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3009A -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3009A
CN104913009A CN201410855195.8A CN201410855195A CN104913009A CN 104913009 A CN104913009 A CN 104913009A CN 201410855195 A CN201410855195 A CN 201410855195A CN 104913009 A CN104913009 A CN 104913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centric body
guide way
external gear
retain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51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3009B (zh
Inventor
光藤荣
西部慎一
石川哲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3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3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3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3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偏心体轴承的润滑性。本发明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10)具备A侧外齿轮(12A)、内齿轮(14)、具备A侧偏心体(20A)的曲轴(18)、及A侧偏心体轴承(22A),且具备支承A侧偏心体轴承的A侧滚子(24A)的A侧保持器(76A)、及限制该A侧滚子轴向移动的A侧第1导向体(71A),该A侧第1导向体与A侧偏心体同轴配置,A侧保持器(的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71A)设定为大于该A侧保持器外侧部与A侧外齿轮的A侧贯穿孔(16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16A)。

Description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3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49534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其具备外齿轮、在该外齿轮摆动的同时与该外齿轮内啮合的内齿轮。
外齿轮具备贯穿孔,设置有用于摆动旋转外齿轮的偏心体的曲轴贯穿该贯穿孔。外齿轮的贯穿孔与偏心体之间配置有偏心体轴承,构成为能够使外齿轮通过曲轴顺畅地摆动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97819号公报
然而,具有上述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结构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中,要求进一步提高该偏心体轴承的润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偏心体轴承的润滑性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本发明通过如下结构解决上述课题,一种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其具备:外齿轮;内齿轮,该外齿轮在摆动的同时与所述内齿轮内接;曲轴,具备使所述外齿轮摆动的偏心体并且贯穿形成于所述外齿轮的贯穿孔;及偏心体轴承,配置于所述外齿轮的贯穿孔与所述偏心体之间,所述偏心体轴承的滚动体由滚子构成,所述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具备支承该滚子的保持器,及与该滚子的轴向端面抵接并限制该滚子的轴向移动的导向体,该导向体与所述偏心体同轴配置,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导向体之间的径向间隙设定为大于该保持器与所述外齿轮的所述贯穿孔之间的径向间隙。
在本发明中,保持器与导向体之间的径向间隙设定为大于该保持器与外齿轮的贯穿孔之间的径向间隙。
或者,本发明中,偏心体轴承的滚动体由滚子构成,该偏心体轴承沿轴向并排配置,并且滚子的轴向外侧端面通过与曲轴分体设置的导向体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该滚子的轴向内侧端面通过一体形成于偏心体的突部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
或者,本发明中,构成为保持器与导向体之间确保有滚子的直径的10%以上的径向间隙。
通过这些结构或者这些结构的组合,能够充裕地向偏心体轴承供给润滑剂,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偏心体轴承的润滑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偏心体轴承的润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上述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中:10-齿轮装置,12-外齿轮,14-内齿轮,16-贯穿孔,18-曲轴,20-偏心体,22-偏心体轴承,24-滚子,71-导向体,76-保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整体剖视图,图2是该齿轮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该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10是被称为“分配式”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用于驱动未图示的工业用机器人的关节。
齿轮装置10具备:外齿轮12;内齿轮14,该外齿轮12在摆动的同时与其内啮合。为了加大传递容量及提高旋转平衡性,齿轮装置10具有2片外齿轮12(A侧外齿轮12A及B侧外齿轮12B)。各外齿轮12分别具备贯穿孔16(A侧贯穿孔16A及B侧贯穿孔16B),曲轴18贯穿该贯穿孔16。曲轴18设置有用于摆动旋转外齿轮12的偏心体20(A侧偏心体20A及B侧偏心体20B)。外齿轮12的贯穿孔16与曲轴18的偏心体20之间配置有偏心体轴承22(A侧偏心体轴承22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构成为能够使外齿轮12顺畅地摆动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根据需要将马达侧的动力传递系统称为“A侧”,与马达相反一侧的动力传递系统称为“B侧”,从而适当区分各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某一部件的轴向内侧”是指,“该部件的在轴向上更靠近被壳体包围的空间的中央位置的一侧),而“某一部件的轴向外侧”是指,“该部件的在轴向上从被壳体包围的空间的中央位置更远离的一侧”。另外,对于更具体的含义在后面进行详述。
以下,对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10的结构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
马达(省略图示)的马达轴28兼作齿轮装置10的输入轴30。在输入轴30的端部以直切方式形成有输入小齿轮32。输入小齿轮32与多个分配齿轮34同时啮合。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3个(仅图示1个)分配齿轮34,并且其经由花键36分别连结于曲轴18。
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该例中为3个。仅图示1个)曲轴18。曲轴18在从内齿轮14的轴心O14偏移R18的圆周上沿周向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在各曲轴18上,在各自的轴向相同位置上一体形成有用于摆动A侧外齿轮12A的A侧偏心体20A(偏心量e)。并且,在各曲轴18上,以沿轴向与该A侧偏心体20A并列的方式一体形成有用于摆动B侧外齿轮12B的(相同偏心量e的)B侧偏心体20B。另外,偏心体20还可以采用以键等连结分体的偏心体部件的结构。各曲轴18的A侧偏心体20A彼此之间的偏心相位及B侧偏心体20B彼此之间的偏心相位相同。A侧偏心体20A与B侧偏心体20B的偏心相位差为180度(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偏心)。
在各曲轴18的A侧偏心体20A的外周分别组装有A侧偏心体轴承22A。并且,在各曲轴18的B侧偏心体20B的外周分别组装有B侧偏心体轴承22B。对A侧偏心体轴承22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附近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A侧外齿轮12A具备A侧贯穿孔16A,A侧偏心体轴承22A与该A侧贯穿孔16A嵌合。并且,B侧外齿轮12B具备B侧贯穿孔16B,B侧偏心体轴承22B与该B侧贯穿孔16B嵌合。由此,3个曲轴18上的A侧偏心体20A同步旋转,能够使A侧外齿轮12A摆动旋转。同样地,3个曲轴18上的B侧偏心体20B同步旋转,能够使B侧外齿轮12B摆动旋转。
在A侧外齿轮12A的轴向马达侧的侧部配置有A侧轮架40A。在B侧外齿轮12B的轴向上与马达相反一侧的侧部配置有B侧轮架40B。各曲轴18经由面对面配置的一对A侧圆锥滚子轴承42A及B侧圆锥滚子轴承42B分别支承于该A侧轮架40A及B侧轮架40B。
A侧轮架40A及B侧轮架40B经由背对背配置的一对A侧角接触球轴承44A及B侧角接触球轴承44B分别支承于壳体46。A侧轮架40A及B侧轮架40B经由轮架连结体48及销50连结(一体化)。在该实施方式中,轮架连结体48从B侧轮架40B一体突出3个(仅图示1个),前端分别抵接于A侧轮架40A的轴向端面40A1。轮架连结体48以非接触的方式贯穿A侧外齿轮12A的A侧轮架孔52A及B侧外齿轮12B的B侧轮架孔52B。即,对于轮架连结体48而言,即使A侧外齿轮12A摆动也不与该A侧外齿轮12A的A侧轮架孔52A接触,并且即使B侧外齿轮12B摆动也不与该B侧外齿轮12B的B侧轮架孔52B接触。
A侧外齿轮12A及B侧外齿轮12B分别内啮合于内齿轮14。在该实施方式中,内齿轮14由与壳体46一体化的内齿轮主体54、及旋转自如地组装于该内齿轮主体54并构成内齿轮14的内齿的外销56构成。内齿轮14的齿数(外销56的个数)比A侧外齿轮12A及B侧外齿轮12B的齿数略多一点(该例中仅多1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46上经由螺栓(仅图示螺栓孔60)连结有机械手的第1臂(省略图示)。并且,在B侧轮架40B上经由螺栓(省略图示)连结有机械手的第2臂(省略图示)。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齿轮装置10内的润滑是通过润滑脂进行的(亦可以为油润滑)。标号64为油封。
在此,参考图2,对A侧偏心体轴承22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附近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10中的“轴向外侧”及“轴向内侧”的含义,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之前提到的定义。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某一部件的轴向内侧”是指,“该部件的在轴向上更靠近被壳体包围的空间的中央位置的一侧),“某一部件的轴向外侧”是指,“该部件的在轴向上从被壳体包围的空间的中央位置更远离的一侧”。
现将被A侧轮架40A及B侧轮架40B包围的空间设为内部空间(被齿轮装置10的壳体46包围的空间),将比A侧轮架40A及B侧轮架40B更靠外侧的空间设为外部空间(也就是说,齿轮装置10的外部空间)。
在比较2个部位(部件)时,将靠近内部空间的一侧的部位设为轴向内侧的部位,将靠近外部空间的一侧的部位设为轴向外侧的部位。如本实施方式,比较的部位(部件)两者都存在于内部空间时,靠近内部空间的轴向中央位置(离外部空间远)的一侧的部位成为轴向内侧的部位,靠近外部空间(离内部空间的轴向中央位置远)的一侧的部位成为轴向外侧的部位。例如,若着眼于A侧滚子24A的轴向端面,则2个轴向端面24A1、24A2之中,靠近外部空间的端面24A1成为轴向外侧端面,靠近内部空间的轴向中央位置(离外部空间远)的端面24A2成为轴向内侧端面。
在规定方向时,将从外部空间朝向内部空间的方向设为朝向轴向内侧的方向,将从内部空间朝向外部空间的方向设为朝向轴向外侧的方向。例如,若着眼于A侧滚子24A的轴向移动,则A侧第1导向体71A限制A侧滚子24A朝向轴向外侧的移动,A侧突部80A限制A侧滚子24A朝向轴向内侧的移动。
A侧偏心体轴承22A配置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与曲轴18的A侧偏心体20A之间。B侧偏心体轴承22B配置于B侧外齿轮12B的B侧贯穿孔16B与曲轴18的B侧偏心体20B之间。A侧偏心体轴承22A的滚动体由A侧滚子24A构成,B侧偏心体轴承22B的滚动体由B侧滚子24B构成。A侧滚子24A通过A侧保持器76A沿周向支承,B侧滚子24B通过B侧保持器76B沿周向支承。在该实施方式中,A侧偏心体轴承22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不具有所谓的内圈或者外圈。也就是说,A侧外齿轮12A及B侧外齿轮12B作为外圈发挥作用,A侧偏心体20A及B侧偏心体20B作为内圈发挥作用。
A侧保持器76A具备一对A侧环状部76A1、76A2,即,具备:A侧环状部76A1,与A侧滚子24A的轴向外侧端面24A1对置;及A侧环状部76A2,与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对置。而且,具有连结该一对A侧环状部76A1、76A2的多个A侧连结部(省略图示),A侧滚子24A配置于该A侧连结部与A侧连结部之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该一对A侧环状部76A1、76A2中,将与A侧滚子24A的轴向外侧端面24A1对置且在A侧滚子24A组装于A侧偏心体20A的外周的情况下位于轴向外侧的A侧环状部76A1称为“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并且,将与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对置且在A侧滚子24A组装于A侧偏心体20A的外周的情况下位于轴向内侧的A侧环状部76A2称为“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
B侧保持器76B也具有与A侧保持器76A同样的结构。也就是说,B侧保持器76B也具有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1、及B侧保持器内侧部76B2、连结该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1与B侧保持器内侧部76B2的多个B侧连结部(省略图示)。在此,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1为与B侧滚子24B的轴向外侧端面24B1对置,且位于该B侧滚子24B的轴向外侧的B侧环状部,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2为与B侧滚子24B的轴向内侧端面24B2对置,且位于该B侧滚子24B的轴向内侧的B侧环状部。
A侧偏心体轴承22A的A侧滚子24A的轴向外侧端面24A1通过与曲轴18分体设置的A侧第1导向体71A(导向体、或者第1导向体)而轴向移动(向轴向外侧的移动)受到限制。B侧偏心体轴承22B的B侧滚子24B的轴向外侧端面24B1也通过与曲轴18分体设置的B侧第1导向体71B(导向体、或者第1导向体)而轴向移动(向轴向外侧的移动)受到限制。A侧第1导向体71A与A侧偏心体20A同轴配置,B侧第1导向体71B与B侧偏心体20B同轴配置。
更具体而言,在A侧偏心体20A的轴向外侧形成有与A侧偏心体20A同轴且具有比A侧偏心体20A的直径小的直径的A侧阶梯部20A1。也就是说,A侧阶梯部20A1相对于曲轴18的轴心O18(与O14相同)仅偏心e,偏心方向与A侧偏心体20A一致。A侧第1导向体71A由与曲轴18分体设置的圆环形状的部件构成,并且以外嵌于该A侧阶梯部20A1的方式组装于曲轴18。
A侧第1导向体71A的外径d71A大于A侧偏心体20A的外径d20A(d71A>d20A),A侧第1导向体71A的比A侧偏心体20A突出的部分71A1与A侧滚子24A的轴向外侧端面24A1抵接。A侧第1导向体71A经由后述的A侧衬垫74A并通过所述A侧圆锥滚子轴承42A的A侧内圈84A被定位。也就是说,A侧第1导向体71A(通过从该A侧圆锥滚子轴承42A经由A侧衬垫74A受到反作用力)限制A侧滚子24A向马达侧的轴向移动。另外,A侧圆锥滚子轴承42A的A侧外圈86A组装于比A侧内圈84A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
A侧保持器76A的轴向外侧的部分即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的内周面)与A侧第1导向体71A(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为δ(76A1-71A)。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的外周面)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为δ(76A1-16A)。并且,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71A)设定为大于该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16A)。即,δ(76A1-71A)>δ(76A1-16A)。
并且,A侧滚子24A的直径为d24A。所述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71A)大于A侧滚子24A的直径d24A的0.1倍。也就是说,0.1·d24A<δ(76A1-71A),在A侧保持器76A(的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确保有A侧滚子24A的直径d24A的10%以上的径向间隙δ(76A1-7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确保有20%左右的径向间隙δ(76A1-71A)。
另一方面,B侧偏心体轴承22B与A侧偏心体轴承22A沿轴向并排配置,具有相对于对称面P1与偏心体轴承22A对称的结构。因此,在B侧偏心体轴承22B上,上述结构及大小关系也同样成立。
即,B侧第1导向体71B与B侧偏心体20B同轴配置,B侧保持器76B(的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1)与B侧第1导向体71B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B1-71B)设定为大于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1与B侧外齿轮12B的B侧贯穿孔16B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B1-16B)。
并且,B侧保持器76B(的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1)与B侧第1导向体71B之间确保有B侧滚子24B的直径的10%以上的径向间隙δ(76B1-71B)(在本实施方式中,确保有20%左右的径向间隙δ(76B1-71B))。
在此,对沿轴向并排配置的A侧偏心体轴承22A的A侧滚子24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的B侧滚子24B相对的端面(轴向内侧端面)24A2、24B2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A侧偏心体轴承22A的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通过在曲轴18的A侧偏心体20A的轴向内侧端部与该A侧偏心体20A一体形成的A侧突部80A,向轴向内侧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B侧偏心体轴承22B的B侧滚子24B的轴向内侧端面24B2,通过在曲轴18的B侧偏心体20B的轴向内侧端部与该B侧偏心体20B一体形成的B侧突部80B,向轴向内侧的移动受到限制。
即,A侧滚子24A与B侧滚子24B的相互面对面的端面(轴向内侧端面)24A2、24B2(不是通过使A侧保持器76A与B侧保持器76B的相对的端面彼此抵接的方式),而是通过曲轴18的A侧突部80A独立限制A侧滚子24A的轴向移动,通过曲轴18的B侧突部80B独立限制B侧滚子24B的轴向移动。因此,该结构可以将A侧突部80A理解为,“A侧第2导向体(第2导向体),其与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抵接并限制该A侧滚子24A向轴向内侧的移动”,将B侧突部80B理解为,“B侧第2导向体(第2导向体),其与B侧滚子24B轴向(内侧)端面24B2抵接并限制该B侧滚子24B向轴向内侧的移动”。
总而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导向体可以说具有A侧第1导向体71A及B侧第1导向体71B、及第2导向体80A、80B。所述A侧第1导向体71A及B侧第1导向体71B限制并排配置的A侧偏心体轴承22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的A侧滚子24A及B侧滚子24B的轴向外侧端面24A1、24B1的轴向移动,并且,所述第2导向体80A、80B限制该并排配置的偏心体轴承22A、22B的A侧滚子24A与B侧滚子24B相互面对面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24B2的轴向移动。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A侧突部(A侧第2导向体)80A的外径d80A与A侧第1导向体71A的外径d71A设定为相同直径(d80A=d71A),且将A侧保持器内侧部(A侧保持器76A的轴向内侧的A侧环状部)76A2的内径D76A2设定为与A侧保持器外侧部(A侧保持器76A的轴向外侧的A侧环状部)76A1的内径D76A1相同(D76A2=D76A1)。B侧也同样(对称)。也就是说,B侧突部80B的外径d80B=B侧第1导向体71B的外径d71B,且B侧保持器内侧部76B2的内径D76B2=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1的内径D76B1。
因此,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与A侧突部80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2-80A)也设定为大于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2-16A)。也就是说,δ(76A2-80A)>δ(76A2-16A)。并且,该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与A侧突部(A侧第2导向体)80A之间,也确保有A侧滚子24A的直径d24A的10%以上的径向间隙δ(76A2-80A)。
换言之,通过将A侧突部80A理解为“第2导向体”,(仅在该第2导向体与A侧偏心体20A是分体的还者一体的这一点上不同)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的附近也可以说具有与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的附近相同的结构。B侧也同样(对称)。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A侧突部(A侧第2导向体)80A的轴向宽度为W80A,A侧保持器76A(具体而言为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的从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突出的轴向宽度为L76A2。也就是说,A侧突部80A的轴向宽度W80A大于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的从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突出的轴向宽度L76A2。B侧也同样(对称)。
根据该结构,最终在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与B侧保持器内侧部76B2之间确保有相当于{(W80A-L76A2)+(W80B-L76B2)}的轴向间隙δ(76A2-76B2)。
并且,支承曲轴18的A侧圆锥滚子轴承42A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配置有A侧衬垫74A。该A侧衬垫74A与曲轴18同轴配置,因此相对于与A侧偏心体20A同轴配置的A侧第1导向体71A沿径向滑动(位移)。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A侧衬垫74A呈遍及整周不向比A侧第1导向体71A更靠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换言之,A侧衬垫74A的外径d74A至少比A侧第1导向体71A的外径d71A小A侧偏心体20A的偏心量e的2倍以上(d74A≤d71A-2·e)。B侧也同样(对称)(d74B≤d71B-2·e)。
接着,对该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未图示的马达旋转,则形成于马达轴28的前端的输入小齿轮32旋转。输入小齿轮32与3个分配齿轮34同时啮合,因此通过该输入小齿轮32与分配齿轮34啮合,3个曲轴18以输入小齿轮32与分配齿轮34的齿数比被减速的状态向相同方向以相同转速进行旋转。
其结果,形成于各曲轴18的3个A侧偏心体20A同步旋转,经由A侧偏心体轴承22A使A侧外齿轮12A摆动。并且,形成于各曲轴18的3个B侧偏心体20B同步旋转,经由B侧偏心体轴承22B使B侧外齿轮12B摆动。
由于A侧外齿轮12A及B侧外齿轮12B分别内啮合于内齿轮14,因此曲轴18每旋转1次,A侧外齿轮12A及B侧外齿轮12B的圆周方向的相位相对于内齿轮14偏离(自转)齿数差量(该实施方式中为1齿量)。该自转成分作为各曲轴18绕内齿轮14的轴心O14的公转而传递至A侧轮架40A及B侧轮架40B。
由于A侧轮架40A及B侧轮架40B经由轮架连结体48及销50而相互连结,因此,最终通过马达28的旋转,相对于连结在壳体46上的机械手的第1臂能够相对旋转连结于B侧轮架40B上的机械手的第2臂。
如此,A侧外齿轮12A及B侧外齿轮12B通过A侧偏心体20A及B侧偏心体20B的旋转而以较快的速度摆动旋转。此时,A侧偏心体轴承22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承担维持摆动旋转的顺畅性的重要作用,需要充裕地润滑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A侧与B侧具有对称的结构,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现在,为了方便起见,若着眼于A侧,则A侧滚子24A相对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成为与“凹面”的接触,但相对于A侧偏心体20A成为与“凸面”的接触,因此与A侧偏心体20A的接触面比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的接触面的接触面压力更高且耐久性上严峻。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A侧第1导向体71A与A侧偏心体20A同轴配置,在A侧保持器76A(的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71A)设定为大于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16A)。
因此,经由(设定为较大的)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71A),润滑剂能够更容易进入耐久性更加严峻的A侧滚子24A与A侧偏心体20A的接触面的附近,从而能够进行更良好的润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A侧偏心体轴承22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沿轴向并排配置,例如构成为A侧滚子24A的轴向外侧端面24A1通过与曲轴18分体设置的A侧第1导向体71A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通过一体形成于A侧偏心体20A的A侧突部80A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
因此,A侧保持器76A在A侧滚子24A的轴向外侧端面24A1的一侧及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的一侧均无需具有限制该A侧滚子24A的轴向移动的作用。由此,A侧保持器76A在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及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均(与A侧偏心体20A的偏心量e无关)仅具有必要最小限度的径向尺寸就可以。
因此,能够将该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16A)、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71A)、或者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与A侧外齿轮12A的A侧贯穿孔16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2-16A)、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与A侧突部80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2-80A)设为较大。因此,能够从A侧滚子24A的轴向两侧经由较宽的间隙良好地向A侧滚子24A供给润滑剂。
另外,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通过一体形成于A侧偏心体20A的A侧突部80A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得到部件件数没有增加,移动限制变得稳定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随着将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的内径D76A1设定为较大,A侧保持器76A(的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确保有A侧滚子24A的直径的10%以上的径向间隙δ(76A1-71A)。因此,与A侧滚子24A的大小(直径)d24A无关,能够向A侧保持器76A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即A侧滚子24A与A侧偏心体20A之间良好地供给润滑剂。
另外,若改变观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理解为如下结构:该并排配置的A侧偏心体轴承22A及B侧偏心体轴承22B的A侧滚子24A及B侧滚子24B的轴向外侧端面24A1、24B1通过A侧第1导向体71A及B侧第1导向体71B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另外,该并排配置的A侧滚子24A及B侧滚子24B的面对面的端面(轴向内侧端面)24A2、24B2也通过A侧突部80A(A侧第2导向体)及B侧突部80B(B侧第2导向体)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
由此,在A侧滚子24A及B侧滚子24B的面对面的端面(轴向内侧端面)24A2、24B2这两者的附近,也能够期待供给充裕的润滑剂。
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A侧第2导向体(即A侧突部80A)的轴向宽度W80A形成为比A侧保持器76A(的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的从A侧滚子24A的轴向内侧端面24A2突出的轴向宽度L76A2大。因此,相对于B侧保持器76B的B侧保持器内侧部76B2,能够使A侧保持器76A的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进一步分开。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B侧也采用与该结构对称的结构,因此根据协同效应能够将A侧保持器内侧部76A2与B侧保持器内侧部76B2之间的轴向间隙δ(76A2-76B2)确保为更大。因此,根据该结构,在A侧滚子24A及B侧滚子24B的面对面的端面(轴向内侧端面)24A2、24B2双方的附近,也能够期待更加充裕地供给润滑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A侧第1导向体71A与A侧偏心体20A同轴配置,B侧第1导向体71B与B侧偏心体20B同轴配置。假设,例如将A侧第1导向体71A与曲轴18同轴配置(不与A侧偏心体20A同轴),将B侧第1导向体71B与曲轴18同轴配置(不与B侧偏心体20B同轴)的情况下,为了使A侧保持器76A(的内周面)与A侧第1导向体71A(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71A)、或者B侧保持器76B(的内周面)与B侧第1导向体71B(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B1-71B)在周向上均匀,需要将A侧第1导向体71A与B侧第1导向体71B的外形形成为偏心,不仅加工成本高,组装也变得复杂。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A侧第1导向体71A(不与曲轴18同轴)与A侧偏心体20A同轴配置,B侧第1导向体71B(不与曲轴18同轴)与B侧偏心体20B同轴配置。因此,即使将A侧第1导向体71A及B侧第1导向体71B设为外径恒定的圆环形状,A侧保持器外侧部76A1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A1-71A)、或者B侧保持器外侧部76B1与B侧第1导向体71B之间的径向间隙δ(76B1-71B)在周向上均匀,因此能够在周向上进行均匀的润滑。并且,加工成本降低,组装也变得容易。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曲轴18的A侧圆锥滚子轴承42A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具有A侧衬垫74A,该A侧垫片74A呈遍及整周不向比A侧第1导向体71A更靠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因此,不会成为A侧衬垫74A堵塞A侧保持器76A与A侧第1导向体71A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的状态。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向A侧滚子24A充裕地供给润滑剂(在B侧也同样)。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曲轴18的轴承由面对面配置的A侧圆锥滚子轴承42A构成。因此,A侧圆锥滚子轴承42A的A侧外圈86A比A侧内圈84A在轴向上偏向与保持器相反一侧。因此,(例如与支承曲轴18的轴承为如同球轴承那样内圈及外圈的轴向位置相同的轴承时相比)由于存在A侧衬垫74A,能够进一步避免“支承曲轴的轴承”阻碍润滑剂流通的情况。B侧也同样。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导向体(A侧第2导向体、或B侧第2导向体)由与偏心体一体形成的“突部”构成,但也可以与偏心体分体方式构成第2导向体。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偏心体轴承沿轴向并排配置2个的结构例,但只要存在具备各权利要求所提到的结构的偏心体轴承即可,偏心体轴承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配置1个,或者3个以上)。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A侧与B侧,各偏心体轴承的轴向外侧与内侧对称,另外,A侧整体与B侧整体相对于对称面P1对称形成。但是,这些不需要一定对称。也就是说,例如,偏心体轴承不是2个的情况等,各偏心体轴承的轴向外侧与内侧可以不对称,A侧整体与B侧整体也可以不对称。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有在从内齿轮的轴线偏移的位置具备3个摆动旋转外齿轮的曲轴的分配式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但本发明的曲轴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有2个或者4个曲轴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并且,本发明同样能够适用于在内齿轮的轴心位置仅具备1个曲轴的、所谓中心曲柄式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偏心体一体形成于曲轴的结构例,但偏心体也可为经由例如键等连结于曲轴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导向体与支承曲轴的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之间配置衬垫,但该衬垫的配置不一定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没有衬垫)。

Claims (7)

1.一种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其具备:外齿轮;内齿轮,所述外齿轮在摆动的同时与所述内齿轮内接;曲轴,具备使所述外齿轮摆动的偏心体并且贯穿形成于所述外齿轮的贯穿孔;及偏心体轴承,配置于所述外齿轮的贯穿孔与所述偏心体之间,所述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体轴承的滚动体由滚子构成,
所述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具备支承所述滚子的保持器、及与所述滚子的轴向端面抵接并限制所述滚子的轴向移动的导向体,
所述导向体与所述偏心体同轴配置,
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导向体之间的径向间隙设定为大于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外齿轮的所述贯穿孔之间的径向间隙。
2.一种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其具备:外齿轮;内齿轮,所述外齿轮在摆动的同时与所述内齿轮内接;曲轴,具备使所述外齿轮摆动的偏心体并且贯穿形成于所述外齿轮的贯穿孔;及偏心体轴承,配置于所述外齿轮的贯穿孔与所述偏心体之间,所述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体轴承的滚动体由滚子构成,
所述偏心体轴承沿轴向并排配置,
所述滚子的轴向外侧端面通过与所述曲轴分体设置的导向体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所述滚子的轴向内侧端面通过一体形成于所述偏心体的突部而轴向移动受到限制。
3.一种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其具备:外齿轮;内齿轮,所述外齿轮在摆动的同时与所述内齿轮内接;曲轴,具备使所述外齿轮摆动的偏心体并且贯穿形成于所述外齿轮的贯穿孔;及偏心体轴承,配置于所述外齿轮的贯穿孔与所述偏心体之间,所述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体轴承的滚动体由滚子构成,
所述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具备支承所述滚子的保持器、及与所述滚子的轴向端面抵接并限制所述滚子的轴向移动的导向体,
在所述保持器与所述导向体之间确保有所述滚子的直径的10%以上的径向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体轴承沿轴向并排配置,
所述导向体具有限制所述偏心体轴承的滚子的轴向外侧端面的第1导向体,及限制所述偏心体轴承的滚子的相向的端面的第2导向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导向体的轴向宽度大于支承所述滚子的保持器的、从所述滚子的端面突出的轴向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的轴向宽度大于支承所述滚子的保持器的、从所述滚子的端面突出的轴向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所述曲轴的轴承、及配置于所述轴承与所述导向体之间的衬垫,
所述衬垫呈遍及整周不向比所述导向体更靠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CN201410855195.8A 2014-03-12 2014-12-31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Active CN104913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9534A JP6278762B2 (ja) 2014-03-12 2014-03-12 偏心揺動型の歯車装置
JP2014-049534 2014-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3009A true CN104913009A (zh) 2015-09-16
CN104913009B CN104913009B (zh) 2017-10-03

Family

ID=54082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5195.8A Active CN104913009B (zh) 2014-03-12 2014-12-31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78762B2 (zh)
CN (1) CN1049130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0623A (zh) * 2016-12-05 2018-06-1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减速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4715B2 (ja) * 2015-12-11 2019-02-2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偏心揺動型の減速装置
JP6758845B2 (ja) * 2016-02-12 2020-09-2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偏心揺動型の歯車装置
CN115041974A (zh) * 2022-07-07 2022-09-13 克威迩工业技术(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转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0162A (ja) * 2001-04-11 2002-10-23 Ntn Corp 保持器付きころ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遊星歯車装置
US20040192486A1 (en) * 2003-03-28 2004-09-30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Internal teeth oscillation type inner gearing planetary gear system
CN1534211A (zh) * 2003-03-31 2004-10-06 Ts��ʽ���� 针状滚子轴承和用该针状滚子轴承的减速器
CN202203345U (zh) * 2011-07-21 2012-04-25 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式精密摆线减速器
CN202833880U (zh) * 2012-09-20 2013-03-27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内摆线行星针轮减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0648B2 (ja) * 2010-02-08 2014-01-29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歯車伝動装置
JP5654971B2 (ja) * 2011-09-16 2015-01-14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偏心揺動型の減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0162A (ja) * 2001-04-11 2002-10-23 Ntn Corp 保持器付きころ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遊星歯車装置
US20040192486A1 (en) * 2003-03-28 2004-09-30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Internal teeth oscillation type inner gearing planetary gear system
CN1534211A (zh) * 2003-03-31 2004-10-06 Ts��ʽ���� 针状滚子轴承和用该针状滚子轴承的减速器
CN202203345U (zh) * 2011-07-21 2012-04-25 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式精密摆线减速器
CN202833880U (zh) * 2012-09-20 2013-03-27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内摆线行星针轮减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0623A (zh) * 2016-12-05 2018-06-1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减速装置
CN108150623B (zh) * 2016-12-05 2021-03-0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减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75378A (ja) 2015-10-05
CN104913009B (zh) 2017-10-03
JP6278762B2 (ja)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272B (zh) 齿轮装置
CN103291850B (zh) 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CN104913009A (zh)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CN102203457B (zh) 齿轮传动装置
CN102979859B (zh) 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JP5941863B2 (ja) 偏心揺動型の減速機構を備えた減速装置
CN103161884A (zh) 偏心摆动型减速机
JP2010091073A (ja) 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CN104019189B (zh) 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及其系列
CN102996771B (zh) 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CN104832604B (zh)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CN102011858B (zh) 行星减速器
KR101403538B1 (ko) 편심요동형의 감속기
CN205715582U (zh) 用于风电设备的行星齿轮变速器
JP2014185744A (ja) 歯車装置
JP5464680B2 (ja) 軸受の内輪と外輪との回転方向及び速度を調整する機構
CN107084229A (zh)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JP6025642B2 (ja)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およびそのシリーズ
CN112227938A (zh) 传动箱、动力头及旋挖钻机
JP7463266B2 (ja)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126854A1 (zh) 内啮合行星齿轮装置
CN103270336A (zh) 齿轮传动装置
JP7193976B2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装置
CN106481740B (zh)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JP2022083709A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