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4282A -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4282A
CN104904282A CN201380068538.XA CN201380068538A CN104904282A CN 104904282 A CN104904282 A CN 104904282A CN 201380068538 A CN201380068538 A CN 201380068538A CN 104904282 A CN104904282 A CN 104904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signals
cyclic prefix
duration
adv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5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4282B (zh
Inventor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04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4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4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4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73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synchronisation parameters
    • H04L27/2676Blind, i.e. without using known symbols
    • H04L27/2678Blind, i.e. without using known symbols using cyclostationarities, e.g. cyclic prefix or postfi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用户设备首先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确定接收其他用户设备发送的直连通信D2D信号的接收时间,再通过第一用户设备提前于接收时间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D2D信号,实现提高用户设备接收信号的时间的准确性,保证数据接收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 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设备之间的临近服务(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简称 D2D ProSe),已经成为第 3代合作组织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3GPP)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系统 Rel.12系统的研究课题。
通常地, 直连通信过程中的发现过程和直连通信过程, 用户设备均根据 基站配置的定时提前量来调整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时间。 然而, 空闲状态 的用户设备无法获取基站配置的定时提前量, 因此, 会导致用户设备接收信 号的时间不准确, 从而可能导致数据接收不完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以提高用户设备接收信号的时间的准确性, 保证数据接收的完整性。
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 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确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直 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 据的时间;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接收时间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 述 D2D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长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
结合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 长为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 或者为所述 D2D信号 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 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
结合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 定时偏差的 1倍, 2倍, 6倍, 7倍或者 8倍。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长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与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 定时偏差的倍数之和。
结合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 长为所述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数之和;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 数之和; 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 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结合第一方面, 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至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的任 意一种, 在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 备均处于激活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 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结合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八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 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 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 大回程时间。
结合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 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 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 大回程时间。
结合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 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 备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 缀对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 的最大回程时间的 2倍。
结合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至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 第十一中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确 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直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 具体包括: 若所 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减去网络侧设备预先配置的定时提前量作为所述接收时间; 或者, 若所述第 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作为 所述接收时间。
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 设备,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确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直 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 据的时间;
接收器, 用于在所述接收时间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 D2D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长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
结合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 长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 或者为所述 D2D信号中 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 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
结合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 长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 2倍, 6倍, 7倍或者 8倍。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长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与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 定时偏差的倍数之和; 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 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结合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提前时 长为所述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数之和;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 数之和。
结合第二方面, 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至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的任 意一种, 在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 备均处于激活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 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结合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八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 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 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 大回程时间。
结合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 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 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 大回程时间。
结合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用 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 备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 缀对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 的最大回程时间的 2倍。
结合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至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 第十一中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 于激活态, 则将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减去网络侧设备预先配置的定时提前 量作为所述接收时间; 或者,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将所述下 行定时参考时间作为所述接收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用 户设备首先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确定接收其他用户设备发送的直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 再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时间之前接收第二用户设 备发送的 D2D信号, 实现提高用户设备接收信号的时间的准确性, 保证数据 接收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状 态的 D2D通信示意图;
图 3为图 2所示实施场景的 D2D通信时序关系示意图;
图 4为图 2所示实施场景的定时提前量与最大回程时间的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状 态的 D2D通信示意图;
图 6为图 5所示实施场景的 D2D通信时序关系示意图;
图 7为图 5所示实施场景的定时提前量与最大回程时间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第二用户设备处 于激活状态的 D2D通信示意图;
图 9为图 8所示实施场景的 D2D通信时序关系示意图;
图 10为图 8所示实施场景的定时提前量与最大回程时间的示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 例如当前 2G, 3G通信系统和 下一代通信系统, 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系 统, 时分多址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系统, 宽带码分多 址(WCDMA,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频分多 址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 ) 系统, 正交频分多址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 单载波 FDMA (SC-F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系统, 长期演进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 系统, 以及其他此 类通信系统。
本申请中涉及的用户设备, 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 无线终 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 /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 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 持式设备、 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 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 接入网 (例如, RAN, Radio Access Network) 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 信, 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 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 终端的计算机, 例如, 可以是便携式、 袖珍式、 手持式、 计算机内置的或者 车载的移动装置, 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 /或数据。 例如, 个人通信业 务 (PC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电话、 无绳电话、 会话发起 协议(SIP)话机、 无线本地环路(WLL, Wireless Local Loop)站、 个人数 字助理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等设备。 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 统、订户单元( Subscriber Unit),订户站( Subscriber Station ),移动站( Mobile Station )、移动台( Mobile )、远程站( Remote Station )、接入点(Access Point )、 远程终端( Remote Terminal ),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 ),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 ), 用户代理(User Agent)、 用户设备(User Device)、 或用户装备 ( User Equipment)。
本申请中涉及的基站 (例如, 接入点) 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 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 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 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 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 其 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 (IP) 网络。 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 的属性管理。 例如, 基站可以是 GSM 或 CDMA 中的基站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也可以是 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 LTE 中的演进型基站 (NodeB或 eNB或 e-NodeB, evolutional Node B), 本申 请并不限定。
图 1为本发明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 1, 该方 法包括:
S101、 第一用户设备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确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 送的直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 数据的时间。
S102、 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时间之前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 D2D信 号。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信号传输为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 具体可以针对均为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之间的直连通信, 也可以针对均为空 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之间的直连通信, 还可以针对一个激活状态的用户设备和 一个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之间的直连通信。
即,上述步骤中涉及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均处于激活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 备可以处于激活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处 于空闲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以下以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状态为例进行说明, 参 见图 2和图 3, UE1和 UE2在相同的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 假设 TO为基站 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也是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上行定时参考 时间。 也就是说, 基站在 TO时刻向 UE1和 UE2发送下行数据。 假设 UE1 的下行定时参考为 T1 , 该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T1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据的 时间, BP , UE1在时间 T1接收到基站数据, 类似的, UE2的下行定时参考 为 T2, gp, UE2在时间 T2接收到基站数据。
由于基站和 UE1 , 以及基站和 UE2之间均存在距离, 从而会产生传播时 延。 可以得到 UE1 和基站的传播时延是 T1-T0, UE2 和基站的传播时延是 T2-T0, 假设 UE1和 UE2的传播时延是 t3。
由于 UE1处于激活状态, 因此, 基站会为 UE1配置定时提前量 (timing advance ) , 该定时提前量用于 UE1向前调整发送时间。假设 UE1的定时提前 量是 tl, 基站将 tl配置成 2* (Tl-TO ) o UE1将在 Tl-tl时刻发送信号。 由于 UE1和 UE2之间存在传播时延 13, 因此, UE1和 UE2进行直连通信时, UE1 发送的 D2D信号到达 UE2的时间是 Tl-tl+t3。
同样, 由于 UE2处于激活状态, 因此, 基站也会为 UE2配置定时提前量 (timing advance), 该定时提前量用于 UE2向前调整发送时间。 假设 UE2的 定时提前量是 t2, 基站将 t2配置成 2* (T2-T0)。 UE2将在 T2-t2时刻发送信 号。 由于 UE1和 UE2之间存在传播时延 t3, 因此, UE1和 UE2进行直连通 信时, UE2发送的 D2D信号到达 UE1的时间是 T2-t2+t3。
UEl将在 Tl-tl时刻(即下行定时参考时间减去基站配置的定时提前量) 接收 UE2发送的 D2D信号。 UE2发送的 D2D信号到达 UE1的时间是 T2-t2+t3, UE1的接收时间是 Tl-tl, 那么 UE2的 D2D信号到达 UE1的时间提前量是 Tl-tl- (T2-t2+t3 ), 经过推导后得出等于 T2-Tl-t3。
类似的, UE2将在 T2-t2时刻 (即下行定时参考时间减去基站配置的定 时提前量)接收 UE1发送的 D2D信号。 UE1发送的 D2D信号到达 UE2的时 间是 Tl-tl+t3, UE2的接收时间是 T2-t2, 那么 UE1的 D2D信号到达 UE2的 时间提前量是 T2-t2- (Tl-tl+t3 ), 经过推导后得出等于 Tl-T2-t3。
可以理解的是, T2-Tl-t3和 Tl-T2-t3均为小于或者等于 0的值。 也就是 说,对于处于激活状态的 UE而言,其接收的处于激活态的 UE发送的信号是 在接收时间之后到达。
参见图 4, 在 UE1和 UE2均处于激活状态的场景下, 循环前缀对应的时 长大于最大回程时间 (round trip) 所用的时间。
以下再以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状态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 5和图 6, UE1和 UE2在相同的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 同样假设 TO 为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也是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上行定 时参考时间。 也就是说, 基站在 TO时刻向 UE1和 UE2发送下行数据。 假设 UE1的下行定时参考为 T1 , 该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T1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 据的时间, BP , UEl在时间 T1接收到基站数据, 类似的, UE2的下行定时 参考为 T2, gp, UE2在时间 T2接收到基站数据。
假设 UE1和基站的传播时延是 T1-T0, UE2和基站的传播时延是 T2-T0,
UE1和 UE2的传播时延是 t3。 UEl和 UE2都是空闲状态用户。
由于 UE1处于空闲状态, 因此, UE1得不到基站配置的定时提前量, 从 而不能根据定时提前量来向前调整发送时间, 而只能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发送和接收信息。 UE1将在 T1时刻(即下行定时参考信号)发送信号。 由于 UE1和 UE2之间存在传播时延 t3,UEl发送的信号到达 UE2的时间是 Tl-t3。 同样, 由于 UE2处于空闲状态, 因此, UE2得不到基站配置的定时提前 量, 从而不能根据定时提前量来向前调整发送时间, 而只能根据下行定时时 间发送和接收信息。 UE2将在 T2时刻(即下行定时参考信号)发送信号。 由 于 UE1和 UE2之间存在传播时延 t3, UE2发送的信号到达 UE1 的时间是 T2-t3。
UEl将在 T1时刻接收 UE2发送的 D2D信号。 UE2发送的 D2D信号到 达 UE1的时间是 T2-t3, UEl的接收时间是 T1 , 那么 UE2的 D2D信号到达 UE1的时间提前量是 T1- (T2+t3 )。
类似的, UE2将在 T2时刻接收 UE1发送的 D2D信号。 UE1发送的 D2D 信号到达 UE2的时间是 Tl-t3, UE2的接收时间是 T2, 那么 UE1的 D2D信 号到达 UE2的时间提前量是 T2- (Tl+t3 ) o
可以理解的是, T1- (T2+13 )和 T2- (T1+13 )均为小于或者等于 0的值。 也就是说,对于处于空闲状态的 UE而言,其接收的处于激活态的 UE发送的 信号是在接收时间之后到达。
参见图 7, 在 UE1和 UE2均处于空闲状态的场景下, 循环前缀对应的时 长大于最大回程时间 (round trip) 所用的时间。
以下再以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状态,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为例 进行说明, 参见图 8和图 9:
UE1和 UE2在相同的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 UE1处于激活状态, UE2处 于空闲状态。假设 TO为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也是基站接 收上行数据的上行定时参考时间。 也就是说, 基站在 TO时刻向 UE1和 UE2 发送下行数据。 假设 UE1的下行定时参考为 T1 , 该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T1为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据的时间, gP, UEl在时间 T1接收到基站数据,类似的, UE2的下行定时参考为 T2, gp, UE2在时间 T2接收到基站数据。
由于基站和 UE1 , 以及基站和 UE2之间均存在距离, 从而会产生传播时 延。 可以得到 UE1 和基站的传播时延是 T1-T0, UE2 和基站的传播时延是 T2-T0, 假设 UE1和 UE2的传播时延是 t3。
由于 UEl处于激活状态, 因此, 基站会为 UE1配置定时提前量 (timing advance), 该定时提前量用于 UEl向前调整发送时间。假设 UE1的定时提前 量是 tl, 基站将 tl配置成 2* (Tl-TO) o UEl将在 Tl-tl时刻发送信号。 由于 UE1和 UE2之间存在传播时延 t3, 因此, UE1和 UE2进行直连通信时, UE1 发送的 D2D信号到达 UE2的时间是 Tl-tl+t3。
由于 UE2处于空闲状态, 因此, UE2得不到基站配置的定时提前量, 从 而不能根据基站配置的定时提前量来向前调整发送时间, 而只能根据下行定 时时间发送和接收信息。 UE2将在 T2时刻(即下行定时参考信号)发送信号。 由于 UE1和 UE2之间存在传播时延 t3, 因此, UE2发送的信号到达 UE1的 时间是 T2+t3。
UE1将在 Tl-tl时刻接收 UE2发送的 D2D信号。 UE2发送的 D2D信号 到达 UE1的时间是 T2+t3, UE1的接收时间是 Tl-tl, 那么 UE2的 D2D信号 到达 UE1的时间提前量是 Tl-tl- (T2+t3 ) o
UE2将在 T2时刻接收 UE1发送的 D2D信号。 UE1发送的 D2D信号到 达 UE1的时间是 Tl-tl+t3, UE2的接收时间是 T2, 那么 UE1的 D2D信号到 达 UE2的时间提前量是 T2- (Tl-tl+t3 )。
可以理解的是, (T1-T0) +(T2-T0)-t3为大于或者等于 0的值。也就是说, 对于处于空闲状态的 UE而言,其接收处于激活状态的 UE发送的信号在接收 时间之前到达。 换句话说, 处于空闲状态的 UE在接收处于激活状态的 UE 的信号时, 接收时间落后了。 从而导致处于空闲状态的 UE不能够完整的接 收激活状态的 UE的信号, 也就无法对接收的信号正确译码。
以上仅以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状态为例 进行说明, 而对于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状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 的分析过程与之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 10, 在 UE1处于激活状态, UE2处于空闲状态, 处于激活状态的 UE接收处于空闲状态的 UE发送的 D2D信号的场景下, 循环前缀对应的时 长大于最大的回程时长(round trip)的两倍。类似的, 当 UE1处于空闲状态, UE2处于空闲状态,处于空闲状态的 UE接收处于激活状态的 UE发送的 D2D 信号的场景下, 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 (此时应该是拖后量) 大于最大的回程 时长 (round trip) 的一倍。
可选的, 对于提前于接收时间的提前时长, 可以为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 缀对应时长的倍数, 或者, 为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 或者, 还可以为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与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 偏差的倍数之和。 其中, 所涉及的倍数可以是整数倍, 还可以是分数倍, 在 此均不做出限制。
其中, D2D信号由循环前缀和数据部分组成,接收 D2D信号的用户设备, 需要首先去掉循环前缀后再接收 D2D信号中的数据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则 D2D 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 所属系统内的最大回程时间。 如果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 态,则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 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回程时间。 如果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第 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 于激活态,则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 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回程时间的 2倍。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 D2D信号,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各种资 源进行传输, 例如: 可以采用 OFDM符号来传输。
提前时长为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倍数的实施场景下,对应不 同的通信系统中, 循环前缀对应时长与提前时长可以具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例如: 提前时长可以为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 或者还可以 是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 或者还可以是 D2D信号中的循 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其他倍数。
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可以由用户设备来根据自身的能力确定。
在提前时长为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倍数的实施场景下, 提前时长可 以是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 2倍, 6倍, 7倍或者 8倍其他倍数。 例如: 可以 选择 0.5us 或者 lus 作为提前时长。 举例来说, 在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LTE)系统中, UE的最大同步定时偏差可以是 0.5us, 也就是 16Ts (其中 Ts是 lms/30720, 是 LTE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 因此提前时长可以 是 0.5us ( 16Ts), lus (32Ts), 3us (96Ts), 3.5us ( 112Ts), 或者 4us ( 128Ts)。 对于其它类型的通信系统, 最大定时偏差可以参考各自系统的参数, 在此不 再赘述。
在提前时长为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与第一用户设备的 同步定时偏差倍数之和的实施场景下, 提前时长为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 与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数之和; 或者, 为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与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或者, 还可以为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 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用 户设备首先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确定接收其他用户设备发送的直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 再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时间之前接收第二用户设 备发送的 D2D信号, 实现提高用户设备接收信号的时间的准确性, 保证数据 接收的完整性。 图 1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1所示, 该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 包括:
处理器 11, 用于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确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 直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据 的时间;
接收器 12, 用于在接收时间之前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 D2D信号。 可选的,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 可选的,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 或者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
可选的,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 可选的,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 1 倍, 2 倍, 6倍, 7倍或者 8倍。
可选的,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与 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之和。
可选的,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 偏差的 1倍数之和; 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 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 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可选的, 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 或者, 第一用户 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第二 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 激活态。
可选的, 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 则 D2D信号中的 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 最大回程时间。
可选的, 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 则 D2D信号中的 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 最大回程时间。
可选的,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 D2D信号中的循环 前缀对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 回程时间的 2倍。
可选的, 处理器 11可以具体用于: 若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将下 行定时参考时间减去网络侧设备预先配置的定时提前量作为接收时间;或者, 若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将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作为接收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 信号传输方法的执行设备, 其执行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可参见图 1-图 8中的相 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首先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确 定接收其他用户设备发送的直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再通过第一用户 设备在接收时间之前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 D2D信号,实现提高用户设备 接收信号的时间的准确性, 保证数据接收的完整性。 图 12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2所 示, 该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 包括:
确定模块 21, 用于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确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 的直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 据的时间;
接收模块 22, 用于提前于接收时间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 D2D信号。 可选的,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 可选的,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 或者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
可选的,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 可选的,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 1 倍, 2 倍, 6倍, 7倍或者 8倍。
可选的,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与 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之和。
可选的,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 偏差的 1倍数之和; 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 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 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可选的, 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 或者, 第一用户 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第二 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 激活态。
可选的, 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 则 D2D信号中的 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 最大回程时间。
可选的, 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 则 D2D信号中的 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 最大回程时间。
可选的,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 D2D信号中的循环 前缀对应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 回程时间的 2倍。
可选的, 确定模块 21具体用于: 若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将下行 定时参考时间减去网络侧设备预先配置的定时提前量作为接收时间; 或者, 若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将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作为接收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 信号传输方法的执行设备, 其执行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可参见图 1-图 8中的相 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首先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确 定接收其他用户设备发送的直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再通过第一用户 设备在接收时间之前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 D2D信号,实现提高用户设备 接收信号的时间的准确性, 保证数据接收的完整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仅以上 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 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描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 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系统, 装置和 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 意性的, 例如, 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 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 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 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 接耦合或通信连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 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 或使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 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 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 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或处理器 (p「ocesso「) 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 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 盘、 移动硬盘、 只读 存储器 (ROM , Read-Only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 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 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4)

  1. 权利 要 求
    1、 一种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确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直 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 据的时间;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接收时间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 述 D2D信号。
  2.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 D2D 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或者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 对应时长的 1/2倍。
  4.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 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第一 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 2倍, 6倍, 7倍或者 8倍。
  6.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 D2D 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与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 倍数之和。
  7.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述循环 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数之和; 或者, 为所述 D2D 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和; 或 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 倍数之和。
  8. 8、 根据权利要求 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设 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 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所述第二用 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 备处于激活态。
  9.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 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大于 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回程时间。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 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大 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回程时 间。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 激活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 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的时 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回程 时间的 2倍。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 设备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确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直连通信 D2D信 号的接收时间, 具体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下行定时 参考时间减去网络侧设备预先配置的定时提前量作为所述接收时间; 或者,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下行定时 参考时间作为所述接收时间。
  13. 13、 一种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根据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确定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直 连通信 D2D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为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数 据的时间;
    接收器, 用于在所述接收时间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 D2D信号。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 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
  15.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 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 或者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 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 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倍数。
  17.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 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 2倍, 6倍, 7倍或者 8倍。
  18. 18、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 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倍数与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同步定时 偏差的倍数之和。
  19.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时长为所 述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1倍数之和; 或者, 为所 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2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差的 2倍数之 和; 或者, 为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时长的 1倍与所述同步定时偏 差的 2倍数之和。
  20. 20、 根据权利要求 13-1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所 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 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21.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激活态,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的时 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回程 时间。
  22. 22、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均处于空闲态,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的时 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回程 时间。
  23. 23、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处于激活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 空闲态,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所述 D2D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对应 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系统内的最大 回程时间的 2倍。
  24. 24、 根据权利要求 8-11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激活态, 则将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 减去网络侧设备预先配置的定时提前量作为所述接收时间; 或者, 若所述第 一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将所述下行定时参考时间作为所述接收时间。
CN201380068538.XA 2013-09-27 2013-09-27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49042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4499 WO2015042887A1 (zh) 2013-09-27 2013-09-27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4282A true CN104904282A (zh) 2015-09-09
CN104904282B CN104904282B (zh) 2018-11-30

Family

ID=5274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538.XA Active CN104904282B (zh) 2013-09-27 2013-09-27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635489B2 (zh)
EP (1) EP3007497A4 (zh)
JP (1) JP6188000B2 (zh)
KR (1) KR101784979B1 (zh)
CN (1) CN104904282B (zh)
WO (1) WO20150428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84979B1 (ko) 2013-09-27 2017-10-20 후아웨이 디바이스 (둥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사용자 장비의 직접 연결 통신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WO2015065263A1 (en) * 2013-10-30 2015-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wireless devices for enabling d2d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20160023884A (ko) * 2014-03-21 2016-03-03 후아웨이 디바이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장치 대 장치 신호를 검출하는 방법, 사용자 기기, 및 기지국
CN108289325B (zh) * 2017-01-09 2022-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和下行传输对齐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93810A1 (ko) * 2017-11-10 2019-05-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지연된 사이드링크 신호의 처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8549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CN102123111A (zh) * 2010-01-11 2011-07-13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00831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CN103250435A (zh) * 2012-12-31 2013-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4541B (zh) 2006-02-23 2014-04-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分散式網路之同步
US8554200B2 (en) * 2008-09-12 2013-10-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for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0035100A1 (en) 2008-09-25 2010-04-01 Nokia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JP2011130088A (ja) 2009-12-16 2011-06-30 Sony Corp 端末装置、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0110022A (ja) 2010-02-17 2010-05-13 Ntt Docomo Inc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EP2604081A4 (en) * 2010-08-12 2016-10-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NFIGURING AN UPLINK AND DOWNLINK DIVISION DIAGRAM FOR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03108389A (zh) * 2011-11-15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
CN103188742B (zh) 2011-12-29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US20130170414A1 (en) 2012-01-04 2013-07-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WO2013104084A1 (en) 2012-01-12 2013-07-1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and macro connectivity reconfiguration for d2d devices
CN103457690B (zh) 2012-05-31 2017-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和用户设备
JP2015521455A (ja) 2012-05-31 2015-07-27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d2d)モビリティ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918181B2 (en) 2012-06-26 2018-03-13 Lg Electronics Inc.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synchronization apparatus for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80955B1 (en) 2012-08-03 2021-03-31 Apple Inc. Method for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854945B (zh) 2012-12-14 2018-09-1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间直接通信的调度方法及其装置
WO2014121833A1 (en) * 2013-02-07 2014-08-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ime-division duplexing
CN105009538B (zh) * 2013-03-07 2018-09-1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与设备对设备通信有关的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0136442B2 (en) 2013-04-19 2018-11-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370904A1 (en) 2013-06-12 2014-12-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CN103347246B (zh) 2013-07-18 2016-08-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络中嵌入式d2d环境下邻近用户间的发现方法
CN104770058A (zh) * 2013-07-26 2015-07-0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885536B (zh) * 2013-09-18 2019-10-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KR101784979B1 (ko) 2013-09-27 2017-10-20 후아웨이 디바이스 (둥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사용자 장비의 직접 연결 통신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CN106105345B (zh) 2014-03-19 2019-08-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实施的d2d(装置到装置)信号发送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KR102301012B1 (ko) * 2014-07-04 2021-09-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에 의한 수신과 송신 간의 중첩을 방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8549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CN102123111A (zh) * 2010-01-11 2011-07-13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00831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CN103250435A (zh) * 2012-12-31 2013-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528818A (ja) 2016-09-15
KR101784979B1 (ko) 2017-10-20
JP6188000B2 (ja) 2017-08-30
US20170181209A1 (en) 2017-06-22
EP3007497A4 (en) 2016-07-13
WO2015042887A1 (zh) 2015-04-02
US9635489B2 (en) 2017-04-25
CN104904282B (zh) 2018-11-30
KR20160022381A (ko) 2016-02-29
US10070473B2 (en) 2018-09-04
US20160219393A1 (en) 2016-07-28
EP3007497A1 (en)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57232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95542B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889261B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US915508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110939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WO2020220894A1 (zh) 一种prach资源配置和指示配置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TWI756255B (zh) 導頻信號的傳輸方法和設備
RU2642828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совместной связи между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м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CN103379617B (zh) 一种用户设备到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4904282A (zh)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JP2019511879A (ja)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2957652A (zh) 辅载波激活的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US11469852B2 (en)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284320A (zh)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JP2020503738A (ja) 情報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機器及び端末装置
CN107409383A (zh)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8810991B (zh) 子载波间隔类型的确定方法、装置
CN103797836A (zh) 调度方法和基站
CN109565350B (zh) 物理信道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
WO2022160298A1 (zh) 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22221B (zh) 时分双工系统中传输语音数据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167155A (zh) 上下行传输配置的确定方法、上下行传输配置方法及设备
WO2022151266A1 (zh) 一种媒体接入访问mac信令适用时间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20164110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91988A1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31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Applicant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