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2642U -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2642U
CN207632642U CN201820537168.XU CN201820537168U CN207632642U CN 207632642 U CN207632642 U CN 207632642U CN 201820537168 U CN201820537168 U CN 201820537168U CN 207632642 U CN207632642 U CN 207632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ylinder
outer barrel
sewage
self
treatment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71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维
傅扬
禹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te Gas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te Gas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te Gas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te Gas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371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2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2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2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扰流板、提升泵和排泥泵;内筒体设置于外筒体内;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区域为絮凝区,扰流板设于絮凝区;内筒体的内部空间为澄清区;外筒体的下部为收集池;外筒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外筒体的内壁形成一定夹角,进水口与提升泵连接;外筒体的顶部设有投料口;内筒体的底部设有滤板,内筒体的上部设有排水口;内筒体通过滤板与收集池连通;收集池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排泥泵与排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使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并形成涡流达到自循环效果,自上而下在本装置内充分反应,混合效率和反应效率大大提升,且本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经管道进入系统内,首先通过酸化沉淀,分离其中固体和绝大多数残渣、油份,而后进入生化处理池进行生物曝气降解,之后再利用水泵将降解后的污水抽至单独的絮凝池或设备中,定量投入污水处理药剂去除其中残存的有机物、固体悬浮物、磷等其他成分,进而达到污水排放的控制指标。
因而,絮凝沉淀是污水处理工艺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是直接影响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工序。传统的污水工艺中,往往采用单独的一个处理池,其中加设机械搅拌装置以达到药剂和污水的充分混合,在通过定期清理池底沉淀物达到工艺要求。如此,往往需要单独增设污水絮凝池、搅拌机、潜水泵等设施,另外定期清理池底废物也增加了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使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并形成涡流达到自循环效果,自上而下在本装置内充分反应,混合效率和反应效率大大提升,且本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占地面积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扰流板、提升泵和排泥泵;
所述内筒体设置于所述外筒体内;
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区域为絮凝区,所述扰流板设于所述絮凝区;
所述内筒体的内部空间为澄清区;
所述外筒体的下部为收集池;
所述外筒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形成一定夹角,所述进水口与提升泵连接;
所述外筒体的顶部设有投料口;
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有滤板,所述内筒体的上部设有排水口;
所述内筒体通过所述滤板与收集池连通;
所述收集池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泵与所述排泥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
进一步,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圆柱形的。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体的直径,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外筒体内的正中位置。
进一步,所述扰流板的具有多块;
所述扰流板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
所述扰流板的上半部为弧形的。
进一步,所述扰流板的下半部的内表面设有波浪形的凸起。
进一步,还包括取样口;
所述取样口设于所述内筒体的顶部或者设于所述排水口。
进一步,还包括在线检测设备,其设于所述排水口。
进一步,所述排泥泵为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环形结构使得污水进入外筒体后自动形成涡流,并且在扰流板作用下使得污水与污水处理剂之间混合更加充分,无需再增设机械搅拌装置,即可完成循环搅拌功能,降低了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也提升了污水与药剂的反应效率。
收集池将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收集在内,通过排泥泵定期将沉淀物抽至前端酸化池内,无需定期清理池底沉淀物,简化了设备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日常的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无需再增设单独的絮凝反应池和配套设备,节省了工艺成本。
由于进水口和排水口都位于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且顶部占地面积较小,方便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可以直接明了的体现处理前后的污水状态,在出现问题是第一时间分析故障原因,便于日常检查和维护。
可投放污水处理药剂的投料口、取样口、在线检测设备等设施同时设置于本装置的顶部区域,是设备形成高度的集中,便于操作和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外筒体1、收集池11、排泥口111、进水口12、絮凝区101、内筒体2、滤板21、排水口22、澄清区201、扰流板3、排泥泵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扰流板3、提升泵和排泥泵4;
所述内筒体2设置于所述外筒体1内;
所述内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区域为絮凝区101,所述扰流板3设于所述絮凝区101;
所述内筒体2的内部空间为澄清区201;
所述外筒体1的下部为收集池11;
所述外筒体1的上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进水口12与所述外筒体1的内壁形成一定夹角,所述进水口12与提升泵连接;
所述外筒体1的顶部设有投料口;
所述内筒体2的底部设有滤板21,所述内筒体2的上部设有排水口22;
所述内筒体2通过所述滤板21与收集池11连通;
所述收集池11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11,所述排泥泵4与所述排泥口1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装置是安装在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内;污水经前端沉淀酸化、生化曝气池处理后,由提升泵将污水抽至所述外筒体1的上部的进水口12,由于所述进水口12与所述外筒体1的内壁形成一定夹角,污水进入所述外筒体1后即沿外筒体1的内壁形成涡流,使得污水在絮凝区101内自循环;
同时在投料口处投放污水处理剂,污水处理剂与污水形成混合并在扰流板3的作用下充分混合,达到自循环效果,无需借助机械搅拌即可完成水处理工作。
在絮凝区101反应生成的沉淀物逐渐下沉进入所述收集池11内,并且,所述排泥泵4把下沉至收集池11内的沉淀物从排泥口111抽回污水处理系统的酸化池中。排泥泵4的启动时间由主控区进行启动设定,根据污水处理情况实时调整排泥泵4的运行频次和时长。
处理后的污水经滤板21进入澄清区201,所述滤板21能够防止沉淀物渗入内筒体2的澄清区201内,所述滤板21可直接拆卸更换,便于日常维护。
并从所述内筒体2的上部设有排水口22排出至下一处理工序。
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简化了污水絮凝的处理工序,降低了设备成本,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环形结构使得污水进入外筒体1后自动形成涡流,并且在扰流板3作用下使得污水与污水处理剂之间混合更加充分,无需再增设机械搅拌装置,即可完成循环搅拌功能,降低了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也提升了污水与药剂的反应效率。
收集池11将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收集在内,通过排泥泵4定期将沉淀物抽至前端酸化池内,无需定期清理池底沉淀物,简化了设备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日常的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无需再增设单独的絮凝反应池和配套设备,节省了工艺成本。
由于进水口12和排水口22都位于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且顶部占地面积较小,方便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可以直接明了的体现处理前后的污水状态,在出现问题是第一时间分析故障原因,便于日常检查和维护。
可投放污水处理药剂的投料口、取样口、在线检测设备等设施同时设置于本装置的顶部区域,是设备形成高度的集中,便于操作和检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可以设置于地下污水处理排放池中。
进一步,所述外筒体1和内筒体2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
由于外筒体1和内筒体2长期与污水接触,所述外筒体1和内筒体2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提高其抗锈抗腐蚀能力,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外筒体1和内筒体2均为圆柱形的。
一方面,圆柱形的外筒体1和内筒体2制造方便,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污水在外筒体1内壁自循环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2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体1的直径,所述内筒体2位于所述外筒体1内的正中位置。
所述内筒体2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体1的直径,能够提供足够的位置形成絮凝区,也更加方便扰流板3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扰流板3的具有多块;
所述扰流板3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
所述扰流板3的上半部为弧形的。
所述扰流板3的具有多块,更进一步地优化污水处理剂与污水的混合能力。所述扰流板3的上半部为弧形的,弧形凹口朝向内筒体2的中心位置,用于加速旋转污水流形成涡流,提高污水的自循环能力。
进一步,所述扰流板的下半部的内表面设有波浪形的凸起。
波浪形的凸起能够充分扰乱水流状态,加快污水处理剂与污水的结合反应,促使污水处理效果更加显著。
进一步,还包括取样口;
所述取样口设于所述内筒体2的顶部或者设于所述排水口22。
能够方便取样检测处理后的污水。
进一步,还包括在线检测设备,其设于所述排水口22。
所述在先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处理后的污水的PH值等相关参数。
进一步,所述排泥泵为潜水泵。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扰流板、提升泵和排泥泵;
所述内筒体设置于所述外筒体内;
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区域为絮凝区,所述扰流板设于所述絮凝区;
所述内筒体的内部空间为澄清区;
所述外筒体的下部为收集池;
所述外筒体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形成一定夹角,所述进水口与提升泵连接;
所述外筒体的顶部设有投料口;
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有滤板,所述内筒体的上部设有排水口;
所述内筒体通过所述滤板与收集池连通;
所述收集池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泵与所述排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圆柱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体的直径,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外筒体内的正中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具有多块;
所述扰流板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
所述扰流板的上半部为弧形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下半部的内表面设有波浪形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样口;
所述取样口设于所述内筒体的顶部或者设于所述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线检测设备,其设于所述排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泵为潜水泵。
CN201820537168.XU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7632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7168.XU CN207632642U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7168.XU CN207632642U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2642U true CN207632642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7168.XU Active CN207632642U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26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4052A (zh) * 2021-02-09 2021-12-07 清华大学 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4052A (zh) * 2021-02-09 2021-12-07 清华大学 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4337B2 (en) Composite ozone flotation integrated device
CN205473231U (zh) 一种集约式一体化轻化工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装置
CN203845894U (zh) 实验室无机污水处理装置
CN104341021A (zh) 序进式气浮装置
CN207632642U (zh) 一种自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6289125U (zh) 一种去除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废水处理设备
CN205527842U (zh) 一种有机废水专用气浮水处理装置
CN217757087U (zh) 污水处理池
CN108658373B (zh) 一种羟基自由基去除制药废水中抗生素的组合系统
CN110902822A (zh) 一种有效提高反硝化脱氮效果的缺氧反应器
CN203200128U (zh) 食品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2610122U (zh) 活性污泥一体式处理装置
CN106315969A (zh)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处理工艺
CN106145558B (zh) 一种表面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JP6640837B2 (ja)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CN2097976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CN201148371Y (zh) 氧化铝工业生产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1064679Y (zh) 斜管混凝沉淀池
CN209835851U (zh) 废切削液净化装置
CN203558919U (zh) 一种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混合废水的装置
CN207659152U (zh) 家用洗衣机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CN206143006U (zh) 一种电镀铜锌镍清洗废水的处理装置
CN111498951A (zh) 一种处理氨氮污水的电化学map沉淀装置和工艺方法
CN216997983U (zh) 一种用于花园景观水处理设备
CN203474498U (zh) 序进式气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