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4705A - 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4705A
CN104914705A CN201510108579.8A CN201510108579A CN104914705A CN 104914705 A CN104914705 A CN 104914705A CN 201510108579 A CN201510108579 A CN 201510108579A CN 104914705 A CN104914705 A CN 104914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stake
insertion section
stake
fixture insertion
rolling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85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4705B (zh
Inventor
井畑贵吉
平野圭
菊池圣志
多田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 Gang Seiko Industrial Co Ltd
Seiko Instruments Inc
Morioka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g Gang Seiko Industrial Co Ltd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 Gang Seiko Industrial Co Ltd,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heng Gang Seiko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4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4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内桩相对于摆轴的位置调整。作为解决手段,内桩(50)以使轴线与摆轴(30)的轴线一致的方式被外装固定于摆轴(30),将游丝(40)相对于上述摆轴(30)固定,并且,内桩(50)具有夹具插入部(60),夹具插入部(60)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内桩旋转夹具用于使上述内桩(50)相对于上述摆轴(30)旋转。

Description

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机械式钟表具备擒纵调速机构,该擒纵调速机构用于控制构成正面轮系的条盒轮、二号轮、三号轮以及四号轮的旋转。一般的擒纵调速机构具有擒纵轮和游丝摆轮。游丝摆轮由下列部分形成:摆轮;摆轴,其成为摆轮的旋转中心;游丝,其沿着阿基米德曲线形成为螺旋状,通过扩张和收缩使摆轮旋转;以及内桩,其将游丝固定在摆轴上。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内桩是一般呈能够外套在摆轴上的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内桩在径向外侧的侧面,具有焊接有游丝的内周侧端部的焊接面。游丝和内桩在相互通过焊接而被固定的状态下,通过将内桩外套在摆轴上而固定于摆轴。
另外,内桩相对于摆轴的位置(以摆轴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旋转位置)对擒纵调速机构的精度(即步度)产生影响。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一旦将内桩相对于摆轴同轴外装固定之后,通过使内桩相对于摆轴旋转,调整内桩相对于摆轴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05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88083号公报
在调整内桩相对于摆轴的位置的情况下,作业者通过使用镊子等夹住内桩的外周面来进行。然而,由于内桩是非常小的部件,因而很有可能由于镊子等滑脱等事故原因而破坏游丝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内桩相对于摆轴的位置调整。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发明采用以下的结构。
第1发明采用以下的结构:一种内桩,所述内桩以使轴线与摆轴的轴线一致的方式被外装固定于所述摆轴,将游丝相对于所述摆轴固定,并且,所述内桩具有夹具插入部,所述夹具插入部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内桩旋转夹具用于使所述内桩相对于所述摆轴旋转。根据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在内桩处设置有与内桩旋转夹具的形状一致的夹具插入部。因此,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该夹具插入部,使内桩相对于摆轴旋转。
第2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第1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夹具插入部具有由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的倾斜壁面构成的夹具引导部。根据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在将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夹具插入部时,内桩旋转夹具被夹具引导部引导。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内桩旋转夹具向夹具插入部的插入。
第3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第1或第2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夹具插入部分别设置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偏移了180°的位置。根据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由于以内桩的轴线与摆轴的轴线一致的方式将内桩外装固定于摆轴,因而通过将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各夹具插入部并使其旋转,能够使内桩以摆轴的轴线为中心稳定地旋转。
第4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第1~第3发明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夹具插入部具有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围绕整周的壁面。根据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在将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夹具插入部时,内桩旋转夹具的整周被上述壁面围绕,因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内桩旋转夹具与游丝接触。
第5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第1~第3发明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内桩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呈环状且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一个部位具有分断部,所述夹具插入部设置在与所述分断部重合的位置。根据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即使在仅在一个部位设置夹具插入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该夹具插入部并使其绕轴线移动,以分断部为界稍微打开主体部,从而容易使内桩相对于摆轴旋转。
第6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一种游丝摆轮,所述游丝摆轮具有所述第1~第5中任一发明的内桩。
第7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一种机芯,所述机芯具有所述第6发明的游丝摆轮。
第8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一种钟表,所述钟表具有所述第7发明的机芯。
根据这些发明,由于具有本发明的内桩,因而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内桩的夹具插入部,使内桩相对于摆轴旋转。
第9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一种游丝摆轮制造方法,所述游丝摆轮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外装固定工序,将内桩以使轴线与摆轴的轴线一致的方式外装固定于所述摆轴,所述内桩具有夹具插入部,所述夹具插入部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内桩旋转夹具用于使所述内桩相对于所述摆轴旋转;插入工序,将所述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所述夹具插入部;以及位置调整工序,利用所述内桩旋转夹具使所述内桩相对于所述摆轴旋转。根据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夹具插入部,使内桩相对于摆轴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夹具插入部,使内桩相对于摆轴旋转。因此,无需使用镊子等夹住内桩的外周面而使内桩旋转。而且,由于夹具插入部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而能够使内桩旋转夹具相对于夹具插入部线接触或面接触,能够使内桩稳定地旋转。因此,根据本发明,不会破坏游丝的形状,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内桩相对于摆轴的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完整体正面侧的平面图。
图2是机芯正面侧的平面图。
图3是在轴向上观察游丝摆轮时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游丝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桩的平面图。
图7是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桩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桩的夹具插入部插入了内桩旋转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的内桩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的内桩的夹具插入部插入了内桩旋转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内桩的平面图。
图13是沿图1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内桩的夹具插入部插入了内桩旋转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型例中的内桩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型例中的内桩的夹具插入部插入了内桩旋转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的(a)是示出向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中的内桩的夹具插入部插入了内桩旋转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7的(b)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中的内桩的夹具插入部插入了内桩旋转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内桩的平面图。
图19是沿图18的D-D线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内桩的夹具插入部插入了内桩旋转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钟表;10:游丝摆轮;50、50A、50B:内桩;51:主体部;55:支撑部;59:主体部;59a:分断部;60:夹具插入部;61:壁面(夹具引导部);62:夹具插入部;70:夹具插入部;71:壁面(夹具引导部);72:夹具插入部;73:弯曲面;74:倒角部;80:夹具插入部;81:壁面(夹具引导部);100:机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具有能够识别的大小,对各部件的比例尺进行适当变更。
(钟表)
一般,将包括钟表的驱动部分的机械体称作“机芯”。将表盘、针安装于机芯并放入钟表壳体中从而形成为成品的状态称作钟表的“完整体(complete)”。将构成钟表的基板的底板的两侧中的、钟表壳体的有玻璃的一侧即有表盘的一侧称作机芯的“背面侧”或“玻璃侧”或“表盘侧”。将底板的两侧中的、钟表壳体的有后盖的一侧即与表盘相反的一侧称作机芯的“正面侧”或“后盖侧”。
图1是完整体正面侧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钟表1的完整体1a具有:表盘2,其具有表示与时间相关的信息的刻度3等;以及针4,其包括表示小时的时针4a、表示分的分针4b和表示秒的秒针4c。
图2是机芯正面侧的平面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观察附图,省略了构成机芯100的钟表部件中的一部分的图示。
机械式钟表的机芯100具有构成基板的底板102。在底板102的柄轴引导孔102a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入有柄轴110。该柄轴110由包括拉挡190、离合杆192、离合杆弹簧194以及拉档压簧196的切换装置决定轴线方向的位置。
并且,当旋转柄轴110时,立轮112通过离合轮(未图示)的旋转而旋转。借助立轮112的旋转,小钢轮114和大钢轮116依次旋转,从而对收纳在条盒轮120内的发条(未图示)进行卷绕。
条盒轮1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底板102与条盒夹板160之间。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四号轮128以及擒纵轮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底板102与轮系支承件162之间。
当条盒轮120借助发条的复原力旋转时,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四号轮128以及擒纵轮130因条盒轮120的旋转而依次旋转。这些条盒轮120、二号轮124、三号轮126以及四号轮128构成正面轮系(表輪列)。
当二号轮124旋转时,分轮(未图示)基于二号轮124的旋转而同时旋转,从而使得安装于该分轮的分针4b(参照图1)显示“分”。并且,基于分轮的旋转,时轮(未图示)通过跨轮(未图示)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使得安装于该时轮上的时针4a(参照图1)显示“时”。
用于控制正面轮系的旋转的擒纵调速装置由擒纵轮130、擒纵叉142以及游丝摆轮10构成。
在擒纵轮130的外周形成有齿130a。擒纵叉1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底板102与擒纵叉支承件164之间,擒纵叉142具有一对叉瓦142a、142b。在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与擒纵轮130的齿130a卡合的状态下,擒纵轮130暂时停止。
通过使游丝摆轮10以固定周期往复旋转,使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和另一个叉瓦142b与擒纵轮130的齿130a交替地卡合和解除。由此,使擒纵轮130以固定速度擒纵。
以下,对游丝摆轮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游丝摆轮)
图3是从机芯100(参照图2)的正面侧在轴向上观察游丝摆轮10时的平面图。另外,在图3中,外桩106用双点划线图示。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中,纸面上侧隔着底板102成为机芯100(参照图2)的正面侧,纸面下侧隔着底板102成为机芯100的背面侧。并且,底板102、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以及外桩106用双点划线图示。
如图3所示,游丝摆轮10主要具有:摆轮20、摆轴30、游丝40、以及内桩50。
(摆轮)
摆轮20由例如黄铜等金属形成,摆轮20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摆轮主体部21。摆轮主体部21的中心轴线与游丝摆轮10的旋转中心即中心轴线O一致。
从摆轮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a朝向中心轴线O沿着径向延伸设置有四根臂部23(23a~23d)。四根臂部23a~23d以在摆轮主体部21的周向上成为90°间距的方式大致等间隔地形成。
四根臂部23a~23d形成为,宽度随着从摆轮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a朝向中心轴线O逐渐变宽,并在中心轴线O附近连结。
如图4所示,在四根臂部23a~23d的连结部25形成有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的嵌合孔25a。
(摆轴)
游丝摆轮10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地具有摆轴30。摆轴30是由例如黄铜等金属形成的杆状部件。
摆轴30在轴向的两端具有尖细地形成的榫31(31a、31b)。摆轴30的一个榫31a经由未图示的轴支承件被轴支撑在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上,另一个榫31b经由未图示的轴支承件被轴支撑在底板102上,由此,摆轴30能够绕中心轴线O旋转。
摆轮20的嵌合孔25a外套压入于摆轴30的轴向上的大致中央。由此,摆轮20与摆轴30一体化。
摆轴30在轴向上的比摆轮20靠底板102侧(图4中的下侧)具有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双圆盘35。在双圆盘35处形成有在径向上伸出的凸缘部36。在凸缘部36的径向外侧的规定的位置设置有未图示的圆盘钉。圆盘钉与游丝摆轮10的往复旋转周期同步地交替抬起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参照图2)和另一个叉瓦142b(参照图2)。由此,使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和另一个叉瓦142b相对于擒纵轮130的齿130a(参照图2)卡合和解除。
(游丝)
如图4所示,游丝摆轮10在比摆轮20靠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侧(图4中的上侧)具有游丝40。
图5是游丝40的说明图。另外,在图5中,以中心轴线O为原点在极坐标上图示出游丝40。并且,阿基米德曲线X、摆轴30以及后述的内桩50用双点划线图示。
如图5所示,游丝40是由例如铁或镍等金属形成的薄板弹簧,游丝40由具有多个圈数的螺旋状的游丝主体41和游丝主体41的外周侧的圆弧部42形成。
游丝主体41以沿着所谓的阿基米德曲线X的方式形成。
阿基米德曲线X是在极坐标系中,根据
r=aθ(a是常数)…(1)
得到的曲线。
由于游丝主体41以沿着阿基米德曲线X的方式形成,因而在从轴向观察时,游丝主体41以呈螺旋状并且在径向上大致等间隔地相邻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游丝主体41的外周侧成为曲率半径形成得比游丝主体41大的圆弧部42。圆弧部42的外周侧端部42a固定在外桩106上,该外桩106借助未图示的外桩支承件而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参照图4)上立起设置。并且,游丝40的内周侧端部43固定在内桩50上。
(第1实施方式的内桩)
图6是从轴向观察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桩50的平面图。另外,在图6中,纸面正面侧成为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参照图4)侧,纸面背面侧成为底板102(参照图4)侧。并且,在图6中,摆轴30和游丝40用双点划线图示。
图7是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7中,纸面上侧成为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参照图4)侧,纸面下侧成为底板102(参照图4)侧。并且,在图6和图7中,后述的主体部51与支撑部55的边界用单点划线图示。
如图6所示,内桩50是由例如镍或镍合金等金属形成的环状的部件,内桩50具有:以使轴线与摆轴30的轴线一致的方式被外套固定于摆轴30的主体部51、和向主体部51的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支撑部55。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摆轴30的轴线与内桩50的轴线(主体部51的轴线)一并称为中心轴线O。
如图6所示,主体部51的外形形成为大致楕圆环状,主体部51在沿径向的第一方向F(图6中的左右方向)具有长轴,在与第一方向F正交的第二方向S(图6中的上下方向)具有短轴。
主体部51整周在径向上具有固定的宽度,主体部51在中央具有开口53。开口53对应于主体部51的外形而形成为在第一方向F具有长轴并在第二方向S具有短轴的大致楕圆形状。主体部51形成为能够利用开口53而外套于摆轴30。
内桩50具有向主体部51的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一对支撑部55、55。一对支撑部55、55隔着中心轴线O形成于在第二方向S上的径向的两侧,并且与主体部51一体形成。支撑部55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F的方向的宽度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逐渐变窄的尖细形状。一对支撑部55、55在主体部51的周向上等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间距)地形成。
在一对支撑部55、55的径向外侧的侧面分别形成有焊接面57。游丝40的游丝主体41的内周侧端部43的内周面43a通过例如激光焊接被焊接于焊接面57。由此,在支承部55和游丝40的轴向端面,以跨焊接面57的方式形成有焊核。
焊接面57例如以沿游丝40的内周侧端部43的内周面43a的方式形成为具有与阿基米德曲线X(参照图5)对应的曲率的曲面。
焊接面57与一对支撑部55、55对应地隔着中心轴线O在径向的两侧形成有一对。因此,在将游丝40焊接于内桩50时,只要使一对支撑部55、55的焊接面57中的一个支撑部55的焊接面57与游丝40的内周侧端部43位置对准后进行焊接即可。因此,与支撑部55的焊接面57只有一处的情况相比,能够迅速进行内桩50的焊接面57与游丝40的内周侧端部43的定位。由此,能够提高将游丝40焊接于内桩50时的作业效率。
在各支撑部55、55处,从中心轴线O方向观察,设置有夹具插入部60、60。如图6所示,这些夹具插入部60、60分别设置在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偏移了180°的位置,由贯通支撑部55、55的贯通孔构成。夹具插入部60是供后述的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前端部201(参照图9)插入的部位,内桩旋转夹具200用于使内桩50相对于摆轴30旋转,夹具插入部60具有与该前端部20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前端部201(参照图9)具有朝向前端逐渐变窄的尖细形状,如图7所示,夹具插入部60与前端部201一样,具有随着朝向图7的下侧(底板102(参照图4)侧)而逐渐变窄的形状。
这样的夹具插入部60从中心轴线O方向观察,其整周被壁面61围绕。也就是说,将由周向上封闭的壁面61形成的贯通孔作为夹具插入部60。该壁面61相对于中心轴线O倾斜,形成为随着朝向图7的下侧(底板102(参照图4)侧)而接近夹具插入部60的中心的倾斜面。这样倾斜的壁面61对前端部201进行引导,使得在将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前端部201(参照图9)插入到夹具插入部60时,该前端部201顺畅被插入到夹具插入部60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面61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O倾斜的倾斜壁面,作为本发明的夹具引导部发挥功能。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在内桩50处设置有与内桩旋转夹具200(参照图9)的形状一致的夹具插入部60。因此,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200插入到该夹具插入部60,使内桩50相对于摆轴30旋转。因此,无需使用镊子等夹住内桩50的外周面而使内桩50旋转。而且,由于夹具插入部60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而能够使内桩旋转夹具200相对于夹具插入部60线接触或面接触,能够使内桩50稳定地旋转。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不会破坏游丝40的形状,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内桩50相对于摆轴30的位置调整。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夹具插入部60具有由倾斜壁面构成的作为夹具引导部发挥功能的壁面61。因此,在将内桩旋转夹具200(参照图9)插入到夹具插入部60时,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200顺畅地插入到夹具插入部60。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夹具插入部60分别设置在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偏移了180°的位置。以内桩50的轴线与摆轴30的轴线一致的方式,将内桩50外装固定于摆轴30,因而通过在各夹具插入部60插入内桩旋转夹具200(参照图9)并使其旋转,能够使内桩50以摆轴30的轴线(中心轴线O)为中心稳定地旋转。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夹具插入部60具有从中心轴线O方向观察围绕整周的壁面61。因此,在将内桩旋转夹具200(参照图9)插入到夹具插入部60时,内桩旋转夹具200的整周被壁面61围绕,因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内桩旋转夹具200与游丝40接触。
(游丝摆轮制造方法)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游丝摆轮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游丝摆轮制造方法具有:外装固定工序S1、插入工序S2、以及位置调整工序S3。另外,在游丝摆轮制造方法中,除了图8所示的工序以外,还当然进行将游丝40焊接于内桩50的工序等其他必需的工序。
外装固定工序S1是使焊接有游丝40的内桩50以轴线与摆轴30的轴线一致的方式外装固定于摆轴30的工序。插入工序S2是如图9所示将内桩旋转夹具200插入到夹具插入部60的工序。这里,将形成为朝向前端逐渐变窄的尖细形状的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前端部201插入到形成为与该前端部201的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夹具插入部60。此时,由于壁面61作为夹具引导部发挥功能,因而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前端部201顺畅插入到夹具插入部60。而且,由于夹具插入部60具有围绕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前端部201的壁面61,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该前端部201与游丝40接触。
位置调整工序S3是使用内桩旋转夹具200使内桩50相对于摆轴30旋转的工序。这里,通过使用内桩旋转夹具200使内桩50在弹性界限内变形来降低对摆轴30的紧固力,从而使内桩50旋转。此时,由于夹具插入部60分别设置在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偏移了180°的位置,因而能够使内桩50稳定地旋转。
(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图10是本变型例中的内桩50在与图7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并且,图11是插入有内桩旋转夹具200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在本变型例中,内桩旋转夹具200具有半球状的前端部202。并且,本变型例的内桩50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半球状的前端部202的形状一致的凹坑状的夹具插入部62来取代上述的夹具插入部60。
在这样的本变型例中,无需使用镊子等夹住内桩50的外周面而使内桩50旋转。而且,夹具插入部60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2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而能够使内桩50稳定地旋转。因此,在本变型例的内桩50中,也不会破坏游丝40的形状,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内桩50相对于摆轴30的位置调整。
而且,在本变型例中,由于夹具插入部62不贯通内桩50的支撑部55,因而能够提高内桩50的强度。因此,与设置贯通的上述的夹具插入部60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内桩50的耐性。
(第2实施方式的内桩)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桩50A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针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图12是当从轴向观察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桩50A的平面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A具有由摆轴30与主体部51之间的间隙部位构成的夹具插入部70,来取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桩50具有的夹具插入部60。如图12所示,所述夹具插入部70沿着主体部51的第一方向F(图12中的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在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偏移了180°的位置。
图13是沿图12的C-C线的剖视图。并且,图14是示出内桩旋转夹具300被插入于夹具插入部70的状态的剖视图。夹具插入部70是如图14所示地供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前端部301插入的部位,具有与该前端部30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前端部301具有如图12所示地朝向前端逐渐变窄且截面为大致月牙状的形状,夹具插入部70与前端部301一样,具有随着朝向图13的下侧(底板102(参照图4)侧)而逐渐变窄且截面为大致月牙状的形状。
由形成夹具插入部70的主体部51的内周面构成的壁面71相对于中心轴线O倾斜,形成为随着朝向图13的下侧(底板102(参照图4)侧)而接近中心轴线O的倾斜面。这样倾斜的壁面71对前端部301进行引导,使得在将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前端部301插入到夹具插入部70时,该前端部301顺畅被插入到夹具插入部70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面71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O倾斜的倾斜壁面,作为本发明的夹具引导部发挥功能。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A,在内桩50A处设置有与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形状一致的夹具插入部70。因此,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300插入到该夹具插入部70,使内桩50A相对于摆轴30旋转。因此,无需使用镊子等夹住内桩50A的外周面而使内桩50A旋转。而且,由于夹具插入部70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而能够使内桩50A稳定地旋转。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A,不会破坏游丝40的形状,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内桩50A相对于摆轴30的位置调整。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A,夹具插入部70具有由倾斜壁面构成的作为夹具引导部发挥功能的壁面71。因此,在将内桩旋转夹具300插入到夹具插入部70时,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300顺畅地插入到夹具插入部70。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A,夹具插入部70分别设置在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偏移了180°的位置。以内桩50A的轴线与摆轴30的轴线一致的方式,将内桩50A外装固定于摆轴30,因而通过在各夹具插入部70插入内桩旋转夹具300并使其旋转,能够使内桩50A以摆轴30的轴线(中心轴线O)为中心稳定地旋转。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A,由于不具有贯通支撑部55的夹具插入部60,因而与设置该夹具插入部60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内桩50A的耐性。
(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型例中的内桩50A在与图13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并且,图16是插入有内桩旋转夹具300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6所示,在本变型例中,内桩旋转夹具300具有前端部301的外侧面302以中央凹下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且,本变型例的内桩50A具有夹具插入部72来取代上述的夹具插入部70,该夹具插入部72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前端部301的外侧面302的形状一致的弯曲面73。在这样的变型例中,同样,也不会破坏游丝40的形状,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内桩50A相对于摆轴30的位置调整。
图17的(a)是示出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中的与图13相同位置处的内桩50A的剖视图,示出插入有内桩旋转夹具300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本变型例中,在夹具插入部70的纸面上侧(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参照图4)侧)的缘部形成有倒角部74。
图17的(b)是示出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中的与图13相同位置处的内桩50A的剖视图,示出插入有内桩旋转夹具300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本变型例中,在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前端部301的外侧缘部形成有倒角部303。
根据所述第2变型例和第3变型例,在将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前端部301插入到夹具插入部70时,能够利用倒角部74或倒角部303,将内桩旋转夹具300的前端部301更顺畅地插入到夹具插入部70。
另外,也可以将第2变型例和第3变型例的结构进行组合,构成为具有倒角部74和倒角部303双方。
(第3实施方式的内桩)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桩50B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针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图18是当从轴向观察时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桩50B的平面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B仅具有1个支撑部55,而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桩50具有2个该支撑部55。并且,取代椭圆环状的主体部51而具有圆环状的主体部59,在该主体部59的与支撑部55的相反侧设置有分断部59a。即,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B具有主体部59,该主体部59呈环状且在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周向的一个部位具有分断部59a。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B仅具有1个夹具插入部80而取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桩50具有的夹具插入部60,该夹具插入部80设置在与分断部59a重合的位置。图19是沿图18的D-D线的剖视图。并且,图20是示出内桩旋转夹具400被插入于夹具插入部80的状态的剖视图。夹具插入部80是如图20所示地供内桩旋转夹具400的前端部401插入的部位,具有与该前端部40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内桩旋转夹具400的前端部401具有朝向前端逐渐变窄的形状,夹具插入部80如图19和图20所示地,与前端部401一样具有随着朝向图19的下侧(底板102(参照图4)侧)而逐渐变窄的形状。
形成夹具插入部80的壁面81相对于中心轴线O倾斜,并形成为随着朝向图19的下侧(底板102(参照图4)侧)而接近夹具插入部80的中心的倾斜面。这样倾斜的壁面81对前端部401进行引导,使得在将内桩旋转夹具400的前端部401插入到夹具插入部80时,该前端部401顺畅被插入到夹具插入部80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面81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O倾斜的倾斜壁面,作为本发明的夹具引导部发挥功能。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B,在内桩50B处设置有与内桩旋转夹具400的形状一致的夹具插入部80。因此,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400插入到该夹具插入部80,使内桩50B相对于摆轴30旋转。因此,无需使用镊子等夹住内桩50B的外周面而使内桩50B旋转。而且,由于夹具插入部80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4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而能够使内桩50B稳定地旋转。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B,不会破坏游丝40的形状,能够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内桩50B相对于摆轴30的位置调整。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B,夹具插入部80具有由倾斜壁面构成的作为夹具引导部发挥功能的壁面81。因此,在将内桩旋转夹具400插入到夹具插入部80时,能够将内桩旋转夹具400顺畅地插入到夹具插入部80。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桩50B,尽管仅在一个部位设置有夹具插入部80,然而通过将内桩旋转夹具400插入到该夹具插入部80并使其绕轴线移动,能够以分断部59a为界稍微打开主体部59,从而容易使内桩50B相对于摆轴30旋转。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种形状和组合等是一个例子,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针对1个内桩设置的夹具插入部的数目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针对1个内桩设置更多的夹具插入部。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夹具插入部的形成位置也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将夹具插入部设置在中心轴线O的周向上不是180°间距的位置。

Claims (9)

1.一种内桩,所述内桩以使轴线与摆轴的轴线一致的方式被外装固定于所述摆轴,将游丝相对于所述摆轴固定,
所述内桩的特征在于,
所述内桩具有夹具插入部,所述夹具插入部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内桩旋转夹具用于使所述内桩相对于所述摆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插入部具有由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的倾斜壁面构成的夹具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插入部分别设置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偏移了180°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插入部具有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围绕整周的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桩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呈环状且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一个部位具有分断部,
所述夹具插入部设置在与所述分断部重合的位置。
6.一种游丝摆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游丝摆轮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桩。
7.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游丝摆轮。
8.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钟表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芯。
9.一种游丝摆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游丝摆轮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外装固定工序,将内桩以使轴线与摆轴的轴线一致的方式外装固定于所述摆轴,所述内桩具有夹具插入部,所述夹具插入部具有与内桩旋转夹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内桩旋转夹具用于使所述内桩相对于所述摆轴旋转;
插入工序,将所述内桩旋转夹具插入到所述夹具插入部;以及
位置调整工序,利用所述内桩旋转夹具使所述内桩相对于所述摆轴旋转。
CN201510108579.8A 2014-03-14 2015-03-12 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914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2144 2014-03-14
JP2014052144A JP6234851B2 (ja) 2014-03-14 2014-03-14 ひげ玉、てんぷ、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並びにてんぷ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705A true CN104914705A (zh) 2015-09-16
CN104914705B CN104914705B (zh) 2019-05-03

Family

ID=54083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8579.8A Active CN104914705B (zh) 2014-03-14 2015-03-12 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34851B2 (zh)
CN (1) CN1049147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54111B1 (fr) * 2018-11-15 2022-02-16 Nivarox-FAR S.A. Procédé de mesure de couple d'un spiral d'horlogerie et son dispositif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8737A (en) * 1945-03-27 1946-10-08 Hammel Riglander & Co Inc Watchcase tool
US3071365A (en) * 1960-06-03 1963-01-01 D Horlogeric Chs Tissot & Fils Fixing device of the inner end of a precision instrument spiral spring
US3430435A (en) * 1966-10-14 1969-03-04 Virola Sa Collet
US4640653A (en) * 1984-07-30 1987-02-03 Schartzman Everett H Integral spring flexure for use with high speed rotating shafts
CH700024B1 (fr) * 2006-01-19 2010-06-15 Alain Laesser Élément formé d'un spiral et d'une virole pour mouvement d'horlogerie.
CN103257565A (zh) * 2012-02-15 2013-08-21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内桩、摆轮以及钟表
CN103389642A (zh) * 2012-05-08 2013-11-1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夹头、游丝摆轮以及钟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0363A (en) * 1918-07-24 1918-11-07 Frederick Ecaubert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imepiec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8737A (en) * 1945-03-27 1946-10-08 Hammel Riglander & Co Inc Watchcase tool
US3071365A (en) * 1960-06-03 1963-01-01 D Horlogeric Chs Tissot & Fils Fixing device of the inner end of a precision instrument spiral spring
US3430435A (en) * 1966-10-14 1969-03-04 Virola Sa Collet
US4640653A (en) * 1984-07-30 1987-02-03 Schartzman Everett H Integral spring flexure for use with high speed rotating shafts
CH700024B1 (fr) * 2006-01-19 2010-06-15 Alain Laesser Élément formé d'un spiral et d'une virole pour mouvement d'horlogerie.
CN103257565A (zh) * 2012-02-15 2013-08-21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内桩、摆轮以及钟表
CN103389642A (zh) * 2012-05-08 2013-11-1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夹头、游丝摆轮以及钟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705B (zh) 2019-05-03
JP6234851B2 (ja) 2017-11-22
JP2015175722A (ja) 2015-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3882B2 (ja) 慣性を調整可能なバランス車を備えた計時器用機構
US9098067B2 (en) Escapement, timepiece movement and timepiece
JP6340116B2 (ja) 慣性を調整可能なバランス車を備えた計時器用機構
JP5213364B2 (ja) 衝突で回転が制御される微細機械の可動要素
US11934149B2 (en) Device for timepiece, timepiece movement and timepiece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JP7107405B2 (ja) 機械部品及び時計
JP2009526215A (ja) 耐衝撃性ひげ玉
CN103389642A (zh) 夹头、游丝摆轮以及钟表
CN104898396A (zh)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US8491183B2 (en) Detent escapement for timepiece and mechanical timepiece
CN103257565B (zh) 内桩、摆轮以及钟表
CN104898397A (zh)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JP7012657B2 (ja) 時計のための装置、このような装置を備える時計仕掛け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CN104914705A (zh) 内桩、游丝摆轮、机芯和钟表、以及游丝摆轮制造方法
JP6334098B2 (ja) 表示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2014174125A (ja) てんぷ、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2017129575A (ja) アナログディスプレーを有する計時器用ムーブメント
US11474479B2 (en) Hairspring, balance with hairspring, timepiece movement, and timepiece
JP6222726B2 (ja) 時計用歯車、脱進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JP2019035738A (ja) 時計伝達カップリング
CN112684691A (zh) 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JP2015169476A (ja) ひげぜんまい支持調整機構、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