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7324B - 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 - Google Patents

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7324B
CN104917324B CN201410855221.7A CN201410855221A CN104917324B CN 104917324 B CN104917324 B CN 104917324B CN 201410855221 A CN201410855221 A CN 201410855221A CN 104917324 B CN104917324 B CN 104917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portion
fan guard
curvature
corresponds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52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7324A (zh
Inventor
松叶久辉
永易卓也
水谷清信
芳贺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7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7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0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4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wherein gaseous cooling medium circulates between the machine casing and a surrounding mant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叠置多个进行保管,且叠置后容易分离的装置的风扇罩。本发明的风扇罩(12)具备:第1筒状部(1),在马达即装置(14)的壳体即主体(18)侧具有开口部;及第2筒状部(2),与该第1筒状部(1)连接。第2筒状部(2)的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1)的内径,第1筒状部(1)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2)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

Description

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47486号的优选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该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的风扇罩。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在马达的主体侧开口的筒状部的马达的风扇罩。该风扇罩在筒状部的与马达相反一侧具有倾斜面部。而且,利用该倾斜面部,用一个风扇罩覆盖另一个风扇罩的倾斜面部,由此能够叠置该风扇罩(以叠置状态保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4534号公报([0017]段)
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风扇罩中,存在叠置后有时难以分离各个风扇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叠置多个进行保管,且叠置后容易分离的风扇罩。
本发明的风扇罩具备:第1筒状部,在其装置的主体侧具有开口部;及第2筒状部,与该第1筒状部连接,其通过设为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即,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1筒状部的内径,所述第1筒状部的内周形状和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
本发明所涉及的风扇罩由于具备具有比第1筒状部的内径小的外径的第2筒状部,因此能够以上段的风扇罩的较大直径的第1筒状部重叠于下段的风扇罩的较小直径的第2筒状部的方式,叠置多个风扇罩,其中,所述第1筒状部在主体侧具有开口部。
并且,第1筒状部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即,构成为不仅大小不同,而且形状本身也不同,因此很难发生叠置于上段的风扇罩的内周与位于下段的风扇罩的外周强力卡合而难以分离的不良情况,容易分离各个风扇罩。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能够叠置多个进行保管,且叠置后容易分离的风扇罩。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描绘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马达的风扇罩的立体图。
图2(A)~图2(F)是图1(A)及图1(B)的风扇罩的六面视图。
图3(A)及图3(B)是图2(A)及图2(B)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将上述风扇罩安装于马达的状态的整体侧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箭头V-V线的剖视图。
图6(A)是将上述风扇罩叠置成2段时的、沿图3(B)的箭头VIA-VIA线的概略剖视图,图6(B)是将上述风扇罩叠置成2段时的、沿图3(B)的箭头VIB-VIB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表示附设于马达的制动机构的手动释放杠杆的主视图。
图中:1-第1筒状部,1C-第1角部对应部(第1小径部),1S-第1侧面对应部(第1大径部),2-第2筒状部,2C-第2角部对应部(第2小径部),2S-第2侧面对应部(第2大径部),12-风扇罩,14-马达(装置),18-壳体(主体),20-散热片,35-主体侧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风扇罩安装于马达的状态的整体侧视图,图5是沿图4的箭头V-V线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该风扇罩12为了覆盖安装于马达(装置)14的未图示的风扇而装配于该马达14的壳体(主体)18。符号16是用于将风扇罩12装配于马达14的壳体18上的螺栓孔(螺栓省略图示)。
如图5所示,马达14的壳体18形成为截面为圆形的筒状。然而,形成于该壳体18的外周的多个散热片20不是沿壳体18的径向突出形成,而是沿相互垂直交叉的2个方向(在图5的纸面上,为上下方向G及左右方向H)突出形成。并且,各个散热片20的长度设定成各个散热片20的前端的与轴垂直的截面(图5的截面)成为正方形90的4角为圆形倒角的形状。为方便起见,以后该正方形90的4角为圆形倒角的形状称为“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将该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的4个角部分称为“角部91”,将边部分称为“侧面92”。另外,角部91为圆形倒角的部分的曲率半径为r91。
以下,对该风扇罩12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A)及图1(B)是从2个不同角度描绘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马达14的风扇罩12的立体图,图2(A)~图2(F)是图1(A)及图1(B)的风扇罩12的六面视图。另外,在图3(A)及图3(B)中,将图2(A)及图2(B)放大。
风扇罩12具备:第1筒状部1,在其马达(装置)14的壳体(主体)18侧具有主体侧开口部35;及第2筒状部2,与该第1筒状部1连接。图2(B)及图3(B)是从与马达相反一侧观察风扇罩12的主视图,在两个图中描绘出的2个实线中,外侧实线相当于第1筒状部1,内侧实线相当于第2筒状部2。
第1筒状部1的主体侧开口部35的形状设为与所述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相对应的形状,即,设为“正方形90的4角(角部91)为圆形倒角的形状”。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筒状部2的外径形成为小于第1筒状部1的内径。另外,“第2筒状部2的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1的内径”包含第2筒状部2的外径与第1筒状部1的内径相等的情况。即,意味着“第2筒状部2的外径为第1筒状部1的内径以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外径”或“内径”时,意味着距风扇罩12的轴心O12的距离的2倍。对“第2筒状部2的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1的内径”的结构的具体意义,将在后面详细涉及。
风扇罩12具备连接第1筒状部1和第2筒状部2的连接部50。连接部50相对于轴向X倾斜。具体而言,连接部50随着从第1筒状部1朝向第2筒状部2以外径d50变小的方式倾斜。
关于倾斜的倾斜度,在将后述的第1角部对应部1C的周向中心和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周向中心连结的Tc方向上最陡峭,并且,在将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周向中心和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周向中心连结的Ts方向上最平缓。即,连接部50的倾斜的倾斜度在周向上并不均匀。
风扇罩12的第1筒状部1具备具有无限大以外的(即有限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的第1角部对应部(第1小径部)1C。并且,第2筒状部2具备与该第1角部对应部1C相对应的具有无限大以外的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第2角部对应部(第2小径部)2C。
具体而言,第1筒状部1的第1角部对应部1C与马达14的壳体18的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的“角部91”为圆形倒角的部分的位置及形状相对应。第1角部对应部1C形成于第1筒状部1的4个部位,第1角部对应部1C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与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的“角部91”为圆形倒角的部分的曲率半径r91大致(或完全)相同(r1C≈r91)。第1角部对应部1C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为有限值,第1角部对应部1C由曲面构成。
若将第1角部对应部1C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换算成风扇罩12的轴心O12的中心角,则为θ1C。并且,第1角部对应部1C的周向长度为L1C。
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2的第2角部对应部2C与第1筒状部1的第1角部对应部1C相对应地沿着轴向并排形成。第2角部对应部2C的第2小曲率半径为r2C,小于第1角部对应部1C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r2C<r1C)。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角部对应部2C的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中心与第1角部对应部1C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的中心相同(均为风扇罩12的轴心O12)。即,若比较第1角部对应部1C和第2角部对应部2C,则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外径小于第1角部对应部1C的内径。
该风扇罩12由整体具有大致均匀厚度(壁厚)的部件构成。即,第1筒状部1的内周形状和外周形状是相似形状。第2筒状部2的内周形状和外周形状也是相似形状。并且,连接部50的内周形状和外周形状也是相似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小曲率半径r2C<第1小曲率半径r1C)是指第1筒状部1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2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
若将第2角部对应部2C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换算成风扇罩12的轴心O12的中心角,则为θ2C,第2角部对应部2C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θ2C比第1角部对应部1C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θ1C宽(θ2C>θ1C)。并且,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周向长度为L2C,该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周向长度L2C大于第1角部对应部1C的周向长度L1C(L2C>L1C)。
并且,风扇罩12的第1筒状部1除了所述第1角部对应部(第1小径部)1C以外,还具备具有大于该第1角部对应部1C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的第1大曲率半径r1S的第1侧面对应部(第1大径部)1S。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2除了所述第2角部对应部(第2小径部)2C以外,还具备具有大于该第2角部对应部2C的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第2大曲率半径r2S的第2侧面对应部(第2大径部)2S。
具体而言,第1筒状部1的第1侧面对应部1S与马达14的壳体18的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的“侧面(正方形90的边部分)92”的曲率半径相对应,且形成于第1筒状部1的4个部位(各第1角部对应部1C之间)。由于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的“侧面92”由平面(曲率半径无限大)构成,因此该第1侧面对应部1S也由平面构成。
即,第1侧面对应部1S的第1大曲率半径r1S无限大,第1筒状部1具备具有大于第1角部对应部1C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的第1大曲率半径r1S的第1侧面对应部1S。
若将第1侧面对应部1S在周向的形成范围换算成风扇罩12的轴心O12的中心角,则为θ1S。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周向长度为L1S。
另外,第1角部对应部1C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的中心及第2角部对应部2C的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中心与风扇罩12的轴心O12一致。但是,第1侧面对应部1S的第1大曲率半径r1S的中心及第2大曲率半径r2S的中心无限远,与该风扇罩12的轴心O12不一致。
另一方面,第2侧面对应部2S与第1筒状部1的第1侧面对应部1S相对应,且形成于4个部位(各第2角部对应部2C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筒状部1的第1侧面对应部1S设定成平面(曲率半径无限大),因此第2筒状部2的第2侧面对应部2S也由平面构成。即,第2侧面对应部2S的第2大曲率半径r2S无限大,第2筒状部2具备具有大于第2角部对应部2C的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第2大曲率半径r2S的第2侧面对应部2S。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关于第1侧面对应部1S和第2侧面对应部2S,从轴心O12方向观察时第1侧面对应部1S位于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侧,两者恰好相差与风扇罩12的壁厚相当的量。即,在风扇罩12的同一周向位置上,第1侧面对应部(第1大径部)1S的内径(轴心O12至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内周的距离)D1S与第2侧面对应部(第2大径部)2S的外径(轴心O12至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周的距离)d2S相同。
换个角度而言,这还可以解释成如下:若比较在同一周向位置上沿着轴向并排形成的第1侧面对应部1S和第2侧面对应部2S,则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径小于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外径。
若将第2侧面对应部2S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换算成风扇罩12的轴心O12的中心角,则为θ2S。并且,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周向长度为L2S。
在此,对“第2筒状部的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的内径”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筒状部1及第2筒状部2的截面均不是圆形,因此外径因周向位置不同而不同。但是,若比较在同一周向位置上沿着轴向并排形成的第1角部对应部1C和第2角部对应部2C,则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外径小于第1角部对应部1C的内径(包含“以下”的概念)。并且,若比较在同一周向位置上沿着轴向并排形成的第1侧面对应部1S和第2侧面对应部2S,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径同样小于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内径。即,若在同一周向位置上沿着轴向比较第2筒状部2的外径和第1筒状部1的内径,则第2筒状部2的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1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同上述在同一周向位置上沿着轴向比较第2筒状部2和第1筒状部1时,具有“第2筒状部的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的内径”的结构,实现了风扇罩12的“轴向上的叠置”。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1筒状部1中,(曲率半径r1S较大的)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周向长度L1S大于(曲率半径r1C较小的)第1角部对应部1C的周向长度L1C(L1S>L1C)。
但是,在第2筒状部2中,(曲率半径r2S较大的)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周向长度L2S小于(曲率半径r2C较小的)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周向长度L2C(L2S<L2C)。
总而言之,在第1筒状部1中,在整周上,曲率半径r1S较大的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周向长度L1S所占的比例较大,第1筒状部1形成为接近多边形(在该例子中为正方形)的形状。相反,在第2筒状部2中,在该第2筒状部2的整周上,曲率半径r2S较大的第2侧面对应部2S所占的比例较小,且与第1筒状部1相比,形成为更加接近圆形的形状。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2筒状部2的第2角部对应部2C形成有使马达14的零部件(具体而言,为后述的制动机构的零部件)插穿的插穿孔60。
该插穿孔60在不使用时有时装配有密封部件(橡胶圈:省略图示)。此时的“形成于第2角部对应部2C”意味着插穿孔60“整体”形成于第2角部对应部2C。即,例如不包含形成为横跨第2角部对应部2C和第2侧面对应部2S的状态。
并且,在第2筒状部2的后部(与主体相反一侧端部)设有锥形部46。该锥形部46的主体相反侧开口部47由带吸气口48的盖部件49封闭。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第2筒状部2的内侧容纳有马达14的未图示的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构成为非通电时制动而在通电时释放。在这种制动机构中,有时沿着风扇罩12的外周配置有手动释放杠杆62等来作为该制动机构的操作部件。通过进行提拉该手动释放杠杆62的操作,在(包含停电时和故障时)制动机构非通电时,能够通过手动使制动机构成为释放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作为操作部件的)手动释放杠杆62沿着第2筒状部2的外周而配置。
接着,对该风扇罩12的作用进行说明。
该风扇罩12具备:第1筒状部1,在马达14的壳体18(主体)侧具有开口部;及第2筒状部2,与该第1筒状部1连接,第2筒状部2的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1的内径,且第1筒状部1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2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
因此,如图6(A)及图6(B)所示,能够以上段的风扇罩12的第1筒状部1重叠在下段的风扇罩12的第2筒状部2的状态,重叠多个风扇罩12进行保管。
并且,即使重叠多个风扇罩12,由于第1筒状部1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2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因此(与第1筒状部1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2的外周形状为相似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下段的风扇罩12因上段的风扇罩12的自重被强力按压而难以分离的不良情况。
并且,由于第2筒状部2和第1筒状部1不是相似形状,且第2筒状部2的外径形成为小于第1筒状部1的内径,因此通过用手操作第1筒状部1的一部分(在该例子中为第1角部对应部1C形成为大于第2角部对应部2C的部分),就能够容易分离上段的风扇罩12。
并且,由于风扇罩12具有形状和尺寸不同的第1筒状部1、第2筒状部2,因此风扇罩12整体的刚性较高,且还难以产生共振(能够将风扇罩12的共振振幅抑制得较小,且可以得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并且,通过组合形状和尺寸不同的第1筒状部1、第2筒状部2,能够将风扇罩12的共振的固有振动数提高至人耳更加难以听到的频率区域,在该点上也可以得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扇罩12的同一周向位置上,第1侧面对应部(第1大径部)1S的内径D1S设定成与第2侧面对应部(第2大径部)2S的外径d2S相同。即,第1侧面对应部1S和第2侧面对应部2S并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从轴心O12方向观察时第1侧面对应部1S位于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侧,两者恰好相差与风扇罩12的壁厚相当的量。
通过如此设定,在叠置风扇罩12时,能够使上段的风扇罩12和下段的风扇罩12稳定地叠置而不会摇晃,且能够使上段的风扇罩12和下段的风扇罩12容易分离。
另外,也可以将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内径D1S有目的地设定为稍微大于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径d2S。此时,在叠置风扇罩12的情况下,在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内周与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周之间产生相当于(D1S-d2S)的间隙。因此,能够使叠置或分离风扇罩12时的阻力(在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内周与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周之间产生的摩擦)成为大致零,能够更加容易进行该风扇罩12彼此的叠置及分离。
相反,在将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径d2S有目的地设定为稍微大于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内径D1S(或者,因误差,最终被制造成稍微大)的情况下,上下风扇罩12在第1侧面对应部1S与第2侧面对应部2S之间伴随微小的弹性变形而被叠置。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摇晃而能够将风扇罩12稳定地叠置多段而达到更高的高度。但是,若将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径d2S设定成过大于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内径D1S,则叠置本身变得困难,因此,优选维持“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外径小于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外径”的关系。
在第1侧面对应部(第1大径部)1S和第2侧面对应部(第2大径部)2S并未由如本实施方式的平面构成,而由具有有限的曲率半径的曲面构成的情况下,可以说该定性趋势也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连接第1筒状部1和第2筒状部2的连接部50,该连接部50相对于轴向倾斜。因此,叠置时可以容易进行下段的风扇罩12与上段的风扇罩12的对位。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筒状部1具备具有第1小曲率半径r1C的第1角部对应部(第1小径部)1C,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2具备与该第1角部对应部1C相对应的具有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第2角部对应部(第2小径部)2C,且第2角部对应部2C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比第1角部对应部1C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宽。
因此,周向上的形成范围较窄且曲率半径较大的第1角部对应部1C从周向上的形成范围较宽且曲率半径较小的第2角部对应部2C恰似“把手”似得沿径向伸出(参考图6(B)的箭头P1、P2部分),因此可以容易拿起风扇罩12。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筒状部1具备:第1角部对应部1C;及第1侧面对应部1S,具有大于该第1角部对应部1C的第1小曲率半径r1C的第1大曲率半径r1S,并且,第2筒状部2具备:第2角部对应部2C;及第2侧面对应部2S,具有大于该第2角部对应部2C的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第2大曲率半径r2S。
因此,虽然第1筒状部1和第2筒状部2不是相似形状,但整体上相似的部分也较多,因此叠置时的稳定性较高,外观性(设计性)也良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筒状部1中,(曲率半径较大的)第1侧面对应部1S的周向长度L1S大于(曲率半径较小的)第1角部对应部1C的周向长度L1C,另一方面,在第2筒状部2中,(曲率半径较大的)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周向长度L2S小于(曲率半径较小的)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周向长度L2C。
因此,在第1筒状部1中,在整周上,(曲率半径较大的)第1侧面对应部1S所占的部分增加,因此更加接近第1侧面对应部1S成为“边”且第1角部对应部1C成为“角”的多边形,另一方面,在第2筒状部2中,在整周上,(曲率半径较小的)第2角部对应部2C所占的部分增加,因此整体更加接近圆形。因此,能够紧凑地维持整体形状,并且能够使成为“把手”的部分合理地沿径向突出并形成。并且,第1筒状部1成为顺沿马达14的壳体18外形的形状,因此能够使风扇的风有效地流动。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周向长度L2C较大的情况向配合,在第2角部对应部2C形成用于装配马达14的零部件的插穿孔60。如本实施方式,在风扇罩12由外径不同的第1筒状部1、第2筒状部2构成,或由曲率半径不同的第1角部对应部1C、第2角部对应部2C或第1侧面对应部1S、第2侧面对应部2S构成的情况下,若将使马达14的零部件插穿的插穿孔(60)形成于这些的边界部等,则不使用该插穿孔时有时难以装配密封部件(橡胶圈)。因此,尤其在该实施方式中,还利用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周向长度L2C较大的情况,在该第2角部对应部2C形成上述插穿孔60,因此既能够确保形成位置的自由度、又能够确保装配密封部件时的装配稳定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筒状部2的后部(与主体相反一侧端部)设有锥形部46,并且该锥形部46的主体相反侧开口部47由带吸气口48的盖部件49封闭。因此,第2筒状部2的与主体相反一侧端部的直径变小,因此风扇罩12的叠置工作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筒状部2的内侧容纳有马达14的制动机构,且沿着该第2筒状部2的外周配置有作为该制动机构的操作部件的手动释放杠杆62。以往,这种操作部件(手动释放杠杆)直接向风扇罩的外侧突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手动释放杠杆62沿着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1的第2筒状部2的外周而配置,因此能够将该手动释放杠杆62大致容纳在第1筒状部1的外径内,容纳性极佳。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装置(马达)的散热片的前端形状呈正方形的4角为圆形倒角的形状,因此以与该散热片的前端形状相对应的方式设定第1筒状部的开口部的形状、第1筒状部的第1角部对应部(第1小径部)、第2筒状部的第2角部对应部(第2小径部),或者第1侧面对应部(第1大径部)、第2侧面对应部(第2大径部)的形状和曲率半径。
但是,在本发明中,对第1筒状部、第2筒状部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即,根据欲装配风扇罩的装置主体的形状和散热片的形状等适当地设定即可。
例如,散热片的前端形状为六边形而不是正方形时,将第1筒状部的开口部的形状与散热片的前端形状相对应地形成为大致六边形即可。此时,大径部及小径部分别形成各3对即可。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大径部(第1侧面对应部)、第2大径部(第2侧面对应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无限大,(不是由曲面)而是由平面构成该第1大径部、第2大径部。但是,第1大径部、第2大径部也可以由具有有限的曲率半径的曲面构成。
另外,只要第1筒状部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可以将第1筒状部及第2筒状部中的任意一方筒状部的小径部和大径部的曲率半径设为相同,也可以设为完整的圆形。
并且,欲装配风扇罩的装置也并不限定于马达。例如,能够适用于减速装置或其他需要冷却的各种装置的覆盖风扇的风扇罩。

Claims (7)

1.一种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其具备:第1筒状部,在装置的主体侧具有开口部;及第2筒状部,与所述第1筒状部连接,所述风扇罩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1筒状部的内径,
所述第1筒状部的内周形状和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
所述第1筒状部具备:具有第1小曲率半径的第1小径部,具有大于所述第1小径部的所述第1小曲率半径的第1大曲率半径的第1大径部,
所述第2筒状部具备:与所述第1小径部相对应且具有第2小曲率半径的第2小径部,具有大于所述第2小径部的所述第2小曲率半径的第2大曲率半径的第2大径部,
所述第2小径部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比所述第1小径部在周向的形成范围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所述第1筒状部和所述第2筒状部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相对于轴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大径部的周向长度大于所述第1小径部的周向长度,
所述第2大径部的周向长度小于所述第2小径部的周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扇罩的同一圆周方向位置上,所述第1大径部的内径设定为与所述第2大径部的外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小径部形成有使所述装置的零部件插穿的插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筒状部的与主体相反一侧端部设有锥形部,并且,所述锥形部的主体相反侧开口部由带吸气口的盖部件所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筒状部的内侧容纳有所述装置的制动机构,沿着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周配置有所述制动机构的操作部件。
CN201410855221.7A 2014-03-11 2014-12-31 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 Active CN104917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7486A JP6249830B2 (ja) 2014-03-11 2014-03-11 装置のファンカバー
JP2014-047486 2014-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324A CN104917324A (zh) 2015-09-16
CN104917324B true CN104917324B (zh) 2018-12-04

Family

ID=5401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5221.7A Active CN104917324B (zh) 2014-03-11 2014-12-31 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49830B2 (zh)
CN (1) CN104917324B (zh)
DE (1) DE102015102348B4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38585U (zh) * 2013-05-07 2013-10-16 舒旭辉 一种洒水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42724A1 (de) 1986-12-13 1988-06-23 Grundfos Int Elektromotor mit einem frequenzumrichter zur steuerung der motorbetriebsgroessen
JPH0847196A (ja) * 1994-08-04 1996-02-16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
JP3406402B2 (ja) * 1994-10-04 2003-05-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冷歯車変速機
US5763969A (en) 1996-11-14 1998-06-09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Integrated electric motor and drive system with auxiliary cooling motor and asymmetric heat sink
JPH11127554A (ja) * 1997-10-21 1999-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磁ブレーキ
US7216769B2 (en) * 2003-08-22 2007-05-15 Saul Palder Nestable containers
JP4375075B2 (ja) * 2004-03-24 2009-12-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DE102006016271B4 (de) 2005-04-12 2022-11-10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omotors
DE102006054807A1 (de) 2006-11-21 2008-06-05 Siemens Ag Elektromotor mit Schnellverschlusslüftereinheit
JP2010124534A (ja) * 2008-11-17 2010-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用斜流ファンと該斜流ファンを備えた電動機
JP2010230081A (ja) * 2009-03-27 2010-10-14 Ntn Corp 車輪用軸受装置
ES2427922T3 (es) * 2011-02-23 2013-11-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Reductor
US9030066B2 (en) 2011-10-31 2015-05-12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Electric motor with multiple power access
US10411551B2 (en) * 2012-04-18 2019-09-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C generator with stackable protective cover
JP2014047486A (ja) 2012-08-30 2014-03-17 Panahome Corp 床下収納構造
CN203228585U (zh) * 2013-08-15 2013-10-09 丛金阳 一种一次性颜料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38585U (zh) * 2013-05-07 2013-10-16 舒旭辉 一种洒水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324A (zh) 2015-09-16
DE102015102348A1 (de) 2015-09-17
DE102015102348B4 (de) 2018-11-29
JP2015173518A (ja) 2015-10-01
JP6249830B2 (ja) 201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34737B1 (fr) Support équipé de moyens d'absorption de vibrations pour moteur de pulseur
US20150240645A1 (en) Propelle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EP2034132A3 (en) Shroud segment with seal and correspond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EP1645491A3 (en) Radiator core support structure
USD829614S1 (en) Front end of a motor vehicle
JP2011192159A5 (zh)
USD713492S1 (en) Flow conditioner with internal vanes
EP2532293A3 (en) Hose assembly
USD583296S1 (en) Portion of an aircraft cabin
CA2676032A1 (en) Vehicle-use intake system
JP5007457B2 (ja) ターボファン
WO2009028665A1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建設機械又は作業機械
EP3072385A3 (en) Battery powered blower
EP2587068A3 (en) Cooling fan duct assembly
CN104917324B (zh) 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
CN102612602B (zh) 驱动马达的去耦合
JP2015078738A5 (zh)
JP2007527976A (ja) 自動車のダクト用瞬時連結装置
JP3893478B2 (ja) ホイールバランスウエイト
JP5568421B2 (ja) ベンチレータ
US10033244B2 (en) Part for uncoupling a motor and the mounting thereof and assembly of a motor onto the mounting thereof having such an uncoupling part built therein
TWI513145B (zh) 馬達定子組
FR2932235A1 (fr) Dispositif d'accouplement demontable par emboitement elastique.
FR2859251A1 (fr) Pulseur a haut rendement aeraulique pour appareil de ventilation, de chauffage et/ou de climatisation d'habitac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TWI568146B (zh) 馬達軸接組件及其扣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