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223B - 口腔矫治器 - Google Patents

口腔矫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223B
CN104981223B CN201480005822.7A CN201480005822A CN104981223B CN 104981223 B CN104981223 B CN 104981223B CN 201480005822 A CN201480005822 A CN 201480005822A CN 104981223 B CN104981223 B CN 104981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teeth groove
jaw
lower jaw
oral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58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1223A (zh
Inventor
朴永贤
朴俊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ui Xianzhen
Original Assignee
Cui Xia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074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0152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534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6302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Cui Xianzhen filed Critical Cui Xianzhen
Publication of CN104981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1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56Devices for preventing snoring
    • A61F5/566Intra-oral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口腔矫治器,包括:主体,具有与牙列对应的形状;上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中,以允许包括在上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其中;以及下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下部中,以允许包括在下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其中,并允许下颌向前移动预定距离。

Description

口腔矫治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口腔矫治器,该口腔矫治器安装在口腔中的上颌和下颌的牙列中,并允许下颌向前移动预定距离以保持气道的打开状态,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口腔矫治器,其中,上齿槽和下齿槽中的至少一个与插入其中的牙齿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
背景技术
在睡觉期间,舌头在口腔中向后悬,这给气道压力而使气道变窄。
在这种状态下,吸入的空气不会全部进入窄的气道,相反会保留在口腔中。另外,剩余的空气使气道周围的软组织振动而产生响声,这就是所谓的打鼾。
打鼾会经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为了防止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在睡觉期间可使用CPAP(恒定气道正压通气装置)迫使将空气供应至气道。然而,虽然这种CPAP可对于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有效,但是其不便于使用并且昂贵,有时候CPAP产生副作用。
另外,可考虑外科干预来去除周围下垂的软组织,例如,腭咽、咽和软腭,但是由于常见的复发和预料的副作用,因此其不利于被接受。
此外,存在一种安装在口腔中的上颌和下颌的牙列中的口腔矫治器,来防止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在通过口腔矫治器迫使下颌保持向前的同时,附着到下颌的舌头向前伸出,由此减轻由舌头施加到气道的压力,使气道变宽以允许空气顺畅地流动。
口腔矫治器包括一体式口腔矫治器和分体式口腔矫治器。
一体式口腔矫治器通过将包括在上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其中的上颌牙齿插入部和包括在下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其中的下颌牙齿插入部一体化而形成。
另外,分体式口腔矫治器通过将上颌牙齿插入部和下颌牙齿插入部分离而形成。
如上所述,一体式口腔矫治器具有一体化的上颌牙齿插入部和下颌牙齿插入部。
因此,当使用一体式口腔矫治器时,在睡觉期间,在通过一体式口腔矫治器使下颌向前移动预定距离之后,下颌不会移动。因此,TMJ(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或韧带会僵硬,或者可能出现疼痛。
此外,如上所示,在分体式口腔矫治器的情况下,上颌牙齿插入部和下颌牙齿插入部是分开的,以允许在睡觉期间下颌移动。另外,上颌牙齿插入部和下颌牙齿插入部通过连接构件相连以允许下颌移动。
然而,即使在分体式口腔矫治器的情况下,下颌的移动也被连接构件制约,上述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已经通过对现有技术中明显的问题或难题中的任何一种的认识而设计本公开。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口腔矫治器,该口腔矫治器允许即使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下颌也能移动。
本公开的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口腔矫治器,该口腔矫治器通过使下颌能够移动而允许由下颌的向前的移动造成的相关的肌肉和韧带的僵硬放松。
本公开的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口腔矫治器,该口腔矫治器即使在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时也能够防止疼痛、咬合不正或TMJ紊乱发生。
技术方案
与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用于执行以上目标中的至少一个的口腔矫治器,可具有以下特征。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口腔矫治器,包括:主体,具有与牙列对应的形状;上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中,以允许包括在上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其中;以及下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下部中,以允许包括在下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其中,并允许下颌向前移动预定距离。
所述口腔矫治器可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从所述主体沿着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方向延伸预定距离,由此引导下颌的牙齿或上颌的牙齿插入到所述上齿槽中或所述下齿槽中。
所述引导部可从所述主体的内侧延伸。
所述引导部可延伸以覆盖牙齿之中的臼齿的牙龈的至少一部分。
上颌的牙齿可通过摩擦被固定在所述上齿槽中,所述下齿槽可与下颌的牙齿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
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的范围可从0.5mm至2mm。
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的范围可从0.3mm至0.5mm。
下颌的牙齿可通过摩擦被固定在所述下齿槽中,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可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
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的范围可从0.5mm至2mm。
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的范围可从0.3mm至0.5mm。
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可分隔开预定间隔,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可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
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以及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的范围均可从0.5mm至2mm,并且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以及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的范围均可从0.3mm至0.5mm。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在口腔矫治器中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牙齿所插入的上齿槽或下齿槽之间形成空间,所以当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时,下颌可移动。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允许下颌的移动,因此可放松由下颌的向前移动造成的相关肌肉和韧带的僵硬。
此外,与现有技术的口腔矫治器不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即使佩戴口腔矫治器,也不发生疼痛、咬合补正或TMJ紊乱,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利于气流通过气道,所以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附图说明
图1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透视图,其中,(a)是顶部透视图,(b)是底部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被戴在口腔中的视图,其中,(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4是图3的(b)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佩戴状态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佩戴状态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透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的前面的特征,将详细描述关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然而,本公开可以以很多不同的形式被例证,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在阐述于此的具体的实施例。更确切地讲,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放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用于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1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透视图,其中,(a)是顶部透视图,(b)是底部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a)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被戴在口腔中的视图,其中,(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4是图3的(b)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可包括主体200、上齿槽300、下齿槽400和引导部500。
如图1中所示,主体200可具有与齿列US和LS对应的形状。即,主体200可具有马蹄状。因此,上颌UJ的齿列US和下颌LJ的齿列LS可对应于主体200。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如在下文中所述的包括在上颌UJ的齿列US中的牙齿UT可插入到形成于主体200的上部的上齿槽300中,如在下文中所述的,包括在下颌LJ的齿列LS中的牙齿LT可插入到形成于主体200的下部的下齿槽400中。
主体200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任何材料,只要在由该材料形成的主体200应用到口腔时,形成该材料不造成危害即可。
为了制造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主体200的口腔矫治器100,可使用任何已知的方法,例如,形成使用者的牙齿UT和LT的模型,然后适当地成型口腔矫治器100,或者通过使用三维(3D)打印机制造口腔矫治器100等。
上齿槽300可形成于主体200的上部中。如图3至图5中所示,包括在上颌UJ的齿列US中的牙齿UT可插入到上齿槽300中。为此,上齿槽300整体上可具有与上颌UJ的齿列US对应的形状,即,如上所述的马蹄状;另外,上齿槽300可具有与包括在上颌UJ的齿列US中的每个牙齿UT对应的形状。
用于在主体200的上部中形成上齿槽300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任何方法,例如,形成使用者的牙齿UT的模型,然后成型与牙齿对应的上齿槽300,或者通过使用3D打印机形成上齿槽300等。
上颌UJ的牙齿UT可通过摩擦固定到上齿槽300。即,如上所述,上齿槽300可形成为具有与上颌UJ的牙齿UT对应的形状,从而在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UT之间没有间隙。
因此,上颌UJ的牙齿UT可紧紧地插入到上齿槽300中并通过摩擦固定到上齿槽300。除非施加了大于上颌UJ的牙齿UT与上齿槽300之间的摩擦力的外力,否则,上颌UJ的牙齿UT不会与上齿槽300分离。
下齿槽400可形成于主体200的下部中。如图3至图5中所示,包括在下颌LJ的齿列LS中的牙齿LT可插入到下齿槽400中。为此,下齿槽400整体上可具有与下颌LJ的齿列LS对应的形状,即,如上所述的马蹄状;另外,下齿槽400可具有与包括在下颌LJ的齿列LS中的每个牙齿LT对应的形状。
用于在主体200的下部中形成下齿槽400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任何方法,例如,形成使用者的牙齿LT的模型,然后成型与牙齿对应的下齿槽400,或者通过使用3D打印机形成下齿槽400等。
当下颌LJ的牙齿LT插入到下齿槽400中时,下颌LJ可向前移动预定距离。
即,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下颌LJ可向前移动预定距离,从而下颌LJ的前牙位于上颌UJ的前牙之前预定距离。因此,如图所示,附着到下颌LJ的舌头TO也可沿着下颌LJ向前移动。
因此,如图3和图4中所示,舌头TO不会堵住气道TH,并且气道TH还可被扩张。另外,如图3的(b)中所述,空气可顺畅地流过气道TH。因此,可防止在睡觉期间由于舌头TO堵住气道TH和气道变窄所导致的打鼾。另外,可防止伴随打鼾所发生的睡眠呼吸暂停。另外,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为此,如上所述,下齿槽400可形成在主体400中,从而在下颌LJ的牙齿LT插入时,下颌LJ的牙齿LT相对于自然状态的位置向前移动,使得下颌LJ的前牙位于上颌UJ的前牙之前预定距离。
同时,如图4中所示,当下颌LJ的牙齿LT插入下齿槽400中时,下颌LJ的牙齿LT可与下齿槽400在其间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隙D1和D2。
由于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间隙D1和D2的存在,如图5中所示,在需要时,下颌LJ的牙齿LT可从下齿槽400释放并且向下移动;因此,下颌LJ也可向下移动。
因此,由于下颌LJ可自然地向下移动,所以可解决由于例如在睡觉期间下颌LJ的向前移动和这种状态的保持而导致的附近肌肉和韧带的僵硬问题,并使肌肉和韧带放松。
下颌LJ的前述的向下的移动可在引导部500接触到下颌LJ的舌粘膜时停止。当保持这种状态时,附近的肌肉和韧带会再次僵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颌LJ可自然地向上移动,即,可返回到移动之前的位置,在该位置中,下颌LJ的牙齿LT插入到下齿槽400中并且下颌LJ向前移动。
在使用者佩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睡觉时,可重复下颌LJ从口腔矫治器100的向下移动和下颌LJ至口腔矫治器100的向上移动。
因此,即使使用者在每晚在其睡觉时佩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持续一段时间,口腔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也不会僵硬。另外,由于口腔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僵化造成的疼痛、咬合不正或TMJ紊乱不会发生。另外,由于流过气道的空气增加,所以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在下颌LJ的牙齿LT与下齿槽400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的范围可从0.5mm至2mm。
根据已经发表的研究,上颌UJ的牙齿UT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自然间隙,例如,在睡觉期间的间隙,范围大约从2mm至4mm。
同时,在上齿槽300与下齿槽400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5mm。因此,如果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小于0.5mm,则上颌UJ的牙齿UT与下颌的牙齿LT之间的距离会小于2mm至4mm的自然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将插在上颌UJ的牙齿UT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主体200误以为是食物,从而导致通过相关的肌肉和韧带产生咀嚼运动。通过咀嚼运动施加的力可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装置100传递至上颌UJ的牙齿UT和下颌LJ的牙齿LT。
传递至牙齿UT和LT的力可使牙齿UT和LT或牙周韧带断裂,破坏牙槽骨。另外,牙齿UT和LT可能会脱落,或者会发展成牙周炎。即,牙齿UT和LT会被损坏。
此外,由咀嚼运动施加的力会扩散到其中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的口腔周围的肌肉、韧带和TMJ,破坏肌肉和韧带。结果,会发生伴随疼痛的咬合不正或TMJ紊乱。
同时,如果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超过2mm,那么上颌UJ的牙齿UT与下颌的牙齿LT之间的距离会大于4mm的自然间隙。
因此,会加重相关肌肉和韧带的负担并使相关肌肉和韧带僵硬。另外,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和TMJ紊乱。
因此,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的范围在0.5mm至2mm是合适的。
同时,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间隙D2的范围可从0.3mm至0.5mm。
另外,下齿槽400可与下颌LJ的牙齿LT在其两侧分隔开。如以上讨论的,由于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在下齿槽400的一侧的间隙D2的范围从0.3mm至0.5mm,因此,在两侧的总间隙的范围可以从0.6mm至1.0mm。
如果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在下齿槽400的一侧的间隙D2小于0.3mm,那么下颌LJ的牙齿LT会通过摩擦偶尔被固定到下齿槽400。另外,会妨碍在需要时下颌LJ的牙齿LT从下齿槽400释放和向下移动。
因此,不会使因下颌LJ的向前移动而导致的僵硬的相关肌肉和韧带放松,从而造成疼痛、不适、咬合不正或TMJ紊乱。
同时,当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在下齿槽400的一侧的间隙D2大于0.5mm时,下颌LJ的牙齿LT可在下齿槽400中自由地移动,但是下颌LJ的牙齿LT会从下齿槽400彻底释放并与下齿槽400分离。
因此,下颌LJ不会保持在位于向前预定距离的状态,失去了防止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的能力。
因此,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在下齿槽400的一侧的间隙D2的范围在0.3mm至0.5mm是合适的。
可根据每个使用者的咬合平面的倾斜角、牙齿突出的程度、牙齿沿前/后方向和内/外方向的倾斜状态,或牙齿偏离整个牙列的程度而从部分或整个下齿槽400的标准值增加或减去一定的值,由此修正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间隙D1和D2的范围以使其被个性化地应用。
另外,如图4中所示,下齿槽400可与下颌LJ的牙齿LT在水平方向上前后分隔开。此外,下齿槽400还可与下颌LJ的牙齿LT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分隔开。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引导部500可从主体200向下延伸。例如,引导部500可向下延伸3mm至5mm。然而,从主体200延伸的引导部500的长度可不被特别地限制,可根据个人的口腔状态应用任何长度。
如上所述,由于下颌LJ的牙齿LT从下齿槽400向下移动而使因下颌LJ向前移动并保持在前面预定距离所导致的僵硬的肌肉和韧带放松,下颌LJ还可向下自然地移动预定距离。
下颌LJ的这种移动可在引导部500接触到下颌LJ的舌粘膜时停止,并且下颌LJ可被保持在这种状态下。
当下颌LJ移动或保持在移动的状态下以使僵化的肌肉和韧带放松时,其它正常的肌肉或韧带会僵硬。为了使其它僵硬的肌肉和韧带放松,如图5中所示,下颌LJ可自然地向上移动,下颌LJ的牙齿LT可插入到下齿槽400中。
这时,引导部500可引导下颌LJ的牙齿LT容易并正确地插入到下齿槽400中。
为此,引导部500可从主体200的内侧延伸,如图1和图2所示。另外,引导部500可延伸以覆盖下颌LJ的牙齿LT之中的臼齿的牙龈的一部分。
然而,引导部500的形状不被特别地限制,并且只要引导部500具有上述功能,其可具有任何形状。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佩戴状态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不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下颌LJ的牙齿LT通过摩擦固定在下齿槽400中,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UT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引导部500从主体200向上延伸。
因此,将主要描述不同的部件和组件,其它的组件可简单地返回参考以上参照图1至图5的描述。
如图6中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下颌LJ的牙齿UT可固定在下齿槽400中。即,下齿槽400可形成为与下颌LJ的牙齿LT相对应,使得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没有间隙。
因此,下颌LJ的牙齿LT可紧紧地插入到下齿槽400中并通过摩擦固定。另外,除非施加了大于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摩擦力的外力,否则,下颌LJ的牙齿LT不会与下齿槽400分离。
上齿槽300可与上颌UJ的牙齿LT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
引导部500可从主体200向上延伸。
通过这种构造,由于上颌UJ的牙齿LT从上齿槽300释放并相对地移动,以使因下颌LJ的向前移动而僵硬的相关肌肉和韧带放松,下颌LJ可自然地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一起向下移动。
在下颌LJ与口腔矫治器100一起向下移动时,如果引导部500接触到从上齿槽300释放的上颌UJ的牙齿LT之中的臼齿,则下颌LJ可停止移动并保持在相同的状态下。
在这种状态下,为了使其它僵硬的肌肉和韧带放松,下颌LJ可自然地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一起向上移动至一定位置,即,释放之前的位置处,其中,上颌UJ的牙齿LT被插入到上齿槽300中并且下颌LJ向前移动。也就是说,下颌LJ可被复位。
这时,引导部500可引导上颌UJ的牙齿LT,以使上颌UJ的牙齿LT容易地并准确地插入到上齿槽300中。
使用者在睡觉期间佩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时,下颌LJ的往复移动可重复进行。
因此,如上所示,可放松因下颌的向前的移动和下颌的移动造成僵硬的相关肌肉和韧带,因此,即使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也不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或TMJ紊乱。另外,由于利于气流通过气道,所以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同时,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的范围可从0.5mm至2mm。另外,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LT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D2的范围可从0.3mm至0.5mm。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佩戴状态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不同,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UT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UT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引导部500从主体200向下和向上延伸。
因此,将主要描述不同的部件和组件,其它的组件可简单地返回参考以上参照图1至图5的描述。
如图7中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上齿槽300可与上颌UJ的牙齿UT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下齿槽400可与下颌LJ的牙齿LT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
另外,引导部500可向上延伸并向下延伸预定距离。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可用于这些情况:上颌UJ的牙列US和下颌LJ的牙列LS的状态或者包括在其中的牙齿UT和LT的状态很差,使得如果通过摩擦固定到上齿槽300或下齿槽400,那么牙齿可能会脱落的情况、上颌和下颌的牙冠的长度太短而不能获得足够的摩擦力的情况。
在这种构造中,当上颌UJ的牙齿UT和下颌LJ的牙齿LT中的任何一个根据睡觉期间的体位被更紧地附着到上齿槽300或下齿槽400时,附着较轻的一侧可在上齿槽300或下齿槽400中移动。因此,下颌LJ可自然地移动以使僵硬的肌肉和韧带放松。
例如,如果上颌UJ的牙齿UT更紧地附着到上齿槽300,则下颌LJ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的移动相同的方式进行往复移动;如果下颌LJ的牙齿UT更紧地附着到下齿槽400,则下颌LJ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的移动相同的方式进行往复移动。
当使用者佩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睡觉时,下颌LJ的往复移动可重复进行。
因此,如上所示,可放松因下颌的向前的移动和下颌的其它移动造成的僵硬的相关肌肉和韧带,因此,即使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也不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或TMJ紊乱。另外,由于利于气流通过气道,所以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在这种情况下,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以及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2的范围均可从0.5mm至2mm。
另外,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LT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D2以及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D2的范围均可从0.3mm至0.5mm。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透视的剖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不同,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通气孔210形成于口腔矫治器100的主体200中。
因此,将主要描述不同的部件和组件,其它的组件可简单地返回参考以上参照图1至图5的描述。
如图8中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通气孔210可形成于口腔矫治器100的主体200中。通气孔210可形成于主体200的上齿槽300与下齿槽400之间的中央部中。
因此,使用者在佩戴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时可通过主体200的通气孔210用其嘴呼吸。
如上所述,在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情况下,即使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下颌也可自然地移动,并且由于下颌被允许移动,所以可放松因下颌的向前移动导致的相关肌肉和韧带的僵硬。此外,尽管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但是不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或TMJ紊乱,并且由于利于气流通过气道,所以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如上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在其应用中不限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而是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被选择性地结合以构造各种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口腔矫治器,包括:
主体,具有与牙列对应的形状;
上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中,以允许包括在上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上齿槽中;以及
下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下部中,以允许包括在下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下齿槽中,并允许下颌向前移动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
其中,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的范围为从0.5mm至2mm,
其中,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下齿槽的一侧的间隙的范围为从0.3mm至0.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矫治器,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从所述主体沿着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方向延伸预定距离,由此引导下颌的牙齿或上颌的牙齿插入到所述上齿槽中或所述下齿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所述引导部从所述主体的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延伸以覆盖牙齿之中的臼齿的牙龈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上颌的牙齿通过摩擦被固定在所述上齿槽中。
6.一种口腔矫治器,包括:
主体,具有与牙列对应的形状;
上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中,以允许包括在上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上齿槽中;以及
下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下部中,以允许包括在下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下齿槽中,并允许下颌向前移动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
其中,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的范围为从0.5mm至2mm,
其中,所述上齿槽与上颌的牙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上齿槽的一侧的间隙的范围为从0.3mm至0.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从所述主体沿着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方向延伸预定距离,由此引导下颌的牙齿或上颌的牙齿插入到所述上齿槽中或所述下齿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所述引导部从所述主体的内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延伸以覆盖牙齿之中的臼齿的牙龈的至少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下颌的牙齿通过摩擦被固定到所述下齿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中,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的范围为从0.5mm至2mm,并且所述下齿槽与下颌的牙齿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下齿槽的一侧的间隙的范围为从0.3mm至0.5mm。
CN201480005822.7A 2013-01-23 2014-01-23 口腔矫治器 Active CN104981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07414A KR101301525B1 (ko) 2013-01-23 2013-01-23 하악과 턱관절의 소범위 운동을 허용하는 상하악일체형 하악전진코골이방지 구강장치
KR10-2013-0007414 2013-01-23
KR10-2013-0153414 2013-12-10
KR1020130153414A KR101463021B1 (ko) 2013-12-10 2013-12-10 구강장치
PCT/KR2014/000681 WO2014116044A1 (en) 2013-01-23 2014-01-23 Oral applian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223A CN104981223A (zh) 2015-10-14
CN104981223B true CN104981223B (zh) 2017-07-07

Family

ID=51227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5822.7A Active CN104981223B (zh) 2013-01-23 2014-01-23 口腔矫治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66700A1 (zh)
EP (1) EP2948110B1 (zh)
JP (1) JP6218857B2 (zh)
CN (1) CN104981223B (zh)
BR (1) BR112015017600A8 (zh)
CA (1) CA2899055C (zh)
WO (1) WO2014116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5598B2 (ja) * 2012-12-17 2017-12-13 株式会社CephMedical 口腔内装置の下顎部の上顎部に対する変位量決定方法および口腔内装置の製造方法
GB2537399A (en) * 2015-04-16 2016-10-19 C Basson Johannes Device for retaining in a user's mouth
CA2994175A1 (en) * 2015-08-03 2017-02-09 Oventus Medical Limited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EP3388018B1 (en) * 2015-10-22 2020-09-09 Choi, Hyun-Jin Mandible teeth fixing oral device
JP6504992B2 (ja) * 2015-10-27 2019-04-24 建夫 大坪 口腔用マウスピ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口腔用マウスピース
US11534331B2 (en) * 2015-11-30 2022-12-27 Odin Sleep, Llc Adjustable sleep apnea oral appliance
CN105816267A (zh) * 2016-03-11 2016-08-03 湖南省天骑医学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非植入止鼾器的工艺
CN110087590B (zh) * 2016-12-27 2022-04-1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护齿
KR102051475B1 (ko) * 2018-01-25 2019-12-04 오스템임플란트 주식회사 임플란트 드릴링 실습용 치아모형
US11911311B2 (en) 2020-09-24 2024-02-27 Dentek Oral Care, Inc. Dental guard
USD958995S1 (en) 2020-09-24 2022-07-26 Dentek Oral Care, Inc. Dental guard
KR102564598B1 (ko) * 2021-06-25 2023-08-08 주식회사 더슬립팩토리 구개전방 개방형 구강장치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252A (zh) * 1999-10-11 2001-04-25 罗尔夫·施托克豪森 防打鼾器
CN201033113Y (zh) * 2007-04-27 2008-03-12 甄连春 一种防鼾牙套
KR200439343Y1 (ko) * 2006-12-08 2008-04-04 이승규 코골이 방지기구
CN101264038A (zh) * 2007-03-16 2008-09-17 洪利杓 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矫正器
CN101557781A (zh) * 2006-11-07 2009-10-14 克里斯托弗·凯利 下颌前移装置
JP2010029615A (ja) * 2008-07-29 2010-02-12 New Wave Medical:Kk 睡眠時無呼吸等の防止用マウスピース
TWM399705U (en) * 2010-09-13 2011-03-11 Bao-Chien Chen stopping snoring device
CN102123686A (zh) * 2008-05-21 2011-07-13 C·潘廷 用于缓解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的装置
CN102170844A (zh) * 2008-10-03 2011-08-31 好眠有限公司 具有正定位铰接件的下颌前移装置
CN202051844U (zh) * 2011-02-21 2011-11-30 陈宝鑑 咬合器
KR101133537B1 (ko) * 2011-11-24 2012-04-09 김희윤 자가 맞춤형 코골이 방지장치
CN102551946A (zh) * 2010-12-23 2012-07-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口腔固定装置及采用其的口腔固定方法
CN102614041A (zh) * 2011-01-27 2012-08-01 陈宝鑑 止鼾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90118A (en) * 1949-10-01 1952-03-25 Jr Vincent J Oddo Mouthpiece
US2707951A (en) * 1953-06-12 1955-05-10 Shackelford John Hinton Mouth guard
US2966908A (en) * 1958-01-27 1961-01-03 Jack F Cathcart Universal mouth protector
US5267862A (en) * 1993-01-08 1993-12-07 Parker Jonathan A Intraoral appliance
US5499633A (en) 1993-12-17 1996-03-19 Fenton; Douglas F. Anti-snoring device with adjustable upper and lower relational members
JPH07308335A (ja) * 1994-05-13 1995-11-28 Thomas E Meade いびきを抑え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FI20031037A (fi) * 2003-07-07 2005-01-08 Lm Instr Oy Purennanohjain
AU2003903900A0 (en) * 2003-07-25 2003-08-07 Myohealth Pty Ltd Improved occlusal splint
US20100196837A1 (en) * 2004-10-14 2010-08-05 Christopher John Farrell Orthodontic appliance
US8205617B2 (en) * 2006-06-14 2012-06-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ral appliance for treatment of snoring and sleep apnea
US8007277B2 (en) * 2006-08-25 2011-08-30 Ultradent Products, Inc. Non-custom dental treatment trays and mouth guards having improved anatomical features
US9375344B2 (en) * 2009-04-20 2016-06-28 All Rest Technologies L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reathing assistance
US8573224B2 (en) * 2009-10-16 2013-11-05 Airway Technologies, Llc Custom-molded oral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US20110094522A1 (en) * 2009-10-28 2011-04-28 Wendy Weisflog Dental applianc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TWI426893B (zh) * 2010-07-21 2014-02-21 Ind Tech Res Inst 口腔固定裝置
US20120060848A1 (en) * 2010-09-13 2012-03-15 Bao Chien Chen Antisnoring device
KR101218036B1 (ko) * 2010-12-31 2013-01-21 도효림 환자의 코골이 경중에 따른 맞춤 코골이 방지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252A (zh) * 1999-10-11 2001-04-25 罗尔夫·施托克豪森 防打鼾器
CN101557781A (zh) * 2006-11-07 2009-10-14 克里斯托弗·凯利 下颌前移装置
KR200439343Y1 (ko) * 2006-12-08 2008-04-04 이승규 코골이 방지기구
CN101264038A (zh) * 2007-03-16 2008-09-17 洪利杓 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矫正器
CN201033113Y (zh) * 2007-04-27 2008-03-12 甄连春 一种防鼾牙套
CN102123686A (zh) * 2008-05-21 2011-07-13 C·潘廷 用于缓解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的装置
JP2010029615A (ja) * 2008-07-29 2010-02-12 New Wave Medical:Kk 睡眠時無呼吸等の防止用マウスピース
CN102170844A (zh) * 2008-10-03 2011-08-31 好眠有限公司 具有正定位铰接件的下颌前移装置
TWM399705U (en) * 2010-09-13 2011-03-11 Bao-Chien Chen stopping snoring device
CN102551946A (zh) * 2010-12-23 2012-07-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口腔固定装置及采用其的口腔固定方法
CN102614041A (zh) * 2011-01-27 2012-08-01 陈宝鑑 止鼾器
CN202051844U (zh) * 2011-02-21 2011-11-30 陈宝鑑 咬合器
KR101133537B1 (ko) * 2011-11-24 2012-04-09 김희윤 자가 맞춤형 코골이 방지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99055A1 (en) 2014-07-31
JP6218857B2 (ja) 2017-10-25
EP2948110B1 (en) 2019-03-27
CN104981223A (zh) 2015-10-14
JP2016504148A (ja) 2016-02-12
US20150366700A1 (en) 2015-12-24
BR112015017600A8 (pt) 2019-11-05
CA2899055C (en) 2019-12-10
EP2948110A4 (en) 2016-08-24
EP2948110A1 (en) 2015-12-02
WO2014116044A1 (en)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1223B (zh) 口腔矫治器
US20220265395A1 (en) Combined orthodontic movement of teeth with airway development therapy
US11963843B2 (en) Dental appliance for constraining the tongue
CN107249506A (zh) 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
JP4936061B2 (ja) 口腔内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505016A (ja) 調節可能な睡眠時無呼吸用口腔内装置
JP2017505179A (ja) 下顎前方固定デバイス、並びに、該デバイスを作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キット
WO2007136551A3 (en) Sleep appliance
KR101920904B1 (ko) 혀를 구속하기 위한 치과 기기
JP7109793B2 (ja) 舌拘束用口腔器具
KR101463021B1 (ko) 구강장치
CN106456354B (zh) 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症的口腔矫治器
JP2013106811A (ja) 軟口蓋安定器
US20190125573A1 (en) Oral appliance
JP7182792B2 (ja) 睡眠時無呼吸、いびき、ならびに舌および口腔の再構築のための歯科用器具
US20160074207A1 (en) Oral appliance
CN203169389U (zh) 阻鼾器
JP6120780B2 (ja) 口腔装置
JP2005312853A (ja) 閉塞性睡眠時無呼吸症候群や習慣性いびき症の予防と改善の口腔内装置
JP2023542568A (ja) 口腔装置
BR112019000267B1 (pt) Aparelho dentário para apneia do sono, ronco e remodelação de língua e cavidade or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