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2803A - 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2803A
CN104892803A CN201510294801.8A CN201510294801A CN104892803A CN 104892803 A CN104892803 A CN 104892803A CN 201510294801 A CN201510294801 A CN 201510294801A CN 104892803 A CN104892803 A CN 104892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ile rubber
formula
carboxy nitrile
borate compounds
bra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48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2803B (zh
Inventor
杨树颜
刘治猛
蔡卓弟
焦元启
刘彪
李翠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reat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2948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2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2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2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2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2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轻工、化工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通过羧基丁腈橡胶与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而成。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能够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具有阴离子受体基团,能够起到稳定解离阴离子的作用和抑制阴离子的定向迁移,另外,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支化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其分子链段的运动性,促进锂离子的迁移,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时,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工、化工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能量效率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低污染、无记忆效应、安全性好的锂离子电池有着强烈的需求。传统锂离子电池多使用有机溶剂(例如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作为电解质,这类电解质具有挥发性、可燃性以及漏液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人们试开发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这是一类用来替代传统电解液的新离子导体,用于锂离子电池装置中。上世纪70年代,国外已经对固体电解质进行了探索,目前,用于制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基体多为聚氧化乙烯(PEO),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共混改性、共聚改性、接枝改性、交联改性、超支化改性以及与无机材料复合,这些改性方法的目的主要是抑制聚合物的结晶,提高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无定型相的比例,但所制得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较低,同时由于其存在阴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容易造成电极的极化现象。单离子电解质是一种把阴离子固定在聚合物基体上的体系,单离子体系能够很好的解决阴离子定向迁移造成电极的极化现象,提高锂离子迁移数,但由于单离子体系的导电离子只有锂离子,导致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
橡胶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粘弹性、柔韧性、热稳定性、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较高的机械性能,并且橡胶类聚合物在衔接相受热体积膨胀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弹性松弛,避免与电极界面的不良接触问题等特点,因此,人们试对橡胶进行改性制备橡胶基聚合物电解质以满足锂离子电池使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对三氟甲基苯基、苯基、五氟代苯基、对氟苯基、对溴苯基、4-(三甲硅基)苯基、异丁基、正丁基、呋喃基或5-甲醛呋喃基的任意一种。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有机溶剂中,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将氨基二元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对三氟甲基苯基、苯基、五氟代苯基、对氟苯基、对溴苯基、4-(三甲硅基)苯基、异丁基、正丁基、呋喃基或5-甲醛呋喃基的任意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和所述步骤二中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或丁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室温下搅拌的时间为1小时~2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室温下搅拌的时间为8小时~12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室温下反应的时间为22小时~26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1~0.6:0.3~1.0:1.5~2.5:0.02~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所述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8:0.3~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所述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2:1。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三,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发明目的之一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或发明目的之二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中的硼原子由于表现出缺电子的Leiws酸特性,能够与锂盐阴离子的Leiws碱特性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因此,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能够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并且,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具有阴离子受体基团,能够起到稳定解离阴离子的作用和抑制阴离子的定向迁移,另外,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支化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其分子链段的运动性,促进锂离子的迁移,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室高温电导率低、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关键技术问题,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时,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利用简单易得、无毒无污染的有机配体(即,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合成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该有机配体具备较大的吸电子效应,因此利用了该有机配体中的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的吸电子效应使硼原子的电子倾向于有机配体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硼原子所带的部分正电荷增大,从而有利于该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硼原子与锂盐的阴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具有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且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用原料的红外分析光谱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核磁共振硼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其中,本发明提及的丁酮是指甲基乙基酮。
其中,本发明提及的氨基二元醇的中文别名为3-氨基-1,2-丙二醇。
其中,本发明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一中,羧基丁腈橡胶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1~5;步骤二中,氨基二元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总质量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1~5。
其中,本发明提及的XNBR是羧基丁腈橡胶的代号,TriAN 是3-氨基-1,2-丙二醇的代号,TriB是对三氟甲基苯硼酸的代号,XNBR-TriAN-TriB是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代号。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对三氟甲基苯基(                                                  )。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XNBR)溶于四氢呋喃中,室温下搅拌1.5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1;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TriAN)和对三氟甲基苯硼酸(TriB)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10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37:0.77:2.09:0.05;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4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三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XNBR-TriAN-TriB);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对三氟甲基苯硼酸(TriB)的质量比为:5:0.77。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XNBR)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5:1。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G中的R代表对三氟甲基苯基。
红外光谱分析: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XNBR-TriAN-TriB),以及羧基丁腈橡胶(XNBR)、3-氨基-1,2-丙二醇(TriAN)和对三氟甲基苯硼酸(TriB)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如图1所述的红外分析光谱
图1中的TriAN的红外分析光谱可以看出,3367cm-1处的宽峰是氨基和羟基的伸缩振动峰的叠加,2873cm-1、2926cm-1是亚甲基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峰。
图1中的TriB的红外分析光谱可以看出,3317cm-1是羟基的伸缩振动峰,1522cm-1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1018cm-1是B-OH吸收峰。
图1中的XNBR的红外分析光谱可以看出,2237cm-1是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98cm-1和1732cm-1是羧酸上的羰基吸收峰。
图1中的XNBR-TriAN-TriB的红外分析光谱,以及对比TriAN、TriB和XNBR三种原料的红外分析光谱,可以看到3367cm-1处是亚氨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853cm-1和2926cm-1是亚甲基的对称伸缩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峰, XNBR上原有羧基的羰基峰已经消失,转而出现的是酰胺基团上的羰基峰在1638cm-1和1697cm-1处,1451cm-1和1514cm-1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969cm-1是烯碳的C-H面外变形振动。
因此,通过如图1所述的红外分析光谱可知,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氨基与XNBR上的羧基通过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XNBR-TriAN-TriB)。
核磁共振硼谱分析: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XNBR-TriAN-TriB)进行核磁共振硼谱分析,得到如图2所述的核磁共振硼谱,通过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XNBR-TriAN-TriB)的结构式可知,三配位硼处于一种化学环境中,这就对应了如图2所述的核磁共振硼谱图11ppm化学位移处,这进一步证实了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XNBR-TriAN-TriB)成功合成。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苯基。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丁酮中,室温下搅拌2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丁酮的质量比为1:2;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苯硼酸溶解于丁酮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8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6:1.0:2.5:0.08;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6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两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苯硼酸的质量比为:3:0.3。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2:1。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G中的R代表苯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五氟代苯基(   )。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四氢呋喃中,室温下搅拌1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3;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12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1:0.3:1.5:0.02;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2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一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8:1.0。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1。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五氟代苯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对氟苯基(   )。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四氢呋喃中,室温下搅拌1.3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4;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9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5:0.4:2:0.06;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5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四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0.5。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8:1。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对氟苯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对溴苯基(   )。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丁酮中,室温下搅拌1.7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丁酮的质量比为1:5;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丁酮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11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2:0.5:1.7:0.04;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3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五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4:0.9。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3:1。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对溴苯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4-(三甲硅基)苯基(   )。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丁酮中,室温下搅拌1.9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丁酮的质量比为1:2;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丁酮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10.5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4:0.9:2.3:0.03;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4.5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三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5:0.8。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6:1。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4-(三甲硅基)苯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异丁基(   )。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丁酮中,室温下搅拌1.4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丁酮的质量比为1:3;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丁酮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11.5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3:0.6:1.6:0.07;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3.5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三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4.5:0.4。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4:1。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异丁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正丁基。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四氢呋喃中,室温下搅拌1.8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5;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8.5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35:0.8:2.1:0.06;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5.5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三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5:0.7。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2:1。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正丁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呋喃基()。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四氢呋喃中,室温下搅拌1.8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5;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8.5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35:0.8:2.1:0.06;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5.5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三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5:0.7。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2:1。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呋喃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5-甲醛呋喃基()。
上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四氢呋喃中,室温下搅拌1.8小时,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本实施例中,羧基丁腈橡胶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5;
步骤二,将3-氨基-1,2-丙二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8.5小时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本实施例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35:0.8:2.1:0.06;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25.5小时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三次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5:0.7。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2:1。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5-甲醛呋喃基。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室温或高温电导率高,且能够避免电极极化和高离子迁移数的优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式I中的x、y和z均为大于零的整数;
    式I中的R代表对三氟甲基苯基、苯基、五氟代苯基、对氟苯基、对溴苯基、4-(三甲硅基)苯基、异丁基、正丁基、呋喃基或5-甲醛呋喃基的任意一种。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羧基丁腈橡胶溶于有机溶剂中,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待羧基丁腈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将氨基二元醇和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后,得到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将第一反应生成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加入到步骤一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得到反应体系,然后室温下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第二反应生成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溶液,将上层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石油醚,得到沉淀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乙醚进行洗涤后再进行烘干,即得到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
其中,步骤二中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F;
    其中,步骤二中得到的滤液的化学成分为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式G所示的硼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G;
    其中,式F和式G中的R代表对三氟甲基苯基、苯基、五氟代苯基、对氟苯基、对溴苯基、4-(三甲硅基)苯基、异丁基、正丁基、呋喃基或5-甲醛呋喃基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和所述步骤二中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或丁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室温下搅拌的时间为1小时~2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室温下搅拌的时间为8小时~1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室温下反应的时间为22小时~26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氨基二元醇、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0.1~0.6:0.3~1.0:1.5~2.5:0.02~0.0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与所述步骤二的式F所示的单取代硼酸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8:0.3~1.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与所述步骤一的羧基丁腈橡胶的羧基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1~2:1。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或权利要求2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
CN201510294801.8A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4892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4801.8A CN104892803B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4801.8A CN104892803B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2803A true CN104892803A (zh) 2015-09-09
CN104892803B CN104892803B (zh) 2017-07-28

Family

ID=54025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4801.8A Active CN104892803B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280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11A (zh) * 1996-02-07 1997-08-13 王万喜 固态聚合物高能电池
CN1192444A (zh) * 1998-02-20 1998-09-09 华南理工大学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267683A (zh) * 1999-03-17 2000-09-27 小山昇 聚合物电解质
CN101125935A (zh) * 2007-08-08 2008-02-2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半互穿网络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440177A (zh) * 2008-12-11 2009-05-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02368564A (zh) * 2011-10-16 2012-03-0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6243A (zh) * 2014-12-09 2015-03-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复合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11A (zh) * 1996-02-07 1997-08-13 王万喜 固态聚合物高能电池
CN1192444A (zh) * 1998-02-20 1998-09-09 华南理工大学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267683A (zh) * 1999-03-17 2000-09-27 小山昇 聚合物电解质
CN101125935A (zh) * 2007-08-08 2008-02-2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半互穿网络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440177A (zh) * 2008-12-11 2009-05-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02368564A (zh) * 2011-10-16 2012-03-0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6243A (zh) * 2014-12-09 2015-03-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复合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MIDE AYDıN, AYHAN BOZKURT: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ionic conductivity of novel crosslinked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KAYLA L. MATHEWS, ET AL.: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which contain tricoordinate boron for enhanced conductivity and transference number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MING LI, ET AL.: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comb-like copolymer matrix of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ether grafted carboxylated butadiene-acrylonitrile rubber",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2803B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an et al. Single lithium-ion conducting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and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for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Huo et al. Challeng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wide electrochemical window for high energy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Zu et al. Carbonyl bridge-based p− π conjugated polymers as 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s of organic lithium-ion batteries
Zhou et al. Star-shaped multi-arm polymeric ionic liquid based on tetraalkylammonium cation as high performance gel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CN101935398A (zh) 一种高导电的芳香聚合物离子液体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0940A (zh) 一种全有机镁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0522A (zh) 一种有机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417569A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用三级腈化合物、包含其的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N106898813A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
Shi et al. Challenges and advances of 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stainable secondary batteries
Yuan et al. Anion acceptors dioxaborinane contained in solid 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DFT calculations
Wang et al. A poly (1, 3-dioxolane) based deep-eutectic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high performance ambient polymer lithium battery
CN104448324A (zh) 接枝聚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
CN108461752B (zh) 一种侧链带有共轭羰基化合物的三苯胺聚合物及制备与应用
Zheng et al. Bis-imidazole ring-containing bipolar organic small molecule cathodes for high-voltage and ultrast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3387742A (zh) 咪唑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heng et al. In situ Synthesis of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Batteries
CN102952099A (zh) 吡咯类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Redox shuttle additive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CN101924245B (zh) 聚膦腈氨酯单离子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In-situ polymerization of a free-standing and tough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CN104892803A (zh) 一种硼系化合物支化羧基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40563B (zh) 一种添加剂以及锂电池电解液的改性方法
CN103390501B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6522A (zh) 一种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1

Address after: 523000 factory building a, area a, Xuhe Industrial Zone, Tiantou village, Hengl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REAT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ngshan Road, Dongguan, 1, University Road,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