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9178U -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9178U
CN209659178U CN201920494166.1U CN201920494166U CN209659178U CN 209659178 U CN209659178 U CN 209659178U CN 201920494166 U CN201920494166 U CN 201920494166U CN 209659178 U CN209659178 U CN 209659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power switch
diode
cathode
switch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941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新平
刘贇
赵德林
郝杨阳
李恺
李海滨
房成群
赵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4941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9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9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91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交流逆变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第一绕组的同名端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负极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第一电容的正极与第二绕组的异名端及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第二绕组的同名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二电容的负极相连,第二电容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由六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功率开关管组成,用于接受外部设备提供的开关信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相结合的结构,减小了元器件的数量,提高了电路的概率密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故障率,适用于高增益升压逆变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交流逆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促使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太阳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传统的光伏发电系统将多级串联的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利用DC/AD逆变器输出至电网,但多级的结构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和故障率。在此基础上,在光伏电池和电网中间加入DC/DC升压变换器,先完成升压,再行逆变,但这种DC/DC-DC/AC的结构会导致系统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文献Peng F Z.Z-Source Inverter[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Application, 2003,39(2):504-510所提出的Z源逆变器作为一种新型单级升降压逆变电路将直通信号加入逆变传统零状态上,同时实现了升压和并网功能,且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但是Z源逆变器的自身拓扑结构反映出其升压能力有限,获得高升压的前提是有较高的直通占空比,这样降低了逆变器的调制因子,起到了反向调节作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文献Qian W,Peng F Z,ChaH. Trans-Z-source inverters[J].IEEEtransactions onpower electronics,2011,26(12): 3453-3463所提出的变压器型Z源逆变器(Trans-ZSI)将储能电感替换为耦合电感,实现了升压比双自由度调节,且在较小的直通占空比条件下,通过改变耦合电感匝数比,仍可获得较大的直流链升压比。在此基础上,逆变调制因子也较大,可获得较高的逆变电压增益,但是,耦合电感的高匝数比会造成较大的漏感和串联电阻等不良参数,不但会使工作效率降低,而且漏感释放的能量会造成大的直流链电压峰值,逆变效果差,影响电路工作性能。文献Loh P C,Li D,Blaabjerg F. Γ-Z-source inverter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3,28(11):4880-4884所提出的Γ型Z源逆变器(Γ-ZSI)也是通过引入耦合电感来提高升压比,和Trans-ZSI耦合绕组结构类似,耦合电感模块所处的结构同样会导致直流链电压的尖峰过高。未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多级电路进行级联,在较小的直通占空比情况下,获得较高的电压增益,但这样增加了电路中元器件的数量,提高了电路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寻找一种在较低直通占空比下能获得较高的电压增益、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逆变效果好的逆变电路已经成为当下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设计提供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A Novel Z-source Inverter with Voltage Multiplier Cells (VMC-ZSI)),在较小的直通占空比、较大的调制因子条件下,获得较高的电压增益,同时拓扑结构较为简单,工作效率高,故障率低,逆变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的主体结构包括直流电源、由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组成的耦合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单元,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同名端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负极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第一电容的正极和第二绕组的异名端及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同名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二电容的负极相连,第二电容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由六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第一到第六功率开关管组成,第一到第六功率开关管采用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 或者电力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第一功率开关管的一端和第四功率开关管的一端相连,其连接点引出一组桥臂作为三相电压式桥型逆变电路单元的一相输出端;第二功率开关管的一端和第五功率开关管的一端相连,第三功率开关管的一端和第六功率开关管的一端相连,这两个连接点分别引出另外两组桥臂作为三相电压式桥型逆变电路单元的另外两相输出端;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另一端和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到第二电容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四功率开关管的另一端和第五功率开关管、第六功率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的第一到第六功率开关管均接受外部设备提供的开关信号。
本实用新型所述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和第一绕组的匝数比为n=N2:N1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容值相等。
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控制方式和传统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一样,都是在逆变电路的零状态中加入直通信号,以此电路的工作状态,实现升压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较小直通占空比D和较大的调制因子M 的条件下,得到较高的电压增益,且无论电路工作在哪个状态,耦合电感和直流链电压之间为储能电容的电路结构决定了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漏感释放能量时,有了储能电容的缓冲作用,漏感对直流链电压VPN造成的冲击将大大减弱,同时,变换器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相结合的结构,减小了元器件的数量,提高了电路的概率密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故障率,适用于高增益升压逆变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一时直通状态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二时传统零状态等效电路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三时非直通状态等效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比电压增益与直通占空比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的描述本发明,下面通过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的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的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直流电源Vg、由第一绕组L1和第二绕组L2组成的耦合电感、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单元,其中,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2和第一绕组L1的匝数比为n=N2:N1,为了更具体的表示耦合电感的模型,图1显示了耦合电感的励磁电感为Lm;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1的同名端与直流电源Vg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第二绕组L2的异名端及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2的同名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及第二电容C2的负极相连,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由六个带反并联二极管D3~D8的第一到第六功率开关管S1~S6组成,第一到第六功率开关管S1~S6采用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或者电力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一端和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一端相连,其连接点引出一组桥臂作为三相电压式桥型逆变电路单元的一相输出端;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一端和第五功率开关管S5的一端相连,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一端和第六功率开关管S6的一端相连,这两个连接点分别引出另外两组桥臂作为三相电压式桥型逆变电路单元的另外两相输出端;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另一端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到第二电容C2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另一端和第五功率开关管S5、第六功率开关管S6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到直流电源Vg的负极,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的第一到第六功率开关管S1~S6均接受外部设备提供的开关信号。
本实施例涉及的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能够在较小直通占空比D和较大的调制因子M的条件下,得到较高的电压增益,该逆变器有三种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一如图2所示,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处于直通状态的能量转换模式,由非直通状态向直通状态转换,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充电结束后,通过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的直通回路放电,并和直流电源Vg一起给耦合电感的励磁绕组Lm充电,通过耦合电感的耦合关系将能量传递给第二绕组L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关断,此时满足:vL1+VC1-vL2+VC2-Vg=0,VC1=VC2, vL2=nvL1
工作状态二如图3所示,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处于传统逆变零状态模式,此时直流链电路和交流负载没有能量交互,第二绕组L2为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充电,此时满足:vL2-VC1=0,vL2=nvL1
工作状态三如图4所示,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处于非直通状态的能量转换模式,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导通,耦合电感的励磁电感Lm放电,和直流电源Vg一起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给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 C2充电,并通过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为负载提供能量,此时满足: Vg-vL1-vL2-VPN=0,vL2=nvL1,vL2=VC1=VC2
本实施例利用电感的伏秒平衡法则,得到直流链电压 VPN=(1-n)Vg/(1-n-D-nD)=BVg,B为直流链电压增益,从式中可以看出,新型倍压-Z 源逆变器在实现直流链高升压的同时,消除了直通占空比D和调制因子的限制。
本实施例直流链升压比与Γ-ZSI、Trans-ZSI进行对比,电压增益对比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匝数比n和占空比D的条件下,VMC-ZSI 的直流链升压能力要优于Γ-ZSI和Trans-ZSI。直流链升压比和匝数比相同时, VMC-ZSI较Γ-ZSI和Trans-ZSI则需要更小的直通占空比,即可以获得更大的调制因子,大的调制因子不仅能提高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峰值,还能减小输出电压的谐波影响。
上述分析可以表明,本实施例能够在较小直通占空比D和较大的调制因子M 的条件下,得到较高的电压增益,且无论电路工作在哪个状态,耦合电感和直流链电压之间为储能电容的电路结构决定了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漏感释放能量时,有了储能电容的缓冲作用,漏感对直流链电压VPN造成的冲击将大大减弱。同时,变换器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相结合的结构,减小了元器件的数量,提高了电路的概率密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故障率,适用于高增益升压逆变场合。
本实施例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证实,各项指标参数均符合设计目的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发明效果,且逆变过程安全可靠,整体运行稳定。

Claims (1)

1.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直流电源、由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组成的耦合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单元,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同名端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负极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第一电容的正极和第二绕组的异名端及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同名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二电容的负极相连,第二电容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容值;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单元由六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第一到第六功率开关管组成,第一到第六功率开关管采用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者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第一功率开关管的一端和第四功率开关管的一端相连,其连接点引出一组桥臂作为三相电压式桥型逆变电路单元的一相输出端;第二功率开关管的一端和第五功率开关管的一端相连,第三功率开关管的一端和第六功率开关管的一端相连,这两个连接点分别引出另外两组桥臂作为三相电压式桥型逆变电路单元的另外两相输出端;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另一端和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到第二电容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四功率开关管的另一端和第五功率开关管、第六功率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
CN201920494166.1U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9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4166.1U CN209659178U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4166.1U CN209659178U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9178U true CN209659178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9416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9178U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91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915A (zh) * 2019-04-12 2019-08-2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WO2023045416A1 (zh) * 2021-09-23 2023-03-30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升降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915A (zh) * 2019-04-12 2019-08-2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CN110165915B (zh) * 2019-04-12 2024-01-1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WO2023045416A1 (zh) * 2021-09-23 2023-03-30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升降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3525C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软开关反激逆变器
CN201699584U (zh) 用于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的高效率升压型变换器
CN103929058A (zh) 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并联变换器
TWI635697B (zh) 隔離型零電壓切換高升壓dc-dc轉換器
CN203423631U (zh) 一种包括高升压电路的太阳能无桥逆变器
TWI682617B (zh) 交錯式超高升壓轉換器
CN103259442B (zh) 一种高增益电流型逆变器
CN101604916B (zh) 基于π型辅助网络零电压开关全桥直流变换器
CN105553254A (zh) 一种含开关电容的零电压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1635528B (zh) 一种正激式单级隔离逆变器
CN211183828U (zh) 一种改进型cmvr-ii可升压逆变器
CN209659178U (zh)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CN103312153B (zh) 一种并联式多输入耦合电感升降压变换器
TW201946359A (zh) 高電壓增益之直流電源轉換器
CN106026728A (zh) 一种光伏微型逆变器
CN105680699A (zh) 适用于新能源直流并网的高效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11075B (zh) 一种组合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10034681A (zh) 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
CN109327136A (zh) 一种基于耦合绕组单元的三电平升压型直流变换拓扑
CN203775027U (zh) 一种光伏模块用双向电压输出的高升压比变换器
CN203775028U (zh) 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并联变换器
CN108429452B (zh) 一种光伏系统用二次型多自举dc-dc变换器
CN203691279U (zh) 一种微型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电路
CN110165915B (zh)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CN202798466U (zh) 一种隔离型基于三端口功率变换器的新能源供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