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6572A - 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6572A
CN104956572A CN201480006576.7A CN201480006576A CN104956572A CN 104956572 A CN104956572 A CN 104956572A CN 201480006576 A CN201480006576 A CN 201480006576A CN 104956572 A CN104956572 A CN 104956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ed winding
phase
coil
stator
wind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65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6572B (zh
Inventor
川木睦
加藤进
桥本伸吾
横山刚
田中宏幸
岩月和也
佐藤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6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6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5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 H02K15/066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inserte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axis of the slots or inter-pola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在定子(5)的制造方法中,对卷绕了方形导体(711)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72b)进行焊接来制造定子(5)。在制造定子(5)的过程中,将第一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与第二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安装于定子铁心(6)的齿部(61)。接下来,在将第三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安装于齿部(61)时,开始焊接第一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与第二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b)。

Description

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定子铁心的多个齿部分别安装集中卷绕线圈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扁平方形线等来制造旋转电机的定子的过程中,对定子铁心的多个插口分别配置线圈,或者对定子铁心的多个齿部分别安装线圈,在进行所有线圈的配置或者安装后,对线圈的端部彼此进行相互焊接。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专利文献2的马达定子中,在对定子铁心配置由扁平方形线构成的线圈后,通过焊接等对各个线圈的扁平方形线的端部彼此进行接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0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20093号公报
然而,当在向定子铁心配置所有线圈结束后进行焊接的情况下,在进行线圈的配置的工序与进行焊接的工序中需要准备重复的装置。然而,重复的装置在工厂内占据的空间增大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能够减少为了制造定子所使用的装置,从而能够减少该装置在定子的制造工序中所占据的空间。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定子的制造方法,是在定子铁心的多个齿部分别安装卷绕了方形导体的集中卷绕线圈,并将该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其他的该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焊接而制造定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第一集中卷绕线圈与第二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上述齿部后,在将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上述齿部时,开始焊接上述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上述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定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线圈安装机构,其在定子铁心的多个齿部依次安装卷绕了方形导体的集中卷绕线圈;以及焊接机构,其将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其他的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焊接,上述定子的制造装置构成为在通过上述线圈安装机构在上述齿部安装第三集中卷绕线圈时,通过上述焊接机构,开始焊接已经安装于上述齿部的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已经安装于上述齿部的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
在上述定子的制造方法中,在将卷绕了方形导体的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定子铁心的齿部的情况下,设法在相同空间内进行线圈向定子铁心的安装与线圈端部彼此的焊接。
具体而言,在定子铁心的齿部安装作为任一个集中卷绕线圈的第一集中卷绕线圈与作为其他的集中卷绕线圈的第二集中卷绕线圈。而且,在将作为又一其他的集中卷绕线圈的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齿部时,对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进行焊接。
由此,能够在制造定子的相同工序中进行集中卷绕线圈的安装与焊接,从而能够减少为了制造定子所使用的装置。另外,能够减少为了制造定子所使用的装置在定子的制造工序中占据的空间。
在上述定子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线圈安装机构以及焊接机构,从而能够获得与上述定子的制造方法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在制造定子的相同的工序中使用线圈安装机构以及焊接机构,从而能够合并附属于这些机构而使用的夹具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定子制造装置的立体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定子的俯视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制造定子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制造定子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制造定子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制造定子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7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从定子铁心的内周侧观察的状态下表示安装于定子铁心的插口的集中卷绕线圈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制造定子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制造定子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上述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中,上述方形导体是指具有大致矩形状、扁平形状等截面的导体。另外,上述集中卷绕线圈也可以卷绕一条方形导体而形成。
另外,对上述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上述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进行的焊接可以在将上述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上述齿部的时间内结束,也可以不在此时间内结束。即,上述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上述齿部的时间和对上述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上述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进行焊接的时间有所重叠即可。
在上述定子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彼此的焊接也可以每当上述各齿部安装上述集中卷绕线圈时就反复进行。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反复进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彼此的焊接与集中卷绕线圈相对于各齿部的安装。因此,能够容易地缩短制造定子的时间。
上述定子也可以是将上述集中卷绕线圈划分为U相、V相、W相这三相,该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以相同的排列顺序沿上述定子铁心的周向邻接反复地安装于上述各齿部的三相旋转电机用的定子,使上述定子铁心沿周向逐个错开规定的旋转角度依次旋转,并将上述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以相同的排列顺序安装于上述齿部,并且对该被安装的集中卷绕线圈沿周向进行依次焊接。
在该情况下,能够简化制造定子的装置。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一集中卷绕线圈以及上述第二集中卷绕线圈为同相的上述集中卷绕线圈,上述第三集中卷绕线圈为与上述第一集中卷绕线圈以及上述第二集中卷绕线圈不同相的上述集中卷绕线圈。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将其他相的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齿部时,对同相的集中卷绕线圈进行焊接。由此,能够使得用于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的安装的装置或者安装于该装置的集中卷绕线圈与用于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的焊接的装置互相不干涉,从而高效地进行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的安装以及焊接。
另外,上述第二集中卷绕线圈也可以在相比将上述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上述齿部早一步安装于上述齿部的集中卷绕线圈。
在该情况下,能够尽可能缩短制造定子的时间。
各相的多个上述集中卷绕线圈中的至少两个以上也可以是:上述方形导体的卷绕端部的一方在内周侧位置以及外周侧位置中的任意一方的位置形成向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外侧被引出的引出部,并且上述方形导体的卷绕端部的另一方在内周侧位置以及外周侧位置中的另一方的位置形成在向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外侧被引出后延伸至同相的其他上述线圈的上述引出部的搭接部。
在该情况下,能够对集中卷绕线圈的引出部与同相的其他集中卷绕线圈的搭接部进行相互焊接而使其连结。
另外,在分别连结于各个相的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三相连接线圈中,也可以在位于一端的各相的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且在该各个相的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焊接导线导体而形成三相导线部,并且在位于另一端的各相的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对该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进行相互焊接而形成中性点。
在该情况下,在制造定子的相同工序中,不仅进行线圈向定子铁心的安装与线圈端部彼此的焊接,还能够进行三相导线导体的焊接与中性点的焊接。因此,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并且通过较少的装置制造定子。
上述定子的制造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使上述定子铁心绕其中心轴线旋转的旋转机构,上述线圈安装机构与上述焊接机构在沿上述定子铁心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分别进行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安装与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彼此的焊接。
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线圈安装机构与焊接机构的干涉,一边使定子铁心旋转一边进行定子的制造。
另外,在上述定子的制造装置中,上述焊接机构对上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彼此的焊接也可以构成为每当通过上述线圈安装机构对上述各齿部安装上述集中卷绕线圈时就反复进行。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反复进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彼此的焊接与集中卷绕线圈对各齿部的安装。因此,能够容易地缩短制造定子的时间。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所涉及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例的定子5的制造方法中,如图1所示,在定子铁心6的多个齿部61分别安装卷绕了方形导体711的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将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与其他同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b焊接而制造定子5。在制造该定子5的过程中,将第一集中卷绕线圈与第二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齿部61。接下来,在将相与第一集中卷绕线圈以及第二集中卷绕线圈不同的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齿部61时,开始焊接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72a与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72b。另外,第二集中卷绕线圈是相比将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齿部61早一步安装于齿部61的集中卷绕线圈。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例的定子5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1进行详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例的定子5是将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分别划分为U相、V相、W相这三相连接线圈7U、7V、7W,并将其安装于定子铁心6的各齿部61的三相旋转电机用的定子5。定子铁心6在其内周侧呈放射状具有插口62以及齿部61,并配置于内转子外周侧。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形成为将具有大致矩形状、扁平形状等截面的方形导体(扁平方形线)711卷绕为沿着齿部61的外周的形状。方形导体711由导体层与覆盖导体层外周的绝缘层形成,其中,导体层由铜材料构成,绝缘层由绝缘树脂构成。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卷绕一条方形导体711而形成。
在定子5中,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以相同的个数并以相同的排列顺序沿定子铁心6的周向C邻接反复地安装于齿部61。而且,在定子铁心6的轴向一端侧的端部,同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或者71V、71W)的端部72a、72b彼此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定子铁心6配置有按照各个相与各个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分别连接的三相的连接线圈7U、7V、7W。三相的连接线圈7U、7V、7W被星形结线。在三相的连接线圈7U、7V、7W的一端形成有三相的导线部73,在三相的连接线圈7U、7V、7W的另一端形成有中性点74。
在位于三相的连接线圈7U、7V、7W的一端的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且在该各个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分别焊接有导线导体731而形成三相的导线部73。另外,在位于三相的连接线圈7U、7V、7W的另一端的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c,该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c相互被焊接而形成有中性点74。
如图2所示,三相的导线部73配置于安装于定子铁心6的轴向端面的端子台8。三相的导线导体731预先安装于端子台8。而且,对端子台8上的导线导体731与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进行焊接而形成三相的导线部73。
另外,如图7所示,在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中,形成有向定子铁心6外周侧的位置被引出的一方的端部72a与通过其他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轴向外侧并从定子铁心6内周侧的位置引出至外周侧的位置的另一方的端部72b。此外,在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中,形成中性点74的端部72c向定子铁心6的内周侧的位置被引出。
向外周侧的位置被引出的一方的端部72a由方形导体711的一方的卷绕端部构成。一方的端部72a形成向定子铁心6的轴向外侧被引出的引出部。从定子铁心6内周侧的位置引出至外周侧位置的另一方的端部72b由方形导体711的另一方的卷绕端部构成。另一方的端部72b在向定子铁心6的轴向外侧被引出后,形成延伸至同相的其他的线圈71U、71V、71W的一方的端部72a的搭接部。
作为引出部的一方的端部72a以及作为搭接部的另一方的端部72b形成于形成中性点74的端部72c以外的部位。
如图1所示,在制造本例的定子5时,使用具备了线圈安装机构2、焊接机构3以及旋转机构4的定子制造装置1。
线圈安装机构2构成为在定子铁心6的多个齿部61依次安装卷绕了方形导体711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线圈安装机构2具有对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线圈安装机构2的保持部21构成为与定子铁心6的各齿部61依次对置,并朝向齿部61前进,而将保持于保持部21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安装于齿部61。
焊接机构3具有进行TIG焊接(钨-非活性气体焊接)的焊接枪31。焊接枪31安装于机器人(移动装置),并能够向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72b存在的各焊接部位移动。
另外,线圈安装机构2与焊接机构3构成为在沿定子铁心6的周向C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分别进行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安装与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72b彼此的焊接。
定子铁心6保持于旋转机构4。旋转机构4构成为对定子铁心6进行保持,并使定子铁心6绕其中心轴线逐次旋转与形成于齿部61的周向C的间隔对应的角度。此外,旋转机构4除了形成使定子铁心6旋转的结构以外,也能够形成使线圈安装机构2旋转的结构。另外,焊接枪31也能够预先固定于适当的位置。
定子制造装置1也可以具备对通过焊接机构3焊接的部位是否正常地被焊接进行监视的监视照相机。监视照相机能够进行图像处理而确认焊接状态的优劣。在该情况下,监视照相机能够在焊接机构3进行焊接的各个部位进行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向齿部61的安装或者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72b彼此的焊接时,对各焊接部位的优劣进行判断。
接下来,对使用定子制造装置1制造定子5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例中,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72b彼此的焊接是每当对各齿部61安装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时就反复地进行。另外,使定子铁心6沿周向C依次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并将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以相同的排列顺序安装于齿部61,并且对该被安装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沿周向C进行依次焊接。
首先,如图3所示,预先在定子铁心6的轴向端面安装设有三相的导线导体731的端子台8。而且,通过线圈安装机构2,将U相、V相、W相这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安装于定子铁心6的齿部61。该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为了形成导线部73而位于各相的连接线圈7U、7V、7W的一端。
在通过线圈安装机构2将位于U相的连接线圈7U一端的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a安装于齿部61后,在将位于V相的连接线圈7V一端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a安装于齿部61时,通过焊接机构3对端子台8上的导线导体731与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a的一方的端部72a进行焊接,从而能够形成U相的导线部73(参照图2)。另外,针对在将W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Wa安装于齿部61时,也相同地能够形成V相的导线部73(参照图2)。以下,一端意味着各连接线圈7U、7V、7W的一端。
接下来,如图4所示,通过线圈安装机构2,将从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b安装于插口62。此时,从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b的一方的端部72a与位于一端的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a的另一方的端部72b面对面。而且,在安装该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b时,通过焊接机构3,对端子台8上的导线导体731与位于一端的W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Wa的一方的端部72a进行焊接,从而能够形成W相的导线部73(参照图2)。
接下来,如图5所示,通过线圈安装机构2,将从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b(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插口62。此时,从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b(第三集中卷绕线圈)的一方的端部72a与位于一端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a的另一方的端部72b面对面。而且,在安装该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b(第三集中卷绕线圈)时,能够通过焊接机构3对从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b(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一方的端部72a与位于一端的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a(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另一方的端部72b进行焊接。
接下来,如图6所示,通过线圈安装机构2,将从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W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Wb(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插口62。此时,从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W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Wb(第三集中卷绕线圈)的一方的端部72a与位于一端的W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Wa的另一方的端部72b面对面。而且,在安装该W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Wb(第三集中卷绕线圈)时,能够通过焊接机构3对从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b(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一方的端部72a与位于一端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a(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另一方的端部72b进行焊接。
以下,相同地,能够利用安装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时间,通过焊接机构3对已经进行了安装的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a、72b彼此进行焊接。
另外,在进行了各相的所有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安装后,通过焊接机构3,对位于三相的连接线圈7U、7V、7W的另一端的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端部72c进行相互焊接,从而能够形成中性点74(参照图2)。另外,焊接机构3形成各相的导线部73这也能够在形成中性点74时进行。
在本例中,在定子铁心6的周向C,朝向从一方的端部72a所存在的一侧向另一方的端部72b所存在的一侧旋转的一个方向C1,依次将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以相同的排列顺序安装于定子铁心6的插口62。
如图7所示,在将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或者71V、71W)安装于插口62时,使该集中卷绕线圈71U(或者71V、71W)的作为引出部的一方的端部72a通过相对于先安装于插口62的其他两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71W(或者71U、71W或者71U、71V)的作为搭接部的另一方的端部72b的轴向内侧。因此,另一方的端部72b向定子铁心6的轴向外侧被引出的位置位于比一方的端部72a向定子铁心6的轴向外侧被引出的位置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
在本例中,使用定子制造装置1,从而能够在制造定子5的相同的工序中进行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安装与焊接。而且,在制造定子5的相同的工序中使用线圈安装机构2以及焊接机构3,从而能够合并附属于这些机构2、3而使用的夹具等装置。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制造定子5的装置。另外,也能够减少用于制造定子5所使用的装置在定子5的制造工序中占据的空间。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本例是朝向与在上述实施例1中表示的定子铁心6的一个方向C1相反一侧的另一方向C2,依次以相同的排列顺序安装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例子。本例的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在定子铁心6的周向C以从另一方的端部72b所存在的一侧向一方的端部72a所存在的一侧旋转的方式依次安装于定子铁心6的插口62。
本例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使作为其搭接部的另一方的端部72b边通过已经安装于定子铁心6的插口62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作为引出部的一方的端部72a以及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的作为搭接部的另一方的端部72b之间边安装于插口62。而且,不需要使集中卷绕线圈71U(或者71V、71W)的一方的端部72a通过相对于先安装于插口62的其他两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71W(或者71U、71W或者71U、71V)的另一方的端部72b的轴向内侧。由此,能够使一方的端部72a以及另一方的端部72b向定子铁心6的轴向外侧被引出的位置尽可能地接近定子铁心6的轴向端面,从而能够尽可能地缩小从定子铁心6的轴向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的突出量。
另外,在本例中,为了容易地避免线圈安装机构2或者安装于线圈安装机构2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与焊接机构3的干涉,而使基于线圈安装机构2的安装位置与基于焊接机构3的焊接位置尽可能分离。在使用线圈安装机构2,将U相、V相以及W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朝向定子铁心6的另一方向C2反复两次安装于插口62后,开始使用了焊接机构3的焊接。
在图8中,表示在将从W相的连接线圈7W的一端数位于第三个的W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W安装于插口62时,对位于V相的连接线圈7V的一端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的一方的端部72a与从V相的连接线圈7V的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的另一方的端部72b进行焊接的状态。另外,在图9中,表示在将从V相的连接线圈7V的一端数位于第三个的V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V安装于插口62时,对位于U相的连接线圈7U的一端的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的一方的端部72a与从U相的连接线圈7U的一端数位于第二个的U相的集中卷绕线圈71U的另一方的端部72b进行焊接的状态。
针对其他的集中卷绕线圈71U、71V、71W也相同地以向定子铁心6的另一方向C2旋转的方式依次进行安装以及焊接。
在本例中,其他的结构以及图中的附图标记也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从而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8)

1.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是在定子铁心的多个齿部分别安装卷绕了方形导体的集中卷绕线圈,并将该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其他的该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焊接而制造定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第一集中卷绕线圈与第二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所述齿部后,在将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所述齿部时,开始焊接所述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彼此的焊接每当对各个所述齿部安装所述集中卷绕线圈时就反复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是所述集中卷绕线圈被划分为U相、V相、W相这三相,并且该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以相同的排列顺序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邻接地反复安装于所述各齿部而成的三相旋转电机用的定子,
使所述定子铁心沿周向依次旋转逐个规定的旋转角度,将所述三相的集中卷绕线圈以相同的排列顺序安装于所述齿部,并且对该被安装后的集中卷绕线圈沿周向依次进行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集中卷绕线圈是在相比将所述第三集中卷绕线圈安装于所述齿部早一步安装于所述齿部的集中卷绕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分别连结于各相的每个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三相连续式线圈中,在位于一端的各相的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在该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的每个端部焊接导线导体而形成三相的导线部,并且在位于另一端的各相的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将该各相的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相互焊接而形成中性点。
6.一种定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安装机构,其在定子铁心的多个齿部依次安装卷绕了方形导体的集中卷绕线圈;以及
焊接机构,其将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其他的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焊接,
所述定子的制造装置构成为在通过所述线圈安装机构在所述齿部安装第三集中卷绕线圈时,通过所述焊接机构,开始焊接已经安装于所述齿部的第一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与已经安装于所述齿部的第二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所述定子铁心绕所述定子铁心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旋转机构,
所述定子的制造装置构成为:所述线圈安装机构与所述焊接机构在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分别进行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安装与对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彼此的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定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的制造装置构成为:所述焊接机构对所述集中卷绕线圈的端部彼此的焊接每当通过所述线圈安装机构相对于所述各齿部安装所述集中卷绕线圈时就反复进行。
CN201480006576.7A 2013-02-21 2014-02-20 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Active CN1049565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2409 2013-02-21
JP2013032409 2013-02-21
PCT/JP2014/053962 WO2014129521A1 (ja) 2013-02-21 2014-02-20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6572A true CN104956572A (zh) 2015-09-30
CN104956572B CN104956572B (zh) 2017-08-04

Family

ID=5139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6576.7A Active CN104956572B (zh) 2013-02-21 2014-02-20 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48168B2 (zh)
JP (1) JP5943141B2 (zh)
CN (1) CN104956572B (zh)
DE (1) DE112014000285T5 (zh)
WO (1) WO20141295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5873B2 (ja) * 2014-10-15 2017-1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結線構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155A (zh) * 2006-12-28 2008-07-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
JP2010110122A (ja) * 2008-10-30 2010-05-13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1668A (ja) * 2003-11-13 2005-06-09 Toyota Motor Corp 固定子製造装置および固定子製造方法
JP2005160143A (ja) * 2003-11-20 2005-06-16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4715776B2 (ja) 2007-03-06 2011-07-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固定子
JP5237048B2 (ja) * 2008-02-13 2013-07-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固定子巻線
JP4670942B2 (ja) * 2008-11-21 2011-04-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035334B2 (ja) * 2009-12-29 2012-09-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155A (zh) * 2006-12-28 2008-07-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
JP2010110122A (ja) * 2008-10-30 2010-05-13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81021A1 (en) 2015-12-31
WO2014129521A1 (ja) 2014-08-28
US9948168B2 (en) 2018-04-17
CN104956572B (zh) 2017-08-04
JP5943141B2 (ja) 2016-06-29
DE112014000285T5 (de) 2015-08-20
JPWO2014129521A1 (ja)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1000B1 (en) Electric motor
JP6286129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US8497618B2 (en) Stator for rotatry electrical machine including an insulating bobbin
JP6113247B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8587177B2 (en) St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nit coil to be used therein
US8502432B2 (en) Crossover module
CN102577035B (zh) 马达
US20180034331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10411554B2 (en) Motor with wiring board formed by connecting winding under pressure
JP5989496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用のバスリング
JP2007174869A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ステータアセンブリ、セグメント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2013223322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013704A1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18019835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20110241462A1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US9077226B2 (en) Motor structure having connector or terminal block to which conductively caulked terminal is soldered
WO2017149935A1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の巻線構造
CN104956572A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KR101000621B1 (ko) 자동차용 모터·제너레이터
US20220052575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JP2006187164A (ja) 回転電機
CN107546900B (zh) 被分段的定子和用于互联所述定子的方法
US20180091013A1 (en) Stator
EP3048704B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stator
US20200274413A1 (en) Stator, sta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uan Benmu

Inventor after: Jia Tengjin

Inventor after: Hashimoto Shingo

Inventor after: Heng Shangang

Inventor after: Tanaka Hiroyuki

Inventor after: Iwatsuki Kazuya

Inventor after: Sato Shingo

Inventor before: Chuan Mumu

Inventor before: Jia Tengjin

Inventor before: Hashimoto Shingo

Inventor before: Heng Shangang

Inventor before: Tanaka Hiroyuki

Inventor before: Iwatsuki Kazuya

Inventor before: Sato Shing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