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741B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741B
CN104943741B CN201510124676.6A CN201510124676A CN104943741B CN 104943741 B CN104943741 B CN 104943741B CN 201510124676 A CN201510124676 A CN 201510124676A CN 104943741 B CN104943741 B CN 104943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disk spring
plate
steering shaf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46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741A (zh
Inventor
中村隆
中村隆一
山口真司
柴田龙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43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42Conversion of rotational into longitudinal movement
    • B62D5/0445Screw drives
    • B62D5/0448Ball nu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7/00Elastic or yielding bearings or bearing support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27/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e.g. with resilient rolling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0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 F16C19/0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20Land vehicles
    • F16C2326/24Steering systems, e.g. steering rods or colum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4Elements essential to such mechanisms, e.g. screws, n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具备对车辆的齿条轴施加轴向力的滚珠丝杠机构(8)和将螺母(8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壳(10)旋转的轴承(20)。转向装置还具备以在齿条轴轴向(ZA)上与轴承(20)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的板(31)和配置于轴承(20)与板(31)之间的碟形弹簧(32)。板(31)与外壳(10)在齿条轴轴向(ZA)上抵接。碟形弹簧(32)经由轴承(20)在齿条轴轴向(ZA)上弹性支承螺母(80)。与碟形弹簧(32)对置的板(31)的一侧面(31c)以与齿条轴径向(ZB)交叉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本申请主张于2014年3月2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64703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转向装置之一,存在一种由安装于齿条轴的外周的滚珠丝杠机构和经由减速机构连结于滚珠丝杠机构的马达构成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该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若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传递至滚珠丝杠机构,则滚珠丝杠机构对齿条轴施加轴向力。施加于该齿条轴的轴向力成为辅助力,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以往,作为这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滚珠丝杠机构的支承构造,存在国际公开第2011/147824号公报所记载的构造。
如图15所示,在国际公开第2011/147824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滚珠丝杠机构120的螺母121经由轴承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覆盖齿条轴100的周围的外壳110。在齿条轴100的轴向ZA上的轴承130与外壳110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状的弹性部件140以及板141。板141防止弹性部件140与外壳110接触。轴承130被弹性部件140、140在齿条轴轴向ZA上夹住。由此,螺母121经由轴承130被弹性部件140、140在齿条轴轴向ZA上弹性支承。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因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而对齿条轴100作用有轴向ZA的力时,在作为初始动作而螺母121以及轴承130与齿条轴100成为一体,并边克服来自弹性部件140的弹力边在轴向ZA上移动之后,螺母121相对于齿条轴100相对旋转。因此,当开始有轴向ZA的力作用于齿条轴100时,齿条轴100容易在轴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减轻在转向操作的初始阶段的阻力感。因此,能够得到顺畅的操舵感。
然而,作为弹性部件140,例如可以使用图16A所示的碟形弹簧142。然而,在将这样的碟形弹簧142用作弹性部件140的情况下,当轴承130在齿条轴轴向ZA上移动时,存在使碟形弹簧142变形至图16B所示的紧贴状态的可能性。此外,紧贴状态表示碟形弹簧142的轴向的长度变为与板厚相同或与其接近的长度的状态。若使碟形弹簧142变形至紧贴状态,则会对碟形弹簧142作用有过大的应力。这成为缩短碟形弹簧142的寿命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延长弹性支承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的碟形弹簧的寿命的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具有:滚珠丝杠机构,其具有经由多个滚珠而旋合于形成在车辆的转向轴的外周面的螺纹槽的圆筒状的螺母,并基于上述螺母的旋转对上述转向轴施加轴向力;马达,其对上述螺母施加扭矩;外壳,其覆盖上述转向轴的周围;轴承,其将上述螺母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外壳旋转;碟形弹簧,其在上述螺母相对于上述外壳沿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相对移动时,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弹性支承上述螺母;以及板,其限制上述碟形弹簧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的移动。
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轴承与上述板之间,在上述碟形弹簧与上述板之间、以及上述碟形弹簧与上述轴承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限制上述碟形弹簧的挠曲的限制部。
根据该结构,利用设置于碟形弹簧与板之间、以及碟形弹簧与轴承之间的至少一方的限制部能够抑制碟形弹簧的挠曲,因此难以将碟形弹簧使用至紧贴状态。由此,能够缓和作用于碟形弹簧的应力,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的寿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轴承具有固定于上述螺母的内圈和以能够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外壳抵接的外圈,上述板以与上述轴承的外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上述外壳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轴承的外圈与上述板之间的间隙,并经由上述轴承弹性支承上述螺母,上述限制部形成在上述板的与上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轴承具有固定于上述螺母的内圈和以能够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外壳抵接的外圈,上述板以与上述轴承的外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上述外壳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轴承的外圈与上述板之间的间隙,并经由上述轴承弹性支承上述螺母,上述限制部形成在上述轴承的外圈的与上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设置限制部。
然而,根据轴承的形状,存在难以将限制部形成于轴承的外圈的侧面的情况。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轴承具有固定于上述螺母的内圈和以能够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外壳抵接的外圈,上述板由以与上述轴承的外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且与上述外壳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的第一板和与上述轴承的外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的第二板构成,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第一板与上述第二板之间,并经由上述第二板以及上述轴承弹性支承上述螺母,上述限制部形成在上述第二板的与上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
根据该结构,即便在对轴承的侧面的加工较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限制部设置于轴承的外圈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限制部由以与上述转向轴的径向交叉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锥面构成。
根据该结构,碟形弹簧与板以及轴承中任一方的锥面面接触,从而限制碟形弹簧的挠曲,因此在限制挠曲时,难以在碟形弹簧发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的寿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轴承具有固定于上述螺母的内圈和以能够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外壳抵接的外圈,上述板以与上述轴承的外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上述外壳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轴承的外圈与上述板之间的间隙,并经由上述轴承弹性支承上述螺母,上述限制部形成在上述碟形弹簧的与上述板对置的一侧面、以及上述碟形弹簧的与上述轴承对置的另一侧面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容易地设置限制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限制部由以上述碟形弹簧的板厚从上述碟形弹簧的内缘部朝向外缘部变化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锥面构成。
根据该结构,碟形弹簧与各板以及轴承中任一方的锥面面接触,从而限制碟形弹簧的挠曲,因此在限制挠曲时,难以在碟形弹簧发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的寿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板具有在上述转向轴的径向上支承上述碟形弹簧的支承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碟形弹簧在转向轴的径向上的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例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
图1是针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示出其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示出其助力机构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示出其滚珠丝杠机构的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支承部示出其分解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5是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支承部示出其动作例的剖视图。
图6是针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示出其滚珠丝杠机构的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承支承部示出其动作例的剖视图。
图8是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承支承部的变形例示出其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针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示出其滚珠丝杠机构的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针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轴承支承部示出其动作例的剖视图。
图11是针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示出其滚珠丝杠机构的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针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示出其滚珠丝杠机构的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针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示出其滚珠丝杠机构的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4是针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示出其滚珠丝杠机构的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针对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示出其滚珠丝杠机构的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6A是针对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示出其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6B是针对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示出其轴承支承部的剖面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转向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是通过马达对转向机构施加辅助力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如图1所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具备基于驾驶员对方向盘2的操作来使转向轮3转向的转向机构4、以及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助力机构5。
转向机构4具备构成方向盘2的旋转轴的转向轴40、以及经由齿轮齿条机构41连结于转向轴40的下端部的齿条轴42。在本实施方式中,齿条轴42相当于转向操纵轴。在转向机构4中,若转向轴40伴随着驾驶员对方向盘2的操作而旋转,则该旋转运动经由齿轮齿条机构41转换为齿条轴42在轴向ZA上的往复直线运动。该齿条轴42在轴向ZA上的往复直线运动传递至连结于其两端的横拉杆43,由此转向轮3的转向角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
助力机构5设置于齿条轴42。助力机构5由马达6以及动力传递机构7构成。动力传递机构7以及齿条轴42被外壳10覆盖。外壳10由在动力传递机构7的附近沿齿条轴42的轴向被分割的第一外壳11以及第二外壳12构成,通过将上述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相互连结而构成。马达6以其输出轴60与齿条轴42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通过螺栓13而组装于外壳10的外壁。另外,马达6的输出轴60通过形成于外壳10的贯通孔14而向外壳10的内部延伸。动力传递机构7由安装于齿条轴42的外周的滚珠丝杠机构8、以及将马达6的输出轴60的旋转减速传递至滚珠丝杠机构8的减速机构9构成。
对滚珠丝杠机构8以及减速机构9各自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齿条轴42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44。滚珠丝杠机构8具备经由多个滚珠82而旋合于齿条轴42的螺纹槽44的螺母80。在螺母80的内周面形成有与齿条轴42的螺纹槽44对置的螺旋状的螺纹槽81。即,由被齿条轴42的螺纹槽44与螺母80的螺纹槽81围起的螺旋状的空间构成供滚珠82滚动的滚动路R。在螺母80内形成有连通滚动路R的两位置间的未图示的环流路。因此,滚珠82能够经由螺母80内的环流路而在滚动路R无限循环。
在螺母80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圆环状的凸缘部83。在螺母80的外周面,以与凸缘部83在轴向上卡合的方式嵌合有轴承20的内圈21,并且以与该轴承20的内圈21邻接的方式嵌合有从动带轮91。轴承20由多列角接触球轴承构成。在螺母80的与凸缘部8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84。从动带轮91旋合于该外螺纹部84,从而相对于螺母80固定从动带轮91。另外,通过从动带轮91与凸缘部83夹住轴承20的内圈21,从而相对于螺母80固定轴承20的内圈21。轴承20的外圈22的外周面以能够在齿条轴轴向ZA上滑动的方式与外壳10抵接。螺母80被该轴承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壳10旋转。
减速机构9具备一体地安装于马达6的输出轴60的驱动带轮90、从动带轮91、以及卷绕于各带轮90、91的带92。
由这样的滚珠丝杠机构8以及减速机构9构成的助力机构5,在马达6的输出轴60基于对马达6的通电而旋转时,驱动带轮90与马达6的输出轴60成为一体而旋转。由此,驱动带轮90经由带92而使从动带轮91以及螺母80旋转。伴随着螺母80的旋转来驱动滚珠丝杠机构8。在滚珠丝杠机构8中,若螺母80相对于齿条轴42相对旋转,则滚珠82从螺母80以及齿条轴42承受负荷并在滚动路R无限循环。通过该滚珠82的无限循环,将施加于螺母80的扭矩传递至齿条轴42,从而齿条轴42相对于螺母80在轴向ZA上相对移动。即、轴向ZA的力施加于齿条轴42。施加于该齿条轴42的轴向ZA的力成为辅助力,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
在轴承20的外圈22的一侧面23与第一外壳1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承部30A。在第二外壳12形成有朝向轴承20的外圈22的另一侧面24延伸的延伸配置部12a,在该第二外壳12的延伸配置部12a与轴承20的外圈22的另一侧面24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承部30B。第一支承部30A以及第二支承部30B在齿条轴轴向ZA上弹性支承轴承20的外圈22,由此间接地在齿条轴轴向ZA上弹性支承螺母80。接下来,对第一支承部30A以及第二支承部30B的构造进行详述。第一支承部30A以及第二支承部30B由相同的构造构成,因此在下文中,为方便起见,仅对第一支承部30A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支承部30A由板31以及碟形弹簧32构成。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碟形弹簧32由呈圆锥台的环状的金属部件构成。详细地说,对碟形弹簧32呈其内缘部32a向轴向的一端侧突出、其外缘部32b向轴向的另一端部侧突出的形状。
板31由与齿条轴轴向ZA正交的剖面形状大致呈L字形的环状的金属部件构成。即、板31具有在其径向上延伸的径向延伸部31a和从径向延伸部31a的内周端部向板31的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31b。如图3所示,板31以与轴承20的外圈22在齿条轴轴向ZA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另外,径向延伸部31a的与和碟形弹簧32对置的一侧面31c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侧面31d与外壳10在齿条轴轴向ZA上抵接。碟形弹簧32的内周部分嵌入轴向延伸部31b的外周。碟形弹簧32以其内缘部32a与板31的径向延伸部31a接触、且其外缘部32b与轴承20的外圈22接触的方式配置。即,碟形弹簧32配置于板31与轴承20的外圈22之间。第一支承部30A的碟形弹簧32对轴承20的外圈22施加弹力F1。同样地,第二支承部30B的碟形弹簧32对轴承20的外圈22施加弹力F2。通过上述第一支承部30A以及第二支承部30B各自的弹力F1、F2在齿条轴轴向ZA上弹性支承轴承20的外圈22。通过这样的构造,螺母80经由轴承20而在齿条轴轴向ZA上被第一支承部30A以及第二支承部30B弹性支承。
与碟形弹簧32对置的径向延伸部31a的一侧面31c由以与齿条轴42的径向ZB交叉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锥面构成。详细地说,板31的一侧面31c以从碟形弹簧32的内缘部32a所对置的部位开始越朝向碟形弹簧32的外缘部32b所对置的部位、越向碟形弹簧32侧膨出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能够得到如下所示的作用以及有效效果。
(1)若因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而对齿条轴42作用有轴向ZA的力、从而滚珠丝杠机构8的螺母80以及轴承20成为一体而朝向第一支承部30A位移,则第一支承部30A的碟形弹簧32的外缘部32b被朝向板31按压,从而碟形弹簧32挠曲。此时,如图5所示,若碟形弹簧32与板31的一侧面31c接触,则会限制碟形弹簧32继续挠曲。由此,难以使碟形弹簧32变形至紧贴状态,因此能够缓和作用于碟形弹簧32的应力。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32的寿命。另外,还能够增大碟形弹簧32的允许应力。若能够增大碟形弹簧32的允许应力,则能够提高碟形弹簧32的弹簧常数,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从碟形弹簧32作用于轴承20的弹力。结果是能够在转向操作的初始阶段实现更具有刚性感的操舵感。
(2)碟形弹簧32的挠曲的限制通过板31的一侧面31c与碟形弹簧32面接触来进行,因此在限制挠曲时难以在碟形弹簧32发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32的寿命。
(3)板31形成有轴向延伸部31b。由此,能够在齿条轴径向ZB上支承碟形弹簧32,因此能够抑制碟形弹簧32在齿条轴径向ZB上的位置偏移。
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方便起见,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板31称为第一板。
如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中,在轴承20的外圈22与碟形弹簧32之间配置有环状的第二板33。第二板33与轴承20的外圈22在齿条轴轴向ZA上抵接。另外,碟形弹簧32的外缘部32b与第二板33接触。与碟形弹簧32对置的第二板33的侧面33a由以与齿条轴42的径向ZB交叉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锥面构成。详细地说,第二板33的侧面33a以从与碟形弹簧32的外缘部32b对置的部位开始越朝向与碟形弹簧32的内缘部32a对置的部位、越向碟形弹簧32侧膨出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另一方面,与碟形弹簧32对置的板31的一侧面31c为与齿条轴42的径向ZB平行的平面。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能够得到如下所示的作用以及有效的效果。
(4)在滚珠丝杠机构8的螺母80以及轴承20成为一体并朝向第一支承部30A位移、由此碟形弹簧32挠曲时,若图7所示碟形弹簧32与第二板33的侧面33a面接触,则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继续挠曲。因此,难以将碟形弹簧32使用至紧贴状态,因而能够缓和作用于碟形弹簧32的应力。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32的寿命。
(5)第二板33的侧面33a与碟形弹簧32面接触,从而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的挠曲,因此在限制挠曲时难以在碟形弹簧32发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32的寿命。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该变形例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中,在除掉第二板33之后,轴承20的外圈22的一侧面23形成为锥状。详细地说,轴承20的外圈22的一侧面23以从与碟形弹簧32的外缘部32b对置的部位开始越朝向与碟形弹簧32的内缘部32a对置的部位、越朝向碟形弹簧32膨出的方式形成为锥状。此外,虽省略图示,但与轴承20的外圈22的一侧面23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侧面24也形成为锥状。在这样的结构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4)、(5)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中,与碟形弹簧32对置的板31的一侧面31c成为与齿条轴42的径向ZB平行的平面。
另一方面,与板31对置的碟形弹簧32的轴向上的一侧面32c由锥面构成。详细地说,碟形弹簧32的一侧面32c以从内缘部32a开始越朝向外缘部32b、碟形弹簧32的板厚越厚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能够得到如下(6)所示的作用以及有效的效果。
(6)当碟形弹簧32因滚珠丝杠机构8的螺母80以及轴承20成为一体并朝向第一支承部30A位移而挠曲时,如图10所示,若碟形弹簧32的一侧面32c与板31面接触,则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继续挠曲。因此,难以将碟形弹簧32使用至紧贴状态,因而能够缓和作用于碟形弹簧32的应力。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32的寿命。
(7)碟形弹簧32的一侧面32c与板31面接触,从而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的挠曲,因此在限制挠曲时,难以在碟形弹簧32发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延长碟形弹簧32的寿命。
此外,各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如下形态来实施。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板31的一侧面31c形成为锥状,但板31的一侧面31c的形状只要是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的挠曲的形状,就可适当地改变。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板31的一侧面31c形成台阶部31e,或如图12所示,将板31的一侧面31c形成为曲面状。总之,只要在板31的一侧面31c设置有限制碟形弹簧32的挠曲的限制部即可。同样地,对第二实施方式而言,第二板33的侧面33a的形状只要是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的挠曲的形状,就可适当地改变。另外,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而言,轴承20的一侧面23以及另一侧面24各自的形状只要是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的挠曲的形状,就可适当地改变。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碟形弹簧32的一侧面32c形成为锥状,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例如,如图13所示,将与碟形弹簧32的一侧面32c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侧面32d形成为锥状。详细地说,以从外缘部32b开始、越朝向内缘部32a板厚越厚的方式将碟形弹簧32的另一侧面32d形成为锥状。在这样的结构下,若碟形弹簧32的另一侧面32d与轴承20的外圈22的一侧面23面接触,则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继续挠曲。因此,难以将碟形弹簧32使用至紧贴状态,因而能够延长碟形弹簧32的寿命。此外,也可以将碟形弹簧32的一侧面32c以及另一侧面32d两者形成为锥状。另外,碟形弹簧32的一侧面32c或另一侧面32d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锥状,只要是能够限制碟形弹簧32的挠曲的形状,就可适当地改变。总之,只要在碟形弹簧32的一侧面32c以及另一侧面32d的至少一方形成有限制碟形弹簧32的挠曲的限制部即可。
·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第一支承部30A以及第二支承部30B设置于螺母80。详细地说,如图14所示,在螺母80的凸缘部83与轴承20的内圈21之间形成间隙,并在该间隙配置第一支承部30A。第一支承部30A的板31以与轴承20的内圈21在齿条轴轴向ZA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另外,板31的与和碟形弹簧32对置的一侧面31c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侧面31d与螺母80的凸缘部83在齿条轴轴向ZA上抵接。板31的一侧面31c由以与齿条轴42的径向ZB交叉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锥面构成。在该板31与轴承20的内圈21之间配置有碟形弹簧32。另外,将由与第一支承部30A相同的构造构成的第二支承部30B配置于从动带轮91与轴承20的内圈21之间。此外,轴承20的内圈21以能够在齿条轴轴向ZA上滑动的方式与螺母80抵接。另外,轴承20的外圈22被第一外壳11以及第二外壳12的延伸配置部12a夹住,由此固定于外壳10。在这样的结构下,也能够借助第一支承部30A以及第二支承部30B各自的弹力而在齿条轴轴向ZA上弹性支承螺母80。另外,板31的一侧面31c形成为锥状,因此难以将碟形弹簧32使用至紧贴状态。因此,既能够延长碟形弹簧32的寿命,又能够增大碟形弹簧32的允许应力。此外,也可以将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及第三实施方式各自的结构应用于图14中例示的变形例。
·板31的轴向延伸部31b的形状只要能够在齿条轴径向ZB上支承碟形弹簧32,就可适当地改变。总之,只要在板31设置有在齿条轴径向ZB上支承碟形弹簧32的支承部即可。另外,也可以从板31除掉包括轴向延伸部31b的支承部。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轴承20是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但轴承20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轴承。
·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不局限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于线控转向式转向装置等。
对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该变形例理解到的技术思想进行补记。
对转向装置而言,上述轴承具有以能够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上述螺母抵接的内圈和固定于上述外壳的外圈,上述板以与上述轴承的内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上述螺母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轴承的内圈与上述板之间,上述限制部形成在上述板的与上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设置限制部。
对转向装置而言,上述轴承具有以能够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上述螺母抵接的内圈和固定于上述外壳的外圈,上述板以与上述轴承的内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上述螺母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轴承的内圈与上述板之间,上述限制部形成在上述轴承的与上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设置限制部。
对转向装置而言,上述轴承具有以能够在上述转向轮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上述螺母抵接的内圈和固定于上述外壳的外圈,上述板由以与上述轴承的内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且与上述螺母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的第一板和、与上述轴承的内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的第二板构成,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第一板与上述第二板之间,并经由上述第二板以及上述轴承弹性支承上述螺母,上述限制部形成在上述轴承的与上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设置限制部。
对转向装置而言,上述轴承具有以能够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上述螺母抵接的内圈和固定于上述外壳的外圈,上述板以与上述轴承的内圈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上述螺母在上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上述碟形弹簧配置于上述轴承的内圈与上述板之间,上述限制部形成在上述碟形弹簧的与上述板对置的一侧面,以及上述碟形弹簧的与上述轴承对置的另一侧面的至少一方。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设置限制部。

Claims (8)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滚珠丝杠机构,其具有经由多个滚珠而旋合于形成在车辆的转向轴的外周面的螺纹槽的圆筒状的螺母,并基于所述螺母的旋转对所述转向轴施加轴向力;
马达,其对所述螺母施加扭矩;
外壳,其覆盖所述转向轴的周围;
轴承,其将所述螺母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
碟形弹簧,其在所述螺母相对于所述外壳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相对移动时,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弹性支承所述螺母;以及
板,其限制所述碟形弹簧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的移动,
所述碟形弹簧配置于所述板与所述轴承之间,
在所述碟形弹簧与所述板之间、以及所述碟形弹簧与所述轴承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限制所述碟形弹簧的挠曲的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具有固定于所述螺母的内圈和以能够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外壳抵接的外圈,
所述板以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所述外壳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
所述碟形弹簧配置于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板之间的间隙,并经由所述轴承弹性支承所述螺母,
所述限制部形成在所述板的与所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具有固定于所述螺母的内圈和以能够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外壳抵接的外圈,
所述板以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所述外壳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
所述碟形弹簧配置于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板之间的间隙,并经由所述轴承弹性支承所述螺母,
所述限制部形成在所述轴承的外圈的与所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具有固定于所述螺母的内圈和以能够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外壳抵接的外圈,
所述板由以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且与所述外壳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的第一板和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的第二板构成,
所述碟形弹簧配置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并经由所述第二板以及所述轴承弹性支承所述螺母,
所述限制部形成在所述第二板的与所述碟形弹簧对置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由以与所述转向轴的径向交叉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锥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具有固定于所述螺母的内圈和以能够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外壳抵接的外圈,
所述板以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与所述外壳在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抵接,
所述碟形弹簧配置于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板之间的间隙,并经由所述轴承弹性支承所述螺母,
所述限制部形成在所述碟形弹簧的与所述板对置的一侧面、以及所述碟形弹簧的与所述轴承对置的另一侧面的至少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由以所述碟形弹簧的板厚从所述碟形弹簧的内缘部朝向外缘部变化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锥面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具有在所述转向轴的径向上支承所述碟形弹簧的支承部。
CN201510124676.6A 2014-03-26 2015-03-20 转向装置 Active CN104943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4703 2014-03-26
JP2014064703A JP6471411B2 (ja) 2014-03-26 2014-03-26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741A CN104943741A (zh) 2015-09-30
CN104943741B true CN104943741B (zh) 2019-01-08

Family

ID=52706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4676.6A Active CN104943741B (zh) 2014-03-26 2015-03-20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40673B2 (zh)
EP (1) EP2923923B1 (zh)
JP (1) JP6471411B2 (zh)
CN (1) CN1049437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87195B2 (en) * 2013-05-22 2020-09-29 Jtekt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6420184B2 (ja) * 2015-03-06 2018-1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728974B2 (ja) 2016-05-23 2020-07-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ボールねじ機構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6007542A1 (de) 2016-06-22 2017-12-28 Thyssenkrupp Ag Kugelgewindetrieb einer elektromechanischen Servolenkung mit Umlenkkörper für eine Kugelrückführung
KR101854984B1 (ko) * 2016-07-05 2018-05-04 주식회사 만도 랙구동형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DE102016114677A1 (de) * 2016-08-08 2018-02-08 Thyssenkrupp Ag Haltering für die axiale Fixierung eines Drehlagers einer Lenk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JP6941931B2 (ja) * 2016-10-31 2021-09-29 Ntn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8070008A (ja) * 2016-10-31 2018-05-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8084312A1 (ja) * 2016-11-07 2018-05-1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直線駆動装置、モータ、および直線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6494498B (zh) * 2016-11-25 2018-11-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转向机构
KR102232849B1 (ko) * 2017-04-06 2021-03-26 주식회사 만도 랙구동형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DE102017217631B3 (de) * 2017-10-04 2018-07-26 Zf Friedrichshafen Ag Aktuator einer Lenkung sowie steer-by-wire-Lenk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10889318B2 (en) * 2017-11-24 2021-01-12 Jtekt Corporation Steering device
WO2019156720A1 (en) * 2018-02-07 2019-08-15 The Timken Company Roller seating device for tapered roller bearings
JP7222263B2 (ja) * 2019-02-14 2023-02-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6855A (ja) * 2001-03-09 2002-09-18 Japan Servo Co Ltd 軸受とバネを納めるハウジング構造
JP4136700B2 (ja) * 2003-02-14 2008-08-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ウォームシャフト可動量調整方法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減速機
WO2004091997A1 (ja) * 2003-04-18 2004-10-28 Koyo Seiko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8265550A (ja) * 2007-04-20 2008-11-06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9062840A (ja) * 2007-09-05 2009-03-26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ノズル式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DE102010029266A1 (de) * 2010-05-25 2011-12-01 Zf Lenksysteme Gmbh Kugelumlaufgetriebe
DE102010038715B4 (de) 2010-07-30 2023-10-12 Robert Bosch Gmbh Kugelgewindetrieb für ein Lenkgetriebe
DE102011116058A1 (de) * 2011-10-18 2013-04-18 Thyssenkrupp Presta Ag Elektromechanische Kraftfahrzeuglenkung
CN103171615B (zh) 2011-12-26 2016-12-28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DE102012005932B4 (de) 2012-03-26 2018-07-12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Lageranordnung
US10787195B2 (en) 2013-05-22 2020-09-29 Jtekt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3923A1 (en) 2015-09-30
US9440673B2 (en) 2016-09-13
EP2923923B1 (en) 2017-08-09
JP6471411B2 (ja) 2019-02-20
CN104943741A (zh) 2015-09-30
US20150274200A1 (en) 2015-10-01
JP2015186949A (ja) 2015-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3741B (zh) 转向装置
US10787195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US9822864B2 (en) Strain wave gearing apparatus
US9290199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KR101697936B1 (ko) 파동발생기 및 파동기어장치
CN105443698B (zh) 电动式直动致动器以及电动式盘形制动装置
JP6452274B2 (ja) 特に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ための軸受装置、及び当該軸受装置を具備するロータリーエンジン
US9859771B2 (en) Motor device
CN103382962A (zh) 用于动力转向机构的滚动轴承
CN105936295B (zh) 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US9347534B2 (en) Ball screw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465168A (zh) 滚动轴承
CN105299069B (zh) 联轴器
JP2016168879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480986B1 (ko) 초정밀위치제어용 핀 롤러형 구동기어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력전달장치
EP3081424A1 (en) Speed reducer
JP6154466B2 (ja) 無肩トレランスリング
JPWO2016051845A1 (ja) 無段変速機
US7032470B2 (en) Yoke bearing providing improved support
JP2018114770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908832B1 (ko) 롤러 태핏 디바이스 및 롤러 태핏 디바이스를 생산하는 방법
KR20160003085A (ko) 스핀들 너트 및 해당 볼 스크류 구동부
US10619718B2 (en) Worm reduc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worm reducer
JP2022134757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2977629A1 (en) Annular bearing structure for reduction dr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