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666B - 耗电量削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耗电量削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666B
CN104981666B CN201380072584.7A CN201380072584A CN104981666B CN 104981666 B CN104981666 B CN 104981666B CN 201380072584 A CN201380072584 A CN 201380072584A CN 104981666 B CN104981666 B CN 1049816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ircuit
voltage
power supply
power sourc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25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1666A (zh
Inventor
佐藤俊彰
板垣哲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81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1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a single motor
    • H02P6/08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a single motor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耗电量削减装置包括主电路(30a)、辅助电路(30b)、第1开关(SW1)、及统一控制部(60)。主电路(30a)与商用电源(70)电连接而被供电,包含第1电平移位器(41)。辅助电路(30b)与商用电源(70)电连接而被供电,包含第2电平移位器(43)。第1开关(SW1)在商用电源(70)与主电路(30a)之间与主电路(30a)串联连接,能切断从商用电源(70)向主电路(30a)的供电。统一控制部(60)与第2电平移位器(43)电连接而被供电,控制第1开关(SW1)的切换。

Description

耗电量削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削减耗电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包括从外部电源供电的电路的装置得到广泛普及。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44869号公报)所示,存在驱动空调中的作为致动器的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专利文献1中,从外部电源供电,对电动机进行矢量控制(Field Oriented Control),基于因驱动电动机而流过该电动机的电动机电流,调整从逆变器向电动机输出的驱动信号,从而进行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装置中,有的装置始终从外部电源向电路供电,从而会始终消耗电力。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设想即使在电动机停止驱动的状态下,也会从电源向电路供电而消耗电力。在上述情况下,担心会增大耗电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削减耗电量的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1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包括主电路、辅助电路、第1开关部、及开关控制部。主电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包含主电源。辅助电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包含辅助电源。第1开关部在外部电源与主电路之间与主电路串联连接,能切断从外部电源向主电路的供电。开关控制部与辅助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控制第1开关部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第1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第1开关部在外部电源与主电路之间与主电路串联连接,能切断从外部电源向主电路的供电。开关控制部与辅助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控制第1开关部的切换。由此,根据状况,能切断向主电路的供电,仅向辅助电路供电。因此,在需要向主电路供电的情况下,向主电路供电,在无需向主电路供电的情况下,能切断向主电路的供电。其结果是,能削减在无需向主电路供电的情况下的主电路中的耗电量。因此,能削减耗电量。
本发明第2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在第1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在主电路中配置有主电路设置设备。主电路设置设备利用从外部电源或主电源提供的电力来动作。开关控制部切换第1开关部,使得在主电路设置设备动作的运行模式时向主电路供电,在主电路设置设备停止动作的待机模式时切断向主电路的供电。
本发明第2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开关控制部切换第1开关部,使得在主电路设置设备动作的运行模式时向主电路供电,在主电路设置设备停止动作的待机模式时切断向主电路的供电。由此,在运行模式时向主电路供电,在待机模式时切断向主电路的供电。其结果是,削减了在待机模式时的主电路中的耗电量。
本发明第3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在第2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还包括第2开关部。第2开关部在外部电源与辅助电路之间与辅助电路串联连接,能切断从外部电源向辅助电路的供电。开关控制部也与主电源电连接而接受供电,并切换第2开关部,使得在运行模式时切断向辅助电路的供电,在待机模式时向辅助电路供电。
本发明第3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开关控制部也与主电源电连接而接受供电,并切换第2开关部,使得在运行模式时切断向辅助电路的供电,在待机模式时向辅助电路供电。由此,切断在待机模式时向主电路的供电,并且切断在运行模式时向辅助电路的供电。其结果是,削减在待机模式时的主电路中的耗电量,并且削减在运行模式时的辅助电路中的耗电量。因此,能进一步削减耗电量。
本发明第4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在第2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还包括第2开关部。第2开关部在外部电源与辅助电路之间与辅助电路串联连接,能切断从外部电源向辅助电路的供电。在辅助电路中配置有辅助电路设置设备。辅助电路设置设备利用从外部电源经由第2开关部提供的电力或从辅助电源提供的电力来动作。辅助电路设置设备能从外部电源经由第1开关部接受供电或也与主电源中的任一个电连接而接受供电。开关控制部也与主电源电连接而接受供电。辅助电路设置设备切换第2开关部,使得在运行模式时切断向辅助电路的供电,在待机模式时向辅助电路供电。辅助电路设置设备在运行模式时,从外部电源经由第1开关部接受供电或从主电源接受供电。辅助电路设置设备在待机模式时,从外部电源经由第2开关部接受供电或从辅助电源接受供电。
本发明第4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开关控制部切换第2开关部,使得在运行模式时切断向辅助电路的供电,在待机模式时向辅助电路供电。辅助电路设置设备在运行模式时从外部电源经由第1开关部接受供电或从主电源接受供电,在待机模式时从外部电源经由第2开关部接受供电或从辅助电源接受供电。由此,削减在待机模式时的主电路中的耗电量,并且削减在运行模式时的辅助电路中的耗电量。因此,能进一步削减耗电量。
本发明第5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在第2观点至第4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从主电路设置设备停止动作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处于待机模式状态。
本发明第5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从主电路设置设备停止动作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处于待机模式状态。由此,仅在可以可靠地切断向主电路的供电的情况下切断供电。其结果是,能实现稳定的开关部的切换控制。
本发明第6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在第2观点至第5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主电路设置设备为空调中包含的设备。耗电量削减装置还包括对空调中包含的多个设备统一进行控制的统一控制部。开关控制部包含在统一控制部中。
本发明第6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主电路设置设备为空调中包含的设备。因此,能削减空调的耗电量。
本发明第7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在第2观点至第6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电压检测部和检测结果利用部。电压检测部检测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检测结果利用部基于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动作。
本发明第7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电压检测部和检测结果利用部。由此,能削减包含电压检测部和检测结果利用部的装置的耗电量。
本发明第8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在第2观点至第6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电压检测部和驱动信号生成部。电压检测部检测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驱动信号生成部基于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生成用于驱动致动器的驱动信号。
本发明第8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电压检测部和驱动信号生成部。由此,能削减包含电压检测部或驱动信号生成部的装置的耗电量。
本发明第9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在第8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致动器为空调所包含的多个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驱动信号生成部包含决定部和输出部。决定部利用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决定驱动信号的控制。输出部生成由决定部决定的驱动信号并输出到致动器。
本发明第9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致动器为空调所包含的多个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由此,能削减空调中用于控制所配置的电动机的耗电量。
发明效果
本发明第1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能削减在无需向主电路供电的情况下的主电路中的耗电量。因此,能削减耗电量。
本发明第2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能削减在待机模式时主电路中的耗电量。
本发明第3观点及第4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能削减在运行模式时辅助电路中的耗电量。因此,能进一步削减耗电量。
本发明第5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能实现稳定的开关部的切换控制。
本发明第6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能削减空调的耗电量。
本发明第7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能削减包含电压检测部及检测结果利用部的装置的耗电量。
本发明第8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能削减包含电压检测部及驱动信号生成部的装置的耗电量。
本发明第9观点的耗电量削减装置中,能削减空调中用于控制所配置的电动机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空调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电压检测部及电流检测部的简要结构图。
图4是表示空调的各部分的动作等的变化的时序图。
图5是变形例1H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6是变形例1H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7是变形例1M的直流电源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具体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在不脱离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可适当进行变更。
(1)概要以及空调10的结构
图1是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简要结构图。图1中,示出作为致动器的室内风扇电动机M22、和用于驱动控制该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结构。
室内风扇电动机M22是用作空调10的室内单元21(参照图2)所包含的设备之一、即室内风扇22的驱动源的风扇电动机,并且是通过施加交流电压来驱动的交流电动机。
电动机驱动装置30搭载在室内单元21内,是基于流过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电流、即电动机电流Im来对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矢量控制(即,交流电动机的磁场方向控制:Field Oriented Control)的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空调10的结构。图2是空调10的简要结构图。
空调10是主要具有设置在屋外的室外单元11、以及设置于室内的天花板、壁面等的室内单元21的分离式空调。室外单元11和室内单元21通过制冷剂配管Pi1以及Pi2相连,在空调10中构成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a。空调10可进行制冷运行及制热运行等,具有包含运行模式及停止模式的控制模式。在使空调10运行的情况下选择运行模式。在使空调10停止运行的情况下选择停止模式。
(1-1)室外单元11
室外单元11主要包括压缩机12、四通切换阀13、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阀15、以及室外风扇16。
压缩机12为吸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对其进行压缩使其变为高压气体制冷剂,然后将其喷出的机构。这里,采用密闭式压缩机作为压缩机12,该密闭式压缩机的收纳在外壳(未图示)内的旋转式、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要素(未图示)以收纳在相同外壳内的压缩机电动机M12作为驱动源来得到驱动,由此能进行压缩机12的容量控制。即,压缩机12是容量可自由改变类型的压缩机。压缩机电动机M12是三相无刷DC电动机,具有定子以及转子等。
四通切换阀13是用于在切换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时、对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阀。四通切换阀13在制冷运行时,使压缩机12的喷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14的气体侧相连,并使后述的室内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相连。四通切换阀13在制热运行时,使压缩机12的喷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相连,并使室外热交换器14的气体侧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相连。也就是说,四通切换阀13所能采用的连接状态根据空调10的运行种类而改变。
室外热交换器14在制冷运行时起到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在制热运行时起到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室外热交换器14的液体侧与膨胀阀15相连,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13相连。
膨胀阀15由电动膨胀阀构成。膨胀阀15在制冷运行时,在将室外热交换器14中散热后的高压液态制冷剂输送到室内热交换器23之前进行减压。膨胀阀15在制热运行时,在将室内热交换器23中散热后的高压液态制冷剂输送到室外热交换器14之前进行减压。
室外风扇16在将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外单元11内并提供给室外热交换器14后,将该空气排出到室外单元11外。室外风扇16优选采用例如螺旋桨风扇,将室外风扇电动机M16作为驱动源来进行旋转驱动。室外风扇电动机M16是具有定子和转子的三相无刷电动机。
此外,室外单元11除了具有制冷剂压力传感器、制冷剂温度检测传感器以及外界气体温度检测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以外,还具有控制该单元11内的各种设备的室外单元控制部(省略图示)等。
(1-2)室内单元21
室内单元21主要具有室内风扇22及室内热交换器23。室内风扇22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配置在该单元21的外壳内部。
室内风扇22是如下所述的鼓风机:即,经由吸入口(未图示)将室内空气吸入到外壳内,并经由吹出口(未图示)将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外壳内吹出到室内。室内风扇22例如由恒流风扇构成,将室内风扇电动机M22作为驱动源来进行旋转驱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由电动机驱动装置30进行驱动控制。
这里,利用图1对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详细说明。室内风扇电动机M22与其它电动机M12、M16同样,由三相无刷DC电动机构成,具有定子22a以及转子22b。
定子22a包括星形连接的U相、V相及W相的驱动线圈Lu、Lv及Lw。各驱动线圈Lu、Lv及Lw的一端与分别从逆变器37(后述)延伸的U相、V相及W相的各布线的驱动线圈端子TU、TV、TW相连接。各驱动线圈Lu、Lv及Lw的另一端彼此作为端子TN相连。这些三相驱动线圈Lu、Lv及Lw通过转子22b的旋转而产生与其转速和转子22b的位置相对应的感应电压。
转子22b包括由N极以及S极构成的多极永磁体,以转轴为中心相对于定子22a进行旋转。转子22b的旋转转矩经由与该转轴位于同一轴心上的输出轴(省略图示)传递给室内风扇22。关注转子的结构,电动机的种类大致有表面磁体型电动机(Surface PermanentMagnet Motor:以下记载为SPM电动机)、和埋入磁体型电动机(Interior PermanentMagnet Motor:以下记载为IPM电动机)。在以下说明中,设想用作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无刷DC电动机主要为通常的SPM电动机的情况。
室内热交换器23在制冷运行时起到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在制热运行时起到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室内热交换器23与各制冷剂配管Pi1以及Pi2相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3例如由多个翅片、以及插入到该翅片中的多个导热管构成。室内热交换器23在吸入到外壳内的室内空气与在导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此外,虽未图示,但室内单元21还具有设置于吹出口的水平挡板、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以及对该单元21内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的室内单元控制部等。
(2)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说明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结构。电动机驱动装置30例如安装在1块印刷基板上,主要包括主电路30a、辅助电路30b、第1切换部51、及第2切换部52(以下,将第1切换部51及第2切换部52一并记为切换部50)。
主电路30a中配置有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电压检测部34、电流检测部35、驱动电压生成部36及第1电平移位器41(相当于主电源)。其中,将电压检测部34、电流检测部35及驱动电压生成部36作为相当于主电路30a中配置的设备的主电路设置设备301来进行说明。主电路30a与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电连接。
辅助电路30b中配置有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42、第2电平移位器43(相当于辅助电源)及统一控制部60。其中,将统一控制部60作为相当于辅助电路30b中配置的设备的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来进行说明。主电路30a及辅助电路30b与商用电源70相连接而接收供电。另外,主电路30a及辅助电路30b与商用电源70例如经由房间内的插座利用电源线进行连接。
第1切换部51在商用电源70与主电路30a之间与主电路30a串联连接。第2切换部52在商用电源70与辅助电路30b之间与辅助电路30b串联连接。统一控制部60与主电路30a、辅助电路30b及切换部50电连接。
(2-1)主电路30a
(2-1-1)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
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用于将从商用电源70输入的交流电压Vac转换为直流电压Vdc1。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主要具有整流部32以及平滑电容器33。
整流部32由四个二极管D1a、D1b、D2a及D2b构成为桥接状。具体而言,二极管D1a和D1b彼此串联连接,D2a和D2b彼此串联连接。二极管D1a、D2a的各个阴极端子都连接到平滑电容器33的正侧端子,起到整流部32的正侧输出端子的作用。
二极管D1b、D2b的各个阳极端子彼此连接到平滑电容器33的负侧端子,起到整流部32的负侧输出端子的作用。二极管D1a与D1b彼此的连接点、以及二极管D2a与D2b彼此的连接点分别与商用电源70相连。也就是说,二极管D1a与D1b彼此的连接点、以及二极管D2a与D2b彼此的连接点分别起到整流部32的输入的作用。
具有这种结构的整流部32经由第1开关SW1(后述)对从商用电源70输入的交流电压Vac进行整流,并将其提供给平滑电容器33。
平滑电容器33的一端与整流部32的正侧输出端子相连,另一端与整流部32的负侧输出端子相连。平滑电容器33对经整流部32整流后的电压进行平滑。平滑后的电压是脉动较低的直流电压Vdc1,被施加给与平滑电容器33的后级、即输出侧相连的逆变器37。该电容器的另一端侧成为主电路30a的基准电位(以下简称为GND)。
另外,电容器的种类可以举出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以及钽电容器等,但本实施方式中以采用电解电容器作为平滑电容器33的情况为例。
(2-1-2)电压检测部34
电压检测部34在平滑电容器33的输出侧与平滑电容器33并联连接。电压检测部34对平滑电容器33两端的电压、即由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提供的电压、也就是直流电压Vdc1的值进行检测。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部34如图3所示,具有例如彼此串联连接的两个电阻R34a和R34b与平滑电容器33并联连接、并对直流电压Vdc1进行分压的结构。两个电阻R34a和R34b彼此的连接点的电压值采用将直流电压Vdc1与规定的分压比相乘后的值,并输入到驱动电压生成部36的无传感器控制部40(后述)。另外,规定的分压比取决于彼此直接连接的各电阻R34a及R34b的值。
具有这种结构的电压检测部34能利用伴随直流电压Vdc1的电流流过电压检测部34内部(具体而言,电阻R34a及R34b)来检测直流电压Vdc1的值。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也能称为用于将电流提供给电压检测部34内部的“电流供给部”。通过使该电流流过各电阻,从而即使在电动机M22未驱动的状态下,在电压检测部34中也会消耗电力。
(2-1-3)电流检测部35
如图1所示,电流检测部35在平滑电容器33与驱动电压生成部36的逆变器37之间与平滑电容器33的负侧输出端子一侧相连接。电流检测部35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启动后,对流过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电动机电流Im进行检测。这种电流检测部35如图3所示,例如由分流电阻R35a以及放大电路35b构成。
分流电阻R35a串联连接在与平滑电容器33的负侧输出端子相连接的GND布线L1上。
放大电路35b由用于以规定的倍率对分流电阻R35a两端的电压进行放大的运算放大器等构成。放大电路35b中,两个输入与分流电阻R35a的两端相连,一个输出与无传感器控制部40相连。
流过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电流(即电动机电流Im)流过GND布线L1上,因此,电流检测部35能根据通电状态对伴随该电动机电流Im的分流电阻R35a两端的电压来进行检测,从而检测电动机电流Im。
(2-1-4)驱动电压生成部36
驱动电压生成部36基于电压检测部34以及电流检测部35的各检测结果Vdc1以及Im等,生成用于驱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交流电压即驱动电压SU、SV及SW(相当于驱动信号)。驱动电压生成部36将所生成的驱动电压SU、SV及SW输出到室内风扇电动机M22。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压生成部36利用电压检测部34的检测结果即直流电压Vdc1的值等来生成基于无转子位置传感器方式的驱动电压SU、SV及SW。
如图1所示,驱动电压生成部36由逆变器37(相当于输出部)、以及室内风扇控制部38(相当于决定部)构成。
(2-1-5)逆变器37
逆变器37与平滑电容器33的输出侧相连。如图1所示,逆变器37包括多个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以下简称为晶体管)Q3a、Q3b、Q4a、Q4b、Q5a及Q5b、以及多个回流用二极管D3a、D3b、D4a、D4b、D5a及D5b。
晶体管Q3a与Q3b、Q4a与Q4b、Q5a与Q5b分别彼此串联连接。通过使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二极管的阴极端子相连、并使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与二极管的阳极端子相连,来使各二极管D3a~D5b与各晶体管Q3a~Q5b反向并联连接。
对逆变器37施加来自平滑电容器33的直流电压Vdc1。并且,各晶体管Q3a~Q5b在由栅极驱动部39(后述)所指示的时刻进行导通以及截止,从而逆变器37生成具有所期望的占空比的驱动电压SU、SV及SW(相当于驱动信号)。从各晶体管Q3a与Q3b、Q4a与Q4b、以及Q5a与Q5b的各连接点NU、NV、NW向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输出该驱动电压SU、SV及SW。即,逆变器37向室内风扇电动机M22供电。
(2-1-6)室内风扇控制部38
室内风扇控制部38是由RAM、ROM以及CPU构成的微机,与逆变器37相连。室内风扇控制部38是室内风扇电动机M22专用的驱动控制用计算机,进行如下控制:即,利用电压检测部34的检测结果等决定逆变器37应输出给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驱动电压SU、SV及SW。
如图1所示,这种室内风扇控制部38主要具有栅极驱动部39以及无传感器控制部40。
(2-1-6-1)栅极驱动部39
栅极驱动部39基于来自无传感器控制部40的电压指令值Vpwm来使逆变器37的各晶体管Q3a~Q5b的导通和截止的状态变化。具体而言,栅极驱动部39生成施加给各晶体管Q3a~Q5b的栅极的栅极控制电压Gu、Gx、Gv、Gy、Gw及Gz,使得从逆变器37向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输出具有由无传感器控制部40所决定的占空比的驱动电压SU、SV及SW。所生成的栅极控制电压Gu、Gx、Gv、Gy、Gw及Gz分别被施加给各个晶体管Q3a~Q5b的栅极端子。
这里,电压指令值Vpwm是用于确定与驱动电压SU、SV及SW有关的参数的指令值。电压指令值Vpwm与由电压检测部34以及电流检测部35分别检测到的直流电压Vdc1的值和电动机电流Im的值等相关联地决定的,并从无传感器控制部40输出。与驱动电压SU、SV及SW有关的参数可以举出驱动电压SU、SV及SW各自的占空比、频率以及电压值等,本实施方式中,以电压指令值Vpwm是用于决定驱动电压SU、SV及SW的占空比的指令值的情况、即对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PWM控制的情况为例。
(2-1-6-2)无传感器控制部40
无传感器控制部40与电压检测部34、电流检测部35、栅极驱动部39、以及统一控制部60相连。无传感器控制部40是用于以无传感器方式(更具体而言,无转子位置传感器方式)对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驱动控制的功能部。
具体而言,室内风扇电动机M22首先以直流励磁方式或强制驱动方式启动。直流励磁方式是以下这种方式:即,通过对即将启动的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直流通电,来使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转子22b的位置暂时固定在规定位置,并从转子22b固定的状态开始驱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强制驱动方式是以下这种方式:即,无论转子22b的位置在哪,都进行向室内风扇电动机M22施加具有一定程度电压值和频率的驱动电压SU、SV及SW的强制通电,从而使室内风扇电动机M22强制启动。
接着,无传感器控制部40对启动后的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转子22b的位置进行推算,并基于推算出的转子22b的位置来推算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转速。将推算出的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转速作为转速信号FG输入到统一控制部60。
此外,无传感器控制部40在从统一控制部60接收到包含转速指令Vfg的运行指令后,利用该运行指令、推算出的转子22b的位置、推算出的转速、电压检测部34的检测结果以及电流检测部35的检测结果,以无转子位置传感器方式将各控制时刻下的驱动电压SU、SV及SW的占空比决定为电压指令值Vpwm。
这里,无转子位置传感器方式是指,利用表示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特性的各种参数、直流电压Vdc1(即、电压检测部34的检测结果)、电动机电流Im(即、电流检测部35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控制有关的规定的数学式模型等,进行转子22b的位置推算、转速的推算、对转速的PI控制、以及对电动机电流Im的PI控制等。表示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特性的各种参数可以举出所使用的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绕组电阻、电感分量、感应电压以及极数等。
(2-1-7)第1电平移位器41(相当于主电源)
如图1所示,第1电平移位器41与平滑电容器33并联连接,施加有平滑电容器33两端的电压(即直流电压Vdc1)。第1电平移位器41的输出与室内风扇控制部38、统一控制部60以及第1驱动部PS1相连。
第1电平移位器41将所施加的直流电压Vdc1转换为3个规定电压V1、V2及V3。第1电平移位器41将转换后的规定电压V1、V2及V3作为控制用电源电压施加给室内风扇控制部38、统一控制部60或第1驱动部PS1。
即,第1电平移位器41起到室内风扇控制部38、统一控制部60以及第1驱动部PS1的控制用电源的作用。作为一例,例如在直流电压Vdc1为140V的情况下,第1电平移位器41将该直流电压Vdc1转换为3V的电压V1、5V的电压V2和V3。3V的电压V1是为了使统一控制部60动作而施加的电源电压。5V的电压V1或V3是为了使室内风扇统一控制部38或第1驱动部PS1动作而施加的电源电压。另外,第1电平移位器41也可以与上述同样,进一步将用于控制逆变器37的控制用电源电压(例如15V)进行转换。
(2-2)辅助电路30b
(2-2-1)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42
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42用于将从商用电源70输入的交流电压Vac转换为直流电压Vdc2。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42具有与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基本相同的结构,主要具有整流部42a以及平滑电容器42b。
整流部42a由四个二极管D6a、D6b、D7a及D7b构成为桥接状。二极管D6a、D7a的各个阴极端子都连接到平滑电容器42b的正侧端子,起到整流部42a的正侧输出端子的作用。二极管D6b、D7b的各个阳极端子彼此连接到平滑电容器42b的负侧端子,起到整流部42a的负侧输出端子的作用。
二极管D6a、D6b彼此的连接点、以及二极管D7a、D7b彼此的连接点分别与商用电源70相连。也就是说,二极管D6a、D6b彼此的连接点、以及二极管D7a、D7b彼此的连接点分别起到整流部42a的输入的作用。
具有这种结构的整流部42a对从商用电源70输入的交流电压Vac进行整流,并将其提供给平滑电容器42b。
平滑电容器42b的一端与整流部42a的正侧输出端子相连,另一端与整流部42a的负侧输出端子相连。平滑电容器42b对经整流部42a整流后的电压进行平滑。平滑后的电压是脉动较低的直流电压Vdc2,被施加给与平滑电容器42b的后级、即输出侧相连的第2电平移位器43。另外,该电容器的另一端侧为辅助电路30b的基准电位GND2。
(2-2-2)第2电平移位器43(相当于辅助电源)
第2电平移位器43与平滑电容器42b并联连接,施加有平滑电容器42b两端的电压(即直流电压Vdc2)。第2电平移位器43的输出与统一控制部60以及第2驱动部PS2相连。
上述第2电平移位器43将所施加的直流电压Vdc2转换为值互不相同的2个规定电压V4及V5,并将转换后的规定电压V4及V5作为控制用电源电压分别施加给统一控制部60以及第2驱动部PS2。
即,第2电平移位器43起到统一控制部60以及第2驱动部PS2的控制用电源的作用。作为一例,例如在直流电压Vdc2为140V的情况下,第2电平移位器43将该直流电压Vdc2转换为3V的电压V4、5V的电压V5。3V的电压V4是施加于统一控制部60的电源电压。5V的电压V5是施加于第2驱动部PS2的电源电压。
(2-2-3)统一控制部60
统一控制部60(相当于辅助电路设置设备)是由RAM、ROM以及CPU构成的微机。统一控制部60由第1电平移位器41和/或第2电平移位器43提供电源电压。除了室内风扇控制部38以外,虽未图示,统一控制部60也与遥控器、室内单元控制部、室外单元控制部等相连。
统一控制部60对包含在空调10内的多个设备(具体而言,压缩机12、四通切换阀13、室外风扇16、以及室内风扇22等)进行综合控制。例如,统一控制部60在从遥控器进行了运行开始的指示的情况下,对室外单元控制部输出压缩机电动机M12、室外风扇电动机M16的启动指示作为运行开始指示。
统一控制部60在从遥控器进行了运行开始的指示后,对室内单元控制部输出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启动指示。另外,统一控制部60对表示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转速的转速信号FG进行监视,或对无传感器控制部40输出包含转速指令Vfg的运行指令。
此外,统一控制部60进行后述的切换部50的控制,但对此在后面的“(2-4)统一控制部60对切换部50的控制”中进行详细阐述。
(2-3)切换部50
第1切换部51用于切换流向主电路30a的电流的流动,如上所述在商用电源70与主电路30a之间与主电路30a串联连接。第2切换部52用于切换流向辅助电路30b的电流的流动,如上所述在商用电源70与主电路30b之间与辅助电路30b串联连接。通过这样配置切换部50,在电动机驱动装置30中,能切断向主电路30a或辅助电路30b的供电。
第1切换部51主要包括第1开关SW1和第1驱动部PS1。第2切换部52主要包括第2开关SW2和第2驱动部PS2。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将第1开关SW1和第2开关SW2一并记为开关SW。此外,将第1驱动部PS1和第2驱动部PS2一并记为驱动部PS。
(2-3-1)开关SW
开关SW是在具有只要施加交流电压Vac就有电流流过的结构的主电路30a或辅助电路30b中防止不必要地消耗电力的电气元器件。
开关SW例如由半导体开关的一种即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构成,起到对电流是否流过主电路30a或辅助电路30b进行切换的开关的作用。MOSFET在栅极端子的电位相对于源极端子的电位在阈值以上时导通。因此,通过对栅极端子施加合适的电压,由MOSFET构成的开关SW能作为切换导通和截止的开关进行动作。
(2-3-2)驱动部PS
驱动部PS由多个晶体管等构成。
第1驱动部PS1的输入与统一控制部60以及第1电平移位器41相连。第1驱动部PS1的输出连接至第1开关SW1的栅极端子。第1驱动部PS1由第1电平移位器41提供规定电压V3。第1驱动部PS1根据来自统一控制部60的指示生成第1开关SW1的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并将其输出到第1开关SW1。即,第1开关SW1进行导通和截止的动作由统一控制部60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第1驱动部PS1通过将例如5V的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提供给第1开关SW1来使第1开关SW1导通,向主电路30a及主电路设置设备301提供来自商用电源70的电力,以使电流流过。第1驱动部PS1通过将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对第1开关SW1的供给切断,来使第1开关SW1截止,从而切断向主电路30a及主电路设置设备301的供电,使电流无法流过。
第2驱动部PS2的输入与统一控制部60以及第2电平移位器43相连。第2驱动部PS2的输出连接至第2开关SW2的栅极端子。第2驱动部PS2由第2电平移位器43提供规定电压V5。第2驱动部PS2根据来自统一控制部60的指示生成第2开关SW2的开关驱动用电源Vsw2(以下,将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及Vsw2一并记为开关驱动用电源Vsw),并将其输出到第2开关SW2。即,第2开关SW2进行导通和截止的动作由统一控制部60进行控制。
第2驱动部PS2通过将例如5V的开关驱动用电源Vsw2提供给第2开关SW2来使第2开关SW2导通,向辅助电路30b及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提供来自商用电源70的电力,以使电流流过。第2驱动部PS2通过将开关驱动用电源Vsw2对第2开关SW2的供给切断,来使第2开关SW2截止,从而切断向辅助电路30b及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的供电,使电流无法流过。
另外,关于开关SW具体在哪个时刻从导通切换为截止或从截止切换为导通,将在“(3)开关SW及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动作”中进行说明。
(2-4)统一控制部60对切换部50的控制
统一控制部60通过使驱动部PS向开关SW提供及切断开关驱动用电源Vsw,从而进行切换部50的控制。
具体而言,统一控制部60控制成使得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被驱动的运行模式时使第1开关SW1导通。由此,在运行模式时,向主电路30a及主电路设置设备301供电,以使电流流过。统一控制部60控制成使得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未被驱动的停止模式时使第1开关SW1截止。由此,切断向主电路30a及主电路设置设备301的供电,以使电流无法流过。
另一方面,统一控制部60控制成使得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被驱动的运行模式时使第2开关SW2截止。由此,在运行模式时切断向辅助电路30b的供电,以使电流无法流过。统一控制部60控制成使得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未被驱动的停止模式时使第2开关SW2导通。由此,在停止模式时向辅助电路30b供电,以使电流流过。
这里,统一控制部60在运行模式时由第1电平移位器41供电,在停止模式时由第2电平移位器43供电。更详细而言,作为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的统一控制部60在运行模式时(从商用电源70经由第1开关SW1)由第1电平移位器41供电,在待机模式时(从商用电源70经由第2开关SW2)由第2电平移位器43供电。即,统一控制部60始终供电。由此,统一控制部60能始终进行模式转移的判断及开关SW的切换控制。
由此,统一控制部60能根据是运行模式还是停止模式来切换开关SW的导通或截止。由此,在停止模式时,抑制向主电路30a及主电路设置设备301供电而使电流流过,在运行模式时,抑制向除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即统一控制部60)以外的辅助电路30b供电而使电流流过。由此,在停止模式时,能降低主电路设置设备301、特别是电压检测部34的功耗。
(3)关于开关SW以及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动作
以下,参照图4对开关SW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的时刻以及从截止切换为导通的时刻、以及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动作等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空调10的模式状态、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驱动状态、开关SW所能采取的状态、以及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和统一控制部60(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的动作状态随着时间的经过如何变化的时序图。
图4所示的运行模式时是空调10正在运行的状态。关注室内风扇电动机M22,在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向室内风扇控制部38施加5V的电源电压V2,室内风扇控制部38处于正在对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驱动控制的状态。因此,正在对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驱动。
此外,第1开关SW1由第1驱动部PS1提供第1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而处于导通状态,成为电流向主电路30a流过的状态。因此,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处于被供电而能动作的状态。例如,电压检测部34能对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驱动控制中所需的平滑电容器33两端的电压(即、直流电压Vdc1)的值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该时刻,第2开关SW2处于截止状态。因此,向辅助电路30b的供电被切断,由第1电平移位器41向统一控制部60(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进行供电。
接下来,在用户通过未图示的遥控器等进行了运行停止指示的情况下,模式从运行模式转移到停止模式。此处,停止模式具有待机判断模式和待机模式作为更详细的模式。
在从进行了运行停止指示起的规定时间的期间内,选择待机判断模式。待机判断模式是用于判断是否可以转移到待机模式的模式。换言之,待机判断模式是用于判断是否可以切断向主电路30a的供电的模式。另一方面,待机模式是如下模式:例如通过切断从商用电源70向主电路30a的供电,停止主电路设置设备301的动作,节省空调10内的耗电量。由统一控制部60进行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即,是否可以从待机判断模式转移至待机模式)的判断。另外,该规定时间可考虑实际的产品设计规格、设置环境等而适当设定恰当的数值。
通过进行运行停止指示,从而从运行模式切换为停止模式下的待机判断模式的时刻,首先停止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驱动,再停止室内机10的运行。统一控制部60控制第2切换部52以使第2开关SW2导通。由此,向辅助电路30b供电,统一控制部60(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处于利用来自第2电平移位器43的供电也能进行动作的状态。
在从运行停止指示经过规定时间、且从待机判断模式转移至待机模式的时刻,统一控制部60进行第1切换部51的控制,使得将第1开关SW1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由此,切断向主电路30a的供电,使得电压检测部34、室内风扇控制部38等的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处于无法动作的状态。即,在该时刻,辅助电路30b及相当于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的统一控制部60会消耗电力,主电路设备设备301不会消耗电力,其中功耗特别大的电压检测部34的功耗得到抑制。
接下来,在待机模式中,若用户进行了运行指示,则模式从待机模式(停止模式)转移到运行模式。在该时刻,统一控制部60控制第1切换部51以使第1开关SW1导通。由此,向主电路30a供电,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处于能动作的状态。然后,开始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启动动作,并开始空调10的运转。
若从转移至运行模式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则统一控制部60控制第2切换部52以使第2开关SW2截止。由此,向辅助电路30b的供电被切断,仅由第1电平移位器41向统一控制部60(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进行供电。即,在该时刻,主电路设置设备301消耗电力,除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以外的辅助电路30b中不消耗电力。另外,该规定时间例如为与待机判断模式时使用的规定时间相同的时间,利用统一控制部60来判断是否经过了该时间。
(4)特征
(4-1)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开关SW1在商用电源70与主电路30a之间与主电路30a串联连接,构成为能切断从商用电源70向主电路30a的供电。统一控制部60与第2电平移位器43电连接而被供电,控制第1开关SW1的切换。由此,能根据状况,切断向主电路30a的供电,仅向辅助电路30b供电。因此,在作为需要向主电路30a供电的情况的运行模式时,向主电路30a供电,在作为无需向主电路30a供电的情况的待机模式时,能切断向主电路30a的供电。其结果是,能削减在作为无需向主电路30a供电的情况的待机模式下的主电路30a中的耗电量。因此,能削减空调10的耗电量。
(4-2)
上述实施方式中,统一控制部60切换第1开关SW1,使得在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动作的运行模式时向主电路30a供电,在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停止动作的待机模式时切断向主电路30a的供电。由此,在运行模式时向主电路30a供电,在待机模式时切断向主电路30a的供电。其结果是,削减了在待机模式时的主电路30a中的耗电量。
另外,若仅获得上述(4-1)(4-2)的效果,则无需从第1电平移位器41向统一控制部60的供电,也无需第2切换部52。
(4-3)
上述实施方式中,统一控制部60也与第1电平移位器41电连接而接受供电,且切换第2开关SW2,使得在运行模式时切断向辅助电路30b的供电,在待机模式时向辅助电路30b供电。由此,切断在待机模式时向主电路30a的供电,并且切断在运行模式时向辅助电路30b的供电。其结果是,削减在待机模式时的主电路30a中的耗电量,并且削减在运行模式时的辅助电路30b中的耗电量。因此,能削减空调10的耗电量。
(4-4)
上述实施方式中,统一控制部60切换第2开关SW2,使得在运行模式时切断向辅助电路30b的供电,在待机模式时向辅助电路30b供电。作为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的统一控制部60在运行模式时(从商用电源70经由第1开关SW1)从第1电平移位器41接受供电,在待机模式时(从商用电源70经由第2开关SW2)从第2电平移位器43接受供电。由此,削减在待机模式时的主电路30a中的耗电量,并且削减在运行模式时的辅助电路30b中的耗电量。因此,能削减空调10的耗电量。
(4-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停止动作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成为待机模式状态。由此,仅在可以可靠地切断向主电路30a的供电的情况下切断供电。其结果是,能实现稳定的第1开关SW1的切换控制。
(4-6)
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电路设置设备301为空调10中包含的设备。因此,能削减空调10的耗电量。
(4-7)
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包含电压检测部34、和作为检测结果利用部的室内风扇控制部38。由此,能削减包含电压检测部34、或作为检测结果利用部的室内风扇控制部38的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耗电量。
(4-8)
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包含电压检测部34、和作为驱动信号生成部的驱动电压生成部36。由此,能削减包含电压检测部34、或作为驱动信号生成部的驱动电压生成部36的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耗电量。
(4-9)
上述实施方式中,致动器为空调10所包含的多个设备中的、作为至少一个驱动源的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由此,能削减空调10中用于控制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耗电量。
(5)变形例
(5-1)变形例1A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动机驱动装置30用作为用于对室内风扇22的驱动源即室内风扇电动机M22进行驱动控制的装置的情况。但是,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驱动对象并不限于室内风扇电动机M22,也可以是室外风扇电动机M16、压缩机电动机M12、膨胀阀15。此外,电动机驱动装置30也可用作为除空调10以外的热水器等其它热泵装置中包含的压缩机电动机或泵用电动机、室外风扇电动机等的驱动用装置。
(5-2)变形例1B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动机驱动装置30利用无转子位置传感器方式控制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驱动的情况。但是,电动机驱动装置30只要是在进行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驱动控制时,利用平滑电容器33两端的电压(即、直流电压Vdc1)的值进行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驱动控制的类型的装置即可。因此,电动机驱动装置30并不限于利用无转子位置传感器方式驱动控制室内风扇电动机M22的类型的装置,也能适用于例如对于装载有检测转子22b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例如霍尔元件)的室内风扇电动机M22、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控制的类型的装置。
此外,同样地,作为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驱动对象的电动机也可以不是无刷DC电动机,而是利用逆变器驱动的感应电动机等其它种类的电动机。
(5-3)变形例1C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室内风扇电动机M22为无刷DC电动机、进一步具体为SPM电动机的情况。然而,本发明的无刷DC电动机的种类不限于SPM电动机。
(5-4)变形例1D
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电路30a及辅助电路30b构成为经由开关SW与商用电源70电连接而被供电,但也可构成为经由开关SW与非商用电源的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
(5-5)变形例1E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电平移位器41及第2电平移位器43分别对直流电压Vdc1及Vdc2进行电平移位,从而起到主电源、辅助电源的作用,但主电源、辅助电源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电路30a中,在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的后级配置有第1电平移位器41,但也可将第1电平移位器41配置在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的前级。即,可将主电源与主电路30a分开设置。此外,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路来说,也可将主电源30a与交流电压Vac连接来形成电源。
此外,与此同样地,辅助电路30b中,在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42的后级配置有第2电平移位器43,但在有使用直流电压Vdc2的其它设备的情况下,也可将第2电平移位器43配置在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42的前级。即,可将辅助电源与辅助电路30b分开设置。此外,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路来说,也可将辅助电源与交流电压Vac连接来形成电源。
(5-6)变形例1F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主电路30a中通过设定电压设定值Vpwm来配置直接控制对象为电压的所谓电压型逆变器即逆变器37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主电路30a中,也可以不配置逆变器37,而配置基于电压检测部34的检测结果来进行致动器的驱动控制的斩波器、矩阵变换器。
(5-7)变形例1G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压检测部34的检测对象为直流电压Vdc1的值的情况。但是,电压检测部34的检测对象只要是表示电压特性的信息即可。因此,电压检测部34的检测对象也可以不是直流电压,而是交流电压。在此情况下,电压检测部34例如配置在第1开关SW1与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之间,用于检测商用电源70的交流电压Vac。通过根据该检测值来推定直流电压Vdc1,从而电动机驱动装置30能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控制。
此外,电压检测部34也可以不检测电压的值,而检测电压的相位、过零点及极性等电压特性。在此情况下,通过根据检测出的电压特性来推定电压值,从而电动机驱动装置30能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控制。或者,也可适用于进行相位控制的电动机等直接利用电压的相位、过零点及极性等电压特性来进行控制的情况。
(5-8)变形例1H
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说明了切换部50具有开关SW和驱动部PS的情况。但是,如图5所示,第1切换部51及第2切换部52也可以没有驱动部PS而仅有开关SW。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开关SW的栅极端子与统一控制部60连接,将统一控制部60传送来的开关控制信号作为开关驱动用电源Vsw进行施加,从而切换开关SW的导通及截止。
此外,即使切换部50具有驱动部PS,也可以不是根据开关驱动用电源Vsw提供及切断来使开关SW导通或截止,而是根据从统一控制部60传送来的开关控制信号的状态,来使开关SW导通或截止。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切换部50主要包括第1切换部51及第2切换部52,但如图6所示,也可适当省略第2切换部52。在上述情况下,统一控制部60由第2电平移位器43始终提供电源电压V4,因此,无需由第1电平移位器提供电源电压V1。因此,统一控制部60不与第1电平移位器41相连。在这种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在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动作的运行模式时向主电路30a供电,在主电路设置设备301停止动作的待机模式时切断向主电路30a的供电。其结果是,削减了在待机模式时的主电路30a中的耗电量,削减了空调10的耗电量。
(5-9)变形例1I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开关SW由MOSFET构成的情况。然而,本发明的开关SW的结构不限于MOSFET。例如,开关SW也可以是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固态继电器等其它半导体开关及电磁继电器。
(5-10)变形例1J
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统一控制部60为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统一控制部60也可以是相当于主电路30a中配置的设备的主电路设置设备301。也可以将统一控制部60配置作为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以外的独立设备。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统一控制部60进行开关SW的切换控制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新配置开关控制部以代替统一控制部60,将统一控制部60作为主电路设置设备301配置于主电路30a。在此情况下,统一控制部60仅从第1电平移位器41接受电源电压V1的供给,综合地进行主电路设置设备301的控制。另一方面,开关控制部由第1电平移位器41和/或第2电平移位器43接受电源电压的供给,进行开关SW的切换控制。另外,对于开关控制部进行开关SW的切换的时刻,构成为与图4所示的时刻同样即可。
(5-11)变形例1K
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说明了在进行了运行停止指示时,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模式从待机判断模式转移至待机模式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待机判断模式。即,也可以在进行了运行停止指示的时刻,模式从运行模式直接转移至待机模式,并且第1开关SW1从导通切换为截止。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进行了运行指示时,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第2开关SW2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进行了运行指示的时刻,第2开关SW2从导通切换为截止。
(5-12)变形例1L
上述实施方式中,未提及在待机模式时是否切断向室外单元11的供电,但当然可以为,在待机模式时,室外单元11与其驱动用电源即商用电源70之间的主电源继电器(省略图示)也关断,从商用电源70向室外单元11的供电被切断。由此,能削减在待机模式时在室外单元11中消耗的电力。
(5-13)变形例1M
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耗电量削减装置适用于作为致动器驱动装置的电动机驱动装置30,但也可适用于致动器驱动装置以外的装置。即,本发明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只要是具有由外部电源供电的电路的装置即可。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适用于始终检测从商用电源70提供的电源电压的相位并始终消耗电力的直流电源装置80等。下面,对图7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80进行说明。
直流电源装置80是用于将从商用电源70提供的交流电压Vac转换为直流电压Vdc1的装置。直流电源装置80主要包括主电路80a、辅助电路80b、开关控制部90、第1切换部51′、及第2切换部52′(以下,将第1切换部51′及第2切换部52′一并记为切换部50′),并与商用电源70及负载100电连接。另外,第1切换部51′及第2切换部52′的结构与第1切换部51及第2切换部5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将第1开关SW1′和第2开关SW2′一并记为开关SW′,将第1驱动部PS′及第2驱动部PS′一并记为驱动部PS′。
主电路80a中配置有电抗器81、第3开关SW3、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82、电压相位检测部83、第3开关控制部84、及第1电平移位器85(相当于主电源)。其中,将电压相位检测部83和第3开关控制部84作为相当于主电路80a中配置的设备的主电路设置设备801来进行说明。另外,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82的结构与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电抗器81连接在商用电源70与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82的交流输入端之间。第3开关SW3为用于将商用电源70短路的开关,图7中用一个元件来表示,但实际上,为了使电流沿双向流过,大多例如将二极管电桥、MOSFET/IGBT等半导体元件组合来构成。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82对因商用电源70的交流电压Vac及第3开关SW3的短路、断开动作而流过的电流进行整流并提供给负载。
电压相位检测部83连接到商用电源70的两端,检测商用电源70的电压相位。更详细而言,电压相位检测部83主要包括光耦合器、电阻、及二极管(省略图示)。光耦合器的一次侧经由二极管与商用电源70相连接,使得仅在商用电源70的正或负的半周期期间,光耦合器接通。光耦合器的二次侧中,输出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由电阻上拉,与微机即第3开关控制部84的输入端口相连。这种电压相位检测部83中,与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电压检测部34同样,在利用其检测结果的负载中,即使在不消耗电力的情况下,也会有电流流过而消耗电力。
第3开关控制部84基于来自电压相位检测部83的输出脉冲信号,推测商用电源70的真正的过零点。第3开关控制部84对于来自电压相位检测部83的输出脉冲信号修正了时刻后,生成驱动第3开关SW3的驱动信号,从而每隔例如电源半周期重复一次第3开关SW3的短路、断开。
关于第3开关SW3的短路、断开动作,第3开关控制部84控制第3开关SW3,使得在从商用电源70的真正的过零点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短路,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断开。即,直流电压装置80中,对于在检测交流电源的电压相位的情况下的主要偏差原因即光耦合器所产生的偏差,根据从电压相位检测部83输出的电压相位检测信号的脉冲宽度,修正使第3开关SW3短路、断开的时刻,从而抑制功率因数的偏差。
第1电平移位器85与平滑电容器82b并联连接,施加有平滑电容器82b两端的电压(即直流电压Vdc1)。第1电平移位器85的输出与第3开关控制部84、开关控制部90以及第1驱动部PS1′相连。
上述第1电平移位器85将所施加的直流电压Vdc1转换为3个规定电压V6、V7及V8,并将转换后的规定电压V6、V7及V8作为电源电压分别施加给第3开关控制部84、开关控制部90以及第1驱动部PS1′。
即,第1电平移位器85起到第3开关控制部84、开关控制部90以及第1驱动部PS1′的电源的作用。作为一例,例如在直流电压Vdc1为140V的情况下,第1电平移位器85将该直流电压Vdc1转换为3V的电压V6、V7及5V的电压V8。3V的电压V6或V7是施加于第3开关控制部84或开关控制部90的电源电压。5V的电压V8是施加于第1驱动部PS1′的电源电压。
负载100可假设为逆变器电路、电动机等,但并不限于此,能适当进行选择。
辅助电路80b中主要配置有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86、第2电平移位器87(相当于辅助电源)及开关控制部90。另外,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开关控制部90作为相当于辅助电路中配置的设备的辅助电路设置设备802来进行说明。另外,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80b的结构与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30b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2电平移位器87与平滑电容器85b并联连接,施加有平滑电容器42b两端的电压(即直流电压Vdc2)。第2电平移位器87的输出与开关控制部90以及第2驱动部PS2′相连。
上述第2电平移位器87将所施加的直流电压Vdc2转换为值互不相同的2个规定电压V9及V10,并将转换后的规定电压V9及V10作为电源电压分别施加给开关控制部90以及第2驱动部PS2′。即,第2电平移位器87起到开关控制部90以及第2驱动部PS2′的电源的作用。作为一例,例如在直流电压Vdc2为140V的情况下,第2电平移位器87将该直流电压Vdc2转换为3V的电压V9、5V的电压V10。3V的电压V9是施加于开关控制部90的电源电压。5V的电压V10是施加于第2驱动部PS2′的电源电压。
开关控制部90是由RAM、ROM以及CPU构成的微机。开关控制部90由第1电平移位器85和/或第2电平移位器87提供电源电压。除了切换部50′以外,虽未图示,开关控制部90也与遥控器等相连。开关控制部90通过接受来自遥控器的指示,使驱动部PS′向开关SW′提供及切断开关驱动用电源Vsw′,从而进行切换部50′的控制。
第1切换部51′用于切换流向主电路80a的电流的流动,如上所述在商用电源70与主电路80a之间与主电路80a串联连接。第2切换部52′用于切换流向辅助电路80b的电流的流动,如上所述在商用电源70与主电路80b之间与辅助电路80b串联连接。通过这样配置切换部50′,在直流电源装置80中,能切断向主电路80a或辅助电路80b的供电。
第1驱动部PS1′的输入与开关控制部90以及第1电平移位器85相连。第1驱动部PS1′的输出连接至第1开关SW1′的栅极端子。第1驱动部PS1′由第1电平移位器85提供规定电压V8。第1驱动部PS1′根据来自开关控制部90的指示生成第1开关SW1′的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并将其输出到第1驱动部PS1′。即,第1开关SW1′进行导通和截止的动作由开关控制部90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第1驱动部PS1′通过将例如5V的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提供给第1开关SW1′来使第1开关SW1′导通,向主电路80a及主电路设置设备801提供来自商用电源70的电力,以使电流流过。第1驱动部PS1′通过将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对第1开关SW1′的供给切断,来使第1开关SW1′截止,从而切断向主电路80a及主电路设置设备801的供电,使电流无法流过。
第2驱动部PS2′的输入与开关控制部90以及第2电平移位器87相连。第2驱动部PS2′的输出连接至第2开关SW2′的栅极端子。第2驱动部PS2′由第2电平移位器87提供规定电压V10。第2驱动部PS2′根据来自开关控制部90的指示生成第2开关SW2′的开关驱动用电源Vsw2′(以下,将开关驱动用电源Vsw1′及Vsw2′一并记为开关驱动用电源Vsw′),并将其输出到第2开关SW2′。即,第2开关SW2′进行导通和截止的动作由开关控制部90进行控制。
第2驱动部PS2′通过将例如5V的开关驱动用电源Vsw2′提供给第2开关SW2′来使第2开关SW2′导通,向辅助电路80b及辅助电路设置设备802提供来自商用电源70的电力,以使电流流过。第2驱动部PS2′通过将开关驱动用电源Vsw2′对第2开关SW2′的供给切断,来使第2开关SW2′截止,从而切断向辅助电路80b及辅助电路设置设备802的供电,使电流无法流过。
具体而言,开关控制部90控制成接受来自遥控器的主电路设置设备动作指示,使第1开关SW1′导通,并使第2开关SW2′截止。由此,向主电路80a及主电路设置设备801供电以使电流流过,并且切断向辅助电路80b及辅助电路设置设备802的供电以使电流无法流过。此外,开关控制部90控制成接受来自遥控器的主电路设置设备动作停止指示,使第1开关SW1′截止,并使第2开关SW2′导通。由此,切断向主电路80a的供电以使电流无法流过,并且向辅助电路80b供电以使电流流过。
这里,开关控制部90在主电路设置设备801动作时由第1电平移位器84供电,在主电路设置设备801停止动作时由第2电平移位器90供电。即,开关控制部90始终供电。由此,开关控制部90能始终进行开关SW′的切换控制。
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1切换部SW1′在商用电源70与主电路80a之间与主电路80a串联连接,构成为能切断从商用电源70向主电路80a的供电。开关控制部90与第1电平移位器85及第2电平移位器87电连接而被供电,控制第1开关SW1′的切换。由此,根据状况,能切断向主电路80a及辅助电路80b中的一方的供电,仅向主电路80a及辅助电路80b中的另一方供电。因此,在需要向主电路80a供电的情况下向主电路80a供电并切断向辅助电路80b的供电,在无需向主电路80a供电的情况下切断向主电路80a的供电并能向辅助电路80b供电。其结果是,能削减在无需向主电路80a供电的情况下的耗电量。因此,能削减直流电源装置80的耗电量。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具有从外部电源供电的电路的装置,例如可用于空调中的致动器驱动装置、直流电源装置等。
标号说明
10 空调
M22 室内风扇电动机
30 电动机驱动装置
30a、80a 主电路
30b、80b 辅助电路
301 主电路设置设备
302 辅助电路设置设备
31、82 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
34 电压检测部
35 电流检测部
36 驱动电压生成部
37 逆变器
38 室内风扇控制部
39 栅极驱动部
40 无传感器控制部
41、85 第1电平移位器
42、86 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
43、87 第2电平移位器
51、51′ 第1切换部
52、52′ 第2切换部
60 统一控制部
70 商用电源
80 直流电源装置
81 电抗器
83 电压相位检测部
84 第3开关控制部
90 开关控制部
100 负载
SW1、SW1′ 第1开关
SW2、SW2′ 第2开关
SW3 第3开关
PS1、PS1′ 第1驱动部
PS2、PS2′ 第2驱动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44869号公报

Claims (13)

1.一种耗电量削减装置(30、80),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空调(10)的室内机(21)或室外机(11),包括:
主电路(30a、80a),与外部电源(70)电连接而被供电,并包含主电源(41、85)和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31);
辅助电路(30b、80b),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并包含辅助电源(43、87);
第1开关部(51、51′),在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主电路之间与所述主电路串联连接,能切断从所述外部电源向所述主电路的供电;及
开关控制部(60、90),与所述辅助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控制所述第1开关部的切换,
在所述主电路中配置有利用从所述第1直流电压生成部或所述主电源提供的电力来动作的主电路设置设备(301、801),
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检测从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34)、及基于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生成用于驱动致动器(M22)的驱动信号(SU、SV、SW)的驱动信号生成部(36),
所述致动器为所述空调所包含的多个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M22),
所述驱动信号生成部包含:利用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决定所述驱动信号的控制的决定部(38)、及生成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驱动信号并输出到所述致动器的输出部(37),
所述开关控制部切换所述第1开关部,使得在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动作的运行模式时向所述主电路供电,在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停止动作的待机模式时切断向所述主电路的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电路还包含第2直流电压生成部(42)。
3.一种耗电量削减装置(30、8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电路(30a、80a),与外部电源(70)电连接而被供电,包含主电源(41、 85);
辅助电路(30b、80b),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包含辅助电源(43、87);
第1开关部(51、51′),在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主电路之间与所述主电路串联连接,能切断从所述外部电源向所述主电路的供电;
第2开关部(52、52′),在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辅助电路之间与所述辅助电路串联连接,能切断从所述外部电源向所述辅助电路的供电;及
开关控制部(60、90),与所述主电源及辅助电源电连接而被供电,控制所述第1开关部及所述第2开关部的切换,
在所述主电路中配置有利用从所述外部电源或所述主电源提供的电力来动作的主电路设置设备(301、801),
所述开关控制部切换所述第1开关部,使得在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动作的运行模式时向所述主电路供电,在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停止动作的待机模式时切断向所述主电路的供电,并且所述开关控制部切换所述第2开关部,使得在所述运行模式时切断向所述辅助电路的供电,在所述待机模式时向所述辅助电路供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电路中配置有辅助电路设置设备(302、802),该辅助电路设置设备能够利用从所述外部电源经由所述第2开关部提供的电力或从所述辅助电源提供的电力来动作,并且该辅助电路设置设备能够经由所述第1开关部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来接受供电,与此同时或者取而代之,该辅助电路设置设备能够与所述主电源电连接来接受供电,
所述辅助电路设置设备在所述运行模式时从所述外部电源经由所述第1开关部接受供电或从所述主电源接受供电,在所述待机模式时从所述外部电源经由所述第2开关部接受供电或从所述辅助电源接受供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停止动作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变为所述待机模式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停止动作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变为所述待机模式状态。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为空调(10)中包含的设备,
还包括对所述空调中包含的多个设备统一进行控制的统一控制部(60),
所述开关控制部包含在所述统一控制部中。
8.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检测从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34)、及基于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动作的检测结果利用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检测从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34)、及基于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动作的检测结果利用部。
10.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检测从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34)、及基于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生成用于驱动致动器(M22)的驱动信号(SU、SV、SW)的驱动信号生成部(36)。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路设置设备包含:检测从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34)、及基于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生成用于驱动致动器(M22)的驱动信号(SU、SV、SW)的驱动信号生成部(36)。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为空调(10)所包含的多个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M22),
所述驱动信号生成部包含:利用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决定所述驱动信号的控制的决定部(38)、及生成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驱动信号并输出到所述致动器的输出部(37)。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耗电量削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为空调(10)所包含的多个设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M22),
所述驱动信号生成部包含:利用所述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决定所述驱动信号的控制的决定部(38)、及生成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驱动信号并输出到所述致动器的输出部(37)。
CN201380072584.7A 2013-02-08 2013-12-19 耗电量削减装置 Active CN104981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3463 2013-02-08
JP2013023463A JP5648700B2 (ja) 2013-02-08 2013-02-08 消費電力削減装置
PCT/JP2013/084062 WO2014122864A1 (ja) 2013-02-08 2013-12-19 消費電力削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666A CN104981666A (zh) 2015-10-14
CN104981666B true CN104981666B (zh) 2017-02-08

Family

ID=51299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2584.7A Active CN104981666B (zh) 2013-02-08 2013-12-19 耗电量削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55457B1 (zh)
JP (1) JP5648700B2 (zh)
CN (1) CN104981666B (zh)
ES (1) ES2627153T3 (zh)
WO (1) WO20141228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37088A (ja) * 2015-01-28 2016-08-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
US11486596B2 (en) * 2017-07-26 2022-1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0525A (zh) * 2004-03-05 2005-01-05 谭启仁 一种智能型空调节电装置
CN101375110A (zh) * 2006-02-02 2009-02-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8918A (ja) * 2000-03-22 2001-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源回路およびこの電源回路を用いた機器
JP3463675B2 (ja) * 2001-06-29 2003-1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3222417A (ja) * 2002-01-30 2003-08-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3866120B2 (ja) * 2002-03-04 2007-0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駆動回路
JP2005094880A (ja) * 2003-09-16 200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機器の電源回路、及びその電源回路を備える電源装置、並びに、その電源装置を含む電源システム
JP4164554B2 (ja) * 2005-03-28 2008-10-1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インバータ装置
JP4483800B2 (ja) * 2006-02-21 2010-06-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4724248B1 (ja) * 2010-03-15 2011-07-13 株式会社ナナオ 電源装置
JP2012007743A (ja) * 2010-06-22 2012-01-1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2241916A (ja) * 2011-05-16 2012-12-1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2244869A (ja) 2011-05-24 2012-12-10 Toshiba Carrier Corp 圧縮機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0525A (zh) * 2004-03-05 2005-01-05 谭启仁 一种智能型空调节电装置
CN101375110A (zh) * 2006-02-02 2009-02-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5457B1 (en) 2017-04-26
JP2014153000A (ja) 2014-08-25
JP5648700B2 (ja) 2015-01-07
EP2955457A1 (en) 2015-12-16
ES2627153T3 (es) 2017-07-26
WO2014122864A1 (ja) 2014-08-14
CN104981666A (zh) 2015-10-14
EP2955457A4 (en)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7420B (zh) 消耗电力削减装置
CN104685782B (zh) 耗电量削减装置
CN107078657B (zh) 功率转换装置
CN102884695B (zh) 变速驱动器
CN105910226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82432A (zh) 一种风机顺风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机组
CN102388273B (zh) 空调机
CN104981666B (zh) 耗电量削减装置
CN108258945A (zh) 一种双永磁同步电机九开关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905478B1 (ko) 압축기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칠러
CN106165286B (zh) 致动器驱动装置
US7191610B2 (en) Energy coll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5850069B2 (ja) 消費電力削減装置
CN207218523U (zh) 驱动控制器及空调设备
US11699972B2 (en) Variable speed motor drive with integrated motor he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6090734A1 (zh) 室内数字集中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的空调、取暖或制冷设备
KR20180081369A (ko) 압축기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칠러
JPH04255428A (ja) 電動機駆動用の電源装置
KR200383675Y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공기조화기
CN117601787A (zh) 一种基于特种车辆的发电及抽尘集成系统
CN107579652A (zh) 驱动控制器及驱动控制器放电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