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0653B - 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50653B CN104950653B CN201410115092.8A CN201410115092A CN104950653B CN 104950653 B CN104950653 B CN 104950653B CN 201410115092 A CN201410115092 A CN 201410115092A CN 104950653 B CN104950653 B CN 1049506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extraction
- unit
- image forming
- frame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热隔热组件,包含在含有沿框体的底部配设的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阻挡由定影单元对沿输送路径输送过来的打印媒介物进行加热定影时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并且把该热量排向框体外,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热支撑构件,作为底部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图像形成单元沿输送路径被输送到定影单元的打印媒介物,并且具有形成在定影单元近旁的侧壁部以及形成在该侧壁部上的侧壁排热孔;以及隔热板构件,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并且位于输送路径的上方,具有与排热支撑构件接近的一端以及延伸连接至框体的另一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热隔热组件以及小型化的包含该排热隔热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面向小店铺、消费者家用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正在增加、逐渐普及,其中就以激光打印机为代表。由于小店铺、家庭能容纳图像形成装置的空间比较局促,这些低速打印的机器就被进行小型化的设计,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进一步地,会在桌面上摆放与用户距离较近,考虑到低噪音、低成本,不搭载冷却风扇的“无风扇”图像形成装置也快速地普及起来。
针对“无风扇”小型化图像形成装置,会出现机内温度上升、温度过高的问题。在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定影装置将个体的色粉利用高温使这些色粉液化,从而在被输送来的纸张上进行定影。在利用这样显像方法的图像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使得机内的温度不断上升。那么,就存在着许多因“机内温度上升”而引发的问题,例如,由于需要对机器进行冷却使得机器散热停机时间增多,以及由于来自定影装置的高温高湿的气流急剧地流入光学单元,水汽在光学单元中的镜片上凝结,使得光学单元中的镜片部变得模糊,导致的图像缺损等,更加严重地是,当上述显像方法的显像器处于高温状态时,显像剂或者色粉的流动性就会变差,不仅清洁装置中积存的废弃显像剂会循环不良而且显像装置中储存的色粉也会发生循环不良,无法获得最佳的画质。
如图11和图12所示,共同给出了一种已有技术中用于解决“机内温度上升”的“无风扇”小型化图像形成装置,图11、图12分别是该图像形成装置内靠近图像形成单元一侧、靠近定影单元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工作状态下定影部1散发出热流,为了隔断该热流向图11中的图像形成单元2而引发上述色粉循环不良、画质变差等问题,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位于图像形成单元2和定影单元1之间的遮断部件3,以及分别位于框体侧壁上和框体顶壁上的复数个侧向通气孔4、复数个顶向通气孔5。遮断部件3包含分别与侧向通气孔4、顶向通气孔5相连接如图12中虚线箭头的指向的侧向排热路径6、顶向排热路径7,热流就沿着侧向排热路径6、顶向排热路径7在不使用冷却风扇情况下通过侧向通气孔4、顶向通气孔5,自然地向图像形成装置外部进行散热、排热。
然而,在如图11和图12中“无风扇”小型化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在框体顶壁上设有顶向通气孔5的情况下,一些异物例如回形针、纸夹子、飞虫子、灰尘就非常容易会从该顶向通气孔落入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可能成为机器故障的原因,并且,由于利用了自然向上方挥发散热,需要为顶向排热路径7这样的构造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即定影辊8a和转印辊8b之间需保持一定距离,也就增大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体积尺寸,占用空间大,使得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实现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结构简单、低成本,并且隔热排热效果好的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使得该图像形成装置占用空间小,能消除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高温所造成的画质不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排热隔热组件,包含在含有沿框体的底部配设的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阻挡由定影单元对沿输送路径输送过来的打印媒介物进行加热定影时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并且把该热量排向框体外,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排热支撑构件,作为底部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图像形成单元沿输送路径被输送到定影单元的打印媒介物,并且具有形成在定影单元近旁的侧壁部以及形成在该侧壁部上的侧壁排热孔;以及隔热板构件,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并且位于输送路径的上方,具有与排热支撑构件接近的一端以及延伸连接至框体的另一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打印媒介物上形成色粉像并对该色粉像进行定影从而在媒介物上完成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具有:框体,含有底部;图像形成单元,沿框体的底部配设,用于在打印媒介物上形成色粉像;定影单元,沿框体的底部配设,用于对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色粉像进行加热定影;以及排热隔热组件,用于阻挡由定影单元对沿输送路径输送过来的打印媒介物进行加热定影时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并且把该热量排向框体外,其中,排热隔热组件为上述的排热隔热组件。
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因为排热隔热组件具有排热支撑构件和隔热板构件,排热支撑构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中框体的底部的一部分,不仅支撑着打印媒介物从图像形成单元被输送到定影单元,而且由定影单元散发出的热量可直接地、就近地通过作为底部的排热支撑构件的侧壁排热孔排出框体外,排热支撑构件既具有支撑作用又具有就近排热作用,另外隔热板构件位于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从与排热支撑构件相接近的位置一直延伸连接至框体,能够隔断阻挡由定影单元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隔热散热效果好,保证图像形成装置所形成的画质,由于具有排热作用的排热支撑构件直接是由底部的一部分作为的,从而使得这样的排热支撑构件结构非常简单,所以成本很低,也不仅无需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顶部开孔进行散热,避免了异物的落入,也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中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局部结构的斜视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靠近图像形成单元一侧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支撑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靠近定影单元一侧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阻隔构件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阻隔构件第二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第一斜向上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第二斜向上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11是背景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内靠近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是背景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内靠近定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排热隔热组件,包含在含有沿框体的底部配设的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阻挡由定影单元对沿输送路径输送过来的打印媒介物进行加热定影时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并且把该热量排向框体外,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排热支撑构件,作为底部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图像形成单元沿输送路径被输送到定影单元的打印媒介物,并且具有形成在定影单元近旁的侧壁部以及形成在该侧壁部上的侧壁排热孔;以及隔热板构件,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并且位于输送路径的上方,具有与排热支撑构件接近的一端以及延伸连接至框体的另一端。
在本发明的排热隔热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排热支撑构件还具有一个作为底部的一部分与侧壁部相连接并且位于定影单元下方的底壁部,以及形成在该底壁部上的底壁排热孔。
在本发明的排热隔热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外气导入支撑构件,作为底部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给纸单元沿输送路径被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的打印媒介物,并且具有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像部下方的支撑部以及形成在该支撑部上的至少一个导气孔。
在本发明的排热隔热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导热孔,设置在框体中接近定影单元的侧部上并且位于定影单元的上方,其中,隔热板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导热孔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排热隔热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阻隔构件,用于阻隔从排热支撑构件排出的热量流向导气孔,设置在底部的外表面上,位于侧壁排热孔与导气孔之间,具有一个放置底面,放置底面是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放置台相接触的,和是与放置台之间的间隙高度小于预设下限阈值中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的排热隔热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阻隔构件与底部为一体形成。
在本发明的排热隔热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阻隔构件与底部之间粘合连接,阻隔构件采用的材料为塑料、石棉、真空隔热板构件、气凝胶毡板以及海绵中的任意一种隔热阻热材料。
在本发明的排热隔热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支撑部含有:沿着输送路径的方向延伸的底面部分;以及沿该底面部分的两边缘凸起设置并且撑托打印媒介物的两个支撑凸条,导气孔为长条形孔,在两个支撑凸条之间从而贯通底面部分。
在本发明的排热隔热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气孔在与图像形成单元的转印部相接近的一端部呈三角形、弧形、梯形、水滴形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打印媒介物上形成色粉像并对该色粉像进行定影从而在媒介物上完成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含有底部;图像形成单元,沿框体的底部配设,用于在打印媒介物上形成色粉像;定影单元,沿框体的底部配设,用于对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色粉像进行加热定影;以及排热隔热组件,用于阻挡由定影单元对沿输送路径输送过来的打印媒介物进行加热定影时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并且把该热量排向框体外,其中,排热隔热组件为上述任意一项中的排热隔热组件。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含:图像形成部11、位于图像形成部11上方的图像读取部12。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小型化,占地空间小,被放置在一张桌子的桌面9上。图像读取部12也可称为原稿读取装置,包括图中未显示图像读取单元,和位于图像读取单元上方的原稿自动输送构件121即、自动送稿装置(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原稿自动输送构件121也可以用压板(Pressure Plate)来替代,压板(Pressure Plate)无法自动送稿,需要手动打开用来压住需复印的纸张。
图像读取部12用于读取操作者需要打印或复印的原稿上的图像信息,包含原稿自动输送构件121、操作面板122、图像读取单元、记录存储单元以及用于控制上述部件的读取控制单元。
操作面板122让操作者进行输入指示,原稿自动输送构件121被放置多张原稿后自送地进行单张输送,或者,让操作者直接在图像读取部12中一张张地放置原稿,未显示的图像读取单元对这些原稿进行扫描,读取来原稿的图像信息。记录存储单元就会对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图像信息被传送给图像形成部11,那么,图像形成部11就根据图像信息进行复印或打印。
图像形成部11是能够实现复印和打印的功能部件,图像形成部11包含框体111、排热隔热组件112、积载单元113、给纸单元114、定影单元115、从给纸单元114下游侧直至定影单元115之间的输送路径116、位于给纸单元114和定影单元115之间在输送路径116上的图像形成单元117、排出单元。其中,给纸单元114包含:供纸辊114a、输送辊114b、在供纸辊114a和输送辊114b之间形成的给纸路径114c。图像形成单元117包含曝光部117a、显像部117b、转印部117c以及清洁部117d。排出单元包含排出辊118以及排出托盘119
曝光部117a位于图像形成部11的内部,将基于图像信息的激光照射到图像形成单元117中,显像部117b根据图像信息将显像剂(以下称为色粉)形成相应的色粉像,色粉像通过转印部117c的作用被转印到打印媒介物上。
本实施例中打印媒介物以纸为代表,多张空白纸被一张张积载在积载单元113上,为了与被形成的色粉像进行合流,打印媒介物通过供纸辊114a,经过给纸路径114c被输送到输送辊114b,在输送辊114b上设有未显示的检测器,能够检测出打印媒介物的到达,获取到打印媒介物的到达时间。经过图中未显示的合流用控制器根据该到达时间进行适当处理,使得色粉像、打印媒介物合流的时间点同步,保证色粉像在打印媒介物上的合流打印位置不偏差。经过输送辊114b的打印媒介物被输送到转印部117c。在转印部117c中通过施加预定的偏压,色粉像在该偏压的作用下被转印到打印媒介物上,没有被转印的残余色粉就通过清洁部117d被清扫,到此成像动作被完成。接下来,从转印部117c输送出来后经过输送路径116,打印媒介物和已转印形成的色粉像被一并地输送到定影单元115,通过加热和压力,使得色粉像被熔化粘着在打印媒介物上,到此定影动作完成。随之,完成定影的打印媒介物一张张地通过排出辊118被排出,被输送到排出托盘119上依次积载、规整堆放,至此打印过程或复印过程完成。
框体111包含底部111a、图1方向中的左侧部111b以及右侧部111c。排热隔热组件112包含在图像形成部11中。从左到右,给纸单元114、图像形成单元117以及定影单元115依次地沿着框体111的底部111a进行配设的。
在成像定影的过程中,打印媒介物由图像形成单元117沿着输送路径116向定影单元115被进行输送,该输送路径116靠近图像形成部11的底部111a,整体呈直线延伸,定影单元115在对打印媒介物进行加热定影时会产生热量,那么,排热隔热组件112就用于阻挡由定影单元115所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117,并且将热量排向框体111外。
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局部结构的斜视立体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不仅显示出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内位于左侧部111b和右侧部111c之间的局部结构,还显示出局部的底部111a。
如输送辊114b、转印部117c以及定影单元115等这样的各种功能辊,分别在图像形成部内被架起定位配置,未显示的打印媒介物在图2位置关系中从左到右被进行输送。
从位于左侧的输送辊114b至位于下游方向的转印部117c为止,及框体,共同形成相对密闭的左侧空间区域。打印媒介物被夹持着,在左上导向板13和左下导向板14之间被引导输送。
转印部117c通常位于输送路径116的中间位置,具有:将静电潜像变为色粉像的感光体15,及以导电海绵辊为代表的转印体16。感光体15和转印体16互相靠近形成转印隙,通过转印隙不仅进行转印还对打印媒介物进行输送。
沿着打印媒介物的输送路径116,从位于中间的输送辊114b至位于下游方向的定影单元115为止,及框体,共同形成相对较密闭的右侧空间区域。与左侧空间区域同样的,打印媒介物被夹持着,在右上导向板17以及右下导向板18之间被引导输送。
定影单元115具有作为定影辊的加热辊构件115a、和作为加压辊的加压辊构件115b。加热辊构件115a和加压辊构件115b相对向设置,加热辊构件115a和加压辊构件115b之间相靠近形成定影隙,以使得打印媒介物定影和引导输送。由于需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色粉像熔化粘着,定影单元115的周围温度会非常高,通常超过130℃。
由上可知:通过输送路径116、设置在输送路径116上的图像形成单元117、定影单元115、左上导向板13、左下导向板14、右上导向板17以及右下导向板18,围拢形成了相对来说比较密闭的左侧空间区域和右侧空间区域。针对温度来说,右侧空间区域受到定影单元115的高温影响,密闭空间内的温度会极易上升。
排热隔热组件112包含:排热支撑构件112a以及隔热板构件112b,进一步地,排热隔热组件112还包含:外气导入支撑构件112c、阻隔构件112d、以及在图1中显示的导热孔112e。
图3是图2中靠近图像形成单元一侧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外气导入支撑构件112c位于图2中左侧位置,如图3所示,外气导入支撑构件112c就直接作为底部111a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给纸单元114沿输送路径116被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17的打印媒介物。并且,外气导入支撑构件112c具有形成在显像部117b下方的支撑部19、以及形成在该支撑部19上的一个导气孔20。本实施例中,左下导向板14也就作为支撑部19,直接在左下导向板上开设有一个导气孔20。当然为了更好进行散热,在该支撑部19上也可形成多个导气孔20。
如图3所示,框体111外的右侧虚线表示由图2定影单元115产生的热量的高温气流。穿过框体111的虚线表示位于框体111外部的低温气流进入框体111内。框体111外的常温空气或较冷空气,通过导气孔20进入框体111内,左侧空间区域尤其是图像形成单元117会得到明显降温,那么显像部117b被冷却,存储在显像部117b中的显像剂(或者色粉)不会发生循环不良,提高了在连续打印机内温度上升时机器的承受能力。相对比来看,在图11中背景技术结构中左侧密闭空间内显像部217b的正下方,
左下导向板是封闭的,从而外部的低温气流无法进入。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支撑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支撑部19含有沿着箭头所指示的输送路径的方向延伸的底面部分191和两个支撑凸条192。两个支撑凸条192沿底面部分191的两边缘凸起设置并且撑托打印媒介物,使得打印媒介物在输送过程中能与底面部分191保持一定高度距离。
在支撑部19上所形成的导气孔20为长条形孔,导气孔20在两个支撑凸条192之间从而贯通底面部分191,使得外部较冷空气可通过这些导气孔20进入框体111内进行降温。因为在输送打印媒介物途经该导气孔20时,难免的是,打印媒介物的中央在重力作用下会弯曲塌下,导气孔20会极易抵卡住打印媒介物的前沿缘,阻碍了打印媒介物的正常输送,所以,对于导气孔20的长条形状也有一定要求,导气孔20在与图2中图像形成单元117的转印部117c相接近的一端部,也就是,导气孔20在打印媒介物的输送方向上的靠下游侧的一端部,该一端部呈三角形、弧形、梯形、水滴形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即为三角形,从而,即使打印媒介物的中央塌下落入导气孔20内,在该“三角形”端部的引导下又会被抬起,从导气孔20中逐渐被顺利送出,继续正常输送。
图5是图2中靠近定影单元一侧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排热隔热组件112的导热孔112e设置在框体111中接近定影单元115的右侧部111c上,并且位于定影单元115的上方。
图5显示的是位于图2中靠右侧的位置结构,排热支撑构件112a直接作为底部111a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图像形成单元117沿输送路径被输送到定影单元115的打印媒介物。
排热支撑构件112a具有侧壁部21、侧壁排热孔22、底壁部23以及底壁排热孔24。侧壁部21作为底部111a的一部分形成在定影单元115近旁。侧壁排热孔22形成在该侧壁部21上。底壁部23作为底部111a的一部分与侧壁部21相连接并且位于定影单元115下方。底壁排热孔24形成在该底壁部23上。该排热支撑构件112a通过侧壁部21和底壁部23在整体上呈“几”字型。
隔热板构件112b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17和定影单元115之间,并且位于输送路径116的上方,隔热板构件112b位于图像形成部11的内部,由与排热支撑构件112a相接近的位置开始在斜上方向上进行延伸,具有与排热支撑构件112a接近的一端、以及延伸连接至框体111的另一端,该另一端就连接在框体111的侧部上导热孔112e的上方。图5中的虚线表示的是从定影单元115产生的高温气流,由定影单元115产生的热量,在右侧空间区域一定程度内缓冲积蓄,通过热空气自身的上升作用,沿着隔热板构件112b被引导到达导热孔112e,最终从导热孔112e排出框体111外。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高温气流从排热支撑构件112a中的侧壁排热孔22排出,相较很近距离的是,支撑部19的导气孔20又需将外部的较冷空气倒入框体111内,那么,为了使得右侧的高温气流不影响左侧的外部较冷空气,因此,位于转印部117c的正下方在底部111a的外表面上设置阻隔构件112d,通过该阻隔构件112d来遮断高温气流和低温外部气流,以此获得最合适的气流改善效果。
如图5所示,阻隔构件112d设置在底部111a的外表面上,即底部111a的下表面上。阻隔构件112d位于侧壁排热孔22与导气孔20之间的框体111外,并与该框体111的底部111a一体形成。
图像形成装置10被放置在桌子的桌面9上,框体111的底部111a具有向下突出一定距离的多个立脚部25,通过这些立脚部25与桌面9相接触。
阻隔构件112d具有一个与桌面9相接触的放置底面,整体为一块用于遮断的“条板”形状。当从排热支撑构件112a中的侧壁排热孔22排出热量时,为了防止该热量通过导气孔20又回流进入框体111内,该阻隔构件112d完全延伸在框体111的底部111a和桌面9之间的高度空间,阻隔该热量流向导气孔20。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中阻隔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中,阻隔构件除了具有如图5中所示较简易的“条板”结构以外,还可以如图6所示具有热量阻隔效果更好的“肋板交叉”结构的阻隔构件212d。阻隔构件212d具有与框体111的底部111a相接触的中间肋板26、与桌面9相接触的放置底面27、以及位于中间肋板26的两侧由放置底面27向框体111的底部111a进行延伸的两根遮断肋条板28。两根遮断肋条板28与底部111a之间的间隙非常小,进一步又通过中间肋板26从中隔断,那么,能够更加遮断从图5中的排热支撑构件112a排出的热量流向图3中的导气孔20。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中阻隔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阻隔构件除了具有如图5中所示一体连接的条板结构以外,还可以如图7所示的粘合连接结构的阻隔构件312d。阻隔构件312d与底部111a之间粘合连接,阻隔构件312d为海绵。与底部111a和桌面9之间高度相比较而言,海绵较高一些,从而在底部111a的压迫下,海绵被压紧实与桌面9的放置台紧密贴合,从而完全遮断热量流向图3中的导气孔20。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的是能够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等多种图像形成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Multi Function Printer,MFP)。在本实施例二中,图像形成装置仅打印功能的打印机(Printer)。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斜视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实现打印的部件,如图8所示,框体31的侧部31a上设有两个敞口的导热孔41。位于这对导热孔41的中间部分为排纸托盘,排纸托盘能够被打开或者扣合,图中未显示的一个长条形导热孔由于图中排纸托盘的扣合状态而被遮挡,该长条形导热孔分别在这一对导热孔41的位置进行敞口排热。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体31的顶壁31b上没有设置用于散热的顶向通气孔,这样避免了异物的落入。
图9是实施例二中第一斜向上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仰视示意图,是图8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仰视图并省略画出框体31中的外侧板,从而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进行暴露显示。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含:框体31、排热隔热组件32、积载单元33、给纸单元34、定影单元35、输送路径36、位于给纸单元34和定影单元35之间在输送路径36上的图像形成单元37。
图像形成单元37包含被遮挡未显示的曝光部、显像部以及转印部37a。图9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定影过程与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形成定影过程大致结构和原理相类似,将基于接收到的图像信息的激光照射到显像部中,显像部根据图像信息将显像剂(或者色粉)形成相应的色粉像,色粉像通过转印部37a被输送打印媒介物到上。
多张空白纸被一张张积载在积载单元33上,为了与被形成的色粉像进行合流,打印媒介物通过给纸单元34被输送到转印部37a。在转印部37a中通过施加预定的偏压,色粉像在该偏压的作用下被转印到打印媒介物上到此成像动作被完成。接下来,打印媒介物和已转印形成的色粉像被一并地输送到定影单元35,通过加热和压力,使得色粉像被熔化粘着在打印媒介物上,到此定影动作完成。随之,完成定影的打印媒介物一张张被排出,至此打印过程完成。
排热隔热组件32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左到右,给纸单元34、图像形成单元37以及定影单元35依次地沿着框体31的底部31c进行配设的。
框体31包含底部31c、图9方向中的左侧部以及右侧部31a,图8中的一对导热孔41就设置在该右侧部31a上,两个导热孔41分别对应于定影单元35延伸的两端侧位置,并且位于定影单元35的上方。隔热板构件40具有与排热支撑构件接近的一端以及延伸连接至框体31的另一端,该另一端连接在对应于一对导热孔41的上方。
图10是实施例二中第二斜向上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仰视示意图。图9是由与打印媒介物的输送方向相逆的斜视方向上进行仰视所呈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图10是顺着与打印媒介物的输送方向进行斜向仰视所呈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
如图10所示,实施例二中的排热支撑构件321具有侧壁部321a、底壁部321b以及形成在侧壁部321a上的多个侧壁排热孔321c。侧壁部321a作为底部31c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图像形成单元37沿输送路径36被输送到定影单元35的打印媒介物,形成在定影单元35近旁。底壁部321b作为底部31c的一部分与侧壁部321a相连接并且位于定影单元35下方。本实施例二中,排热支撑构件321具有沿着定影单元35的辊轴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侧壁排热孔321c,与图2中实施例一的排热支撑构件112a相比,排热支撑构件321不具有形成在底壁部321b上的底壁排热孔。
在图10的框体31的底部31c左边位置上,外气导入支撑构件38作为底部31c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给纸单元34沿输送路径36被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37的打印媒介物。外气导入支撑构件38具有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37的显像部下方的支撑部381以及形成在该支撑部381上的多个导气孔382,该多个导气孔382排车在打印媒介物的输送方向上呈两行排列,并且每个导气孔382都具有如实施例一中的导气孔20的端部形状,即导气孔382在打印媒介物的输送方向上的靠下游侧的一端部呈三角形,以防止阻挡打印媒介物的正常输送。
本实施例二中,阻隔构件39设置在框体31的底部31c的外表面上,位于侧壁排热孔321c与导气孔382之间,阻隔构件39具有一个与图中未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放置台相接触的放置底面,那么,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在通常使用状态下被放置在放置台上,阻隔构件39就能够阻隔从排热支撑构件321排出的热量流向导气孔382。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因为排热隔热组件具有排热支撑构件和隔热板构件,排热支撑构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中框体的底部的一部分,不仅支撑着打印媒介物从图像形成单元被输送到定影单元,而且由定影单元散发出的热量可直接地、就近地通过作为底部的排热支撑构件的侧壁排热孔排出框体外,排热支撑构件既具有支撑作用又具有就近排热作用,另外隔热板构件位于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从与排热支撑构件相接近的位置一直延伸连接至框体,能够隔断阻挡由定影单元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隔热散热效果好,保证图像形成装置所形成的画质,由于具有排热作用的排热支撑构件直接是由底部的一部分作为的,从而使得这样的排热支撑构件结构非常简单,所以成本很低,也不仅无需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顶部开孔进行散热,避免了异物的落入,也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小型化。
另外在实施例中,除了通过侧壁排热孔将热量排出以外,图像形成装置还通过底壁排热孔从定影单元的下方将热量直接排出,另外,为了还通过设置在框体中接近述定影单元的侧部上导热孔,利用热量本身的上升在隔热板构件的引导下,将热量通过导热孔排出了框体外,排热散热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利用框体外部的常温空气进一步冷却图像形成单元,外气导入支撑构件在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像部下方设有导气孔,使得外部的常温空气能对显像部进行冷却,保证色粉的循环良好、画质形成好。另外,通过位于所述侧壁排热孔与所述导气孔之间的阻隔构件,能够防止从排热支撑构件中的侧壁排热孔排出的热量通过导气孔又回流进入框体内,阻隔热量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阻隔构件具有的放置底面是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放置台相接触的,完全阻隔,在本发明中,阻隔构件的放置底面也可以是与放置台之间的间隙高度小于预设下限阈值的,例如该间隙高度小于1mm-5mm等,热量的阻隔效果依然比较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从定影单元的热量高温的气流,直接地通过近旁的侧壁部上的侧壁排热孔排放出,排气效率很高,而且,由于直接排放因而无需再设置如背景技术中如图12的位于成像部与定影部之间的顶向排热路径,所以能够缩短成像部与定影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达到机器的小型化,另外,相应的,框体顶壁上无需设置顶向通气孔,一些异物不会落入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避免了机器故障。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阻隔构件采用海绵,在本发明中阻隔构件可以采用的材料为塑料、石棉、真空隔热板构件、气凝胶毡板以及海绵中的任意一种隔热阻热材料,在本发明中采用能够起到隔热阻热作用的材料都是可以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隔热板构件具有与排热支撑构件接近的一端以及延伸连接至框体的侧部上的另一端,其实在本发明中的隔热板构件的另一端也可延伸至框体的顶部,考虑到异物落入的因素在顶部无需开设导热孔,隔热板构件呈“竖直状态”位于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隔断阻挡由定影单元产生的热量流向图像形成单元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的是能够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等多种图像形成功能于一身的集成化办公设备,即多功能打印机(Multi Function Printer,MFP),功能繁多。在上述实施例二中,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的是仅打印功能的打印机(Printer)。在本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是单具有复印功能的复印机。
Claims (10)
1.一种排热隔热组件,包含在含有沿框体的底部配设的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阻挡由所述定影单元对沿输送路径输送过来的打印媒介物进行加热定影时产生的热量流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并且把该所述热量排向所述框体外,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热支撑构件,作为所述底部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沿所述输送路径被输送到所述定影单元的所述打印媒介物,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定影单元近旁的侧壁部以及形成在该侧壁部上的侧壁排热孔;以及
隔热板构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并且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具有与所述排热支撑构件接近的一端以及延伸连接至所述框体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排热支撑构件还具有一个作为所述底部的一部分与所述侧壁部相连接并且位于所述定影单元下方的底壁部,以及形成在该底壁部上的底壁排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气导入支撑构件,作为所述底部的一部分用于支撑从给纸单元沿所述输送路径被输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所述打印媒介物,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像部下方的支撑部以及形成在该支撑部上的至少一个导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孔,设置在所述框体中接近所述定影单元的侧部上并且位于所述定影单元的上方,
其中,所述隔热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热孔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阻隔构件,用于阻隔从所述排热支撑构件排出的所述热量流向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外表面上,位于所述侧壁排热孔与所述导气孔之间,具有一个放置底面,
所述放置底面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放置台之间的间隙高度小于预设下限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阻隔构件与所述底部为一体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阻隔构件与所述底部之间粘合连接,
所述阻隔构件采用的为塑料、石棉、真空隔热板构件、气凝胶毡板以及海绵中的任意一种隔热阻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撑部含有:沿着所述输送路径的方向延伸的底面部分;以及沿该底面部分的两边缘凸起设置并且撑托所述打印媒介物的两个支撑凸条,
所述导气孔为长条形孔,在两个所述支撑凸条之间从而贯通所述底面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气孔在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转印部相接近的一端部呈三角形、弧形、梯形、水滴形中的任意一种。
10.一种在打印媒介物上形成色粉像并对该色粉像进行定影从而在所述媒介物上完成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框体,含有底部;
图像形成单元,沿所述框体的所述底部配设,用于在打印媒介物上形成色粉像;
定影单元,沿所述框体的所述底部配设,用于对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所述色粉像进行加热定影;以及
排热隔热组件,用于阻挡由所述定影单元对沿输送路径输送过来的所述打印媒介物进行加热定影时产生的热量流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并且把该所述热量排向所述框体外,
其中,所述排热隔热组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排热隔热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15092.8A CN104950653B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15092.8A CN104950653B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0653A CN104950653A (zh) | 2015-09-30 |
CN104950653B true CN104950653B (zh) | 2019-02-05 |
Family
ID=54165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15092.8A Active CN104950653B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506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88630B2 (ja) * | 2017-02-03 | 2022-06-21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780584B2 (ja) * | 2017-05-23 | 2020-11-0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81876A (ja) * | 1996-04-15 | 1997-10-3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気装置 |
JP2000035743A (ja) * | 1998-07-17 | 2000-02-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259064A (ja) * | 1999-03-10 | 2000-09-22 | Fuji Xerox Co Ltd | 排熱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630836A (zh) * | 2002-02-13 | 2005-06-22 | 佳能株式会社 | 具有排热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955403A (zh) * | 2011-08-25 | 2013-03-06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03-26 CN CN201410115092.8A patent/CN1049506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81876A (ja) * | 1996-04-15 | 1997-10-3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気装置 |
JP2000035743A (ja) * | 1998-07-17 | 2000-02-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259064A (ja) * | 1999-03-10 | 2000-09-22 | Fuji Xerox Co Ltd | 排熱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630836A (zh) * | 2002-02-13 | 2005-06-22 | 佳能株式会社 | 具有排热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955403A (zh) * | 2011-08-25 | 2013-03-06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0653A (zh) | 2015-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46223B2 (en) |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cooling device | |
US10775719B2 (en) | Duct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4950653B (zh) | 排热隔热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20224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58695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4527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6828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05478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duct | |
US10877435B2 (en) | Exhaust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take port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6299229B2 (ja) | 通風装置、記録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51350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007570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66904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reduce emission amounts | |
US8670235B2 (en) | Removal of vapor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from printing device | |
JP421937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27488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0535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98845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7265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気構造 | |
US11803145B2 (en) | Sheet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27354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230315010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2274677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516326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用紙搬送装置 | |
JP200711916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