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5434A -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5434A
CN104945434A CN201510345320.5A CN201510345320A CN104945434A CN 104945434 A CN104945434 A CN 104945434A CN 201510345320 A CN201510345320 A CN 201510345320A CN 104945434 A CN104945434 A CN 104945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enyl
alkyl
phosphine
indoles
ind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53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5434B (zh
Inventor
邝福儿
蔡佩盈
苏秋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UST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KUST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UST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KUST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103453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5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5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5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5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54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ol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结构式为:式中R为乙基,或者正丙基,或者异丙基,或者正丁基,或者异丁基,或者仲丁基,或者C5-C10的烷基、或者甲基氰、或者甲基甲氧基,R’为苯基,或者乙基,或者异丙基,或者环己基,R”和R”’为甲基,或者C2-C10的烷基、或者甲基甲氧基。本发明所提供的吲哚骨架类膦配体,对空气稳定,易于储存及处理。吲哚骨架中氮上的取代基可调控整个配体的电子及立体构型。关键是配体的合成简便,总收率高,易于大量合成制备。

Description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尤其是涉及(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类配体的制备方法和它们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是形成碳-碳键的重要方法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近四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更授予三位钯催化偶联反应的先驱科学家理查德.赫克(Heck reaction)、根岸荣一(Negishi reaction)和铃木章(Suzuki reaction),以表彰他们在钯催化偶联反应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在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中,配体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产率、成本,反应副产物,原子经济性、官能团兼容性等多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体可以有效的调节催化剂的性能,将偶联反应演绎得更加完美。目前,比较常用的配体一般为有机膦类化合物,过去多年膦配体的研究表明,配体骨架上取代基的位置、大小、位阻、电性等细微的改变均会对反应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吲哚骨架的膦配体是金属有机化学里一类新型的配体,它的优势在于该类配体空气不敏感,可通过改变吲哚上的取代基团调节配体的空间结构及电性;另外亦可通过改变磷原子上的取代基团改变配体的配位性能。
自上世纪初,膦配体已经开始被应用在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中,并逐渐的引起广泛关注。另外,高位阻Suzuki交叉偶联到目前为止仍是非常具有挑战的领域。解决其偶联成键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催化体系,尤其是寻找有效的配体。再者,在发展配体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者也尝试设计活性更高的配体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亲电试剂的偶联,其中难度高的芳基磺酸参与的偶联反应至今仍是科学难题。因此设计合成易于制备,结构稳定,催化活性高的膦配体并将其应用在高难度高位阻的芳基磺酸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类膦配体的制备合成方法和它们在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同时也为有机金属试剂和芳基磺酸酯的交叉偶联反应开发一类稳定,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体系。
发明人由各种苯肼、2'-溴苯乙酮、各种烷基溴化物、各种二取代氯膦等为基本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的(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类膦配体。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的结构为:
式中R为乙基,或正丙基,或异丙基,或正丁基,或异丁基,或仲丁基,或C5-C10的烷基、或甲基氰、或甲基甲氧基,R’为苯基,或异丙基,或环己基,R”为甲基,或者C2-C10的烷基、或者甲基甲氧基,R”和R”’为甲基,或者C2-C10的烷基、或者甲基甲氧基。
本发明中优选的化合物是其中R为乙基,或正丙基,或异丙基或异丁基的膦配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的合成方法:
将2'-溴苯乙酮与苯肼1:1-2.0的比例投料,然后加入磷酸作为反应物及溶剂,在室温下均匀搅拌0.5-2小时,当反应不再放热时,缓慢加入聚磷酸,加热至90-13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进冰水中,并加入乙醚萃取、分离。将有机相浓缩后,经柱层析纯化得出2-(2'-溴苯基)-1H-吲哚中间体。
将2-(2'-溴苯基)-1H-吲哚、烷基溴化物和氢氧化钾以1:3-6:3-10的比例混合后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条件下均匀搅拌2-36小时,薄层层析检测吲哚消耗完全后加入水淬灭反应体系。随后加入二氯甲烷并利用提取法分离有机相。浓缩有机相,并经柱层析纯化得到2-(2'-溴苯基)-1-烷基-吲哚中间体。
将2-(2'-溴苯基)-1-烷基-吲哚中间体溶于四氢呋喃中,在-78℃的温度下以1:1.1-2.0的比例加入正丁基锂,均匀搅拌0.5-2小时。随后以1:1.1-1.5的比例加入二取代氯化膦,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2-28小时,然后减压抽走所有溶剂。用冷乙醇或甲醇混合溶剂洗两次后,得白色粉末状的(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膦配体能与钯形成络合物并可应用于过度金属催化的各种有机金属试剂和烷基芳基磺酸酯的交叉反应中。如高位阻的铃木(Suzuki)反应,以叔丁醇为溶剂,钯催化前体的量可以低至0.2mol%。多种官能团如酯、醛、氰、甲氧基等可以有效的兼容。分离收率可高达94%。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催化剂吲哚类膦配体,对空气稳定,合成简便,可大量制备且易于保存;
2.配体的结构和电荷性质易于调整和修饰;
3.配体适用范围广,催化活性高,所用催化剂的当量低,反应条件温和,且反应容易放大,在合成上有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乙基-1H-吲哚的合成
在20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2.70毫升2'-溴苯乙酮(20mmol),然后再加入2.17毫升苯肼(22mmol),缓慢加入10毫升磷酸,并均匀搅拌0.5-2小时。接着缓慢加入20克聚磷酸,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放热明显。体系保持120℃反应2-4小时。把混合物倒进冰水里终止反应,然后向体系中加入150毫升乙醚,再分三次各加入150毫升乙醚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得2-(2'-溴苯基)-1H-吲哚中间体4.07克,产率75﹪,可直接投入下步反应。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4.07克2-(2'-溴苯基)-1H-吲哚(15mmol),加入4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均匀。混合物冰水浴条件下加入0.46克氢化钠(19.2mmol),随着反应的进行,有大量气体产生。当体系不产生气体时,表明反应基本完成。接着加入1.68毫升乙基溴(22.5mmol),室温下反应24小时。点板监测,当原料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毫升水和50毫升二氯甲烷,再分五次各加入100毫升水和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得2-(2-溴苯基)-1-乙基-1H-吲哚中间体2.69克,产率60﹪,可直接投入下步反应。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2.39克2-(2-溴苯基)-1-乙基-1H-吲哚(8mmol),在通氮气情况下加入20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搅拌均匀。混合物降温至-78℃条件下加入正丁基锂(8.8mmol),反应0.5-2小时。再加入已混合的1.94毫升二环己基氯化膦(8.8mmol)和5毫升新蒸四氢呋喃。缓慢升至室温后反应12-28小时。减压抽走所有溶剂,用冷乙醇/甲醇混合物洗两次,得出白色粉末状纯产物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乙基-1H-吲哚2.67克,产率80%。1H NMR(400MHz,CDCl3).1.08-1.22(m,14H),1.65-1.74(m,12H),3.91-4.06(m,2H),6.39(s,1H),7.10-7.24(m,2H),7.37-7.48(m,4H),7.65(d,J=7.6Hz,2H)。
实施例二: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正丙基-1H-吲哚的合成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4.07克2-(2'-溴苯基)-1H-吲哚(15mmol),加入4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均匀。再加入4.2克氢氧化钾(75mmol)反应5-24小时,随着大部份的氢氧化钾溶解,形成浓稠混浊溶液,加入3.3毫升对甲苯磺酸正丙酯(16.5mmol),在室温下反应24小时。点板监测,当原料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毫升水和50毫升二氯甲烷,再分五次各加入100毫升水和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得2-(2-溴苯基)-1-正丙基-1H-吲哚中间体3.23克,产率69%,可直接投入下步反应。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2.50克2-(2-溴苯基)-1-正丙基-1H-吲哚(8mmol),在通氮气情况下加入20毫升新蒸四氢呋喃,均匀搅拌。混合物降温至-78℃后加入正丁基锂(8.8mmol),反应0.5-2小时。再加入已混合的1.94毫升二环己基氯化膦(8.8mmol)和5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溶液。缓慢升至室温后反应12-28小时。减压抽走所有溶剂,用冷乙醇/甲醇混合物洗两次,得白色粉末状纯产物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正丙基-1H-吲哚2.10克,产率61%。1H NMR(400MHz,CDCl3)δ0.73(t,J=7.6Hz,3H),1.10(bs,11H),7.70(d,14H),2.10(s,1H),3.80(s,1H),3.98(s,1H),6.38(s,1H),7.13(t,J=7.2Hz,1H),7.21(t,J=7.2Hz,1H),7.36-7.47(m,4H),7.63(d,J=7.6Hz,2H)。
实施例三: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异丙基-1H-吲哚的合成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4.07克2-(2'-溴苯基)-1H-吲哚(15mmol),加入4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均匀。再加入8.4克氢氧化钾(150mmol)反应5小时,随着大部份的氢氧化钾溶解,形成浓稠混浊的溶液,加入8.46毫升异丙基溴(90mmol),在室温下反应24小时。点板监测,当原料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毫升水和50毫升二氯甲烷,再分五次各加入100毫升水和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得2-(2-溴苯基)-1-异丙基-1H-吲哚中间体3.33克,产率71%,可直接投入下步反应。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2.50克2-(2-溴苯基)-1-异丙基-1H-吲哚(8mmol),在通氮气情况下加入20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搅拌均匀。混合物降温至-78℃后加入正丁基锂(8.8mmol),反应0.5-2小时。再加入已混合的1.94毫升二环己基氯化膦(8.8mmol)和5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溶液。缓慢升至室温反应12-28小时。减压抽走所有溶剂,用冷乙醇/甲醇混合物洗两次,得白色粉末状纯产物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异丙基-1H-吲哚3.03克,产率88%。1H NMR(400MHz,CDCl3)δ1.03-1.24(m,10H),1.29-1.77(m,17H),1.80(s,1H),4.14-4.18(m,1H),6.32(bs,1H),7.07-7.18(m,2H),7.30-7.33(m,1H),7.38-7.48(m,2H),7.59-7.64(m,3H)。
实施例四: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仲丁基-1H-吲哚的合成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4.07克2-(2'-溴苯基)-1H-吲哚(15mmol),加入4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均匀。再加入4.2克氢氧化钾(75mmol)反应5小时,随着大部份氢氧化钾的溶解,形成浓稠混浊的溶液,加入4.89毫升仲丁基溴(45mmol),在室温下反应24小时。点板监测,当原料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毫升水和50毫升二氯甲烷,再分五次各加入100毫升水和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纯化得2-(2-溴苯基)-1-仲丁基-1H-吲哚中间体2.55克,产率52%,可直接投入下步反应。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2.61克2-(2-溴苯基)-1-仲丁基-1H-吲哚(8mmol),在通氮气情况下加入20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搅拌均匀。混合物降温至-78℃后加入正丁基锂(8.8mmol),反应0.5-2小时。再加入已混合的1.94毫升二环己基氯化膦(8.8mmol)和5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溶液。缓慢升至室温反应12-28小时。减压抽走所有溶剂,用冷乙醇/甲醇混合物洗两次,得白色粉末状纯产物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仲丁基-1H-吲哚0.89克,产率28%。1H NMR(400MHz,CDCl3)δ0.58(s,3H),0.78(s,3H),0.98-1.32(m,9H),1.5901.72(m,13H),3.67(s,1H),3.93(s,1H),6.39(s,1H),7.08-7.22(m,2H),7.36-7.47(m,4H),7.62(d,J=8.0Hz,2H)。
实施例五:2-(2-(二苯基膦基)苯基)-1-烷基-1H-吲哚的合成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2-(2-溴苯基)-1-烷基-1H-吲哚(8mmol),在通氮气情况下加入20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搅拌均匀。混合物冷却至-78℃后加入正丁基锂(8.8mmol),反应0.5-2小时。再加入已混合的1.58毫升二苯基氯化膦(8.8mmol)和5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慢慢升至室温反应12-28小时。减压抽走所有溶液,用冷乙醇/甲醇混合物洗两次,得出白色粉末状纯产物2-(2-(二苯基膦基)苯基)-1-烷基-1H-吲哚,分离收率如下表1。
表一2-(2-(二苯基膦基)苯基)-1-烷基-1H-吲哚的合成
实施例六:2-(2-(二异丙基膦)苯基)-1-烷基-1H-吲哚的合成
在经氮气抽排的100毫升三口瓶中,称入2-(2-溴苯基)-1-烷基-1H-吲哚(8mmol),在通氮气情况下加入20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搅拌均匀。混合物冷却至-78℃后加入正丁基锂(8.8mmol),反应0.5-2小时。再加入已混合的2.1毫升二异丙基氯化膦(8.8mmol)和5毫升新蒸四氢呋喃。慢慢升至室温反应12-28小时。减压抽走所有溶剂,用冷乙醇/甲醇混合物洗两次,得白色粉末状纯产物2-(2-(二异丙基膦)苯基)-1-烷基-1H-吲哚,分离收率如下表2。
表二2-(2-(二异丙基膦)苯基)-1-烷基-1H-吲哚的合成
R为其他烷基取代,R’为其他二取代膦,R”为甲基,或者C2-C10的烷基、或者甲基甲氧基的(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4,5,6,7-取代基-吲哚骨架膦配体的合成用2-(2'-溴苯基)-1H-4,5,6,7-取代基-吲哚和相应的烷基溴化物和二取代氯膦为原料,按合成实例一、实例二、实例三、实例四、实例五或实例六相同的方法。
实施例七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在催化高位阻的铃木(Suzuki)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1、本发明(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的几种代表性的催化剂催化铃木(Suzuki)交叉偶联反应
在20mL Schlenk管中,加入醋酸钯(0.00224克,0.01mmol)加膦配体(钯:膦配体比例为2.0mol%:8.0mol%),再加入配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磁力搅拌棒,体系置换为氮气保护,加入2mL新蒸馏的二氯甲烷,边加边搅拌均匀10分钟以形成钯络合物。利用气密针筒在此储备溶液中抽出0.2-1.0mL钯络合物溶液至另一支受氮气保护的Schlenk管中,并加入三乙胺(0.1mL)。将稀释的钯络合物的溶液加热约1至2分钟直至溶剂开始沸腾,在室温下搅拌均匀5分钟。然后将溶剂在高真空下抽走直至完全蒸发。随后在通氮气的情况下加入2,6-二甲基苯基4-甲基苯磺酸(0.5mmol),2-甲基苯硼酸(1.0mmol-3.0mmol)和无水碳酸钾(1.5mmol-5mmol)。将体系置换为氮气氛围,最后加入新蒸馏的叔丁醇(1.5–3.0mL),在室温下连续搅拌5分钟。将Schlenk管置于预热60℃–110℃的油浴中反应18-36小时。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管冷却室温,停止反应,向体系加入约10毫升乙酸乙酯,将有机层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检测确定偶联产物的产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烷基-1H-吲哚都能很好的催化该交叉偶联反应。
2、 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异丙基-1H-吲哚催化的高位阻取代苯基4-甲基苯磺酸与芳基硼酸的交叉偶联反应
在20mL Schlenk管中,加入醋酸钯(0.00224克,0.01mmol)加膦配体(钯:膦配体比例为2.0mol%:8.0mol%),再加入配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磁力搅拌棒,体系置换为氮气保护,加入2mL新蒸馏的二氯甲烷,边加边搅拌均匀10分钟以形成钯络合物。将获得的钯络合物溶液转移0.2或0.5mL至另一支受氮气保护的Schlenk管中,并加入三乙胺(0.1mL)。将稀释的钯络合物的溶液加热约1至2分钟直至溶剂开始沸腾,在室温下搅拌均匀5分钟。然后在高真空条件下除去体系中的溶剂。随后在通氮气的情况下加入2,6-取代苯基4-甲基苯磺酸(0.5mmol),2-取代苯硼酸(1.0mmol-3.0mmol)和无水碳酸钾(1.5mmol-5.0mmol)。最后新蒸馏的叔丁醇(1.5-3.0mL),在室温下连续搅拌5分钟。然后将Schlenk管置于预热60℃-110℃的油浴中反应18小时。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约10毫升乙酸乙酯,将有机层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后再分三至四次各加入约1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硅胶柱层析得交叉偶联产物。
3、 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异丙基-1H-吲哚催化的高位阻取代苯基甲磺酸苯酯与芳基硼酸的交叉偶联反应
在20mL Schlenk管中,加入醋酸钯(0.00224克,0.01mmol)和膦配体(钯:膦配体比例为2.0mol%:8.0mol%),再加入聚四氟乙烯涂层保护的磁力搅拌棒,体系置换为氮气,加入2mL新蒸馏的二氯甲烷,边加边搅拌均匀10分钟以形成钯络合物。将获得的钯络合物溶液转移0.2或0.5mL至另一支受氮气保护的Schlenk管中,并加入三乙胺(0.1mL)。将稀释的钯络合物溶液加热约1至2分钟直至溶剂开始沸腾,在室温下搅拌均匀5分钟。然后在高真空条件下除去体系中的溶剂。随后在通氮气的情况下加入2,6-二取代苯基甲磺酸苯酯(0.5mmol),2-取代苯硼酸(1.0mmol-3.0mmol)和无水碳酸钾(1.5mmol-5.0mmol)。最后新蒸馏的叔丁醇(1.5mL),在室温下连续搅拌5分钟。然后将Schlenk管置于预热60℃-110℃的油浴中反应18小时。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管冷却室温,停止反应,向体系加入约10毫升乙酸乙酯,将有机层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后再分三至四次各加入约1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硅胶柱层析得交叉偶联产物。
4、 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异丙基-1H-吲哚催化的高位阻取代苯基磺酸盐与芳基硼酸的
交叉偶联反应
在20mL Schlenk管中,加入醋酸钯(0.00224克,0.01mmol)和膦配体(钯:膦配体比例为2.0mol%:8.0mol%),再加入配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磁力搅拌棒,体系置换为氮气保护,加入2mL新蒸馏的二氯甲烷,边加边搅拌均匀10分钟以形成钯络合物。将获得的钯络合物溶液转移1.0或1.5mL至另一支受氮气保护的Schlenk管中,并加入三乙胺(0.1mL)。将稀释的钯络合物的溶液加热约1至2分钟直至溶剂开始沸腾,在室温下搅拌均匀5分钟。然后在高真空下除去体系中溶剂。随后在通氮气的情况下加入2-取代苯基﹣4-磺酸盐(0.5mmol),2,6-二取代苯硼酸(1.0mmol-3.0mmol)和无水碳酸钾(1.5mmol-5.0mmol)。最后新蒸馏的叔丁醇(1.5–3.0mL),在室温下连续搅拌5分钟。然后将Schlenk管置于预热60℃–110℃的油浴中反应18小时。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管冷却室温,停止反应,向体系加入约10毫升乙酸乙酯,将有机层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后再分三至四次各加入约1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硅胶柱层析得交叉偶联产物。

Claims (5)

1.(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其结构式为:
式中R为乙基,或者正丙基,或者异丙基,或者正丁基,或者异丁基,或者仲丁基,或者C5-C10的烷基、或者甲基氰、或者甲基甲氧基,R’为苯基,或者乙基,或者异丙基,或者环己基,R”和R”’为甲基,或者C2-C10的烷基、或者甲基甲氧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其特征是:所述吲哚膦配体为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乙基-1H-吲哚,或者为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正丙基-1H-吲哚,或者为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异丙基-1H-吲哚,或者为2-(2-(二环己基膦基)苯基)-1-仲丁基-1H-吲哚;或者为2-(2-(二苯基膦基)苯基)-1-烷基-1H-吲哚,或者为2-(2-(二异丙基膦)苯基)-1-烷基-1H-吲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叙述的(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作为配体实现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4.权利要求3所述交叉偶联反应为高位阻的铃木反应。
5.一种(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的合成方法:
A)将2'-溴苯乙酮与苯肼1:1-2.0的比例投料,然后加入磷酸作为反应物及溶剂,在室温下均匀搅拌0.5-2小时,当反应不再放热时,缓慢加入聚磷酸,加热至90-13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进冰水中,并加入乙醚萃取、分离;将有机相浓缩后,经柱层析纯化得出2-(2'-溴苯基)-1H-吲哚中间体;
B)将2-(2'-溴苯基)-1H-吲哚中间体、烷基溴化物和氢氧化钾以1:3-6:3-10的比例混合后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条件下均匀搅拌2-36小时,薄层层析检测吲哚消耗完全后加入水淬灭反应体系;随后加入二氯甲烷并利用提取法分离有机相;浓缩有机相,并经柱层析纯化得到2-(2'-溴苯基)-1-烷基-吲哚中间体;
C)将2-(2'-溴苯基)-1-烷基-吲哚中间体溶于四氢呋喃中,在-78℃的温度下以1:1.1-2.0的比例加入正丁基锂,均匀搅拌0.5-2小时;随后以1:1.1-1.5的比例加入二取代氯化膦,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2-28小时,然后减压抽走所有溶剂;用冷乙醇或甲醇混合溶剂洗两次后,得(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
CN201510345320.5A 2015-06-19 2015-06-19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5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5320.5A CN104945434B (zh) 2015-06-19 2015-06-19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5320.5A CN104945434B (zh) 2015-06-19 2015-06-19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5434A true CN104945434A (zh) 2015-09-30
CN104945434B CN104945434B (zh) 2018-05-18

Family

ID=54160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532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5434B (zh) 2015-06-19 2015-06-19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54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3288A1 (en) * 2016-05-10 2017-11-16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Synthesis of phosphine ligands bearing tunable linkage: methods of their use in catalysis
CN107445989A (zh) * 2016-06-01 2017-12-08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吲哚骨架的膦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6243A1 (en) * 2008-06-30 2009-12-31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Ligands for transition-metals and methods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6243A1 (en) * 2008-06-30 2009-12-31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Ligands for transition-metals and methods of us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U MING SO, ET AL.: "Suzuki-Miyaura Coupling of Aryl Tosylates Catalyzed by an Array of Indolyl Phosphine-Palladium Catalysts", 《J. ORG. CHEM.》 *
RUILONG XIE,ET AL.: "Copper-catalyzed synthesis of benzocarbazoles via a-C-arylation of ketones", 《CHEM. COMMUN.》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3288A1 (en) * 2016-05-10 2017-11-16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Synthesis of phosphine ligands bearing tunable linkage: methods of their use in catalysis
CN107445989A (zh) * 2016-06-01 2017-12-08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吲哚骨架的膦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45989B (zh) * 2016-06-01 2020-05-29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吲哚骨架的膦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5434B (zh) 2018-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87103B2 (ja) ロキサデュスタットの合成方法及びその中間体化合物
CN102060877B (zh) 一类含有双齿含氮配体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N105294699A (zh) 巴瑞替尼的制备方法
WO2019113874A1 (zh) 基于四甲基螺二氢茚骨架的膦配体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和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1570550A (zh) 手性二茂铁类双膦配体的合成方法
CN110938077A (zh) 合成Avapritinib的方法
CN105111208A (zh) 一种四氢化1,8-萘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手性产品
CN100482644C (zh) 一种手性双烯配体、合成方法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
CN102285937B (zh) 非布索坦的合成方法
CN104945434A (zh) (2﹣二取代膦苯基)-1-烷基-吲哚膦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926868A (zh) 一种制备吲哚膦酸酯衍生物的方法
US9512155B2 (en) Chiral phosphines for palla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α-arylation of ester enolates to produce tertiary stereocenters in high enantioselectivity
CN111468183A (zh) 多氟代三芳基手性螺环磷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14907404B (zh) 5-(2-(二取代膦基)苯基)-1-烷基-1h-吡唑膦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88712B (zh) 一种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7075A (zh) 一种利用3-芳基-2,3-二溴丙酸合成端炔化合物的方法
CN102553646B (zh) 手性双胺双膦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97377B (zh) 一种富电子五元杂环酸及其衍生物脱羧上氟的方法
CN115010753A (zh) 一种水相中制备磷酸化偕二氟二烯烃化合物的方法
Zhang et al.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1, 2-bis (diphenylphosphino)-1-phenylethane via a chiral palladium template promoted hydrophosphination reaction
CN103665038B (zh) 一种碳磷手性二烃基氧膦及其合成方法
CN107459533B (zh) 一种苯并咪唑-吲哚骨架的膦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69743A (zh) 一种以p(o)-oh类化合物与芳硼酸制备次膦酸/亚膦酸/磷酸酯的方法
CN106588983B (zh) 咔唑基磷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26829B (zh) 一种含二茂铁基团的膦氧配体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Kuang Fuer

Inventor after: Cai Peiying

Inventor after: Su Qiuming

Inventor after: Yuan Anying

Inventor before: Kuang Fuer

Inventor before: Cai Peiying

Inventor before: Su Qium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