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9109A - 切换装置组 - Google Patents

切换装置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9109A
CN104979109A CN201410131450.4A CN201410131450A CN104979109A CN 104979109 A CN104979109 A CN 104979109A CN 201410131450 A CN201410131450 A CN 201410131450A CN 104979109 A CN104979109 A CN 104979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evice
device shifter
sliding part
operating axis
cl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14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9109B (zh
Inventor
刘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14101314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9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9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9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9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9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切换装置组,包括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的操作轴(30),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一滑动件(14),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二滑动件(24)。操作轴的周向上固定有第一摆动件(311)和第二摆动件(322)。若操作轴在断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间转动,第二摆动件脱离与第二滑动件的接触,而第一摆动件可推动第一滑动件滑动并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以控制第一切换装置断开或闭合;若操作轴在断开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间转动,第一摆动件脱离与第一滑动件的接触,而第二摆动件可推动第二滑动件滑动并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以控制第二切换装置断开或闭合。上述结构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零件磨损或是额外的能量损失。

Description

切换装置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个切换装置的组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分别控制两条供电线路通断电的切换装置组。
背景技术
切换装置中,通过机械或手动操作驱动轴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切换,可触动一个传动件转动,转动的传动件可带动传动轴转动,以使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从而控制切换装置闭合或断开,以实现对供电线路的通断电控制。
在两个切换装置的组合应用中,会需要通过一个操作结构以分别实现各个切换装置的通电控制,该操作结构会具有三个工作位置:第一闭合位置、断开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例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切换装置可控制一个主电源,第二切换装置可控制一个备用电源,操作结构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仅第一切换装置的驱动轴处于其闭合位置,可控制主电源通电;当操作结构切换至断开位置后,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的驱动轴都处于断开位置,主电源和备用电源都不通电;当操作结构切换至第二闭合位置后,仅第二切换装置的驱动轴处于其闭合位置,可控制备用电源通电。通过上述方式即可实现主电源和备用电源间的切换,且可防止出现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同时通电的情况。
现有切换装置的组合应用中,操作结构较复杂,会增加生产成本,其零件间的能量传递存在一定损失,且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的多次切换后,零件损耗会逐渐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换装置组,其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零件磨损或是额外的能量损失,操作可靠,安全性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换装置组,其包括一个第一切换装置和一个第二切换装置。第一切换装置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控制第一切换装置的闭合和断开的第一传动件,第二切换装置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控制第二切换装置的闭合和断开的第二传动件。切换装置组还包括一个操作轴、一个第一滑动件和一个第二滑动件。操作轴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的操作轴,操作轴的转动路径上具有断开位置和分别位于该断开位置两侧的第一闭合位置与第二闭合位置。在操作轴的周向上还固定有一个第一摆动件和一个第二摆动件。第一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切换装置,第一滑动件的滑动可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且第一滑动件还可与第一摆动件接触。第二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切换装置,第二滑动件的滑动可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且第二滑动件还可与第二摆动件接触。若操作轴在断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间转动,第二摆动件脱离与第二滑动件的接触,而第一摆动件可推动第一滑动件滑动并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以控制第一切换装置断开或闭合;若操作轴在断开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间转动,第一摆动件脱离与第一滑动件的接触,而第二摆动件可推动第二滑动件滑动并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以控制第二切换装置断开或闭合。
在控制操作轴向第一闭合位置转动时,第二摆动件不会与第二滑动件接触,在控制操作轴向第二闭合位置转动时,第一摆动件不会与第一滑动件接触。由此,不会出现不期望的零件接触即损耗,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在切换装置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操作轴可穿设于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包括一个第一闭合触发面、一个与第一闭合触发面相向设置的第一断开触发面,和设置在第一闭合触发面和第一断开触发面之间的第一转动空间。第二滑动件包括一个第二闭合触发面、一个与第二闭合触发面相向设置的第二断开触发面,和设置在第二闭合触发面和第二断开触发面之间的第二转动空间。若操作轴在断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间转动,第一摆动件可通过第一断开触发面或第一闭合触发面推动第一滑动件,第二摆动件可在第二转动空间内转动;若操作轴在断开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间转动,第二摆动件可通过第二断开触发面或第二闭合触发面推动第二滑动件,第一摆动件可在第一转动空间内转动。上述设计结构简单,零件间配合可靠。
在切换装置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闭合触发面、第一断开触发面上分别具有一个可贴合于操作轴的凹槽;第二闭合触发面、第二断开触发面上分别具有一个可贴合于操作轴的凹槽。上述设计结构简单,零件间配合可靠。
在切换装置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在操作轴从断开位置向第一闭合位置转动时、及在操作轴从断开位置向第二闭合位置转动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相同。上述方式可以简化结构设计,使各个切换装置组的生产和组装更简单。
在切换装置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操作轴包括一个设置于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一驱动轴,一个设置于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二驱动轴,和一个可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连接件。上述结构更便于切换装置组中各切换装置的模块化设计。
在切换装置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为一个两端可分别插接于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连接销。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切换装置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用以说明切换装置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组合结构。
图2是图1所示切换装置组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8用以说明切换装置组的工作过程。
图9是切换装置组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  第一切换装置
12  第一传动件
14  第一滑动件
142 第一闭合触发面
143 第一转动空间
144 第一断开触发面
145 第一凹槽
20  第二切换装置
22  第二传动件
24  第二滑动件
242 第二闭合触发面
243 第二转动空间
244 第二断开触发面
245 第二凹槽
30  操作轴
31  第一驱动轴
311 第一摆动件
32  第二驱动轴
322 第二摆动件
34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非限定它们的绝对位置。另外,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图1用以说明切换装置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组合结构。如图1所示,切换装置组包括一个第一切换装置10和一个第二切换装置20。第一切换装置10包括一个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切换装置10的第一传动件12,第二切换装置20包括一个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切换装置20的第二传动件22。第一传动件12可与第一切换装置10的传动轴(图中未画出)连接,转动的第一传动件12可带动该传动轴转动以带动第一切换装置的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图中未画出)接触或分离,从而控制第一切换装置10的闭合和断开。同样,第二传动件22的转动可控制第二切换装置20的闭合和断开。
切换装置组还包括一个操作轴30、一个第一滑动件14和一个第二滑动件24。操作轴30可穿设于第一切换装置10和第二切换装置20,且操作轴30可相对于第一切换装置10和第二切换装置20转动,操作轴30的转动路径上具有断开位置和分别位于该断开位置两侧的第一闭合位置与第二闭合位置。在操作轴30的周向上还固定有一个第一摆动件311和一个第二摆动件322(请同时参见图2),第一摆动件311和一个第二摆动件322可随着操作轴30一起转动。第一滑动件14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切换装置10,第一滑动件14的滑动可带动第一传动件12转动,且第一滑动件14还可与第一摆动件311接触。第二滑动件24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切换装置20,第二滑动件24的滑动可带动第二传动件22转动,且第二滑动件24还可与第二摆动件322接触。
现结合图3至图8用以说明切换装置组的工作过程。
图3和图4是切换装置组的操作轴30处于断开位置时的工作状态,其中图3中的a图是处于断开位置(图中OFF位置)时第一滑动件14的工作状态,图3中的b图是处于断开位置(图中OFF位置)时第二滑动件24的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滑动件14和第二滑动件24都未触动第一传动件12或第二传动件22,第一切换装置10(请参见图1)和第二切换装置20(请参见图1)都处于断开状态。
如果操作图3中的操作轴30从其断开位置(OFF位置)开始顺时针转动,操作轴30会同时带动第一摆动件311和第二摆动件322顺时针转动,其中,顺时针转动的第一摆动件311会推动第一滑动件14向图中左侧运动,直至操作轴30转动至其第一闭合位置(图中ON I位置),而在上述转动至第一闭合位置(图中ON I位置)的过程中,顺时针转动的第二摆动件322则未与第二滑动件24接触,第二滑动件24保持在原位。请同时参见图5和图6,其中图5中的a图是处于第一闭合位置(图中ON I位置)时第一滑动件14的工作状态,图5中的b图是处于第一闭合位置(图中ON I位置)时第二滑动件24的工作状态。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滑动件14向左侧移动,第一滑动件14触动了第一传动件12的转动,使第一切换装置10闭合;同时第二滑动件24保持在原位,没有触动第二传动件22,第二切换装置20仍处于断开状态。可以看出,在上述操作轴30从其断开位置向其第一闭合位置转动时,仅会触发第一切换装置闭合,其上的第二摆动件322不会与第二滑动件24接触。而操作轴30从其第一闭合位置向其断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为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即操作轴30在断开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间转动时,仅会控制第一切换装置10的断开或闭合,其第二摆动件322不会与第二滑动件24接触,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零件磨损或是额外的能量损失,操作可靠,安全性高。
如果操作图3中的操作轴30从其断开位置(图中OFF位置)开始逆时针转动,操作轴30会同时带动第一摆动件311和第二摆动件322逆时针转动,其中,逆时针转动的第二摆动件322会推动第二滑动件24向图中左侧运动,直至操作轴30转动至其第二闭合位置(图中ON II位置),而在上述转动至第二闭合位置(图中ON II位置)的过程中,逆时针转动的第一摆动件311则未与第一滑动件14接触,第一滑动件14保持在原位。请同时参见图7和图8,其中图7中的a图是处于第二闭合位置(图中ON II位置)时第一滑动件14的工作状态,图7中的b图是处于第二闭合位置(图中ON II位置)时第二滑动件24的工作状态。如图8所示,由于第二滑动件24向左侧移动,第二滑动件24触动了第二传动件22的转动,使第二切换装置20闭合;同时第一滑动件14保持在原位,没有触动第一传动件12,第一切换装置10仍处于断开状态。可以看出,在上述操作轴30从其断开位置向其第二闭合位置转动时,仅会触发第二切换装置闭合,其上的第一摆动件311不会与第一滑动件14接触。而操作轴30从其第二闭合位置向其断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为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即操作轴30在断开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间转动时,仅会控制第二切换装置20的断开或闭合,其第一摆动件311不会与第一滑动件14接触,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零件磨损或是额外的能量损失,操作可靠,安全性高。
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操作轴30可穿设于第一滑动件14和第二滑动件24。第一滑动件14包括一个第一闭合触发面142、一个与第一闭合触发面142相向设置的第一断开触发面144,和设置在第一闭合触发面142和第一断开触发面144之间的第一转动空间143;第二滑动件24包括一个第二闭合触发面242、一个与第二闭合触发面242相向设置的第二断开触发面244,和设置在第二闭合触发面242和第二断开触发面244之间的第二转动空间243。如图3和图5所示,若操作轴30在断开位置(图中OFF位置)和第一闭合位置(图中ON I位置)间转动,第一摆动件311可通过第一断开触发面144或第一闭合触发面142推动第一滑动件14,第二摆动件322可在第二转动空间243内转动;如图3和图7所示,若操作轴30在断开位置(图中OFF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图中ON II位置)间转动,第二摆动件322可通过第二断开触发面244或第二闭合触发面242推动第二滑动件24,第一摆动件311可在第一转动空间143内转动。上述设计结构简单,零件间配合可靠。其中,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第一闭合触发面142、第一断开触发面144上还可分别具有一个可贴合于操作轴30的凹槽145;在第二闭合触发面242、第二断开触发面244上还可分别具有一个可贴合于操作轴30的凹槽245。上述设计可以使零件间的配合更准确可靠。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操作轴30从断开位置向第一闭合位置转动时,第一滑动件14向图中左侧运动,如图4和图8所示,在操作轴30从断开位置向第二闭合位置转动时,第二滑动件24也向图中左侧运动。使上述两个状态切换时,第一滑动件14和第二滑动件24的滑动方向相同,可以简化结构设计,使各个切换装置组的生产和组装更简单。
图9是切换装置组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操作轴30(参见图2)可包括一个设置于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一驱动轴31,一个设置于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二驱动轴32,和一个可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轴31和第二驱动轴32的连接件34,其连接件34可为一个两端可分别插接于第一驱动轴31和第二驱动轴32的连接销。上述结构设计更便于切换装置组的各个切换装置模块化设计,利于生产和组装。当然根据设计需要的不同,操作轴30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切换装置组,其包括:
一个第一切换装置(10),其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10)的闭合和断开的第一传动件(12);
一个第二切换装置(20),其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控制所述第二切换装置(20)的闭合和断开的第二传动件(22);
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组还包括:
一个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操作轴(30),所述操作轴(30)的转动路径上具有断开位置和分别位于所述断开位置两侧的第一闭合位置与第二闭合位置,所述操作轴(30)的周向上还固定有一个第一摆动件(311)和一个第二摆动件(322);
一个第一滑动件(14),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10),所述第一滑动件(14)的滑动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12)转动,且所述第一滑动件(14)还可与所述第一摆动件(311)接触;和
一个第二滑动件(24),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20),所述第二滑动件(24)的滑动可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22)转动,且所述第二滑动件(24)还可与所述第二摆动件(322)接触;
若所述操作轴(30)在所述断开位置和所述第一闭合位置间转动,所述第二摆动件(322)脱离与所述第二滑动件(24)的接触,而所述第一摆动件(311)可推动所述第一滑动件(14)滑动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12)转动,以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10)断开或闭合;
若所述操作轴(30)在所述断开位置和所述第二闭合位置间转动,所述第一摆动件(311)脱离与所述第一滑动件(14)的接触,而所述第二摆动件(322)可推动所述第二滑动件(24)滑动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22)转动,以控制所述第二切换装置(20)断开或闭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组,其中,所述操作轴(30)可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动件(14)和所述第二滑动件(24),
所述第一滑动件(14)包括:一个第一闭合触发面(142)、一个与所述第一闭合触发面相向设置的第一断开触发面(144),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闭合触发面和所述第一断开触发面之间的第一转动空间(143);
所述第二滑动件(24)包括:一个第二闭合触发面(242)、一个与所述第二闭合触发面相向设置的第二断开触发面(244),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闭合触发面和所述第二断开触发面之间的第二转动空间(243);
若所述操作轴(30)在所述断开位置和所述第一闭合位置间转动,所述第一摆动件(311)可通过所述第一断开触发面(144)或所述第一闭合触发面(142)推动所述第一滑动件(14),所述第二摆动件(322)可在所述第二转动空间(243)内转动;
若所述操作轴(30)在所述断开位置和所述第二闭合位置间转动,所述第二摆动件(322)可通过所述第二断开触发面(244)或所述第二闭合触发面(242)推动所述第二滑动件(24),所述第一摆动件(311)可在所述第一转动空间(143)内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组,其中,
所述第一闭合触发面(142)、所述第一断开触发面(144)上分别具有一个可贴合于所述操作轴(30)的第一凹槽(145);
所述第二闭合触发面(242)、所述第二断开触发面(244)上分别具有一个可贴合于所述操作轴(30)的第二凹槽(245)。
4.如权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组,其中,在所述操作轴(30)从所述断开位置向所述第一闭合位置转动时、及在所述操作轴(30)从所述断开位置向所述第二闭合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组,其中,所述操作轴(30)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一驱动轴(31),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二驱动轴(32),和一个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31)和所述第二驱动轴(32)的连接件(3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装置组,其中,所述连接件(34)为一个两端可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轴(31)和所述第二驱动轴(32)的连接销。
CN201410131450.4A 2014-04-02 2014-04-02 切换装置组 Active CN104979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1450.4A CN104979109B (zh) 2014-04-02 2014-04-02 切换装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1450.4A CN104979109B (zh) 2014-04-02 2014-04-02 切换装置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9109A true CN104979109A (zh) 2015-10-14
CN104979109B CN104979109B (zh) 2017-10-10

Family

ID=54275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1450.4A Active CN104979109B (zh) 2014-04-02 2014-04-02 切换装置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910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22205A (en) * 1933-07-10 1935-01-08 English Electric Co Ltd Improvements in controllers for electric motors
CN201868265U (zh) * 2010-11-15 2011-06-15 西门子公司 切换装置的驱动滑动组件及其切换装置
CN202003858U (zh) * 2010-11-15 2011-10-05 西门子公司 滑动件、滑动组件及切换装置
CN203103197U (zh) * 2013-01-06 2013-07-31 西门子公司 开关
CN203225198U (zh) * 2013-02-05 2013-10-02 西门子公司 隔离开关及转换开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22205A (en) * 1933-07-10 1935-01-08 English Electric Co Ltd Improvements in controllers for electric motors
CN201868265U (zh) * 2010-11-15 2011-06-15 西门子公司 切换装置的驱动滑动组件及其切换装置
CN202003858U (zh) * 2010-11-15 2011-10-05 西门子公司 滑动件、滑动组件及切换装置
CN203103197U (zh) * 2013-01-06 2013-07-31 西门子公司 开关
CN203225198U (zh) * 2013-02-05 2013-10-02 西门子公司 隔离开关及转换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9109B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5098B1 (ko) 차량의 트랜스미션 시스템용 전기 액추에이터
CN104393373B (zh) 一种具有分合式导行转子的波导开关
CN103000398B (zh) 一种操动机构以及切换装置
CN104979109A (zh) 切换装置组
CN104979114B (zh) 切换装置组的联动组件及其切换装置组
CN208120625U (zh) 一种实现单动力源输出多轴的装置
CN204303590U (zh) 切换装置组
CN106796849A (zh) 电气开关设备及其对应的变速箱总成
CN207637648U (zh) 转换开关装置和包括该转换开关装置的多极开关装置
CN104851666A (zh) 切换装置组的联动组件及其切换装置组
CN107845513A (zh) 电动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
CN204102735U (zh) 切换装置的驱动组件及其切换装置
CN208874416U (zh) 一种电机输出的脱扣器
CN204144081U (zh) 一种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中性极重叠转换结构
US8925701B1 (en) Clutch by-wire
CN203456327U (zh) 切换装置的驱动机构及其切换装置
CN109494090A (zh) 转换开关装置和包括该转换开关装置的多极开关装置
CN203456326U (zh) 切换装置的驱动机构及其切换装置
CN104779101A (zh) 切换装置组的联动机构及其切换装置组
CN104779091A (zh) 切换装置的传动机构及其切换装置
CN207068691U (zh) 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组件、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
CN102915858B (zh) 开关装置的联锁组件
CN204088094U (zh) 切换装置的驱动机构及其切换装置
CN104425149A (zh) 切换装置的弹性机构及其切换装置
CN203588861U (zh) 切换装置的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