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1711A -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1711A
CN104891711A CN201510332240.6A CN201510332240A CN104891711A CN 104891711 A CN104891711 A CN 104891711A CN 201510332240 A CN201510332240 A CN 201510332240A CN 104891711 A CN104891711 A CN 104891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water
broken cyanide
cyanogen waste
cyanogen
treat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22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1711B (zh
Inventor
汪政君
顾元晖
陈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nt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ongno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ongno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ongno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322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1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1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1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1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1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Specific Substance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属于氰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能够进行两级破氰的破氰装置、用于调整经过破氰装置处理后的氰废水PH值的PH调整装置、用于对经过PH调整装置处理后的氰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并进行固液分离的混凝沉淀装置以及用于将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水的PH值调整至标准值的中和装置。破氰装置上设置有废水进口,破氰装置与PH调整装置之间设置有调整水泵,PH调整装置与混凝沉淀装置之间设置有混凝水泵,混凝沉淀装置与中和装置连通,中和装置上设置有排放口。本发明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能够很好地完成氰废水的处理,结构简单、紧凑,建设工期短,使用方便,节省了基础建设投资,化学反应更完全。

Description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氰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氰废水处理方式采用的是传统的流水线形式,即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多个反应池依次排布形成的流水线,多个反应池分别为一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混凝沉淀池、中和池。现有的氰废水处理流水线,投入资金大,占地面积大,操作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能够进行两级破氰的破氰装置、用于调整经过所述破氰装置处理后的氰废水PH值的PH调整装置、用于对经过所述PH调整装置处理后的氰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并进行固液分离的混凝沉淀装置以及用于将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水的PH值调整至标准值的中和装置;
所述破氰装置上设置有废水进口,所述破氰装置与所述PH调整装置之间设置有调整水泵,所述PH调整装置与所述混凝沉淀装置之间设置有混凝水泵,所述混凝沉淀装置与所述中和装置通过沉淀池出水管连通,所述中和装置上设置有排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破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空腔为破氰池;
所述废水进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破氰池连通,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破氰池连通的破氰出口,所述破氰出口与所述调整水泵的输入端通过调整水泵进水管连通;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破氰池连通的第一碱液投药口、第一酸液投药口以及次氯酸钠投药口,所述破氰池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氰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ORP探头和用于检测氰废水的PH值的第一PH探头。
破氰装置能够进行两级氧化反应,即在同一装置就能够完成两级氧化反应来实现破氰,结构简单,无需采用造价高投资大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两个串联反应池,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操作简便,氰废水的检测更精准,更容易达到排放标准,并且更容易实现自动化破氰,节省人力和药品费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内设置有控制器;
所述ORP探头与ORP仪连接,所述第一PH探头与PH仪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ORP仪、所述PH仪连接。
ORP探头与ORP仪连接,能够使ORP探头检测到的氰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信号传输至ORP仪,在控制器的控制下,ORP仪内设定的相应参数控制的触点产生相应动作。PH探头与PH仪连接,能够使PH探头检测到的氰废水的PH值的信号传输至PH仪,在控制器的控制下,PH仪内设定的相应参数控制的触点产生相应动作。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破氰装置还包括提升水泵、第一搅拌机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破氰池内的氰废水液位的液位计;
所述提升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破氰池进水管与所述废水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搅拌机包括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破氰池内,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外壁;
所述提升水泵、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液位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提升水泵将氰废水通过破氰池进水管、经废水进口导入至破氰装置内,当液位计检测到氰废水的液位达到预设值,控制器控制提升水泵停止进水。在进行两级氧化反应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工作,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搅拌叶片对氰废水进行搅拌,能够加速反应,使反应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PH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二搅拌机,所述第二搅拌机包括第二搅拌叶片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PH调整装置内,所述PH调整装置上设置有第二碱液投药口和第二PH探头,所述混凝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混凝水泵进水管与所述PH调整装置的内腔连通。
PH调整装置工作时,从第二碱液投药口加入碱液,与氰废水进行反应,第二PH探头对PH调整装置内的氰废水进行PH值检测,反应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搅拌叶片对PH调整装置内的氰废水进行搅拌,能够加速反应,使反应更加均匀。当第二PH探头检测到氰废水的PH值达到预设值,混凝水泵工作,将氰废水通过混凝水泵进水管通入至混凝沉淀装置内。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沉淀装置内设置有第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上设置有混凝剂投药口,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通过混凝水泵出水管与所述混凝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的出口与所述混凝沉淀装置的内腔连通。
混凝水泵导出的水经混凝水泵出水管通入第一管道混合器,从混凝剂投药口向第一管道混合器内投入混凝剂,混凝剂与氰废水一起通入混凝沉淀装置内,并进行混凝沉淀以及固液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沉淀装置包括斜管沉淀装置,所述斜管沉淀装置为倾斜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设置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内,所述斜管沉淀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沉淀排污口。
混凝沉淀后的固体污染物,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管沉淀装置的倾斜的侧壁落下,从沉淀排污口排出。采用斜管沉淀装置,能够更加高效快速地进行固液分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出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和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上设置有第二酸液投药口和第三PH探头,所述第三PH探头设置于所述中和装置内。
固液分离后的水经沉淀池出水管流入第二管道混合器,并通入中和装置内。中和装置工作时,从第二酸液投药口投入酸液,酸液与固液分离后的水一起进入中和装置内,并在中和装置内进行中和反应,第三PH探头对中和装置内的水进行检测,当第三PH探头检测到水的PH值达到标准值时,达标废水从排放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破氰装置、所述PH调整装置以及所述混凝沉淀装置并排设置,所述中和装置位于所述破氰装置、所述PH调整装置以及所述混凝沉淀装置的下方。
使氰废水能够更方便地依次从破氰装置、PH调整装置至混凝沉淀装置传导,并且将中和装置设置于三个装置的下方,使装置本体整体结构紧凑,节约了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破氰装置、所述PH调整装置、所述混凝沉淀装置以及所述中和装置均为钢结构,且其内壁和外壁均设置有纤维增强复合塑料防腐层。增强了破氰装置、PH调整装置、混凝沉淀装置以及中和装置的耐腐蚀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使用时,将氰废水从废水进口通入至破氰装置内,在破氰装置内对氰废水进行两级破氰,然后调整水泵将经过破氰装置处理后的氰废水导入至PH调整装置内,在PH调整装置内对氰废水进行PH调整,然后混凝水泵将经过PH调整装置处理后的氰废水导入至混凝沉淀装置,并在混凝沉淀装置内进行混凝沉淀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水经过沉淀池出水管通入至中和装置内,中和装置将固液分离后的水的PH值调整至标准值,并从排放口排出。
本发明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能够很好地完成氰废水的处理,结构简单、紧凑,建设工期短,使用方便,节省了基础建设投资,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省人力和药品费用,化学反应更完全,仪表、设备的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破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破氰装置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破氰装置的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破氰装置的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第一管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第二管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破氰装置100;废水进口101;壳体102;破氰池103;破氰出口104;第一碱液投药口105;第一酸液投药口106;次氯酸钠投药口107;ORP探头108;第一PH探头109;ORP仪110;PH仪111;提升水泵112;液位计113;破氰池进水管114;第一搅拌叶片115;第一电机116;碱液加药泵117;酸液加药泵118;次氯酸钠加药泵119;
PH调整装置200;第二搅拌叶片201;第二电机202;第二碱液投药口203;第二PH探头204;
混凝沉淀装置300;第一管道混合器301;混凝剂投药口302;斜管沉淀装置303;沉淀排污口304;
中和装置400;排放口401;第二管道混合器402;第二酸液投药口403;第三PH探头404;中和排污口405;
调整水泵500;调整水泵进水管501;
混凝水泵600;混凝水泵进水管601;混凝水泵出水管602;
沉淀池出水管700;
电控箱800;
平台900;扶梯901。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氰废水处理方式采用的是传统的流水线形式,即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多个反应池依次排布形成的流水线,多个反应池分别为一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混凝沉淀池、中和池。现有的氰废水处理流水线,投入资金大,占地面积大,操作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改善该问题的工具或方法。
鉴于此,本发明的设计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设计了一种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能够很好地完成氰废水的处理,结构简单、紧凑,建设工期短,使用方便,节省了基础建设投资,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省人力和药品费用,化学反应更完全,仪表、设备的利用率高。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能够进行两级破氰的破氰装置100、用于调整经过破氰装置100处理后的氰废水PH值的PH调整装置200、用于对经过PH调整装置200处理后的氰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并进行固液分离的混凝沉淀装置300以及用于将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水的PH值调整至标准值的中和装置400。破氰装置100上设置有废水进口101,破氰装置100与PH调整装置200之间设置有调整水泵500,PH调整装置200与混凝沉淀装置300之间设置有混凝水泵600,混凝沉淀装置300与中和装置400通过沉淀池出水管700连通,中和装置400上设置有排放口401。
中和装置400将固液分离后的水的PH值调整至标准值,此处所指的标准值通常是指国家废水排放标准,根据标准的不同,只需调整相应的标准值即可。
使用该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时,将氰废水从废水进口101通入至破氰装置100内,在破氰装置100内对氰废水进行两级破氰,然后调整水泵500将经过破氰装置100处理后的氰废水导入至PH调整装置200内,在PH调整装置200内对氰废水进行PH调整,然后混凝水泵600将经过PH调整装置200处理后的氰废水导入至混凝沉淀装置300,并在混凝沉淀装置300内进行混凝沉淀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水经过沉淀池出水管700通入至中和装置400内,中和装置400将固液分离后的水的PH值调整至标准值,并从排放口401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能够很好地完成氰废水的处理,整套装置可采用钢结构制作,结构简单、紧凑,建设工期短,使用方便,不需要做开挖土方、回填土方、建筑混凝土、平整地面等耗费人力、财力和工时的繁重工作,节省了基础建设投资,投资费用不及现有技术的土建费用的50%,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省人力和药品费用,化学反应更完全,仪表、设备的利用率高。这种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还节约了占地面积,并且整个装置能够移动,便于运用于需要的场所。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请参阅图2~图7,破氰装置100包括壳体102,壳体102的内部空腔为破氰池103。废水进口101设置于壳体102上并与破氰池103连通,壳体102上还设置有与破氰池103连通的破氰出口104,破氰出口104与调整水泵500的输入端通过调整水泵进水管501连通。壳体102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破氰池103连通的第一碱液投药口105、第一酸液投药口106以及次氯酸钠投药口107,破氰池103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氰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ORP探头108和用于检测氰废水的PH值的第一PH探头109。
破氰装置100能够进行两级氧化反应,即在同一装置就能够完成两级氧化反应来实现破氰,结构简单,无需采用造价高投资大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两个串联反应池,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操作简便,氰废水的检测更精准,更容易达到排放标准,并且更容易实现自动化破氰,节省人力和药品费用。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该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电控箱800,电控箱800内设置有控制器。ORP探头108与ORP仪110连接,第一PH探头109与PH仪111连接,控制器分别与ORP仪110、PH仪111连接。
ORP探头108与ORP仪110连接,能够使ORP探头108检测到的氰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信号传输至ORP仪110,在控制器的控制下,ORP仪110内设定的相应参数控制的触点产生相应动作。PH探头与PH仪111连接,能够使PH探头检测到的氰废水的PH值的信号传输至PH仪111,在控制器的控制下,PH仪111内设定的相应参数控制的触点产生相应动作,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
请参阅图2~图7,破氰装置100还包括提升水泵112、第一搅拌机以及用于检测破氰池103内的氰废水液位的液位计113。提升水泵112的输出端通过破氰池进水管114与废水进口101连通。第一搅拌机包括第一搅拌叶片115和第一电机116,第一搅拌叶片115设置于破氰池103内,第一电机116设置于壳体102的上端外壁。提升水泵112、第一电机116以及液位计113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第一搅拌机为现有结构,第一搅拌叶片115具有转轴,转轴由第一电机116带动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搅拌叶片115转动。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提升水泵112将氰废水通过破氰池进水管114、经废水进口101导入至破氰装置100内,当液位计113检测到氰废水的液位达到预设值,控制器控制提升水泵112停止进水。在进行两级氧化反应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116工作,第一电机116带动第一搅拌叶片115对氰废水进行搅拌,能够加速反应,使反应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2和图3,PH调整装置200还包括第二搅拌机,第二搅拌机包括第二搅拌叶片201和第二电机202,第二搅拌叶片201设置于PH调整装置200内,PH调整装置200上设置有第二碱液投药口203和第二PH探头204,混凝水泵600的输入端通过混凝水泵进水管601与PH调整装置200的内腔连通。第二搅拌机为现有结构,与第一搅拌机的结构类似。第二电机202与控制器连接。第二电机202设置于PH调整装置200的上端面上。
PH调整装置200工作时,从第二碱液投药口203加入碱液,与氰废水进行反应,第二PH探头204对PH调整装置200内的氰废水进行PH值检测,反应时,第二电机202带动第二搅拌叶片201对PH调整装置200内的氰废水进行搅拌,能够加速反应,使反应更加均匀。当第二PH探头204检测到氰废水的PH值达到预设值,混凝水泵600工作,将氰废水通过混凝水泵进水管601通入至混凝沉淀装置300内。PH调整装置200内加入碱液,能够使污染物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并随氰废水通入混凝沉淀装置300内。
请参阅图2和图8,混凝沉淀装置300内设置有第一管道混合器301,第一管道混合器301上设置有混凝剂投药口302,第一管道混合器301通过混凝水泵出水管602与混凝水泵600的输出端连通,第一管道混合器301的出口与混凝沉淀装置300的内腔连通。
混凝水泵600导出的水经混凝水泵出水管602通入第一管道混合器301,从混凝剂投药口302向第一管道混合器301内投入混凝剂,混凝剂与氰废水一起通入混凝沉淀装置300内,并进行混凝沉淀以及固液分离。
请参阅图2和图3,混凝沉淀装置300包括斜管沉淀装置303,斜管沉淀装置303为倾斜设置的管状结构,第一管道混合器301设置于斜管沉淀装置303内,斜管沉淀装置303的下端设置有沉淀排污口304。混凝水泵600设置于混凝沉淀装置300的上端面上。
混凝沉淀后的固体污染物,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管沉淀装置303的倾斜的侧壁落下,从沉淀排污口304排出。采用斜管沉淀装置303,能够更加高效快速地进行固液分离。
请参阅图2、图3和图9,该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管道混合器402,第二管道混合器402的一端与沉淀池出水管700连通,另一端与中和装置400连通,第二管道混合器402上设置有第二酸液投药口403和第三PH探头404,第三PH探头404设置于中和装置400内,中和装置400上设置有中和排污口405。
固液分离后的水经沉淀池出水管700流入第二管道混合器402,并通入中和装置400内。中和装置400工作时,从第二酸液投药口403投入酸液,酸液与固液分离后的水一起进入中和装置400内,并在中和装置400内进行中和反应,第三PH探头404对中和装置400内的水进行检测,当第三PH探头404检测到水的PH值达到标准值时,达标废水从排放口401排出。中和排污口405用于在检修时对中和装置400进行排空处理。
沉淀排污口304、中和排污口405以及排放口401处分别设置有阀门,该阀门可以是手动阀,也可以是电磁阀。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采用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以便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2和图3,破氰装置100、PH调整装置200以及混凝沉淀装置300并排设置,中和装置400位于破氰装置100、PH调整装置200以及混凝沉淀装置300的下方。
使氰废水能够更方便地依次从破氰装置100、PH调整装置200至混凝沉淀装置300传导,并且将中和装置400设置于三个装置的下方,使装置本体整体结构紧凑,节约了空间。
破氰装置100、PH调整装置200、混凝沉淀装置300以及中和装置400均为钢结构,且其内壁和外壁均设置有纤维增强复合塑料防腐层。纤维增强复合塑料为一种现有材料,通常简称为FRP。纤维增强复合塑料防腐层增强了破氰装置100、PH调整装置200、混凝沉淀装置300以及中和装置400的耐腐蚀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该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加药系统,加药系统包括若干与控制器连接的定量加药泵,定量加药泵分别与第一碱液投药口105、第一酸液投药口106、第一次氯酸钠投药口107、第二碱液投药口203、第二酸液投药口403连通,从而实现对相应装置的定量投药,以满足反应要求。应当理解,用于加入碱液的定量加药泵即为碱液加药泵117,那么本实施例中碱液加药泵117为两个,分别与第一碱液投药口105、第二碱液投药口203连通;用于加入酸液的定量加药泵即为酸液加药泵118,那么本实施例中酸液加药泵118为两个,分别与第一酸液投药口106、第二酸液投药口403连通;用于加入次氯酸钠溶液的定量加药泵即为次氯酸钠加药泵119。
请参阅图3,另外,作为优选,电控箱800设置于与中和装置400相邻的位置,电控箱800上设置有触摸屏,便于进行操作。
请参阅图2和图3,另外,该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平台900,中和装置400设置于平台900上,提升水泵112和调整水泵500安装于平台900上。平台900在靠近混凝沉淀装置300一侧的位置设置有扶梯901,便于工人对该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进行操作或维修。
请参阅图2~图9,本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具体工作工程如下:
1.破氰过程:
开启提升水泵112,提升水泵112将氰废水从壳体102上的废水进口101通入破氰池103中,当液位计113检测到氰废水的液位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提升水泵112停止进水。
然后利用第一PH探头109检测氰废水的PH值,控制器控制碱液加药泵117开启,从第一碱液投药口105向氰废水中投入碱液,提升氰废水的PH值,第一PH探头109将检测到的PH值信号传输至PH仪111,直至检测到的PH值达到预设值,通过控制器控制碱液加药泵117停止投入碱液。同时ORP探头108检测氰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器控制次氯酸钠加药泵119开启,从次氯酸钠投药口107向破氰池103中投入次氯酸钠溶液,ORP探头108将检测到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信号传输至ORP仪110,直至氧化-还原电位达到预设值,通过控制器控制次氯酸钠加药泵119停止投入次氯酸钠溶液,反应5-10分钟,完成第一级氧化。
达到第一级氧化反应的时间后,控制器控制酸液加药泵118开启,从第一酸液投药口106向破氰池103中投入酸液,第一PH探头109将检测到的PH值信号传输至PH仪111,当PH值达到预设值,通过控制器控制酸液加药泵118停止投入酸液。同时ORP探头108检测氰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从次氯酸钠投药口107向破氰池103中投入次氯酸钠溶液,ORP探头108将检测到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信号传输至ORP仪110,直至氧化-还原电位达到预设值,通过控制器控制次氯酸钠加药泵119停止投入次氯酸钠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完成第二级氧化。
在以上两级氧化反应过程中,控制器控制第一搅拌机工作,第一搅拌叶片115转动,对氰废水持续进行搅拌。
经过完全破氰后,控制器控制调整水泵500工作将氰废水从破氰出口104导出至PH调整装置200。
2.PH调整过程:
调整水泵500将氰废水通入PH调整装置200内,从第二碱液投药口203向PH调整装置200内加入碱液,碱液与氰废水进行反应,同时第二PH探头204对PH调整装置200内的氰废水进行PH值检测,第二电机202带动第二搅拌叶片201对PH调整装置200内的氰废水进行搅拌。PH调整装置200内加入碱液,使污染物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当第二PH探头204检测到氰废水的PH值达到预设值,混凝水泵600工作,将氰废水通过混凝水泵进水管601通入至混凝沉淀装置300内,氢氧化物沉淀随氰废水通入混凝沉淀装置300内。
3.混凝沉淀以及固液分离过程:
混凝水泵600导出的水经混凝水泵出水管602通入第一管道混合器301,然后经过第一管道混合器301通入至混凝沉淀装置300内。从混凝剂投药口302向第一管道混合器301内投入混凝剂,混凝剂与氰废水一起通入混凝沉淀装置300内,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氰废水中的氢氧化物沉淀以及其他细小悬浮物或胶体微粒互相吸附结合形成较大颗粒,从水中沉淀下来。沉淀物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管沉淀装置303的倾斜的侧壁落下,从沉淀排污口304排出,而水则从经沉淀池出水管700流入第二管道混合器402,并通入中和装置400内,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4.中和过程:
水经第二管道混合器402通入中和装置400内,通过第二酸液投药口403向中和装置400内投入酸液,酸液与固液分离后的水一起进入中和装置400内,并在中和装置400内进行中和反应,第三PH探头404对中和装置400内的水进行检测,当第三PH探头404检测到水的PH值达到标准值时,达标废水从排放口401排出。
由此完成了氰废水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能够很好地完成氰废水的处理,整套装置可采用钢结构制作,结构简单、紧凑,建设工期短,使用方便,节省了基础建设投资,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和药品费用,化学反应更完全,整个氰废水处理过程在一个设备中进行,仪表、设备的利用率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能够进行两级破氰的破氰装置、用于调整经过所述破氰装置处理后的氰废水PH值的PH调整装置、用于对经过所述PH调整装置处理后的氰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并进行固液分离的混凝沉淀装置以及用于将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水的PH值调整至标准值的中和装置;
所述破氰装置上设置有废水进口,所述破氰装置与所述PH调整装置之间设置有调整水泵,所述PH调整装置与所述混凝沉淀装置之间设置有混凝水泵,所述混凝沉淀装置与所述中和装置通过沉淀池出水管连通,所述中和装置上设置有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空腔为破氰池;
所述废水进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破氰池连通,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破氰池连通的破氰出口,所述破氰出口与所述调整水泵的输入端通过调整水泵进水管连通;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破氰池连通的第一碱液投药口、第一酸液投药口以及次氯酸钠投药口,所述破氰池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氰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ORP探头和用于检测氰废水的PH值的第一PH探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内设置有控制器;
所述ORP探头与ORP仪连接,所述第一PH探头与PH仪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ORP仪、所述PH仪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氰装置还包括提升水泵、第一搅拌机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破氰池内的氰废水液位的液位计;
所述提升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破氰池进水管与所述废水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搅拌机包括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破氰池内,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外壁;
所述提升水泵、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液位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二搅拌机,所述第二搅拌机包括第二搅拌叶片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PH调整装置内,所述PH调整装置上设置有第二碱液投药口和第二PH探头,所述混凝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混凝水泵进水管与所述PH调整装置的内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装置内设置有第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上设置有混凝剂投药口,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通过混凝水泵出水管与所述混凝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的出口与所述混凝沉淀装置的内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装置包括斜管沉淀装置,所述斜管沉淀装置为倾斜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设置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内,所述斜管沉淀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沉淀排污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出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和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上设置有第二酸液投药口和第三PH探头,所述第三PH探头设置于所述中和装置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氰装置、所述PH调整装置以及所述混凝沉淀装置并排设置,所述中和装置位于所述破氰装置、所述PH调整装置以及所述混凝沉淀装置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氰装置、所述PH调整装置、所述混凝沉淀装置以及所述中和装置均为钢结构,且其内壁和外壁均设置有纤维增强复合塑料防腐层。
CN201510332240.6A 2015-06-16 2015-06-16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104891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2240.6A CN104891711B (zh) 2015-06-16 2015-06-16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2240.6A CN104891711B (zh) 2015-06-16 2015-06-16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1711A true CN104891711A (zh) 2015-09-09
CN104891711B CN104891711B (zh) 2017-01-11

Family

ID=54024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2240.6A Active CN104891711B (zh) 2015-06-16 2015-06-16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171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8146U (zh) * 2010-02-06 2010-11-24 深圳市粤昆仑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一体化含氰废水处理装置
CN201882991U (zh) * 2010-12-10 2011-06-29 深圳市山水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电镀含氰废水处理及氰化物在线回收装置
CN202107586U (zh) * 2011-06-28 2012-01-11 吉林市世纪华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酸碱中和装置
CN202988886U (zh) * 2013-01-05 2013-06-12 浙江永峰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含氰废水处理系统
KR101434417B1 (ko) * 2014-04-25 2014-08-26 주식회사 엘에이치이노베이션 도금 폐수를 처리하여 도금 공정에 재이용하는 도금 폐수 처리 방법
US20140246375A1 (en) * 2013-03-03 2014-09-04 Hamed Gharibi Electrochemical-based reactor for the removal of free cyanides and iron cyanide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CN204039182U (zh) * 2014-09-04 2014-12-24 泰州华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浓水及酸碱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CN204981402U (zh) * 2015-06-16 2016-01-20 重庆中农环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8146U (zh) * 2010-02-06 2010-11-24 深圳市粤昆仑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一体化含氰废水处理装置
CN201882991U (zh) * 2010-12-10 2011-06-29 深圳市山水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电镀含氰废水处理及氰化物在线回收装置
CN202107586U (zh) * 2011-06-28 2012-01-11 吉林市世纪华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酸碱中和装置
CN202988886U (zh) * 2013-01-05 2013-06-12 浙江永峰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含氰废水处理系统
US20140246375A1 (en) * 2013-03-03 2014-09-04 Hamed Gharibi Electrochemical-based reactor for the removal of free cyanides and iron cyanide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KR101434417B1 (ko) * 2014-04-25 2014-08-26 주식회사 엘에이치이노베이션 도금 폐수를 처리하여 도금 공정에 재이용하는 도금 폐수 처리 방법
CN204039182U (zh) * 2014-09-04 2014-12-24 泰州华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浓水及酸碱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CN204981402U (zh) * 2015-06-16 2016-01-20 重庆中农环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1711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6850A (zh) 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水制备方法及装置
CN206266295U (zh) 加药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
CN204981402U (zh)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5061732U (zh) 一种混凝土浆回收装置
CN216191320U (zh) 一种基于絮凝沉淀的智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01343100B (zh) 建筑施工废水的双联处理装置
CN21041939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药装置
CN201808142U (zh) 混凝土搅拌储料机
CN107973443A (zh) 一种塔式水性树脂生产用的废水处理设备
CN204981285U (zh) 一种混合反应罐
CN104891711A (zh) 氰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8711613U (zh) 一种精确配药装置
CN2078911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4389972U (zh) 絮凝剂自动制备装置
CN206188528U (zh) 一种移动式一体化涂装废水处理装置
CN214971983U (zh) 黄河水处理的自动配药系统
CN201660507U (zh) 用于处理酸性废水的装置
CN21072925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加药系统
CN206996500U (zh) 一种立体式造粒机及污泥脱水装置
CN207632642U (zh)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7951246U (zh) 一种带控制系统的调节池
CN208694927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生化添加剂注入装置
CN208218543U (zh) 一种泥浆废水预处理系统
CN206951780U (zh)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钻孔灌注桩泥浆无害处置系统
CN102407568A (zh) 混凝土搅拌储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3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5927, Qianjin Zhongzhi Pioneer Park, building 5, Chengzhi business center, No. 5000, Jiangdong 1st Road, Qianjin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untongc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59, Renmin Street, Xiaodu Town, Tongnan County, Chongqing 402681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ZHONGNO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