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4747A - 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4747A
CN104934747A CN201510121452.XA CN201510121452A CN104934747A CN 104934747 A CN104934747 A CN 104934747A CN 201510121452 A CN201510121452 A CN 201510121452A CN 104934747 A CN104934747 A CN 104934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
socket
plug
splicing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14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云崇
桥本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34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4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7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86Parallel contacts arranged about a common ax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连接器包括相互嵌合的插头及插座,将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于电子设备。所述插头具备多个接点,在按相对于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第1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接点连接于所述插座侧的接点。

Description

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利用指向性高的电波的通信中,因通信机的设置场所,存在接收灵敏度下降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设置对无线接收图像信息的接收装置的朝向进行变更的驱动部,基于接收灵敏度而使接收装置的朝向变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76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需要用于对接收装置的朝向进行调整的机构,导致成本升高。
本发明鉴于所述状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的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用于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为:包括相互嵌合的插头及插座,将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于电子设备;所述插头,具备多个接点,在按相对于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第1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接点连接于所述插座侧的接点。
根据本构成,因为不管插头相对于插座按哪个方向连接而接点都导通,所以能够对连接方向进行选择。从而,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而将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多个接点在所述插头按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连接于被分配了信号线的所述插座的接点,该信号线与分配给各接点的信号线为同一信号线。
根据本构成,在相对于插座按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有插头的情况下,插头与插座的接点电连接,可以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为:包括相互嵌合的插头及插座,将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于电子设备;所述插头具备连接于电源线的多个第1接点和连接于接地线的多个第2接点;所述多个第1接点配置于相对于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所述多个第2接点配置于相对于所述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所述多个第1接点及第2接点在按相对于所述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第1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插座侧的接点。
根据本构成,因为不管插头相对于插座按哪个方向连接而接点都导通,所以能够对连接方向进行选择。从而,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插座具备连接于电源线的多个第3接点和连接于接地线的多个第4接点;所述多个第3接点配置于相对于与所述插头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所述多个第4接点配置于相对于所述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
根据本构成,在相对于插座按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有插头的情况下,插头与插座的接点电连接,可以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多个第3接点在所述插座按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头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插头的连接于所述电源线的所述多个第1接点;所述多个第4接点在所述插座按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头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插头的连接于所述接地线的所述多个第2接点。
根据本构成,在相对于插座按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有插头的情况下,插头与插座的接点电连接,可以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插头具备连接于用于图像数据的通信的差动信号线对的多个第5接点;所述插座具备:在所述插头按所述第1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差动信号线对的多个第6接点和在所述插头按所述第2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差动信号线对的多个第7接点。
根据本构成,在相对于插座按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有插头的情况下,能够对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对的接点彼此进行连接,可以进行采用差动信号线对的图像数据的通信。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具备连接于多条信号线的多个第8接点,该多条信号线对作为所述插头相对于所述插座的连接方向的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进行判定。
根据本构成,能够对插头相对于插座是按第1方向连接还是按第2方向连接进行判定。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为:对使用2GHz以上的频带的电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和电子设备进行连接的连接器。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插头设置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
根据本构成,能够对无线通信模块与电子设备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尤其是,在无线通信模块为使用具有指向性的电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的情况下,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具备配置为2行n列(n为2以上的偶数)的2×n个接点;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2号的接点、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2)+1号的接点、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2号的接点及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2)+1号的接点,被分配给电源线。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具备2行n列(n为3以上的奇数)的接点;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1)/2号的接点及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1)/2号的接点被分配给电源线。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连接器中,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具备配置为2行n列(n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2×n个接点;至少第1行及第2行的n以下且从一端起的第1+3m(m为0以上的整数)号的接点被分配给接地线。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模块特征为:具备对无线通信电路进行收置的主体和嵌合于连接对象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插座而连接的插头;所述插头具备多个接点,在按相对于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第1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接点连接于所述插座侧的接点。
根据本构成,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中,所述主体具备能通信的指向性天线。
根据本构成,在无线通信模块为使用具有指向性的电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的情况下,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并且,本发明特征为: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中,在所述主体的任1个面,具有多个所述指向性天线。
根据本构成,在无线通信模块为使用具有指向性的电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的情况下,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并且,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特征为:对权利要求13~15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和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插座进行连接而构成。
根据本构成,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特征为:具备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根据本构成,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插头连接于插座,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投影机的构成之一例的框图。
图2(A)是表示在投影机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从投影机取下无线通信模块的状态的图。
图3(A)是表示具有1个天线部的无线通信模块的构成的图,(B)是表示具有2个天线部的无线通信模块的构成的图。
图4(A)是表示凸出侧连接器的引脚分配(pin assignment)之一例的图,(B)是表示凹入侧连接器的引脚分配之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使凸出侧连接器旋转180度的状态的图。
符号的说明
1…投影机(电子设备),10…投影部,11…光源部,12…光调制装置,13…投影光学系统,20…控制部,21…投影光学系统驱动部,22…光源驱动部,23…光调制装置驱动部,24…图像处理部,25…帧存储器,26…操作面板,30…无线发送装置,31…I/F部,32…无线通信模块,51…图像供给装置,52…无线通信装置,70…框体,100…连接器,110…凸出侧连接器(插头),120…凹入侧连接器(插座),130、150、160…天线部,140…模块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一边参照图1一边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投影机1与图像供给装置51以无线通信相连接。连接于投影机1的无线通信模块32与连接于图像供给装置51的无线通信装置52进行无线通信,将从图像供给装置51供给的图像数据发送于投影机1。投影机1将基于从图像供给装置51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投影于屏幕SC进行显示。作为图像供给装置51,可举出视频再现装置、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盘)再现装置、电视机调谐装置、CATV(Cable television,有线电视机)的机顶盒、视频游戏装置等的图像输出装置、个人计算机等。
投影机1具备无线发送装置30。无线发送装置30具备无线通信模块32、接口部(以下,简记为I/F部)31、对无线通信模块32与I/F部31进行连接的连接器100和控制部20。
无线通信模块32介由连接器100连接于投影机1具备的I/F部31,接收通过无线通信从图像供给装置51发送的控制数据、对投影机1的工作进行设定的设定数据、图像数据等。无线通信模块32将接收的控制数据、设定数据、图像数据等的数据介由I/F部31输出于控制部20或图像处理部24。关于无线通信模块32及连接器100的详情后述。
I/F部31为在与PC等的外部的装置之间对各种数据进行发送接收的接口。I/F部31输入关于图像的投影的控制数据、对投影机1的工作进行设定的设定数据等。I/F部31将输入的控制数据、设定数据等传送给控制部20。后述的控制部20具有介由I/F部31与外部的装置发送接收数据的功能。并且,I/F部31具备输入图像数据的接口。例如,I/F部31也具备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注册商标)、DisplayPort(商标)、CoaXPress(注册商标)等的图像数据用的接口。而且,I/F部31也可以具备被输入声音数据的接口。I/F部31将输入的图像数据传送给图像处理部24。尤其是,通过将HDMI等的图像数据用的接口设置于I/F部31,例如,图像供给装置51不用将HDMI形式的图像数据和/或声音数据变换为其他的形式,原封不动地就能够发送于投影机1。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基于介由I/F部31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图像进行投影。还有,图像数据既可以是数字图像数据,也可以是模拟图像数据。在基于模拟图像数据对图像进行投影的情况下,I/F部31也可以具备模拟图像用的接口和将模拟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变换电路。
投影机1具备进行光学的图像的形成的投影部10。投影部10具备光源部11、光调制装置12及投影光学系统13。
光源部11具备包括氙灯、超高压水银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者激光光源等的光源。并且,光源部11也可以具备将光源发出的光导至光调制装置12的反射器及辅助反射器。而且,也可以具备用于提高投影光的光学特性的透镜组(图示略)、偏振板或者使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量在到达光调制装置12的路径上降低的调光元件等。
光调制装置12具备对应于例如RGB的三原色的3块透射型液晶面板,对透射该液晶面板的光进行调制而生成图像光。来自光源部11的光分离为RGB的3色的色光,各色光入射于相对应的各液晶面板。经过各液晶面板调制过的色光通过十字分色棱镜等的合成光学系统合成,射出于投影光学系统13。
投影光学系统13具备:将通过光调制装置12调制过的图像光导向屏幕SC方向、使其成像于屏幕SC上的透镜组。并且,投影光学系统13也可以具备进行屏幕SC的投影图像的放大、缩小及焦点的调整的变焦机构和进行聚焦的调整的聚焦调整机构。在投影机1为短焦点型的情况下,在投影光学系统13,也可以具备使图像光朝向屏幕SC进行反射的凹面镜。
在投影部10,连接投影光学系统驱动部21、光源驱动部22及光调制装置驱动部23。投影光学系统驱动部21按照控制部20的控制对投影光学系统13具备的各马达进行驱动。光源驱动部22按照控制部20的控制对光源部11具备的光源进行驱动。光调制装置驱动部23按照控制部20的控制对光调制装置12进行驱动。
控制部2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或用于各种数据等的暂时存储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非易失性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控制部20通过CPU按照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进行工作对投影机1的工作进行统一控制。也就是说,控制部20作为计算机而起作用。
操作面板26相当于受理用户的键操作的操作受理部,具备用于用户对于投影机1进行各种指示的多个操作键。
若用户对操作面板26的各种操作键进行操作,则操作面板26受理该操作,将对应于被操作的操作键的控制信号输出于控制部20。而且,控制部20若从操作面板26被输入控制信号,则进行基于输入的控制信号的处理,对投影机1的工作进行控制。还有,也可以构成为:代替操作面板26,或者与操作面板26一起,将可以进行远距离操作的遥控器(未图示)用作输入操作部。该情况下,遥控器发送相应于用户的操作内容的红外线等的操作信号,并且未图示的遥控器信号接收部接收此而传送于控制部20。
投影机1具备图像处理部24。
图像处理部24按照控制部20的控制,对介由I/F部31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对光调制装置驱动部23输出图像信号。图像处理部24所执行的处理为3D(立体)图像与2D(平面)图像的判别处理、分辨率变换处理、帧频变换处理、失真校正处理、数字变焦处理、色调校正处理、辉度校正处理等。图像处理部24执行通过控制部20指定的处理,相应于需要,使用从控制部20输入的参数进行处理。并且,当然也可以使所述之中的多个处理组合而执行。
并且,图像处理部24连接于帧存储器25。图像处理部24将从I/F部31输入的图像数据展开于帧存储器25,对于展开的图像数据执行所述的各种处理。图像处理部24从帧存储器25读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生成对应于该图像数据的R、G、B的图像信号,并输出于光调制装置驱动部23。连接于光调制装置12的液晶面板的光调制装置驱动部23基于从图像处理部24输入的图像信号对液晶面板进行驱动,在各液晶面板描绘图像。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2~图5一边关于无线通信模块32及连接器100进行说明。首先,一边参照图2一边关于无线通信模块32向投影机1的连接进行说明。在图2(A),表示将无线通信模块32连接于投影机1的状态,在图2(B),表示将无线通信模块32从投影机1分开的状态。
投影机1与无线通信模块32通过连接器100而连接。连接器100具备安装于无线通信模块32的凸出侧连接器110和安装于投影机1的框体70的凹入侧连接器120。通过使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相嵌合,使得投影机1与无线通信模块32电连接。并且,通过将凸出侧连接器110从凹入侧连接器120取下,解除投影机1与无线通信模块32的电连接,使得无线通信模块32从投影机1取下。还有,也可以将凸出侧连接器110设置于投影机1,将凹入侧连接器120设置于无线通信模块32。
凹入侧连接器120设置于对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进行收置的框体70的顶面。从而,在与投影机1连接时,无线通信模块32配置于投影机1的顶面。还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在框体70的顶面设置有凹入侧连接器120的例,但是设置凹入侧连接器120的位置并不限于顶面,也可以设置于框体70的前侧的面、侧面、背面等。
图3(A)是表示无线通信模块32的立体图。无线通信模块32作为模块而构成,具备天线部130和模块主体部140。天线部130设置于模块主体部140的前侧的面。天线部130具备的天线为具有指向性的天线。连接于图像供给装置51的无线通信装置52与无线通信模块32例如通过作为无线通信接口标准的WirelessHD(注册商标)进行通信。在WirelessHD中,在通信电波,采用60GHz频带的电波。在采用毫米波的通信中,可以进行通信的方向(范围)受限。因此,通过在天线方面使用具有指向性的天线,并对天线部130的天线和无线通信装置52具备的天线进行配置以使得指向性强的方向相对置,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的往来。还有,在无线通信装置52与无线通信模块32的无线通信中,能够使用2GHz以上的频带的电波。例如,作为通信电波,也能够采用2.4GHz、5GHz等的在无线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中使用的电波,作为通信标准采用Miracast(注册商标)进行通信。
模块主体部140具备RF(Radio Frequency,射频)部和基带处理部。RF部在发送时对基带信号进行升频而变换为高频信号,并从天线输出。并且,RF部在接收时对从天线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降频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基带处理部例如对于基带信号进行调制解调处理等。
图3(B)是表示无线通信模块32的其他的构成的立体图。示于图3(B)的无线通信模块32将2个天线部150、160设置于模块主体部140的前侧的面。即,2个天线部150、160设置于模块主体部140的同一面。还有,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于模块主体部140的RF部及基带处理部与天线部150、160同样地也设置2个。也可以对在各天线部150、160分别接收的电波在RF部及基带处理部分别地进行处理。通过设置2个天线部150、160,例如,也能够通过天线部150发送或接收60GHz的频带的电波,并通过天线部160发送或接收2.4GHz的频带的电波。并且,也可以以天线部150及160双方,发送接收60GHz的频带的电波。例如,也可以使天线部150和天线部160分别发送接收不同的频道的电波。并且,也可以在1个数据流的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使用2个系统。例如,作为数据的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装置52将要发送的图像数据分割为2部分,通过设置于无线通信装置52的2个天线同时发送分割了的图像数据。在无线通信模块32中,以天线部150及160,分别接收从无线通信装置52发送的各图像数据,并对以天线部150及160接收的图像数据以模块主体部140具备的基带处理部进行合成。由此,能够使通信频带虚拟地宽带化,使通信高速化。例如,也能够通过在1个数据流的图像数据的发送中使用1个系统发送1080p的图像,在1个数据流的图像数据的发送中使用2个系统,进行4k的图像的发送。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4一边关于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具备的连接端子(接点)的分配(引脚分配)进行说明。在图4(A),表示凸出侧连接器110具备的连接端子的引脚分配之一例,在图4(B),表示凹入侧连接器120具备的连接端子的引脚分配之一例。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分别具备20个端子。
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5、6、15、16的连接端子(第1接点)连接于电源线。并且,端子编号1、4、7、10、11、14、17、20的连接端子(第2接点)连接于接地线。并且,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第5接点)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正侧),端子编号13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负侧)。并且,端子编号2、19的连接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线。并且,端子编号3、18的连接端子(第8端子)作为朝向检测用端子而使用。并且,端子编号8、9的连接端子不分配而为空。关于朝向检测用端子的详情后述。差动信号线用于图像数据的发送。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包括差动信号线的用于图像数据的发送的线称为“图像信号线”。
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5、6、15、16的连接端子(第3接点)连接于电源线。并且,端子编号1、4、7、10、11、14、17、20的连接端子(第4接点)连接于接地线。并且,端子编号8、9的连接端子(第7接点)及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第6接点)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端子编号9、12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正侧),端子编号8、13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负侧)。并且,端子编号2、19的连接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线。并且,端子编号3、18的连接端子(第8端子)作为朝向检测用端子而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构成为:能够使凸出侧连接器110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按正面方向(第1方向)或旋转180度的背面方向(第2方向)进行连接。正面方向为天线部130朝向投影机1的正面侧(设置有投影光学系统13侧)的方向。并且,背面方向为天线部130朝向投影机1的背面侧的方向,为使凸出侧连接器110从正面方向旋转180度的朝向。还有,以下,将天线部130朝向正面侧的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称为正面连接,将天线部130朝向背面侧的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称为背面连接。
投影机1在按壁挂状态或悬挂状态设置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变更投影机1的朝向以使得无线通信模块32的接收灵敏度良好。尤其是,在利用指向性高的电波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因与图像供给装置51的设置场所的关系,有时难以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不用变更投影机1的朝向就能够改善接收状况地,使无线通信模块32相对于投影机1以正面连接或背面连接而连接。
在进行了正面连接的情况下,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端子编号相同的连接端子彼此相连接。例如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1的连接端子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1的连接端子连接。以下,同样地,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2、3、4、…、8、9、10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2、3、4、…、8、9、10的连接端子。并且,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11、12、13、…、18、19、20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11、12、13、…、18、19、20的连接端子。并且,凹入侧连接器120的各连接端子在被插入相对应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端子时,被分配与分配给该插入的连接端子的信号线同一信号线。例如,因为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5、6、15、16的连接端子连接于电源线,所以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5、6、15、16的连接端子也连接电源线。并且,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1、4、7、10、11、14、17、20的连接端子连接于接地线。从而,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1、4、7、10、11、14、17、20的连接端子也连接于接地线。并且,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正侧),端子编号13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负侧)。从而,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正侧),端子编号13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负侧)。
图5表示使示于图4(A)的凸出侧连接器110旋转180度的情况。在进行了背面连接的情况下,在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1的连接端子,连接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20的连接端子。以下,同样地,在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2、3、4、…、8、9、10的连接端子,连接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19、18、17、…、13、12、11的连接端子。并且,在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11、12、13、…、18、19、20的连接端子,连接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10、9、8、…、3、2、1的连接端子。并且,在背面连接中,也在凹入侧连接器120的各连接端子被插入相对应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端子时,被分配与分配给该插入的连接端子的信号线同一信号线。例如,连接于电源线的端子编号5、6、15、16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端子与连接于电源线的端子编号16、15、6、5的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端子连接。并且,连接于接地线的端子编号1、4、7、10、11、14、17、20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端子与连接于接地线的端子编号20、17、14、11、10、7、4、1的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端子连接。并且,连接于控制信号线的端子编号2、19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端子与连接于控制信号线的端子编号19、2的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端子连接。并且,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正侧)的端子编号12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端子与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正侧)的端子编号9的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端子连接。同样地,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负侧)的端子编号13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端子与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侧(负侧)的端子编号8的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端子连接。并且,凸出侧连接器110的作为朝向检测用端子的端子编号18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作为朝向检测用端子的端子编号3的连接端子。同样地,凸出侧连接器110的作为朝向检测用端子的端子编号3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作为朝向检测用端子的端子编号18的连接端子。
设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为具备有配置为2行n列(n为2以上的偶数)的2×n个接点的连接器100。该情况下,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2号的连接端子、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2)+1号的连接端子、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2号的连接端子及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2)+1号的连接端子被分配给电源线。例如,在示于图4的例中,第1行成为端子编号1~10号的连接端子,第2行成为端子编号11~20号的连接端子。并且,在设n的值为10的情况下,第1行的第n/2号的连接端子成为端子编号5的连接端子,第1行的第(n/2)+1号的连接端子成为端子编号6的连接端子。并且,第2行的第n/2号的连接端子成为端子编号15的连接端子,第2行的第(n/2)+1号的连接端子成为端子编号16的连接端子。
并且,设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为具备有配置为2行n列(n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2×n个接点的连接器。该情况下,至少第1行及第2行的第n以下且1+3m(m为0以上的整数)号的连接端子分配给接地线。在示于图4的例中,因为n的值为10,所以第1行的端子编号1、4、7、10的连接端子和第2行的端子编号11、14、17、20的连接端子分配给接地线。
还有,虽然在图4示出2行10列的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但是也可以为2行7列等的列数为奇数的连接器100。即,设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为具备有排列为2行n列(n为3以上的奇数)的2×n个接点的连接器。该情况下,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1)/2号的连接端子及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1)/2号的连接端子分配给电源线。
并且,设凹入侧连接器120为具备有配置为2行n列(n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2×n个接点的连接器100。该情况下,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l号的连接端子(l为1以上且n-1以下的自然数)和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l+1号的连接端子分配给差动信号线。并且,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l号的连接端子和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l+1号的连接端子分配给差动信号线。例如,在示于图4的例中,在第1行成为端子编号1~10号的连接端子且第2行成为端子编号11~20号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n的值为10。此时,在设l的值为2的情况下,第1行的端子编号8的连接端子、第1行的端子编号9的连接端子、第2行的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和第2行的端子编号13的连接端子分配给差动信号线。
并且,设凹入侧连接器120为具备有配置为2行n列(n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2×n个接点的连接器100。在此,在通过1条图像信号线进行图像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至少将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k号的连接端子(k为0以上且n-1以下的自然数)及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k+1号的连接端子分配给图像信号线。例如,在示于图4的例中,在第1行成为端子编号1~10号的连接端子且第2行成为端子编号11~20号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n的值为10。此时,若设k的值为1,则第1行的端子编号9的连接端子和第2行的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分配给图像信号线。
并且,设凸出侧连接器110为具备有配置为2行n列(n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2×n个接点的连接器100。该情况下,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j号的连接端子(j为1以上且n-1以下的自然数)及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j+1号的连接端子不分配而成为空。并且,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j号的连接端子及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j+1号的连接端子(l为0以上且n/2以下的自然数)分配给差动信号线。在示于图4的例中,在第1行成为端子编号1~10号的连接端子且第2行成为端子编号11~20号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n的值为10。此时,在设l的值为2的情况下,第1行的端子编号8的连接端子及第1行的端子编号9的连接端子为空。并且,第2行的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及第2行的端子编号13的连接端子分配给差动信号线。
并且,设凸出侧连接器110为具备有配置为2行n列(n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2×n个接点的连接器100,通过1条图像信号线进行图像数据的发送。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i号的连接端子(i为0以上且n-1以下的自然数)不分配而成为空,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i+1号的连接端子分配给图像信号线。例如,在示于图4的例中,在第1行成为端子编号1~10号的连接端子且第2行成为端子编号11~20号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n的值为10。此时,若设i的值为1,则第1行的端子编号9的连接端子为空,第2行的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分配给图像信号线。
接下来,关于可以进行正面连接及背面连接的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的引脚分配进行说明。
若参照图4(A)及(B),则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电源线在使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嵌合时的凸出侧连接器110侧的接合面170,分配给旋转的中心部的连接端子。同样地,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电源线在与凸出侧连接器110接合的接合面180,分配给旋转的中心部的连接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线连接于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5、6、15、16的连接端子。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于电源线的端子编号5、6、15、16的连接端子相对于接合面170点对称地配置。同样地,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于电源线的端子编号5、6、15、16的连接端子也相对于接合面180点对称地配置。
并且,虽然在凸出侧连接器110中,差动信号线连接于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但是凹入侧连接器120除了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之外,端子编号8、9的连接端子也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在对凸出侧连接器110进行了正面连接的情况下,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并且,在对凸出侧连接器110进行了背面连接的情况下,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8、9的连接端子。即,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于差动信号线的端子编号8、9、12、13的连接端子相对于接合面180点对称地配置。如此地本实施方式在凹入侧连接器120侧,作为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对的连接端子,除了端子编号8、9的连接端子之外,还设置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从而,在对凸出侧连接器110按正面、背面的任一方向进行了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使凸出侧连接器110的分配给差动信号线对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分配给差动信号线对的连接端子。
在此,关于利用朝向检测用端子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方向的判定进行说明。无线通信模块32在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相连接而连接于投影机1时,从端子编号3的连接端子和端子编号18的连接端子输出事先设定的电平的电压。投影机1的控制部20由从端子编号3的连接端子和端子编号18的连接端子输入的电压,对无线通信模块32是正面连接还是背面连接进行判定。例如,在从端子编号3的连接端子输入的电压为+5V、从端子编号18的连接端子输入的电压为0V的情况下,投影机1的控制部20判定为无线通信模块32是正面连接。相反,在从端子编号3的连接端子输入的电压为0V、从端子编号18的连接端子输入的电压为+5V的情况下,投影机1的控制部20判定为无线通信模块32是背面连接。
还有,也可以构成为:利用朝向检测用端子,能够对无线通信模块32和无线通信装置52的通信方式进行判定。例如,在接收WirelessHD等的毫米波的无线通信模块32连接于投影机1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模块32介由连接于朝向检测用端子的信号线将预定的信号输出于投影机1。并且,在连接接收用于Miracast等的通信的2.4GHz和/或5GHz的电波的无线通信模块32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模块32不向连接于朝向检测用端子的信号线输出预定的信号。
并且,连接于控制信号线的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2、19的连接端子也可以连接于同一控制信号线。即,也可以使1条控制信号线在中途分支为两部分,分别连接于端子编号2的连接端子和端子编号19的连接端子。还有,关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端子编号2、19的连接端子也同样。在数据的传送速度为低速的控制信号线中,即使为如此的连接也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在高速地传送数据的差动信号线对的情况下,无法如控制信号线地使信号线分支为两部分而连接于2个连接端子地进行构成。例如,设在凸出侧连接器110,也各设置有2个而共计设置有4个连接于+侧的差动信号线与-侧的差动信号线的连接端子。即,构成为,对凸出侧连接器110的成为空的端子编号8、9的连接端子也分配差动信号线对。而且,使+侧的差动信号线分支为两部分,连接于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9的连接端子和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并且,凹入侧连接器120也使+侧的差动信号线分支为两部分,连接于端子编号9的连接端子和端子编号12的连接端子。同样地,使-侧的差动信号线分支为两部分,连接于凸出侧连接器110的端子编号8的连接端子和端子编号13的连接端子。凹入侧连接器120也使-侧的差动信号线分支为两部分,连接于端子编号8的连接端子和端子编号13的连接端子。若进行如此的连接,则端子编号8、9的连接端子和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双方都处于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对的状态。因此,有时介由一方的连接端子例如端子编号8、9的连接端子接收的差动信号进行反射且介由作为另一方的连接端子的端子编号12、13的连接端子返回到发送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仅在凹入侧连接器120侧,设置2对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对的连接端子,任一对连接端子有选择地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对。
以上,如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地,本实施方式在使凸出侧连接器110以正面连接及背面连接的任一方向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情况下,使得凸出侧及凹入侧连接器110、120的连接端子彼此电连接。因为凸出侧连接器110设置于具有天线的无线通信模块32,凹入侧连接器120设置于投影机1,所以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凸出侧连接器110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由此,即使以天线接收的电波的指向性高,也能够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根据所述的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连接器100为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而将无线通信模块32连接于投影机1的连接器。凸出侧连接器110具备多个接点,在按相对于与凹入侧连接器120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正面方向及背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情况下,多个连接端子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端子。从而,因为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按任何方向连接凸出侧连接器110,接点都会导通,所以能够对连接方向进行选择。因此,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凸出侧连接器110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并且,凸出侧连接器110的多个连接端子在凸出侧连接器110按正面方向及背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进行了连接的情况下,连接于被分配与分配给各连接端子的信号线同一信号线的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端子。从而,在将凸出侧连接器110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按正面方向及背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进行了连接的情况下,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接点电连接,可以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连接器100为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而将无线通信模块32连接于投影机1的连接器100。凸出侧连接器110具备连接于电源线的多个第1接点和连接于接地线的多个第2接点。多个第1接点配置于相对于与凹入侧连接器120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多个第2接点配置于相对于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并且,多个第1及第2接点在按相对于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情况下,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侧的接点。从而,因为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按任何方向连接凸出侧连接器110,接点都会导通,所以能够对连接方向进行选择。因此,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凸出侧连接器110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并且,连接器100的凹入侧连接器120具备连接于电源线的多个第3接点和连接于接地线的多个第4接点。多个第3接点配置于相对于与插头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多个第4接点配置于相对于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从而,在将凸出侧连接器110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按正面方向及背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进行了连接的情况下,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接点电连接,可以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并且,多个第3接点在凹入侧连接器120按正面方向及背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凸出侧连接器110的情况下,连接于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于电源线的多个第1接点。并且,多个第4接点在凹入侧连接器120按正面方向及背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凸出侧连接器110的情况下,连接于凸出侧连接器110的连接于接地线的多个第2接点。
从而,在将凸出侧连接器110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按正面方向及背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进行了连接的情况下,凸出侧连接器110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接点电连接,可以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并且,凸出侧连接器110具备连接于用于图像数据的通信的差动信号线对的多个第5接点。并且,凹入侧连接器120具备多个第6接点和多个第7接点。多个第6接点在凸出侧连接器110按正面方向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情况下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对。并且,多个第7接点在凸出侧连接器110按背面方向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情况下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对。从而,在将凸出侧连接器110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按正面方向及背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进行了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使连接于差动信号线对的接点彼此相连接,可以进行采用了差动信号线对的图像数据的通信。
并且,具备连接于对作为凸出侧连接器110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的连接方向的正面方向与背面方向进行判定的多条信号线的多个第8接点。从而,能够对凸出侧连接器110相对于凹入侧连接器120是按正面方向连接还是按背面方向连接进行判定。
并且,连接器100的特征为,对使用2GHz以上的频带的电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32和投影机1进行连接。并且,本发明在所述连接器中,凸出侧连接器110设置于无线通信模块32,凹入侧连接器120设置于投影机1。从而,能够对无线通信模块32与投影机1通过连接器100进行连接。尤其是,在无线通信模块32为使用具有指向性的电波的模块的情况下,通过选择通信状态好的方向将凸出侧连接器110连接于凹入侧连接器120,能够与设置场所无关地实现良好的通信状态。
所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为各种的变形实施。例如,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凸出侧连接器110及凹入侧连接器120具备20个端子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是连接端子的个数并非限定为20个端子。

Claims (17)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互嵌合的插头及插座,将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于电子设备;
所述插头,具备多个接点;
在按相对于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第1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接点连接于所述插座侧的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点在所述插头按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连接于被分配有信号线的所述插座的接点,该信号线与分配给各接点的信号线为同一信号线。
3.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互嵌合的插头及插座,将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于电子设备;
所述插头具备连接于电源线的多个第1接点和连接于接地线的多个第2接点;
所述多个第1接点配置于相对于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
所述多个第2接点配置于相对于所述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
所述多个第1接点及第2接点在按相对于所述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第1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插座侧的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具备连接于电源线的多个第3接点和连接于接地线的多个第4接点;
所述多个第3接点配置于相对于与所述插头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
所述多个第4接点配置于相对于所述接合面的中心相互成为点对称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3接点,在所述插座按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头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插头的连接于所述电源线的所述多个第1接点;
所述多个第4接点,在所述插座按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头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插头的连接于所述接地线的所述多个第2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3~5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具备:连接于用于图像数据的通信的差动信号线对的多个第5接点;
所述插座具备:在所述插头按所述第1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差动信号线对的多个第6接点;和在所述插头按所述第2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连接于所述差动信号线对的多个第7接点。
7.根据权利要求3~6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于多条信号线的多个第8接点,该多条信号线对作为所述插头相对于所述插座的连接方向的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进行判定。
8.根据权利要求3~7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连接使用2GHz以上的频带的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和电子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3~8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设置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3~9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具备配置为2行n列的2×n个接点,其中,n为2以上的偶数;
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2号的接点、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2)+1号的接点、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2号的接点及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2)+1号的接点,被分配给电源线。
11.根据权利要求3~9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具备配置为2行n列的2×n个接点,其中,n为3以上的奇数;
至少从第1行的一端起的第(n+1)/2号的接点及从第2行的一端起的第(n+1)/2号的接点,被分配给电源线。
12.根据权利要求3~11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具备配置为2行n列的2×n个接点,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
至少第1行及第2行的n以下且从一端起的第1+3m号的接点,被分配给接地线,其中,m为0以上的整数。
13.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无线通信电路进行收置的主体和嵌合于连接对象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插座而连接的插头;
所述插头具备多个接点,在按相对于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接合面的中心而点对称的第1及第2方向的任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插座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接点连接于所述插座侧的接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备能通信的指向性天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的任一个面,具有多个所述指向性天线。
1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权利要求13~15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和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插座进行连接而构成。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CN201510121452.XA 2014-03-20 2015-03-19 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49347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7683A JP2015185214A (ja) 2014-03-20 2014-03-20 コネクター、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057683 2014-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4747A true CN104934747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2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1452.XA Pending CN104934747A (zh) 2014-03-20 2015-03-19 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35381B2 (zh)
JP (1) JP2015185214A (zh)
CN (1) CN1049347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390A1 (zh) * 2016-05-30 2017-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仪、投影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7822B2 (ja) * 2014-08-29 2019-0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13721327A (zh) * 2021-07-12 2021-11-30 深圳新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光缆连接器及有源光缆组件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2864A (ja) * 1992-09-28 1994-09-02 Yoichi Kitahara 接続方式
JPH07335286A (ja) * 1994-06-03 1995-12-22 Nec Corp メモリ接続用コネクタ
JPH0844834A (ja) * 1994-07-26 1996-02-16 Nec Corp カード部一体型電子機器
CN1321375A (zh) * 1999-09-17 2001-1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天线控制方法
JP2006294349A (ja) * 2005-04-07 2006-10-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子機器、回路基板および雌コネクタ
DE202008013757U1 (de) * 2008-11-03 2010-03-25 FILTEC GmbH Filtertechnologie für die Elektronikindustrie Hybrid-Steckverbinder für Daten- und Powerleitungen
JP2012504312A (ja) * 2008-09-30 2012-02-16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光信号経路を有する磁気コネクタ
JP2013115817A (ja) * 2011-11-30 2013-06-10 Kseek Co Ltd 代替電話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および装置とこれを利用した逆電話料金算出方法
JP2013545256A (ja) * 2010-12-09 2013-12-19 マイクロソフト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電力およびデーター用のコネクター
JP2014032956A (ja) * 2012-07-09 2014-02-20 Buffalo Inc 外部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9999B2 (ja) * 2001-10-26 2006-08-16 Tdk株式会社 小型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
JP4212956B2 (ja) * 2003-05-27 2009-01-2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平衡伝送用コネクタ
JP2005208418A (ja) 2004-01-23 2005-08-04 Seiko Epson Corp 映写用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映写システム
JP2010023751A (ja) * 2008-07-23 2010-02-04 Kenwood Corp 車載装置
US9791634B2 (en) 2008-09-30 2017-10-17 Apple Inc. Magnetic connector with optical signal path
JP2010154469A (ja) * 2008-12-26 2010-07-08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9293876B2 (en) * 2011-11-07 2016-03-22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contacts of a connector
JP2013117660A (ja) 2011-12-05 2013-06-13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US9533740B2 (en) * 2013-03-15 2017-01-03 Liquid Robotics, Inc. Adaptable modular power system (AMP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2864A (ja) * 1992-09-28 1994-09-02 Yoichi Kitahara 接続方式
JPH07335286A (ja) * 1994-06-03 1995-12-22 Nec Corp メモリ接続用コネクタ
JPH0844834A (ja) * 1994-07-26 1996-02-16 Nec Corp カード部一体型電子機器
CN1321375A (zh) * 1999-09-17 2001-1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天线控制方法
JP2006294349A (ja) * 2005-04-07 2006-10-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子機器、回路基板および雌コネクタ
JP2012504312A (ja) * 2008-09-30 2012-02-16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光信号経路を有する磁気コネクタ
DE202008013757U1 (de) * 2008-11-03 2010-03-25 FILTEC GmbH Filtertechnologie für die Elektronikindustrie Hybrid-Steckverbinder für Daten- und Powerleitungen
JP2013545256A (ja) * 2010-12-09 2013-12-19 マイクロソフト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電力およびデーター用のコネクター
JP2013115817A (ja) * 2011-11-30 2013-06-10 Kseek Co Ltd 代替電話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および装置とこれを利用した逆電話料金算出方法
JP2014032956A (ja) * 2012-07-09 2014-02-20 Buffalo Inc 外部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390A1 (zh) * 2016-05-30 2017-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仪、投影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35381B2 (en) 2018-04-03
JP2015185214A (ja) 2015-10-22
US20150270655A1 (en)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6691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having optical fiberhigh definition digital audio-video data interface
CN102934008B (zh) 通用主动式3d立体快门眼镜
CN102484495A (zh) 电子设备、信号传输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
US20070122156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ignals
CN104934747A (zh) 连接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86940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CN105472368A (zh) 一种面向集群终端的立体视频直播系统
CN101873418A (zh) 网络摄像机、网络监控终端、网络监控系统及方法
US1015383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CN105306855A (zh)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投影系统及方法
US11743421B2 (en) Device for secure video streaming
CN103761860B (zh) 一种基于Home-IOT的红外自适应学习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55997B (zh) 一种3d眼镜的学习处理方法及学习器
US11870970B2 (en) VR display system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US20150084938A1 (en) Micro display appatatus
CN201048442Y (zh) 一种无线数字传输的眼镜电视系统
CN206993217U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系统
CN210381107U (zh) 一种分体式电视机
CN103797785A (zh) 电视装置和遥控器
CN102892014A (zh) 视频显示设备和视频显示方法
CN209627539U (zh) 无线视频控制及编辑系统
CN102903376B (zh) 影音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48698U (zh) 一种hdmi、控制信号和以太网信号网线传输器
CN208337724U (zh) 一种插接模卡及激光电视
CN209488704U (zh) 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同轴电缆混合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