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03197U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03197U
CN203103197U CN 201320004898 CN201320004898U CN203103197U CN 203103197 U CN203103197 U CN 203103197U CN 201320004898 CN201320004898 CN 201320004898 CN 201320004898 U CN201320004898 U CN 201320004898U CN 203103197 U CN203103197 U CN 203103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sliding part
housing
switch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048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华
宋磊
陈松林
蒲恩强
王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 2013200048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03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03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031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具有一个第一面和一个第二面;开关还包括一个第一驱动件、一个第二驱动件和一个滑动件;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壳体中;滑动件上形成有一个第一配合部和一个第二配合部;第一驱动件设置在壳体中,且第一驱动件的一部分穿过第一面并延伸到壳体的外部;第一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与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第一驱动件的转动与滑动件的直线运动相互转换;第二驱动件设置在壳体中,且第二驱动件的一部分穿过第二面并延伸到壳体的外部;第二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与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第二驱动件的转动与滑动件的直线运动相互转换。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一般包括一个控制机构用以手动控制。控制机构可以使布置在开关正面的转动手柄(称为“正面手柄”),或者是布置在侧面的转手手柄(称为“侧面手柄”)。然而,现有的开关一般采用“正面手柄”和“侧面手柄”中的一个,通常只能从一个面对开关进行控制操作,对于结构和线路布置情况不同的电气设备、配线箱等的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从多个面进行控制操作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开关,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个第一面和一个第二面;所述开关还包括一个第一驱动件、一个第二驱动件和一个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滑动件上形成有一个第一配合部和一个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面并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转动与所述滑动件的直线运动相互转换;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面并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转动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直线运动相互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一个第一杆体;所述第一凸出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上的凸轮结构;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滑动件上的凹陷或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一个第二杆体;所述第二凸出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上的凸轮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滑动件上的凹陷或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滑动件;所述第二杆体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杆体的轴线和所述滑动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滑动件的沿所述第一杆体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档块、一个第二档块和一个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档块和所述第二档块之间;所述开关还包括一个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一个筒状的本体和多个轮齿;所述本体的周面上形成有一个缺口和至少一个凸块;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位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缺口中;所述凸块伸入到所述凹槽中;所述轮齿形成在所述本体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还包括一个弹簧操作装置;所述弹簧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滑动件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开关中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转动可驱动滑动件作直线运动,且滑动件的直线运动可进一步驱动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转动,这样,无论操作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中的哪一个,均可使两者的最终位置相同,例如,均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也即,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便于操作的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均可实现对开关的控制。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线V-V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滑动件之间的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的关闭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的打开过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100开关                    110壳体                    112第一壳体
114第二壳体                115第一面                  116第二面
120第一驱动件              122第一杆体                123第一凸出部
130第二驱动件              132第二杆体                133第二凸出部
140滑动件                  142基体                    1421第一配合部
1422第二配合部             1423第一档块               1424第二档块
1425凹槽                   143连接部                  1432连接孔
170连接件                  150输出装置                152本体
1521缺口                   1522凸块                   154轮齿
160弹簧操作装置            1支架                      2弹簧
3滑块                      4操作机构                  4a接触轴
4b支撑轴                   4c操作部                   4d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开关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开关100包括一个壳体110、一个第一驱动件120、一个第二驱动件130、一个滑动件140、一个输出装置150和一个弹簧操作装置160。其中,第一驱动件120、第二驱动件130、滑动件140、输出装置150和弹簧操作装置160设置在壳体110中;滑动件140可将第一驱动件120/第二驱动件130的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后驱动第二驱动件130/第一驱动件120转动,并可驱动弹簧操作装置160进行储能;在弹簧操作装置160释放能量时,滑动件140可在弹簧操作装置160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并可驱动第一驱动件120和第二驱动件130转动,同时,可带动输出装置150转动以输出扭矩。
具体地,壳体110可用于安装第一驱动件120、第二驱动件130、滑动件140、输出装置150和弹簧操作装置16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壳体110可包括一个第一壳体112和一个第二壳体114。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4可通过卡扣、螺丝连接等方式组装在一起。此外,壳体110具有一个第一面115和一个第二面11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面115大致垂直于第二面116。
第一驱动件120设置在壳体110中,且第一驱动件120的一部分穿过第一面115并延伸到壳体110的外部,用于安装旋钮等以便于用户操作第一驱动件120。当然,第一驱动件120也可以与自动控制机构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件120大致呈杆状,包括一个第一杆体122和一个第一凸出部123。第一凸出部123形成在第一杆体122上,用于与滑动件140相互作用以传递运动(下文中将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和图4-5所示,第二驱动件130设置在壳体110中,且第二驱动件130的一部分穿过第二面116并延伸到壳体110的外部,用于安装旋钮等以便于用户操作第二驱动件130。当然,第二驱动件130也可以与自动控制机构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30大致垂直于第一驱动件120。第二驱动件130大致呈杆状,包括一个第二杆体132和一个第二凸出部133。第二凸出部133形成在第二杆体132上,用于与滑动件140相互作用以传递运动(下文中将作进一步说明)。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凸出部133可以为设置在第二杆体132上的凸轮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滑动件140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10中。滑动件140大致呈板状,可大致垂直于第二驱动件130。滑动件140可包括一个基体142和一个连接部143。基体142大致呈板状。基体142上形成有一个第一配合部1421和一个第二配合部1422。第一配合部1421和第二配合部1422间隔地设置在基体142上,分别用于与第一驱动件120和第二驱动件130配合以传递动力。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20上的第一凸出部123可与第一配合部1421相互配合。当第一凸出部123为设置在第一杆体122上的凸轮结构时,第一配合部1421可以为形成在基体142上的凹陷或孔结构(如图4所示);这样,第一凸出部123可位于第一配合部1421中,并与第一配合部1421的内表面配合,以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滑动件140之间进行转动-直线传动的转换(下文中将作进一步说明)。
第二驱动件130上的第二凸出部133可与第二配合部1422相互配合。当第二凸出部133为设置在第二杆体132上的凸轮结构时,第二配合部1422可以为形成在基体142上的凹陷或孔结构(如图4所示);这样,第二凸出部133可位于第二配合部1422中,并与第二配合部1422的内表面配合,以在第二驱动件130和滑动件140之间进行转动-直线传动的转换(下文中将作进一步说明)。
此外,在基体142的沿第一驱动件120轴线方向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档块1423、一个第二档块1424和一个凹槽1425。凹槽1425设置在第一档块1423和第二档块1424之间。第一档块1423、第二档块1424和凹槽1425可与输出装置150配合,从而可令输出装置150转动以输出扭矩(下文中将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部143设置在基体142的一端,并可与弹簧操作装置160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43包括一个连接孔1432和一个连接件170。连接孔1432可贯穿连接部143。连接件170穿过连接孔1432并可与弹簧操作装置160连接,从而将滑动件140与弹簧操作装置160连接。
上述为第一驱动件120、第二驱动件130和滑动件140之间的具体结构,下面进一步说明三者之间的传动关系。
图6为图2中第一驱动件120、第二驱动件130和滑动件140之间的传动关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通过第一凸出部123与第一配合部1421之间的配合,可将第一驱动件120的转动转变成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进一步地,通过第二配合部1422与第二凸出部133之间的配合,可将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转变成第二驱动件130的转动。换言之,第一驱动件120的转动可转变成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则可进一步转变成第二驱动件130的转动,即第一驱动件120的转动可通过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传递给第二驱动件130。与此相似地,第二驱动件130的转动可通过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传递给第一驱动件120。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也可以转变成第一驱动件120的转动和第二驱动件130的转动。这样,无论操作第一驱动件120和第二驱动件130中的哪一个,均可使两者的最终位置相同,例如,均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也即,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便于操作的第一驱动件120或第二驱动件130,均可实现对开关100的控制。
如图2至图4所示,输出装置150包括一个本体152和多个轮齿154。本体152大致呈筒状,轮齿154形成在本体152的内表面。本体152的周面上形成有一个缺口1521和至少一个凸块1522。缺口1521用于穿设第二驱动件130,使得第二驱动件130可在缺口1521中围绕第二驱动件130的轴线转动,并可使得本体152围绕本体152的轴线转动一定角度而不会与第二驱动件130干涉。凸块1522用于与滑动件140上的第一档块1423、第二档块1424和凹槽1425配合,从而使得滑动件140可推动输出装置150转动以输出扭矩。具体地,将输出装置150设置在壳体110中时,本体152设置在滑动件140上并令第二驱动件130穿过本体152上的缺口1521,同时,凸块1522伸入到凹槽1425中即位于第一档块1423和第二档块1424之间。当滑动件140受力滑动时,滑动件140上的第一档块1423或第二档块1424将朝向凸块1522运动、与凸块1522接触并对凸块1522施加作用力,使得本体152围绕本体152的轴线转动,从而向与轮齿154配合模块输出扭矩。
如图1和图2所示,弹簧操作装置160安装在壳体110中,并临近第二驱动件130、滑动件140的连接部143设置。如上所述,弹簧操作装置160可通过连接件170与滑动件140连接,并可在滑动件140作用下完成储存能量过程和释放能量两个过程。在一实施例中,弹簧操作装置160可采用现有的结构,例如,可采用中国专利申请200910167593.X中所公开的弹簧操作装置,具体结构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200910167593.X的说明书。例如,弹簧操作装置160可包括一个支架1、一个弹簧2、一个滑块3和一个操作机构4。滑块3滑动地安装在支架1中;弹簧2设置在支架1与滑块3之间。操作机构4包括一个接触轴4a、一个支撑轴4b、一个操作部4c(170)和至少一个摇臂4d。摇臂4d通过支撑轴4b转动地安装在支架1上;接触轴4a和操作部4c(170)设置在摇臂4d上并位于支撑轴4b的两侧。当操作部4c(170)受力时,操作机构4可以绕支撑轴4b转动,使得接触轴4a推动滑块3朝着靠近弹簧2的方向滑动从而将弹簧2压缩,即储存能量。弹簧操作装置160释放能量时,弹簧2的蓄力得到不断的释放,弹簧2便推动滑块3朝着远离弹簧2的方向滑动,进而通过接触轴4a带动操作机构4继续绕支撑轴4b转动。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100的具体结构,下面简述利用第一驱动件120和第二驱动件130控制开关100的一种方法。
如上所述,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便于操作的第一驱动件120或第二驱动件130,均可实现对开关100的控制,因此,下面以操作第一驱动件120为例说明对开关100的控制方法。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100的关闭过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需要关闭开关100时,可沿着图7中箭头A1所示的方向转动第一驱动件120,使得第一驱动件120驱动滑动件140沿着图7中箭头A2所示的方向滑动,即把第一驱动件120的转动转变成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由于滑动件140通过连接件170/操作部4c与弹簧操作装置160连接,因此,滑动件140沿着图7中箭头A2所示方向的滑动将驱动操作机构4沿着箭头A1所示方向绕支撑轴4b转动,使得接触轴4a推动滑块3朝着靠近弹簧2的方向滑动从而将弹簧2压缩,即储存能量。当接触轴4a到达滑块3上突起32的顶点时,即到达死点位置时,弹簧2的储存能量过程结束,即将进行释放能量过程。当继续沿着图7中箭头A1所示的方向转动第一驱动件120,即滑动件140继续沿着图7中箭头A2所示的方向滑动时,滑块3上突起32不再阻挡接触轴4a的运动,所以便不再有对弹簧2的压力,弹簧2的蓄力得到不断的释放,弹簧2便推动滑块3完全复原,使得滑动件140继续沿着图7中箭头A2所示方向滑动。从而完成了打开开关100的过程。
在滑动件140沿着图7中箭头A2所示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配合部1422与第二凸出部133之间的配合,可将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转变成第二驱动件130的转动。当第一驱动件12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驱动件130也处于“关闭”位置。此外,在滑动件140沿着图7中箭头A2所示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档块1423将朝向凸块1522运动;在弹簧操作装置160释放能量过程,即弹簧2驱动滑动件140沿着图7中箭头A2所示的方向继续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档块1423与凸块1522接触并对凸块1522施加作用力,使得输出装置150的本体152围绕本体152的轴线转动,从而向与输出装置150连接的模块如触头极模块输出扭矩。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100的打开过程示意图。打开过程与关闭过程类似,为关闭过程的逆过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开关100中第一驱动件120/第二驱动件130的转动可驱动滑动件140作直线运动,且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可进一步驱动第二驱动件130/第一驱动件120转动,这样,无论操作第一驱动件120和第二驱动件130中的哪一个,均可使两者的最终位置相同,例如,均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也即,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便于操作的第一驱动件120或第二驱动件130,均可实现对开关100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具有一个第一面和一个第二面;开关还包括一个第一驱动件、一个第二驱动件和一个滑动件;滑动件滑动地安装在壳体中;滑动件上形成有一个第一配合部和一个第二配合部;第一驱动件设置在壳体中,且第一驱动件的一部分穿过第一面并延伸到第一驱动件的外部;第一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与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第一驱动件的转动与滑动件的直线运动相互转换;第二驱动件设置在壳体中,且第二驱动件的一部分穿过第二面并延伸到壳体的外部;第二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与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第二驱动件的转动与滑动件的直线运动相互转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开关(100),包括一个壳体(110),所述壳体(110)具有一个第一面(115)和一个第二面(116);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100)还包括一个第一驱动件(120)、一个第二驱动件(130)和一个滑动件(140);
所述滑动件(140)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10)中;所述滑动件(140)上形成有一个第一配合部(1421)和一个第二配合部(1422);
所述第一驱动件(12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中,且所述第一驱动件(120)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面(115)并延伸到所述壳体(110)的外部;所述第一驱动件(120)包括一个第一凸出部(123);所述第一凸出部(123)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421)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驱动件(120)的转动与所述滑动件(140)的直线运动相互转换;
所述第二驱动件(13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中,且所述第二驱动件(130)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面(116)并延伸到所述壳体(110)的外部;所述第二驱动件(130)包括一个第二凸出部(133);所述第二凸出部(133)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422)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二驱动件(130)的转动与所述滑动件(140)的所述直线运动相互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115)垂直于所述第二面(1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20)还包括一个第一杆体(122);所述第一凸出部(123)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122)上的凸轮结构;所述第一配合部(1421)为形成在所述滑动件(140)上的凹陷或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30)还包括一个第二杆体(132);所述第二凸出部(133)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132)上的凸轮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1422)为形成在所述滑动件(140)上的凹陷或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22)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滑动件(140);所述第二杆体(13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杆体(122)的轴线和所述滑动件(14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件(140)的沿所述第一杆体(122)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档块(1423)、一个第二档块(1424)和一个凹槽(1425);所述凹槽(1425)设置在所述第一档块(1423)和所述第二档块(1424)之间;
所述开关(100)还包括一个输出装置(150);所述输出装置(150)包括一个筒状的本体(152)和多个轮齿(154);所述本体(152)的周面上形成有一个缺口(1521)和至少一个凸块(1522);所述本体(152)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中并位于所述滑动件(140)上;所述第二驱动件(130)设置在所述缺口(1521)中;所述凸块(1522)伸入到所述凹槽(1425)中;所述轮齿(154)形成在所述本体(152)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100)还包括一个弹簧操作装置(160);所述弹簧操作装置(16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中并与所述滑动件(140)活动连接。
CN 201320004898 2013-01-06 2013-01-06 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03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4898 CN203103197U (zh) 2013-01-06 2013-01-06 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4898 CN203103197U (zh) 2013-01-06 2013-01-06 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03197U true CN203103197U (zh) 2013-07-31

Family

ID=4885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0489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03197U (zh) 2013-01-06 2013-01-06 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031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9109A (zh) * 2014-04-02 2015-10-14 西门子公司 切换装置组
CN104979114A (zh) * 2014-04-02 2015-10-14 西门子公司 切换装置组的联动组件及其切换装置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9109A (zh) * 2014-04-02 2015-10-14 西门子公司 切换装置组
CN104979114A (zh) * 2014-04-02 2015-10-14 西门子公司 切换装置组的联动组件及其切换装置组
CN104979109B (zh) * 2014-04-02 2017-10-10 西门子公司 切换装置组
CN104979114B (zh) * 2014-04-02 2019-03-15 西门子公司 切换装置组的联动组件及其切换装置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124506A3 (en) Panel transfer switch
CN107068452B (zh) 微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EP2037475B8 (en) Operating mechanism with adjustment of contact force
CN105405692A (zh) 电开关
CN203103197U (zh) 开关
CN103000398B (zh) 一种操动机构以及切换装置
RU247040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кстренного отключения
CN103441008B (zh) 自动转换开关的瞬间并联转换结构
CN109509648B (zh) 用于切换装置的减速机构和切换装置
CA2360905A1 (en) Mechanical and gate for interlocking electric power switches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CN203225198U (zh) 隔离开关及转换开关
US20160322182A1 (en) Switch structure
WO2016206068A1 (zh) 自动转换开关和传动子系统
CN213936079U (zh) 断路器连锁结构
CN204315490U (zh) 一种带自动重合闸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CN102592858B (zh) 弹簧操动机构的储能装置
CN204795500U (zh) 一种耳机
CN202352540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203397944U (zh) 自动转换开关的瞬间并联转换结构
CN204360941U (zh) 一种弹簧操动机构
CN204834479U (zh) 一种转轴转动限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轴系和电气开关
CN104374160A (zh) 一种双强制关机压力式温控器
CN218657813U (zh) 一种双动作的开合装置
CN102915858B (zh) 开关装置的联锁组件
CN204268807U (zh) 一种双强制关机压力式温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