠10份、甘油40份、高岭土3份、氯化镁0.2份、EDTA-2Na 0.3份;
药物浸膏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生草乌2份、生川乌4份、生天南星2份、肉桂4份、土鳖虫4份、乌梢蛇2份、羌活4份、防风4份、芥子1份、独活4份、当归4份、曼陀罗子4份、生马钱子4份、麻黄4份、生巴豆1份、白芷4份、红花4份、桃仁4份;
细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樟脑1.5份、冰片1.5份、松节油2份、水杨酸甲酯5份、薄荷脑2份;
上述背衬层使用的材料为无纺布,盖衬层使用的材料为聚乙烯薄膜。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浸膏制备
粉碎:将生草乌、生川乌、生天南星、肉桂、土鳖虫、乌梢蛇、羌活、防风、芥子、独活、当归、曼陀罗子、生马钱子、麻黄、生巴豆、白芷、红花、桃仁粉碎成粗粉,备用;
提取:将粗粉用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加热的温度为50℃,乙醇用量分别为粗粉重量的4倍、3倍、3倍,提取时间为:第一次2小时,第二、第三次各1小时,回收乙醇,合并提取液,过滤并浓缩至婆美度为30°Be-35°Be的浸膏;
步骤2,基质配制
将明胶用1/3重量的甘油润湿后,与高岭土混合,加入与甘油同重量的水,在50℃条件下加热搅拌均匀得到溶胶液Ⅰ;将聚丙烯酸钠用剩余甘油润湿后,再加入氯化镁和EDTA-2Na在40℃条件下加热得到溶胶液Ⅱ;再将溶胶液Ⅱ加入溶胶液Ⅰ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空白基质;
步骤3,凝胶膏制备
将樟脑、冰片、松节油、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与步骤1所得浸膏加至步骤2所得空白基质中,搅拌均匀后涂布于无纺布上,盖上聚乙烯薄膜、切割、包装,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包括背衬层、含药膏体层和盖衬层,其中含药膏体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药物浸膏3份、细料4份、卡波姆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2份、甘油45份、微粉硅胶5份、甘羟铝0.4份、柠檬酸0.5份;
药物浸膏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生草乌7份、生川乌14份、生天南星6份、肉桂18份、土鳖虫9份、乌梢蛇6份、羌活16份、防风8份、芥子3份、独活15份、当归13份、曼陀罗子17份、生马钱子15份、麻黄8份、生巴豆3份、白芷9份、红花12份、桃仁10份;
细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樟脑6份、冰片5份、松节油11份、水杨酸甲酯21份、薄荷脑7份;
上述背衬层使用的材料为无纺布,盖衬层使用的材料为聚乙烯薄膜。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浸膏制备
粉碎:将生草乌、生川乌、生天南星、肉桂、土鳖虫、乌梢蛇、羌活、防风、芥子、独活、当归、曼陀罗子、生马钱子、麻黄、生巴豆、白芷、红花、桃仁粉碎成粗粉,备用;
提取:将粗粉用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加热的温度为60℃,乙醇用量分别为粗粉重量的5倍、4倍、4倍,提取时间为:第一次2.5小时,第二、第三次各1.5小时,回收乙醇,合并提取液,过滤并浓缩至婆美度为30°Be-35°Be的浸膏;
步骤2,基质配制
将卡波姆用1/2重量的甘油润湿后,与微粉硅胶混合,加入与甘油同重量的水,在55℃条件下加热搅拌均匀得到溶胶液Ⅰ;将聚乙烯吡咯烷酮用剩余甘油润湿后,再加入甘羟铝和柠檬酸在45℃条件下加热得到溶胶液Ⅱ;再将溶胶液Ⅱ加入溶胶液Ⅰ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空白基质;
步骤3,凝胶膏制备
将樟脑、冰片、松节油、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与步骤1所得浸膏加至步骤2所得空白基质中,搅拌均匀后涂布于无纺布上,盖上聚乙烯薄膜、切割、包装,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包括背衬层、含药膏体层和盖衬层,其中含药膏体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药物浸膏5份、细料5份、玉米淀粉3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丙二醇50份、微粉硅胶6份、甘羟铝0.5份、柠檬酸0.6份;
药物浸膏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生草乌10份、生川乌20份、生天南星10份、肉桂20份、土鳖虫20份、乌梢蛇10份、羌活20份、防风20份、芥子5份、独活20份、当归20份、曼陀罗子20份、生马钱子20份、麻黄20份、生巴豆5份、白芷20份、红花20份、桃仁20份;
细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樟脑8份、冰片8份、松节油20份、水杨酸甲酯25份、薄荷脑10份;
上述背衬层使用的材料为无纺布,盖衬层使用的材料为聚乙烯薄膜。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浸膏制备
粉碎:将生草乌、生川乌、生天南星、肉桂、土鳖虫、乌梢蛇、羌活、防风、芥子、独活、当归、曼陀罗子、生马钱子、麻黄、生巴豆、白芷、红花、桃仁粉碎成粗粉,备用;
提取:将粗粉用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加热的温度为70℃,乙醇用量分别为粗粉重量的6倍、5倍、5倍,提取时间为:第一次3小时,第二、第三次各2小时,回收乙醇,合并提取液,过滤并浓缩至婆美度为30°Be-35°Be的浸膏;
步骤2,基质配制
将玉米淀粉用2/3重量的丙二醇润湿后,与微粉硅胶混合,加入与丙二醇同重量的水,在60℃条件下加热搅拌均匀得到溶胶液Ⅰ;将聚乙烯吡咯烷酮用剩余丙二醇润湿后,再加入甘羟铝和柠檬酸在50℃条件下加热得到溶胶液Ⅱ;再将溶胶液Ⅱ加入溶胶液Ⅰ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空白基质;
步骤3,凝胶膏制备
将樟脑、冰片、松节油、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与步骤1所得浸膏加至步骤2所得空白基质中,搅拌均匀后涂布于无纺布上,盖上聚乙烯薄膜、切割、包装,即得。
性能测试:
1、按照实施例1-3和对照组进行中试样品的生产,以考察工艺的可行性,对照组与实施例3的区别是未添加白芷,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例1-3和对照组中试数据表
中试实验数据表明:添加白芷可以进一步增强样品的粘着力,实施例1-3中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2、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
健康成年家兔,雌雄各半,采用自身同体对照,正常皮肤和受损皮肤在单次和多次给予实施例1-3制得的中药凝胶膏后,观察用药后皮肤的外观,均未见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
3、药效学实验
为证实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治疗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活性,进行了下列临床试验:
(1)中药凝胶膏及镇江橡皮膏对蟾蜍疼痛神经传导的作用比较
实验目的
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镇痛作用可能与影响外周神经传导阻滞作用相关,通过蟾蜍坐骨神经传导麻醉实验来研究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及镇江橡胶膏是否具有镇痛作用。
实验动物
70只成年蟾蜍,体重60g左右,雌雄兼用,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药物
中药凝胶膏,批号130301-JG,本公司自制;
药物基质,批号130302-KB,本公司自制;
镇江橡胶膏,批号130201,本公司自制;
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批号120902,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盐酸,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批号20121009。
实验仪器
探针、蛙板、大头针、手术剪、尖镊子、铁支架、玻璃分针、铁夹子、药棉、丝线、烧杯、计时器。
动物筛选与分组
用探针破坏蟾蜍大脑和延髓,然后将其下颌部悬挂于铁支架上,令其两后肢自由悬吊。用0.5%稀盐酸浸蛙足,观察其缩腿反射,每次浸泡蛙足至10秒钟,不出现缩腿反射者弃用,一经出现反射,立刻用清水洗去蛙足的稀盐酸并擦拭干净,如此两次,选二次均出现缩腿反射者作实验用。
取筛选后蟾蜍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药物基质对照组,镇江橡胶膏中、高剂量组,中药凝胶膏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
剂量与给药方法
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人日用量为2.196g生药量,镇江橡胶膏人日用量为2.196g生药量,蟾蜍实验中中药凝胶膏组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17g生药量/kg,0.51g生药量/kg,1.53g生药量/kg;镇江橡胶膏组中、高剂量分别为:0.51g生药量/kg,1.53g生药量/kg;药物基质对照组参照中剂量;阳性对照组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给药量为3ml,浸润棉球。
各组蟾蜍均沿大腿的半膜肌与股二头肌之间的分界线处,分离出左下肢的坐骨神经,备给药用,右下肢留作自身对照。将浸有药物的棉球敷于坐骨神经上。给药后每分钟测一次缩腿反射(每次浸泡0.5%稀盐酸至10秒钟为止,实验后立即洗去腿上的盐酸),直至缩腿反射消失,记录此时间作为麻醉作用开始时间(即药物的镇痛作用阻滞了坐骨神经传导痛觉)。缩腿反射不消失者观察至给药后20分钟,记录实验结果。对测得的时间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统计20分钟内局麻动物数,观察各组对蟾蜍坐骨神经的麻醉情况,判断药物是否可以通过阻断局部神经的传导作用而产生镇痛作用。
指标观察
麻醉作用起效时间和20分钟内局麻动物数。
结果
表2 药物对蟾蜍疼痛神经传导的影响
表2中可以看出,与药物基质对照组相比,0.17、0.51、1.53g生药量/kg剂量的中药凝胶膏均能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和镇江橡胶膏都有显著传导阻滞作用。0.17、0.51、1.53g生药量/kg剂量的中药凝胶膏和0.51、1.53g生药量/kg剂量的镇江橡胶膏均有显著的神经传导阻滞作用,能通过阻断痛觉神经传导,达到镇痛目的,具有相同的效应,但中药凝胶膏起效更快。
(2)中药凝胶膏及镇江橡胶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作用比较
实验目的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方法,研究本发明药物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
实验动物
健康雌性ICR小鼠70只,扬州大学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动物饲养条件:温度18-22℃,湿度60-80%,12小时明暗交替,自来水置于饮水瓶中自由饮用,大鼠营养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动物的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2006)。
实验药物
中药凝胶膏,批号130301-JG,本公司自制;
药物基质,批号130302-KB,本公司自制;
镇江橡胶膏,批号130201,本公司自制;
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号120102,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BT323S型。
动物分组
取健康雌性ICR小鼠70只,称重后随机分组、编号,即药物基质对照组10只,镇江橡胶膏低、高剂量组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中药凝胶膏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各10只。实验试剂的配置
阿斯匹林混悬液按每0.35g阿斯匹林用10ml双蒸水溶解配置。
剂量与给药方法
中药凝胶膏人日用量为2.196g生药量,镇江橡胶膏人日用量为2.196g生药量。动物实验中药凝胶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29g生药量/kg,0.86g生药量/kg,2.57g生药量/kg;药物基质对照组参照中剂量;镇江橡胶膏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86g生药量/kg,2.57g生药量/kg。上述组别的给药方式为:在小鼠左右耳壳内外面涂给药,每天一次,给药两天。
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混悬液,进行灌胃,给药体积为0.1ml/10g。
指标观察
末次给药后30min,用酒精棉球去除基质或受试药物。同时各组小鼠于右耳正反两面涂上二甲苯50μl致炎,左耳作对照,致炎后1h脱颈椎处死动物,用直径9mm打孔器打下小鼠左耳和右耳同一部位的耳片,于分析天平上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的差值为炎症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率。
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
抑制率(%)=(模型组肿胀度-试验组肿胀度)/模型组肿胀度×100%
结果
表3 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n=10)
组别 剂量(g生药 肿胀度(mg) 抑制率(%)
量/kg)
药物基质对照组 - 8.0±2.0 -
阳性对照组 0.35 3.3±0.8 58.75
中药凝胶膏低剂量组 0.29 6.2±2.7 22.50
中药凝胶膏中剂量组 0.86 4.8±1.4 40.00
中药凝胶膏高剂量组 2.57 3.9±1.4 51.25
镇江橡胶膏中剂量组 0.86 7.0±2.2 12.5
镇江橡胶膏高剂量组 2.57 6.0±2.0 25
表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和镇江橡胶膏都有显著抗炎作用。0.86、2.57g生药量/kg剂量的中药凝胶膏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抑制率达40.00%和51.25%,与等剂量的镇江橡胶膏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中药凝胶膏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二甲苯刺激引起的炎症肿胀,而镇江橡胶膏对急性炎症的渗出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中药凝胶膏及镇江橡胶膏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测中药凝胶膏与镇江橡皮膏是否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达到抗炎止痛的作用,并比较其作用强度。
实验动物
健康ICR小鼠60只,每只18-22g,雌雄各半,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饲养条件:温度18-22℃,湿度60-80%,12小时明暗交替,自来水置于饮水瓶中自由饮用,大鼠营养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动物的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2006)。
实验药物
中药凝胶膏,批号130301-JG,本公司自制;
药物基质,批号130302-KB,本公司自制;
镇江橡胶膏,批号130201,本公司自制;
25%的乌拉坦(乌来糖,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C2011年12月18日)。实验仪器
微循环图像分析仪wxt-4,徐州恒达光学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动物分组
取健康ICR小鼠60只,雌雄各半,称重后随机分组、编号,即药物基质对照组10只,镇江橡胶膏中、高组各10只,中药凝胶膏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
实验试剂的配置
乌来糖用0.9%的生理盐水溶解配制为浓度为25%的乌拉坦作为麻醉药。
剂量与给药方法
腹腔内注射25%的乌拉坦溶液0.07ml/10g麻醉小鼠。去除耳廓被毛,将小鼠仰位固定在小鼠耳托上,使耳廓平展在耳托上,调节显微镜上观测台的高度,表面滴液体石腊,记录给药前的微动脉管径、微静脉管径及微动静脉血流速度。然后各组小鼠右耳分别外敷不同面积的中药凝胶膏及镇江橡胶膏,使得中药凝胶膏低、中、高剂量组的给药量分别为:0.29g生药量/kg、0.86g生药量/kg、2.57g生药量/kg。镇江橡胶膏中、高剂量组的给药量分别为:0.86g生药量/kg、2.57g生药量/kg。药物基质对照组参照中药凝胶膏中剂量。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0、10、20、30min后小鼠耳廓的微静脉管径、微动脉血流速度及微静脉血流速度。
指标观察
微静脉管径(μm)、微动脉血流速度(μm/s)和微静脉血流速度(μm/s)。
实验结果
表4 药物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微静脉管径的影响
表5 药物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微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表6 药物小鼠耳廓微循环微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由表4-6可知,中药凝胶膏和镇江橡胶膏对小鼠耳廓微静脉有增加的趋势,2.57g生药量/kg剂量的中药凝胶膏能显著加快给药20分钟后的小鼠耳廓微静脉管径,等剂量镇江橡胶膏能显著加快给药30分钟后的小鼠耳廓微静脉管径;2.57g生药量/kg剂量的中药凝胶膏和等剂量的镇江橡胶膏都能显著加快给药后10、20、30分钟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0.86g生药量/kg剂量的中药凝胶膏在给药后20分钟也能显著加快微动脉血流速度。由此可见,中药凝胶膏较镇江橡胶膏起效时间早,起效剂量低。
总结
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凝胶膏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良好的粘着力,可粘附于皮肤上不残留;
(2)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能将处方中的有效成份快速经皮肤吸收直达患处;
(3)治疗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活性好,具有镇痛、抗炎作用、起效时间早、起效剂量低的优点;
(4)工艺简单,可行性高,能够大规模生产。

Claims (9)

1.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包括背衬层、含药膏体层和盖衬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药膏体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
药物浸膏1-5份;
细料1-5份;
骨架材料20-30份;
粘着剂10-15份;
保湿剂40-50份;
填充剂3-6份;
交联剂0.2-0.5份;
交联促进剂0.3-0.6份;
所述药物浸膏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生草乌2-10份、生川乌4-20份、生天南星2-10份、肉桂4-20份、土鳖虫4-20份、乌梢蛇2-10份、羌活4-20份、防风4-20份、芥子1-5份、独活4-20份、当归4-20份、曼陀罗子4-20份、生马钱子4-20份、麻黄4-20份、生巴豆1-5份、白芷4-20份、红花4-20份、桃仁4-20份;
所述细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樟脑1.5-8份、冰片1.5-8份、松节油2-20份、水杨酸甲酯5-25份、薄荷脑2-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材料为明胶、卡波姆或玉米淀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为聚丙烯酸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为甘油或丙二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为高岭土或微粉硅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氯化镁或甘羟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促进剂为EDTA-2Na或柠檬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使用的材料为无纺布,盖衬层使用的材料为聚乙烯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浸膏制备
粉碎:将生草乌、生川乌、生天南星、肉桂、土鳖虫、乌梢蛇、羌活、防风、芥子、独活、当归、曼陀罗子、生马钱子、麻黄、生巴豆、白芷、红花、桃仁粉碎成粗粉,备用;
提取:将粗粉用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加热的温度为50-70℃,乙醇用量分别为粗粉重量的4-6倍、3-5倍、3-5倍,提取时间为:第一次2-3小时,第二、第三次各1-2小时,回收乙醇,合并提取液,过滤并浓缩至婆美度为30°Be-35°Be的浸膏;
步骤2,基质配制
将骨架材料用1/3-2/3重量的保湿剂润湿后,与填充剂混合,加入与保湿剂同重量的水,在50-60℃条件下加热搅拌均匀得到溶胶液Ⅰ;将粘着剂用剩余保湿剂润湿后,再加入交联剂和交联促进剂在40-50℃条件下加热得到溶胶液Ⅱ;再将溶胶液Ⅱ加入溶胶液Ⅰ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空白基质;
步骤3,凝胶膏制备
将樟脑、冰片、松节油、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与步骤1所得浸膏加至步骤2所得空白基质中,搅拌均匀后涂布于背衬层上,盖上盖衬层、切割、包装,即得。
CN201510447548.5A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997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7548.5A CN104997981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7548.5A CN104997981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7981A true CN104997981A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71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7548.5A Pending CN104997981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79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688A (zh) * 2017-09-14 2018-02-16 江苏七0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筋骨疼痛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05891A1 (zh) * 2020-11-20 2022-05-27 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钱子碱凝胶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国鸿等: "均匀设计法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 第15册》", 31 December 199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688A (zh) * 2017-09-14 2018-02-16 江苏七0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筋骨疼痛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05891A1 (zh) * 2020-11-20 2022-05-27 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钱子碱凝胶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533701A (zh) * 2020-11-20 2022-05-27 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马钱子碱凝胶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533701B (zh) * 2020-11-20 2023-12-22 赛灵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钱子碱凝胶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3870B (zh) 一种用于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4270B (zh) 一种消肿止痛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059880A1 (zh) 一种制备治疗妇科炎症的石榴皮多酚凝胶剂的方法
CN106236854A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536901C (zh) 治疗烧烫伤及冻疮的中药
CN104997981A (zh) 一种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症的中药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811B (zh)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疼痛、感冒头痛、脘腹疼痛、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38896C (zh) 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的外用舒筋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8608A (zh) 一种风湿寒痛膏
CN101518582B (zh) 一种治疗骨伤病的中药乳膏及制备方法
CN102772505B (zh) 一种治疗脓疱疮的油剂药物
CN101361868B (zh) 一种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
CN102008536B (zh) 一种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0373B (zh) 一种用于戒烟的中药
CN101940652B (zh) 治疗牛皮癣、各种顽癣、瘙痒症的中药擦剂
CN109395050A (zh) 治疗腹泻的儿科外用按摩软膏配方、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22068B (zh) 一种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中医磁疗带
CN103536776B (zh) 中药液体膏药及制备方法
CN104043008A (zh) 一种治疗肌筋膜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2515A (zh) 一种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外用药及制备方法
CN111643606B (zh) 一种用以治疗失眠的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4450B (zh)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JP7362140B2 (ja) 痛風性関節痛を治療する漢方薬外用貼付剤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02370777A (zh) 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
CN102210827A (zh) 用于戒烟的中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