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1572A - 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01572A CN104901572A CN201510306472.4A CN201510306472A CN104901572A CN 104901572 A CN104901572 A CN 104901572A CN 201510306472 A CN201510306472 A CN 201510306472A CN 104901572 A CN104901572 A CN 1049015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switching tube
- winding
- life
- d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包括太阳能光伏阵列、输入滤波电容、反激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辅助电路、工频DC/AC变换器以及电网,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依次连接输入滤波电容、反激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辅助电、工频DC/AC变换器以及电网。本发明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控制简单、寿命长、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低和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高的特点和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属于光伏发电并网、直流/交流(DC/AC)和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领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等优点,是应对能源紧缺、气候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太阳能这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光伏太阳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能源。光伏逆变器是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注入到电网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光伏系统将若干太阳能电池板通过串并联组合,把能量集中送到一个或多个逆变器,再由逆变器生成交流电送入电网。这种集中式发电方式往往受制于发电效率低、安装不易、电池板匹配困难等缺点。微型光伏逆变器通过给每块光伏组件单独配置控制器,可以实现每块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跟踪,同时,微型光伏逆变器具有即插即用、安装简单、灵活扩容、系统变换效率高等优点,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
微型光伏逆变器的实际瞬时输出功率以二倍输出电压频率脉动,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低频脉动功率,该脉动功率将导致输入电流中存在二次纹波电流,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功率跟踪,还会增大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导通损耗以及磁性元件损耗,从而降低系统的变换效率。因此,有必要平衡输入输出功率之间的低频脉动功率、抑制微型光伏逆变器中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虽然可以增大输入侧电容容量以平衡该脉动功率和减小输入二次纹波电流,然而,高质量电解电容在额定温度105℃下,使用寿命一般在10kh左右,并且随着温度升高和电解液挥发寿命会大大减短;并且大容量电容将使得微型逆变器体积增大,可靠性降低,不利于提高逆变器的功率密度。此外,传统的解决方法通过在中间母线上并联一个双向变换器,利用其提供输出功率所需的脉动功率,进而平衡该脉动功率和抑制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法会使系统变得复杂,整机效率降低,增加的双向变换器又使得控制方式变得更加困难,并不适合微型光伏逆变器的发展趋势。因此,开发体积小、控制简单、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零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微型光伏逆变器成为光伏并网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微型光伏逆变器输入功率脉动大和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大的缺点,克服传统微型光伏逆变器因使用大量输入电容或增加额外的装置抑制输入二次纹波方法造成逆变器体积增大、寿命短、控制复杂、效率降低、可靠性低等不足,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控制简单、寿命长、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低和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高的特点和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太阳能光伏阵列、输入滤波电容、反激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辅助电路、工频DC/AC变换器以及电网,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依次连接输入滤波电容、反激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辅助电、工频DC/AC变换器以及电网。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正负输出端分别与输入滤波电容的两端相连;所述反激变换器由第一二极管、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第一开关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开关管组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正输出端,阴极连接原边绕组同名端;所述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负输出端相连;所述副边绕组异名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管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源极与输出滤波电容一端相连,输出滤波电容另一端与副边绕组同名端相连;所述工频DC/AC变换器两个输入端与输出滤波电容两端相连,工频DC/AC变换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电网的正极和负极;所述辅助电路由副边辅助绕组、第三二极管、储能电容、第四二极管、原边辅助绕组和第三开关管组成;所述副边辅助绕组异名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阴极与储能电容的正极相连,储能电容的负极与副边辅助绕组同名端相连;所述储能电容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管阳极相连,第四二极管管阴极与原边辅助绕组的同名端相连;所述原边辅助绕组异名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源极与储能电容的负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原边绕组、原边辅助绕组、副边绕组和副边辅助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共同构成反激变压器。
优选地,所述输入滤波电容、输出滤波电容和储能电容均为CBB电容或薄膜电容等非电解电容。
优选地,所述辅助电路通过给储能电容充电和放电以平衡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低频脉动功率,进而抑制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并提高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控制储能电容的平均电压,在一个工频周期内第一开关管的占空比基本不变,且第一开关管采用峰值电流控制方式。
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管在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时处于恒关断状态,控制第二开关管为输出提供所需功率。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管在输入功率小于输出功率时处于恒开通状态,控制第三开关管为输出提供所需功率。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管与第一开关管在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时同时开通,实现第二开关管零电压零电流开通,减小第二开关管的开通损耗。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这三个开关管在一个工频周期内只有两个开关管有开关动作,减小了开关损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是:一,通过给辅助电路储能电容充电和放电以平衡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低频脉动功率,进而抑制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提高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精度;二,该逆变器原边绕组、原边辅助绕组)、副边绕组和副边辅助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共同构成反激变压器提高了逆变器的功率密度,使用非电解电容提高了功率密度和逆变器寿命;三,三个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在一个工频周期内只有两个开关管动作,开关损耗低;四,该电路拓扑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控制简单、寿命长、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低和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高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波形图。
图3为本发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pin>po条件下的开关管逻辑序列和主要工作原理波形。
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pin>po条件下各开关模态等效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pin<po条件下的开关管逻辑序列和主要原理波形图。
图7(a)至图7(d)为本发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pin<po条件下各开关模态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太阳能光伏阵列1、输入滤波电容2、反激变换器3、输出滤波电容4、辅助电路5、工频DC/AC变换器6以及电网7,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1依次连接输入滤波电容2、反激变换器3、输出滤波电容4、辅助电5、工频DC/AC变换器6以及电网7。
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1的正负输出端分别与输入滤波电容2的两端相连;所述反激变换器3由第一二极管Dr、原边绕组Np、副边绕组Ns、第一开关管S1、第二二极管DR1和第二开关管S2组成;所述第一二极管Dr的阳极连接太阳能光伏阵列1的正输出端,阴极连接原边绕组Np同名端;所述原边绕组Np的异名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太阳能光伏阵列1的负输出端相连;所述副边绕组Ns异名端与第二二极管DR1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R1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管S2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S2源极与输出滤波电容4一端相连,输出滤波电容4另一端与副边绕组Ns同名端相连;所述工频DC/AC变换器6两个输入端与输出滤波电容4两端相连,工频DC/AC变换器6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电网7的正极和负极;所述辅助电路5由副边辅助绕组Nas、第三二极管DR2、储能电容Ca、第四二极管DR3、原边辅助绕组Nap和第三开关管S3组成;所述副边辅助绕组Nas异名端与第三二极管DR2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R2阴极与储能电容Ca的正极相连,储能电容Ca的负极与副边辅助绕组Nas同名端相连;所述储能电容Ca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管DR3阳极相连,第四二极管管DR3阴极与原边辅助绕组Nap的同名端相连;所述原边辅助绕组Nap异名端与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与储能电容Ca的负极相连。所述原边绕组Np、原边辅助绕组Nap、副边绕组Ns和副边辅助绕组Nas绕制在同一磁芯上,共同构成反激变压器T。所述输入滤波电容2、输出滤波电容4和储能电容Ca均为CBB电容(聚丙烯电容)或薄膜电容等非电解电容。辅助电路通过给储能电容充电和放电以平衡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低频脉动功率,进而抑制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并提高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
所述第一开关管S1控制储能电容Ca的平均电压,在一个工频周期内第一开关管S1的占空比基本不变,且第一开关管S1采用峰值电流控制方式;所述第二开关管S2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方式,控制第二开关管S2为输出提供所需功率,第三开关管S3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方式;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三个开关管在一个工频周期内只有两个开关管有开关动作,减小了开关损耗;所述原边绕组Np、原边辅助绕组Nap、副边绕组Ns和副边辅助绕组Nas共同构成反激变压器T,反激变压器T可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电流临界连续模式或电流连续模式。
下面结合图2至图7叙述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设计原理:
从图1所示电路拓扑构成可见:本发明的一种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主要是由反激电路与辅助电路集成,后级为工频DC/AC变换器。通过辅助电路中的储能电容Ca可以平衡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低频脉动功率,还可以抑制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副边辅助绕组Nas与二极管DR2组成储能电容Ca的充电支路;原边辅助绕组Nap、第二二极管DR2和开关管S3组成储能电容Ca的放电支路。
从图2的主要工作原理波形可见不同功率条件下电路工作原理是各不相同的。当pin>po时(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输入功率中多余的能量向储能电容Ca充电,储能电容Ca的电压vca上升,此时第三开关管S3处于恒关断状态,控制第二开关管S2为输出功率提供所需能量。所述第一开关管S1关断后储存在反激变压器T的能量通过第二开关管S2释放到后级的工频DC/AC变换器6,第二开关管S2关断后反激变压器T剩余的能量被转移到储能电容Ca,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入功率中多余的能量被储能电容Ca吸收。当pin<po时,不足的能量由储能电容Ca补充,储能电容Ca的电压vca下降,此时第二开关管S2处于恒开通状态,控制第三开关管S3为输出功率提供所需能量。第一开关管S1控制储能电容Ca的平均电压,并使反激变压器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或临界连续模式。第一开关管S1采用峰值电流控制方式,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方式。
为了便于阐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这里将后级的工频DC/AC变换器并网模块等效为输出阻抗Zo,其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1.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1.1当pin>po时的开关模态分析
图4为pin>po时的主要工作原理波形,该功率条件下电路共有4种开关模态,对应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1)开关模态1[t0,t1]:等效电路如图5(a)所示。t0时刻之前,反激变压器励磁电流im为零,;t0时刻,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开通,第三开关管S3在pin>po时处于恒关断状态。由于反向阻断二极管DR1的存在,故第二开关管S2没有电流流过,此阶段第二开关管S2为无效开通。假设输入电压vin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保持不变,则励磁电流im从零开始线性上升,如式(1):
式中Lm是变压器的励磁电感。
t1时刻第一开关管S1关断,该时刻im大小为如式(2):
式中D1是第一开关管S1的占空比,Ts是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开关周期。
2)开关模态2[t1,t2]:等效电路如图5(b)所示。t1时刻第一开关管S1关断,第二开关管S2仍然导通。储存在变压器的能量通过第二开关管S2向后级变换器释放能量,[t1,t2]期间副边线圈电流可以表示为如式(3):
式中Vzo是等效阻抗Zo上的电压。
通过控制第二开关管S2为输出功率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t2时刻第二开关管S2关断。根据式(3),在t2时刻变压器副边电流为如式(4):
式中D2是开关管S2的有效占空比。
在此开关模态,为了保证变压器能量向Zo释放,而不是通过副边辅助绕组Nas和第二二极管DR2给储能电容Ca充电,储能电容Ca的电压须满足以下条件,如式(5):
vca(t)>Vzo (5)
3)开关模态3[t2,t3]:等效电路如图5(c)所示。第二开关管S2关断后,变压器剩余的能量通过副边辅助绕组Nas和第二二极管DR2给储能电容Ca充电,im继续线性下降。假设储能电容Ca电压vca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保持不变,[t2,t3]期间有如式(6):
在t3时刻,im下降到零,iDR1也下降到零,由式(6)得t2到t3的时间间隔为如式(7):
4)开关模态4[t3,t4]:等效电路如图5(d)所示。在此开关模态中,电流im为零,所有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变压器完全磁复位。
当反激变换器设计为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或临界连续模式时,pin>po时需要满足条件,如式(8):
Tpin>po=D1Ts+D2Ts+ΔT1≤Ts (8)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在pin>po时,第一开关管S1占空比基本恒定,第三开关管S3处于恒关断状态,控制第二开关管S2为输出功率提供所需的能量;第二开关管S2与第一开关管S1同时开通实现第二开关管S2零电压零电流开通,第三开关管S3无开关动作,减小了第二开关管的开通损耗;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入功率pin多余的能量被储能电容Ca吸收。
1.2当pin<po时的开关模态分析
图6为pin<po时的主要工作波形,该功率条件下电路共有4种开关模态,对应的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
1)开关模态1[t0,t1]:等效电路如图7(a)所示。t0时刻,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开通,虽然在pin<po时,第二开关管S2恒开通,但是副边二极管DR在第一开关管S1导通期间承受反压而不导通,故第二开关管S2没有电流流过。由于在pin<po期间pin向负载提供的能量不足,所以t0时刻第三开关管管S3开通,储能电容Ca补充输入功率pin不足的能量。假设输入电压vin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保持不变,则励磁电流im从零开始线性上升,如式(9):
t1时刻第三开关管S3关断,由式(10)得t1时刻im大小为如式(10):
2)开关模态2[t1,t2]:等效电路如图7(b)所示。t1时刻第三开关管S3关断,[t1,t2]期间第一开关管S1仍然导通,im继续线性上升,如式(11):
t3时刻第一开关管S1关断,由式(9)得t3时刻im大小为如式(12):
3)开关模态3[t2,t3]:等效电路如图7(c)所示。储存在变压器的能量通过第二开关管S2向后级变换器释放,[t1,t2]期间励磁电流可以表示为如式(13):
t3时刻励磁电流也下降为零,由式子(14)得t2和t3的时间间隔为如式(14):
4)开关模态4[t3,t4]:等效电路如图7(d)所示。在此开关模态中,电流iLp、iLap为零,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处于关断状态,变压器完全磁复位。
反激变换器设计为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或临界连续模式,因此pin<po时需要满足条件,如式(15):
Tpin<po=D1Ts+ΔT2≤Ts (15)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在pin<po时,第一开关管S1占空比恒定,第二开关管S2处于恒开通状态,控制第三开关管S3为输出功率提供所需的能量;第二开关管S2无开关动作,减小了开关损耗;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入功率pin不足的能量由储能电容Ca补充。
所述工频DC/AC变换器6为工作在工频状态下的全桥拓扑,在半个工频周期内,对应对角线上的两个开关管一直导通,作用是将反激变换器和辅助电路组成的前级变换器所得到的馒头波展开成全周期的正弦波。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多种实施方式。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太阳能光伏阵列、输入滤波电容、反激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辅助电路、工频DC/AC变换器以及电网,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依次连接输入滤波电容、反激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辅助电、工频DC/AC变换器以及电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正负输出端分别与输入滤波电容的两端相连;所述反激变换器由第一二极管、原边绕组、副边绕组、第一开关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二开关管组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正输出端,阴极连接原边绕组同名端;所述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负输出端相连;所述副边绕组异名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管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源极与输出滤波电容一端相连,输出滤波电容另一端与副边绕组同名端相连;所述工频DC/AC变换器两个输入端与输出滤波电容两端相连,工频DC/AC变换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电网的正极和负极;所述辅助电路由副边辅助绕组、第三二极管、储能电容、第四二极管、原边辅助绕组和第三开关管组成;所述副边辅助绕组异名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阴极与储能电容的正极相连,储能电容的负极与副边辅助绕组同名端相连;所述储能电容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管阳极相连,第四二极管管阴极与原边辅助绕组的同名端相连;所述原边辅助绕组异名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源极与储能电容的负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原边辅助绕组、副边绕组和副边辅助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共同构成反激变压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滤波电容、输出滤波电容和储能电容均为CBB电容或薄膜电容等非电解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通过给储能电容充电和放电以平衡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低频脉动功率,进而抑制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并提高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控制储能电容的平均电压,在一个工频周期内第一开关管的占空比基本不变,且第一开关管采用峰值电流控制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管在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时处于恒关断状态,控制第二开关管为输出提供所需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在输入功率小于输出功率时处于恒开通状态,控制第三开关管为输出提供所需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与第一开关管在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时同时开通,实现第二开关管零电压零电流开通,减小第二开关管的开通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这三个开关管在一个工频周期内只有两个开关管有开关动作,减小了开关损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06472.4A CN104901572A (zh) | 2015-06-05 | 2015-06-05 | 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06472.4A CN104901572A (zh) | 2015-06-05 | 2015-06-05 | 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01572A true CN104901572A (zh) | 2015-09-09 |
Family
ID=5403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06472.4A Pending CN104901572A (zh) | 2015-06-05 | 2015-06-05 | 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反激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0157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11037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零输入纹波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
US10103647B2 (en) | 2016-08-17 | 2018-10-16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Sensorless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lter capacitor current by using a state observe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86281A1 (en) * | 2004-06-25 | 2005-12-29 | Matthias Victor | Method of converting a direct current voltage from a source of direct current voltage, more specifically from a photovoltaic couse of direct current voltage, into a alternating current voltage |
CN103618470A (zh) * | 2013-12-03 | 2014-03-05 | 东南大学 |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及功率解耦控制方法 |
CN103633846A (zh) * | 2012-08-22 | 2014-03-12 | 杨宏泽 | 一种光伏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022655A (zh) * | 2014-06-24 | 2014-09-03 | 上海大学 | 一种基于反激变换器漏感能量利用的无电解电容led驱动电源 |
-
2015
- 2015-06-05 CN CN201510306472.4A patent/CN10490157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86281A1 (en) * | 2004-06-25 | 2005-12-29 | Matthias Victor | Method of converting a direct current voltage from a source of direct current voltage, more specifically from a photovoltaic couse of direct current voltage, into a alternating current voltage |
CN103633846A (zh) * | 2012-08-22 | 2014-03-12 | 杨宏泽 | 一种光伏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618470A (zh) * | 2013-12-03 | 2014-03-05 | 东南大学 |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及功率解耦控制方法 |
CN104022655A (zh) * | 2014-06-24 | 2014-09-03 | 上海大学 | 一种基于反激变换器漏感能量利用的无电解电容led驱动电源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YAOW-MING CHEN,ETC.: "Three-Port Flyback-Type Single-Phase Micro-Inverter With Active Power Decoupling Circuit", 《2011 IEEE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 |
陈武,王广江: "一个高功率因数无电解电容LED恒流驱动电源", 《电工技术学报》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03647B2 (en) | 2016-08-17 | 2018-10-16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Sensorless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lter capacitor current by using a state observer |
CN108111037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零输入纹波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111037B (zh) * | 2016-11-25 | 2019-08-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零输入纹波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33525C (zh) | 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软开关反激逆变器 | |
CN103618470B (zh) | 一种基于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控制方法 | |
CN202034903U (zh) | 一种软开关升压型dc-dc变换器 | |
CN106059306B (zh) | 一种多单元二极管电容网络高增益全桥隔离型直流变换器 | |
CN111725993B (zh) | 一种高效Sepic软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635684B (zh) | 一种单管准Z源Boost变换器 | |
CN106026657A (zh) | 非隔离高增益dc-dc升压变换器 | |
CN110224601A (zh) | 一种基于三绕组耦合电感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5245105A (zh) | 并串转换单管控制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电路 | |
CN204442176U (zh) |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z源dc-dc变换器电路 | |
CN110649805A (zh) | 一种高增益Boost变换器 | |
CN105490523A (zh) | 一种开关准z源型升压变换器 | |
CN209659178U (zh) |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 |
CN203883673U (zh) | 一种改进型z源升压dc-dc变换器 | |
CN203675000U (zh) |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 | |
CN203434860U (zh) |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电压转移技术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 |
CN114244104A (zh) | 一种高增益零纹波无源钳位型Boost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170226A (zh) | 一种软开关升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226925A (zh) | 一种反激式单相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499733B (zh) | 一种z源半桥逆变器 | |
CN109672332A (zh) | 一种单管高增益零纹波dc-dc变换器 | |
CN105187005A (zh) | 零输入二次纹波电流含量的微型光伏逆变器 | |
CN109327136A (zh) | 一种基于耦合绕组单元的三电平升压型直流变换拓扑 | |
CN203434865U (zh) | 一种单相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 |
CN205356155U (zh) | 一种单管Buck-Boost-flyback升降压型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