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6847A - 风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6847A
CN104976847A CN201510152282.1A CN201510152282A CN104976847A CN 104976847 A CN104976847 A CN 104976847A CN 201510152282 A CN201510152282 A CN 201510152282A CN 104976847 A CN104976847 A CN 104976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gate cover
wind gate
breach
throttle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22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6847B (zh
Inventor
桥本麻纱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76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6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6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6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5Air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G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门装置,其即使在采用通过丝杠机构使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的风门盖直线移动的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结露水的结冰而产生动作不良。在风门装置(1)中,将旋转驱动部的旋转输出借助具有丝杠机构(70)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传递至风门盖(2),并使风门盖(2)相对于支承体(6)直线移动来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此时,即使结露的水侵入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与风门盖(2)的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之间,结露水也经过排水路径(8)从旋转体配置孔(20)内向下方流出,所述排水路径(8)利用了形成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的缺口(28)。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与旋转体(3)之间结冰。

Description

风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冷气通路的风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切换向冰箱内供给冷气的供给量的风门装置,提出了一种使板状的挡板的端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来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的方式的风门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还提出了一种在冷气的吐出口盖上具有开口部的帽,且通过帽的角度位置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的方式的风门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51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1831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式中,为了使挡板开闭需要较大的空间,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式中,不适合较大地开放冷气通路。因此,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出一种如下方式的风门装置:将旋转体配置于风门盖的旋转体配置孔,通过在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与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的丝杠机构使风门盖直线移动,从而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根据所述方式,具有如下等优点:风门盖的移动不需要较大的空间,且能够较大地开放冷气通路。
但是,在为配置于冷气通路的风门装置的情况下,结露的水有可能在设置于风门盖的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与旋转体之间结冰,此时存在风门盖与旋转体紧固而导致丝杠机构不运转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即使在采用通过丝杠机构使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的风门盖直线移动的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结露水结冰而产生动作不良的风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风门装置具有:支承体;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支承于所述支承体;旋转体,所述旋转体被所述旋转驱动部驱动而旋转;风门盖,所述风门盖包括在内侧配置有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体配置孔,所述风门盖用于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旋转直动转换机构,所述旋转直动转换机构包括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之间构成,所述旋转直动转换机构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转换为所述风门盖在所述旋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直动动作;以及排水路径,所述排水路径使在将所述支承体设置于所述冷气通路时结露的水从所述旋转体配置孔内向下方流出。
在本发明中,将旋转驱动部的旋转输出借助包括丝杠机构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传递至风门盖,使风门盖相对于支承体直线移动,通过风门盖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此时,即使结露的水侵入旋转体的外周面与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之间,结露水也经过排水路径从旋转体配置孔内向下方流出。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在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与旋转体之间结冰,从而能够抑制由于结冰而导致风门盖与旋转体紧固。因此,即使在采用通过丝杠机构使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的风门盖直线移动的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结露水结冰而产生动作不良。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开口缘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缺口,所述排水路径包括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和所述缺口。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改变风门盖的设计来构成排水路径。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缺口的内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锥形面。根据所述结构,容易使结露水经过缺口流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缺口从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的边缘形成至另一侧的边缘。根据所述结构,容易通过缺口截住结露水并使其流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缺口形成为圆弧状。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形成缺口的范围大,因此容易通过缺口截住结露水并使其流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支承体包括密封板,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密封板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旋转体相邻的位置同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重叠。根据所述结构,即使在将缺口设置于旋转体配置孔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冷气经由缺口漏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风门盖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向所述密封板侧移动时与所述密封板接触。根据所述结构,即使在将缺口设置于旋转体配置孔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冷气经由缺口漏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风门盖设置有薄膜加热器。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抑制结露水结冰。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丝杠机构具有突条部和槽,其中,所述突条部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呈螺旋状延伸,所述槽在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呈螺旋状延伸,所述突条部嵌合在所述槽的内侧。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所述支承体与风扇单元连接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即使结露水侵入构成丝杠机构的旋转体的外周面与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之间,所述水也经过排水路径从旋转体配置孔内向下方流出。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在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与旋转体之间结冰,从而能够抑制由于结冰而导致风门盖与旋转体紧固。因此,即使在采用通过丝杠机构使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的风门盖直线移动的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结露水结冰而发生动作不良。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2(a)、图2(b)及图2(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及图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的旋转驱动部等的说明图。
图4(a)、图4(b)、图4(c)及图4(d)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的风门盖等的说明图。
图5(a)及图5(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的限制部等的说明图。
图6(a)及图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风门装置的排冰部的说明图。
图7(a)及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风门装置的排冰部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风门装置;
2 风门盖;
3 旋转体;
4 限制部;
5 旋转驱动部;
6 支承体;
7 旋转直动转换机构;
8 排水路径;
9 排冰部;
9a 风门盖侧排冰部;
9b 旋转体侧排冰部;
20 旋转体配置孔;
27 槽;
28 缺口;
29 风门盖侧凸部;
37 突条部;
39 旋转体侧凸部;
63 密封板;
70 丝杠机构;
100 冷气通路;
101 风扇单元;
200 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
231 风门盖侧突条部;
280 锥形面;
292 风门盖侧抵接部;
293 风门盖侧倾斜面;
295 倾斜面;
299 风门盖侧排冰口;
310 旋转体的外周面;
311 旋转体侧突条部;
399 旋转体侧排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风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在旋转体3的中心轴线L延伸的方向(中心轴线L方向)中,将风门盖2使冷气通路100呈开放状态的一侧作为一侧L1,将风门盖2使冷气通路100呈关闭状态的一侧作为另一侧L2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1的立体图,图1(a)是风门盖2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风门盖2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a)、图2(b)及图2(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将风门盖2从支承体6卸下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将风扇单元101从支承体6卸下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c)是将风门盖2以及风扇单元101从支承体6卸下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a)及图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1的旋转驱动部5等的说明图,图3(a)是将旋转体3从旋转驱动部5卸下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旋转驱动部5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2(c)所示,本方式的风门装置1是在冷却空气等冷气流动的导管等冷气通路100(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一端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的装置。风门装置1具有支承体6,所述支承体6对驱动旋转体3绕其中心轴线L旋转的旋转驱动部5等进行支承。并且,风门装置1具有风门盖2,所述风门盖2包括在内侧配置有旋转体3的旋转体配置孔20,在旋转体3与风门盖2的旋转体配置孔20之间构成有丝杠机构70。关于旋转体3、旋转驱动部5、风门盖2以及丝杠机构70的结构在后面进行叙述。
(风扇单元101的结构)
在本方式的风门装置1中,风扇单元101一体安装于支承体6。风扇单元101包括安装于冷气通路100的端部的框体102、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框体102的轴流叶片103以及使轴流叶片103旋转的风扇马达单元107。风扇马达单元107包括圆筒形的马达壳体108和收纳于马达壳体108的内部的风扇马达(省略图示)。在框体102形成有圆形的开口104,所述开口104呈与冷气通路100的内部连通的状态。框体102包括形成有圆形的开口104的外框105和从外框105向开口104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四个支承框架106,风扇马达单元107被支承框架106支承于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与开口104的中央重叠的位置。各支承框架106包括从外框105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延伸的纵框架106a和从纵框架106a的末端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横框架106b,横框架106b与风扇马达单元107的外周面连接。轴流叶片103以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风扇马达单元107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侧的端部,轴流叶片103根据收纳于风扇马达单元107内的风扇马达的旋转输出而绕中心轴线L旋转。
(支承体6的结构)
如图2(a)、图2(b)、图2(c)、图3(a)及图3(b)所示,支承体6具有外框61和四个支承框架62,其中,所述外框61具有与框体102的外框105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重叠的形状,所述四个支承框架62在从外框61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延伸之后,向径向内侧弯曲。
并且,支承体6具有连接四个支承框架62的末端部的圆环状的密封板63和形成于密封板63的中央部的圆筒状的马达保持部64。并且,支承体6具有从外框61的对角位置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延伸的两个导向轴65和连接导向轴65与密封板63的加强框架66。在外框6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69,马达保持部64位于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与开口69的中央重叠的位置。
若使风扇单元101与如此构成的支承体6的中心轴线L的另一侧L2重叠,则支承框架106与支承框架62的中心轴线L的另一侧L2重叠,外框61与框体102重叠,并且开口69与开口104重叠。若在该状态下通过螺钉(未图示)使外框61与框体102连接,则支承体6与风扇单元101成为一体。因此,开口69呈借助风扇单元101的开口104与冷气通路100的内部连通的状态。
(旋转驱动部5的结构)
如图3(a)及图3(b)所示,旋转驱动部5具有保持于支承体6的马达保持部64的内侧的马达59和减速轮系50。在马达保持部64中,圆盘状的支承板57在中心轴线L的一侧L1保持于马达59,并且以在中心轴线L的一侧L1覆盖支承板57的方式覆盖有底的筒状的保持架68,保持架68通过螺钉680固定于马达保持部64。减速轮系50中使用的齿轮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如此构成的支承板57与保持架68之间。
在本方式中,减速轮系50具有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第三齿轮53以及第四齿轮54,其中,所述第一齿轮51包括与马达59的小齿轮(未图示)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11,所述第二齿轮52包括与第一齿轮51的小径齿轮部512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21,所述第三齿轮53包括与第二齿轮52的小径齿轮部522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31,所述第四齿轮54包括与第三齿轮53的小径齿轮部532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41。
在第四齿轮54形成有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突出的筒部542,在筒部542的外周面形成有使凸部在周向的多处沿中心轴线L延伸而成的锯齿543。在保持架68的底板部681的中央形成有孔682,第四齿轮54的筒部542从孔682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突出。
(旋转体3的概要结构)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2(c)、图3(a)及图3(b)所示,旋转体3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31和在中心轴线L的一侧L1封闭主体部31的开口的底板部32。主体部31从底板部32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突出。因此,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突出的旋转体侧突条部311在旋转体3上沿底板部32的外周缘呈圆环状延伸。
在底板部32的中央形成有筒部33,在筒部33的内周面形成有使凸部在周向的多处沿中心轴线L延伸而成的锯齿330。因此,在以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1覆盖保持架68以及马达保持部64的方式覆盖旋转体3时,若在将第四齿轮54的筒部542插入到筒部33的内侧,并使锯齿543与锯齿330结合之后,将带垫片的螺钉56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1固定于筒部542的内侧,则旋转体3呈能够与第四齿轮54一体旋转的状态。
(风门盖2的概要结构)
图4(a)、图4(b)、图4(c)及图4(d)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1的风门盖2等的说明图,图4(a)是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1观察风门装置1的主视图,图4(b)是沿Y1-Y1′线剖切风门装置1的中央部的剖视图,图4(c)是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1观察风门盖2的主视图,图4(d)是沿Y2-Y2′线剖切风门盖2的中央部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b)中,只图示旋转驱动部5中的第四齿轮54。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2(c)、图3(a)、图3(b)、图4(a)、图4(b)、图4(c)及图4(d)所示,风门盖2包括端板部21和从端板部21的外周缘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延伸的侧板部22。端板部21具有对正方形的四角中的三处呈圆弧状进行倒角并对一处进行直线倒角而成的形状。端板部21的中央成为从端板部21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1以及另一侧L2突出的圆筒部23。因此,在端板部21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的面形成有由圆筒部23的端部构成的圆环状的风门盖侧突条部231,在端板部21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的面也形成有由圆筒部23的端部构成的圆环状的突条部232。并且,在风门盖2的端板部21形成有与支承体6的导向轴65嵌合的导向孔210。
(丝杠机构70的结构)
圆筒部23的内侧成为在内侧配置旋转体3的旋转体配置孔20。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之间构成有丝杠机构70,丝杠机构70与空转防止部一同构成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其中,所述空转防止部由导向轴65以及导向孔210构成,所述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将旋转体3的旋转动作转换为风门盖2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的直动动作。
在本方式中,丝杠机构70由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呈螺旋状延伸的突条部37和在风门盖2的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呈螺旋状延伸的槽27构成,突条部37处于嵌合在槽27的内侧的状态。在本方式中,在构成槽27时,成为如下结构:将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的周向的一部分作为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厚壁部26,并在所述厚壁部26形成有槽27。在此,在周向的两处形成有厚壁部26(槽27)。并且,厚壁部26从旋转体配置孔20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的开口缘形成至另一侧L2的开口缘。
在将风门装置1以及支承体6设置于冷气通路100的状态下,厚壁部26在如此构成的风门盖2中位于水平方向X(左右方向)的两侧。
(限制部4的结构)
图5(a)及图5(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风门装置1的限制部等的说明图,图5(a)是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1观察限制部的立体图,图5(b)是设置于限制部的排冰部的说明图。
如图5(a)所示,在本方式的风门装置1中,限制部4由风门盖侧凸部29和旋转体侧凸部39构成,其中,所述风门盖侧凸部29在风门盖2的中心轴线L的一侧L1的端部比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向径向内侧突出,所述旋转体侧凸部39在旋转体3的中心轴线L的一侧L1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且能够从风门盖侧凸部29的绕中心轴线L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的位置与风门盖侧凸部29抵接。所述限制部4通过使旋转体侧凸部39与风门盖侧凸部29抵接来阻止旋转体3进一步旋转,从而规定了风门盖2朝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的可动范围。在本方式中,在周向的两处构成有限制部4。
在本方式中,风门盖侧凸部29由为了形成槽27而设置的厚壁部26的绕中心轴线L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的端部构成,并由从风门盖侧突条部23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构成。并且,旋转体侧凸部39由从旋转体侧突条部31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构成。
(冷气通路100的开度的切换动作)
在本方式的风门装置1中,如图1(a)所示,在风门盖2位于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且风门盖2的侧板部22与支承体6的外框61接触的状态下,冷气通路呈关闭状态。因此,切断了从冷气通路100供给来的冷气。
若在该状态下旋转驱动部5的马达59运转且旋转体3以顺时针方向CW旋转,则所述的旋转动作借助包括丝杠机构70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传递至风门盖2,因此,如图1(b)所示,风门盖2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移动。其结果是,风门盖2的侧板部22离开支承体6的外框61,因此冷气通路100呈开放状态。因此,如图1(b)中箭头C所示,从冷气通路100供给来的冷气经由风门装置1而被供给至冰箱的箱内。此时,通过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限制部4中使旋转体侧凸部39与风门盖侧凸部29抵接,规定了风门盖2朝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1的可动范围。
而且,若旋转驱动部5的马达59向相反方向旋转且旋转体3以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则所述旋转动作借助包括丝杠机构70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传递至风门盖2,因此如图1(a)所示,风门盖2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移动。其结果是,呈风门盖2的侧板部22与支承体6的外框61接触的状态,因此冷气通路100恢复关闭状态。
(排水路径8的结构)
如图4(b)中箭头H所示,在本方式的风门装置1中构成有排水路径8,所述排水路经8使在将风门装置1以及支承体6设置于冷气通路时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等结露的水从旋转体配置孔20内向下方流出。
更具体地说,在将风门装置1以及支承体6设置于冷气通路100的状态下,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中的位于下侧的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缺口28。在本方式中,在周向的相反侧的两处设置用于形成丝杠机构70的槽27的厚壁部26,因此在将风门装置1以及支承体6设置于冷气通路100的状态下,两处的厚壁部26位于水平方向,而不是位于下侧。在本方式中,利用所述结构,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的下侧设置了缺口28。因此,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结露的水顺着形成于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的螺旋状的突条部37、旋转体配置孔20的槽27、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等各部位而被引导至缺口28并排出。如此,排水路径8由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和缺口28构成。
在此,在从中心轴线L方向观察时,缺口28呈圆弧状地形成于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侧的沿周向由构成丝杠机构70的槽27以及厚壁部26夹持的整个区域,该缺口28的周向的形成范围长。
并且,缺口28从旋转体配置孔20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的边缘形成至另一侧L2的边缘。并且,缺口28的内表面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L向一侧L1倾斜的锥形面280。
另外,在本方式中,在将风门装置1以及支承体6设置于冷气通路的状态下,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中的位于上方的部分也形成有与下侧的缺口28相同的缺口28,即使在上下反转风门装置1以及支承体6而设置于冷气通路的情况下,也构成使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等结露的水从旋转体配置孔20内向下方流出的排水路径8。因此,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侧,以在周向上相邻的方式形成有厚壁部26、缺口28、厚壁部26以及缺口28,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的周向的各部位被利用为丝杠机构70用的槽27的形成区域以及排水路径8用的缺口28中的任一个。在本方式中,槽27在周向上以每一处大约跨越90度的角度范围的方式形成于两处,缺口28也在周向上以每一处大约跨越90度的角度范围的方式形成于两处。厚壁部26被槽27在周向上分割为两个部分260,每一处缺口28之间的角度范围比厚壁部26中的在周向的两侧夹持槽27的每一个部分260(参照图4(d))之间的角度范围大。
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与风门盖2的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之间由于缺口28而产生大的间隙。但是,支承体6包括密封板63,在从中心轴线L方向观察时,该密封板63在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与旋转体3相邻的位置同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之间的间隙重叠。因此,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与风门盖2的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之间被密封板63覆盖。并且,风门盖2具有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突出的圆环状的突条部232,在风门盖2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密封板63所在的一侧)移动时,突条部232在全部周长上与密封板63接触。因此,冷气不易从缺口28漏出。
(排冰部9的结构)
如参照图5(a)所作的说明,在本方式中,限制部4由风门盖2的风门盖侧凸部29和旋转体3的旋转体侧凸部39构成。因此,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因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结露的水结冰而产生的冰通过槽27以及突条部37被搬运,如图5(b)所示,冰P被夹持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
因此,在本方式中,在风门盖2的相对于风门盖侧凸部29的绕中心轴线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的端部290的径向外侧构成有排冰部9(风门盖侧排冰部9a),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如箭头Wa所示,排冰部9(风门盖侧排冰部9a)使冰P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向径向外侧排出。
在本方式中,在风门盖2形成有在中心轴线L方向的末端侧(一侧L1)沿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延伸的风门盖侧突条部231,风门盖侧凸部29从风门盖侧突条部231向径向内侧突出。因此,在本方式中,在风门盖侧突条部231形成有缺口,由所述缺口构成了风门盖侧排冰部9a的风门盖侧排冰口299。在所述风门盖侧排冰口299中,在周向对置的面299a、299b中的位于绕中心轴线的顺时针方向CW侧(绕中心轴线L的另一侧)的面299b的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成为向离开面299a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因此,风门盖侧排冰口299的径向外侧的周向尺寸比径向内侧的周向尺寸大。
并且,风门盖侧凸部29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的端部290包括能够与旋转体侧凸部39抵接的风门盖侧抵接部292和在比风门盖侧抵接部29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面向径向外侧的风门盖侧倾斜面293,风门盖侧倾斜面293构成与风门盖侧排冰口299的顺时针方向CW侧的面299b连续的倾斜面295。因此,风门盖侧抵接部292的径向尺寸比由风门盖侧倾斜面293和风门盖侧排冰口299的顺时针方向CW侧的面299b构成的倾斜面的径向宽度尺寸小。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方式的风门装置1中,将旋转驱动部5的旋转输出借助包括丝杠机构70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传递至风门盖2,以使风门盖2相对于支承体6直线移动,并通过风门盖2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此时,即使结露的水侵入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之间,结露水也经过排水路径8从旋转体配置孔20内向下方流出。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与旋转体3之间结冰,从而能够抑制由于结冰而导致风门盖2与旋转体3紧固。因此,即使在采用通过丝杠机构70使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的风门盖2直线移动的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结露水结冰而产生动作不良。
并且,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缺口28,排水路径8由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和缺口28构成。因此,能够通过改变对风门盖2形成缺口28等的设计来构成排水路径8。
并且,缺口28的内表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L倾斜的锥形面280。因此,能够使利用缺口28截住的结露水顺利地流出。并且,由于缺口28从旋转体配置孔20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的边缘形成至另一侧L2的边缘,因此容易利用缺口28截住结露水并使其流出。并且,在从中心轴线L方向观察时,缺口28形成为圆弧状,形成缺口28的范围大。因此,容易利用缺口28截住结露水并使其流出。
并且,支承体6包括密封板63,在从中心轴线L方向观察时,该密封板63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与旋转体3相邻的位置同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之间的间隙重叠。因此,即使在将缺口28设置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冷气经由缺口28漏出。并且,风门盖2具有当风门盖2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向密封板63侧移动时与密封板63接触的突条部232。因此,能够抑制冷气经由缺口28漏出。
并且,在本方式中,通过使设置于风门盖2的风门盖侧凸部29与设置于旋转体3的旋转体侧凸部39抵接而构成限制部4,从而规定风门盖2的可动范围。因此,在丝杠机构70中,旋转体3的突条部37不会从风门盖2的槽27中脱落。
在此,若结露的水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结冰,则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冰P被夹持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但是所述冰P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经由风门盖侧排冰部9a(排冰部9)向径向外侧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因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由于冰P紧固而导致风门盖2不能移动。
并且,在风门盖2形成有在中心轴线L方向的末端侧(一侧L1)沿旋转体配置孔20的开口缘延伸的风门盖侧突条部231,构成限制部4的风门盖侧凸部29从风门盖侧突条部231向径向内侧突出。因此,在风门盖侧突条部231形成缺口,从而能够构成风门盖侧排冰部9a的风门盖侧排冰口299。因此,容易使冰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经过风门盖侧排冰部9a向径向外侧排出。
并且,由于风门盖侧排冰口299的径向外侧的周向尺寸比径向内侧的周向尺寸大,因此容易使冰P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经过风门盖侧排冰部9a向径向外侧排出。并且,风门盖侧凸部29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的端部290包括能够与旋转体侧凸部39抵接的风门盖侧抵接部292和在比风门盖侧抵接部29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面向径向外侧的风门盖侧倾斜面293。因此,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抵接的面积窄,由此冰P不易被夹持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
并且,风门盖侧倾斜面293构成与风门盖侧排冰口299的顺时针方向CW侧(另一侧)的面299b连续的倾斜面295。因此,容易使冰P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经过风门盖侧排冰部9a向径向外侧排出。并且,风门盖侧抵接部292的径向尺寸比倾斜面295的径向宽度尺寸小。因此,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抵接的面积窄,由此冰P不易夹持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
[实施方式2]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风门装置1的排冰部9的说明图,图6(a)是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1观察限制部4的立体图,图6(b)是设置于限制部4的排冰部的说明图。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构成有限制部4,所述限制部4包括比风门盖2的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风门盖侧凸部29和能够从绕中心轴线L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与风门盖侧凸部29抵接的旋转体侧凸部39。因此,如图6(b)所示,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因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结露的水结冰而产生的冰P被夹持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
因此,在本方式中,在旋转体3的相对于旋转体侧凸部39的绕中心轴线L的顺时针方向CW侧(绕中心轴线L的另一侧)的端部390(参考图7(a))的径向内侧构成有排冰部9(旋转体侧排冰部9b),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如箭头Wb所示,该排冰部9(旋转体侧排冰部9b)使冰P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向径向内侧排出。
在本方式中,在旋转体3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末端侧(一侧L1)沿底板部32的外缘形成有旋转体侧突条部311,旋转体侧凸部39从旋转体侧突条部311向径向外侧突出。因此,在本方式中,在旋转体侧突条部311形成有缺口,由所述缺口构成了旋转体侧排冰部9b的旋转体侧排冰口399。在此,在旋转体侧排冰口399中,在周向上对置的面399a、399b中的位于绕中心轴线L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的面399a的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成为向离开面399b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因此,旋转体侧排冰口399的径向内侧的周向尺寸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尺寸大。
即使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冰P也被夹持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但所述冰P能够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经由旋转体侧排冰部9b(排冰部9)向径向内侧排出。因此,根据本方式,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抑制因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由于冰P紧固而导致风门盖2不能移动。
并且,由于旋转体侧排冰口399的径向内侧的周向尺寸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尺寸大,因此容易使冰P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经过旋转体侧排冰部9b向径向内侧排出。
[实施方式3]
图7(a)和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风门装置1的排冰部9的说明图,图7(a)是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1观察限制部4的立体图,图7(b)是设置于限制部4的排冰部的说明图。
如图7(a)及图7(b)所示,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2相同地构成有限制部4,所述限制部4包括风门盖侧凸部29和旋转体侧凸部39,所述风门盖侧凸部29比风门盖2的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所述旋转体侧凸部39能够从绕中心轴线L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与风门盖侧凸部29抵接。
并且,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旋转体3的相对于旋转体侧凸部39的绕中心轴线L的顺时针方向CW侧(绕中心轴线L的另一侧)的端部390的径向内侧构成有排冰部9(旋转体侧排冰部9b),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如箭头Wb所示,该排冰部9(旋转体侧排冰部9b)使冰P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向径向内侧排出。并且,在旋转体侧突条部311形成有缺口,由所述缺口构成旋转体侧排冰部9b的旋转体侧排冰口399。并且,旋转体侧排冰口399的径向内侧的周向尺寸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尺寸大。
并且,在本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风门盖2的相对于风门盖侧凸部29的绕中心轴线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绕中心轴线L的一侧)的端部290的径向外侧构成有排冰部9(风门盖侧排冰部9a),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如箭头Wa所示,该排冰部9(风门盖侧排冰部9a)使冰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向径向外侧排出。并且,在风门盖侧突条部231形成有缺口,由所述缺口构成风门盖侧排冰部9a的风门盖侧排冰口299。在此,风门盖侧排冰口299的径向外侧的周向尺寸比径向内侧的周向尺寸大。并且,风门盖侧凸部29的逆时针方向CCW侧的端部290包括能够与旋转体侧凸部39抵接的风门盖侧抵接部292和在比风门盖侧抵接部29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面向径向外侧的风门盖侧倾斜面293,风门盖侧倾斜面293构成与风门盖侧排冰口299的顺时针方向CW侧的面299b连续的倾斜面295。因此,风门盖侧抵接部292的径向尺寸比由风门盖侧倾斜面293和风门盖侧排冰口299的顺时针方向CW侧的面299b构成的倾斜面的径向宽度尺寸小。
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接近时,冰P被夹持在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但是所述冰P能够从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之间经由旋转体侧排冰部9b(排冰部9)向径向内侧排出,并且能够经由风门盖侧排冰部9a(排冰部9)向径向外侧排出。因此,根据本方式,与实施方式1、2相比,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风门盖侧凸部29与旋转体侧凸部39由于冰紧固而导致风门盖2不能移动。
(另一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排水路径8以及排冰部9中至少一者防止了风门盖2与旋转体3由于冰而紧固,但是也可以在风门盖2的内表面等设置薄膜加热器。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利用薄膜加热器在规定的时间点对风门盖2进行加热,能够防止风门盖2与旋转体3因冰而紧固。并且,即使在风门盖2与旋转体3由于冰而紧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薄膜加热器对风门盖2进行加热,将紧固着风门盖2与旋转体3的冰熔化。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风扇单元101与支承体6连接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支承体6与风扇单元101分开配置的风门装置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丝杠机构70时,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形成了突条部37,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形成了槽27,但是也可以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形成槽,在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形成突条部。并且,在构成丝杠机构70时,也可以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以及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的一方形成槽,在另一方形成嵌合于槽的销状的突起。

Claims (13)

1.一种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装置包括:
支承体;
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支承于所述支承体;
旋转体,所述旋转体被所述旋转驱动部驱动而旋转;
风门盖,所述风门盖包括在内侧配置有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体配置孔,所述风门盖用于切换冷气通路的开度;
旋转直动转换机构,所述旋转直动转换机构包括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之间构成,所述旋转直动转换机构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转换为所述风门盖在所述旋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直动动作;以及
排水路径,所述排水路径使在将所述支承体设置于所述冷气通路时结露的水从所述旋转体配置孔内向下方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开口缘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缺口,
所述排水路径包括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和所述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的内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锥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从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的边缘形成至另一侧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缺口形成为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缺口形成为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缺口形成为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包括密封板,在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密封板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旋转体相邻的位置同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门盖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向所述密封板侧移动时与所述密封板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门盖设置有薄膜加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杠机构具有突条部和槽,其中,所述突条部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呈螺旋状延伸,所述槽在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呈螺旋状延伸,所述突条部嵌合在所述槽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杠机构具有突条部和槽,其中,所述突条部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呈螺旋状延伸,所述槽在所述旋转体配置孔的内周面呈螺旋状延伸,所述突条部嵌合在所述槽的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风扇单元与所述支承体连接。
CN201510152282.1A 2014-04-09 2015-04-01 风门装置 Active CN104976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0455A JP6360705B2 (ja) 2014-04-09 2014-04-09 ダンパ装置
JP2014-080455 2014-04-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6847A true CN104976847A (zh) 2015-10-14
CN104976847B CN104976847B (zh) 2017-05-03

Family

ID=5386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2282.1A Active CN104976847B (zh) 2014-04-09 2015-04-01 风门装置
CN20152019371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74673U (zh) 2014-04-09 2015-04-01 风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371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74673U (zh) 2014-04-09 2015-04-01 风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60705B2 (zh)
CN (2) CN10497684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6706A (zh) * 2017-09-22 2018-02-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控风装置和制冷设备
CN108362066A (zh) * 2018-02-09 2018-08-0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遮蔽装置及冰箱
CN113915916A (zh) * 2021-03-19 2022-01-11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14812059A (zh) * 2021-01-29 2022-07-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及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0705B2 (ja) * 2014-04-09 2018-07-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6747717B2 (ja) * 2016-12-12 2020-08-26 アク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747718B2 (ja) * 2016-12-12 2020-08-26 アク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9020010A (ja) * 2017-07-13 2019-02-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6989312B2 (ja) * 2017-07-13 2022-0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6999923B2 (ja) * 2017-10-31 2022-01-19 アク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1080A (ja) * 1990-10-24 1992-06-0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08219618A (ja) * 1995-02-13 1996-08-30 Sharp Corp 電気冷蔵庫
JPH09318226A (ja) * 1996-05-30 1997-12-1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ダブルダンパー装置
CN1207490A (zh) * 1997-07-31 1999-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开/关冷气排出口装置的冰箱
JP2003222455A (ja) * 2002-11-14 2003-08-0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ダンパー装置
JP2007147177A (ja) * 2005-11-29 2007-06-14 Nidec Sankyo Corp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冷蔵庫
CN100430676C (zh) * 2002-10-29 2008-11-05 Bsh博施及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无霜制冷器具
CN204574673U (zh) * 2014-04-09 2015-08-1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2199A (en) * 1975-11-10 1977-01-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food conditioning appliance
JPS54133666A (en) * 1978-04-07 1979-10-17 Hitachi Ltd Freezer refrigerator
JPH11281138A (ja) * 1998-03-27 1999-10-15 Kajima Corp ダンパ装置
JP5007098B2 (ja) * 2006-10-31 2012-08-2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吸着体、調湿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3197002A (ja) * 2012-03-22 2013-09-30 Panasonic Corp 回路保護素子
JP6254404B2 (ja) * 2013-09-24 2017-12-27 アクア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1080A (ja) * 1990-10-24 1992-06-0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08219618A (ja) * 1995-02-13 1996-08-30 Sharp Corp 電気冷蔵庫
JPH09318226A (ja) * 1996-05-30 1997-12-1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ダブルダンパー装置
CN1207490A (zh) * 1997-07-31 1999-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开/关冷气排出口装置的冰箱
CN100430676C (zh) * 2002-10-29 2008-11-05 Bsh博施及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无霜制冷器具
JP2003222455A (ja) * 2002-11-14 2003-08-0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ダンパー装置
JP2007147177A (ja) * 2005-11-29 2007-06-14 Nidec Sankyo Corp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冷蔵庫
CN204574673U (zh) * 2014-04-09 2015-08-1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6706A (zh) * 2017-09-22 2018-02-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控风装置和制冷设备
CN107726706B (zh) * 2017-09-22 2019-12-3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控风装置和制冷设备
CN108362066A (zh) * 2018-02-09 2018-08-0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遮蔽装置及冰箱
CN114812059A (zh) * 2021-01-29 2022-07-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及冰箱
CN113915916A (zh) * 2021-03-19 2022-01-11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13915916B (zh) * 2021-03-19 2023-04-11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60705B2 (ja) 2018-07-18
CN204574673U (zh) 2015-08-19
CN104976847B (zh) 2017-05-03
JP2015200475A (ja)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4673U (zh) 风门装置
CN204574674U (zh) 风门装置
CN204512488U (zh) 阀装置
JP2013538681A (ja) 自動逆洗洗浄機能付きフィルタ
JP2005523589A5 (zh)
JP6656846B2 (ja) 流路切換弁及びシール部材
JP5707076B2 (ja) 多方切換弁
JP2004293573A (ja) 弁体駆動装置
KR20180078303A (ko) 내연 기관의 흡기 장치
EP3529539A1 (en) Air management system
JP2013092176A (ja) 切替弁
CN103519741A (zh) 阻尼装置
CN205425586U (zh) 风门装置
CN204103671U (zh) 电机和电机的机壳
US20100126612A1 (en) Water flow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N105874214B (zh) 水泵以及该水泵的制造方法
KR20170097733A (ko) 자동차의 밸브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CN203627813U (zh) 一种空调用截止阀
JP2003307275A (ja) 密封装置
JP6989312B2 (ja) ダンパ装置
CN100480560C (zh) 阀芯内部进出水的水龙头
KR20020046788A (ko) 버스용 에어컨 루버 구조
JP2003185036A (ja) 回転オリフィス式制御弁
CN212048367U (zh) 一种通气定量瓶
JP2019157953A (ja) 流体制御バル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