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1463A - 反相胶体晶体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反相胶体晶体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1463A
CN104941463A CN201510282254.1A CN201510282254A CN104941463A CN 104941463 A CN104941463 A CN 104941463A CN 201510282254 A CN201510282254 A CN 201510282254A CN 104941463 A CN104941463 A CN 104941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film
colloidal crystal
solution
phase colloidal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22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海林
唐建国
拉尼尔
于冰
钱香红
罗永丽
袁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822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14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1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1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以正硅酸乙酯在氨水溶液中水解的方法合成SiO2微球,然后采用垂直排列自组装法使微球排列规整,待溶剂挥发后将其浸入HF溶液中刻蚀模板及硅基片,制得反相胶体晶体膜。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孔径均一,结构规整,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IgG分离效果可达普通PVDF膜的10.2倍。

Description

反相胶体晶体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相胶体晶体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及所述反相胶体晶体膜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多肽、酶、蛋白质等活性生物的分离与纯化要求日益提高,膜色谱技术因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能满足生物大分子高效分离与纯化的需要,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膜色谱采用具有一定孔径的膜作为介质,连接配基,利用膜配基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纯化。当料液以一定的流速流过膜的时候,目标分子与膜介质表面或膜孔内基团特异性结合,而杂质则透过膜孔流出,至处理完成后在用洗脱液将目标分子洗脱下来。普通的微滤膜作为膜色谱吸附材料,吸附率低,以胶体晶体为模板制备的三维有序大孔材料,孔的排列周期有序,孔径大小可控,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分离蛋白效果显著,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在催化、制药、过滤吸附及光子晶体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关于疏水膜色谱法分离蛋白的方法很多,一些报道如下:(1)Sasagawa等《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杂志1999,848(1),161-168通过射线引发接枝获得GMA膜,先在中空纤维膜上接入环氧基团,然后通过亚硫酸钠接入SO3H基团,再与镁离子交联,制成离子交换膜介质,用于从蛋清中分离溶菌酶,该膜比表面积相较小,分离效果较差。(2)Zeng等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杂志1998,148,195-205甲壳素膜上偶联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获得了非常稳定的离子交换膜,可在酸或碱溶液中保持强度。他们采用三种低pI值的蛋白质(卵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胰岛素抑制剂)和两种高pI的蛋白质(溶菌酶、细胞色素C)作为目标蛋白,分离两组中任意两对蛋白质的混合物,获得了很高纯度的产物,通过该膜仅能分离PI差别较大的蛋白。(3)Tennikova等在《Journal ofChromatography A》杂志1993,646,279-288以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GMA-EDMA共聚物(体积比15:35:50)为基质,经0.1mL/L磺酸在80℃条件下处理5h,获得了疏水膜介质,用于分离肌球素、核酸酶、溶菌酶和胰凝乳蛋白酶。该膜的孔径为微米级别,应用范围小。(4)Castilho等在《Journalof Membrane Science》杂志2000,172,269-277报道了在尼龙微孔膜表面交联葡聚糖(Mr≈6000和40000)和聚乙烯醇(Mr≈72000),获得了具有足够活化位点和较低的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膜基质,同时膜的透过性也得到了提高。在膜上偶联蛋白A后可用于亲和分离人免疫球蛋白IgG,该膜的通透性较差。
上述疏水色谱膜的比表面积小,孔分布不是三维有序,通透性不好,工艺复杂,制备流程繁琐,操作条件苛刻,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膜比表面积小,孔排列不规整,通透性差,分离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这种反相胶体晶体膜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垂直排列自组装法、刻蚀模板制得反相胶体晶体膜,显著提高蛋白IgG的分离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乙醇中,混合均匀后得第一溶液;
S12:将水、以NH3计浓度为10-16mol/L的浓氨水与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持续搅拌15-30小时,得到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
S2:制备单分散硅球模板
将至少两片基片置于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中1-4天,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在所述相邻基片的相对面上形成单分散硅球排列的三维有序的模板;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间距为25-100μm;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
将单分散硅球模板干燥后置于紫外聚合反应体系中,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后,刻蚀掉单分散硅球模板和基片即得。
所述步骤S11中每50ml乙醇中添加2.08~6.23g正硅酸乙酯;所述步骤S12中水、浓氨水与乙醇的质量比为(0.12~3):(3.85~10):40;所述步骤S13中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1.58~45.73):(35.11~43.40)。
所述的乙醇为无水乙醇,所述的水为去离子水。
所述的紫外聚合反应体系包括聚合反应单体和光引发剂,所述聚合反应单体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甲基丙烯酸丁酯(HBMA)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光引发剂为安息香异丁醚(BIE)。
聚合反应单体的预处理为: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2-4次,以去除外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
所述的步骤S2中的基片为硅片,所述的硅片用过氧化氢和硫酸的混合液进行前处理,所述过氧化氢和硫酸的体积比为1:(1~3)。
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为35-835nm。
一种所述反相胶体晶体膜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先以正硅酸乙酯在氨水溶液中水解的方法合成SiO2微球,然后采用垂直排列自组装法使微球排列规整,待溶剂挥发后将其浸入HF溶液中刻蚀模板及硅基片,制得反相胶体晶体膜。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孔径均一,结构规整,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IgG分离效果可达普通PVDF膜的10.2倍。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可以通过调整相邻两硅片间聚合空间的大小控制膜的厚度25-100微米这是两硅基片间距越小,毛细力越大,胶体晶体模板越规整,形成的膜越薄,孔结构就越规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硅基片间距为25-100微米。
(3)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反相胶体晶体膜分离蛋白时,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孔呈三维有序排列,分离效率高,降低成本。
(4)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反相胶体晶体膜可广泛用于光子晶体、生物传感器、制药、过滤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为垂直排列法制备胶体晶体模板的示意图;
图2为溶剂蒸发后的胶体晶体模板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得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的透射电镜图;
图4为实施例2所得的单分散硅球模板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5为实施例2胶体晶体模板置于紫外聚合反应体系中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反相胶体晶体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所得的胶体晶体模板置于紫外聚合反应体系中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8为实施例2所得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9为实施例7所得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俯视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10为实施例7所得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横截面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11为实施例4所得反相胶体晶体膜的俯视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12为实施例4所得反相胶体晶体膜的横截面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13为普通PVDF膜俯视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14为普通PVDF膜横截面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15为疏水膜分离蛋白时的紫外吸收变化图。
其中:1-聚酯薄膜;2-单晶硅片;3-SiO2颗粒;4-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由JEM-1200EX型扫描电镜测得。
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由JSM-6500F型场发射扫描电镜测得。
疏水膜的紫外吸收变化曲线由FPLC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测得。
实施例1
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0:原料预处理:
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3次,以去除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对苯二酚;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在锥形瓶中将2.08g正硅酸乙酯(TEOS)与5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一溶液;
S12:在另一锥形瓶中加入0.12g去离子水、3.85mL浓度为13mol/L(以NH3计)的浓氨水与4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20℃条件下混合并进行磁力搅拌,持续搅拌20小时,得到粒径为35n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1.58:35.11;
S2:制备单分散硅球模板
如图1所示,将两片用体积比为1:3的过氧化氢-硫酸处理过的单晶硅片2(混合前所述过氧化氢浓度为30wt%,所述硫酸为98wt%的浓硫酸),经干燥后切成24×30mm矩形,在底部和顶部的空白区域1粘上聚酯膜或者微孔过滤膜将它们分开,然后垂直插入上述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4中,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分散液被硅片由底部吸入,随着乙醇和水的挥发(图1中最上方的两条曲线为溶剂挥发方向示意图),在所述相邻基片的相对面上SiO2颗粒3自组装成最稳定的三维有序结构,胶体晶体模板的形成时间依据分散粒子的浓度不同而不同,大约3天,再在室温下干燥12小时,即得如图2所示的单分散硅球模板;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间距为25μm;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
将干燥后的胶体晶体膜板置于0.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1.5g甲基丙烯酸丁酯(HBMA)、0.2g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0.03g安息香异丁醚(BIE)构成的聚合反应体系中,在紫外光(30W,254nm)照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15min后,沉浸于10wt%HF溶液中刻蚀掉单分散硅球模板和硅基片即得。
采用本实施例反相胶体晶体膜层析色谱介质用FPLC蛋白纯化系统分离免疫球蛋白(IgG)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35nm膜作为层析色谱介质用FPLC蛋白纯化系统分离免疫球蛋白(IgG),配制两种缓冲溶液,低盐缓冲液为20mM磷酸钠缓冲溶液(PH7.0),向低盐缓冲液加入2M硫酸铵即制得高盐缓冲液。分离蛋白分以下几个步骤:1)平衡:用高盐缓冲液平衡30min,流速为1mL/min。2)进样:以流速为1mL/min吸入2.5mL高盐缓冲液之后换成1g/L的高盐缓冲液的IgG溶液,流速1mL/min,进样10min。3)淋洗:喂入7.5mL高浓度缓冲液,流速1mL/min。4)洗脱:以流速1mL/min吸入低浓度缓冲液洗脱膜所吸收的蛋白。
实施例2
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0:原料预处理:
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3次,以去除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对苯二酚;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在锥形瓶中将4.58g正硅酸乙酯(TEOS)与5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一溶液;
S12:在另一锥形瓶中加入2.23g去离子水、7.7mL浓度为13mol/L(以NH3计)的浓氨水与4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20℃条件下混合并进行磁力搅拌,持续搅拌20小时,得到粒径为375n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4.08:40.6;所述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的透射电镜如图3所示。
S2:制备单分散硅球模板
将两片用体积比为1:3的过氧化氢-硫酸处理过的单晶硅片(混合前所述过氧化氢浓度为30wt%,所述硫酸为98wt%的浓硫酸),经干燥后切成24×30mm矩形,在底部和顶部粘上聚酯膜或者微孔过滤膜将它们分开,然后垂直插入上述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分散液被硅片由底部吸入,随着乙醇水的挥发,在所述相邻基片的相对面上SiO2颗粒自组装成最稳定的三维有序结构,胶体晶体模板的形成时间依据分散粒子的浓度不同而不同,大约3天,再在室温下干燥12小时,即得单分散硅球模板。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间距为25μm。所述单分散硅球模板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如图4所示。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
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胶体晶体模板置于紫外聚合反应体系中的示意图见图5,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的刻蚀掉SiO2粒子后形成反相胶体晶体膜的示意图见图6,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见图8。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反相胶体晶体膜层析色谱介质用FPLC蛋白纯化系统分离免疫球蛋白(IgG)的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0:原料预处理:
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3次,以去除外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对苯二酚;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在锥形瓶中将5.41g正硅酸乙酯(TEOS)与5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一溶液;
S12:在另一锥形瓶中加入1.40g去离子水、10.0mL浓度为13mol/L(以NH3计)的浓氨水与4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20℃条件下混合并进行磁力搅拌,持续搅拌20小时,得到粒径为750n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4.91:41.8;
S2:制备单分散硅球模板
将两片用体积比为1:3的过氧化氢-硫酸处理过的单晶硅片(混合前所述过氧化氢浓度为30wt%,所述硫酸为98wt%的浓硫酸),经干燥后切成24×30mm矩形,在底部和顶部粘上聚酯膜或者微孔过滤膜将它们分开,然后垂直插入上述SiO2颗粒分散液中,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分散液被硅片由底部吸入,随着乙醇水的挥发,在所述相邻基片的相对面上SiO2颗粒自组装成最稳定的三维有序结构,胶体晶体模板的形成时间依据分散粒子的浓度不同而不同,大约3天,再在室温下干燥12小时,即得单分散硅球模板。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间距为25μm;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同实施例1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反相胶体晶体膜层析色谱介质用FPLC蛋白纯化系统分离免疫球蛋白(IgG)的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0:原料预处理:
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3次,以去除外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对苯二酚;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在锥形瓶中将6.23g正硅酸乙酯(TEOS)与5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一溶液;
S12:在另一锥形瓶中加入3.0g去离子水、5mL浓度为13mol/L(以NH3计)的浓氨水与4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20℃条件下混合并进行磁力搅拌,持续搅拌20小时,得到粒径为835n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5.73:41.8。
S2:制备单分散硅球膜
将两片用体积比为1:3的过氧化氢-硫酸处理过的单晶硅片(混合前所述过氧化氢浓度为30wt%,所述硫酸为98wt%的浓硫酸),经干燥后切成24×30mm矩形,在底部和顶部粘上聚酯膜或者微孔过滤膜将它们分开,然后垂直插入上述SiO2颗粒分散液中,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分散液被硅片由底部吸入,随着乙醇水的挥发,在所述相邻基片的相对面上SiO2颗粒自组装成最稳定的三维有序结构,胶体晶体模板的形成时间依据分散粒子的浓度不同而不同,大约4天,再在室温下干燥12小时,即得单分散硅球模板。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间距为25μm;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刻蚀掉SiO2粒子后形成反相胶体晶体膜俯视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见图11,反相胶体晶体膜横截面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见图12。图11和图12与图13和图14对比,可以看出本专利制得的多孔膜孔径均一,排列规整,膜比表面积大。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反相胶体晶体膜层析色谱介质用FPLC蛋白纯化系统分离免疫球蛋白(IgG)的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0:原料预处理:
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2次,以去除外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在锥形瓶中将4.37g正硅酸乙酯(TEOS)与5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一溶液;
S12:在另一锥形瓶中加入0.12g去离子水、5mL浓度为10mol/L(以NH3计)的浓氨水与4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20℃条件下混合并进行磁力搅拌,持续搅拌15小时,得到粒径为500n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3.87:36.12。
S2:制备单分散硅球模板,同实施例1;其中单晶硅片采用体积比为1:1的过氧化氢-硫酸处理过(混合前所述过氧化氢浓度为30wt%,所述硫酸为98wt%的浓硫酸);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同实施例1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反相胶体晶体膜层析色谱介质用FPLC蛋白纯化系统分离免疫球蛋白(IgG)的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0:原料预处理:
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4次,以去除外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对苯二酚;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同实施例2;
S12:在另一锥形瓶中加入2g去离子水、8mL浓度为16mol/L(以NH3计)的浓氨水与4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20℃条件下混合并进行磁力搅拌,持续搅拌30小时,得到粒径为650n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4.08:40.06。
S2:制备单分散硅球模板,同实施例2;其中单晶硅片用体积比为1:3的过氧化氢-硫酸处理过(混合前所述过氧化氢浓度为30wt%,所述硫酸为98wt%的浓硫酸)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同实施例1。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反相胶体晶体膜层析色谱介质用FPLC蛋白纯化系统分离免疫球蛋白(IgG)的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0:原料预处理:
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3次,以去除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对苯二酚;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在锥形瓶中将5.21g正硅酸乙酯(TEOS)与5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一溶液;
S12:在另一锥形瓶中加入3.0g去离子水、10mL浓度为13mol/L(以NH3计)的浓氨水与4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20℃条件下混合并进行磁力搅拌,持续搅拌20小时,得到粒径为440nm的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4.71:43.40。
S2:制备单分散硅球模板
将两片用体积比为1:3的过氧化氢-硫酸处理过的单晶硅片(混合前所述过氧化氢浓度为30wt%,所述硫酸为98wt%的浓硫酸),经干燥后切成24×30mm矩形,在底部和顶部粘上聚酯膜或者微孔过滤膜将它们分开,然后垂直插入上述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分散液被硅片由底部吸入,随着乙醇水的挥发,在所述相邻基片的相对面上SiO2颗粒自组装成最稳定的三维有序结构,胶体晶体模板的形成时间依据分散粒子的浓度不同而不同,大约3天,再在室温下干燥12小时,即得单分散硅球模板。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间距为25μm。所述单分散硅球模板的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如图4所示。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
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刻蚀掉SiO2粒子后形成反相胶体晶体膜的俯视电场发射扫描电镜见图9,横截面电场发射扫描电镜图见图10。所述的图9表明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多孔膜孔排列规整,孔径均一,比表面积大;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反相胶体晶体膜层析色谱介质用于FPLC蛋白纯化系统分离免疫球蛋白(IgG)的方法同实施例1。
图15为疏水膜分离蛋白时的紫外吸收变化图,其中A为实施例7的由440nm SiO2微粒制得的反相胶体晶体膜(ICC),B为实施例4制得的反相胶体晶体膜ICC,C为普通PVDF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制备硅球分散液
S11: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乙醇中,混合均匀后得第一溶液;
S12:将水、以NH3计浓度为10-16mol/L的浓氨水与乙醇混合均匀后得第二溶液;
S13: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持续搅拌15-30小时,得到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
S2:制备单分散硅球模板
将至少两片基片置于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液中1-4天,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在所述相邻基片的相对面上形成单分散硅球排列的三维有序的模板;相邻所述基片之间的间距为25-100μm;
S3:制备反相胶体晶体膜
将单分散硅球模板干燥后置于紫外聚合反应体系中,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后,刻蚀掉单分散硅球模板和基片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每50ml乙醇中添加2.08~6.23g正硅酸乙酯;所述步骤S12中水、浓氨水与乙醇的质量比为(0.12~3):(3.85~10):40;所述步骤S13中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质量比为(41.58~45.73):(35.11~43.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醇为无水乙醇,所述的水为去离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聚合反应体系包括聚合反应单体和光引发剂,所述聚合反应单体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甲基丙烯酸丁酯(HBMA)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光引发剂为安息香异丁醚(BI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单体的预处理为:将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装有中性氧化铝的过滤柱2-4次,以去除外聚合反应单体中的阻聚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的基片为硅片,所述的硅片用过氧化氢和硫酸的混合液进行前处理,所述过氧化氢和硫酸的体积比为1:(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胶体晶体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为35-835nm。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反相胶体晶体膜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CN201510282254.1A 2015-05-27 2015-05-27 反相胶体晶体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4941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2254.1A CN104941463A (zh) 2015-05-27 2015-05-27 反相胶体晶体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2254.1A CN104941463A (zh) 2015-05-27 2015-05-27 反相胶体晶体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1463A true CN104941463A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5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2254.1A Pending CN104941463A (zh) 2015-05-27 2015-05-27 反相胶体晶体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146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6082A (zh) * 2016-06-01 2017-12-08 青岛大学 一种温敏性反相胶体晶体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6867A (zh) * 2019-09-24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高纯度蛋白质结晶的获取方法
CN111100319A (zh) * 2019-12-17 2020-05-0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乙烯气体浓度可视化检测的非晶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221362A (zh) * 2020-10-21 2021-01-15 天津大学 具有离子团簇结构的季铵化聚砜均质膜及制备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VERSE COLLOIDAL CRYSTAL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Inverse colloidal crystal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6082A (zh) * 2016-06-01 2017-12-08 青岛大学 一种温敏性反相胶体晶体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6082B (zh) * 2016-06-01 2019-04-02 青岛大学 一种温敏性反相胶体晶体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6867A (zh) * 2019-09-24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高纯度蛋白质结晶的获取方法
CN111100319A (zh) * 2019-12-17 2020-05-0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乙烯气体浓度可视化检测的非晶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221362A (zh) * 2020-10-21 2021-01-15 天津大学 具有离子团簇结构的季铵化聚砜均质膜及制备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1463A (zh) 反相胶体晶体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蛋白中的应用
Li et al. 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for monoclonal antibody capture using countercurrent washing by microfiltration
EP1775000A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universal blood plasma from blood
CN104195042A (zh) 一种纳米材料整体柱固载酶生物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07748A (zh) 亲合分离方法
CN110237725A (zh) 有机胺改性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Guo et al. A new matrix for membran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urification of concanavalin A
CN107790075A (zh) 一种核‑壳‑壳结构的磁性介孔SiO2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EP3347125B1 (de) Adsorptionsmedium,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sowie verwendung desselben zur aufreinigung von biomolekülen
CN106276925A (zh) 一种制备介孔二氧化硅核壳微球的方法
Chen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Suen Mixed matrix membranes for adsorption application
Köse et al. Poly (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bas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lysozyme purification from chicken egg white
JP5756328B2 (ja) グラフト鎖を導入する方法、多孔質吸着膜、及びタンパク質の精製方法
CN103275258A (zh) 一种多孔型吸附树脂制备方法
Wickramasinghe et al. Adsorptive membranes and resins for acetic acid removal from biomass hydrolysates
CN103933946B (zh) 细菌纤维素负载镧金属化合物的吸附剂、制备及其应用
CN113416235B (zh) 用于纯化分离病毒类抗原的液相色谱法
Kadoi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ellulose monolith-like particle for virus purification
Schneider et al. Perspectives on adsorption technology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continuous downstream bioprocessing
CN1481928A (zh) 亲水性有机-无机复合渗透蒸发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2860A (zh) 一种葡聚糖基晶胶微球分离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US20050170402A1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substance from liquid
CN111085259A (zh) 一种氧化硅和sapo-34沸石复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05088242A (zh) 一种降低铜工艺成本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