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5516A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5516A
CN104885516A CN201380068731.3A CN201380068731A CN104885516A CN 104885516 A CN104885516 A CN 104885516A CN 201380068731 A CN201380068731 A CN 201380068731A CN 104885516 A CN104885516 A CN 104885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radio
radio station
auxiliary
statu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5516B (zh
Inventor
二木尚
网中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3248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7748A/zh
Priority to CN201811325291.6A priority patent/CN109392052A/zh
Priority to CN201811323668.4A priority patent/CN109327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85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5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5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5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36/28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imultaneous multiple data streams, e.g.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carrier aggregation [CA] 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7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between radio units of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plit of the control plane or us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04W36/0235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by transmitting sequence numbers, e.g. SN status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被配置为,当无线电终端(4)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1)服务的第一小区(10)作为主小区且由第二无线电站(2)服务的第二小区(20)作为辅小区时,在保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辅小区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因此,例如有可能,当同时使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的无线电终端将辅小区从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改变为另一无线电站的小区时,使得在辅小区中的通信服务在辅小区改变之后继续。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无线电站和无线电终端使用多个小区彼此进行通信。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改善通信质量和速度以进一步应对移动数据业务的迅猛增长,在3GPP LTE(长期演进)中已经讨论了允许无线电基站(e节点B(eNB))和无线电终端(用户设备(UE))使用多个小区彼此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CA)功能的标准化。UE可以在CA中使用的小区被限制为一个eNB的小区(即,由一个eNB服务的小区)。
UE所使用的小区被分类为主小区(PCell)和辅小区(SCell),主小区已经在CA的开始时被用作服务小区,辅小区被附加或从属地使用。非接入层(NAS)移动性信息、安全信息(安全输入)等在无线电连接(重新)建立(RRC连接建立/重新建立)期间通过PCell来发送和接收(参见非专利文献1)。对应于PCell的DL载波是DL主分量载波(DL PCC),并且其相应的UL载波是UL PCC。类似地,对应于SCell的DL载波是DL辅分量载波(DL SCC),并且其相应的UL载波是UL SCC。
为了使得UE能够在CA中使用SCell,eNB向UE通知用于SCell的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SCell配置)并且激活由UE实际使用的小区。将结合图17来描述SCell的添加、释放、激活和去激活的过程。
在步骤S1,UE在NB的小区1中建立RRC连接(RRC连接建立)。小区1是PCell。在步骤S2,eNB向UE发射配置信息,包括要添加为SCell的小区列表(在该示例中是小区2和小区3)(包括SCell添加列表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在步骤S3,UE添加小区2和小区3作为SCell(SCell=小区2,3添加)。此时,UE无法在小区2和小区3中发射或接收数据。在步骤S4,eNB发射用于激活小区2作为SCell(SCell=小区2激活控制)的指令。在步骤S5,UE激活小区2(SCell=小区2激活)。以该方式,在步骤S6,UE和eNB使用小区1和小区2来发射和接收数据(小区1和小区2上的载波聚合)。
在特定时间点(步骤S7),eNB确定使用小区3而不是小区2作为SCell,并且向UE发射用于去激活小区2的指令以及用于激活小区3的指令(SCell=小区2去激活控制和SCell=小区3激活控制)。在步骤S8和S9,UE去激活小区2(SCell=小区2去激活)并且激活小区3(SCell=小区3激活)。以该方式,在步骤S10,UE和eNB使用小区1和小区3来发射和接收数据(小区1和小区3上的载波聚合)。
在特定时间点(步骤S11),eNB确定载波聚合是不必要的,并且向UE发射用于释放SCell的指令(包括SCell释放列表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在步骤S12,UE从SCell释放小区2和小区3(SCell=小区2,3释放)。
而且,已经提出了聚合由不同eNB服务的多个小区的eNB间CA的概念(非专利文献3)。例如,eNB之间CA可以使用宏基站(宏eNB(MeNB))服务的宏小区以及微微基站服务的微微小区(微微eNB(PeNB))。
此外,已经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使用具有广泛覆盖范围的宏小区发射和接收包括UE的移动性管理的用于控制平面的信号,并且使用提供相对更好通信质量的微微小区来发射和接收诸如用户数据的数据平面信号(非专利文献5)。该方法也被称为C/U分离。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V11.3.0,"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7.5节,2012年9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31V11.1.0,"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5.3.5.4节,2012年9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423V11.2.0,"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X2application protocol(X2AP),"9.1.1节,2012年9月
[非专利文献4]3GPP RWS-120046,Samsung Electronics,"Technologies for Rel-12and Onwards,"3GPP TSG RAN Workshop onRel-12and Onwards Ljubljana,Slovenia,2012年6月11-12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eNB间CA中,例如,宏基站(宏eNB(MeNB))的小区和低功率基站(低功率节点(LPN))的小区分别被同时用作PCell和SCell。在该情况下,在PCell和SCell中单独地配置承载。UE通过PCell中的承载与MeNB通信,并且通过SCell中的承载与LPN通信。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对在执行eNB间CA的无线电终端(UE)在小区之间移动时的通信服务的连续性进行了各种研究,并且发现了若干问题。例如,将考虑下述情况:使用MeNB的小区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一LPN的小区作为SCell来执行eNB间CA的UE将SCell改变为另一第二LPN的小区。当将正常CA(即,eNB内CA)中的SCell改变过程(图17)应用于该SCell的改变时,UE必须释放关于第一LPN的小区的所有信息,并且新配置关于第二LPN的小区的信息。因此,出现了下述问题:第一LPN的小区中的通信服务在改变SCell之后无法在第二LPN的小区中继续。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该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有助于,当同时使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的无线电终端将辅小区从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改变为另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时,使得辅小区中的通信服务在辅小区改变之后能够继续。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终端和包括第一到第三无线电站的无线电网络。第一到第三无线电站分别服务第一到第三小区。无线电终端具有下述能力:在使用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使用另一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辅小区。而且,所述无线电网络和所述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当无线电终端使用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时,在第二小区上保持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辅小区从第二小区改变为第三小区。
在第二方面中,一种第一无线电站包括服务第一小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执行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发送对中止第二小区中与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接收或发送在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在第三方面中,一种第二无线电站包括服务第二小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接收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对中止第二小区中与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对发送在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以及执行中止所述数据通信和发送通信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请求。
在第四方面中,一种第三无线电站包括服务第三小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辅小区改变为第三小区时,从第一无线电站或第二无线电站接收在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在第五方面中,一种无线电终端包括:配置为与第一到第三无线电站进行通信的无线电通信单元以及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执行使对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控制。通信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当第一小区用作主小区并且第二小区用作辅小区时,在保持第二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辅小区从第二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
在第六方面中,一种在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执行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发送对中止第二小区中与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接收或发送在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在第七方面中,一种在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接收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对中止第二小区中与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对发送在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以及执行中止所述数据通信和发送通信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请求。
在第八方面中,一种在服务第三小区的第三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辅小区改变为第三小区时,从第一无线电站或第二无线电站接收在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在第九方面中,一种在无线电终端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a)在使用第一无线电站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使用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以及(b)当第一小区用作主小区并且第二小区用作辅小区时,在保持第二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辅小区从第二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
在第十方面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六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在第十一方面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七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在第十二方面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八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在第十三方面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九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各方面,能够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该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能够在同时使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的无线电终端将辅小区从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改变为另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时,使得辅小区中的通信服务在辅小区改变之后能够继续。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站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3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无线电站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4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无线电站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5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终端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6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网络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9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1的修改)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另一示例的序列图。
图10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无线电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第一无线电站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第二无线电站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4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过程示例3)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5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过程示例4)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6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过程示例5)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7是图示LTE的载波聚合中的移交过程的序列图(背景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相应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其冗余描述将不必提供以便澄清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无线电网络6包括第一无线电站1、第二无线电站2、第三无线电站3、以及连接到无线电站1到3的核心网络5。无线电站1、2和3分别服务第一小区10、第二小区20和第三小区30。无线电站1到3例如是无线电基站或基站控制器。无线电终端4具有在使用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主小区(PCell)的同时使用另一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辅小区(SCell)的能力。换句话说,无线电终端4支持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主小区(PCell)是在载波聚合的开始已经用作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小区的小区。辅小区(SCell)是额外或从属地用于无线电终端4中的载波聚合的小区。
例如,无线电终端4可以在维持在第一小区10中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建立第二小区20中的第二无线电连接,并且可以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主小区(PCell)并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辅小区(SCell)。以该方式,无线电终端4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小区(例如小区10和20),以便于发射或接收信号(例如,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表达“同时使用多个小区”不限于实际在多个小区中同时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情况。该表达可以指实际只在一个或几个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信号但是产生了可以在所有多个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信号的状态的情况。该表达还可以指在各个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不同种类的信号的情况。替代地,该表达可以指多个小区中的每一个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情况。从由不同的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的角度来看,使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的能力可以被称为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此外,从多个小区的同时使用的角度来看,使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的能力可以被称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on)、双连接性(DualConnectivity)、多连接(Multi-Connection)或多连接性(Multi-Connectivity)等。
无线电终端4可以向无线电站发射指示支持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的终端能力报告,或者可以暗示地指示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由无线电终端4的类别、设备释放号等来支持。而且,如上所述,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的能力可以被称为双连接能力或多连接能力。
图1图示了异构网络(HetNet)环境。具体地,图1中图示的第一小区10具有比第二小区20和第三小区30更宽的覆盖范围。具体地,图1中图示的第一小区10具有比第二小区20和第三小区30更宽的覆盖范围。而且,图1图示了层级小区结构,其中第二小区20被部署在第一小区10和第三小区之间的边界附近。然而,图1中所图示的小区结构只是示例。在一些实现中,小区10、20和30可以具有相同的覆盖程度。换句话说,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同构网络环境。
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以下述方式进行操作,以使得当无线电终端4在小区10和20上执行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时,已经在SCell(即小区20)中提供的数据通信(也被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称为服务)即使在SCell从小区20改变为小区30之后也继续。也就是,当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时,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执行下述过程:在保持(存储)第二小区20上的有关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可以在SCell改变过程的执行期间,保持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而不该通信状态信息。这里,数据通信的连续性可以指严格意义的连续性,或者可以指数据通信所执行的服务的连续性。而且,如果通过小区20的特定分组的传输失败,则数据通信的连续性可以指通过小区20或30的分组的重新传输。
更具体地,当使用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时,无线电终端4在保持第二小区20(即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而且,在将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之后,无线电终端4基于其中保持的通信状态信息来恢复通信。也就是,无线电终端4在第三小区30中恢复已经在作为SCell的第二小区20中提供的数据通信(也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称为服务)的连续性。
当使用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小区20作为SCell,通过无线电终端4执行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时,无线电网络6在保持第二小区20上的有关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而且,在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之后,无线电网络6基于其中保持的通信状态信息来恢复通信。也就是,无线电网络6在第三小区30中恢复在作为SCell的第二小区20中已经提供的数据通信(也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称为服务)的连续性。
因此,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允许当无线电终端4执行分别使用无线电站1和2的小区10和小区20作为SCell和SCell的数据通信(也被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称为服务)时,即使在SCell改变为无线电站3的小区30之后的小区10和20中执行的数据通信的连续性。
在上面的描述中,在用于改变无线电终端4的SCell的过程的执行期间,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可以继续或中止PCell中的数据通信(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称为服务)。
在以上描述中,第三无线电站3可以与第一无线电站1相同。换句话说,第一小区10和第三小区30可以是由一个无线电站1提供的不同小区或者扇区。
保持在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中的SCell(小区20)的通信状态信息可以是用于在改变之后在SCell中恢复改变之前在SCell(小区20)中执行的数据通信(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称为服务)所需要的信息。因此,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可以包含例如类似于源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内容,其在正常移交期间从源小区无线电站被发送到目标小区无线电站。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可以被称为指示SCell上的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或服务状态的信息。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可以是每个服务的通信状态,或者可以是多个服务的通信状态。通信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例如下述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
-用户数据(用户平面(U平面))的发射或接收状态;
-服务信息;
-承载信息;以及
-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这里,承载是例如信令无线电承载(SRB)、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或网络承载(S1承载、E-RAB或EPS承载)。
无线电终端4可以如下方式在改变SCell的同时保持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无线电终端4可以释放配置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第二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并且保持通信状态信息。替代地,无线电终端4可以释放第二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但是可以保持第二小区中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以及通信状态信息。当释放SCell承载时,无线电终端4可以考虑并且处理关于SCell承载的信息,如同其是关于在配置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第一小区10中的承载(PCell承载)的信息。例如,无线电终端4可以处理排除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承载配置信息,类似于PCell承载。换句话说,诸如SCell承载配置信息的保持、更新、重置或重新配置的处理可以类似于PCell承载配置信息来执行。PCell承载(或SCell承载)可以是但不限于,例如PCell(或SCell上)中配置的无线电承载或网络承载。
无线电网络6可以通过与无线电终端4相同的方法来保持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也就是,无线电网络6可以释放配置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第二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并且可以保持通信状态信息。替代地,无线电网络6可以释放第二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但是可以保持关于第二小区中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以及通信状态信息。当释放SCell承载时,无线电网络6可以重新配置释放的SCell承载作为第一小区10中的承载(PCell承载),以由此将释放的SCell承载作为PCell承载进行处理。例如,无线电网络6可以通过将SCell承载的路径(路由)切换为PCell来将SCell承载改变为PCell承载,并且可以将关于SCell承载的配置信息继承到PCell承载。也就是,关于SCell承载的承载配置信息被继承到PCell承载。在该情况下,可以从继承的信息中排除无线电承载配置。
下文中,数据通信将被描述作为宽含义的服务。从无线电网络的角度来看,这里所指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下行链路数据和控制平面信令的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平面信令的接收、以及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语音呼叫的发射和接收。类似地,从无线电终端的角度来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下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发射以及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语音呼叫的接收和发射。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基本通过下行链路服务的示例来描述。然而,本发明可以自然适用于上行链路服务。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站1到3和无线电终端4的配置示例。图2是图示第一无线电站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11经由天线接收从无线电终端4发射的上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复原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通信单元14将所获得的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另一网络节点(例如,核心网络5中的数据传送装置或移动性管理装置)或另一无线电站。例如,从无线电终端4接收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被传送到核心网络5中的数据传送装置。而且,从无线电终端4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当中的非接入层(NAS)控制数据被传输到核心网络5中的移动性管理装置。此外,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从通信控制单元15接收要被发射到无线电站2或3的控制数据,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4将控制数据发送到无线电站2或3。
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从通信单元14获取目的地为无线电终端4的用户数据,并且执行诸如纠错编码、速率匹配和交织的处理以生成传输信道。此外,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随后通过将控制信息添加到传输信道的数据序列来生成发射符号序列。无线电通信单元11通过执行诸如基于发射符号序列的载波调制、频率转换和信号放大的处理来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将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发射到无线电终端4。而且,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从通信控制单元15接收要发射到无线电终端4的控制数据,并且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1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控制数据。
通信控制单元15控制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其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5执行下述过程:该过程用于在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中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通信控制单元15与无线电站2、无线电站3和无线电终端4合作地执行SCell改变过程。
在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从第二无线电站2接收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并且然后向第三无线电站3发送通信状态信息。而且,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请求核心网络5或第二无线电站2将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切换为小区10中的承载(PCell承载)。稍后将描述通信控制单元15所执行的控制和信令的细节。
图3是图示第二无线电站2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图3中图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2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3和通信单元24的功能和操作类似于图2中图示的无线电站1的相应元件(即无线电通信单元1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和通信单元14)的功能和操作。
无线电站2的通信控制单元25控制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其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5执行下述过程:该过程用于在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中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通信控制单元25与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3和无线电终端4合作地执行SCell改变过程。
在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5可以进行操作以向第一无线电站1、第三无线电站3或核心网络5发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通信控制单元25可以中止在Scell(第二小区20)中对无线电终端3的服务的提供,即使在中止服务之后也保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3的通信状态信息而不释放(删除)该通信状态信息,并且在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之后,向第一无线电站1、第三无线电站3或核心网络5发送通信状态信息。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5可以请求核心网络5或第一无线电站1将小区20中的承载(称为SCell承载或辅承载)切换为小区10中的承载(称为PCell承载或主承载)。稍后将描述通信控制单元25所执行的控制和信令的细节。
图4是图示第三无线电站3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图4中图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3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3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3和通信单元34的功能和操作类似于图2中图示的无线电站1的相应元件(即无线电通信单元1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和通信单元14)的功能和操作。
无线电站3的通信控制单元35执行下述过程:该过程用于在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中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通信控制单元35与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终端4合作地执行SCell改变过程。
在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35可以从第一无线电站1、第二无线电站或核心网络5接收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通信控制单元35可以基于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来执行控制以允许在改变之前SCell(即第二小区20)中已经提供的服务在改变之后在SCell(即第三小区30)中被提供。稍后将描述通信控制单元35所执行的控制和信令的细节。
图5是图示无线电终端4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41支持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并且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小区(例如小区10和20)来发射或接收用户数据。具体地,无线电通信单元41经由天线从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2或无线电站3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42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复原接收的数据,并且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数据控制单元43。数据控制单元43根据其目的来使用接收到的数据。发射数据处理单元44和无线电通信单元41使用从数据控制单元43供应的发射数据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上行链路信号发射到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2或无线电站3。
通信控制单元45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来控制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此外,通信控制单元45执行下述过程:该过程用于在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中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通信控制单元45与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站3合作地执行SCell改变流程。
在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45可以在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S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具体地,通信控制单元45可以在执行SCell改变过程(例如,移交过程)期间,保持在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而不释放该通信状态信息。通信控制单元45可以在改变之后的SCell(即,第三小区30)中恢复在改变之前的SCell(即,第二小区20)中提供的服务。稍后将描述通信控制单元45所执行的控制和信令的细节。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过程示例1和2。
(过程示例1)
在过程示例1中,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在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同时,保持在改变之前的SCell(即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然后在改变之后的SCell(即第三小区30)中恢复在改变之前SCell(即第二小区20)中已经提供的通信(服务)。
图6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终端4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从无线电网络6接收用于将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指令。在步骤S102,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在保持小区1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发起用于将SCell改变为小区30的过程。当SCell的改变完成时(步骤S103中为是),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基于保持的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小区30中恢复SCell的通信。恢复的通信包括在改变之前已经在SCell(小区20)中执行的通信。
图7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网络6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201,无线电网络6(例如,无线电站1的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将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指令。在步骤S202,在保持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无线电网络6(例如,无线电站1的通信控制单元15、无线电站2的通信控制单元25和无线电站3的通信控制单元35)发起用于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改变为小区30的过程。当SCell的改变完成时(步骤S203中为是),无线电网络6(通信控制单元35)基于保持的在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改变之后的SCell(即,小区30)中恢复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恢复的通信包括在改变之前已经在SCell(小区20)中执行的通信。
图8是图示过程示例1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步骤S301和S302中,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通信(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在步骤S303,无线电网络6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将SCell从小区10改变为小区30的指令。在步骤S304,无线电终端4在保持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发起到将SCell改变为小区30。无线电网络6在无线电终端4的SCell的改变期间也保持在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步骤S305)。在步骤S306,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完成无线电终端4从小区20到小区30的SCell改变。在步骤S307,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基于保持的在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小区30中恢复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恢复的通信包括在改变之前已经在SCell(小区20)中执行的通信。
在上述的过程示例1中,第一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明确通知无线电终端4保持在第二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或者在保持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执行SCell改变)。该通知可以与用于将PCell从第二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指令消息一起被发射,或者可以使用不同于PCell改变指令的消息被发射。而且,第一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通知无线电终端4释放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或者保持承载配置信息,但是释放SCell承载。
(过程示例2)
过程示例2对应于上述的过程示例1的更具体示例。图9是根据过程示例2的无线电终端4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401,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在第一小区10上从第一无线电站1接收用于将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指令。在步骤S402,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保持在SCell(第二小区10)中已经提供的数据通信(服务B)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403,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发起将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当SCell的改变完成时(步骤S404中为是),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基于保持的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小区30中继续在改变之前在SCell中已经执行的数据通信(服务B)。即,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恢复服务B。
图10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2的第一无线电站1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501,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中止对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的指令以及用于报告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这里,服务中止指令和通信状态信息报告指令可以使用同一消息来发送,或者可以使用单独的消息来发送。在步骤S502,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从无线电站2接收在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报告。在步骤S503,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将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指令。在步骤S504,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确定SCell的改变和使用第三小区的准备是否已完成。当SCell的改变和用于使用第三小区的准备已经完成时(步骤S504中为是),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向第三无线电站3发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步骤S505)。
在图10的步骤S501,用于使第二无线电站中止服务B的指令可以使用与用于报告在第二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相同或不同消息来发送。
在图10的步骤S503,使无线电终端4将SCell改变为第三无线电站3的指令可以包括第三小区30的配置信息(例如,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第三小区30的配置信息可以具有与作为SCell的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相同的内容。第一无线电站1可以预先从第三无线电站3获取第三小区30的配置信息。
在图10的步骤S504,第一无线电站1可以基于从无线电终端4接收对SCell改变指令的肯定响应(ACK)来确定SCell改变的完成。替代地,第一无线电站1可以基于从无线电终端4接收指示SCell改变的完成的消息来确定SCell改变的完成。
在图10的步骤S505的将第二小区20的通信状态信息发射到第三无线电站3可以在SCell改变的完成之前(即图10的步骤S504之前)执行。
将第二小区20的通信状态信息发射到第三无线电站3(步骤S505)可以用作用于使用第三小区30作为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SCell的指令(或请求)。然而,替代地,可以单独的消息来发射用于使用第三小区30作为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SCell的指令。
图11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2的第二无线电站2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601,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从无线电站1接收用于中止用于对象无线电终端(即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的指令以及用于报告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在步骤S602,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中止在第二小区20中的对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的提供。在步骤S603,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向无线电站1发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
图12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2的第三无线电站3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701,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与第一无线电站1合作地完成用于允许对象无线电终端(即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三小区30作为SCell的准备。在步骤S702,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从无线电站1接收在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703,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基于在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第三小区30中恢复在改变之前的SCell(即小区20)中已经对无线电终端4执行的服务B。
图13是图示过程示例2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步骤S801,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来执行通信(服务A)。在步骤S802,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通信(服务B)。在步骤S803,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以及用于报告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在步骤S804,响应于服务中止指令,无线电站2中止在SCell(第二小区20)中的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在步骤S805,响应于用于报告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无线电站2向无线电站1报告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
在步骤S806,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SCell改变指令。在步骤S807,无线电终端4中止第二小区20中的服务B,保持在第二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并且发起用于将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过程。在步骤S808,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站3完成用于使用第三小区30的准备。在步骤S809,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终端4完成从第二小区20到第三小区30的SCell改变。在步骤S810,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站3发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811,无线电站3和无线电终端4在小区30中执行在改变之前已经在SCell(即小区20)中执行的通信(服务B)。
(过程示例2的修改)
在上述过程示例2中,已经图示了经由第一无线电站1从第二无线电站2向第三无线电站3发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示例。然而,替代地,第二无线电站2可以在不经由第一无线电站1的情况下,直接向第三无线电站3发送通信状态信息。在示例中,第一无线电站1可以请求第二无线电站2向第三无线电站3发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到第三无线电站3。在该情况下,第二无线电站2可以响应于来自第一无线电站1的请求,来向第三无线电站3发送通信状态信息。在另一示例中,第三无线电站3可以请求第二无线电站2发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该情况下,第二无线电站2可以响应于来自第三无线电站3的请求来向第三无线电站3发送通信状态信息。
上述过程示例1和2中无线终端4执行的通信(服务)可以是数据通信(用户平面(U平面))或可以是控制平面信令(控制平面(C平面))。
在上述过程示例1和2中,无线电站之间的消息和信息的交换可以通过核心网络5来执行。
在上述过程示例1和2中,在执行SCell改变过程期间,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可以继续或中止PCell中的通信(服务A)。
在上述过程示例1和2中,用于将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的指令可以是用于将SCell从第二小区20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指令,或者替代地,可以是用于删除(释放)第二小区20并且添加(或配置)第三小区30的指令。
在上述过程示例2中,服务A和服务B可以是相同的服务。
在上述过程示例2中,无线电终端4可以执行在PCell(小区10)中的多个服务。类似地,无线电终端4可以执行在改变之前的SCell(即小区20)中的多个服务。例如,无线电终端4可以执行改变之前的SCell(即小区20)中的服务B和C。无线电终端4可以在改变之后的SCell(即小区30)中执行在改变之前的SCell(即小区20)中已经执行的所有服务(例如服务B和C二者)。替代地,无线电终端4可以在改变之后的SCell(即小区30)中仅执行在改变之前的SCell(即小区20)中已经执行的一部分服务(例如仅服务B)。
上述过程示例1到2可以适用于但不限于第一无线电站1是服务(管理)具有相对大覆盖范围的小区的无线电站,并且第二无线电站2和第三无线电站3是服务(管理)具有小覆盖范围的小区的低功率无线电站(低功率节点(LPN))的情况。LPN的示例包括具有与无线电站1相同功能的无线电站以及具有比无线电站1更少功能的新型网络节点(新节点)。而且,第二小区20和第三小区30可以是不同于现有小区并且使用不同于现有载波的新型载波(新载波类型)的新型小区(新小区类型)。
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上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3GPP LTE系统的示例。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可以类似于图1中所图示。然而,无线电站1到3对应于eNB,无线电终端4对应于UE,并且核心网络5对应于演进的分组核心(RAN)。此外,eNB1到eNB3对应于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无线电站之间(即,eNB之间)的信息的发射和接收可以使用作为直接接口的X2接口,可以通过核心网络使用S 1接口,或者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接口(例如X3接口)。无线电终端(UE)4支持由不同无线电站(eNB)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eNB间CA)。表达“eNB间CA”不限于在不同eNB的小区中实际同时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情况。该表达可以指下述情况:虽然产生了可以在不同eNB的所有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信号(例如,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状态,但是实际在若干eNB的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信号。该表达还可以指在不同eNB的各个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不同种类的信号的情况。替代地,该表达可以指不同eNB的小区中的每一个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情况。在下面的描述中,无线电站1到3被称为eNB1到eNB3,无线电终端4被称为UE 4,并且核心网络5将被称为EPC 5。
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例如下述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
-用户数据(用户平面(U平面))的发射或接收状态;
-服务信息;
-承载信息;以及
-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用户数据的发射或接收状态可以是例如SN状态传送消息的内容,该SN状态传送消息传送指示分组数据收敛协议(PDCP)序列号(SN)和超帧号(HFN)的状态的信息。SN状态传送消息包括E-RAB ID、UL PDCP SDU的接收状态、UL计数值(PDCP SN+HFN)、DL计数值(PDCP SN+HFN)等。而且,用户数据的发射或接收状态可以是RLC状态(例如,RLC状态PDU)。
服务信息可以包括QoS信息或QoS类别指示符(QCI)值。
承载信息是关于信令无线电承载(SRB)、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或网络承载(S1承载、E-RAB或EPS承载)的信息。承载信息可以包括例如承载ID(例如,drb-身份、eps-承载身份、E-RAB ID)、终端标识信息(例如,eNB UE S 1AP ID、MME UE S1AP ID或TMSI)或网络标识信息(例如,GUMMEI、UL GTP隧道端点或DL GTP隧道端点)。
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公用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无线电资源配置公共)或专用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过程示例3到5。
(过程示例3)
过程示例3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过程示例2。也就是,在UE 4体验eNB1的小区10(PCell)中的服务A和eNB2的小区20(SCell)中的服务B的时段期间,当SCell改变为eNB3的小区30时,UE 4和无线电网络6(即RAN和EPC)在保持小区20上的UE 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执行SCell改变。而且,UE 4和无线电网络6在改变之后的SCell(即小区30)中执行服务B。也就是,UE 4和无线电网络6恢复服务B。
图14是图示过程示例3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图14中,第一小区10被表示为小区1,第二小区被表示为小区2,并且第三小区30被表示为小区3。在步骤S901,eNB1和UE 4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来执行通信(服务A)。在步骤S902,eNB2和UE 4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通信(服务B)。在步骤S903,eNB1确定将无线电终端4的S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并且向eNB2发送用于中止在第二小区20中的服务B的指令以及用于报告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服务中止请求和通信状态请求)。在步骤S904,eNB2中止在小区20中的服务B并且向eNB1发送在小区20上的UE 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905,eNB1向UE 4发射SCell改变指令(RRC连接重新配置到。SCell改变指令(RRC连接重新配置)包括例如小区20的释放(解配置)和小区30的配置。
在步骤S905到S908,在保持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UE 4释放小区20中的承载(释放小区2中的承载)并且重新配置小区30中的承载(重新建立小区3中的承载)。在步骤S909,eNB1向eNB3发送SCell准备请求。在步骤S910,eNB3准备小区30,以向无线电终端4提供SCell,并且向eNB1发送对SCell准备请求的响应(SCell准备请求ACK)。在步骤S911,eNB1向eNB3发送小区20上的UE 4的通信状态信息。
在步骤S912,eNB1和UE 4完成SCell改变(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在步骤S913,eNB1指令UE 4激活第三小区30作为SCell(小区3激活)。在步骤S914,eNB3和UE 4在改变之后的SCell(即小区30)中恢复服务B。
在图14的步骤S905,通过使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发射用于解配置小区20并且配置小区30的指令来执行从eNB1向UE 4的SCell改变指令的发射。然而,替代地,向UE 4的SCell改变指令的发射可以通过另一方法来执行。例如,eNB1可以向UE 4发射用于删除小区20并且添加小区30的指令。
在图14的步骤S905,eNB1可以明确通知UE 4与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一起或使用不同消息来保持小区20的通信状态信息(或者在保持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执行SCell改变)。此外,在该情况下,eNB1可以通知UE 4释放小区30中的承载。
图14的步骤S907中由UE 4对SCell承载的释放可以例如通过释放无线电资源配置(例如,无线电资源配置公共、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来执行。而且,SCell承载的释放可以通过释放在小区20中建立的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和信令无线电承载(SRB)中的一个或二者来执行。
图14的步骤S908和S914中的服务B的恢复(继续)可以通过重新建立对应于在小区20中建立的承载(例如,无线电承载)的分组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来执行。因此,在步骤S908和S914中的服务B的恢复也可以被称为重新建立或承载重新配置。
用于eNB1和eNB2(例如,LPN)之间的连接或eNB1和eNB3之间的连接(例如,LPN)的接口可以是eNB之间的X2接口或可以是eNB和LPN之间的新接口(例如X3接口)。替代地,可以通过EPC使用S 1接口来执行eNB1和eNB2之间的消息的交换或者eNB1和eNB3之间的消息的交换。
(过程示例3的修改)
在上述的过程示例3中,已经图示了经由eNB1从eNB2向eNB3发射第二小区20上的UE 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示例。然而,替代地,eNB2可以直接向eNB3发送通信系状态信息,而不经由eNB1。在示例中,eNB1可以请求eNB2向eNB3发送第二小区20上的UE 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该情况下,eNB2可以响应于来自eNB1的请求来向eNB3发送通信状态信息。在另一示例中,eNB3可以请求eNB2发送第二小区20上的UE 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该情况下,eNB2可以响应于来自eNB3的请求来向eNB3发送通信状态信息。
(过程示例4)
在过程示例4中,将EPC 5的处理添加到过程示例3。图15是图示过程示例4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图15中,小区10、20和30分别被表示小区1、小区2和小区3。图15的步骤S1001到S1004的处理类似于图14的步骤S901到S904的处理。
在图15的步骤S1005,eNB1向EPC 5(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承载切换请求,以将通过eNB2的小区的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的承载改变为通过eNB1的小区10的承载(在eNB2/小区2到eNB1/小区1的承载(用于服务B)的路径切换)。替代地,eNB2可以向EPC 5发送承载切换请求。
图15的步骤S1006到S1010的处理类似于图14的步骤S905到S910的处理。在图15的步骤S1011,eNB1向EPC 5(例如MME)发送承载切换请求,以将通过eNB1的小区10的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的承载改变为通过eNB3的小区30的承载(在eNB1/小区1处到eNB3/小区3的承载(用于服务B)的路径切换)。图15的步骤S1012到S1015的处理类似于图14的步骤S911到S914的处理。
(过程示例5)
在过程示例5,将EPC 5的处理添加到过程示例3。然而,过程示例5图示了与过程示例4不同的操作。也就是,在过程示例5中,在改变之前的SCell(即小区20)中配置的无线电终端4的承载被直接改变为改变之后的SCell(即小区30),而不将承载改变为PCell承载。
图16是图示过程示例5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图16中,小区10、20和30被分别表示为小区1、小区2和小区3。图16的步骤S1101到S1104的处理类似于图14的步骤S901到S904的处理。
图16的步骤S1105对应于图14的步骤S909和S910。也就是,在步骤S1105,eNB1和eNB3执行用于使用第三小区30的准备。在步骤S1106,eNB1向EPC 5(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承载切换请求,以将通过eNB2的小区20的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的承载改变为通过eNB3的小区30的承载(在eNB2/小区2处到eNB3/小区3的承载(用于服务B)的路径切换)。替代地,eNB2可以向EPC5发送承载切换请求。
图16的步骤S1107到S1109的处理类似于图14的步骤S905到S908的处理。此外,图16的步骤S1110到S1113的处理类似于图14的步骤S911到S914的处理。
其他实施例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C/U分离配置,其中,具有宽覆盖范围的宏小区用于诸如UE的移动性管理的控制平面信号(C平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并且提供相对更好通信质量的微微小区用于诸如用户数据的数据平面信号(U平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例如,eNB1的小区10可以用于C平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eNB2和3的小区20和30可以用于U平面信号的发射。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当将主小区(PCell)改变为无线电站(eNB)1的另一小区(例如,使用不同频率或者安排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小区)时。而且,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在SCell改变之前或之后存在多个SCell的配置。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PCell和SCell采用不同双工模式的配置。例如,PCell和SCell中的一个可以采用频分双工(FDD),而另一个可以使用时分双工(TDD)。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和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所执行的所有通信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半导体处理设备来实现。替代地,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使得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微处理单元(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地,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系统执行流程图和序列图中所示的算法的指令,并且这些程序可以供应到计算机。
这些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并且提供给计算机。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光学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和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膜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闪存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这些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提供给计算机。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学信号和电磁波。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机。
在上面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主要描述了LTE系统。然而,这些实施例可以适用于除了LTE系统以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3GPP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3GPP2CDMA2000系统(1xRTT、高速分组数据(HRPD))、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或WiMAX系统。
此外,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人所获得的技术原理的应用的示例。不用说,这些技术原理不限于上上述实施例而且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
本发明基于并且要求2012年12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88212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无线电站
2   第二无线电站
3   第三无线电站
4   无线电终端
5   核心网络
6   无线电网络
10  第一小区
20  第二小区
30  第三小区
15  通信控制单元
25  通信控制单元
35  通信控制单元
45  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41)

1.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电网络,所述无线电网络包括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和服务第三小区的第三无线电站;以及
无线电终端,所述无线电终端具有下述能力:在使用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使用另一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辅小区,
其中,所述无线电网络和所述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当所述无线电终端使用所述第一小区作为所述主小区并且使用所述第二小区作为所述辅小区时,在保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从所述第二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电网络被配置为,在执行用于改变所述辅小区的过程的同时,保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并且被配置为允许在所述第二小区中已经提供给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在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被继续提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在执行用于改变所述辅小区的过程的同时,保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并且被配置为允许在所述辅小区被改变之前已经在所述第二小区中执行的数据通信在所述辅小区被改变之后,在所述第三小区中被继续。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状态信息包括用户数据发射状态、用户数据接收状态、服务信息、承载信息和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发射状态和所述用户数据接收状态包括PDCP SN、E-RAB ID、ULPDCP SDU的接收状态、UL计数值(PDCP SN+HFN)、DL计数值(PDCP SN+HFN)以及RLC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三无线电站中的一个被配置为请求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报告所述通信状态信息,并且
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或所述第三无线电站报告所述通信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被配置为请求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中止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并且
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被配置为中止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无线电网络进一步包括上级网络设备,并且
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中的一个被配置为请求所述上级网络设备将在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中配置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并且
所述上级网络设备被配置为将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无线电站。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无线电网络进一步包括上级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三无线电站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请求所述上级网络设备将在所述第二无线电站中配置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承载到所述第三无线电站,并且
所述上级网络设备被配置为将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三无线电站。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在保持辅承载的配置信息的同时释放所述第二小区中的辅承载,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小区中重新建立所述辅承载。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在保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释放在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承载,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小区中配置新的承载。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站被配置为指令所述无线电终端在所述无线电终端中保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改变所述辅小区。
13.一种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包括:
无线电通信部件,所述无线电通信部件用于服务第一小区;以及
通信控制部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用于在无线电终端使用所述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执行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发送用于中止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接收或发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状态信息由所述第三无线电站使用,以便于在所述第三小区中提供在作为所述辅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中已经提供给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数据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请求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报告所述通信状态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从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通信状态信息,并且向所述第三无线电站发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3到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向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发送用于所述数据通信的请求。
18.根据权利要求13到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进一步请求所述无线电终端在保持所述无线电终端中的所述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改变所述辅小区。
19.一种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包括:
无线电通信部件,所述无线电通信部件用于服务第二小区;以及
通信控制部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用于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所述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接收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用于中止所述第二小区中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请求,并且所述通信控制部件用于执行中止所述数据通信和发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二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向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或所述第三无线电站发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第二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状态信息由所述第三无线电站使用,以允许在所述第三小区中继续提供在作为所述辅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中已经提供给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数据通信。
22.一种服务第三小区的第三无线电站,包括:
无线电通信部件,所述无线电通信部件用于服务所述第三小区;以及
通信控制部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用于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时,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或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在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第三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请求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发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第三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执行控制,以允许在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在所述第三小区中继续提供在作为所述辅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中已经提供给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
25.一种无线电终端,包括:
无线电通信部件,所述无线电通信部件用于与第一无线电站到第三无线电站进行通信;以及
通信控制部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用于在使用由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执行对使用由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控制,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部件被进一步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小区用作所述主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用作所述辅小区时,在保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从所述第二小区改变为由所述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允许在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在所述第三小区中恢复在作为所述辅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中已经提供的数据通信。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在除了所述通信状态信息之外还保持辅承载的配置信息的同时,释放所述第二小区中的辅承载,并且在所述第三小区中重新建立所述辅承载。
28.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件在保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释放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承载,并且在所述第三小区中配置新的承载。
29.根据权利要求25到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状态信息包括用户数据发射状态、用户数据接收状态、服务信息、承载信息和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0.根据权利要求25到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用于在保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所述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改变所述辅小区的指令。
31.根据权利要求25到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在执行用于改变所述辅小区的过程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所述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所述无线电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中执行数据通信。
32.一种在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无线电终端使用所述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执行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发送用于中止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接收或发送在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33.一种在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所述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接收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用于中止所述第二小区中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请求;以及
执行中止所述数据通信和发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4.一种在服务第三小区的第三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时,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或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在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允许在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在所述第三小区中继续提供在作为所述辅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中已经提供给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
36.一种在无线电终端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以及
当所述第一小区用作所述主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用作所述辅小区时,在保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从所述第二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允许在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在所述第三小区中恢复在作为所述辅小区的所述第二小区中已经执行的数据通信。
38.一种存储有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在无线电终端使用所述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执行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发送用于中止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接收或发送在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39.一种存储有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所述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接收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用于中止所述第二小区中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请求;以及(b)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请求;以及
执行中止所述数据通信和发送所述通信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40.一种存储有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服务第三小区的第三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时,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或所述第二无线电站接收在所述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41.一种存储有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无线电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在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以及
当所述第一小区用作所述主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用作所述辅小区时,在保持所述第二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所述辅小区从所述第二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
CN201380068731.3A 2012-12-28 2013-12-02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04885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4852.0A CN109587748A (zh) 2012-12-28 2013-12-02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核心网络及其方法
CN201811325291.6A CN109392052A (zh) 2012-12-28 2013-12-02 无线电站及其方法
CN201811323668.4A CN109327246B (zh) 2012-12-28 2013-12-02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核心网络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212 2012-12-28
JP2012-288212 2012-12-28
PCT/JP2013/007044 WO2014103176A1 (ja) 2012-12-28 2013-12-02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無線端末、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4852.0A Division CN109587748A (zh) 2012-12-28 2013-12-02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核心网络及其方法
CN201811323668.4A Division CN109327246B (zh) 2012-12-28 2013-12-02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核心网络及其方法
CN201811325291.6A Division CN109392052A (zh) 2012-12-28 2013-12-02 无线电站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5516A true CN104885516A (zh) 2015-09-02
CN104885516B CN104885516B (zh) 2018-12-07

Family

ID=5102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5291.6A Pending CN109392052A (zh) 2012-12-28 2013-12-02 无线电站及其方法
CN201811323668.4A Active CN109327246B (zh) 2012-12-28 2013-12-02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核心网络及其方法
CN201811324852.0A Pending CN109587748A (zh) 2012-12-28 2013-12-02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核心网络及其方法
CN201380068731.3A Active CN104885516B (zh) 2012-12-28 2013-12-02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5291.6A Pending CN109392052A (zh) 2012-12-28 2013-12-02 无线电站及其方法
CN201811323668.4A Active CN109327246B (zh) 2012-12-28 2013-12-02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核心网络及其方法
CN201811324852.0A Pending CN109587748A (zh) 2012-12-28 2013-12-02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核心网络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0548051B2 (zh)
EP (4) EP3627896A1 (zh)
JP (3) JPWO2014103176A1 (zh)
KR (4) KR101864189B1 (zh)
CN (4) CN109392052A (zh)
SG (3) SG11201505087SA (zh)
WO (1) WO201410317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4358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辅成员载波更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937355A (zh) * 2015-12-29 2017-07-0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通信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10741667A (zh) * 2017-06-15 2020-01-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CN111866963A (zh) * 2019-04-28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1715B2 (en) * 2013-03-13 2017-10-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5144830B (zh) 2013-10-28 2019-07-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异构网络中执行双重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JP6427935B2 (ja) * 2013-12-04 2018-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366729B2 (ja) * 2014-03-06 2018-08-0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基地局、端末、及び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US10542452B2 (en) * 2014-06-10 2020-01-21 Apple Inc. Enhanc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high priority services
EP3018936B1 (en) * 2014-11-07 2018-05-30 Alcatel Lucent Secondary base station bearer change
JP2019121834A (ja) * 2017-12-28 2019-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873985B2 (en) * 2018-02-14 2020-12-22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dual connectivity with base stations
WO2020060245A1 (en) 2018-09-19 2020-03-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security key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06342B2 (en) 2018-11-12 2021-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667192B1 (en) * 2018-11-12 2020-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0243291A1 (en) * 2019-05-29 2020-12-03 Google Llc Sequence number transfer for radio bearers
US11540346B1 (en) * 2020-04-15 2022-12-27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threshold RAB-modification rate as basis to control configuration of dual connectivity
US11991771B2 (en) * 2021-04-01 2024-05-21 Apple Inc. Configurations for layer 1 and layer 2-centric inter-cell mobilit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2097A1 (en) * 2007-10-03 2009-04-09 Tomas Nylander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58057A (zh) * 2007-04-13 2010-02-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位置路由区域更新过程
CN101772108A (zh) * 2008-12-31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微微蜂窝通信系统越区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1137784A1 (zh) * 2010-11-15 2011-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基站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4523A (ja) * 2001-05-30 2002-12-06 Nec Commun Syst Ltd 移動体電話通信システム
WO2009018318A2 (en) 2007-08-02 2009-0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rocedures
JP4620093B2 (ja) 2007-08-16 2011-01-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CN101409920B (zh) * 2007-10-10 2012-01-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更新邻区列表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EP2286615B1 (en) * 2008-05-15 2011-1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forwarding during handover in a self-backhauled cell
JP5578081B2 (ja) 2008-11-28 2014-08-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08373B (zh) * 2009-02-17 2013-0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切换过程中支持多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GB0907213D0 (en) * 2009-04-27 2009-06-10 Sharp Kk Re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938794A (zh) * 2009-07-02 201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自回程传输的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938795A (zh) 2009-07-03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083148B (zh) * 2009-11-27 2015-01-2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微基站重配置方法及相应的微基站
EP2512181A4 (en) * 2009-12-07 2015-12-09 Fujitsu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FER EXECUTION METHOD
CN102652455B (zh) * 2009-12-16 2015-11-25 奥普蒂斯蜂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处理s1应用协议信令连接的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56769A1 (en) 2010-06-10 2011-12-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configuration and handover procedures for fuzzy cells
CN102378287B (zh) * 2010-08-11 2014-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主小区更换的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US9516507B2 (en) * 2010-08-12 2016-1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enhancers for low power n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2044694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JP5499006B2 (ja) * 2010-11-02 2014-05-21 創新音▲速▼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ーバー中のセカンダリセル解放の方法及び装置
US20120281544A1 (en) 2010-11-05 2012-11-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obility For Multipoint Operations
KR20120067937A (ko) * 2010-12-16 2012-06-26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무선연결 재설정 수행장치 및 방법
CN102655682B (zh) * 2011-03-03 2016-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载波汇聚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JP5175973B2 (ja) * 2011-04-28 2013-04-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802220B (zh) * 2011-05-25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基站
KR101901267B1 (ko) * 2011-06-01 2018-09-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모바일 통신들에서의 향상된 로컬 액세스
WO2013009892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multiple cellular connections and/or interfaces
EP2795960B1 (en) * 2011-12-21 2020-02-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viding mobility control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2833802B (zh) * 2012-08-15 2015-09-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8057A (zh) * 2007-04-13 2010-02-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位置路由区域更新过程
US20090092097A1 (en) * 2007-10-03 2009-04-09 Tomas Nylander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72108A (zh) * 2008-12-31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微微蜂窝通信系统越区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1137784A1 (zh) * 2010-11-15 2011-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基站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7355A (zh) * 2015-12-29 2017-07-0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通信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06937355B (zh) * 2015-12-29 2020-01-1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通信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06304358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辅成员载波更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741667A (zh) * 2017-06-15 2020-01-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US11330657B2 (en) 2017-06-15 2022-05-10 Nec Corpo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10741667B (zh) * 2017-06-15 2022-11-2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US11647557B2 (en) 2017-06-15 2023-05-09 Nec Corpo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11866963A (zh) * 2019-04-28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通信系统
CN111866963B (zh) * 2019-04-28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91099A (ko) 2015-08-07
KR20170085608A (ko) 2017-07-24
CN109392052A (zh) 2019-02-26
US20200137640A1 (en) 2020-04-30
EP3487220A2 (en) 2019-05-22
KR101864189B1 (ko) 2018-06-04
KR20180063902A (ko) 2018-06-12
EP2941049A1 (en) 2015-11-04
CN109587748A (zh) 2019-04-05
WO2014103176A1 (ja) 2014-07-03
KR20190016140A (ko) 2019-02-15
SG10201701222QA (en) 2017-04-27
JPWO2014103176A1 (ja) 2017-01-12
JP2019097184A (ja) 2019-06-20
KR101759531B1 (ko) 2017-07-19
JP2020178374A (ja) 2020-10-29
KR102056114B1 (ko) 2019-12-16
CN104885516B (zh) 2018-12-07
CN109327246A (zh) 2019-02-12
US20220330101A1 (en) 2022-10-13
EP3487220A3 (en) 2019-08-07
JP6750694B2 (ja) 2020-09-02
SG10202010526YA (en) 2020-11-27
JP7081627B2 (ja) 2022-06-07
EP2941049A4 (en) 2016-08-17
CN109327246B (zh) 2022-02-08
EP2941049B1 (en) 2019-11-13
EP3627896A1 (en) 2020-03-25
EP3182758A1 (en) 2017-06-21
KR101947542B1 (ko) 2019-02-13
EP3487220B1 (en) 2022-08-24
US11382002B2 (en) 2022-07-05
SG11201505087SA (en) 2015-08-28
US10548051B2 (en) 2020-01-28
US20150350962A1 (en) 2015-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5516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7243794B2 (ja) 無線端末、第1の無線局、及びこれらの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212719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국, 무선 단말,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매체
KR10214005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국, 무선 단말, 네트워크 장치, 베어러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