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0118A -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 - Google Patents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0118A
CN104970118A CN201510317460.1A CN201510317460A CN104970118A CN 104970118 A CN104970118 A CN 104970118A CN 201510317460 A CN201510317460 A CN 201510317460A CN 104970118 A CN104970118 A CN 104970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leaves
consumption
peach leaf
weight portions
black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74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ansh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ansh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ansh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ansh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174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01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0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01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茶叶的用量为6-9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配方红茶依次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步骤生产,本发明克服了茶叶和桃叶混合在一起制红茶,红茶会又苦又涩的行业偏见,制出的红茶涩味消除,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好,口味和色泽佳,且具有桃叶独特的清香。

Description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具体涉及桃叶茶叶配方红茶。
背景技术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发酵时茶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红色氧化物,成为红茶。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当冲泡后70%的钾可溶于茶水内。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减少钙在体内的消耗。因红茶中所含的锰是骨结构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因而常喝红茶对骨骼强健也有益处。
红茶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萎凋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萎凋的目的有二,一是散失适当的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片柔软,韧性增加,为揉捻做形和叶细胞损伤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随着水分的散失,细胞液浓缩,细胞膜渗透作用加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逐渐活化,使多酚类化合物开始氧化,并引起内含物产生一系列的相应变化,为形成红茶特有品质特征创造条件。(2)揉捻揉捻是红茶外形形成的主要工序。红茶揉捻目的有二,一是塑造外形,使工夫红茶叶片卷成紧直条索,红碎茶成颗粒状;二是破坏叶细胞,使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便于发酵,而且茶汁溢聚叶表,干燥后色泽乌润有光泽,冲泡有效成分迅速溶解,增进茶汤浓度。红茶揉捻一般采用大型揉捻机,作业过程中加压要遵循“轻-重-轻”的原则。(3)发酵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关键,发酵是在一定温湿度、供氧条件下,茶叶中酶活性极大增强,发生以多酚类化合物酶促氧化为主的一些化学变化,促进内含物发生深刻的变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做好准备。(4)毛火毛火的主要作用是利用高温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继续酶促氧化。(5)足火足火是进一步蒸发茶坯水分,紧缩茶条,固定红茶品质。
桃叶是蔷薇科植物桃的叶子,每年夏秋采摘,味苦,性平。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含有熊果酸、橙皮素等化学成份,桃叶可外用也可内服,具有清热解毒,提升皮肤光泽、抗氧化的效果的功效。
由于红茶有一种过重的涩味,桃叶有苦味,因此,在制茶行业存在着不能将二者混合制茶的偏见,人们偏见地认为若将茶叶和桃叶配制在一起制作红茶,口味会又苦又涩,会进一步影响红茶的品质,并影响一部分害怕苦味的人们的饮用习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制茶的行业的偏见,而提供一种桃叶茶叶配方红茶,通过桃叶的添加来改善红茶过重的涩味。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9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红茶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
1)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和桃叶混合后薄摊在室内或室外弱阳光条件下,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2-15%,存放在通风的自然环境下备用;
2)揉捻:将步骤1)中的茶叶和桃叶混合物反复揉捻,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使叶细胞被破坏,使其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将步骤2)揉捻后的茶叶和桃叶混合物通过发酵机进行发酵,至嫩叶色泽红匀,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为止;
4)干燥:将步骤3)中发酵好的茶坯,在80-120℃条件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即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9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2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2.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3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3.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4重量份。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克服了茶叶和桃叶混合在一起制红茶,红茶会又苦又涩的行业偏见,本发明方式制出的红茶涩味消除,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好,口味和色泽佳,且具有桃叶独特的清香。(2)具备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效果好、见效快。(3)本发明配方红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现有的茶叶因采摘的人工成本高,使制茶的成本提高,价格较高,但桃叶的采摘相对茶叶容易得多,因此,成本价格相对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9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红茶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
1)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和桃叶混合后薄摊在室内或室外弱阳光条件下,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2-15%,存放在通风的自然环境下备用;
2)揉捻:将步骤1)中的茶叶和桃叶混合物反复揉捻,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使叶细胞被破坏,使其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将步骤2)揉捻后的茶叶和桃叶混合物通过发酵机进行发酵,至嫩叶色泽红匀,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为止;
4)干燥:将步骤3)中发酵好的茶坯,在80-120℃条件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即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9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2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2.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3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3.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4重量份。
实施例1: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9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红茶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
1)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和桃叶混合后薄摊在室内或室外弱阳光条件下,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3%,存放在通风的自然环境下备用;
2)揉捻:将步骤1)中的茶叶和桃叶混合物反复揉捻,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使叶细胞被破坏,使其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将步骤2)揉捻后的茶叶和桃叶混合物通过发酵机进行发酵,至嫩叶色泽红匀,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为止;
4)干燥:将步骤3)中发酵好的茶坯,在100℃条件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即得成品。
表1 实施例1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较高,口味和色泽俱佳。
实施例2: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4%,步骤4)中在100℃条件下烘焙。
表2 实施例2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最高,口味和色泽达到最佳。
实施例3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8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2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2%,步骤4)中在80℃条件下烘焙。
表3 实施例3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3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高,口味和色泽俱佳。
实施例4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7.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2.5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3%,步骤4)中在90℃条件下烘焙。
表4 实施例4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4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较高,口味和色泽较佳。
实施例5: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7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3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4%,步骤4)中在100℃条件下烘焙。
表5 实施例5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5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一般,口味和色泽一般。
实施例6: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3.5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4%,步骤4)中在110℃条件下烘焙。
表6 实施例6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6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合格,口味和色泽合格。
实施例7: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5%,步骤4)中在120℃条件下烘焙。
表7 实施例7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7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合格,口味和色泽合格。
从上述7个实施例的感官品质评定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生产出的配方红茶效果最好。
下面通过对比实验来说明本发明配方红茶与传统红茶在萎凋工艺中含水量与去除涩味效果比较:
实验组中,控制本发明配方红茶萎凋工艺中的含水量在12-15%;
对照组中,控制本发明配方红茶萎凋工艺中的含水量小于10%,控制传统红茶萎凋工艺中的含水量小于10%,其它步骤均相同,详细结果见表8。
表8 去除涩味效果比较
种类 凋凋工艺中的含水量 涩味
传统红茶 含水量小于10% 有涩味
本发明配方红茶 含水量12-15% 无涩味
本发明配方红茶 含水量小于10% 有涩味
从表8中可知:控制本发明配方红茶在萎凋工艺中含水量在12-15%是去除涩味中的关键,传统红茶和本发明配方红茶若在萎凋工艺中含水量小于10%,则不能去除红茶中的涩味。
按实施例2的配方,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按上述步骤制备成配方红茶,进行清热解毒效果的验证实验如下:
以中医身体内热为例,选择中医诊断内热为标准:体内常有低热、盗汗、口干、口腔溃疡、小便短赤、易生疮疖等,如上症状,即可确诊。选择确诊的对象,男性72例,女性42例,无其它严重疾病,年龄为40岁~70岁,平均年龄55岁。
疗效判定:
1、显效:身体低热、盗汗消失;口干、口腔溃疡显著缓解;小便短赤消失,小便清爽;疮疖肿痛消失,身体舒适;
2、有效:低热、盗汗、口腔溃疡、小便短赤、疮疖肿痛有所缓解;
3、无效:症状无变化。
实验组:选择上述男性24例,女性14例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营养保健品,服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2制作的桃叶茶叶配方红茶,观察3个月为一个疗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净含量7.5克,饭后开水冲服,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实验的38人中,显效28人,有效8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4.7%。
对照组1:男性24例,女性14例,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营养保健品,服用没有添加桃叶的红茶,观察3个月为一个疗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净含量7.5克,饭后开水冲服,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实验的38人中,显效8人,有效2人,无效28人,总有效率26.3%。
对照组2:男性24例,女性14例,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营养保健品,服用桃叶冲泡的水,观察3个月为一个疗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净含量7.5克,饭后开水冲服,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实验的38人中,显效9人,有效2人,无效27人,总有效率28.9%。
由此看见,实施例2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效果。

Claims (8)

1.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它由茶叶和桃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9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红茶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
1)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和桃叶混合后薄摊在室内或室外弱阳光条件下,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2-15%,存放在通风的自然环境下备用;
2)揉捻:将步骤1)中的茶叶和桃叶混合物反复揉捻,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使叶细胞被破坏,使其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将步骤2)揉捻后的茶叶和桃叶混合物通过发酵机进行发酵,至嫩叶色泽红匀,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为止;
4)干燥:将步骤3)中发酵好的茶坯,在80-120℃条件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9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2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2.5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3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5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3.5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桃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重量份,桃叶的用量为4重量份。
CN201510317460.1A 2015-06-11 2015-06-11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 Pending CN1049701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460.1A CN104970118A (zh) 2015-06-11 2015-06-11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460.1A CN104970118A (zh) 2015-06-11 2015-06-11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0118A true CN104970118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67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7460.1A Pending CN104970118A (zh) 2015-06-11 2015-06-11 桃叶茶叶配方红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011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159A (zh) * 2003-09-26 2004-09-15 单仲琢 桃竹茶的配制及制作方法
CN101810701A (zh) * 2010-04-02 2010-08-25 李三猛 一种预防脑中风的药茶
CN103271180A (zh) * 2013-05-30 2013-09-04 山东华夏茶联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红茶
CN103988945A (zh) * 2014-05-19 2014-08-20 武汉市木兰湖绿岛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薯尖全发酵配方红茶
CN104322781A (zh) * 2014-09-23 2015-02-04 安徽省新旭堂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仙人掌清香金银花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2784A (zh) * 2014-11-19 2015-04-01 繁昌县序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润喉甘菊参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159A (zh) * 2003-09-26 2004-09-15 单仲琢 桃竹茶的配制及制作方法
CN101810701A (zh) * 2010-04-02 2010-08-25 李三猛 一种预防脑中风的药茶
CN103271180A (zh) * 2013-05-30 2013-09-04 山东华夏茶联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红茶
CN103988945A (zh) * 2014-05-19 2014-08-20 武汉市木兰湖绿岛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薯尖全发酵配方红茶
CN104322781A (zh) * 2014-09-23 2015-02-04 安徽省新旭堂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仙人掌清香金银花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2784A (zh) * 2014-11-19 2015-04-01 繁昌县序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润喉甘菊参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2752B (zh) 红茶的制作工艺及其制成的红茶
CN101156634B (zh) 一种梅山蛮茶的加工方法
CN102599294B (zh) 一种杜仲茶及其生产法
CN102559473B (zh) 一种虫草保健陈醋的制备方法
CN101690534A (zh) 一种桑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3988945B (zh) 茶叶薯尖全发酵配方红茶
CN103156011A (zh) 野生益身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7614A (zh) 一种石斛酒的制备方法
CN103333771A (zh) 一种荔枝白兰地的生产方法
CN105942502A (zh) 一种生姜红枣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6306151A (zh) 一种普洱茶快速发酵方法
CN106857992A (zh) 一种桂花茶的制作方法
CN106387164A (zh) 一种花果香蕴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3336A (zh) 一种银杏茶及其生产法
CN104041606B (zh) 一种益生元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7047847A (zh) 一种保健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6834A (zh) 以刺五加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
CN107125390A (zh) 一种枸杞叶青砖茶的制备方法
CN104970120A (zh)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CN103039647A (zh) 一种混合保健泡腾饮品
CN102559474B (zh) 一种虫草保健醋的制备方法
CN108192797A (zh) 一种茶叶花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1516A (zh) 一种奶香功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98924B (zh) 一种金线莲半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CN107296133A (zh) 黄花梨养生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