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网盖的全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网盖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玻璃纤维网盖的全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网盖主要用在各种磨具上,例如砂盘,现有的砂盘,通常包括红钢纸圆盘体、磨料层,红钢纸基体呈弓背状,其中心设有安装固定孔,所述红钢纸圆盘体的内侧面通过树脂粘接剂均匀粘接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在红钢纸圆盘体外圈的玻璃纤维网格布上铺设一层磨料层。
目前玻璃纤维网盖的生产包括有以下工序:
配制:是用3-18片玻璃纤维网片按规定的顺序搭配,再加上1-2片铁圈和1张覆纸或商标或不织布,再加上脱模用的垫片组成一个整体放入模具中,并用铁杆串成一串,一串一般由10-50片前述的整体组成。
顶压:将配制好的一串网盖材料用专用的上、下模具夹在中间后加压至合适的厚度后用螺母或其它工具固定。
装炉:将顶压好的一串串网盖材料放入固化炉内进行烧结。
拆卸:将固化后的一串串半成品网盖卸下螺母,拆出模具和脱模用的垫片,并和半成品网盖分别摆放。
冲压或打磨:将拆卸后的半成品网盖冲压或打磨成型。
检验:对成品网盖进行检验。
包装:将检验后的成品网盖包装入库。
从以上玻璃纤维网盖的生产工序可以看出,一直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模具的周转,是玻璃纤维网盖生产效率不高的主因,劳动强度大,人均日产量只有800片左右。随着玻璃纤维网盖市场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改进,实现了部分自动化,目前,人均日产量已达到1500片左右。但由于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急需设计出一种玻璃纤维网盖的全自动化生产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网盖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玻璃纤维网盖生产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纤维网盖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有机架、组装输送机构、主烤箱、烘烤输送机构、模具回收输送机构、产品出料输送机构、冲边装置以及包装装置;该组装输送机构、烘烤输送机构、模具回收输送机构和产品出料输送机构均设置于机架上;
该组装输送机构、烘烤输送机构和产品出料输送机构依次纵向单排或并排设置;该模具回收输送机构与烘烤输送机构横向并排设置;
该组装输送机构的输入端外侧设置有第一振动盘,该第一振动盘与组装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料机构,第一上料机构的后侧设置有手工放置成套网片的工位,工位后设置有第二振动盘,该第二振动盘与组装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的后侧设置有自动加热装置,组装输送机构和输入端后侧还设置有紧压装置;
该烘烤输送机构纵向贯穿主烤箱,烘烤输送机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位于主烤箱外,烘烤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与组装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三上料机构,烘烤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与产品出料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下料机构;
该模具回收输送机构与烘烤输送机构平行设置,模具回收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与烘烤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模具组装机构,模具回收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与烘烤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模具分解机构;
该冲边装置设置于产品出料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外侧,产品出料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与冲边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转移机构,冲边装置的外侧设置有传送装置,该包装装置设置于传送装置的后侧,传送装置的后端与包装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转移机构。
优选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两侧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滑轨,一横梁架设于两第一滑轨上并沿第一滑轨纵向来回活动,该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均设置于横梁上随横梁来回活动。
优选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上方和烘烤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上方均设置有一第二滑轨,两第二滑轨均横向延伸,一横梁架设于两第二滑轨上并沿第二滑轨前后来回活动,该横梁上设置有第三滑轨,该第三滑轨纵向延伸,前述第三上料机构设置于第三滑轨上并沿第三滑轨纵向来回活动。
优选的,所述模具回收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与烘烤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龙门架,前述模具组装机构可前后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龙门架上,模具回收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与烘烤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龙门架,前述模具分解机构可前后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龙门架上。
优选的,所述组装输送机构包括有传输链以及多组置具,该多组置具间隔设置于传输链上。
优选的,所述烘烤输送机构包括有传输链以及多组置具,该多组置具间隔设置于传输链上,每组置具包括有基座以及多个螺杆,该多个螺杆竖向设置于基座上并前后间隔排布。
优选的,所述烘烤输送机构为单排或并排设置的两个或多个,其均纵向贯穿主烤箱。
优选的,所述产品出料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外设置有前述冲边装置,冲边装置为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所述冲边装置具成品置放台,成品置放台为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第三上料机构、下料机构、模具组装机构、模具分解机构、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均为机械手,包装装置有自动计数装置、自动收缩膜包装装置、自动装箱以及自动打包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配合利用上述各机构和装置,实现了全部工序的自动化,大幅减少了人员数量,8小时产量可达到28800片,产量提高了十多倍,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并有效地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因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次品,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人员工伤的概率,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的产品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 11、第一滑轨
12、横梁 13、第二滑轨
14、横梁 15、第三滑轨
16、第一龙门架 17、第二龙门架
18、第一转移机构 19、第二转移机构
101、第一振动盘 102、第一上料机构
103、第二振动盘 104、自动加热装置
105、紧压装置 106、第三上料机构
107、下料机构 108、模具组装机构
109、模具分解机构 20、组装输送机构
21、传输链 22、置具
30、主烤箱 40、烘烤输送机构
41、传输链 42、置具
421、基座 422、螺杆
50、模具回收输送机构 60、产品出料输送机构
70、冲边装置 80、包装装置
81、成套网片 82、模具
83、铁圈 10′、工位
20′、第二上料机构 30′、传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组装输送机构20、主烤箱30、烘烤输送机构40、模具回收输送机构50、产品出料输送机构60、冲边装置70以及包装装置80,该组装输送机构20、烘烤输送机构40、模具回收输送机构50和产品出料输送机构60均设置于机架10上。
该组装输送机构20、烘烤输送机构40和产品出料输送机构60依次纵向单排或并排设置,该组装输送机构20的输入端外侧设置有第一振动盘101,该第一振动盘101与组装输送机构20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料机构102,该第一上料机构102的后侧设置有手工放置成套网片81的工位10′,工位10′后设置有第二振动盘103,该第二振动盘103与组装输送机构20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料机构20′,第二上料机构20′的后侧设置有自动加热装置104,组装输送机构20和输入端后侧还设置有紧压装置105。在本实施例中,该组装输送机构20的输入端两侧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滑轨11,一横梁12架设于两第一滑轨11上并沿第一滑轨11横向来回活动,该第一上料机构102和第二上料机构20′均设置于横梁12上随横梁12来回活动。并且,该组装输送机构20包括有传输链21以及多组置具22,该多组置具22间隔设置于传输链21上。
该烘烤输送机构40纵向贯穿主烤箱30,烘烤输送机构4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位于主烤箱30外,烘烤输送机构40的输入端与组装输送机构20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三上料机构106,烘烤输送机构40的输出端与产品出料输送机构60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下料机构107。在本实施例中,该组装输送机构20的输出端上方和烘烤输送机构40的输入端上方均设置有一第二滑轨13,两第二滑轨13均横向延伸,一横梁14架设于两第二滑轨13上并沿第二滑轨13横向来回活动,该横梁14上设置有第三滑轨15,该第三滑轨15纵向延伸,前述第三上料机构106设置于第三滑轨15上并沿第三滑轨15纵向来回活动。以及,该烘烤输送机构40包括有传输链41以及多组置具42,该多组置具42间隔设置于传输链41上,每组置具42包括有基座421以及多个螺杆422,该多个螺杆422竖向设置于基座421上并前后间隔排布。此外,该烘烤输送机构40为横向并排设置的两个,两烘烤输送机构40均纵向贯穿主烤箱30,当然烘烤输送机构40亦可为单独的一个或多个,不以为限。
该模具回收输送机构50用于回收模具82,以使得模具82可以循环利用,该模具回收输送机构50位于烘烤输送机构40后侧并与烘烤输送机构40平行设置,模具回收输送机构50的输出端与烘烤输送机构40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模具组装机构108,模具回收输送机构50的输入端与烘烤输送机构40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模具分解机构109。在本实施例中,该模具回收输送机构50的输出端与烘烤输送机构40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龙门架16,前述模具组装机构108可前后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龙门架16上,模具回收输送机构50的输入端与烘烤输送机构40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龙门架17,前述模具分解机构109可前后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龙门架17上。
该冲边装置7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冲边装置70有成品置放台,成品置放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冲边装置70设置于产品出料输送机构60的输出端外侧,产品出料输送机构60的输出端与冲边装置70之间设置有第一转移机构18,冲边装置70的外侧设置有传送装置30′,在传送装置30′上进行检验,该包装装置80设置于传送装置30′的后侧,传送装置30′的后端与包装装置80之间设置有第二转移机构19,该第二转移机构19可以电脑计数,数满自动前移至包装装置30′,包装装置30′有自动计数装置、自动收缩膜包装装置、自动装箱以及自动打包装置,包装装置30′可对成品进行自动收缩包装、自动装箱以及自动打包。
以及,前述第一上料机构102、第二上料机构20′、第三上料机构106、下料机构107、模具组装机构108、模具分解机构109、第一转移机构18和第二转移机构19均为机械手。
本发明在工作的时候按照以下工序进行:
配制工序:配合利用组装输送机构20、第一振动盘101、第一上料机构102、第二上料机构20′和第二振动盘103完成自动两铁圈83,成套网片81由人工放置,成套网片81包含有覆纸,解放了人力,操作员只需准备好材料,定时放在指定位置即可。
顶压工序:在组装输送机构20的输送作用下,叠合的成套网片81、两铁圈83依次经过自动加热装置104和紧压装置105,利用自动加热装置104进行预热烘烤,利用紧压装置105进行顶压,实现了与机械手的同步,不会影响设备的速度。
装炉工序:配合利用第三上料机构106和模具组装机构108将压制好的网盖材料和模具82叠在一起,并由螺杆422串在一起,然后直接进炉。
固化工序:利用主烤箱30进行烘烤,为了实现全部工序的自动化,我们将固化炉改造为隧道式的炉体(即主烤箱30),使炉体的长度、固化的时间以及生产的速度达成一致;并且可以实现分段加温,节省了能源。
拆卸工序:从主烤箱30内出来后,利用模具分解机构109进行拆卸作业,将拆卸后的模具82和半成品分类,模具82直接输送到配制工序,半成品自动输送到下道工序。
冲压工序:利用冲边装置70对半成品进行冲边,冲压后的产品自动叠放,自动计数。
包装工序:利用包装装置30′进行自动包装。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是:通过配合利用上述各机构和装置,实现了全部工序的自动化,大幅减少了人员数量,8小时产量可达到28800片,产量提高了十多倍,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并有效地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因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次品,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人员工伤的概率,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