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9046A -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9046A
CN104929046A CN201510300527.0A CN201510300527A CN104929046A CN 104929046 A CN104929046 A CN 104929046A CN 201510300527 A CN201510300527 A CN 201510300527A CN 104929046 A CN104929046 A CN 104929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box
span
unload
steel truss
sandbox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05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松
明占学
黄明利
卢文良
孟昭晖
刘淼
马福利
王来顺
周小峰
胡俏文
高达
申巧凤
朱旭
李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005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90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9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90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其包括:步骤一,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支座的位置确定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的跨;步骤二,选择中间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步骤三,判断当前跨是否有未遍历过的邻跨,并确定有时,将该邻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循环此步骤直至所有跨都遍历过;步骤四,判断剩余的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否,则继续转入步骤二;若离支座最近,则将剩余砂箱全部卸落。本发明通过按照从跨中向支座附近的顺序卸落砂箱,能够在拆除临时支撑架的过程中,实现由临时支撑架受力完美转换到钢结构自身受力,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临时支撑架或钢结构的施工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拼装连续梁桥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施工时,施工单位经常会以临时支撑架作为平台进行钢结构的组装,在钢结构组装完成后,需要拆除这些临时支撑架。
在拆除临时支撑架的过程中,钢结构的受力状态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临时支撑架受力转换到钢结构自身受力(设计状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支撑架的“卸载”,对钢结构的“加载”。在受力架构转换过程中,支撑架与钢结构构件的应力会很大,会远超出钢结构组装时的初始应力。在以往的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对此重视不足,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合理的方法,出现过临时支撑架或钢结构垮塌的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通过该方法,在拆除临时支撑架的过程中,实现由临时支撑架受力完美转换到钢结构自身受力,从而能够保证临时支撑架或钢结构的施工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其包括:
步骤一,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支座的位置确定段预制钢桁架连续 梁桥的跨;
步骤二,选择中间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
步骤三,判断当前跨是否有未遍历过的邻跨,并确定有时,将该邻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循环此步骤直至所有跨都遍历过,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判断剩余的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否,则继续转入步骤二;若离支座最近,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五,将剩余砂箱全部卸落。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五之前还包括:
完成跨中桥梁部分的混凝土浇筑;
完成支座上方桥梁部分的混凝土浇筑。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包括:
以每榀桁架为单位,将相邻支座间的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确定为一跨。
由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按照从跨中向支座附近的顺序卸落砂箱,能够在拆除临时支撑架的过程中,实现由临时支撑架受力完美转换到钢结构自身受力,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临时支撑架或钢结构的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支座位置布置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砂箱位置布置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卸落砂箱前的下弦杆的应力情况图;
图5针对实施例一采用本发明卸落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下弦杆应力变化图;
图6针对实施例一采用传统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下弦杆应力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为清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其应用于预制拼装连续梁桥拼装完成后,临时结构体系向永久结构体系的转换过程中,本发明按照从跨中向支座附近的顺序卸落砂箱,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确定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的跨;
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每榀桁架中支座的位置确定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存在的跨。
步骤S102,选择中间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
步骤S103,判断当前跨是否有未遍历过的邻跨,若有,则执行步骤S104,若没有则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4,将该邻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然后转入步骤S105;
步骤S105,判断剩余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不是离支座最近,则转入步骤S102,若离支座最近,则执行步骤S106;
步骤S106,将剩余的砂箱全部卸落。
此步骤S105中,判断桥所有临时支架上的剩余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不是离支座最近,则返回步骤S102依次从中间跨开始卸载其它剩余的砂箱,每一跨中卸载砂箱的顺序依然是先从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开始。
上述每次卸落砂箱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
在上述步骤S106之前,还可以包括混凝土桥面的两次浇筑,先浇筑跨中部分再浇筑支座上方的混凝土,这主要是为了达到减小支座附近混凝土的拉应力。混凝土桥面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执行步骤S106完成剩余砂箱的卸落。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一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流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支座位置布置如图2所示,主桥上部结构采用三跨变截面钢桁架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设计,主桁采用整体式节点板,为全焊接钢结构。全桥共8榀钢桁架,左右幅各4榀,左右幅分开施工,每榀独立卸载施工。钢桁架的拼装在临时支架上完成,钢桁架与临时支架之间采用砂箱临时支架。
砂箱的位置布置如图3所示,每榀桁架顺桥向设22个砂箱,编号1~22组,每组横桥向设有8个砂箱,八榀桁架共176个砂箱。
采用本发明的卸落方法,每榀桁架中砂箱卸落的顺序为:
①11#12#砂箱同时卸落;
②3#4#砂箱同时卸落;③19#20#砂箱同时卸落;
④10#13#砂箱同时卸落;
⑤18#21#砂箱同时卸落;⑥2#5#砂箱同时卸落;
⑦9#14#砂箱同时卸落;
⑧1#6#砂箱同时卸落;⑨17#22#砂箱同时卸落;
之后浇筑桥面二次混凝土,最后同时卸落7#8#15#16#砂箱。
混凝土桥面之所以分为两次浇筑,先浇筑跨中部分再浇筑支座上方的混凝土,主要是为了达到减小支座附近混凝土的拉应力。混凝土桥面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最后同时卸落7#8#15#16#砂箱。
通过该方法卸落砂箱能够使使钢结构应力增长更为均匀。下面以上述具体事例和另外一种卸落砂箱方法对比来说明本发明的有效效果。
同样针对图2所示的支座位置布置和图3所示的砂箱位置布置,采用 另外一种传统的砂箱卸落顺序,卸落顺序如下:
①9#14#砂箱卸落;②1#6#砂箱卸落;③17#22#砂箱卸落;④10#13#砂箱卸落;⑤18#21#砂箱卸落;⑥2#5#砂箱卸落;⑦11#12#砂箱卸落;⑧3#4#砂箱卸落;⑨19#20#砂箱卸落。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卸落砂箱前的下弦杆的应力情况如图4所示;图5为针对实施例一采用本发明卸落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下弦杆应力变化图;图6为针对实施例一采用传统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下弦杆应力变化图。对比图5和图6,可以看出,通过该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钢结构的受力是逐步向最终受力状态靠近的,相当于结构是逐级加载的。每一步砂箱的卸落,钢结构最大应力增加在10Mpa左右,经过分步卸落,达到最终受力状态。可见采用本发明的卸落砂箱方法使钢结构应力增长更为均匀。而采用传统方法卸落砂箱过程中,前几步结构的应力变化都不是很大,在最后三步砂箱卸落时,结构应力有很大的突变,最大应力增加达到了30Mpa左右,没有达到荷载逐级施加到结构上的目的。此外,应力的突变也说明,最后3步所卸落的砂箱在体系转换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力,之前体系转换产生的力都集中到了最后三步所需卸落的砂箱上,之后又突然施加到桥跨结构上,这不仅对结构受力而言是不合理的,对砂箱和临时支架而言,也是极不安全的
由上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按照从跨中向支座附近卸载砂箱的顺序,能够在卸落砂箱过程中,能够使每一步砂箱卸落造成的结构应力增加都比较均匀,钢结构的受力逐步向最终受力状态靠近,从而使钢结构的变形与应力变化平缓,保证了支撑与结构的安全。
在类似工程中,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应该选择从跨中向支座附近的顺序进行。这样的体系转换方法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结构受力的合理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 本发明的。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Claims (3)

1.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落方法包括:
步骤一,以每榀桁架为单位,按照支座的位置确定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的跨;
步骤二,选择中间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
步骤三,判断当前跨是否有未遍历过的邻跨,并确定有时,将该邻跨作为当前跨,并卸落距离跨中间位置最近的砂箱;循环此步骤直至所有跨都遍历过,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判断剩余的砂箱是否离支座最近,若否,则继续转入步骤二;若离支座最近,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五,将剩余砂箱全部卸落。
2.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之前还包括:
完成跨中桥梁部分的混凝土浇筑;
完成支座上方桥梁部分的混凝土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
以每榀桁架为单位,将相邻支座间的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确定为一跨。
CN201510300527.0A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Pending CN1049290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0527.0A CN104929046A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0527.0A CN104929046A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9046A true CN104929046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1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0527.0A Pending CN104929046A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90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3425A (zh) * 2020-06-16 2020-09-29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短跨组合的大跨度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14517448A (zh) * 2022-01-27 2022-05-20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拆卸多级卸落的桥梁临时支座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3425A (zh) * 2020-06-16 2020-09-29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短跨组合的大跨度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11723425B (zh) * 2020-06-16 2022-11-18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短跨组合的大跨度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14517448A (zh) * 2022-01-27 2022-05-20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拆卸多级卸落的桥梁临时支座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8100B (zh) 一种筒体建筑超高现浇外飘结构悬挑施工平台的施工方法
CN102154988B (zh) 大跨度钢箱叠拱桥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法
CN104109999A (zh) 桥塔横梁的施工方法
CN106894346B (zh) 一种连续梁桥施工方法
CN109505243B (zh) 斜拉桥组合梁桥面抗裂方法
CN112081016A (zh) 一种桥梁拱肋的提升合拢装置
CN103774560A (zh) 悬挂式现浇模板弯桥施工工法
CN110130203B (zh) 一种上承式拱-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及施工方法
CN104929046A (zh)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CN107882328A (zh) 大跨度钢桁架悬吊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790299B (zh) 桥梁现浇箱梁跨内无支承便捷施工支架及施工方法
CN104314013A (zh) 一种极不对称组合梁的双悬臂施工方法
WO2017003314A1 (en) Process of hybrid construction of large span bridge with precast segments and hybrid large span bridge construction system with precast segments
CN105442453A (zh) 悬索桥桥塔横梁组合支架施工方法
CN108978478A (zh) 桥梁现浇箱梁反吊支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JP3739046B2 (ja) 鋼pc合成橋梁の架設方法
CN110952463B (zh) 一种混凝土箱梁桥的反向顶升加固方法及顶升结构
CN104775363B (zh) 上塔柱钢筋节段的组拼方法
JPH10131128A (ja) Pc橋の撤去工法
CN203729211U (zh) 悬挂式弯桥面板现浇模板
JP3739045B2 (ja) 鋼pc合成橋梁の架設方法
CN211815595U (zh) 用于索塔的下塔柱拉压结构
CN105370027A (zh) 高层悬空结构中整体提升支撑钢平台结构的施工方法
JP2019178607A (ja) トラス橋の部材取替方法及び架替方法
JP2002004219A (ja) ケミカルプレストレスを使用した連続合成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Song

Inventor after: Ying Weiqiang

Inventor after: Song Xin

Inventor after: Hu Qiaowen

Inventor after: Gao Da

Inventor after: Shen Qiaofeng

Inventor after: Zhu Xu

Inventor after: Li Jingyun

Inventor after: Ming Zhanxue

Inventor after: Huang Mingli

Inventor after: Lu Wenliang

Inventor after: Meng Zhaohui

Inventor after: Liu Miao

Inventor after: Ma Fuli

Inventor after: Wang Laishun

Inventor after: Zhou Xiaof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ong

Inventor before: Hu Qiaowen

Inventor before: Gao Da

Inventor before: Shen Qiaofeng

Inventor before: Zhu Xu

Inventor before: Li Jingyun

Inventor before: Ming Zhanxue

Inventor before: Huang Mingli

Inventor before: Lu Wenliang

Inventor before: Meng Zhaohui

Inventor before: Liu Miao

Inventor before: Ma Fuli

Inventor before: Wang Laishun

Inventor before: Zhou Xiaofe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