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0371B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0371B
CN104890371B CN201510098593.4A CN201510098593A CN104890371B CN 104890371 B CN104890371 B CN 104890371B CN 201510098593 A CN201510098593 A CN 201510098593A CN 104890371 B CN104890371 B CN 104890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ink
mode
pattern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8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0371A (zh
Inventor
狭山朋裕
松山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90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0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0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0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03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aiming at compensating carriage spee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30Ink jet printing

Abstract

一种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对织物与纸介质双方均能够实现良好的画质的印刷。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能够对包括纸介质以及织物介质在内的记录介质(P)进行印刷,具有通过向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印刷执行部和对印刷执行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印刷控制部,印刷控制部对印刷执行部进行控制,使得表示在对织物介质执行印刷的印染印刷模式中在单位时间内印刷执行部可形成的图像的大小的程度的第一印刷速度,比表示在对纸介质执行印刷的纸介质印刷模式中在单位时间内印刷执行部可形成的图像的大小的程度的第二印刷速度慢。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刷装置,广泛使用一种从设置于头部的多个喷嘴中的各喷嘴向纸介质喷出油墨,由此在纸介质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纸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伴随于近年来的喷墨打印机的进步,开发了将过去被用于对纸介质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应用于对丝绸、棉布、尼龙等织物介质(也称为“织物”)的印刷的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例如,专利文献2)。
以往,分别单独地开发了纸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因此,对于进行对纸介质的印刷和对织物的印刷这两种印刷的用户而言,必须区分使用纸张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与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致使印刷装置的购入、维护所涉及的成本的增大和便利性的降低。在这样的状况的下,存在有使纸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与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共用化的需求。
作为纸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所印刷的对象的纸介质为,出于使油墨、墨汁等液体,甚至调色剂、凝胶等固体在纸介质上附着、定影或者浸透从而作为文字、图像而被目视确认的目的所被开发的介质。因此,多数情况下,在纸介质中特别设置有含有合成硅等而构成的用于容纳油墨的油墨容纳层。另外,即使未在纸介质中设置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下,由作为纸介质的主要构成要素的纤维素纤维等构成的原纸层也能够起到容纳油墨的作用,从而能够代替油墨容纳层。
这样,由于纸介质具有为了容纳油墨而特别设置的油墨容纳层或代替油墨容纳层起到容纳油墨的作用的原纸层,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印刷画质。
另一方面,作为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所印刷的对象的织物是出于对衣装类的加工等目的而被开发、生产的介质,从而注重作为衣装类的穿着感、肌肤触感等。这样的织物通常不具有用于容纳油墨的油墨容纳层。因此,在对于织物的印刷中,未假定油墨的容纳的织物的纤维起到代替油墨容纳层的、容纳油墨的作用。
因此,在对于织物的印刷中,例如多数情况下会产生以下所列举的问题。
首先,当对织物中的容易吸收油墨的丝绸、棉布、羊毛织物等天然纤维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存在油墨深入浸透至织物的背侧附近,从而无法使油墨所含的颜色材料留在织物的表面附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无法形成色再现性优异的鲜艳颜色的图像的问题。
另外,当对织物中的不易吸收油墨的尼龙、腈纶等化学纤维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由于油墨长时间地留在织物的表面,因此会产生留在织物的表面的墨滴彼此结合而发生凝缩的问题。
另外,当油墨喷落于织物上时,油墨将沿织物的纤维扩散。但是,由于织物的纤维并不是按照出于印刷的目的的方式(例如,使油墨均等地扩散的方式)而被设置的,因此当油墨的颜色材料沿纤维延伸的方向扩散时,会产生油墨的洇渗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样的在对织物的印刷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在现有的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中,在对织物的印刷中执行特有的各种处理。
具体而言,在现有的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中,执行在纸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中未假定的各种处理,如作为在向织物喷出油墨前进行的前处理,涂覆用于防止油墨的洇渗的洇渗防止剂,作为在向织物喷出油墨后进行的后处理,对织物进行加热以使喷落的油墨稳定地定影在织物上等。另外,独立于纸介质而另外配合织物的特性开发油墨,并使用每种织物所专用的油墨来进行印刷。
因此,为了使这样的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与纸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共用化,第一考虑到将用于执行涂覆洇渗防止剂等在对织物的印刷中所特有的各种处理的结构植入纸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喷墨打印机的制造成本变高,使得旨在通过以共用的喷墨打印机执行对纸介质的印刷与对织物的印刷来削减印刷的成本的优势降低。对于成本削减的优势降低这一点,在使用每种织物所专用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
另外,第二还考虑到允许上述的油墨的凝缩、油墨的洇渗等在对织物的印刷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允许对织物的印刷的画质的大幅恶化。但是,对织物的印刷多数情况以提高衣服等的外观设计性为目的而被进行,多会注重画质。因此,对织物的印刷中的画质的大幅恶化会违背在对纸介质的印刷与对织物的印刷双方中确保良好的画质的、将实现纸介质印刷用喷墨打印机与印染印刷用喷墨打印机共用化的目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5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四3229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应对在对织物的印刷中产生的上述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从而对于织物与纸介质双方均能够实现良好的画质的印刷的喷墨打印机等印刷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对纸介质执行印刷的纸介质印刷模式;以及用于对织物介质执行印刷的印染印刷模式,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的印刷速度。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对织物介质印刷时的印刷速度慢于对纸介质印刷时的印刷速度,因此能够使从形成与被印刷在织物介质上的图像的一个像素对应的点起到形成与同该一个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对应的点为止的时长比对纸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长。
因此,能够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防止由于油墨大幅扩散而使相邻的点的油墨彼此混合所产生的洇渗、相邻的点的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凝缩等、成为画质的恶化的原因的现象的产生。
其结果为,能够防止相对于织物而被印刷的图像的画质大幅劣于相对于纸介质而被印刷的图像的画质的情况,从而对织物与纸介质双方均能够实现良好的画质的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主扫描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主扫描速度。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从在织物介质上形成与一个像素对应的点起到形成与在主扫描方向上同一个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对应的点为止的时长比对纸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长。因此,能够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防止由于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点的油墨彼此混合而产生的洇渗、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凝缩等的发生。
另外,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副扫描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副扫描速。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从在织物介质上形成与一个像素对应的点起到形成与在副扫描方向上同一个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对应的点为止的时长比对纸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长。因此,能够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防止由于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点的油墨彼此混合而产生的洇渗、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凝缩等的发生。
另外,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中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多于在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
一般情况下,当使用多种油墨来执行对织物介质的印刷的情况下,与使用该多种油墨来执行对纸介质的印刷的情况相比,难以再现颜色与该多种油墨所表现的颜色不同的油墨。
另外,在为了再现某种颜色,而使用能够表现该某种颜色的一种油墨和能够表现该某种颜色且将所述一种油墨所含的溶剂的重量比增大而得到的其他油墨(即,与一种油墨对应的浅色油墨)双方的情况下,与未使用其他油墨(浅色油墨)的情况相比,油墨占空比(ink duty)变高,从而向每单位面积喷出的油墨量增加。因此,在对与纸介质相比可容纳的油墨量较少的织物介质的印刷中,一般优选为控制浅色油墨的使用。而且,当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会使用油墨所含的溶剂的重量比大不相同的多种油墨,因此每种油墨中干燥条件以及定影条件均不同。因此,当像现有的印染印刷那样,执行印刷处理的前后的工序(织物介质的加热等后工序、洇渗防止剂的涂覆等前工序等)的情况下,需要针对每种油墨调整干燥条件以及定影条件,致使印刷装置的控制变得繁琐。基于这样的观点,也优选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控制浅色油墨的使用。
但是,当不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存在可表现的灰度数减少,从而难以实现良好的画质的图像的印刷的情况。
根据该方式,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使用与对纸介质的印刷相比种类较多的油墨。因此,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当然能够在不使用浅色油墨的条件下,扩大可在色空间上表现的色域(范围),并且能够增加可再现的灰度数。由此,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与对纸介质的印刷相同,也能够印刷良好的画质的图像。
另外,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中未使用而在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被使用的油墨所含的溶剂占油墨整体的重量比,大于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以及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被使用的油墨所含的溶剂占油墨整体的重量比。
根据该方式,由于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限制溶剂所占的重量比较大的所谓浅色油墨的使用,因此能够防止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产生的可能性高的油墨的洇渗、油墨的凝缩等。
另外,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印刷分辨率低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印刷分辨率。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与被印刷在织物介质上的图像的一个像素对应的点与同一个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对应的点之间的间隔比对纸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大。因此,能够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防止由于相邻点的油墨彼此混合而产生的洇渗、相邻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凝缩等的发生。
另外,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中为了形成最大点所需的油墨重量小于在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为了形成最大点所需的油墨重量。
根据该方式,由于使用于在织物介质上形成最大点的油墨重量小于用于在纸介质上形成最大点的油墨重量,因此同与用于在纸介质形成最大点的油墨重量相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快附着于织物介质上的墨滴的干燥的速度,或者缩小油墨在介质内部等扩散的范围。因此,能够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防止由于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凝缩或由于扩散的油墨混合而产生的油墨的洇渗等。
另外,根据该方式,能够使与被印刷在织物介质上的图像的一个像素对应的点与同一个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对应的点之间的间隔比对纸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大,因此能够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防止油墨的洇渗、墨滴的凝缩等。
另外,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中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弯液面位置与所述织物介质之间的距离长于在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弯液面位置与所述纸介质之间的距离。
根据该方式,由于使对表面较粗糙的织物介质的印刷中的弯液面位置距介质的距离远于对表面光滑的纸介质的印刷中的弯液面位置距介质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织物介质的纤维与喷嘴内的油墨接触而引起的织物介质的污染。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有:用于对纸介质执行印刷的纸介质印刷模式;以及用于对织物介质执行印刷的印染印刷模式,在该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种,使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够使从在织物介质上形成与一个像素对应的点起到形成与同一个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对应的点为止的时长比对纸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长,因此能够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防止由于油墨大幅地扩散而使相邻的点的油墨彼此混合所产生的洇渗或相邻的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凝缩等、成为画质的恶化的原因的现象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有:用于对纸介质执行印刷的纸介质印刷模式;以及用于对织物介质执行印刷的印染印刷模式,并且具备计算机,该印刷装置的控制程序通过所述计算机而实现使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的印刷。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够使从在织物介质上形成与一个像素对应的点起到形成与同一个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对应的点为止的时长比对纸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长,因此能够在对织物介质的印刷中,防止由于油墨大幅地扩散而使相邻的点的油墨彼此混合所产生的洇渗或相邻的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凝缩等、成为画质的恶化的原因的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
图2为喷墨打印机10的概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0的结构的框图。
图4为头部30的概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为表示喷嘴N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6为用于对驱动信号Vin的供给时的喷出部D的截面形状的变化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为用于对弯液面Ms以及弯液面位置dZ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印刷条件指定画面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印刷条件指定画面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构成印刷模式的5种设定模式各自的设定内容的说明图。
图11为表示介质种类表格TBL11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2为表示色彩模式表格TBL12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3为用于对模式编号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模式评价表格TBL13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5为对作为照片纸张的一个示例的涂料纸的截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显微镜照片。
图16为用于对照片纸张上的点的形成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7为对作为普通纸张的一个示例的普通纸的截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显微镜照片。
图18为用于对织物中的油墨的洇渗的发生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9为用于对织物中的油墨的洇渗的预防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0为用于对织物中的油墨的凝缩及其预防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1为用于对记录介质的表面性状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2为用于对弯液面位置dZ的拉入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3为用于对油墨占空比与点记录率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4为表示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25为表示印刷性能表格TBL15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26为表示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结构的框图。
图27为表示解码器DC的解码内容的说明图。
图28为表示解码器DC的解码内容的说明图。
图29为表示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30为表示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31为用于对单位期间Tu内的弯液面位置dZ的变化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2为用于对隔行扫描记录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3为用于对重叠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4为用于对点记录方式的第一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5为用于对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6为表示点记录方式的第一例与第二例中的各行程的记录点的像素的说明图。
图37为用于对点记录方式的第三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8为表示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与第三例中的各行程的记录点的像素的说明图。
图39为用于对点记录方式的第四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0为表示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与第四例中的各行程的记录点的像素的说明图。
图41为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模式的6种设定模式各自的设定内容的说明图。
图4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A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43为表示本发明的改变例2所涉及的模式评价表TBL13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44为表示本发明的改变例4所涉及的模式评价表TBL13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45为本发明的改变例10所涉及的头部30的概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图中各部的尺寸以及比例尺与实际情况适当不同。另外,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因此被赋予了在技术上为优选的各种的限定,但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记载为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
1.印刷装置的结构
图1为表示印刷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具有:具备生成印刷数据PD的印刷数据生成部的主机9;和喷墨打印机10。
喷墨打印机10具有:执行向纸介质以及织物喷出油墨并形成图像的印刷处理的印刷执行部;和基于印刷数据PD来控制印刷执行部的动作的印刷动作控制部,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
1.1.主机的结构
主机9具有对主机9的动作进行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图示省略)。另外,如图1所示,主机9具有:显示器等显示部101;键盘、鼠标等输入部102;和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硬盘驱动器等的存储部103。
另外,主机9具有印刷数据生成部90,该印刷数据生成部90执行将从在主机9中工作的应用程序AP输出的图像数据Img转换为可在由喷墨打印机10进行的印刷处理中使用的数据亦即印刷数据PD的印刷数据生成处理。
在存储部103中存储有操作系统(图示省略)、与喷墨打印机10对应并在该操作系统上工作的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文书制作软件和图像编辑软件等各种应用程序(图示省略)。
此外,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既可以被预先安装于操作系统中,也可以从CD-ROM、磁盘、存储卡等主机9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取得,或者还可以通过经由网络从规定的网站下载来取得。
在存储部103中存储有多个印刷模式表格TBL、色转换表格LUT。
在多个印刷模式表格TBL中存储有为了生成印刷数据PD所需的各种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印刷模式表格TBL中包含介质种类表格TBL11、色彩模式表格TBL12、模式评价表格TBL13、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以及印刷性能表格TBL15。其中,也可以采用将上述多个印刷模式表格TBL归为一个表格的方式。
在色转换表格LUT中存储有例如用于将在由红色(R)、绿色(G)、蓝色(B)这3种颜色规定的色空间上被表现的颜色在由喷墨打印机10于印刷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或者多种油墨颜色(例如,CMYK这4种颜色)规定的色空间中表现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印刷模式表格TBL与色转换表格LUT在主机9的CPU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时或者在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被安装于主机9中时,被存储于存储部103的预定的存储区域中。此外,上述多个印刷模式表格TBL与色转换表格LUT也可以包含于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中。
当主机9的CPU执行被存储于存储部103中的应用程序时,具有文书制作、图像编辑等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AP将被起动。该应用程序AP例如在从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接受到旨在由喷墨打印机10来印刷应用程序AP的处理对象的图像的要求的情况下,输出表示该图像的图像数据Img。
印刷数据生成部90将从应用程序AP输出的图像数据Img转换为印刷数据PD。该印刷数据生成部90为,通过主机9的CPU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主机9的CPU根据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发挥功能从而被实现的功能模块。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数据Img为由RGB表现的数据。因此,为了通过喷墨打印机10来印刷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需要将该图像在喷墨打印机10所使用的油墨颜色的色空间中表现。另外,为了通过喷墨打印机10来印刷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需要将该图像以可由喷墨打印机10处理的分辨率来表示。
印刷数据生成部90将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转换为由与喷墨打印机10的印刷处理对应的分辨率以及色空间表现的图像,并基于该转换后的图像的数据而生成表示为了使喷墨打印机10在印刷处理中印刷该图像而应该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点尺寸、点配置等的印刷数据PD。喷墨打印机10能够基于印刷数据生成部90所生成的印刷数据PD而在记录介质P上印刷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
以下,对印刷数据生成部9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数据生成部90包括:设定喷墨打印机10的印刷模式的印刷模式设定部91;将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为与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设定的印刷模式对应的分辨率的分辨率转换部92;将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的颜色的数据转换为在如下的色空间中表现的数据的色转换部93,所述色空间为由在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设定的印刷模式下喷墨打印机10所使用的油墨颜色规定的色空间;实施对在喷墨打印机10印刷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时应该被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点配置、点尺寸等进行决定的半色调处理的半色调处理部94;实施将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按照应该向喷墨打印机10传送的数据顺序进行排列的栅格化处理,并基于栅格化后的图像数据来生成印刷数据PD的栅格化部95。
此外,关于印刷数据生成部90以及印刷模式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
1.2.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0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的立体图。另外,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如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有在Y轴方向(以下,有时称为“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移动体3。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移动体3具有:具备9M个喷出部D的头部30;9个墨盒31;生成用于对头部30所具有的各喷出部D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Vin的驱动信号生成部50;搭载头部30、9个墨盒31以及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滑架32(M为1以上的自然数)。各喷出部D将从墨盒31供给的油墨填充于内部,并根据驱动信号Vin将所填充的油墨向记录介质P喷出。此外,头部30以及驱动信号生成部50为上述的“印刷执行部”的一个示例。
9个墨盒31以与黑色(Bk)、蓝绿色(Cy)、品红色(Mg)、黄色(Yl)、绿色(Gr)、紫色(Vl)、橙色(Or)、浅蓝绿色(CyL)以及浅品红色(MgL)这9种颜色一一对应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各墨盒31中填充有与该墨盒31对应的颜色的油墨。
以下,将上述的9种颜色划分为基本色、特别色以及浅色这3种颜色类别。具体而言,将黑色(Bk)、蓝绿色(Cy)、品红色(Mg)以及黄色(Yl)这4种颜色划分为基本色,将绿色(Gr)、紫色(Vl)以及橙色(Or)这3种颜色划分为特别色,将浅蓝绿色(CyL)以及浅品红色(MgL)这2种颜色划分为浅色。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0可以使用基本色的油墨(以下,有时称为“基本色油墨”)、特别色的油墨(以下,有时称为“特别色油墨”)以及浅色的油墨(以下,有时称为“浅色油墨”)的合计3种颜色类别的油墨。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能够使用4种基本色油墨、3种特别色油墨以及两种浅色油墨,合计9种油墨。
在此,浅色的油墨是指,与基本色或者特别色的油墨相比,油墨所含的水或其他的溶剂成分的重量比较大的油墨。具体而言,浅蓝绿色的油墨为相对于蓝绿色的油墨增大了溶剂成分的重量比的油墨,浅品红色的油墨为相对于品红色的油墨增大了溶剂成分的重量比的油墨。
9M个喷出部D分别从9个墨盒31中的某一个接受油墨的供给。
更具体而言,9M个喷出部D以与9个墨盒31一一对应的方式而被分组化为9个喷出群。各喷出群由M个喷出部D构成,构成各喷出群的M个喷出部D的各喷出部从与该喷出群对应的墨盒31接受油墨的供给。由此,能够从构成各喷出群的M个喷出部D喷出一种颜色的油墨,作为整体能够从构成9个喷出群的9M个喷出部D喷出9种颜色的油墨。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墨盒31被搭载于滑架32上,但也可以设置在喷墨打印机10的滑架32以外的位置。
如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有使移动体3在Y轴方向(以下,有时称为“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4。如图2以及图3所示,移动机构4具有:作为使移动体3往复移动的驱动源的滑架电机41;两端被固定的滑架导轴44;以与滑架导轴44平行的方式延伸并由滑架电机41驱动的同步齿型带42;用于驱动滑架电机41的滑架电机驱动器43。
移动体3的滑架32以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移动机构4的滑架导轴44上,并且被固定于同步齿型带42的一部分上。因此,当通过滑架电机41使同步齿型带42正反向行进时,移动体3将被滑架导轴44引导而进行往复移动。
另外,移动机构4具有用于检测移动体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的线性编码器45。
如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有用于供给、排出记录介质P的供纸机构7。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供纸机构7具有:作为其驱动源的供纸电机71;用于驱动供纸电机71的供纸电机驱动器73;设置在头部30的下侧(图2的-Z方向)的压印板74;通过供纸电机71的工作而旋转并用于将记录介质P一张一张地供给至压印板74上的供纸辊72;通过供纸电机71的工作而旋转并将压印板74上的记录介质P向排纸口输送的排纸辊(图示省略)。该供纸机构7能够将记录介质P在与Y轴方向交叉的X轴方向(以下,有时称为“副扫描方向”)输送。
喷墨打印机10在通过供纸机构7而将记录介质P输送至压印板74上的时刻,从多个喷出部D向该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从而执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印刷处理。
此外,上述的移动机构4以及供纸机构7为用于使移动体3(滑架32)相对于记录介质P的相对位置变化的机构,以下,有时将移动机构4以及供纸机构7统称为相对位置变更部70。
另外,喷墨打印机10具有恢复机构84,当在喷出部D产生无法准确地喷出油墨的状态亦即喷出异常的情况下,恢复机构84执行用于使该喷出部D的喷出状态恢复正常的恢复处理。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恢复机构84除了用于密封头部30的喷嘴板240(参照图4)的盖842之外,还具有擦拭器841、油墨收接收部843以及管式泵(图示省略)等。由此,恢复机构84执行用于使该喷出部D的油墨的喷出状态回归正常的恢复处理,如由擦拭器841擦除附着于喷出部D的喷嘴板240上的纸屑等异物的擦拭处理、预防性地从喷出部D向油墨接收部843喷出油墨的冲洗处理、利用管式泵抽吸喷出部D内的增稠了的油墨或气泡等的泵送处理等。
如图3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有操作面板82,操作面板82具有: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LED灯等构成并显示错误消息等的显示部(图示省略);由各种开关等构成的操作部(图示省略)。
如图3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有用于对喷墨打印机10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60(上述的“印刷动作控制部”的一个示例)。
控制部60基于从主机9输入的印刷数据PD而对驱动信号生成部50以及相对位置变更部70等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与印刷数据PD相应的图像的印刷处理。
具体而言,控制部60经由对滑架电机驱动器43的控制而使滑架电机41驱动,以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P,另外经由对供纸电机驱动器73的控制而使供纸电机71驱动,以使移动体3在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而且还经由对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控制而对来自各喷出部D的油墨的喷出的有无、喷出油墨的情况下的油墨的喷出量以及喷出定时进行控制。
由此,控制部60对由喷出在记录介质P上的油墨形成的点尺寸以及点配置进行调节,并执行将与印刷数据PD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的印刷处理。
控制部60具有CPU61和存储部62。
存储部62具有:将从主机9经由图示省略的接口部被供给的印刷数据PD存储在数据储存区域的作为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一种的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对在执行印刷处理等各种处理时所需的数据临时进行存储或临时展开用于执行印刷处理等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对喷墨打印机10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程序的作为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一种的PROM。
CPU61将从主机9供给的印刷数据PD存储于存储部62中。
另外,CPU61基于印刷数据PD等被存储在存储部62中的各种数据而控制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动作以生成用于使各喷出部D驱动的印刷信号SI以及驱动波形信号Com等,并输出这些信号。
另外,CPU61基于存储于存储部62中的各种数据而生成用于对滑架电机驱动器43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CtrM1、用于对供纸电机驱动器73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CtrM2以及用于对恢复机构84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等各种控制信号,并将上述所生成的各种控制信号输出。
这样,控制部60(CPU61)通过生成印刷信号SI、驱动波形信号Com等各种控制信号并向喷墨打印机10的各部进行供给,从而对喷墨打印机10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控制部60(CPU61)执行印刷处理、恢复处理等各种处理。
驱动信号生成部50基于从控制部60供给的印刷信号SI以及驱动波形信号Com等信号而生成用于驱动头部30所具有的9M个喷出部D中的各个喷出部的驱动信号Vin。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波形信号Com包括驱动波形信号Com-A以及驱动波形信号Com-B。
此外,关于驱动信号生成部50以及驱动波形信号Com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
1.3.头部以及喷出部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7对头部30和设置于头部30中的喷出部D进行说明。
图4为头部30的概要的局部剖视图的一个示例。此外,在该图中,图示了头部30中的9M个喷出部D之中的一个喷出部D和经由油墨供给口247而与该喷出部D连通的储液器246。
如图4所示,喷出部D具有压电元件200、内部填充有油墨的腔室245(压力室)、与腔室245连通的喷嘴N、振动板243。该喷出部D通过驱动信号Vin驱动压电元件200,从而将腔室245内的油墨从喷嘴N喷出。
喷出部D的腔室245为由腔室板242、形成有喷嘴N的喷嘴板240、振动板243划分出的空间。该腔室245经由油墨供给口247而与储液器246连通。
储液器246为由腔室板242与喷嘴板240划分出的空间,经由油墨取入口311而与墨盒31连通。
腔室板242包括第一板271、粘接薄膜272、第二板273以及第三板274。喷嘴板240、第一板271、粘接薄膜272、第二板273以及第三板274分别被成形为预定的形状(如形成有凹部的形状),通过将这些部件重叠从而形成腔室245以及储液器24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电元件200,采用图4所示的单晶片(monomorph)型。该压电元件200具有下部电极263、上部电极264、设置在下部电极263以及上部电极264之间的压电体202。此外,如果向压电元件200供给驱动信号Vin,并向下部电极263以及上部电极264之间施加电压,则压电元件200将根据该施加的电压而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挠曲,其结果为,压电元件200振动。
在第三板274的上表面开口部上设置有振动板243,在该振动板243上接合有压电元件200的下部电极263。当压电元件200因驱动信号Vin而进行振动时,与压电元件200接合的振动板243也将振动。并且,由于该振动板243的振动从而腔室245的容积(腔室245内的压力)变化,由此使填充于腔室245内的油墨从喷嘴N喷出。
当由于油墨的喷出使得腔室245内的油墨减少的情况下,从储液器246供给油墨。另外,油墨从墨盒31经由油墨取入口311而向储液器246被供给。
图5为表示从-Z方向(也就是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观察头部30的下表面即喷嘴板240时的、设置于头部30中的9M个喷嘴N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9M个喷嘴N以与9个喷出群(9种颜色的油墨)一一对应的方式而被划分为9列的喷嘴列,并被配置于喷嘴板240上。从构成各喷嘴列的M个喷嘴N喷出与该喷嘴列对应的颜色的油墨。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例示了构成各喷嘴列的M个喷嘴N以在X轴方向上排成一列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以构成各喷嘴列的M个喷嘴N中的一部分喷嘴N(例如,第偶数个喷嘴N)与其他的喷嘴N(例如,第奇数个的喷嘴N)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方式而被排列成所谓的交错状。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用“Rx”来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另外,将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为“Rx”的情况下的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间隔称为“点间距Pxd”。另外,将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2个喷嘴N间的X轴方向上的间隔称为“间距Px”。此时,在间距Px与点间距Pxd之间,“Px=Rx*k”的关系成立。在此,k为正的整数,以下称为“喷嘴间距”。
接下来,参照图6对喷出部D的油墨的喷出进行说明。
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当从驱动信号生成部50向压电元件200供给驱动信号Vin时,在该压电元件200中,将产生与施加在电极间的电场相应的应变,从而振动板243将向图中的上方挠曲。由此,与图6(a)所示的初始状态相比,如图6(b)所示,腔室245的容积扩大。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当通过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控制而使驱动信号Vin所表示的电压变化时,振动板243将通过其弹性恢复力而恢复,从而超过初始状态下的振动板243的位置而向图中的下方移动,如图6(c)所示,腔室245的容积急剧地收缩。通过此时在腔室245内产生的压缩压力,充满于腔室245的油墨的一部分将以墨滴的形式从与该腔室245连通的喷嘴N喷出。
图7为表示填充于喷出部D的腔室245内的油墨与空气的界面亦即弯液面Ms的图。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板240(严格来说是喷嘴板240的位于-Z侧的下表面)与弯液面Ms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称为弯液面位置dZ。
此外,一般情况下,弯液面Ms在未喷出油墨的定时由于油墨的表面张力而具有曲线的形状,另外在喷出油墨的定时或者喷出油墨之后的定时具有波浪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某个瞬间的弯液面位置dZ定义为该某个瞬间的喷嘴板240与弯液面Ms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在此,“喷嘴板240与弯液面Ms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并不限定为严格意义上的最大值,例如如图7所示,只需为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的喷嘴N的中央附近的弯液面Ms与喷嘴板240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即可。
其中,弯液面位置dZ只要能够确定弯液面Ms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则可以以任意方式设定。例如,某个瞬间的弯液面位置dZ可以是该某个瞬间的喷嘴板240与弯液面Ms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的平均值或者最小值。另外,例如,弯液面位置dZ也可以是某个瞬间的压印板74(或者,输送至压印板74上的记录介质P)与弯液面Ms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或最小值)。
2.关于印刷模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8至图14对通过印刷数据生成部90而被设定的印刷模式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印刷数据生成部90包括印刷模式设定部91、分辨率转换部92、色转换部93、半色调处理部94以及栅格化部95。
其中,印刷模式设定部91在主机9的CPU执行存储于存储部103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应用程序AP输出图像数据Img的情况下,首先,生成用于使图8以及图9所例示的印刷条件指定画面(所谓的打印机的控制面板)显示在显示部101上的画面显示信息。然后,主机9的CPU基于该画面显示信息而使显示部101显示印刷条件指定画面。
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能够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指定印刷模式。
在此,“印刷模式”为用于规定被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分辨率、用于形成与该图像的各像素对应的点的油墨的喷出量等、喷墨打印机10所执行的印刷处理的动作的信息。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模式作为介质模式m、画质模式g、印刷方向模式h、点种类模式d以及色彩模式c这5种设定模式的组合而被设定。
其中,介质模式m为用于规定作为印刷处理的对象的记录介质P的种类的模式。另外,画质模式g为用于规定在印刷处理中形成的图像的画质的模式。印刷方向模式h为用于规定后述的滑架32的移动方向与油墨的喷出的有无的关系的模式。点种类模式d为用于规定各点的尺寸的种类数的模式。色彩模式c为用于规定在喷墨打印机10中使用的油墨的种类的模式。
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通过在图8中例示的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进行“介质种类的指定”来选择记录介质P的种类,从而能够指定介质模式m,通过进行“画质的指定”从而能够指定画质模式g,通过进行“色彩种类的指定”从而能够指定色彩模式c。
另外,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通过在图9中例示的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进行“印刷方向的指定”从而能够指定印刷方向模式h,通过进行“点种类的指定”从而能够指定点种类模式d。
而且,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还能够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指定印刷模式以外的各种印刷条件,例如指定彩色印刷或者单色印刷的区别或记录介质P的尺寸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模式m为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务必进行指定的必须的设定模式,除此之外的4种设定模式为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不必一定要指定的任意的设定模式。在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未指定介质模式m以外的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印刷模式设定部91将根据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所指定的介质模式m来指定介质模式m以外的4个设定模式,对此将在后文中叙述。
图10为表示构成印刷模式的5种设定模式的各自的设定内容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介质模式m被设定为用于在照片纸张上进行印刷的照片纸张模式、用于在普通纸张上进行印刷的普通纸张模式和用于在织物上进行印刷的织物模式中的任意模式。即,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进行印刷处理的对象的记录介质P中包括照片纸张、普通纸张以及织物。
在此,照片纸张为相纸、光泽相纸、亚光相纸、涂料纸、光泽照片纸张、绸面照片纸张等记录介质P的统称,普通纸张为普通纸、再生纸、高档纸等记录介质P的统称。以下,有时将上述照片纸张以及普通纸张统称为“纸介质”。另外,有时将照片纸张模式以及普通纸张模式统称为“纸介质印刷模式”。
另外,织物为由天然纤维构成的织物(以下,有时简称为“天然纤维”)、由化学纤维构成的织物(以下,有时简称为“化学纤维”)等记录介质P的统称。其中,作为天然纤维,可以例示出丝绸、棉布、羊毛织物等,作为化学纤维,可以例示出尼龙、腈纶、聚酯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含有化学纤维以及天然纤维的织物为“织物介质”的一个示例,用于对织物执行印刷处理的织物模式为“印染印刷模式”的一个示例。
此外,以下,有时会代替以“照片纸张模式”等模式名称来表现各种设定模式,转而通过图10所示的“模式编号”来表现各种设定模式。
具体而言,对于介质模式m,如将照片纸张模式表现为“介质模式m=1”、普通纸张模式表现为“介质模式m=2”、织物模式表现为“介质模式m=3”那样,通过模式编号来进行表现。
当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选择记录介质P的种类(介质种类)时,印刷模式设定部91访问图11所例示的将介质种类与介质模式m对应起来而进行存储的介质种类表格TBL11,取得与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所指定的介质种类对应的介质模式m的模式编号(或者模式名称)。然后,印刷模式设定部91将介质模式m设定为与从介质种类表格TBL11取得的模式编号对应的内容。
此外,虽然在本说明书中,存在以词语或记号来表示数据所表示的值的情况,但这是为了容易理解,实际上数据所表示的值也可以是数值或其他的数据类型。
如图10所示,印刷模式中的画质模式g被设定为用于使画质优先于印刷速度来进行印刷的画质优先模式(画质模式g=1),或者用于使印刷速度优先于画质来进行印刷的速度优先模式(画质模式g=2)中的任意模式。另外,印刷模式中的印刷方向模式h被设定为在滑架32的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往复移动中的前进路径和返返回路径径双方喷出油墨来执行记录介质P的点的形成的双方向模式(印刷方向模式h=1),或者仅在滑架32的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往复移动的前进路径和返返回路径径中的一方喷出油墨来执行记录介质P的点的形成的单方向模式(印刷方向模式h=2)中的任意模式。
另外,印刷模式中的点种类模式d被设定为将各点以“非记录”或“大点”这2种灰度来表现的2位模式(点种类模式d=1),或者将各点以“非记录”、“小点”、“中点”或“大点”这4种灰度来表现的4位模式(点种类模式d=2)中的任意模式。
另外,印刷模式中的色彩模式c被设定为纯黑色模式(色彩模式c=1)、基本色彩模式(色彩模式c=2)、深浅色彩模式(色彩模式c=3)、特别色色彩模式(色彩模式c=4)或者全色色彩模式(色彩模式c=5)中的任意模式。
色转换部93通过参照色彩模式表格TBL12来决定在喷墨打印机10按照所指定的色彩模式c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的、喷墨打印机10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
图12为表示色彩模式表格TBL12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图。如该图所示,色彩模式表格TBL12将色彩模式c与在各色彩模式c中喷墨打印机10可使用的油墨的颜色关联起来而进行存储。
在该图中,圆圈记号“〇”表示在该圆圈记号所处的行中示出的色彩模式c中,能够使用在该圆圈记号所处的列中示出的颜色的油墨。另外,在该图中,叉记号“×”表示在该叉记号所处的行中示出的色彩模式c中,无法使用在该叉记号所处的列中示出的颜色的油墨。
如图12所示,喷墨打印机10在纯黑色模式中能够使用基本色油墨中的黑色的油墨,在基本色彩模式中能够使用4色的基本色油墨,在深浅色彩模式中除了4色的基本色油墨之外能够使用2色的浅色油墨,在特别色色彩模式中除了4色的基本色油墨之外能够使用3色的特别色油墨,在全色色彩模式中能够使用9色的全部颜色的油墨。
如上所述,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通过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选择设定模式来指定印刷模式。
图13中对理论上存在的印刷模式进行表示。如上所述,印刷模式为介质模式m(m=1~3)、画质模式g(g=1~2)、印刷方向模式h(h=1~2)、点种类模式d(d=1~2)以及色彩模式c(c=1~5)这5种设定模式的组合。即,理论上,作为喷墨打印机10可执行的印刷模式,存在3×2×2×2×5=120种样式的印刷模式。
以下,如图13所示,有时将120种样式的印刷模式分别作为(m、g、h、d、c)这5个模式编号的组合而进行表现。例如,当作为介质模式m而指定了织物模式(m=3)、作为画质模式g而指定了画质优先模式(g=1)、作为印刷方向模式h而指定了单方向模式(h=2)、作为点种类模式d而指定了4位模式(d=2)、作为色彩模式c而指定了特别色色彩模式(c=4)的情况下,所指定的印刷模式的模式编号(m、g、h、d、c)如图13所示,被表示为“31224”。
另外,在组合5种设定模式而得出的120种样式的印刷模式中,例如存在印刷的图像的画质明显变差或记录介质P被油墨污染从而印刷处理本身便是失败的等、无法恰当地执行印刷处理的不适当的印刷模式。另外,还存在尽管在画质模式g中选择了画质优先模式但画质却变差,或尽管在画质模式g中选择了速度优先模式但印刷速度却极慢等、执行了违背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的意图的印刷处理的不适当的印刷模式。
因此,对于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而言,期望避免这样的不适当的印刷模式的指定,而指定能够按照与利用者的意图相应的方式恰当地执行印刷处理的适当的印刷模式。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模式设定部91基于表示根据各印刷模式来执行印刷处理的适当程度的评价信息,而判断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指定的各印刷模式适当与否。由此,印刷模式设定部91可防止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指定不适当的印刷模式的情况,并促使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指定适当的印刷模式。
模式评价表格TBL13存储对于120种样式的印刷模式中的各模式的评价信息。
图14为表示模式评价表格TBL13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图。如该图所示,模式评价表格TBL13将5种设定模式的组合(也就是120种样式的印刷模式)分别与评价信息关联起来而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评价信息表示如下4种值中的任值,即,表示印刷模式为在对所指定的记录介质P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为最佳的印刷模式的“最佳”;表示在适当的程度中比最佳印刷模式差但印刷模式不会引起不妥而能够适当地执行印刷的“适当”;表示印刷模式无法适当地执行印刷的“不适当”;以及表示在彩色印刷的情况下为“不适当”而在单色印刷的情况下为“适当”的“限定的适当”。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评价信息设为取“最佳”、“适当”、“不适当”、“限定的适当”这4个值的信息,但这只不过为一个示例,例如也可以是用实际数值来表示印刷的适当程度的信息。
在图14中,以“◎:双重圆圈记号”来表示评价信息为“最佳”的情况,以“○:圆圈记号”来表示“适当”的情况,以“△:三角记号”来表示“限定的适当”的情况,以“×:叉记号”来表示“不适当”的情况。以下,有时将评价信息为“最佳”的印刷模式称为“最佳印刷模式”,将评价信息为“适当”的印刷模式称为“适当印刷模式”,将评价信息为“限定的适当”的印刷模式称为“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将评价信息为“不适当”的印刷模式称为“不适当印刷模式”。
此外,图14只不过示出了模式评价表格TBL13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模式评价表格TBL13例如可以将断定120种样式的印刷模式中的各个模式的信息(例如,模式编号)与各印刷模式的评价信息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存储。
当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不适当印刷模式“×”被指定的情况下,或者尽管彩色印刷被指定但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被指定的情况下,印刷模式设定部91会在彩色印刷显示部101中显示所指定的印刷模式不适当的消息,从而促使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再次指定不同的印刷模式。由此,印刷模式设定部91可防止不适当印刷模式被指定或者在彩色印刷的情况下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被指定的情况。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彩色印刷的情况下,最佳印刷模式“◎”或者适当印刷模式“○”中的任意一个被指定,在单色印刷的情况下,最佳印刷模式“◎”、适当印刷模式“○”或者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中的任意一个被指定,并根据该指定的印刷模式来执行印刷处理。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简便而假设彩色印刷被指定的情况,并将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被指定的情况包含在不适当印刷模式被指定的情况中而进行说明。
另外,当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仅指定5种设定模式中作为必须的指定项目亦即介质模式m的情况下,印刷模式设定部91将通过参照模式评价表格TBL13,而从包含所指定的介质模式m的40种样式的印刷模式中指定符合最佳印刷模式“◎”的印刷模式。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未指定介质模式m以外的设定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印刷模式设定部91而始终指定最佳印刷模式。
3.关于记录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评价信息被预先被存储于模式评价表格TBL13中。该评价信息所表示的值是综合地考虑了所指定的印刷模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0的动作的特性、成为印刷对象的记录介质P的特性、油墨的特性而被设计的。
以下,作为对评价信息的内容(评价信息所表示的值)进行说明的前提,而对在决定评价信息所表示的值时需要考虑的、各记录介质P的特性进行说明。
3.1.关于照片纸张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介质P,假定了照片纸张、普通纸张以及织物。以下,首先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这些记录介质P中的照片纸张的特性进行说明。
图15为对作为照片纸张的一个示例的涂料纸的截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显微镜照片。如该图中例示的那样,一般而言照片纸张具有原纸层和设置在原纸层的表面侧(+Z侧)的油墨容纳层。
油墨容纳层为,为了容纳油墨以使油墨中的颜色材料留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附近而被涂覆在原纸层的表面侧的层,例如包括合成硅等而构成。原纸层为包括纤维素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而构成的层。
图16为例示在照片纸张形成了点Dt1,随后在与形成有点Dt1的像素相邻的像素上形成点Dt2的状况的说明图。在此,相邻像素包括在副扫描方向相邻的情况、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情况以及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之间的倾斜方向上相邻的情况。
在该图所示的示例中,在时刻T1,形成点Dt1的墨滴喷落于照片纸张上。随后,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用于形成点Dt1的墨滴所含的油墨的大多部分被油墨容纳层吸收,并且该墨滴所含的水分蒸发,因此残留于照片纸张的表面上的墨滴的体积减少。因此,即使在时刻T2,形成点Dt2的墨滴喷落于照片纸张上,也能够防止形成点Dt2的墨滴与形成点Dt1的墨滴结合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墨滴的结合连续起来的状态亦即油墨的凝缩之类的、导致印刷画质的恶化的现象的产生。
一般而言,油墨容纳层与例如原纸层等油墨容纳层以外的层相比,每单位体积可吸收的油墨的量较多。因此,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在时刻T3,形成点Dt1的墨滴所含的油墨的大多部分被油墨容纳层吸收,在时刻T4,形成点Dt2的墨滴所含的油墨的大多部分被油墨容纳层吸收。
这样,当如照片纸张那样记录介质P具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下,与记录介质P不具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相比,记录介质P能够容纳更多的油墨,从而能够在记录介质P上再现具有深度的深色。
另外,当如照片纸张那样记录介质P具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下,如图16的时刻T4所示,被喷出在记录介质P上的墨滴所含的油墨的大多部分留在油墨容纳层。更具体而言,由于记录介质P具有油墨容纳层,从而能够将浸透至与油墨容纳层相比被设置在内侧的原纸层的油墨的量抑制得较少,由此能够将油墨的颜色材料留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附近。由此,能够形成色再现性优异的鲜艳的图像。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油墨在记录介质P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扩展的情况称为“(油墨的)浸透”,将油墨在记录介质P的面方向(与含有X轴以及Y轴的面平行的方向)上扩散的情况称为“(油墨的)扩散”。
然后,当向原纸层喷出墨滴的情况下,油墨将在沿着原纸层所含的纤维的方向上扩展,因此油墨的扩展的程度根据纤维的朝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当原纸层的纤维的朝向是朝着预定的面方向(例如,X轴方向)的情况下,油墨仅向该纤维所朝着的预定的面方向广泛地扩散。
与此相对,一般而言,油墨容纳层与原纸层相比能够将油墨的扩散的程度抑制得较小,或者能够使油墨扩散的情况下的扩展的程度均等。即,一般而言,油墨容纳层与原纸层相比,能够使油墨的扩展均等,因此能使油墨的向厚度方向的浸透以及向面方向的扩散均匀,从而容易抑制油墨仅在预定的面方向上过度扩展的情况。
因此,如图16所示,能够防止在油墨被记录介质P吸收后的时刻T3以及T4,形成点Dt1以及Dt2的油墨在记录介质P的内部混合,或者使形成点Dt1以及Dt2的油墨中的在记录介质P的内部混合的油墨的比例减少。
这样,当如照片纸张那样记录介质P具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下,与记录介质P不具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相比,能使形成彼此相邻的2个点的油墨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或者内部混合的可能性降低,或能够将混合的油墨的量尽可能地抑制在少量,或者能够通过尽可能地使油墨的扩散的方向均等从而抑制油墨混合的量仅在特定方向上过大的现象的产生,因此能够形成色再现性优异的鲜艳的图像。
另外,在记录介质P具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下,与不具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相比,可容纳的油墨的允许量较多。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喷出超过记录介质P可容纳的允许量的量的油墨而在记录介质P上产生波浪状的起伏之类的、所谓起皱现象的产生。由此,能够使从喷出部D喷出的墨滴准确地喷落于作为目标的像素的位置上,从而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印刷。
如上所述,照片纸张以在印刷中使用为前提而被开发、生产,并设置有用于容纳油墨的油墨容纳层,因此能够形成防止了油墨的凝缩、油墨的洇渗或起皱现象的发生等的高品质的图像。
3.2.关于普通纸张
接下来,对普通纸张的特性进行说明。普通纸张与照片纸张相同,以在印刷中使用为前提而被开发、生产。
图17为对作为普通纸张的一个示例的普通纸的截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显微镜照片。如该图所例示那样,普通纸张具有原纸层。但是,普通纸张一般不具有油墨容纳层,或者即使在具有油墨容纳层的情况下,与照片纸张相比油墨容纳层的厚度也较薄。因此,在普通纸张中,作为油墨容纳层的代替,而使原纸层担负容纳油墨的作用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上所述,一般而言,原纸层与油墨容纳层相比每单位体积可容纳的油墨量较少。另外,一般原纸层由纤维质构成,因此与油墨容纳层相比,难以对油墨的浸透或扩散中的油墨的扩展程度进行控制。
例如,在普通纸张中,当原纸层由容易浸透或者扩散油墨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与照片纸张相比,油墨的颜色材料不留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附近而较深地浸透至记录介质P的内部,从而无法充分地再现油墨所具有的颜色的可能性升高。另外,在普通纸张中,由于油墨扩散超出应该形成点的像素的区域从而形成在彼此相邻的像素的点上的油墨彼此混合而造成洇色的可能性升高。
另外,例如,在普通纸张中,当原纸层由不易吸收油墨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与照片纸张相比,被喷出在原纸层的表面上的墨滴的体积变小的速度较慢,因此留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油墨彼此凝缩的可能性变高,另外,由于记录介质P的油墨的容纳量较少,因此无法再现具有深度的深色的可能性变高。
如此,尽管普通纸张以在印刷中使用为前提而被开发、生产,但多数情况下,与照片纸张相比,被印刷的图像的画质降低。
3.3.织物
接下来,对织物的特性进行说明。
织物与照片纸张以及普通纸张不同,其大多以对衣装类的加工等为目的而被开发、生产,注重作为衣装类的穿着感、肌肤触感等。因此,通常情况下,织物不具有用于容纳油墨的油墨容纳层。因此,在对织物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作为油墨容纳层的代替,而使织物的纤维担负容纳油墨的作用。
但是,由于织物的纤维并非以在印刷中使用为前提而被开发,因此别说与照片纸张相比,就连与普通纸张相比,被印刷的图像的画质降低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在对织物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优选为在充分考虑织物所具有的特性的基础上执行印刷处理,以使印刷的图像保证一定程度的画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对象的织物中存在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两者的特性不同。因此,以下对天然纤维以及化学纤维分别独立地进行说明。
3.3.1.关于天然纤维
图18为例示在天然纤维上形成点Dt1,随后在与形成有点Dt1的像素相邻的像素上形成点Dt2的状况的说明图。
在该图所示的示例中,在时刻T1,形成点Dt1的墨滴喷落于天然纤维上。随后,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用于形成点Dt1的墨滴所含的油墨的大多部分、特别是墨滴所含的水分等溶剂成分被天然纤维吸收。因此,在时刻T2,当形成点Dt2的墨滴喷落于天然纤维上时,存在形成点Dt2的墨滴与形成点Dt1的墨滴中的在天然纤维中发生了扩散的油墨相接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点Dt2的墨滴所含的油墨由于浸透压的关系等,而存在朝向天然纤维中的形成点Dt1的墨滴所含的油墨(特别是,墨滴所含的油墨的溶剂成分)所扩散的区域扩散(或者浸透)的情况。由此,如图18的时刻T3所示,存在形成点Dt1以及Dt2的墨滴所含的油墨彼此混合,从而产生被印刷的图像的洇渗而成为画质恶化的原因的情况。
另外,天然纤维一般容易吸收油墨,因此存在产生油墨染入至织物的背侧的所谓“背面渗墨”等、无法将油墨所含的颜色材料留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附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担心无法形成色再现性优异的鲜艳颜色的图像,而成为画质恶化的原因。
为了实现高品质的印刷,需要防止上述所说明的成为画质恶化的原因的现象,即在对天然纤维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的因油墨的扩散而导致的洇渗、因油墨的浸透或者背面渗墨而导致的色再现性的恶化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成为画质恶化的原因的现象的至少一部分,将采取以下所示的第一至第三这3个对策。以下,依次对这3个对策进行说明。
第一对策为减少喷出部D为了形成一个点所喷出的油墨的喷出量。
当油墨的喷出量少的情况下,喷落于记录介质P上的墨滴也变小,因此记录介质P中的油墨的扩散的范围也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记录介质P中由于油墨广泛地扩散而导致的洇渗。
另外,当油墨的喷出量少的情况下,与油墨的喷出量多的情况相比,喷落于记录介质P上的墨滴所含的油墨向记录介质P浸透的深度变浅。因此,能够抑制在记录介质P中由于油墨的颜色材料较深地浸透所引起的色再现性的恶化。
第二对策为降低被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分辨率。
当分辨率低的情况下,彼此相邻的2个像素间(点间)的距离变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油墨广泛地扩散,也能够将油墨彼此混合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从而能够抑制由于油墨的扩散而引起的洇渗。
第三对策为减慢印刷速度。其中,在此所说的印刷速度为印刷速度U、主扫描印刷速度Uy、副扫描印刷速度Ux的统称,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
当印刷速度减慢的情况下,能够增长从形成某个点起到形成与该某个点相邻的点的时长。在这种情况下,被天然纤维吸收的油墨所含的水分等溶剂成分的一部分干燥或者蒸发,因此与印刷速度快的情况(油墨的喷出间隔短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彼此相邻的点的油墨彼此混合的程度抑制得较低,从而即使油墨广泛地扩散也能够将图像的洇渗的程度抑制得较低。
图19为例示在天然纤维上形成点Dt1,随后在与形成有点Dt1的像素相邻的像素上形成点Dt2的状况的说明图。图19所示的示例除了代替在时刻T2喷落形成点Dt2的墨滴,转而在经过了时刻T2后的时刻T4喷落该墨滴这一点以外,与图18所示的示例相同。
如图19所示,形成点Dt1的油墨中的被天然纤维吸收并发生了扩散的油墨所含的水分等溶剂成分在从时刻T2到时刻T4的期间干燥而减少。因此,与在图18所示的时刻T2喷落形成点Dt2的墨滴的情况相比,在图19所示的时刻T4喷落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被天然纤维吸收并发生了扩散的形成点Dt1的油墨的溶剂成分中的、与形成点Dt2的墨滴接触的溶剂成分的量。因此,如图19的时刻T5所示,能够减小形成点Dt2的墨滴所含的油墨朝向形成点Dt1的墨滴所含的油墨所扩散的区域浸透或者扩散的扩展的程度。由此,能够降低与彼此相邻的点对应的油墨彼此混合的程度,从而能够抑制图像的洇渗。
3.3.2.关于化学纤维
接下来,对化学纤维的特性进行说明。
一般而言,尼龙、腈纶、聚酯等化学纤维不易吸收油墨,因此墨滴中的留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的部分的体积难以变小,作为其结果,存在相邻像素的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凝缩的情况。
图20为例示在化学纤维上形成点Dt1,随后在与形成有点Dt1的像素相邻的像素上形成点Dt2的状况的说明图。其中,图20(A)为表示凝结的发生的过程的图,图20(B)为表示未发生凝结的情况的图。
在图20(A)所示的示例中,在时刻T1,形成点Dt1的墨滴喷落于化学纤维上。然后,在形成点Dt1的墨滴被化学纤维吸收或蒸发而变小前的时刻T2,喷落形成点Dt2的墨滴。随后,在时刻T3,形成点Dt1的墨滴与形成点Dt2的墨滴结合而形成大的墨滴。其结果为,产生墨滴的结合连续起来的状态亦即油墨的凝缩,成为致使印刷画质的恶化的原因。
作为用于防止这样的、在对化学纤维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的油墨的凝缩的对策,上述的天然纤维的第一至第三对策是有效的。
即,通过实施第一对策,减少油墨的喷出量,从而能够增长彼此相邻的点间的距离,并且能够缩短到墨滴所含的油墨、溶剂成分等干燥为止的时长,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相邻墨滴彼此的结合而产生的凝缩。
另外,通过实施第二对策,降低图像的分辨率,从而也能够增长彼此相邻的点间的距离,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墨滴彼此的结合而产生的凝缩。
另外,通过实施第三对策,减慢印刷速度,从而与印刷速度快的情况相比,彼此相邻的墨滴中率先喷落的墨滴所含的油墨、溶剂成分等被记录介质P吸收或蒸发而变小,结果能够增长相邻的点滴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防止墨滴彼此的结合。
图20(B)例示了在时刻T1喷落形成点Dt1的墨滴,随后在经过了时刻T2后的时刻T4喷落形成点Dt2的墨滴的情况。如图20(B)所示,形成点Dt1的油墨中的附着于化学纤维的表面上的油墨的量(墨滴的体积)在从时刻T1到时刻T4的期间减少,从而点Dt1的墨滴变小。因此,在图20(B)所示的情况下,与图20(A)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形成点Dt1以及Dt2的2个墨滴彼此结合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抑制凝缩的发生。
此外,凝缩有时在天然纤维中也会发生。因此,对于天然纤维同样采取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对策,由此能够与化学纤维的情况相同地抑制凝缩的发生。
另外,上述的织物的第一至第三对策能够作为防止普通纸张中的画质恶化的对策而采用。
3.4.关于记录介质的表面性状
以上对记录介质P的特性中的油墨的吸收特性和应对与油墨的吸收特性相关产生的画质恶化的对策进行了说明。
评价信息考虑上述的记录介质P的油墨的吸收特性来决定。更具体而言,考虑印刷模式是否适当地采取了与油墨吸收特性相关的画质恶化防止对策来决定各评价信息的内容。
此外,在决定评价信息的内容时需要考虑的记录介质P的特性中,除了上述的记录介质P的油墨吸收特性之外,还存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性状。以下,参照图21以及图22对记录介质P的表面性状和应对与记录介质P的表面性状相关产生的画质恶化的对策进行说明。
图21为表示测量本实施方式的各记录介质P的表面性状,具体而言是测量综合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起伏的算术平均值的表。如该图所示,与照片纸张相比,织物的表面尤为粗糙(也就是表面起毛)。此外,关于用于表示表面性状(粗糙度曲线、起伏曲线以及剖面曲线)的用语、定义以及表面性状参数由“JIS B 0601”规定。
在如织物那样表面粗糙度大的记录介质P中,存在组成记录介质P的纤维到达比喷嘴板240靠上表面(+Z侧)并侵入喷嘴N的内部,从而该纤维与被填充至喷出部D的内部的油墨接触的情况。如果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被填充至喷出部D中的油墨接触,则存在油墨顺着该纤维而传播至记录介质P,从而记录介质P被油墨污染的情况。在记录介质P被油墨污染的情况下,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画质降低,并且在该污染可被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目视确认的情况下,印刷处理本身便是失败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这样的、由于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喷出部D内部的油墨接触而产生的记录介质P的污染(以及伴随于记录介质P的污染而产生的印刷画质的恶化),采取以下的第四对策。
第四对策为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将弯液面Ms向+Z方向拉入至喷出部D的内部,以使之远离喷嘴板240的下表面(或者,压印板74上的记录介质P)(以下,有时将弯液面Ms的想+Z方向的拉入简称为“弯液面位置dZ的拉入”)。
图22为用于对弯液面位置dZ的拉入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其中,图22(A)图示了弯液面位置dZ为低位置dZ-L的情况,图22(B)图示了弯液面位置dZ为与低位置dZ-L相比靠+Z侧的高位置dZ-H的情况。
如图22(A)所示,在弯液面位置dZ为低位置dZ-L的情况下,如果记录介质P的纤维侵入喷嘴N的内部,则该纤维将与被填充至喷出部D的内部的油墨接触,作为其结果,记录介质P被污染。
另一方面,如图22(B)所示,当将弯液面位置dZ拉入而将弯液面位置dZ设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下,即使记录介质P的纤维侵入喷嘴N的内部,也能够将该纤维与被填充至喷出部D的内部的油墨接触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作为其结果,能够防止记录介质P的污染。
这样,在印刷的对象为织物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第四对策,从而能够防止由于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被填充至喷出部D的内部的油墨的接触而产生的记录介质P的污染。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仅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实施第四对策,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在对具有与织物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记录介质P亦即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中,也可以实施第四对策。
另外,关于记录介质P的表面性状,也有可能与上述的喷出部D内部的油墨对于记录介质P的污染相反地,产生被喷有油墨的记录介质P对头部30(喷出部D)的污染。
具体而言,在执行双方向模式的印刷处理时,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前进路径中向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后,在返返回路径径中该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头部30接触使油墨附着于头部30而将头部30污染,或者附着有该油墨的记录介质P的纤维本身附着于头部30而将头部30污染的情况。如果头部30被污染,则会因该污染而使印刷品质降低,因此需要通过恢复机构84对头部30进行清洁,产生印刷所涉及的劳力和时间增大的缺陷。
这样的、被喷有油墨的记录介质P对头部30的污染容易在对表面粗糙度大的织物、特别是天然纤维以双方向模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产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被喷有油墨的记录介质P对头部30的污染的缺陷,采取以下的第五对策。
第五对策为禁止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采用双方向模式。
在实施第五对策的情况下,喷墨打印机10仅在前进路径中使喷出部D喷出油墨,在返返回路径径中不从喷出部D喷出油墨而使滑架返回至初始位置(前进路径的印刷的开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喷墨打印机10在返返回路径径中不需要进行使墨滴准确地喷落于目标位置上的滑架32的位置控制,只需简单地使滑架32向初始位置移动即可。因此,能够通过例如将返返回路径径中的滑架32的移动速度加快至使记录介质P的纤维无法附着于头部30的程度等的措施,来防止被喷有油墨的记录介质P对头部30的污染。
4.关于油墨
在印刷处理中优选使用适于对各记录介质P进行印刷的油墨,并应该避免使用不适于对各记录介质P进行印刷的油墨。即,为了减少被印刷的图像的画质变差或印刷处理致使介质被污染的可能性而执行适当的印刷处理,除了考虑上述的记录介质P的特性之外,还需要考虑油墨的特性。
因此,在决定评价信息的内容时,除了记录介质P的特性之外,还需要考虑油墨的特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使用被划分为基本色、特别色、浅色这3种颜色类别的9种(9色)的油墨。在利用喷墨打印机10在记录介质P的预定的区域印刷预定的颜色的情况下,通过组合9种油墨中的多种油墨,从而能够再现该预定的颜色。这种情况下的油墨的组合方式通常存在多个方式。
以下,作为对油墨的特性进行说明的前提,对组合多种油墨来再现预定的颜色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23为例示再现某一种颜色时的油墨占空比与各油墨的点记录率的关系的图。在此,点记录率是指在像素上记录点的概率。例如,当点记录率为10%的情况下,在10像素中将以1像素的比例记录点。另外,油墨占空比为点尺寸(将像素的面积设为100%时记录有点的面积的比例)与点记录率的乘积。即,油墨占空比是指当将作为印刷的对象的预定的区域的面积设为100%时,被形成在该预定的区域内的记录有多个点的面积的比例,换言之,是表示向该预定的区域内喷出的油墨的总量的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理解,假定点尺寸与像素的面积相等的情况。
图23为表示用于再现某个预定的颜色的油墨的组合方式的一个示例的图。如该图所示,该预定的颜色例如通过油墨占空比为80%,将蓝绿色的记录率设为20%、品红色的记录率设为35%、黄色的记录率设为45%、其他颜色的记录率设为0%来实现。
然而,在理想条件下,由记录率10%的蓝绿色、记录率10%的品红色、记录率10%的黄色再现的颜色与由记录率10%的黑色再现的颜色为相同的颜色。因此,例如,由某种油墨的组合再现的颜色与从该某种油墨的组合中将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的记录率各减少5%并且将黑色的记录率增加5%的情况所再现的颜色为相同的颜色。
因此,在图23所示的示例中,油墨占空比为80%时所再现的颜色与油墨占空比为70%时所再现的颜色为相同的颜色。同样,油墨占空比为60%时所再现的颜色、油墨占空比为50%时所再现的颜色以及油墨占空比为40%时所再现的颜色全部与油墨占空比为80%时所再现的颜色为相同的颜色。这样,可见为了降低油墨占空比,只需增加黑色的油墨的记录率即可。
此外,在现实情况下,如果增大黑色的油墨的记录率,则存在黑色的油墨的点的颗粒感增加从而记录介质P的表层的露出程度增加等、有可能成为画质的恶化的原因的问题,因此黑色的油墨的记录率可考虑这些问题与记录介质P的油墨占空比的最大允许值之间的平衡(trade off)来决定。例如,在油墨的容纳量多的照片纸张中,优选为降低黑色的油墨的记录率来增大油墨占空比,相反在油墨的容纳量少的织物中,优选为增高黑色的油墨的记录率来减小油墨占空比。
另外,在该示例中,由记录率10%的蓝绿色再现的颜色与由记录率20%的浅蓝绿色再现的颜色为相同的色,由记录率10%的品红色再现的颜色与由记录率20%的浅品红色再现的颜色为相同的色。因此,例如,由某种油墨的组合再现的颜色与从该某种油墨的组合中将蓝绿色、品红色的记录率各减少10%并且将浅蓝绿色、浅品红色的记录率增加20%的情况所再现的颜色为相同的颜色。因此,在图23所示的示例中,油墨占空比为80%时所再现的颜色与油墨占空比为100%时所再现的颜色为相同的色。
如此,可见如果增加浅色油墨的记录率则油墨占空比将变高,如果减少浅色油墨的记录率则油墨占空比将降低。
在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细化被印刷的图像的灰度的分级(使灰度数增加),提高被印刷的图像的画质。另外,通过使用浅色油墨,使油墨占空比提高,由此还能够减少墨滴的颗粒感,从而减少记录介质P的表层的露出程度。
但是,在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存在油墨占空比变高,超出记录介质P可容纳的油墨量的情况。特别是,在对不具有油墨容纳层的织物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墨滴彼此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结合而引起凝缩、油墨在记录介质P的内部混合而产生洇渗或者产生油墨过深地浸透的背面渗墨等而引起色再现性的降低等、导致画质恶化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由于使用浅色油墨而产生的画质恶化,采取以下的第六对策。
第六对策为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不使用浅色油墨。
即,第六对策为禁止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采用深浅色彩模式以及全色色彩模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浅色油墨为与基本色油墨、特别色油墨相比,油墨所含的水分等溶剂成分的含量较多的油墨(例如,溶剂成分占油墨整体的重量比较高的油墨)的统称。因此,如果采用更为普通的表现形式,则第六对策也可以表现为减少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使用的油墨所含的水分等溶剂成分的含量(缩小溶剂成分占油墨整体的重量比)。
当油墨中的溶剂成分的含量较少的情况下,与溶剂成分的含量较多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在记录介质P中油墨(特别是,油墨的溶剂成分)浸透或者扩散的范围。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油墨广泛地扩散而产生的洇渗、由于油墨较深地浸透而产生的色再现性的恶化等。
然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在织物模式中由于油墨的凝缩、油墨的洇渗或者油墨的浸透所产生的色再现性的恶化等与画质的降低相关的现象的产生,实施与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相比,增大点间的间隔或者减少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等的对策。因此,在织物模式中,与其他的介质模式m相比,当使用多种油墨形成颜色互不相同的多个点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无法将该多个点看做一体的可能性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在织物模式中,与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相比,难以通过使用颜色互不相同的多种油墨来形成颜色互不相同的多个点,从而再现(目视确认)与该多种油墨不同的颜色(中间色)。换言之,在使用多种油墨执行对织物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与使用该多种油墨执行对照片纸张、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的情况相比,难以增大由所使用的多种油墨规定的色空间中的色域(范围),从而不易增加所印刷的图像的灰度数。这样,当在织物模式与其他的介质模式m中使用的油墨的种类为相同的情况下,织物模式与其他的介质模式m相比,被印刷的图像的色再现性匮乏从而画质较差的可能性较高。
而且,在采取第六对策的情况(在织物模式中不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无法将在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中使用的浅色油墨用于织物模式,因此在织物模式中表现的灰度数比在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中表现的灰度数少。在这种情况下,织物模式的色再现性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差的趋势变得更为明显。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出于防止由于采取对织物不使用浅色油墨的第六对策而产生的色再现性的恶化的缺陷等目的,采取以下的第七对策。
第七对策为至少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使用特别色油墨。即,第七对策为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采用特别色色彩模式。
在使用特别色油墨的情况下,与不使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在色空间中可作为图像表现的色域(范围)。例如,当使用黄色的补色亦即绿色的油墨的情况下,能够增大可在蓝绿色与品红色之间表现的色域。
另外,即使在不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在使用特别色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相同地细化灰度。例如,在除了CMYK的基本色油墨之外还使用了绿色的油墨与紫色的油墨这2种颜色的特别色油墨的情况下,除了由品红色的油墨来表现在色空间上与表示该2种颜色的特别色的2根坐标轴之间的坐标轴对应的品红色之外,还能够利用该2种颜色的特别色油墨表现。因此,当使用绿色的油墨与紫色的油墨时,即使在不使用浅品红色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使用浅品红色的情况相同地,实现细致地对品红色的灰度数进行了分级的灰度表现。
这样,在对织物的印刷中,通过使用特别色油墨,从而能够增大在色空间中可表现的色域(范围),并且能够增加可表现的灰度数,由此能够实现与对纸介质的印刷相同的具有足够的色再现性的高品质的图像的印刷。
此外,在对照片纸张、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中,也能够通过特别色油墨的使用来增加灰度数。因此,从提高色再现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对照片纸张、普通纸张也使用特别色油墨。
但是,如上所述,普通纸张与照片纸张相比,可容纳的油墨量较少。
因此,在对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中,在除了基本色油墨以及浅色油墨之外还使用了特别色油墨的情况(即,将3种颜色类别的油墨全部使用的情况)下,有时会超出普通纸张可容纳的油墨量。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产生凝缩、洇渗、起皱现象等的可能性变高,从而导致画质恶化的情况。
另外,普通纸张与织物相比容易使用多种油墨来形成颜色互不相同的多个点,从而再现与该多种油墨不同的颜色。因此,在对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中,即使在仅对基本色油墨进行使用、对基本色油墨以及特别色油墨进行使用或者对基本色油墨以及浅色油墨进行使用之类的、仅使用1种颜色类别或者2种颜色类别的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色再现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中,为了防止由于同时采用基本色油墨、特别色油墨以及浅色油墨而产生的凝缩、洇渗、起皱现象等缺陷,采取以下的第八对策。
第八对策为在对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中避免同时采用基本色油墨、特别色油墨以及浅色油墨这3种类别的油墨。即,第八对策为禁止在对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中采用全色色彩模式。
通过实施第八对策,能够防止凝缩、洇渗、起皱现象等缺陷,另外,如果同时采用2种类别的油墨,则能够提高被印刷的图像的灰度数。
如上所述,通过考虑油墨的特性和与油墨的特性相关的画质恶化防止对策(第六对策至第八对策),从而能够适当地决定评价信息。
此外,当采取上述的第六至第八对策的情况下,有时会针对每个记录介质P而采用不同的色彩模式c。如果色彩模式c不同则在印刷处理中所使用的油墨种类不同,因此存在即使在再现某一种颜色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与各油墨的记录率也不同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色彩模式c而设置色转换表格LUT(参照图1)。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5种色彩模式c(c=1~5),因此与之一一对应地设置有5个色转换表格LUT。
此外,色转换部93通过参照与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设定的色彩模式c(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等中被指定的色彩模式c)对应的色转换表格LUT,而将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的颜色的数据转换为在由喷墨打印机10使用的油墨颜色所规定的色空间中表现的数据。
5.关于动作规定信息
如上所述,评价信息除了考虑记录介质P的特性、油墨的特性之外还考虑喷墨打印机10的动作的特性而被设计。
以下,对规定喷墨打印机10的动作的特性的动作规定信息进行说明。
动作规定信息为考虑与上述的记录介质P的特性相关的对策、特别是第一至第四对策而被确定的信息,并且被预先存储在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中。
印刷数据生成部90的印刷模式设定部91在印刷模式被指定时,访问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取得与所指定的印刷模式对应的动作规定信息。然后,印刷数据生成部90基于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设定的印刷模式所涉及的信息、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取得的动作规定信息而生成印刷数据PD。由此,喷墨打印机10基于印刷模式所涉及的信息与动作规定信息而执行印刷处理。
图24为表示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的图。如该图所示,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将印刷模式和与印刷模式对应的动作规定信息关联起来而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作规定信息针对印刷模式中的介质模式m、画质模式g、点种类模式d的每个组合而被设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将印刷模式中的印刷方向模式h以及色彩模式c以外的3种设定模式的组合与动作规定信息一一对应地进行存储。此外,在该图中,利用变量表示模式编号中的印刷方向模式h与色彩模式c。例如,在该图中,当作为介质模式m而指定了照片纸张模式(m=1)、作为画质模式g而指定了啦画质优先模式(g=1)、作为点种类模式d而指定了4位模式(d=2)的情况下,将模式编号(m、g、h、d、c)表示为“11h2c”。这种情况下的模式编号“11h2c”是指印刷方向模式h包括“1”以及“2”双方的情况,色彩模式c包括“1”至“5”中的任意情况。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动作规定信息表示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分辨率R、驱动频率F、重叠数S以及弯液面位置dZ。
以下,对这些动作规定信息的内容、动作规定信息的各值的设定条件进行说明。
5.1.关于最大点形成油墨量
首先,对动作规定信息中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进行说明。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为向记录介质P的与一个像素对应的区域喷出的油墨量(油墨的重量或者体积)的最大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多个在记录介质P上对像素进行记录的方法。具体而言,作为第一方法,存在从喷出部D向与像素对应的区域仅喷出1次墨滴而形成一个点的方法。另外,作为第二方法,存在从喷出部D向与像素对应的区域喷出2次以上的墨滴从而喷落2个以上的墨滴,并且使该喷落的2个以上的墨滴结合从而最终形成一个点的方法。另外,作为第三方法,存在从喷出部D向与像素对应的区域喷出2次以上的墨滴从而喷落2个以上的墨滴,并且不使该2个以上的墨滴结合从而最终形成2个以上的点的方法。也就是说,第三方法为在第二方法中喷落的2个以上的墨滴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未结合的情况。
在此,为了区别用于表现一个像素而以与各像素一一对应的方式最终被形成的点,和在形成与一个像素一一对应的点之前临时设置的点,而将前者简单地表现为“点”,而将后者表现为“临时的点”。
更具体而言,在第一方法中,通过从喷出部D向与像素对应的区域仅喷出1次墨滴而形成的一个点相当于“临时点”,同时也相当于“点”。另外,在第二方法中,通过从喷出部D向与像素对应的区域喷出2次以上的墨滴而临时形成的2个以上的点分别相当于“临时点”,而该2个以上的临时点结合并最终形成的一个点相当于“点”。另外,在第三方法中,通过从喷出部D向与像素对应的区域喷出2次以上的墨滴而临时形成的2个以上的点分别相当于“临时点”,并且该2个以上的临时点的集合相当于“点”。也就是说,在第三方法中,“点”包括多个临时点。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在从喷出部D进行2次以上的墨滴喷出的情况下,是以使在与像素对应的区域内形成的2个以上的临时点结合的方式喷出油墨的。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0中,作为像素的记录方法,采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方法中的第一方法以及第二方法。其中,作为像素的记录方法,喷墨打印机10也可以采用第三方法。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一个像素对应的区域内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最终形成一个点。另外,一个点由1个或者多个临时点形成。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为用于形成一个点(前者的“点”)所喷出的油墨量的最大值。此外,虽然在图16以及图18至图20中所说明的点Dt1以及Dt2是指前者的“点”,但也可以指代后者的“临时点”。
以下,用“W1”至“W12”来表示与图24所示的12个模式编号(11h1c、11h2c、…、32h2c)对应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
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考虑上述的第一对策而进行设定。
如上所述,第一对策为为了防止由于油墨的洇渗、色再现性的恶化、墨滴的凝缩等缺陷所导致的画质恶化,而减少用于形成一个点的油墨的喷出量。与照片纸张具有油墨容纳层相对,织物不具有油墨容纳层,普通纸张通过原纸层容纳油墨。因此,增多油墨的喷出量的情况下的画质恶化的程度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大,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小。因此,实施第一对策的必要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织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比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少的方式来确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一条件”)。
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使织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W9~W12)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W5~W8)少,并使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W5~W8)比照片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W1~W4)少。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织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大值小于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小值,并且使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大值小于照片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小值。在该图例中,织物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大值为W12(14纳克),普通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小值为W5(16纳克)。另外,普通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大值为W8(22纳克),照片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小值为W3(24纳克)。
其中,“第一条件”所涉及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设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可以以织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大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小值以下,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小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即,可以不考虑照片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与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关系来设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也可以以包括织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大值与照片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小值相等的情况,或者与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最小值相等的情况的方式来设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
另外,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例如在介质模式m以外的设定模式为相同的情况下,还可以以织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下,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下的方式进行设定。例如,以使与模式编号“11h1c”、“21h1c”、“31h1c”对应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W1、W5、W9)满足“W9≤W1”以及“W9≤W5”的方式来设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除了满足用于与第一对策对应的第一条件之外,还满足用于实现印刷画质的提高的各种条件的方式来设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照片纸张模式中,以使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为大于等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量的方式来设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二条件”)。
照片纸张具有油墨容纳层,因此可容纳的油墨量多。当油墨容纳层容纳大量的油墨的情况下,与容纳少量的油墨的情况相比,能够再现具有深度的颜色。因此,在照片纸张中,在相比印刷速度使画质优先的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相比,向与各像素对应的区域喷出大量的油墨,由此能够再现具有深度的颜色,从而印刷高画质的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普通纸张模式以及织物模式中,以使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为小于等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量的方式来设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三条件”)。
普通纸张、织物与照片纸张相比可容纳的油墨量少。因此,如果喷出大量的油墨,则发生凝缩、洇渗等的可能性变高,画质降低。因此,在普通纸张以及织物中,在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相比,将向与各像素对应的区域喷出的油墨量设为少量,从而印刷抑制了凝缩、洇渗等的可能性的高画质的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模式m以及画质模式g为相同的情况下,以使2位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为小于等于4位模式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量的方式来设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四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2位模式的分辨率R高于4位模式的分辨率R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2位模式的情况下、也就是分辨率R高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为小于等于4位模式的情况下、也就是分辨率R低的情况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从而防止在2位模式的情况下彼此相邻的墨滴彼此过于接近的情况,由此将发生凝缩、洇渗等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
5.2.关于分辨率
接下来,对动作规定信息中的分辨率R进行说明。
分辨率R在本说明书中定义为每单位面积的像素数,也就是为最终可形成在每单位面积上的点数。另外,将主扫描方向的分辨率Ry(以下,简称为“分辨率Ry”)定义为可形成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单位长度内的点数,将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Rx(以下,简称为“分辨率Rx”)定义为可形成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单位长度内的点数。也就是说,在本说明书中,将分辨率R定义为“(分辨率Ry)×(分辨率Rx)”。此外,以下例示“单位长度”为1英寸、“单位面积”为1平方英寸的情况而进行说明。
以下,用“R1”~“R12”来表示与图24所示的12个模式编号(11h1c、11h2c、…、32h2c)对应的分辨率R。
分辨率R考虑上述的第二对策而被确定。
如上所述,第二对策为了由于防止油墨的洇渗、墨滴的凝缩等缺陷所导致的画质恶化,而降低被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分辨率R。由于油墨的扩散所产生的洇渗、由于墨滴的结合所产生的凝缩等发生的可能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因此,实施第二对策的必要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比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低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五条件”)。
此外,如上所述,分辨率R为“(分辨率Ry)×(分辨率Rx)”。因此,为使一个介质模式m(例如,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比其他介质模式m(例如,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低,需要满足使一个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y比其他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y低的条件或者使一个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x比其他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x低的条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以满足第五条件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而以满足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y低于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y的条件以及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x低于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x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y以及分辨率Rx。
以下,对上述的第五条件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虽然为分辨率R的说明,但该说明对于分辨率Ry以及分辨率Rx也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第五条件为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R9~R12)低于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R1~R4)并且低于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R5~R8)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更具体而言,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大值小于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小值,并且小于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小值。在该图例中,织物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的最大值为R9(800×800dpi),照片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的最小值为R4(1000×1000dpi),普通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的最小值为R8(900×900dpi)。
其中,“第五条件”的分辨率R的设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可以以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大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小值以下,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小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另外,分辨率R例如也可以考虑照片纸张模式与普通纸张模式的关系,而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大值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小值以下,并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大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的最小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另外,分辨率R例如在介质模式m以外的设定模式为相同的情况下,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以下,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分辨率R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以与模式编号“11h1c”、“21h1c”、“31h1c”对应的分辨率R(R1、R5、R9)满足“R9≤R1”以及”R9≤R5”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除了满足用于与第二对策对应的第五条件之外,还满足以下的各种条件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介质模式m中,以使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为大于等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的分辨率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六条件”)。在使画质优先于印刷速度的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相比,提高分辨率R,从而能够实现高精细的图像的印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模式m以及画质模式g为相同的情况下,以使2位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大于等于4位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的分辨率的方式来设定分辨率R(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七条件”)。
如上所述,2位模式以2灰度表现各点,4位模式以4灰度表现各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2位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高于4位模式的情况下的分辨率R,从而能够将2位模式的画质升高至与4位模式的画质相同的程度。
5.3.关于驱动频率
接下来,对动作规定信息中的驱动频率F进行说明。
驱动频率F为一个喷出部D在单位时间内可形成的点数。随着驱动频率F升高,一个喷出部D在单位时间可形成的点数增多,从而印刷速度提高。
以下,用“F1”~“F12”表示与图24所示的12个模式编号(11h1c、11h2c、…、32h2c)对应的驱动频率F。
驱动频率F考虑上述的第三对策而被设定。如上所述,第三对策中,为了防止由于油墨的洇渗、墨滴的凝缩等缺陷所产生的画质恶化,而减慢印刷速度。由于油墨的扩散所产生的洇渗、由于油墨的结合所产生的凝缩等发生的可能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因此,实施第三对策的必要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织物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低于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方式来设定驱动频率F(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八条件”)。
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使织物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F9~F12)低于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F1~F4),并且低于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F5~F8)。更具体而言,使织物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大值小于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小值,并且小于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小值。在该图例中,织物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大值为F11(16000Hz),照片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小值为F2(48000Hz),普通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小值为R6(32000Hz)。
其中,“第八条件”的驱动频率F的设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可以以使织物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大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小值以下,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小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另外,驱动频率F例如可以还考虑照片纸张模式与普通纸张模式的关系,以使织物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大值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小值以下,并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大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的最小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另外,驱动频率F例如在介质模式m以外的设定模式为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以使织物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以下,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以与模式编号“11h1c”、“21h1c”、“31h1c”对应的驱动频率F(F1,F5,F9)满足“F9≤F1”以及”F9≤F5”的方式来设定驱动频率F。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除了满足用于与第三对策对应的第八条件之外,还满足以下的各种条件的方式来设定驱动频率F。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介质模式m中,以使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为小于等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的驱动频率的方式来设定驱动频率F(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九条件”)。在使画质优先于印刷速度的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相比,降低驱动频率F,从而使得印刷速度减慢,由此能够降低洇渗、凝缩等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实现高品质的图像的印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模式m以及画质模式g为相同的情况下,以使2位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为大于等于4位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的驱动频率的方式来设定驱动频率F(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十条件”)。
2位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信号Com的波形的形状与4位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信号Com的波形的形状相比为较为单纯的波形,对此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因此,能够使2位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高于4位模式的情况下的驱动频率F,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快2位模式的情况下的印刷速度。
5.4.关于重叠数S
接下来,对动作规定信息中的重叠数S进行说明。
重叠数S为为了形成应该在记录介质P上的于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1行的像素列上(1条光栅线上)形成的全部的点所执行的主扫描(行程)的次数。
在此,主扫描(行程)为在滑架32于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在该移动的前进路径中从喷出部D喷出油墨的情况下的、与该前进路径相当的1次主扫描以及在该移动的返回路径中从喷出部D喷出油墨的情况下的、与该返回路径相当的1次主扫描的统称。
例如,在重叠数S为“2”的情况下,通过在1行的像素列(光栅线)上执行2次主扫描(行程)而形成与该1行的像素列上的全部的像素对应的点。
更详细而言,在重叠数S为“2”的情况下,如果印刷模式为仅在前进路径中喷出油墨的单方向模式,则滑架32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2次执行2次主扫描,从而形成1行的像素列上的所有点,如果印刷模式为在前进路径和返回路径双方喷出油墨的双方向模式,则滑架32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1次执行2次的主扫描,从而形成1行的像素列上的所有点。在这些情况下,通常在1次主扫描中,间隔1像素而间断地形成点。
因此,随着重叠数S增大,用于形成1行的像素列上的所有点所需的主扫描的次数增加,其结果为,印刷速度降低。以下,用“S1”~“S12”表示与图24所示的12个模式编号(11h1c、11h2c、…、32h2c)对应的重叠数S。
重叠数S考虑上述的第三对策被设定。
如上所述,实施第三对策的必要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织物模式下的重叠数S比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大的方式来设定重叠数S(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十一条件”)。
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使织物模式下的重叠数S(S9~S12)比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S1~S4)大,并且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S5~S8)大。更具体而言,使织物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小值比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大值大,并且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大值大。在该图例中,织物模式的情况下的重叠数S的最小值为S11(28次)等,照片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重叠数S的最大值为S1(4次)等,普通纸张模式的情况下的重叠数S的最大值为S5(6次)等。
其中,“第十一条件”的重叠数S的设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可以以使织物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小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大值以上,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大值以上的方式来进行设定。另外,重叠数S例如也可以考虑照片纸张模式与普通纸张模式的关系,以使织物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小值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大值以上,并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小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的最大值以上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另外,重叠数S在例如介质模式m以外的设定模式为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以使织物模式下的重叠数S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以上,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重叠数S以上的方式来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以与模式编号“11h1c”、“21h1c”、“31h1c”对应的重叠数S(S1、S5、S9)满足“S9≥S1”以及”S9≥S5”的方式来设定重叠数S。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除了满足用于与第三对策对应的第十一条件之外,还满足以下的条件的方式来设定重叠数S。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介质模式m中,以使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重叠数S在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重叠数S以上的方式来设定重叠数S(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十二条件”)。在使画质优先于印刷速度的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与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相比,增大重叠数S,从而使得印刷速度减慢,由此能够降低洇渗、凝缩等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实现高品质的图像的印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模式m以及画质模式g为相同的情况下,将重叠数S设为相同的值。
5.5.关于弯液面位置
接下来,对动作规定信息中的弯液面位置dZ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弯液面位置dZ为弯液面Ms的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规定信息中被设定为高位置dZ-H或者低位置dZ-L这2个值中的任意值。
以下,用“dZ1”~”dZ12”表示与图24所示的12个模式编号(11h1c、11h2c、…、32h2c)对应的弯液面位置dZ。
弯液面位置dZ考虑上述的第四对策而被设定。
如上所述,第四对策中,为了防止由于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喷出部D内部的油墨接触所产生的记录介质P的污染,而拉入弯液面位置dZ。由于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喷出部D内部的油墨接触而产生的记录介质P的污染的可能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因此,实施第四对策的必要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织物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设定为与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相比向+Z侧被拉入的位置(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十三条件”)。
具体而言,使织物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dZ9~dZ12)与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dZ1~dZ4)相比靠+Z侧,并且与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dZ5~dZ8)相比靠+Z侧。更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使织物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处于高位置dZ-H,使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处于低位置dZ-L,另外使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处于低位置dZ-L。
此外,对在动作规定信息中将弯液面位置dZ设定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以及设定为低位置dZ-L的情况各自的、从喷出部D喷出油墨时的实时的弯液面位置dZ的变化的方式将另行进行说明。
6.关于喷墨打印机的印刷速度
作为喷墨打印机10的动作的特性,除了由动作规定信息规定的值(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分辨率R、驱动频率F、重叠数S以及弯液面位置dZ)之外,还存在印刷速度U、主扫描印刷速度Uy(“主扫描速度”的一个示例)以及副扫描印刷速度Ux(“副扫描速度”的一个示例)。以下,将这些印刷速度U、主扫描印刷速度Uy以及副扫描印刷速度Ux统称为“印刷性能”。此外,评价信息在对喷墨打印机10的动作特性中的喷墨打印机10的印刷性能也进行了考虑的基础上设定其内容。
以下,对喷墨打印机10的印刷性能进行说明。
印刷速度U为喷墨打印机10在单位时间内可印刷的记录介质P的面积。该印刷速度U基于动作规定信息中的分辨率R、驱动频率F以及重叠数S、点种类模式d的设定内容、喷墨打印机10所具有的喷嘴N的个数(总喷嘴数)而被设定。
主扫描印刷速度Uy为喷墨打印机10的一个喷嘴在单位时间内可形成点的记录介质P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该主扫描印刷速度Uy基于动作规定信息中的分辨率Ry、驱动频率F以及重叠数S、点种类模式d的设定内容而被设定。
副扫描印刷速度Ux为喷墨打印机10在单位时间内可印刷的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该副扫描印刷速度Ux基于印刷速度U、记录介质P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记录介质P的尺寸)而被设定。
图25为将喷墨打印机10的印刷性能与印刷模式关联起来而进行存储的印刷性能表格TBL15的数据构造的一个示例。
喷墨打印机10的印刷性能基于被存储在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中的动作规定信息、喷墨打印机10可印刷的记录介质P的尺寸等而被预先计算,并被存储于印刷性能表格TBL15上。
此外,在图25中,作为印刷速度U,例示了在1分钟(60秒)内可印刷的A4尺寸(8.27×11.69英寸≒96.68平方英寸)的记录介质P的张数。即,在该图所示的示例中,印刷速度U基于驱动频率F、分辨率R以及重叠数S而由下式(1)给出。
印刷速度U
={“60秒”×F×”总喷嘴数”}÷
{(R×Sד滑架移动系数”ד96.68”)}…式(1)
在此,滑架移动系数为,表示在将双方向模式中从开始一个像素列的印刷到开始下一个像素列的印刷所需的时间设为“1”的情况下,在单方向模式中从开始一个像素列的印刷到开始下一个像素列的印刷所需的时长的系数。在该图所示的示例中,假定滑架移动系数为“1.2”。另外,在该图所示的示例中,假定总喷嘴数为“1000”。
另外,在该图中,作为主扫描印刷速度Uy,例示了在喷墨打印机10对A4尺寸的记录介质P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各喷嘴N在1分钟(60秒)内可形成点的记录介质P的行数。即,在该图所示的示例中,主扫描印刷速度Uy基于驱动频率F、分辨率Ry以及重叠数S而由下式(2)给出。
主扫描印刷速度Uy
={“60秒”×F}÷
{Ry×Sד滑架移动系数”ד8.27”)}…式(2)
此外,副扫描印刷速度Ux原则上(即,以对与计算印刷速度U的情况相同的尺寸的记录介质P进行印刷处理为前提时)与印刷速度U成比例。因此,在该图中,省略了副扫描印刷速度Ux的图示。
用于计算印刷速度U、主扫描印刷速度Uy以及副扫描印刷速度Ux的信息,即分辨率R、驱动频率F、重叠数S以及点种类模式d的设定内容(以下,将这些总称为“印刷速度规定信息”)考虑上述的第三对策而被设定。
如上所述,实施第三对策的必要性在对织物的印刷的情况下最高,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的情况下最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第一印刷速度”的一个示例)比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第二印刷速度”的一个示例)慢的方式来设定印刷速度规定信息(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作“第十四条件”)。
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织物模式下的主扫描印刷速度Uy比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主扫描印刷速度Uy慢的方式来设定印刷速度规定信息(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十五条件”)。
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副扫描印刷速度Ux比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副扫描印刷速度Ux慢的方式来设定印刷速度规定信息(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十六条件”)。
以下,对上述的第十四条件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虽然为第十四条件的说明,但该说明对于第十五条件以及第十六条件也相同。
如图25所示,第十四条件中,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比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慢并且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慢的方式来设定印刷速度规定信息。更具体而言,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大值比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小值慢并且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小值慢的方式来设定印刷速度规定信息。
其中,“第十四条件”的印刷速度规定信息的设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可以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大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小值以下,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的印刷速度U的最小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另外,印刷速度规定信息例如还可以考虑照片纸张模式与普通纸张模式的关系,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大值在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小值以下,并且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大值在照片纸张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的最小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另外,印刷速度规定信息例如在介质模式m以外的设定模式为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在照片纸张模式的印刷速度U以下,并且在普通纸张模式的印刷速度U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以与模式编号“11111”、“21111”、“31111”对应的印刷速度U满足“(模式编号31111的速度)≤(模式编号11111的速度)”以及“(模式编号31111的速度)≤(模式编号21111的速度)”的方式来设定印刷速度规定信息。
另外,印刷速度规定信息例如可以以使织物模式的印刷速度U在预定的速度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设定。
7.关于评价信息
接下来,对评价信息进行说明。
评价信息考虑上述的第一对策至第八对策和用于与这些对策对应的第一条件至第十六条件来决定其内容(值)。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当地采取第一对策至第八对策的全部对策,并且将动作规定信息满足第一条件至第十六条件的全部条件的印刷模式设为“最佳印刷模式”、“适当印刷模式”或者“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将除此以外的印刷模式设为“不适当印刷模式”。
此外,在以使动作规定信息满足第一条件至第十六条件的全部条件的方式来进行设定的情况下,可以看做适当地采取了第一对策至第四对策的全部对策。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以使动作规定信息满足第一条件至第十六条件的全部条件的方式来进行设定的情况下,根据是否适当地实施了第五对策至第八对策来决定评价信息的内容。
以下,提及第五对策至第八对策并对评价信息的具体的内容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五对策为“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禁止双方向模式的采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为了与第五对策对应,将多个印刷模式中的介质模式m为“织物模式”且印刷方向模式h相当于“双方向模式”的印刷模式设为不适当印刷模式。
另外,如上所述,第六对策为“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禁止深浅色彩模式以及全色色彩模式的采用”,另外,第七对策为“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采用特别色色彩模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为了与第六对策以及第七对策对应,将多个印刷模式中的介质模式m为“织物模式”且色彩模式c相当于“特别色色彩模式”以外的色彩模式c的印刷模式设为不适当印刷模式。
另外,如上所述,第八对策为“在对普通纸张的印刷处理中禁止全色色彩模式的采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为了与第八对策对应,将多个印刷模式中的介质模式m为“普通纸张模式”且色彩模式c相当于“全色色彩模式”的印刷模式设为不适当印刷模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将多个印刷模式中的介质模式m为“照片纸张模式”或者“普通纸张模式”且画质模式g为“画质优先模式”、并且色彩模式c相当于“纯黑色模式”的印刷模式设为不适当印刷模式。由此,即使在进行单色印刷的情况下,也会同时采用黑色的油墨和其他颜色的油墨,因此与通过仅使用黑色的油墨的纯黑色模式来执行印刷的情况相比,能够具有深度的黑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属于各介质模式m的40种样式的印刷模式中只有一个印刷模式被分类为最佳印刷模式“图中为◎”。
更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在照片纸张模式中,模式编号“11225”的印刷模式被分类为最佳印刷模式。
照片纸张通常为出于进行高品质的印刷的目的而被使用的记录介质P。因此,在对照片纸张的印刷中,通过将最能够提高画质的印刷模式,即“画质优先模式”、“单方向模式”、“4位模式”以及“全色色彩模式”的组合设为“最佳印刷模式”,从而能够执行高品质的印刷这一与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的需求对应的印刷处理。
另外,在普通纸张模式中,模式编号“22112”的印刷模式被分类为最佳印刷模式。
普通纸张为日常使用的记录介质P,在印刷处理中多数情况下相比画质更注重印刷速度,并且还要求降低印刷所涉及的成本。因此,在对普通纸张的印刷中,通过将相当于最能够加快印刷速度的“速度优先模式”、“双方向模式”以及“2位模式”的印刷模式,且相当于不使用特别色油墨、浅色油墨等能够降低油墨的成本的“基本色彩模式”的印刷模式设为“最佳印刷模式”,从而能够执行与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的需求对应的印刷处理。
另外,在织物模式中,印刷模式“31224”的印刷模式被分类为最佳印刷模式。
织物为作为衣服等而被使用的记录介质P,多数情况下以提高衣服等外观设计性为目的而被执行印刷处理。即,在对织物的印刷中大多使画质优先。因此,在对织物的印刷中,通过将采用最能够提高画质的“画质优先模式”、“单方向模式”、“4位模式”以及“特别色色彩模式”的组合的印刷模式设为“最佳印刷模式”,从而能够执行与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的需求对应的印刷处理。
如上所述,将多个印刷模式中的部分印刷模式设为“最佳印刷模式”以及“不适当印刷模式”。而且,将多个印刷模式中的作为“最佳印刷模式”或者“不适当印刷模式”的印刷模式以外的印刷模式设为“适当印刷模式”或者“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
具体而言,将作为“最佳印刷模式”或者“不适当印刷模式”的印刷模式以外的印刷模式中的、色彩模式c为“纯黑色模式”并且介质模式m为“照片纸张模式”或者“普通纸张模式”的印刷模式设为“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
此外,将作为“最佳印刷模式”、“不适当印刷模式”或者“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的印刷模式以外的印刷模式设为“适当印刷模式”。
如上所述,存储在图14所示的模式评价表格TBL13中的评价信息被设定。
印刷数据生成部90的印刷模式设定部91基于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被指定的设定模式和模式评价表格TBL13所存储的评价信息来设定印刷模式。另外,印刷模式设定部91从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中取得与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设定的印刷模式对应的动作规定信息。分辨率转换部92将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为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取得的动作规定信息所含的分辨率R。
色转换部93通过参照与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设定的印刷模式的色彩模式c对应的色转换表格LUT,而将图像数据Img所表示的图像的颜色的数据转换为在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指定的印刷模式的色彩模式c中由喷墨打印机10所使用的油墨颜色规定的色空间中表现的颜色的数据。另外,色转换部93通过参照色彩模式表格TBL12,而决定在印刷处理中喷墨打印机10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
半色调处理部94进行基于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设定的印刷模式中的印刷方向模式h的设定内容以及点种类模式d的设定内容,与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取得的动作规定信息中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分辨率R、驱动频率F、重叠数S等而决定应该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点配置、点尺寸等的半色调处理。
栅格化部95进行将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按照应该向喷墨打印机10传送的数据顺序排列的栅格化处理,并基于栅格化后的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数据PD。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数据PD除了栅格化后的图像数据之外,例如还包括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设定的印刷模式的各种设定模式的内容与印刷模式设定部91所取得的动作规定信息。
8.驱动信号生成部的结构以及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26至图31对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26为表示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结构的框图。如图26所示,驱动信号生成部50与9M个喷出部D一一对应地具有9M个由移位寄存器SR、锁存电路LT、解码器DC以及传输门TGa以及TGb构成的组。以下,存在将构成上述9M个组的各要素按照附图中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称为1段、2段、…、9M段的情况。
从控制部60向驱动信号生成部50供给时钟信号CL、印刷信号SI、锁存信号LAT、转换信号CH以及驱动波形信号Com(Com-A、Com-B)。
在此,印刷信号SI为在形成与一个图像对应的点时,规定由从各喷出部D(各喷嘴N)喷出的油墨所形成的点尺寸的种类的数字信号,例如以串行的方式从控制部60与时钟信号CL同步地向驱动信号生成部50供给。
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印刷信号SI在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的情况下,利用第一位b1以及第二位b2这2位来规定由从各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所形成的点尺寸的种类,在点种类模式d为2位模式的情况下,利用第一位b1这1位来规定由从各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所形成的点尺寸的种类。在此,由从各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形成的点尺寸的种类在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的情况下,为非记录、小点、中点以及大点这4种尺寸,从而能够在记录介质P的各像素中表现4灰度,在点种类模式d为2位模式的情况下,为非记录、记录这两种尺寸,从而能够在记录介质P的各像素中表现2灰度。
移位寄存器SR分别针对与各喷出部D对应的每个位而临时保持印刷信号SI。详细而言,与9M个喷出部D一一对应的1段、2段、…、9M段的9M个移位寄存器SR相互纵连连接,并且以串行的方式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根据时钟信号CL而依次向后段被传送。此外,在向所有9M个移位寄存器SR传送了印刷信号SI的定时,停止时钟信号CL的供给,从而维持9M个移位寄存器SR分别保持印刷信号SI中与自身对应的2位量(4位模式的情况)或者1位量(2位模式的情况)的数据的状态。
9M个锁存电路LT分别在锁存信号LAT上升的定时,将被保持于各个9M个移位寄存器SR中的与各段对应的3位量的印刷信号SI一并锁存。图26中,SI[1]、SI[2]、…、SI[9M]分别表示由与1段、2段、…、9M段的移位寄存器SR对应的锁存电路LT锁存的2位量(4位模式的情况)或者1位量(2位模式的情况)的印刷信号SI。
另外,作为喷墨打印机10执行印刷处理的期间的动作期间由多个单位期间Tu构成。单位期间Tu的时长基于在印刷数据生成部90中所决定的驱动频率F而进行设定。更具体而言,单位期间Tu为“1/F”。
此外,当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的情况下,各单位期间Tu被划分为控制期间Ts1和随后的控制期间Ts2。在此,控制期间Ts1以及Ts2可以具有互为相等的时长。
控制部60每隔单位期间Tu便向驱动信号生成部50供给印刷信号SI,并且以使锁存电路LT每隔单位期间Tu便锁存印刷信号SI[1]、SI[2]、…、SI[9M]的方式来控制驱动信号生成部50。即,控制部60控制驱动信号生成部50,以使每隔单位期间Tu便向9M个喷出部D供给驱动信号Vin。
解码器DC对由锁存电路LT锁存的2位量(4位模式的情况)或者1位量(2位模式的情况)的印刷信号SI进行解码,并输出选择信号Sa以及Sb。
图27为表示当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的情况下,解码器DC所进行的解码的内容的说明图。如图27所示,在与m段(m为满足1≤m≤9M的自然数)对应的印刷信号SI[m]所表示的内容例如为(b1,b2)=(1,0)的情况下,m段的解码器DC在控制期间Ts1将选择信号Sa设定为高电平H并且将选择信号Sb设定为低电平L,在控制期间Ts2将选择信号Sb设定为高电平H并且将选择信号Sa设定为低电平L。
图28为表示在点种类模式d为2位模式的情况下,解码器DC进行的解码的内容的说明图。如图28所示,在印刷信号SI[m]所表示的内容例如为b1=(1)的情况下,m段的解码器DC在单位期间Tu内将选择信号Sa设定为高电平H并且将选择信号Sb设定为低电平L。
回到图26进行说明。如图26所示,驱动信号生成部50具有9M个传输门TGa以及TGb的组合。这些9M个传输门TGa以及TGb的组合被设置为与9M个喷出部D一一对应。
传输门TGa在选择信号Sa为H电平时导通,在为L电平时截止。传输门TGb在选择信号Sb为H电平时导通,在为L电平时截止。
向传输门TGa的一端供给驱动波形信号Com-A,向传输门TGb的一端供给驱动波形信号Com-B。另外,传输门TGa以及TGb的另一端被共通地连接于向喷出部D输出的输出端OTN。
由图27以及图28可见,在m段中,传输门TGa以及TGb双方不会同时导通。因此,当传输门TGa以及TGb的一方导通的情况下,驱动波形信号Com-A以及Com-B中的某一方被选择,所选择的驱动波形信号Com被作为驱动信号Vin[m]而向m段的喷出部D的压电元件200被供给。
图29为表示在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的情况下,用于对各单位期间Tu内的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如图29所示,单位期间Tu为由控制部60输出的锁存信号LAT规定的期间。另外,单位期间Tu所含的控制期间Ts1以及Ts2为由控制部60输出的锁存信号LAT以及转换信号CH规定的期间。
控制部60每隔单位期间Tu便向驱动信号生成部50供给印刷信号SI。另外,9M个锁存电路LT在锁存信号LAT的上升的定时、即单位期间Tu开始的定时,输出印刷信号SI[1]、SI[2]、…、SI[9M]。另外,m段的解码器DC基于图27所示的表格的内容而对由锁存信号LAT锁存的2位量的印刷信号SI[m]进行解码,并在控制期间Ts1以及Ts2中的各个期间输出选择信号Sa以及Sb。
因此,驱动信号生成部50在控制期间Ts1以及Ts2中的各个期间选择驱动波形信号Com-A或者Com-B中的一方,并将所选择的驱动波形信号Com-A或者Com-B作为驱动信号Vin[m]而向m段的喷出部D供给。
图29(A)表示在4位模式中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低位置dZ-L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信号Com的波形。
另外,图29(B)表示在4位模式中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信号Com的波形。
如图29(A)所示,当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低位置dZ-L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期间Tu内从控制部60被供给的驱动波形信号Com-A具有包含被设置在控制期间Ts1内的单位波形PA1和设置在控制期间Ts2内的单位波形PA2的波形。
这些单位波形PA1以及PA2根据与印刷数据生成部90所设定的印刷模式对应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而被设定。更具体而言,单位波形PA1以及PA2被设定为在利用具有单位波形PA1的驱动信号Vin驱动喷出部D的情况下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与在利用具有单位波形PA2的驱动信号Vin驱动喷出部D的情况下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的合计值为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
另外,单位波形PA1以及PA2被设定为,使基于单位波形PA1而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比基于单位波形PA2而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多。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单位波形PA1以及PA2被设定为,使单位波形PA1的最高电位与最低电位的电位差dV1比单位波形PA2的最高电位与最低电位的电位差dV2大。
此外,单位波形PA1以及PA2被设定为,单位波形PA1以及PA2的开始以及结束的定时的电位均为基准电位Vc的波形。
另外,如图29(A)所示,当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低位置dZ-L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期间Tu内从控制部60被供给的驱动波形信号Com-B具有包含被设置在控制期间Ts1内的单位波形PB1和设置在控制期间Ts2内的单位波形PB2的波形。
这些单位波形PB1以及PB2例如为用于使喷出部D进行微振动的波形,并被设定为在喷出部D由单位波形PB1或者PB2驱动的情况下,不会使油墨从该喷出部D喷出的波形。
此外,单位波形PB1以及PB2被设定为,单位波形PB1以及PB2的开始以及结束的定正的电位均为基准电位Vc。
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b2)=(1,1)的情况下,m段的喷出部D在该单位期间Tu内喷出基于单位波形PA1的中等程度的量的油墨和基于单位波形PA2的小程度的量的油墨。并且,这两次喷出的油墨在记录介质P上合为一体,因此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与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相当的油墨量的大点。
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b2)=(1,0)的情况下,m段的喷出部D在该单位期间Tu内喷出基于单位波形PA1的中等程度的量的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中点。
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b2)=(0,1)的情况下,m段的喷出部D在该单位期间Tu内喷出基于单位波形PA2的小程度的量的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小点。
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b2)=(0,0)的情况下,不从m段的喷出部D喷出油墨,从而不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为非记录)。
如图29(B)所示,在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期间Tu内从控制部60被供给的驱动波形信号Com-A具有包含被设置在控制期间Ts1内的单位波形PA1h和设置在控制期间Ts2内的单位波形PA2h的波形。
这些单位波形PA1h以及PA2h被设定为基于单位波形PA1h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与基于单位波形PA2h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的合计值为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与。
另外,单位波形PA1h以及PA2h被设定为,使基于单位波形PA1h而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比基于单位波形PA2h而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多,例如,使单位波形PA1h的最高电位与最低电位的电位差dV1h比单位波形PA2h的最高电位与最低电位的电位差dV2h大。
此外,单位波形PA1h以及PA2h被设定为单位波形PA1以及PA2的开始的定时以及结束的定时的电位均为拉入电位Vch的波形。在此,拉入电位Vch是将向喷出部D供给拉入电位Vch的驱动信号Vin时的弯液面位置dZ与向喷出部D供给基准电位Vc的驱动信号Vin时的弯液面位置dZ而向+Z侧(喷出部D的腔室245的内部侧)拉入的电位。
如图29(B)所示,在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期间Tu内从控制部60被供给的驱动波形信号Com-B具有包含被设置在控制期间Ts1内的单位波形PB1h和被设置在控制期间Ts2内的单位波形PB2h的波形。
这些单位波形PB1h以及PB2h与单位波形PB1以及PB2相同,例如为用于使喷出部D进行微振动的波形,并被设定为在由单位波形PB1h以及PB2h驱动喷出部D的情况下,使油墨不从该喷出部D喷出的波形。
此外,单位波形PB1h以及PB2h被设定为,单位波形PB1h以及PB2h的开始的定时以及结束的定时的电位均为拉入电位Vch。
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b2)=(1,1)的情况下,m段的喷出部D在该单位期间Tu内喷出基于单位波形PA1h的中等程度的量的油墨和基于单位波形PA2h的小程度的量的油墨。并且,这两次喷出的油墨在记录介质P上合为一体,因此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与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相当的油墨量的大点。
同样,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b2)=(1,0)的情况下,m段的喷出部D在该单位期间Tu内喷出基于单位波形PA1h的中等程度的量的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中点。
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b2)=(0,1)的情况下,m段的喷出部D在该单位期间Tu内喷出基于单位波形PA2h的小程度的量的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小点。
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b2)=(0,0)的情况下,不从m段的喷出部D喷出油墨,从而不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为非记录)。
图30为在点种类模式d为2位模式的情况下,用于对各单位期间Tu内的驱动信号生成部5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如图30所示,在2位模式中,与4位模式的区别在于,不从控制部60供给转换信号CH,且单位期间Tu未被划分为控制期间Ts1以及Ts2。m段的解码器DC基于图28所示的表格的内容对由锁存信号LAT锁存的1位部量的印刷信号SI[m]解码,且每隔单位期间Tu便输出选择信号Sa或者Sb。即,驱动信号生成部50在各单位期间Tu内选择驱动波形信号Com-A或者Com-B中的一方,并将所选择的驱动波形信号Com-A或者Com-B作为驱动信号Vin[m]而向m段的喷出部D供给。
图30(A)图示了在2位模式中,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低位置dZ-L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信号Com的波形。
另外,图30(B)图示了在2位模式中,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信号Com的波形。
如图30(A)所示,当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低位置dZ-L的情况下,驱动波形信号Com-A的波形为单位波形PA3。单位波形PA3根据与印刷数据生成部90所设定的印刷模式对应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而被设定,并被设定为在利用具有单位波形PA3的驱动信号Vin驱动喷出部D的情况下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为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此外,单位波形PA3的最高电位与最低电位的电位差为dV3,单位波形PA3的开始以及结束的定时的电位为基准电位Vc。
另外,如图30(A)所示,当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低位置dZ-L的情况下,驱动波形信号Com-B的波形为单位波形PB3。单位波形PB3与单位波形PB1等相同,为在由单位波形PB3驱动喷出部D的情况下,不会使油墨从该喷出部D喷出的波形。此外,单位波形PB3的开始以及结束的定时的电位为基准电位Vc。
当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1”的情况下,m段的喷出部D在该单位期间Tu内基于单位波形PA3喷出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
另外,当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0”的情况下,不从m段的喷出部D喷出油墨,从而不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为非记录)。
如图30(B)所示,当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下,驱动波形信号Com-A的波形成为单位波形PA3h。单位波形PA3h被设定为在利用具有单位波形PA3h的驱动信号Vin驱动喷出部D的情况下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量为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此外,单位波形PA3h的最高电位与最低电位的电位差为dV3h,单位波形PA3的开始以及结束的定时的电位为拉入电位Vch。
另外,如图30(B)所示,当弯液面位置dZ被设定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下,驱动波形信号Com-B的波形成为单位波形PB3h。单位波形PB3h与单位波形PB1等相同,为在由单位波形PB3h驱动喷出部D的情况下,不会使油墨从该喷出部D喷出的波形。此外,单位波形PB3h的开始以及结束的正时的电位为拉入电位Vch。
当在单位期间Tu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1”的情况下,m段的喷出部D在该单位期间Tu内基于单位波形PA3h而喷出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另外,当在单位期间Tu内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m]的内容为b1=“0”的情况下,不从m段的喷出部D喷出油墨,从而不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为非记录)。
图31为表示各单位期间Tu内的弯液面位置dZ的变动的说明图。此外,在该图中为了简便,例示了各单位期间Tu未被划分为控制期间Ts1以及Ts2的2位模式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各单位期间Tu内,由于喷出部D由驱动信号Vin驱动,因此在各单位期间Tu内弯液面位置dZ也发生变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此种方式弯液面位置dZ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用单位期间Tu内的弯液面位置的平均值来表示单位期间Tu内的弯液面位置dZ。但是,在弯液面位置dZ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单位期间Tu内的弯液面位置dZ形成为单位期间Tu内的任意定时(例如,在2位模式的情况下单位期间Tu开始的定时,或在4位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期间Ts1、控制期间Ts2开始的定时等)的弯液面位置。
如图31(A)所示,在印刷数据生成部90将弯液面位置dZ设定为低位置dZ-L的情况下,控制部60在喷出部D喷出油墨的情况(A1)下以及不喷出油墨的情况(A2)下,生成使单位期间Tu内的弯液面位置dZ(例如,单位期间Tu内的弯液面位置dZ的平均值,或者单位期间Tu开始的正时的弯液面位置dZ)为低位置dZ-L的波形的驱动波形信号Com。
同样,如图31(B)所示,在印刷数据生成部90中将弯液面位置dZ设定为高位置dZ-H的情况下,控制部60在喷出部D喷出油墨的情况(B1)下以及不喷出油墨的情况(B2)下,生成使单位期间Tu内的弯液面位置dZ为高位置dZ-H的波形的驱动波形信号Com。
9.关于点记录方式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点记录方式进行说明。
在此,点记录方式为,在喷墨打印机10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规定属于各喷嘴列的各喷出部D(各喷嘴N)喷出油墨的像素位置与行程的关系的方式。此外,以下首先对作为一般情况下所使用的点记录方式的隔行扫描记录方式进行说明。
隔行扫描记录方式是指当喷嘴间距k为2以上时采用的记录方式。当喷嘴间距k为2以上的情况下,在1次的主扫描(行程)中,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喷嘴之间留有无法记录的光栅线。因此,在隔行扫描记录方式中,将在该1次的主扫描中无法记录的光栅线上的像素在其他主扫描时进行记录。
图32为用于表示通常的隔行扫描记录方式的基本的条件的说明图。图32(A)图示了使用4个喷嘴N的情况下的副扫描输送的一个示例,图32(B)图示了其点记录方式的参数。
在图32(A)中,含有数字的实线的圆圈表示各行程的4个喷嘴N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如上所述,“行程”是指1次量的主扫描。圆圈中的数字0~3是指喷嘴N的编号(喷嘴编号)。每当结束1次的主扫描时,4个喷嘴N的位置便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严格来说,副扫描方向的输送通过由供纸电机71(参照图2以及图3)输送记录介质P来实现。因此,4个喷嘴N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是指,相对于记录介质P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如图32(A)的左端所示,在该示例中,副扫描输送量L为4点这一固定值。因此,每当进行副扫描输送时,4个喷嘴N的位置以4点为单位而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各喷嘴在1次的主扫描中将各自的光栅线上的全部的点位置(也称为“像素位置”)作为记录对象。此外,如上所述,将在各光栅线(也称为“主扫描线”)上进行的主扫描的总计次数称为“重叠数(S)”。
在图32(A)的右端图示了记录各光栅线上的点的喷嘴N的编号。此外,在由从表示喷嘴N的副扫描方向位置的圆圈记号向右方(主扫描方向)延伸的虚线描绘的光栅线中,其上下的光栅线的至少一方无法记录,因此实际上点的记录被禁止。另一方面,由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实线描绘的光栅线的前后的光栅线均为可由点记录的范围。以下,将这种实际上可进行记录的范围称为有效记录范围(或者“有效印刷范围”、“印刷执行区域”、“记录执行区域”)。
在图32(B)中图示了关于该点记录方式的各种的参数。在点记录方式的参数中包含喷嘴间距k(点)、使用喷嘴个数Nuse(个)、重叠数S、实效喷嘴个数Neff(个)、副扫描输送量L(点)。
在图32的示例中,喷嘴间距k为3点。使用喷嘴个数Nuse为4个。此外,使用喷嘴个数Nuse为被安装的多个喷嘴N中实际上使用的喷嘴N的个数。在该示例中,重叠数S为“1”。实效喷嘴个数Neff为将使用喷嘴个数Nuse除以重叠数S而得出的值。该实效喷嘴个数Neff可以认为是表示在1次的主扫描中点记录结束后的光栅线的实质条数。
在图32(B)的表格中示出了各行程中的副扫描输送量L、其累计值Lsum和喷嘴的偏置Noff。
在此,偏置Noff表示在将最初的行程1中的喷嘴N的周期性的位置(图32中隔4点的位置)假定成偏置为0的基准位置时,之后的各行程中的喷嘴N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从基准位置离开了几点的值。例如,如图32(A)所示,在行程1之后,喷嘴N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了副扫描输送量L(4点)。另一方面,喷嘴间距k为3点。因此,行程2中的喷嘴N的偏置Noff为“1”(参照图32(A))。同样,行程3中的喷嘴N的位置从初始位置移动了Lsum=8点,其偏置Noff为“2”。行程4中的喷嘴N的位置从初始位置移动了Lsum=12点,其偏置Noff为“0”。在3次的副扫描输送后的行程4中,喷嘴N的偏置Noff返回“0”,因此以3次的副扫描作为1循环,通过重复该循环,从而能够记录有效记录范围内的光栅线上的全部的点。
由图32的示例可见,当喷嘴N的位置处于从初始位置离开了喷嘴间距k的整数倍的位置时,偏置Noff为“0”。另外,偏置Noff由将副扫描输送量L的累计值Lsum除以喷嘴间距k后的余数“Lsum%k”给出。在此,“%”为表示取除算的余数的运算符。此外,如果考虑喷嘴N的初始位置为周期性的位置,则还可认为偏置Noff表示喷嘴N的相位从初始位置偏移的偏移量。
在重叠数S为“1”的情况下,为了使在有效记录范围内作为记录对象的光栅线不产生缺漏、重复,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c1:1循环的副扫描输送次数与喷嘴间距k相等。
条件c2:1循环中的各次的副扫描输送后的喷嘴N的偏置Noff为“0”~“k-1”的范围内的互不相同的值。
条件c3:副扫描的平均输送量“Lsum/k”与使用喷嘴个数Nuse相等。换言之,每1循环的副扫描输送量L的累计值Lsum同将使用喷嘴个数Nuse与喷嘴间距k相乘而得到的值“Nuse×k”相等。
上述的各条件可以通过如下的考虑来理解。由于在相邻的喷嘴N之间存在(k-1)条的光栅线,因此为了在1循环内在这些(k-1)条的光栅线上进行记录并返回喷嘴的基准位置(偏置Noff为“0”的位置),1循环的副扫描输送的次数成为k次。如果1循环的副扫描输送不足k次,则记录的光栅线将产生缺漏,另一方面如果1循环的副扫描输送多于k次,则记录的光栅线将产生重复。因此,上述的条件c1成立。
当1循环的副扫描输送为k次时,只有在各次的副扫描输送后的偏置Noff的值为“0”~”k-1”的范围内的互不相同的值时,才不会使记录的光栅线产生缺漏、重复。因此,上述条件c2成立。
如果同时满足所述条件c1以及条件c2,则在1循环期间内Nuse个的各喷嘴分别进行k条的光栅线的记录。因此,在1循环中进行“Nuse×k”条的光栅线的记录。
另一方面,如果满足上述条件c3,则如图32(A)所示,1循环后(k次的副扫描输送后)的喷嘴N的位置来到从初始的喷嘴位置离开“Nuse×k”条光栅线的位置。因此,通过满足上述条件c1~c3,从而能够在上述“Nuse×k”条光栅线的范围内不使被记录的光栅线产生缺漏、重复。
图33为用于表示重叠数S为2以上的情况下的点记录方式的基本的条件的说明图。在重叠数S为2以上的情况下,在相同的光栅线上执行S次的主扫描。将重叠数S为2以上的点记录方式称为“重叠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假定重叠数S为2以上的情况。因此,在本发明中,作为点记录方式采用将在以下进行说明的重叠方式。其中,图24所示的重叠数S不过为示例,本发明可以包括重叠数S为“1”的情况,并且作为点记录方式也可以采用上述的隔行扫描记录方式。
图33所示的点记录方式(重叠方式)为,在图32(B)所示的点记录方式的参数中变更了重叠数S与副扫描输送量L的方式。如图33(A)所示,图33的点记录方式的副扫描输送量L为2点这一固定值。在图33(A)中,用菱形表示第偶数次的行程的喷嘴N的位置,用圆圈表示第奇数次的行程的喷嘴N的位置,以此将两者区分开。
通常,如图33(A)的右端所示,在第偶数次的行程中被记录的点位置与在第奇数次的行程中被记录的点位置在主扫描方向偏移1点的量。因此,同一光栅线上的多个点通过不同的2个喷嘴N而分别间断地被记录。例如,有效记录范围内的最上端的光栅线在行程2中通过2号的喷嘴N以隔1点的方式间断地被记录后,在行程5中通过0号的喷嘴N以隔1点的方式而间断地被记录。在重叠数为“S”的重叠方式中,喷嘴N在间断的定时被驱动,使得各喷嘴N在1次的主扫描中进行1点记录后,禁止“S-1”点记录。
这样,将在各主扫描时以光栅线上的间断的像素位置为记录对象的重叠方式称为“间断重叠方式”。此外,还可以代替以间断的像素位置为记录对象,转而在各主扫描时以光栅线上的全部的像素位置为记录对象。即,当在1条的光栅线上执行S次的主扫描时,可以允许在相同的像素位置重叠打点。将这样的重叠方式称为“重叠打点重叠方式”或者“完全重叠方式”。
此外,在间断重叠方式中,由于只需使记录相同光栅线的多个喷嘴N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相互偏移即可,因此各主扫描时的实际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除了图33(A)所示的情况以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各种情况。例如,可以在行程2中不在主扫描方向上偏移而记录由圆圈表示的位置的点,并在行程5中在主扫描方向上偏移而记录由菱形表示的位置的点。
在图33(B)的表的最下段示出了1循环中的各行程的偏置Noff的值。1循环包括6次的行程,从行程2到行程7的各行程的偏置Noff包括2次的“0~2”的范围内的值。另外,从行程2到行程4的3次的行程的偏置Noff的变化与从行程5到行程7的3次的行程的偏置Noff的变化相等。如图33(A)的左端所示,1循环的6次的行程可以划分为每组3次的2组的小周期。即,当重叠数为“S”的情况下,1循环通过重复S次小周期而结束。
当重叠数S为2以上的整数的情况下,将上述的条件c1~c3改写为如下的条件c1a、c2a、c3a。
条件c1a:1循环的副扫描输送次数同喷嘴间距k与重叠数S相乘所得到的值(k×S)相等。
条件c2a:1循环中的各次的副扫描输送后的喷嘴N的偏置Noff为“0”~“k-1”的范围内的值,各个值分别被重复S次。
条件c3a:副扫描的平均输送量{Lsum/(k×S)}与实效喷嘴个数Neff(=“Nuse/S”)相等。换言之,1循环中的副扫描输送量L的累计值Lsum同实效喷嘴个数Neff与副扫描输送次数(k×S)相乘所得的值{Neff×(k×S)}相等。
上述的条件c1a~c3a在重叠数S为“1”的情况下也成立。因此,条件c1a~c3a与重叠数S的值无关,被认为是关于点记录方式而普遍成立的条件。即,只要满足上述的3个条件c1a~c3a,便能够在有效记录范围中不使被记录的点产生缺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其中,在采用间断重叠方式的情况下,还需要满足使记录相同的光栅线的喷嘴N的记录位置相互在主扫描方向上偏移的条件。另外,在采用重叠打点重叠方式的情况下,只需满足上述的条件c1a~c3a即可,并在各行程中将全部的像素位置作为记录对象。
此外,虽然在图32以及图33中,对于副扫描输送量L为固定值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条件c1a~c3a并不局限于副扫描输送量L为固定值的情况,还可以应用于作为副扫描输送量而使用多个不同的值的组合的情况。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副扫描输送量L为固定值的副扫描输送称为“定规输送”,将作为副扫描输送量L而使用多个不同的值的组合的副扫描输送称为“变规输送”。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点记录方式而采用图33中所说明的重叠方式,但是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以下的图34至图40中所说明的第一至第四例的点记录方式。
图34为表示本发明可采用的点记录方式中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一例的说明图。在图34中,作为点记录方式的第一例的参数的一个示例,假定喷嘴间距k=4、使用喷嘴个数Nuse=12、重叠数S=4、副扫描输送量L=3的情况。这些参数满足上述的条件c1a~c3a。因此,能够在不使被记录的点产生缺漏和不必要的重复的条件下执行印刷。另外,如在记录方式的基本的条件中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喷嘴间距k为“4”且重叠数S为“4”,因此在1循环中包括16次的行程。在图34中示出了该1循环所含的16次的行程的一部分。
图34的右端所示的像素位置编号表示各光栅线上的像素的排列的顺序,圆圈内的编号表示负责该像素位置的点的形成的行程的编号。例如,第一个光栅线通过#1、#5、#9和#13这4次的行程形成点。即,当将n设定为“0”以上的整数时,关于第一条光栅线,像素位置编号为(1+4×n)号的点由#1的行程形成,像素位置编号为(2+4×n)号的点由#5的行程形成,像素位置编号为(3+4×n)号的点由#9的行程形成,像素位置编号为(4+4×n)号的点由#13的行程形成。同样,第二条光栅线上的点由#4、#8、#12和#16的行程形成,第三条光栅线上的点由#3、#7、#11和#15的行程形成,第四条光栅线上的点由#2、#6、#10和#14的行程形成。
这样,当将α设为“0”以上的整数时,第(1+3×α)条光栅线由#1、#5、#9和#13的行程形成,第(2+3×α)条光栅线由#4、#8、#12和#16的行程形成,第(3+3×α)条光栅线由#3、#7、#11和#15的行程形成,第(4+3×α)条光栅线由#2、#6、#10和#14的行程形成。
控制部60决定印刷信号SI(参照图27以及图28)的内容,以便形成这样的光栅线。
具体而言,例如,为了通过#1的行程在第一条光栅线的像素位置编号为(1+4×n)号的像素上形成点,只需在#1的行程中将印刷信号SI所表示的值只针对(1+4×n)号的像素位置设为“记录”,而针对(2+4×n)、(3+4×n)以及(4+4×n)号的像素位置设为“非记录”即可。
在此,印刷信号SI的内容表示“记录”的情况是指,在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时,为(b1,b2)=(1,1)、(1,0)、(0,1)中的任意情况,而在点种类模式d为2位模式时,为b1=“1”的情况。另外,印刷信号SI的内容表示“非记录”的情况是指,在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时,为(b1,b2)=(0,0)的情况,而在点种类模式d为2位模式时,为b1=“0”的情况。
在该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的点形成的时间间隔例如在将各行程所需的时间设为5秒时,在光栅编号为1号且像素位置编号为1号的像素(由行程1记录)和光栅编号为1号且像素位置编号为2号的像素(由行程5记录)的情况下,为20秒。这样,当重叠数S为2以上时,将由多个行程形成1条光栅线,因此能使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点不在连续的主扫描中形成,而是通过不连续的主扫描形成。其结果为,先被形成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上的点的墨滴颇为干燥,从而抑制了墨滴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凝结或者洇渗。
其中,当着眼于像素位置编号为1的像素位置时,光栅编号为5的像素由#1的行程负责,光栅编号为4的像素由#2的行程负责,光栅编号为3的像素由#3的行程负责,光栅编号为2的像素由#4的行程负责。这样,#1、#2、#3…之类的连续的行程在副扫描方向上依次相邻。另外,关于其他像素位置也同样如此。
图35为表示本发明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的说明图。该点记录方式的参数与点记录方式的第一例的参数相同,但各行程所记录的像素位置与第一例的点记录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对于第(1+4×α)条与第(3+4×α)条的光栅线而言,与点记录方式的第一例相同,但对于与之相邻的第(2+4×α)条与第(4+4×α)条光栅线而言,像素位置不同。例如,在该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中,像素位置编号为(1+4×n)号的点由#10的行程形成,像素位置编号为(2+4×n)号的点由#14的行程形成,像素位置编号为(3+4×n)号的点由#2的行程形成,像素位置编号为(4+4×n)号的点由#6的行程形成,而在第一例中区别在于是由其他的行程形成的。
图36为表示本发明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一例与第二例的各行程中的记录点的像素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在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的第(4+4×m)条光栅线和点记录方式的第一例的第(4+4×m)条光栅线中,行程#2、#6、#10、#14所记录的像素的像素位置编号被置换。具体而言,(1+4×n)号与第(2+4×n)号的点和像素位置编号为(3+4×n)号与(4+4×n)号的点被置换。该置换可通过变更印刷信号SI所表示的值来实现。
这样,通过变更各行程中的印刷信号SI所表示的值,以变更负责各像素位置的记录的行程,从而能够不使连续的行程对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点进行记录。
其中,当着眼于在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之间的倾斜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时,在该第二例中存在连续的行程负责记录的像素。具体而言,为#4、#5的行程与#8、#9的行程。其中,在倾斜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与在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相比,距离的间隔较大,因此比较不易引起凝结等的发生。
图37为表示本发明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三例的说明图。在图37中,作为点记录方式的第三例的参数的一个示例,假定喷嘴间距k=4、使用喷嘴个数Nuse=20、重叠数S=5、副扫描输送量L=3的情况。这些参数满足上述的条件c1a~c3a。因此,能够在不使被记录的点产生缺漏和不必要的重复的条件下执行印刷。
与图35所示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的区别在于,将重叠数S从“4”增大至“5”,从而增大了各行程负责记录的像素位置的自由度。
图38为表示本发明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与第三例中的各行程的点记录位置的说明图。在图35所示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中,可以从4处的像素位置选择各行程进行记录的位置,而在该点记录方式的第三例中,可以从像素位置编号为(1+5×n)、(2+5×n)、(3+5×n)、(4+5×n)以及(5+5×n)的5处的像素位置选择各行程进行记录的像素位置。其结果为,在该点记录方式的第三例中,即便对于在倾斜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也能够以不存在连续地进行记录的行程的方式进行记录。
图39为表示本发明的点记录方式的第四例的说明图。与图35所示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的差别在于,副扫描输送为变规输送。在该点记录方式的第四例中,通过将副扫描输送从定规输送变更为变规输送,从而置换了一部分行程所负责的光栅线。具体而言,在#5的行程与#6的行程之间,和#9的行程与#10的行程之间置换了进行记录的像素。
图40为表示本发明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与第四例中的各行程的点记录位置的说明图。将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与点记录方式的第四例中的各行程的点记录位置进行比较,#5的行程在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中记录第(1+4×α)条光栅线,而在点记录方式的第四例中记录第(4+4×α)条光栅线。另一方面,#6的行程在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中记录第(4+4×α)条光栅线,而在点记录方式的第四例中记录第(1+4×α)条光栅线。另外,#9,#10的行程也以同样的方式被置换
行程负责记录的光栅线的置换可以通过将各行程的副扫描输送量L部分变更来进行。具体而言,如图39所示,#5的行程与#6的行程的置换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即,与点记录方式的第二例中的固定的副扫描输送量L=3相对,在点记录方式的第四例中,能够使#5的行程以副扫描输送量L=2输送,使#6的行程以副扫描输送量L=5输送,使#7的行程以副扫描输送量L=2输送。#9的行程与#10的行程的置换也可同样通过调整副扫描输送量来进行。
由上述的点记录方式的第一至第四例可见,可以通过调整各行程的印刷信号SI所表示的值的内容、各行程的副扫描输送量L来变更各行程负责记录的像素。这样,能够通过适当地变更各行程负责记录的像素,从而错开相邻的像素的记录的定时。
上述的第三对策(特别是减慢对织物的印刷速度)如上所述是以延长从形成某个点起到形成与该某个点相邻的点为止的时长为目的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对于在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或者倾斜方向中的任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以不存在连续地进行记录的行程的方式来记录点的点记录方式(例如,点记录方式的第三例或第四例)。以下,将“对于在任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以不存在连续地进行记录的行程的方式来记录点”称为“第十七条件”。通过采用满足第十七条件的点记录方式,从而能够有效地采取第三对策,由此能够防止凝结、洇渗的发生,进而能够抑制印刷图像的恶化。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也可以采用上述的隔行扫描记录方式、各种重叠方式。
10.第一实施方式的结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动作规定信息设定为满足第一条件至第十六条件,并且作为点记录方式而采用满足第十七条件的方式,从而在各印刷模式中适当地采取第一对策至第四对策。另外,将未采取第五对策至第八对策的印刷模式设为不适当印刷模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采取第一对策至第八对策的印刷模式执行印刷处理。
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在未采取这些对策的情况下对照片纸张、普通纸张以及织物执行印刷处理时所产生的各种缺陷,例如,油墨的凝缩、油墨的洇渗、起皱现象的产生、由于油墨所含的颜色材料的浸透而产生的色再现性的恶化、由于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喷出部D内的油墨的接触所产生的记录介质P的污染、由于记录介质P的纤维等附着所导致的喷出部D(喷嘴N)的污染等。由此,能够通过一个印刷装置1执行对照片纸张以及普通纸张等纸介质的印刷处理和对织物的印刷处理,对于具有对纸介质的印刷和对织物的印刷双方的需求的利用者而言,能够实现印刷所涉及的成本的削减和便利性的提高。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无需执行对织物的印刷所特有的各种处理,如作为在向织物喷出油墨前进行的前处理,而涂覆用于防止油墨的洇渗的洇渗防止剂,或者作为在向织物喷出油墨后进行的后处理,而对织物进行加热以使喷落的油墨稳定地定影在织物上等。因此,与进行这些对织物的印刷所特有的印刷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喷墨打印机10的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中,无需进行用于使油墨的溶剂成分挥发的加热处理等后处理(即使不进行也能够执行印刷处理)。因此,对于尼龙等不耐热的化学纤维,也能够在不损害记录介质P的条件下进行印刷处理。
另外,在对织物的印刷中,以往进行涂覆用于使油墨定影在织物上的前处理剂、后处理剂(洇渗防止剂)等的处理。但是,如一部分的化学纤维那样,存在前处理剂或后处理剂无法发挥其功能的记录介质P。因此,在这些记录介质P中,即使如以往那样进行涂覆前处理剂或后处理剂等的处理,也无法使油墨稳定地定影。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中,不进行涂覆用于使油墨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的前处理剂或后处理剂(洇渗防止剂)等的处理,便能够使油墨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因此,对于如化学纤维那样使前处理剂或后处理剂无效的记录介质P,也能够使油墨稳定地定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中,无需进行涂覆用于使油墨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的前处理剂或后处理剂(洇渗防止剂)等的处理,因此无需根据记录介质P的厚度、材质来对前处理剂、后处理剂等涂覆量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简化喷墨打印机10的控制。
B.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印刷模式被设定为介质模式m、画质模式g、印刷方向模式h、点种类模式d以及色彩模式c这5种设定模式的组合。
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41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印刷模式被设定为除了介质模式m、画质模式g、印刷方向模式h、点种类模式d以及色彩模式c之外,还包括介质种类模式p的合计6种设定模式的组合。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除了印刷模式所含的设定模式的种类、动作规定信息的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不同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作用、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沿用在以上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对于以下进行说明的改变例也同样如此)。
图41为表示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模式的6种设定模式各自的设定内容的说明图。
如该图所示,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模式中的除介质种类模式p之外的5种设定模式的内容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定模式的内容相同。
另外,如图41所示,介质种类模式p中,作为在照片纸张模式被指定时可指定的介质种类模式p,包括与对相纸、光泽相纸、亚光相纸、涂料纸、光泽照片纸张以及绸面照片纸张的印刷分别对应的相纸模式(p=11)、光泽相纸模式(p=12)、亚光相纸模式(p=13)、涂料纸模式(p=14)、光泽照片纸张模式(p=15)以及绸面照片纸张模式(p=16)。
另外,介质种类模式p中,作为在普通纸张模式被指定时可指定的介质种类模式p,包括与对普通纸、再生纸以及高档纸的印刷分别对应的普通纸模式(p=21)、再生纸模式(p=22)以及高档纸模式(p=23)。
另外,介质种类模式p中,作为在织物模式被指定时可指定的介质种类模式p,包括与对天然纤维以及化学纤维的印刷分别对应的天然纤维模式(p=31)以及化学纤维模式(p=32)。
图42为表示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A的数据构造的概要的图。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A与图24所示的动作规定信息表格TBL14相同,将印刷模式和与印刷模式对应的动作规定信息关联起来而进行存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动作规定信息针对印刷模式中的介质模式m、介质种类模式p、画质模式g、印刷方向模式h以及点种类模式d的每个组合而被设定。其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弯液面位置dZ以外的动作规定信息,与介质种类模式p的设定内容无关地,针对介质模式m、画质模式g以及点种类模式d的每个组合而被设定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内容(参照图24)。
此外,在图42中,仅图示了动作规定信息中的弯液面位置dZ、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及重叠数S,省略除此以外的动作规定信息的图示。另外,在该图中,对于弯液面位置dZ的内容为相同的设定模式的组合,针对该设定模式的每个组合而统一表示(图中记做“全部”)。另外,在该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存储在印刷性能表格TBL15中的印刷速度U也是部分示出。另外,由于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重叠数S以及印刷速度U与图23以及图24相同,因此对于这些数据部分省略图示(图中记载为“图示省略”)。
图42所示的弯液面位置dZ考虑上述的第四对策而被设定。
如上所述,第四对策为“为了防止由于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喷出部D内部的油墨接触而导致的记录介质P而拉入弯液面位置dZ”。
为了适当地采取该第四对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满足第十三条件的方式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具体而言,将织物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设为高位置dZ-H,将普通纸张模式下的弯液面位置dZ设为低位置dZ-L。
但是,在对普通纸张持续地喷出油墨的情况下,存在向该普通纸张喷出的油墨量超出该普通纸张可容纳的油墨量,从而产生起皱现象的情况。该起皱现象的发生概率随着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的增多而升高。此外,如果在普通纸张中产生起皱现象,则与未产生起皱现象的情况相比,记录介质P与喷出部D接近。因此,记录介质P与喷出部D内的油墨接触致使记录介质P被污染的可能性升高。
不过,从向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到产生起皱现象为止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因此,即便在产生起皱现象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加快印刷速度U来将记录介质P的污染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
此外,从使油墨准确地喷落于记录介质P上的目标位置的观点出发,较之于弯液面位置dZ与记录介质P的距离较远的高位置dZ-H,弯液面位置dZ与记录介质P的距离较近的低位置dZ-L更为优选。
鉴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使在介质模式m为普通纸张模式的印刷模式中的特定的印刷模式(以下,称为“普通纸张特定印刷模式”)中,弯液面位置dZ在多次(由重叠数S规定的次数)的行程的中途从低位置dZ-L切换为高位置dZ-H的方式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十八条件”)。
在此,普通纸张特定印刷模式是指介质模式m为普通纸张模式,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为阈值Wth1(阈值Wth1为正的实数)以上,并且印刷速度U为阈值Uth1(阈值Uth1为正的实数)以下的印刷模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普通纸张特定印刷模式为图42中弯液面位置dZ由“dZ-L→dZ-H”表示的印刷模式。更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普通纸张特定印刷模式为,介质模式m为普通纸张模式、画质模式g为画质优先模式、印刷方向模式h为单方向模式并且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的印刷模式。
一般情况下,与速度优先模式相比,画质优先模式的印刷速度U较慢的情况占多数(参照第九条件或者第十二条件)。另外,通常情况下,与双方向模式相比,单方向模式的印刷速度U较慢。另外,一般情况下,与2位模式相比,4位模式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较多的情况占多数(参照第四条件)。也就是说,在普通纸张特定印刷模式中,在多次的行程的中途产生起皱现象,结果致使记录介质P被污染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普通纸张特定印刷模式中,代替第十三条件而以满足第十八条件的方式来设定弯液面位置dZ。由此,即使在多次的行程的中途于记录介质P(普通纸张)上产生起皱现象,也能够将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喷出部D内部的油墨接触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从而能够降低记录介质P被污染的可能性。
此外,在图42中,假定阈值Wth1为“18纳克”、阈值Uth1为“2.0页/分”的情况。其中,这些阈值Wth1以及阈值Uth1的值只不过为一个示例,这些值可考虑普通纸张的特性而适当地被设定。
另外,图42所示的普通纸张特定印刷模式为一个示例,例如可以将介质模式m为普通纸张模式、画质模式g为画质优先模式的所有印刷模式均作为普通纸张特定印刷模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满足第十三条件的方式而将织物模式的弯液面位置dZ设定为高位置dZ-H,但如上所述,从使油墨准确地喷落于记录介质P上的目标位置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弯液面位置dZ形成为低位置dZ-L。
另外,天然纤维容易吸收油墨,因此能够通过墨滴的喷出来抑制天然纤维的起毛。在起毛被抑制的情况下,即使将弯液面位置dZ设为低位置dZ-L,也能够将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喷出部D内部的油墨接触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
此外,抑制天然纤维的起毛需要一定程度以上的量的油墨,并且从油墨的喷出到抑制起毛需要一定程度以上的时间。
鉴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介质模式m为织物模式的印刷模式中的特定的印刷模式(以下,称为“织物特定印刷模式”)中,以使弯液面位置dZ在多次(由重叠数S规定的次数)的行程的中途从高位置dZ-H切换为低位置dZ-L的方式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以下,将该设定条件称为“第十九条件”)。
在此,织物特定印刷模式为,介质模式m为织物模式、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为阈值Wth2(阈值Wth2为正的实数)以上并且印刷速度U为阈值Uth2(阈值Uth2为正的实数)以下的印刷模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织物特定印刷模式为图42中弯液面位置dZ由“dZ-H→dZ-L”表示的印刷模式。更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织物特定印刷模式为,介质模式m为织物模式、介质种类模式p为天然纤维模式、画质模式g为画质优先模式、点种类模式d为4位模式的印刷模式。
如上所述,与速度优先模式相比,画质优先模式的印刷速度U较慢的情况占多数,另外,与2位模式相比,4位模式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较多的情况占多数。也就是说,在织物特定印刷模式中,在多次的行程的中途起毛被抑制,作为其结果,降低了记录介质P被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在织物特定印刷模式中,通过代替第十三条件而以满足第十九条件的方式来设定弯液面位置dZ,从而能够在不使记录介质P被污染的条件下在多次的行程的中途将弯液面位置dZ设为低位置dZ-L,其结果为,能够提高被印刷的图像的画质。
此外,在图42中,假定阈值Wth2为“10纳克”、阈值Uth2为“1.0页/分”的情况。其中,这些阈值Wth2以及阈值Uth2的值只不过为一个示例,这些值可考虑织物(天然纤维)的特性而适当地被设定。
另外,图42所示的织物特定印刷模式为一个示例,例如可以将介质模式m为织物模式、介质种类模式p为天然纤维模式、画质模式g为画质优先模式的所有印刷模式均设为织物特定印刷模式。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导入介质种类模式p而将印刷模式喜欢,从而能够根据每种记录介质P的特性而执行细致地对应的印刷处理。特别是,在织物中对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进行区分,从而能够通过适合各自的方式来执行印刷处理。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满足第一条件至第十九条件的方式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以及点记录方式,因此能够通过采取第一对策至第八对策的印刷模式来执行印刷处理。
这样,在通过一个印刷装置1来执行对纸介质的印刷处理与对织物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能够执行在各印刷处理中满足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的需求的质量较高的印刷处理。
C.改变例
以上的各方式可进行多种改变。在以下例示具体的改变方式。从以下的例示中任意被选择的2个以上的方式可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合并。
改变例1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处理中可采用的印刷模式(最佳印刷模式、适当印刷模式以及限定的适当印刷模式)被限定为适当地采取所有第一对策至第八对策的印刷模式,并将除此以外的印刷模式设为“不适当印刷模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在印刷处理中可采用的印刷模式只需适当地采取第一对策至第八对策中的至少一个对策即可。
同样,动作规定信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满足所有第一条件至第十七条件的方式而被设定,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满足所有第一条件至第十九条件的方式而被设定,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只需以满足这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方式而进行设定即可。
例如,可以以至少满足第一条件(使织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少)的方式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以使各印刷模式至少适当地采取第一对策(特别是在对织物的印刷中减少油墨的喷出量)。
另外,例如,可以以至少满足第五条件(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低)的方式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以使各印刷模式至少适当地采取第二对策(特别是在对织物的印刷中降低分辨率)。
另外,例如,可以通过以至少满足第八条件(使织物模式下的驱动频率F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驱动频率F低)或者第十一条件(使织物模式下的重叠数S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重叠数S大)中的任一方的方式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以使各印刷模式至少适当地采取第三对策(特别是在对织物的印刷中减慢印刷速度),从而使动作规定信息满足第十四条件(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印刷速度U慢)。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以满足第五条件(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低)的方式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时,会产生印刷速度加快,从而无法适当地采取第三对策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将无法适当地采取第三对策的印刷模式设为不适当印刷模式,而从在印刷处理中可采用的印刷模式中排除。
此外,一般在驱动频率F、重叠数S为固定的情况下,随着分辨率R降低,印刷速度U将加快。因此,可以考虑印刷速度U与分辨率R的关系而放宽第三对策(特别是在对织物的印刷中减慢印刷速度)。具体而言,在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低的情况下,可以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印刷速度U快的方式来设定印刷速度规定信息的驱动频率F以及重叠数S。
另外,如本改变例那样,在只考虑第一条件至第十九条件中的部分条件来设定动作规定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实施第二对策(特别是在对织物的印刷中降低分辨率),从而不考虑第五条件(使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低)的条件下设定动作规定信息。即,可以将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设定在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以上。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实施第三对策(特别是在对织物的印刷中减慢印刷速度)。具体而言,在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与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为相同的情况或织物模式下的分辨率R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分辨率R高的情况下,优选为以使织物模式下的印刷速度U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印刷速度U慢的方式,来设定印刷速度规定信息的驱动频率F以及重叠数S。
此外,在选择第一对策至第八对策中的1或者2个以上的对策的情况下,例如,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可以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从第一对策至第八对策中选择必要的对策。同样,也可以采用可在例如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选择第一条件至第十九条件中的1或者2个以上的条件的方式。
改变例2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只有5种设定模式中的介质模式m为印刷条件指定画面的必须的指定项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可以将5种设定模式中的至少包括介质模式m在内的两种以上的设定模式设为必须的指定项目。
在将两种以上的设定模式设为必须的指定项目的情况下,优选将介质模式m以及画质模式g设为必须的指定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3所示,优选为,在属于各介质模式m的多个印刷模式(该图中为40个印刷模式)中,将画质模式g为画质优先模式的印刷模式中的一个印刷模式设为最佳印刷模式,并且将画质模式g为速度优先模式的印刷模式中的一个印刷模式设为最佳印刷模式。更具体而言,如图43所示的本改变例的模式评价表格TBL13那样,只需在照片纸张模式中将印刷画质最高的印刷模式(模式编号:11225)和印刷速度最快的印刷模式(模式编号:12125)设为最佳印刷模式(关于模式编号参照图13。关于印刷速度参照图25),在普通纸张模式中将印刷画质最高的印刷模式(模式编号:21222)和印刷速度最快的印刷模式(模式编号:22112)设为最佳印刷模式,并在织物模式中将印刷画质最高的印刷模式(模式编号:31224)和印刷速度最快的印刷模式(模式编号:32224)设为最佳印刷模式即可。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印刷装置1的利用者能够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指定介质模式m、画质模式g、印刷方向模式h、点种类模式d以及色彩模式c这5种设定模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仅可指定该5种设定模式中的一部分设定模式的方式。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能够指定动作规定信息例如分辨率R的方式。其中,在这些情况下,也优选为在印刷条件指定画面中至少能够指定介质模式m,更优选为能够指定介质模式m以及画质模式g。
改变例3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作为第七对策而设为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采用特别色色彩模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如图43所示,可以放宽第七对策,在织物模式中,除了能够将色彩模式c设定为特别色色彩模式之外,还能够设定为纯黑色模式或者基本色彩模式。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也不使用浅色油墨,因此能够确保一定的画质。
改变例4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例如如图12所示,色彩模式c被设定为纯黑色模式、基本色彩模式、深浅色彩模式、特别色色彩模式以及全色色彩模式中的任意模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可以采用能够设定为5个色彩模式c中的1个或者2个以上的色彩模式c中的任意模式的方式。例如,色彩模式c可以被设定为基本色彩模式、深浅色彩模式以及特别色色彩模式中的任意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44所例示的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模式评价表格TBL13那样,如果介质模式m为织物模式,则可将色彩模式c为特别色色彩模式的印刷模式设为最佳印刷模式或者适当印刷模式,如果介质模式m为照片纸张模式或者普通纸张模式,则可将色彩模式c为基本色彩模式或者深浅色彩模式的印刷模式设为最佳印刷模式或者适当印刷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在织物模式中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数比在照片纸张模式以及普通纸张模式中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数多。
改变例5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在各印刷模式中,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对于全部的喷出部D共通的方式而被设定,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在各印刷模式中,可以针对每个喷嘴列(每个喷出群)而将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为不同的值。换言之,在各印刷模式中,可以针对从喷出部D喷出的每个油墨的种类,而将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为不同的值。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针对每个喷出群而分别单独地设置驱动信号生成部50,并将驱动波形信号Com形成为针对每个驱动信号生成部50而有所不同的波形。具体而言,可以与9个喷出群一一对应地设置9个驱动信号生成部50,并且,控制部60输出与9个驱动信号生成部50一一对应的9种驱动波形信号Com。
另外,例如,可以针对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的每种颜色类别而分别独立地设置驱动信号生成部50。具体而言,可以与3种颜色类别一一对应地设置3个驱动信号生成部50,并且控制部60输出与3个驱动信号生成部50一一对应的3种驱动波形信号Com(与基本色油墨对应的驱动波形信号Com、与特别色油墨对应的驱动波形信号Com以及与浅色油墨对应的驱动波形信号Com)。
在这些情况下,控制部60只需将向各驱动信号生成部50供给的驱动波形信号Com的波形形成为,使与该驱动信号生成部50对应的喷出部D所形成的大点的油墨量同与从该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的种类对应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相等的波形即可。
另外,浅色油墨与其他油墨相比油墨中的溶剂成分的重量比较大。因此,当浅色油墨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较少时,有时会无法确保足够的色再现性。因此,例如,在各印刷模式中,可以将浅色油墨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定在基本色油墨或者特别色油墨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上。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与所设定的色彩模式c的内容无关,针对介质模式m、画质模式g以及点种类模式d的每个组合而被决定,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针对每个色彩模式c而将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为不同的值。
例如,在各种颜色的油墨中,可以将深浅色彩模式以及全色色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定在其余的色彩模式c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下。在深浅色彩模式以及全色色彩模式中使用浅色油墨,因此在印刷中使用的油墨的总量增多。因此,在使用浅色油墨的情况下,通过减少从各喷出部D喷出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从而能够抑制由于墨滴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凝缩、因油墨混合而产生的洇渗等的发生。
另外,例如,在各种颜色的油墨中,可以将纯黑色模式以及基本色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定在其余的色彩模式c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以上。在纯黑色模式、基本色彩模式中,与其他的色彩模式c相比,在印刷处理中使用的黑色油墨的比例变高,从而油墨占空比升高,结果记录介质P的表层露出的比例增加。因此,在这些情况下,通过增多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从而能够将记录介质P的表层露出的比例抑制得较低。
此外,在针对油墨的每个种类而将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为不同的值的情况下以及针对每个色彩模式c而将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设为不同的值的情况下,只需使上述的第一条件(使织物模式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比其他的介质模式m下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少)针对各种颜色的油墨中的每一种颜色的油墨均成立即可。更具体而言,在使用可在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以及织物模式的所有介质模式m中使用的预定颜色的油墨的情况下,上述的第一条件可以形成为如下的条件,即,以使在织物模式中使用该预定颜色的油墨时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比在照片纸张模式、普通纸张模式中使用该预定颜色的油墨时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小的方式,来设定与该预定颜色的油墨相关的最大点形成油墨量W。
改变例6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喷墨打印机10能够使用基本色、特别色以及浅色这3种颜色类别的共计9种油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仅使用上述的9种油墨中的部分油墨,还可以取用该9种油墨以外的油墨。
例如,喷墨打印机10可以仅使用基本色以及特别色这2种颜色类别的共计7种油墨(不使用浅色油墨的方式)。
改变例7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第五对策为在对织物的印刷处理中禁止双方向模式的采用的对策,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可以放宽第五对策的必要条件,而仅在对织物中的天然纤维的印刷中禁止双方向模式的采用,在对织物中的化学纤维的印刷中允许双方向模式的采用。
如图21所示,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相比,表面的粗糙度的程度较低(无起毛)。因此,即使在对化学纤维的印刷中允许双方向模式,与在对天然纤维的印刷中允许双方向模式的情况相比,头部30被污染的可能性也较低。因此,在本改变例中,通过在对织物中的化学纤维的印刷中允许双方向模式的采用,从而使针对化学纤维的印刷速度得到提高。
改变例8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印刷数据生成部90被设置于主机9中,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印刷数据生成部90也可以被设置于喷墨打印机10中。即,印刷数据生成部90也可以是通过喷墨打印机10的CPU61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而被实现的功能模块。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打印机驱动程序PgDR、多个印刷模式表格TBL以及色转换表格LUT被存储于主机9的存储部103中,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存储于喷墨打印机10的存储部62中。
在这些情况下,印刷装置1包括喷墨打印机10以及主机9而构成,但也可以不含主机9而构成。也就是说,喷墨打印机10可以本身即为印刷装置1。
此外,将印刷数据生成部(例如,印刷数据生成部90)以及印刷动作控制部(例如,控制部60)在后文中统称为印刷控制部。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包括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那样印刷控制部被分散配置于主机9以及喷墨打印机10中的方式,和如本改变例那样被集中配置于喷墨打印机10中的方式。
即,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例如为能够对包括纸介质以及织物介质在内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油墨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印刷执行部和对所述印刷执行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印刷控制部,所述印刷控制部对所述印刷执行部进行控制,使得表示在对织物介质执行印刷的印染印刷模式中在单位时间内印刷执行部可形成的图像的大小的程度的第一印刷速度,比表示在对纸介质执行印刷的纸介质印刷模式中在单位时间内印刷执行部可形成的图像的大小的程度的第二印刷速度慢。
改变例9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关于用于使油墨从喷出部D喷出的驱动波形信号Com-A,将弯液面位置dZ为高位置dZ-H的情况的波形和弯液面位置dZ为低位置dZ-L的情况的波形形成为不同的波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驱动波形信号Com-A也可以只具有弯液面位置dZ为低位置dZ-L的情况的波形。
当向喷出部D供给与驱动波形信号Com-A对应的驱动信号Vin时,将从该喷出部D向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喷出部D内部的油墨与记录介质P的纤维接触而产生的缺陷减少,从而记录介质P的纤维与油墨的接触致使记录介质P被污染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改变例中,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对于不从喷出部D喷出油墨的波形亦即驱动波形信号Com-B,优选具有弯液面位置dZ为高位置dZ-H的情况的波形和弯液面位置dZ为低位置dZ-L的情况的波形双方。
改变例10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喷墨打印机10具有图4所示的喷出部D以及储液器246,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代替图4所示的喷出部D以及储液器246,转而具有图45所示的喷出部Da以及储液器246a。
图45所示的喷出部Da与图4所示的喷出部D的区别在于,代替压电元件200而具有将多个压电元件200a层叠而成的层叠压电元件201,代替腔室245而具有腔室245a。该喷出部Da利用压电元件200a的驱动而使振动板243a振动,由此从喷嘴N喷出腔室245a内的油墨。
喷出部Da的腔室245a为由腔室板242a、形成喷嘴N的喷嘴板240a、振动板243a划分出的空间。该腔室245a经由油墨供给口247a而与储液器246a连通。储液器246a为由腔室板242a与喷嘴板240a划分出的空间,经由油墨取入口311而与墨盒31连通。在图45中,层叠压电元件201的下端隔着中间层244而与振动板243a接合。在层叠压电元件201上接合有多个外部电极248以及内部电极249。即,在层叠压电元件201的外表面上接合有外部电极248,在构成层叠压电元件201的各压电元件200a彼此之间(或者各压电元件200a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电极249。更具体而言,外部电极248与内部电极249的一部分被交替地重叠配置在压电元件200a的厚度方向上。
通过从驱动信号生成部50向外部电极248与内部电极249之间供给驱动信号Vin,使得层叠压电元件201如图45的箭头标记所示那样变形(在图45中的上下方向上伸缩)振动,利用该振动而使振动板243a振动。利用该振动板243a的振动而使腔室245a的容积(腔室245a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将填充于腔室245a内的油墨从喷嘴N喷出。当油墨被喷出且腔室245a内的油墨量减少的情况下,从储液器246a供给油墨。另外,油墨从墨盒31经由油墨取入口311而向储液器246a被供给。
改变例11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驱动波形信号Com包括Com-A以及Com-B这2个信号,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驱动波形信号Com可以由一个信号(例如,只有Com-A)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任意个数的信号构成。另外,印刷信号SI的位数并不局限于1位或者2位,可以根据应该显示的灰度、驱动波形信号Com所含的信号数而适当地被决定。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3……移动体,4……移动机构,7……供纸机构,9……主机,10……喷墨打印机,30……头部,31……墨盒,32……滑架,41……滑架电机,43……滑架电机驱动器、50……驱动信号生成部,60……控制部,61……CPU,62……存储部,70……相对位置变更部,71……供纸电机,73……供纸电机驱动器,90……印刷数据生成部,91……印刷模式设定部,92……分辨率转换部,93……色转换部,94……半色调处理部,95……栅格化部,101……显示部,102……输入部,103……存储部,D……喷出部,N……喷嘴。

Claims (9)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对纸介质执行印刷的纸介质印刷模式;以及
用于对织物介质执行印刷的印染印刷模式,
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主扫描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主扫描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副扫描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副扫描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中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多于在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中未被使用而在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被使用的油墨所含的溶剂占油墨整体的重量比,大于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以及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被使用的油墨所含的溶剂占油墨整体的重量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印刷分辨率低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印刷分辨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中为了形成最大点所需的油墨重量小于在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为了形成最大点所需的油墨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中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弯液面位置与所述织物介质之间的距离长于在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中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弯液面位置与所述纸介质之间的距离。
9.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印刷装置具有:
用于对纸介质执行印刷的纸介质印刷模式;以及
用于对织物介质执行印刷的印染印刷模式,
在该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中,
使所述印染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慢于所述纸介质印刷模式下的印刷速度。
CN201510098593.4A 2014-03-07 2015-03-05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890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4567A JP6307943B2 (ja) 2014-03-07 2014-03-07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4-044567 2014-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0371A CN104890371A (zh) 2015-09-09
CN104890371B true CN104890371B (zh) 2017-12-01

Family

ID=5269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8593.4A Active CN104890371B (zh) 2014-03-07 2015-03-05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17641B2 (zh)
EP (1) EP2915674B1 (zh)
JP (1) JP6307943B2 (zh)
CN (1) CN1048903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6722B2 (en) 2015-08-27 2021-03-16 Denso Corporation Heater device
JP7360236B2 (ja) 2017-09-29 2023-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処理剤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JP7332270B2 (ja) 2017-09-29 2023-08-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51071B2 (ja) 2017-10-16 2022-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081111B2 (ja) * 2017-10-16 2022-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KR101948687B1 (ko) 2018-08-24 2019-02-15 주식회사 딜리 메쉬 소재에도 인쇄가 용이한 디지털 잉크젯 프린터
JP7467858B2 (ja) * 2019-09-27 202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7467859B2 (ja) * 2019-09-27 202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7467857B2 (ja) * 2019-09-27 202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1681477B1 (en) * 2022-01-13 2023-06-20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ed print engine speed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5385B2 (ja) * 1989-03-17 2000-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111301A (en) * 1989-06-28 1992-05-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Automatic exposure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exposure by fuzzy inference
JP2607448B2 (ja) * 1992-08-12 1997-05-07 鐘紡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DE69423286T2 (de) 1993-09-30 2000-08-10 Canon Kk Tintenstrahldrucksystem, welches zum Drucken auf Stoff und Papier geeignet ist
JP3126268B2 (ja) * 1993-09-30 2001-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物の製造方法
JP3376113B2 (ja) * 1994-07-29 2003-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布帛類および紙葉類にプリント可能な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とプリントシステム、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インク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物品の製造方法
JP3083065B2 (ja) * 1994-07-14 2000-09-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322968B2 (ja) 1995-05-12 2009-09-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布帛捺染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布帛捺染方法
JPH0930073A (ja) * 1995-07-20 1997-02-04 Fujitsu Ltd 記録媒体および印刷装置
JPH1110849A (ja) * 1997-06-23 1999-01-19 Brother Ind Ltd 多機能周辺装置
JP3610250B2 (ja) * 1998-11-05 2005-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制御方法
US6717699B1 (en) * 1999-01-29 2004-04-0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thod for hybrid printing
JP2000225717A (ja) 1999-02-05 2000-08-1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US6588879B2 (en) * 2001-12-03 2003-07-08 Supersampl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ing a digital image on a textile, the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acticing the method, and products produced by the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JP2003266667A (ja) * 2002-03-15 2003-09-24 Sharp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
US20100133207A1 (en) * 2008-05-30 2010-06-03 Jacqueline Milan Dolch Outboard Motor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Maintenanc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51444A1 (en) 2015-09-10
JP2015168147A (ja) 2015-09-28
US9517641B2 (en) 2016-12-13
EP2915674A1 (en) 2015-09-09
CN104890371A (zh) 2015-09-09
JP6307943B2 (ja) 2018-04-11
EP2915674B1 (en)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0371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90202211A1 (en) Printing system
CN106427215B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JP4205849B2 (ja)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659149A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KR20080021602A (ko) 도트 매트릭스 프린터의 이미지 품질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이미지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JP2002307671A5 (zh)
JP6340834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208698214U (zh) 油墨固化装置及具有该油墨固化装置的打印机
KR100379148B1 (ko) 프린트이미지생성방법및프린팅시스템
JP6326872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ITTO940286A1 (it) Metodo per migliorare la stampa di immagini grafiche e relativa apparecchiatura di stampa a matrice di punti a getto di inchiostro
JP6307944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EP1914668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in dot matrix printer
CN107206785B (zh) 打印头控制系统和喷墨打印机系统
WO2016066225A1 (en) Method of printing in a multipass mode and a printing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CN105252910B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JPS58173669A (ja) カラ−プリンタ
CN110461576A (zh) 3d物体特性的颜色表示
CN106068185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JP73547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0315846A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05874421A (zh) 利用预处理流体打印具有变化的光泽级的图像
KR20230139840A (ko) 인라인 dtg용 인쇄시스템
CN108351754A (zh) 打印背景打印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