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8765B - 具有可调模具闭合高度的模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调模具闭合高度的模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8765B
CN104918765B CN201380070331.6A CN201380070331A CN104918765B CN 104918765 B CN104918765 B CN 104918765B CN 201380070331 A CN201380070331 A CN 201380070331A CN 104918765 B CN104918765 B CN 104918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late
mould
central layer
operable
adjus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03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8765A (zh
Inventor
让-克里斯托夫·维茨
斯文·莫赫
拉尔夫·瓦尔特·菲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8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8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8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8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29C45/332Mountings or guides therefor; Driv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80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25Solid
    • B29K2105/253Preform
    • B29K2105/258Tubul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相互支撑且可相对彼此运动,且当所述模具是操作构型时,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具有模具闭合高度。所述模具还包括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可操作以改变模具闭合高度,其中模具闭合高度调整机构进一步包括颈环调整机构,颈环调整机构可操作以调整注塑模具的颈环装置的构型。

Description

具有可调模具闭合高度的模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但不限于模制系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具有可调模具闭合高度的模制系统。
背景技术
模制是这样一种工艺,借助所述工艺,通过使用模制系统可由模制材料形成模制品。可通过使用诸如注塑模制工艺之类的模制工艺形成各种模制品。可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形成的模制品的一个实例是能随后吹制成瓶子等饮料容器的预成形件。
作为示例,PET材料的注塑模制包括将模制材料(例如,PET粒料等)加热至均匀熔融状态,且在一定压力下将所述熔融的PET材料注入模腔,所述模腔至少部分由分别安装在模具的腔板和芯板上的阴模腔件和阳模芯件限定。迫使腔板和芯板在一起,并通过夹紧力固持在一起,所述夹紧力足以克服注入的PET材料的压力使腔件和芯件保持在一起。模腔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于待模制的模制品的最终冷态形状。然后将所注入的PET材料冷却至足以使所形成的模制品从模具中排出的温度。当冷却时,模制品在模腔内收缩,这样,当迫使腔板与芯板分开时,模制品往往保持与芯件相关联。因而,通过迫使芯板与腔板分开,能使模制品脱模,即,从芯件中排出。已知排出结构协助将模制品从芯半体中移除。排出结构的实例包括脱模板、起模杆等。
在处理能够吹入饮料容器的预成形件的模制时,需要解决的一个考虑因素是形成所谓的“颈部”。通常且举例而言,颈部包括:(i) 螺纹(或其它合适的结构),其用于接收封闭组件(例如,瓶盖)并将其固位;和(ii)防盗组件,配置成,例如,与封闭组件配合来指示最终产品(即运送到商店的灌满饮料的饮料容器)是否遭到任何形式的损坏。颈部可以包括用于各种不同目的,例如,与模制系统的零件(例如,支撑凸部等)配合的其他附加元件。正如本领域所了解的,使用腔半体和芯半体不易形成颈部。照惯例,使用对开式模具插入件(有时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颈环”)来形成颈部。
参照图1,沿着注塑模具50的一部分截取的截面示出了典型的模制插入件堆叠组件60的一部分,所述典型的模制插入件堆叠组件60配置在模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内。对将在下文中呈现的图1的描述将会大大简化,因为预期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注塑模具50的其他部件的大致构型,在以下描述中将不再进行讨论。
模制插入件堆叠组件60包括颈环插入件对52,其与模腔插入件54、浇口插入件(图中未示出)和模芯插入件61共同限定模腔(未单独编号),在所述模腔内,可以注入模制材料以形成模制品,如预成形件63。为了便于形成预成形件63的颈部,以及随后移除预成形件63,颈环插入件对52包括一对互补的颈环插入件,所述颈环插入件安装在滑动件对68的相邻滑动件上。滑动件对68可滑动地安装在脱模板66的顶面上。众所周知,例如,如Mai等人在美国专利6,799,962(2004年10月5日授权)中大致描述,脱模板66被配置成可相对于腔板组件74和芯板组件(图中未示出)移动,当模具配置在开放构型中时,借此,滑动件对68和安装在滑动件对68上的互补颈环插入件对52通过凸轮装置或其他装置(未示出)可被横向驱动,用于释放模腔中的模制品。
典型的颈环插入件具有包括一对突出部70的主体,所述一对突出部70从凸缘部72(即顶部突出部和底部突出部)的顶面和底面延伸出。通常,在使用中,凸缘部72的底面与滑动件对68的顶面邻接。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颈环插入件对52与适当的紧固件配合用于连接到滑动件对68中相应的一个。在使用中,在模制周期的某些部分期间,顶部突出部与设置在腔板组件74上的插孔板配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主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的注塑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相互支撑并可相对彼此移动,且当所述模具处于操作构型时,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具有模具闭合高度。所述模具还包括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可操作以改变模具闭合高度,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机构进一步包括颈环调整机构,颈环调整机构可操作以调整所述注塑模具的颈环装置的构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主要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注塑模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操作处于第一操作构型的所述模具;(ii)改变所述模具的模具闭合高度;以及(iii)操作处于第二操作构型的所述模具;其中,改变所述模具的模具闭合高度包括调整所述注塑模具的颈环装置的构型。
在结合附图审阅下文对本发明特定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描述后,现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显看到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这些以及其他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参考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及以下附图,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其替代方案和/或变体),其中:
图1示出了沿着根据已知技术实施的模制堆叠的操作轴线截取的横截面;
图2是穿过模具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2A是图2中标2A处的代表性部分的放大视图,所述代表性部分包括一个代表性的模具堆叠。
图3是图2的模具的芯板的等距视图;
图4A是图3的芯板的前向正视图;
图4B和图4C是分别沿横截面4B-4B和4C-4C截取的图4A的芯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4D是图4C中所示横截面的放大视图;
图4E是图4B中所示横截面的放大视图;
图4F是图4E中的部分4F的放大视图,及其进一步的放大部分;
图4G是图4E中的部分4G的放大视图;
图4H是在图4E中示为处于收缩位置的部分4F的一部分的视图,及模具的脱模板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4I是在图4H中示为处于伸出位置的一部分的视图,及模具的脱模板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5是图2的注模件的子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6是图2的注模件的另一子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7是图2的模件的另一子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8A是图2的模件的另一子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8B-图8C是图8A的子组件的分别标记为8B和8C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D是图4A中部分8D-8D的横截面视图;
图8E是图8D中标记为8E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F是在图8A中标记为8B的部分处于操作位置的俯视平面图;
图8G是图8F中的部分处于另一操作位置的俯视平面图;
图9A是安装在图3所示的芯板上的图2所示的模具的脱模板的前向正视图;
图9B是沿图9A中部分9B-9B截取的图9A的脱模板和芯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9C是图9B中所示的横截面的放大视图;
图9D是图9C中标记为9D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0是图2的模件的腔板的等距视图;
图11A是图10的腔板的前向正视图;
图11B是沿图11A中的截面11B-11B截取的图11A的腔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11C是图11B中所示的横截面的放大视图;
图12是图11C中标记为12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部分的分解图;
图14A是图11C中标记为14的部分处于操作位置的放大视图;
图14B是图11C中标记为26的部分处于另一操作位置的放大视图;
图15是注塑模具处于开放状态时图2中模件的一部分的横截面 视图;以及
图16是注塑模具处于替代构型时图2中模件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附图不一定按照比例进行绘制,并且,可以借助假想线、图示及局部视图来加以说明。在某些情形下,可能已经省略了对于理解非限制性实施例来说并不必要的细节或者导致其它细节难以感知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和图2A,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控制模具的闭合高度的距离增大结构。图2为形成注模机(未示出)的一部分的注塑模具1100的横截面视图。图2A为图2中标记为14A的部分的放大视图。正如下文所述,能够对模具1100的构型进行调整,使其被配置成处于第一正常操作模式或第二替代操作模式。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模具1100可被配置成用于执行正常的模制操作,诸如,举例而言,对模制品(未示出)进行模制。正如下文将要更全面地进行解释一样,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模具1100可被配置成用于执行模制操作,诸如,举例而言,排气孔清洁。可替代地,第二种模式可使得注塑模具1100能在不同于正常操作模式或排气孔清洁模式的另一种操作模式中运行。
一般而言,模具1100可以是注模机(未示出)的一部分,并且,模具1100可包括通常表示为1222的第一模具半体和通常表示为1223的第二模具半体。第一模具半体1222可包括芯板1103和脱模板1117,而第二模具半体1223可包括腔板1110。芯板1103、脱模板1117和腔板1110都可以以本领域公知的任何合适方式适当地支撑于支撑架(未示出)上,并且可在其上相对彼此移动,以使这种模具1100正常运作。还可提供多个模具堆叠1111。所述模具堆叠1111可具有以堆叠构型布置的部件,其包括安装于延伸穿过所述芯板1103、脱模板1117和防磨板1119的腔体1191中的部件以及安装于延伸穿过所 述腔板1110的腔体1193中的部件。模具1100中的所有模具堆叠1111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或大体上相同的方式形成。可替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同一模具中提供模具堆叠的一个以上的构型。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在许多(即便不是大多数)操作模具中,如模具1100中,其取向可以是:轴线X在空间中大体朝向水平和纵向方向,轴线Y在空间中朝向水平和横向方向,以及轴线Z在空间中朝向垂直方向,但是,这些取向并不是必须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相互正交的轴线X、Y和Z可以以其他空间取向进行配置。
图2示出处于标准操作构型的模具1100,所述模具处于闭合位置,准备将诸如塑料之类的模制材料注入模具并由此注入多个模具堆叠1111以制造产品预成形件。图2中示出在芯板1103的向外的表面1143与腔板1110的向内的表面2143之间的平行于X轴线的方向上的距离(或高度)H。在注塑模制业内,图2中所示的在芯板1103的后表面1145与腔板1110的向前的表面2145之间的平行于X轴线方向上的距离S,通常称为模具闭合高度。可以理解,在高度H发生改变时,模具闭合高度S也相应地改变。在第一标准操作模式下,高度H将具有值H1,而在第二操作模式下,高度H将具有值H2,值H2不同于值H1且通常大于值H1。因而,当模具1100在对应于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构型之间改变时,高度H将在H1与H2之间变化,并且闭合高度S会相应地从S1变为S2。
继续参照图2和图2A,每一个模具堆叠1111可以包括模芯1102,其装入芯板1103内并通过锁环1104固持于其中。螺栓1105可以稳固地将锁环1104固定至芯板1103。锁环1104相对于芯板1103的位置在对应于第一操作模式及第二操作模式的构型中保持固定。模芯1102可以包含冷却管1106,冷却管1106用于传输来自芯板1103内的源头的冷却流体,以使模腔1107内注入材料中的热量散除并使模腔1107中模制部分固化。
每一个模具堆叠1111还可以包括腔插入件1120和相邻的浇口插入件1129,所述插入件通过腔凸缘1131固持于腔板1110中。螺栓(未示出)可以将腔凸缘1131固定至腔板1110。因而,腔凸缘1131可相对于腔板1110固定,从而在模具1100在上述用于第一及第二操作模式的构型之间变换时,腔板1110和腔凸缘1131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冷却通道1112可使来自源头的冷却流体循环通过腔插入件1120和浇口插入件1129,以使注入材料中的热量散除。
模具1100还可以包括一对或多对可滑动地支撑于防磨板1119上的滑杆1115a和1115b。模具1100的防磨板1119可以包括其中有孔的单个一体化材料片,或单独的部段或段,并为位于滑杆和脱模板1117之间的滑杆1115a、1115b提供支撑材料。因此,防磨板1119可以安装在脱模板1117上。防磨板1119中的孔可以被配置成接受从腔体空间1110延伸的普通吨位块1118和自适应吨位块1113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它们能够直接靠在脱模板1117的向外的表面上,而不是靠在防磨板1119上。
滑杆1115a、1115b可以被配置成用于运载形成与每个模具堆叠1111相关联的颈环的一对颈环半体1114a和1114b。多个颈环半体1114a、1114b通常可以,诸如,通过螺栓(未示出)被稳固地附接到相应的滑杆1115a、1115b。颈环半体1114a、1114b能够分别通过滑杆1115a、1115b在模内第一位置和模外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模内第一位置对应于“标准模制构型”,且模外第二位置使得颈环半体被充分地抽出以允许脱模过程发生,从而可从模腔1107中移除注入的预成形件。颈环半体1114a、1114b可以被装配并连接到相应的滑杆1115a、1115b,且所述组件能够被连杆(诸如图6所示的连杆4030a、4030b)移动。连杆可以包括凸轮从动件(诸如图6所示的滚筒4033)。这些凸轮从动件可以被插入到凸轮(未示出)限定的凸轮轨中。脱模板组件的任何向前(排出)移动都会激活连杆的运动。这样的配置的例子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见申请人于2008年10月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US-2008/0241309-A1,题目为用于模具的凸轮系统,其 全部的主题以引用方式被并入本文。然而,同样如本领域中已知的,滑杆1115a、1115b及其相应的颈环半体1114a、1114b的运动可以通过除凸轮轨和滚筒以外的机构来实现。仅举例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包含线性致动器的组件。关于这点,申请人于2007年3月15日公开,专利申请号为US2007/0059395的美国公开专利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其公开了这种替代机构的例子。
所述颈环半体1114a、1114b,如颈环300,还具有至少一个附加位置,且可能具有多于一个可与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加的操作模式相对应的其它位置。例如,如图所示,颈环半体1114a、1114b可具有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对应于诸如“排气孔清洁模式”构型之类的另一种操作模式,其中所述颈环半体可能已经向外移动了相对较短的距离。如下所述,在模具1100中,腔板1110和芯板1103之间的高度H(并且因而,相应的模具闭合高度S)能够被调整,以增加和减少高度H和相应的模具闭合高度,并且因而使得所述环半体1114a、1114b能够在标准模具操作构型和诸如排气孔清洁模式构型之类的第二操作构型之间移动。
防磨板1119为牺牲材料,并且减少每次从膜腔1107释放模制零件以及每次滑杆和颈环半体在第一操作模式构型和第二操作模式构型之间移动时颈环半体1114a、1114b被滑杆1115a、1115b移动而导致的脱模板1117的磨损。可以提供冷却通道1018以使冷却流体从源头通过颈环半体1114a和1114b循环,从而使注入材料中的热量散除。熔化的模具材料可以以本领域公知手段通过热流道注嘴、热流道岐管和热流道堆叠传递到膜腔。
可以理解的是,当塑性材料在压力下被注入模腔1107时,向外的压力将被施加到颈环半体1114a、1114b上。为了抵抗与注入的塑料相关联的力,可以对模具堆叠1111施加夹紧(压缩)力A,以使模具堆叠1111不论是在标准模制操作期间还是在诸如排气孔清洁之类的替代操作期间都保持处于适当的操作构型。可以理解的是,施加 压缩负载A导致整个模具堆叠1111中产生反作用力。因而,由于腔凸缘1131和颈环半体1114a、1114b之间有倾斜的配合表面,压缩力将沿着纵向(X)轴线和横向(Y)轴线作用在颈环半体1114a、1114b上,横向向内地推动颈环半体1114a、1114b。以这种方式,通过施加适当的压缩力,能够将颈环半体1114a、1114b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期望的标准模制构型或排气孔清洁构型,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具闭合高度S来确定。
随着夹紧力A施加到模具堆叠1111上,此载荷即使将通常通过滑杆1115a、1115b或防磨板1119或脱模板1117来承载,也非常小。在正常操作构型中,可提供附加载荷以将芯板1103和腔板1110压缩在一起,并且载荷也可以通过普通吨位块1118(图2和图2A),从腔板1110被传输到脱模板1117和传输到芯板1103中。在第二操作构型中,例如在排气孔清洁模式中,堆叠1111可处于“打开”构型,其中基本上没有压缩载荷通过堆叠1111传输。然而,如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的,仍然可提供压缩载荷以将芯板和腔板压缩在一起,并且压缩载荷还可以通过自适应吨位块1113(图2和图2A),从腔板1110被传输到脱模板1117和传输到芯板1103中。
当模具1100处于标准的操作构型中时,施加到堆叠的夹紧力A可大于用以抵抗注入压力并将模具堆叠部件保持就位所需的最小载荷。额外的压缩载荷在加工或熔体品质波动的情况下提供安全保障,所述加工或熔体品质波动的情况会导致正常操作期间发生预成形件溢边(preform flash)。因而,常规或普通吨位块1118可与腔板1110、脱模板1117和芯板1103合作而承载额外载荷。所选择的普通吨位块的高度要能够在腔板1110和脱模板1117之间提供适当的/期望的距离。因而,在大多数正常操作构型中,吨位块1118定位在腔板1110与脱模板1117之间并将它们间隔开,并且因此提供用于生产预成形件的标准操作构型所需距离的高度H和闭合高度S。如上所述,普通吨位块1118被接纳到防磨板1119中的孔中,使得由普通吨位块1118承载的载荷被传递至脱模板1117。仅仅在异常情况下会使用防磨板1119来传输在腔板与芯板之间的压缩载荷,其中吨位块与防磨板接合。
如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的,也可提供自适应吨位块1113,且自适应吨位块的接合表面的位置可被选择成在腔板1110与脱模板1117之间提供增大的距离,从而为替代操作构型所需的距离提供高度H(以及对应的闭合高度S)。
模具1100可以设置有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距离增大结构。具体而言,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可以包括三个单独的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其用于调整高度H(且从而调整模具闭合高度S)和/或在标准模制构型和诸如排气孔清洁构型之类的第二操作模式构型之间调整颈环半体的构型。模具闭合高度调整机构可以一体化到且至少部分嵌入到模具半体1222、1223中的一个或这两个模具半体内。这三种机构的特征可以是:(1)腔板调整机构2000;(2)颈环调整机构4000;以及(3)芯板调整机构3000。其中,腔板调整机构2000和芯板调整机构3000可调整模具闭合高度,这可能会在操作期间间接导致颈环半体1114a、1114b的构型的调整。
芯板调整机构3000的功能在于调整芯板1103与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通过增加芯板1103与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锁环1104相对于颈环半体1114a、1114b的位置可以得到调整。具体而言,颈环半体1114a、1114b可以沿纵向从锁环1104移开。正如下文将描述的,腔板1110相对于脱模板1117之间距离的相应调整可以使得腔凸缘1131相对于颈环半体1114a、1114b的倾斜表面(纵向)运动。通过腔板调整机构2000可以促进这种运动,以使颈环半体1114a、1114b从标准模制构型向外移动到排气孔清洁构型,同上所述。
具体参照图3和图4A至图4I,芯板调整机构3000包括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在本文中可称为支撑垫。支撑垫3001可被接纳到芯板1103中限定的凹部或孔3016内。如在图16中最佳示出的, 并将在下文中更详尽的描述的,在另一种操作构型中,支撑垫3001可延伸至使脱模板1117与芯板1103隔开。相应地,所述多个支撑垫3001可以围绕芯板1103间隔设置在适当位置,以便在支撑垫3001接合以使芯板1103与脱模板1117分离时(所述脱模板在图3和图4A至图4G中并未示出),在芯板与脱模板1117之间形成恰当或适当的载荷分布。
从图3和图4F中清晰可见,每个支撑垫3001可一体化到芯板1103内,并部分地嵌入到芯板1103中。每个支撑垫3001可包括具有接合表面3023的接合部分3008。接合部分3008可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从第一收缩位置移动到第二伸出位置,在第一收缩位置上,接合表面3023与芯板1103的表面1143大致齐平,或被重新布置在所述表面1143的后面;在第二伸出位置上,接合表面3023延伸超过芯板1103的表面1143。当接合表面3023在第一(收缩)位置上与芯板1103的表面1143大致齐平或被重新布置在所述表面1143后面时,模具1100可处于其标准模具操作构型。当接合表面在其第二(伸出)位置上时,注塑模具1100可处于替代操作构型,诸如,排气孔清洁构型。
具体参照图4E和图4F,除了接合部分3008以外,每个支撑垫3001还可具有驱动部分3006,所述驱动部分3006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移动。驱动部分3006可具有平坦表面3033,平坦表面3033在芯板的孔3016中倚靠芯板1103的相邻表面。因此,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朝芯板1103作用的驱动部分3006上的载荷可被传递到芯板1103。在第一位置(如图4F和图4H所示)上,驱动部分3006在第一位置上,在所述第一位置上,其表面上的凸起3007被接纳到接合部分3008的表面上的相应凹部3005中。
同样,在这样的第一位置上,接合部分上的凸起3004可被驱动部分3006上的相应凹部3002接收。驱动部分3006可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从图4F和图4H所示的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如图4I所 示),在所述第二位置上,驱动部分3006的表面上的凸起3007推动并用凸轮抵靠接合部分3008的表面上的凸起3004,且移动到凸起3007在Z方向上与凸起3004大致对齐的位置上。这会产生以下效果:支撑垫3001的接合部分3008在平行于X轴线的方向上移离芯板1103。在所述位置上,能使芯板1103的相邻表面1143与脱模板1117的相邻表面1147之间产生距离。每个支撑垫装置3001的接合部分3008和驱动部分3006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举例而言,通过不锈钢制成。
接合部分3008的运动局限于前面提到的平行于X轴线的滑动运动。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实现这种受限制的运动。例如,如图4F中最佳示出,一对间隔的螺栓3011可被设置成最接近驱动部分3006的相对端,所述螺栓具有在轴向上大致与轴线X对齐的轴。螺栓3011的轴可具有底部螺纹端部分3014,其被接纳到芯板1103中的相应螺纹孔3013中。螺栓3011的轴还可具有上部,所述上部的上端与螺栓头3009一体地连接。每个螺栓3011可被接纳到大致为圆柱形的垫孔3017中,所述垫孔3017完全贯穿接合部分3008。将通过与螺栓头的外侧表面的接触来引导垫孔3017中的运动。每个垫孔3017可具有台肩部分3017a。间隙3015位于螺栓3011的下表面和台肩部分3017a的上表面之间。应当理解,当螺栓头3009在它们各自的孔3017内在向外伸出位置和向内收缩位置之间运动时,支撑垫3001的接合部分3008可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运动,其中在向外伸出位置上,台肩3017a邻接螺栓头3009的下表面,而在向内收缩位置上,接合部分3008的凸起3004与驱动部分3006的凹部3002横向对齐并邻接(即,接合部分3008完全收缩)。
可选择地,可通过偏置机构将接合部分3008用力偏置到收缩位置上。例如,驱动部分3008可通过弹簧机构被偏置到收缩位置上。弹簧机构可包括螺旋弹簧3018,如图4F所示,螺旋弹簧3018在每一个螺栓头3009与相应的台肩部分3017a的上表面之间保持压缩。
现在具体参照图4A、图4E和图4G,可以观察到,为了驱动驱动部分3006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往复运动,驱动部分3006可被固定到连杆3030上,连杆3030大体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延伸。例如,可通过驱动部分和连杆上的一串联锁齿3090(图4E),将连杆3030附接到驱动部分3006上。但是,其他合适的附接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仅举例而言,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杆3030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仅举例而言,由热处理钢制成。单杆3030可被附接到一个或多个支撑垫装置3001的驱动部分3006上。例如,在图4B和图4E的横截面视图中所示的杆3030被附接到分开并对齐的支撑垫装置3001的两个驱动部分3006上。
再次具体参考图4A,可设置多个连杆3030,使得在芯板1103中的每一支撑垫装置3001的驱动部分3006可连接到至少一个连杆3030。全部可在与轴线Z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对齐的多个连杆3030自身可以通过任何已知且合适的附接机构,诸如,举例而言,螺栓、焊接件等全部互连至共用的致动器横杆3035,所述致动器横杆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仅举例而言,不锈钢。致动器横杆3035可定向在与连杆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并且通常在与轴线Y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如图3至图4G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杆3030可容置于在芯板1103的主体内延伸的封闭的通道内并且可在其中移动,因此,当按照如图3所示的视角观察芯板时,所述连杆通常不可见。因此,连杆3030和致动杆3035可共同组成连接机构,以使驱动部分3006与致动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杆3030可容置于开放通道内并且可在其中移动,其中所述通道形成为在芯板1103的向外的表面1143处限定在芯板1103中的纵向延伸的凹槽。
致动器横杆3035进而可以适合方式固定到致动装置3045(图4A),例如伺服马达的驱动轴或气动活塞。可在控制器3050的控制下,诸如,举例而言,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工业计算机的控制下,操作致动装置3045。因此,致动装置3045可具有连接到控 制器3050的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致动装置3045可通过螺钉安装在芯板内,螺钉将致动装置3045连接到芯板上。致动装置3045可具有致动轴(未示出),致动轴可操作地用于在大致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间歇地、受控制地来回往复运动。因此,致动装置3045及其往复轴互连到致动器横杆3035上,致动器横杆3035进而被连接到每个连杆3030上。连杆3030进而互连到支撑垫装置3001的驱动部分3006上。因此,致动装置3045的致动轴的周期性的间歇来回运动可能会导致所有支撑垫装置的每个驱动部分3006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同步运动,并且因而导致所有接合部分3008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同步延伸。仅举例而言,致动装置3045的致动轴可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移动大约10mm,从而导致连杆3030和支撑垫装置3001的驱动部分3006平行于Z轴线相应地运动。驱动部分3006与接合部分3008的接合可转化为,接合部分3008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移动0.5mm,从而使芯板1103与脱模板1117的相邻表面之间分开0.5mm。
将理解,当模具堆叠1111不受夹紧力A时,且当作用在芯板1103和脱模板1117上的大部分压缩力而不是全部压缩力消除时,支撑垫装置3001的接合部分3008通常会做这种运动,从而使脱模板1117能够在平行于X-轴线的方向上移位。例如,通常可通过完全打开模具1100以排出预成形体或其他部分来实现接合部分3008的运动。但是,一旦已经到达接合部分3008的伸出位置,在诸如排气孔清洁之类的第二操作模式期间,一旦再施加压缩载荷,接合部分3008将能保持其伸出位置,且载荷将通过驱动部分3006传递给芯板1103。
将理解,可提供其他的替代机构来使每个支撑垫装置3001的接合部分3008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运动。
在图3以及图4A至图4G的实施例中,还示出了颈环调整机构4000的某些部分。具体而言,一对间隔开的、大体呈L形的致动块4010与芯板1103的外表面上的孔4013成一体,并且至少部分地嵌 入并被接纳于其中(也参见图8A至图8G)。每个致动块4010具有相对的接合面4014a、4014b。每个接合面4014a、4014b可包含弹簧加载式止推垫装置4012a、4012b,其形式可以是具有大致呈半球形的表面的止推垫,用于在滑杆连杆4030a、4030b上接合销钉或其他构件4032a、4032b中的一者(图8B至图8C;止推垫4012a、4012b的位置还在图8D中以虚线示出),下文将会对此进行进一步解释。止推垫部分4012a、4012b可在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上,相对于块4013的其余部分发生弹性移位。例如,止推垫部分4012a、4012b可被接纳到块4013中的相对通道中,并且为弹簧加载式,以便提供由弹簧(未示出)所产生的弹簧力,而所述弹簧在每个止推垫部分上易于施加向外的力。止推垫部分4012a、4012b可通过固位环(未示出)保持于通道中。
每个致动块4010被调适成能够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在芯板孔4013中来回地滑动。通过使致动块的基座腿件4019支撑于孔4013内的基座4015表面上,每个致动块4010可得到支撑以在孔4013内实现这种滑动。孔4013也可设置有盖4017(图8B至图8C),其能通过螺栓4035(图8E)可释放地附接至芯板1103上,这些螺栓可被接纳到芯板1103中的螺纹孔4037中。由此,致动块4010的基座腿件4019可在孔4013和顶盖4017所提供的通道中做滑动式移动。
每个致动块4010也可固定至连杆3030中的一个。致动块4010可附接至相同连杆,所述相同连杆也连接到支撑垫装置3001的驱动部分3006。致动块4010与连杆的连接可以通过与支撑垫3001的驱动部分3006所采用的相同的方式来实现,例如,使用联锁齿,或以任何其他适当方式,诸如,举例而言,焊接或螺栓连接。可选地,可以提供单独的驱动机构,诸如,举例而言,包括单独的连杆,用于促使块4010移动。因而,致动块4010也可以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以往复、间歇运动的方式运动。所述运动可以使得止推垫装置4012a、4012b与相应的销钉4032a、4032b接合,所述销钉4032a、4032b分别从滑杆连杆4030a、4030b上悬垂下来,引起凸轮效应,所述凸轮 效应转化为分别驱动滑杆连杆4030a、4030b向平行于轴线Y的相反的向外的方向运动。类似地,在相反方向上的运动可能会使止推垫装置4012a、4012b脱离相应的销钉4032a、4032b,从而允许滑杆在平行于轴线Y的相反的向内的方向上运动。当止推垫装置4012a、4012b脱离时,滑杆连杆4030a、4030b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并能返回其标准操作构型。因为在这样的构型中,堆叠将被关闭,所以颈环半体1114a、1114b上的锥形表面(与锁环或腔凸缘上的相对的锥形表面接合)可以形成在相反的方向上驱动滑杆连杆4030a、4030b的作用力。施加到堆叠和颈环半体1114a、1114b上,进而施加到滑杆1115a、1115b上的夹紧力产生回复力。
现在参考图5、图6、图7和图8A,其示出了包括模具1100的各部件的不同子组件的各种透视图,并且,这些透视图中的每一个透视图示出的部件的数量与其他视图不同。在图5中,所示出的芯板1103具有安装于其上方的脱模板1117以及安装于脱模板上方的防磨板1119。滑杆连杆4030a、4030b被接纳到通过脱模板1117和防磨板1119形成的通道中(具体参见图3和图4)。这些通道的朝向大致平行于轴线Y。滑杆连杆4030a、4030b可分别连接至滑杆1115a和1115b,例如,通过螺栓(未示出)。所述多个颈环半体1114a、1114b中的每一个安装于滑杆1115a、1115b的其中一个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个颈环半体1114a将会在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上与往复式运动的滑杆1115a一起移动。类似地,所述多个颈环半体1114b将会与进行相反的往复式运动的滑杆1115b一起移动,但却仍然是在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上。因此,颈环半体1114a、1114b可以彼此相向地或彼此远离地移动,正如注塑模具1100操作所处的特定模式所要求的那样。
现在具体参照图8A、图8B和图8C,颈环调整机构4000可以如下操作。连接到致动装置3045(见图4A)的致动杆3035可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以往复间歇性运动方式使固定在连杆3030之一上的每个致动块4010移动。此运动(将与芯板调整机构3000同步运行 移动)可能会使止推垫装置4012a、4012b分别与在滑杆连杆4030a、4030b上的相应的销钉4032a、4032b接合,引起凸轮效应,凸轮效应转化为分别驱动滑杆连杆4030a、4030b在相对的向外方向上移动,但是在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上。现在具体参照图5和图6,当连杆4030a在平行于轴线Y的向外方向上移动时,将驱动滑杆1115a以及附接在其上的颈环半体1114a在同一方向上运动。同样,当连杆4030b在平行于轴线Y但与连杆4030a相反的向外方向上运动时,将驱动滑杆1115b以及附接在其上的颈环半体1114b运动,但其方向与颈环半体1114a以及滑杆1115a方向相反。因而,颈环半体1114a、1114b能够相互远离向外运动到某个位置,在所述位置上,其被配置成用于以替代操作模式,例如排气孔清洁模式构型操作注塑模具1100。如上所述,且具体如图4H以及图4I所示,当芯板调整机构3000使脱模板1117与芯板1103分离时,此运动将同步发生。因而,在控制器3050控制下的致动装置3045可用作芯板调整机构3000以及颈环调整机构4000的致动驱动器。如上所述,颈环调整机构4000可适当地被配置成与芯板调整机构3000协同工作。
现在参照腔板调整机构2000(图11A),其目的在于调整腔板1110与脱模板1117之间的间距,由此还可以修改高度H以及相应的模具闭合高度S。这样做可以在X方向上对腔凸缘1131与颈环半体1114a、1114b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具体参照图10、图11A至图11C、图12和图13,腔板调整机构2000可以包括多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在本文中可将其称为自适应吨位块1113。自适应吨位块1113可与腔板1110成一体并至少部分地嵌入到腔板1110内。在所述实施例中,自适应吨位块1113被配置成两排,每排具有四个对齐的自适应吨位块1113。所述多个自适应吨位块1113可以围绕腔板1110间隔设置在任意适当位置,以在自适应吨位块1113接合以提供附加距离使腔板1110与防磨板1119分离时,在腔板1110和脱模板1117上提供恰当的载荷分布。
除自适应吨位块1113之外,如图10和图11A所示,也可以提供如上所述的普通吨位块1118。此外,在反射吨位块位于腔板1110四角的每一角的情况下,可以任选地提供四个反射吨位块1188(也称为吨位调整结构)。本申请人所有的美国专利US8,348,657(于2013年1月8日授权)公开了可以采用这种结构的实例。
每个自适应吨位块1113在X轴和Z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可被接纳到腔板1110的向内表面2143中相应的凹部或孔2016内。每个自适应吨位块1113可以包括具有接合表面2023的接合部分2008(图12)。接合部分2008可以具有通过螺栓2079稳固地固定到其上的分离块2018(图13),螺栓2079穿过分离块2018中的孔并被接纳到每个接合部分2008底面中的螺纹孔内。因此,分离块2018可被配置成随着接合部分2008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分2008和分离块2018可以整体形成为吨位块1113的组合的整体部分。
具体参照图14A和图14B,每个接合部分2008和分离块2018可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在(a)和(b)之间一起移动,其中:(a)为第一(收缩)位置(图14A),其中接合表面2023与腔板1110的表面2143有第一距离D1,(b)为第二(伸出)位置(图14B),其中接合表面2023与腔板1110的表面2143的前部之间有第二距离D2。在收缩位置上,吨位块1113可以至少部分地被接纳到防磨板1119中的孔中,并且在接合表面2023与脱模板1117之间可以保留间隙。在吨位块1113在所述位置的情况下,脱模板1117与腔板1110的相对表面之间的距离由模具堆叠1111和普通吨位块1118限定,并且D1(即,在收缩位置上,吨位块1118的接合表面2023与腔板1110的表面214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并且可能小于,普通吨位块1118的高度。在伸出位置上,吨位块1113完全被接纳到防磨板1119中的孔中,并且接合部分2008的接合表面2023与脱模板1117的表面2119邻接。但是距离D2(即,在伸出位置上,吨位块1118的接合表面2023和腔板1110的表面2143之间的距离)大于D1和普通吨位块1118的高度,并且因此,腔板1110与脱模板1117的相对表面之间的距离 通过自适应吨位块1113的延伸而增大。因此,高度H和相应的模具闭合高度S可以增加。
当接合表面2023在第一(收缩)位置上(图14A)时,注塑模具1100可以在其标准模具操作构型中。当自适应吨位块1113的接合表面2023在其第二(伸出)位置上(图14B)时,注塑模具1100可以在替代操作构型中,诸如,举例而言,排气孔清洁操作构型。如上所述,自适应吨位块1113的移动可以与芯板调整机构3000和颈环调整机构4000的移动相协调。
具体参照图12、图13、图14A和图14B,除接合部分2008和分离块2118之外,每个自适应吨位块1113还可具有驱动部分2006,所述驱动部分2006可以滑动方式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平行于Z轴线的方向上移动。驱动部分2006可被接纳到腔板1110中的孔2016内,并且驱动部分2006具有表面2033,所述表面抵靠在腔板1110中的孔2016内与腔板相邻的表面上。因此,作用于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朝向腔板1110的驱动部分2006上的载荷可传递至腔板1110。在第一位置上(如图12和图14A中所示),驱动部分2006的表面上的上凸部2007被接纳到分离块2018后表面上的凹部2005内。
同样地,在这一位置上,驱动部分2006上的凹部2002可接纳分离块2018上的凸部2004。在这一位置上,所有凸部均可能不接合或至少处于接合部分2008处在其上述第一位置的位置上。驱动部分2006可自如图12和图14A所示的位置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移动至如图14B所示的位置,在图14B所示的位置上,上凸部2007的表面用凸轮抵靠在分离块2018邻接表面上的凸部2004上并使分离块2018随着接合部分2008移动至凸部2007在Z方向上与凸部2004大致对齐的位置。这样做具有使接合部分2008在平行于X轴线的方向上向外移动的作用。在所述位置上,在腔板1110的相对表面2143与脱模板1117的表面2119之间将形成额外的间距。
接合部分2008和分离块2018的移动局限于前述平行于X轴线的来回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种受限制的移动。例如,可以将一对间隔的销构件2011(图13)设置成最接近具有与轴线X大体轴向对齐的轴的接合部分2006的相对端。销子2011的轴可具有底部螺纹端部2014,其穿过自适应吨位块1113的接合部分2008、分离块2018和驱动部分2006,并且被接纳到腔板1110中的相应螺纹孔中。因此,销子2011将自适应吨位块1113固定至腔板1110。销子2011的轴也可具有上部,其上端与头部2009一体连接。每个销子2011可以通过大体呈圆柱形的套筒管2089被接纳,大体呈圆柱形的套筒管2089自身可容置在完全贯穿接合部分2008的大体呈圆柱形的垫孔2017中。套筒2089也可以容置在分离块2018中的对齐孔中并且穿过所述对齐孔。在销子2011的每个销头2009之下是台肩部分2069,并且在台肩2069的下面是弹簧2099,所述弹簧接合在台肩2069与分离块2018之间并且保持压缩。弹簧2099可以围绕套筒2089的外表面而配装。接合部分2008和分离块2018可以相对于套筒2089上下滑动。因此,当接合部分2008和分离块被驱动部分2006驱动时,弹簧2099保持在台肩2069与分离块2018之间,所以存在由弹簧2099施加的回复力。可以理解的是,接合部分2008可以随着孔在伸出位置与收缩位置之间滑过销子2011而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移动,在所述收缩位置上,分离块2018的凸部2004与驱动部分2006的凹部2002横向对齐并且邻接(即,接合部分2008完全收缩)。
现在具体参照图11A和图12,可以观察到,为了使驱动部分2006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被驱动做往复运动,可以将驱动部分2006固定到通常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延伸的连杆2030。通过联锁齿2121(图11C)或者通过其他合适的方法,诸如,举例而言,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可以将驱动部分2006固定到连杆2030。接合部分2008、分离块2018和驱动部分2006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举例而言,不锈钢。相似地,连杆203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举例而言,热处理钢。可以将单杆2030附接到一个或者多个 对齐的支撑垫装置3001的驱动部分2006。例如,将图11B的横截面视图中示出的杆2030附接至独立的自适应吨位块1113的四个驱动部分2006。
可以设置多个连杆2030,使得腔板1110中的每个自适应吨位块1113的驱动部分2006可连接到至少一个连杆2030。所述多个连杆2030都可以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对齐,且本身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合适的附接机构,例如螺栓连接、焊接等彼此互连到共用的致动器横杆2035,致动器横杆2035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仅举例而言,不锈钢。
致动器横杆2035可被定向在大致正交于连杆并且大致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上。因此,连杆2030和致动杆2035可共同组成连接机构,以使驱动部分2006与致动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A所示,连杆2030可以容置在封闭的通道内且可在其中移动,所述通道在腔板1110的主体内延伸,因此,当按照图7所示的视角观察腔板时,所述通道通常是不可见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杆2030可容置在开放的通道内且可在其中移动,所述通道形成为纵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限定在腔板内,并且在腔板1110的向内的表面上。
进而可在控制器3050的控制下将致动器杆2035以合适的方式固定至致动装置2045(图11A),例如,伺服马达、气动活塞。致动装置2045可具有致动轴(未示出),其能够在大致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来回地提供间歇的、受控的往复运动。因此,致动装置2045可具有连接到控制器3050的通信链路。可通过将致动装置2045与腔板1110连接的螺钉,将致动装置2045安装在腔板1110内。通过致动装置2045及其互连到致动横杆2035的往复轴(进而连接到每个连杆2030,连杆2030进而互连到自适应吨位块1113的驱动部分2006)的互连,致动装置2045的致动轴的循环的、受控的且间歇的运动可能会导致每个驱动部分2006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同步运动,从而导致所有接合部分2008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同步运动。仅举 例而言,致动装置2045的致动轴可在平行于轴线Z的方向上移动大约10mm,从而使连杆2030和支撑垫装置3001的驱动部分2006平行于Z轴线相应地运动。驱动部分2006与分离块2018以及由此与接合部分2008的接合可转化为,接合部分2008在平行于轴线X的方向上运动0.5mm,从而使腔板1110和脱模板1117的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隔增加0.5mm。在控制器3050的控制下,这可以以与颈环半体1114a、1114b在平行于Y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和支撑垫3001在平行于X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相协调的方式出现。
在正常的模制使用过程中,芯板1103和腔板1110将循环到闭合位置,如图14所示,其中芯板1103和腔板1110之间具有模具堆叠,为模具1100提供第一操作构型。当模具堆叠1111位于所述位置时,随着模具材料注入,然后冷却硬化,模具堆叠1111受到压缩夹紧力A(图2A)。在零件冷却之后,所述堆叠从正常操作构型移动并循环到其打开位置(图15),其中,夹紧力被释放,且芯板和腔板沿纵向相对展开,从而呈现非操作构型(即模具不是被操作用于将模具材料注入模腔的配置)。在模具打开构型中,随着脱模板1117滑动远离芯板1103以及滑杆1115a、1115b和颈环半体1114a、1114b横向向外移动到图15所示位置,成品件以常规方式排出。在正常操作期间,颈环半体1114a、1114b中的排气孔的作用大体可为允许气体逸出,但阻止大量注入的模具材料进入排气孔。在这样的正常操作中,为了使模具堆叠接近期望的模制构型,腔板调整机构2000和芯板调整机构3000中的每一者都在其第一(收缩)条件下操作,并且颈环调整机构4000在其第一(正常)条件下操作,同上所述。在正常模制操作的闭合状态下,模具堆叠部件的位置如图2A所示。
定期地,可能期望以替代操作构型,诸如如上所述,可以排气孔清洁操作构型,放置模具1100。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理解,要清洁,则可能需要在颈环半体1114a、1114b之间提供附加间隙,以增加排气孔大小。在清洁循环开始时,如图15所示,模具1100可以是打开的。接着,致动装置3045可循环成使支撑垫3001延伸,这将导致芯 板1103与脱模板1117和颈环半体1114a、1114b间隔分开。如上所述,致动装置3045的循环还会导致致动块4010移动,使得止推垫装置4012a、4012b推动滑杆1115a、1115b并且因此推动颈环半体1114a、1114b分开。同时,致动装置2045可能会导致自适应吨位块1113延伸,这又会导致腔板1110和脱模板1117彼此间间距增大。现在将会理解,这提供了横向间隙,使得颈环半体1114a和颈环半体1114b保持隔开。然后,通过腔板1110和防磨板1119之间以及脱模板1117和芯板1103之间适当的相对运动,而无需施加任何显著的夹紧力A,可关闭模具。
在这种替代的(清洁)操作构型中,当模具堆叠关闭时,模具堆叠的部件如图16所示来定位。在这种情况下,颈环半体间存在增大的间隙。一旦模具部件是这种构型,就可施加夹紧力A。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在正常模制操作期间施加的夹紧力,可减小夹紧力A。在其他实施例中,夹紧力可以是相同的或甚至大于在正常操作模式下的夹紧力。这可能正是所需要的,因为模制材料作用于部件的较大表面积上。然后将模制材料注入并冷却,且模制零件被排出,基本上同上所述。由于颈环半体1114a、1114b在模制期间是间隔分开的,模制材料占用增大的排气孔,这可能会起到将残留物从排气孔中清除的作用。这也可能会导致成品件上有过量的毛边材料。因此,可以将这样的零件丢弃。
在其他实施例中,致动装置3045和致动装置2045的循环操作可与图16所示位置上的模具,即模具关闭的状态一起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模具部件可以被推动成其替代(清洁)构型,在所述替代(清洁)构型中,腔板调整机构2000、芯板调整机构3000和颈环调整机构4000操作以使部件采用其替代构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清洁排气孔之外的其他原因,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腔板调整机构、芯板调整机构和颈环调整机构在模具堆叠部件之间选择性地产生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全部或一些芯板调整装置 3001和腔板调整装置2001可设置有单独激活而不具有连接器,如2030或3030。单独激活可通过液压和/或气动装置(汽缸)或通过伺服传动(电气)装置实现。
作为替代,或甚至除了使用本文所述的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来清洁排气孔,所述设备也可用于实现Weber等人于2012年8月30日公开的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公开2012/0219651中所述的方法。具体而言,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在以下情况下是有用的,即在注塑模具中实现压力控制系统,以在模腔与模制材料流隔离后选择性地改变限定在模具内的模腔的体积。除了其他功能以外,由上文引起的技术效果还可包括在保持模制品和模腔的模制表面相接触的同时提供预排出功能。
应该理解,为了上文提供的说明书和下文给出的权利要求书的目的,术语“流体”、“气体”或“空气”旨在表示模腔中存在的并且从模腔中排出的流体,并且,模制材料填充在模腔中。术语“流体”、“气体”或“空气”可表示模制系统周围的环境空气,以及与可能存在于模制系统内的其他物质混合的环境空气。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描述提供本发明的实例,且这些实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明确地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仅受权利要求书的限制。上文描述的概念可适用于特定条件和/或功能,且可进一步延伸到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多种其它应用。虽然已经如此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所述概念的情况下可能进行修改和改进。因此,应由专利特许证来保护的内容仅受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限制。

Claims (56)

1.一种注塑模具(1100),其包括:
第一模具半体(1222);
第二模具半体(1223),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相互支撑并可相对彼此移动,当所述模具是操作构型时,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具有模具闭合高度;
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其可操作以改变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进一步包括颈环调整机构(4000),其可操作以调整所述注塑模具(1100)的颈环装置(1114a,1114b)的构型;
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可操作以改变所述模具闭合高度,所述改变与所述模具(1100)从第一操作构型到第二操作构型的变化相关联;
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可操作以改变模具闭合高度,从而便于所述模具(1100)在所述第一操作构型和第二操作构型之间重新配置;且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构型是标准模制构型,且所述第二操作构型是排气孔清洁构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与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和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中的至少一者相关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模具具有与第一模具闭合高度S1相关联的第一操作构型,以及与和S1不同的第二模具高度S2相关联的第二操作构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至少部分地嵌入到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和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中的所述至少一者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包括腔板(1110),且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包括与所述腔板(1110)相关联的腔板调整机构(2000),所述腔板调整机构(2000)可操作以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包括芯板(1103),且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芯板(1103)相关联的芯板调整机构(3000),所述芯板调整机构(3000)可操作以调整模具闭合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模具进一步包括脱模板(1117),其位于并支撑于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的所述芯板(1103)和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的腔板(1110)之间,所述脱模板(1117)大致位于所述芯板(1103)附近,并且,当所述模具(1100)处于所述第一操作构型时,所述脱模板(1117)与所述芯板(1103)邻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包括芯板(1103),且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芯板(1103)相关联的芯板调整机构(3000),所述芯板调整机构(3000)可操作以调整模具闭合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模具进一步包括脱模板(1117),其位于并支撑于所述芯板(1103)和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的腔板(1110)之间,所述脱模板(1117)大致位于所述芯板(1103)附近,并且,当所述模具(1100)处于所述第一操作构型时,所述脱模板(1117)与所述芯板(1103)邻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芯板调整机构(3000)包括至少一个被接纳到限定在所述芯板(1103)中的凹部中的芯板调整装置(3001),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包括具有接合表面(3023)的接合部分(3008),且所述模具(1100)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芯板调整装置(3001)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3023)使所述芯板(1103)和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接合部分(3008)可操作以在所述收缩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时大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其中,所述芯板调整装置(3001)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接合部分(3008)定位的驱动部分(3006),所述驱动部分(3006)可操作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进一步包括致动装置(3045)和连接机构,并且所述致动装置和所述连接机构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芯板(1103)中,所述连接机构可操作以将所述驱动部分(3006)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芯板调整机构(3000)包括各自被接纳到所述芯板(1103)的向外的表面中的相应的凹部中并且绕所述芯板间隔开的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所述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各自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各自包括具有接合表面(3023)的接合部分(3008),并且所述模具(1100)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芯板调整装置(3001)中的每一个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3023)使所述芯板(1103)与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接合部分(3023)定位的驱动部分(3006),所述驱动部分(3006)可操作以在与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进一步包括致动装置(3045)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可操作以将所述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的所述驱动部分(3006)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3045)。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将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3045)的共用连杆(3030)和致动器横杆(3035),并且其中,所述连杆(3030)、所述致动器横杆(3035)和所述致动装置(3045)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芯板(1103)中。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包括腔板(1110),并且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包括至少部分地嵌入到所述腔板(1110)中的腔板调整机构(2000),所述腔板调整机构(2000)可操作以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腔板调整机构(2000)包括:至少部分地被接纳到所述腔板(1110)的向外的表面中的凹部中的腔板调整装置(2001),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包括具有接合表面(2023)的接合部分(2008),并且所述模具(1100)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2023)使所述腔板(1110)与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接合部分(2008)可操作以在所述收缩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时大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其中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接合部分(2008)定位的驱动部分(2006),所述驱动部分(2006)可操作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进一步包括致动装置(2045)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可操作以将所述驱动部分(2006)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2045)。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致动装置(2001)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腔板(1110)内。
2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腔板调整机构(2000)包括多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每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至少部分地被接纳到所述腔板(1110)的向外的表面中的相应的凹部中并围绕所述腔板(1110)隔开,所述多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各包括具有接合表面(2023)的接合部分(2008),且所述模具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中的每一者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2023)使所述腔板(1110)和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接合部分(2008)定位的驱动部分(200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进一步包括致动装置(2045)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可操作以将所述多个腔板调整装置的所述驱动部分(2006)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致动装置(2045)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腔板(1110)内。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共用的连杆(2030)和致动器杆(2035),其将多个腔板调整装置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
2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腔板调整机构(2000)包括至少部分地被接纳到所述腔板(1110)的向外的表面中的凹部中的腔板调整装置(2001),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包括具有接合表面(2023)的接合部分(2008),且所述模具(1100)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2023)使所述腔板(1110)和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腔板调整机构(2000)包括多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每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至少部分地被接纳到所述腔板(1110)的向外的表面中的相应的凹部中,并围绕所述腔板(1110)隔开,所述多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各包括具有接合表面(2023)的接合部分(2008),且所述模具(1100)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中的每一者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2023)使所述腔板(1110)和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2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进一步包括多个延伸穿过所述芯板(1103)、脱模板(1117)和腔板(1110)的模具堆叠(1111),并且,进一步包括多个安装在所述脱模板(1117)和所述腔板(1110)之间的颈环装置(1114a,1114b),且其中,所述多个模具堆叠(1111)延伸穿过所述多个颈环装置(1114a,1114b)中相应的颈环装置中的腔体。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颈环调整机构(4000)可操作以调整所述多个颈环装置(1114a,1114b)的构型。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颈环装置(1114a,1114b)中的每一者相关联的滑杆(1115),所述至少一个滑杆(1115)可操作以使所述颈环装置(1114a,1114b)在操作构型和打开构型之间移动。
3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颈环调整机构(4000)包括与所述芯板(1103)相关联的止推装置(4012),所述止推装置(4012)可操作以接合连接构件(4030),所述连接构件连接到与所述颈环装置(4014a,4014b)中的每一者相关联的所述至少一个滑杆(1115),所述止推装置(4012)可操作以由所述致动装置(3045)移动,进而使所述连接构件(4030)移动,从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滑杆(1115)移动,因此,使所述颈环装置(4014a,4014b)在第一操作构型和第二操作构型之间移动。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包括腔板(1110),且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腔板(1110)相关联的腔板调整机构(3000),所述腔板调整机构(3000)可操作以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腔板调整机构(2000)包括:至少部分地被接纳到所述腔板(1110)的向外的表面中的凹部中的腔板调整装置(2001),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包括具有接合表面(2023)的接合部分(2008),且当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模具(1100)是可操作的,使得所述接合表面(2023)使所述腔板(1110)和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模具高度调整设备包括:(a)致动装置(816);和(b)安装用于在出站位置和入站位置之间运动的距离调整插入件(818);其中,所述致动装置(816)可操作以使所述距离调整插入件(818)在所述入站位置和所述出站位置之间运动,从而使所述模具闭合高度做所述改变。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注模机的一部分。
35.一种操作注塑模具(1100)的方法,其包括:
i.操作处于第一操作构型的所述模具(1100);
ii.改变所述模具(1100)的模具闭合高度;
iii.操作处于第二操作构型的所述模具(1100);
其中,改变所述模具(1100)的所述模具闭合高度包括调整所述注塑模具(1100)的颈环装置(1114a,1114b)的构型,所述模具处于闭合位置,准备将诸如塑料之类的模制材料注入模具,在芯板(1103)的向外的表面(1143)与腔板(1110)的向内的表面(2143)之间的平行于X轴线的方向上的高度H限定了模具闭合高度;
其中,在第一标准操作模式下,高度H将具有值H1,而在第二操作模式下,高度H将具有值H2,值H2不同于值H1;当模具(1100)在对应于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构型之间改变时,高度H将在H1与H2之间变化,并且闭合高度S会相应地从S1变为S2。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具(1100)包括:
(a)第一模具半体(1222);
(b)第二模具半体(1223),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1222,1223)以彼此可移动间隔的关系而被支撑,当所述模具处于所述第一操作构型和第二操作构型时,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以模具闭合高度彼此间隔开;
(c)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可操作以改变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与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和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中的至少一者成一体。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操作所述模具闭合高度调整设备,改变所述模具闭合高度,以便于在所述第一操作构型和所述第二操作构型之间重新配置所述模具(1100)。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构型是标准模制构型,且所述第二操作构型是排气孔清洁构型。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包括芯板(1103),且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包括腔板(1110)。
41.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构型与第一模具闭合高度S1相关联,且所述第二操作构型与不同于S1的第二模具高度S2相关联。
42.一种注塑模具(1100),其包括:
第一模具半体(1222);
第二模具半体(1223),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相互支撑并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当所述模具是操作构型时,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具有模具闭合高度;以及
芯板调整机构(3000),其包括至少一个被接纳到被限定在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的芯板(1103)中的凹部中的芯板调整装置(3001),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包括具有接合表面(3023)的接合部分(3008),并且所述模具(1100)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芯板调整装置(3001)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3023)使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的所述芯板(1103)与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接合部分(3008)可操作以在所述收缩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时大体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其中,所述芯板调整装置(3001)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接合部分(3023)定位的驱动部分(3006),所述驱动部分(3006)可操作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进一步包括致动装置(3045)和连接机构,并且所述致动装置和所述连接机构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芯板(1103)中,所述连接机构可操作以将所述驱动部分(3006)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芯板调整机构(3000)包括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每个所述的芯板调整装置(3001)被接纳到所述芯板(1103)的向外的表面中的相应的凹部中,并围绕所述芯板间隔开,所述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中的每一个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各包括具有接合表面(3023)的接合部分(3008),并且所述模具(1100)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芯板调整装置(3001)中的每一者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3023)使所述芯板(1103)和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进一步包括致动装置(3045)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可操作以将所述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的所述驱动部分(3006)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3045)。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共用的连杆(3030)和致动器横杆(3035),所述连杆和致动器横杆将多个芯板调整装置(3001)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3045)上,并且其中,所述连杆(3030)、所述致动器横杆(3035)和所述致动装置(3045)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芯板(1103)中。
48.一种注塑模具(1100),其包括:
第一模具半体(1222);
第二模具半体(1223),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相互支撑并可相对彼此移动,当所述模具是操作构型时,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具有模具闭合高度;以及
腔板调整机构(2000),其包括腔板调整装置(2001),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至少部分被接纳到所述第二模具半体(1223)的腔板(1110)的向外的表面中的凹部中,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包括具有接合表面(2023)的接合部分(2008),且所述模具(1110)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2023)使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的所述腔板(1110)和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接合部分(2008)可操作以当其在所述收缩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时大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其中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接合部分(2008)定位的驱动部分(2006),所述驱动部分(2006)可操作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进一步包括致动装置(2045)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可操作以将所述驱动部分(2006)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2045)。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致动装置(2001)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腔板(1110)中。
52.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腔板调整机构(2000)包括多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所述多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中的每一个至少部分被接纳到所述腔板(1110)的向外的表面中的相应的凹部中,并围绕所述腔板(1110)间隔开,所述多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可操作以在收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各包括具有接合表面(2023)的接合部分(2008),并且所述模具可操作以使得当所述腔板调整装置(2001)中的每一者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接合表面(2023)使所述腔板(1110)与所述脱模板(111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调整所述模具闭合高度。
53.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进一步包括致动装置(2045)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可操作以将所述至少一个腔板调整装置(2001)的所述驱动部分(2006)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致动装置(2045)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腔板(1110)中。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注塑模具(1100),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共用的连杆(2030)和致动器杆(2035),其将多个腔板调整装置互连到所述致动装置。
56.一种注塑模具(1100),其包括:
第一模具半体(1222);
第二模具半体(1223),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相互支撑且可相对彼此运动,当所述模具是操作构型时,所述第一模具半体和第二模具半体具有模具闭合高度;以及
颈环调整机构(4000),其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具半体(1222)的芯板(1103)相关联的止推装置(4012),所述止推装置(4012)可操作以接合连接构件(4030),所述连接构件(4030)连接到与多个颈环装置(4014a,4014b)中的每一者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滑杆(1115),所述止推装置(4012)可操作以由致动装置(3045)移动,以移动所述连接构件(4030),从而移动所述至少一个滑杆(1115),并由此使所述颈环装置(4014a,4014b)在第一操作构型和第二操作构型之间移动。
CN201380070331.6A 2013-02-01 2013-02-01 具有可调模具闭合高度的模制系统 Active CN104918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A2013/050081 WO2014117246A1 (en) 2013-02-01 2013-02-01 Molding system having an adjustable mold shut heigh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8765A CN104918765A (zh) 2015-09-16
CN104918765B true CN104918765B (zh) 2017-05-17

Family

ID=5126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0331.6A Active CN104918765B (zh) 2013-02-01 2013-02-01 具有可调模具闭合高度的模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2950997B1 (zh)
CN (1) CN104918765B (zh)
CA (2) CA2901398C (zh)
WO (1) WO2014117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55639C (en) 2015-03-20 2021-11-30 Sven Kmoch Molding system having a mold stack with a cleaning configuration and a shut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CN207669673U (zh) 2016-12-14 2018-07-31 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 对开式模具插入件以及模具堆叠
CA3066496A1 (en) 2017-06-23 2018-12-27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olding system with movable split mold inserts
KR102625744B1 (ko) * 2018-12-11 2024-01-18 허스키 인젝션 몰딩 시스템즈 리미티드 몰드, 몰드 조립체 및 스택 구성요소
JP7309587B2 (ja) * 2019-11-29 2023-07-1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7327224B2 (ja) * 2020-03-13 2023-08-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金型交換装置、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BR112023002117A2 (pt) * 2020-08-05 2023-02-28 Sacmi Método e aparelho de moldagem por compressão
CN112297360A (zh) * 2020-10-26 2021-02-02 王书旭 一种快速脱离的注塑模具
CN113199707B (zh) * 2021-05-18 2023-03-14 永邦智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件生产用可调开槽深度的模具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980A (zh) * 1998-12-14 2000-06-21 株式会社江洲 全封闭锻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4835A (en) * 1978-09-28 1980-01-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ld apparatus
US5536166A (en) * 1995-02-10 1996-07-16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ith open access to the mold area
US6799962B2 (en) 2001-04-09 2004-10-05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Stripper assembly
JP3643324B2 (ja) * 2001-07-26 2005-04-27 憲司 西内 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射出成形用金型における型閉め方法
NL1021421C2 (nl) * 2002-09-10 2004-03-11 Fountain Patents B V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producten uit een warm plastische massa.
JP2004136506A (ja) * 2002-10-16 2004-05-13 Meiki Co Ltd 射出成形機とその制御方法
US20070059395A1 (en) 2005-09-12 2007-03-15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olded article handling device
US7381049B2 (en) 2006-03-08 2008-06-03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Injection mold
US20080241309A1 (en) 2007-04-02 2008-10-02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Cam System For A Mold
KR20110091750A (ko) 2008-11-06 2011-08-12 허스키 인젝션 몰딩 시스템즈 리미티드 톤수 조절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한 몰드
CA2832244C (en) 2009-11-03 2014-12-02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EP3827959B1 (en) 2011-08-04 2023-07-26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A mold component having a residue cleaning fea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980A (zh) * 1998-12-14 2000-06-21 株式会社江洲 全封闭锻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82353A1 (en) 2014-08-07
EP3406415A1 (en) 2018-11-28
WO2014117246A1 (en) 2014-08-07
CN104918765A (zh) 2015-09-16
CA2901398A1 (en) 2014-08-07
EP2950997A4 (en) 2017-04-05
CA2982353C (en) 2019-09-24
EP2950997B1 (en) 2019-01-30
EP2950997A1 (en) 2015-12-09
EP3406415B1 (en) 2019-10-23
CA2901398C (en)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8765B (zh) 具有可调模具闭合高度的模制系统
CN103354780B (zh) 吹塑成形机
CN208615198U (zh) 用于模制预制件的模具堆、注塑模具,以及模制系统
US9238321B2 (en) Molding system having a residue cleaning feature and an adjustable mold shut height
BR112021003664A2 (pt) molde com conexão e desconexão rápidas
DE112008001188T5 (de) Intelligente Verteiler- und Spritzgussmaschine
CN105121111B (zh) 用于制造热塑性容器的注塑‑压缩装置
CN103097102A (zh) 模制设备
CN102421581B (zh) 用于模具系统的腔插入件和具有可变形部分的所述腔插入件
US9469062B2 (en) Rotary joint for transferring melted plastic
CN103167942B (zh) 模具装置
CN103889683A (zh) 注射吹塑成型装置及其所使用的金属模具单元、以及注射吹塑成型方法
CN101754841A (zh) 用于成型产品的设备和方法
CN103201081A (zh) 形成预制件颈部的可拆模具插件和包括该插件的模具叠层
KR101465475B1 (ko) 수직사출성형기의 형체결 장치
CA2714344C (en) Compression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forms
EP1676689A1 (en) A preform 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KR101442116B1 (ko) 수직형 사출성형기의 이젝트장치
US6726466B2 (en) Injection blow molding machine and clamping device
KR100740859B1 (ko) 사출성형기
KR20050024532A (ko) 복합합성수지 소재의 압축ㆍ사출 성형용 금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