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4870B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4870B
CN104884870B CN201380068980.2A CN201380068980A CN104884870B CN 104884870 B CN104884870 B CN 104884870B CN 201380068980 A CN201380068980 A CN 201380068980A CN 104884870 B CN104884870 B CN 104884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temperature
ventilation
ai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9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4870A (zh
Inventor
松木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84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4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4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4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9Remote control for preset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 F24F11/87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by controlling outdo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和具有全热交换器的换气装置。空调机在制热运转中进行温度调节运转和非温度调节运转,其中,所述温度调节运转对室温进行调节,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不以室温调节为目的。当空调机进行温度调节运转时,换气装置以将换气量设为规定换气量以上的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当空调机进行非温度调节运转时,换气装置以换气抑制模式进行换气,该换气抑制模式使排气风扇的转速比供气风扇的转速大而使室内处于负压,并以比规定换气量小的值进行换气或停止换气。在换气抑制模式中,因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进行换气而会增加的制热负载越大,则换气量被设定为越小的量。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和换气装置联动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空调机和换气装置联动的空调系统,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
在该技术中,当空调机执行制热运转时,利用换气装置进行换气。当在制热运转中进行除霜运转时,例外地停止基于换气装置的换气。即,当进行除霜运转时,实质上执行制冷运转,使室温降低。当在该状况下进行换气时,室内空气被进一步冷却,因此,除霜运转后的空调机的制热负载增大。其结果是,在除霜运转后,室内的制热效果较差,达到设定温度为止的时间变长。因此,在除霜运转时,停止基于换气装置的换气。
但是,在制热运转时,除了除霜运转之外,空调机有时也进行实质上冷却室内空气的运转或不加热室内空气的运转。作为上述非温度调节运转,存在回收润滑油的油回收运转、基于热关闭的制热热关闭运转等。但是,在上述运转时,若与除霜运转相同地一律停止换气,则可想象出室内的换气不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178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空调机在制热运转时的负担增大、并能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的空调系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1),该空调机(1)至少执行制热运转;以及换气装置(2),该换气装置(2)具有排气风扇(32)、供气风扇(31)及全热交换器,其中,上述排气风扇(32)将室内空气排出,上述供气风扇(31)将室外空气吸入,上述全热交换器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空调机(1)在制热运转中进行温度调节运转和至少一种非温度调节运转,其中,上述温度调节运转对室温进行调节,上述非温度调节运转不以室温调节为目的,并产生制热负载。当空调机(1)进行温度调节运转时,换气装置(2)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该通常换气模式将换气量设为规定换气量以上。当空调机(1)进行非温度调节运转时,换气装置(2)以换气抑制模式进行换气,该换气抑制模式使排气风扇(32)的转速比供气风扇(31)的转速大而使室内处于负压,并以比规定换气量小的值进行换气或停止换气。在换气抑制模式中,通过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进行换气而增加的制热负载越大,则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成越小。
根据该结构,当空调机进行非温度调节运转时,使排气风扇的转速比供气风扇的转速大而使室内处于负压。藉此,允许空气从除了换气装置之外的地方流入。另外,换气抑制模式时的换气量比通常换气模式时的规定换气量小,因此,与通常换气模式相比,从室内排出的排出热量较小。藉此,能对室内进行换气,并能抑制空调机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的制热负载的增大。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换气抑制模式中,基于非温度调节运转结束后的换气的制热负载越大,则基于非温度调节运转结束后的换气抑制模式的换气期间被设定成越长。
这是为了对制热延迟进行抑制,该制热延迟是因从非温度调节运转刚结束起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所造成的过大的制热负载而产生的。根据该结构,与从非温度调节运转刚结束起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空调机在非温度调节运转刚结束后的制热负载的增大。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较为理想的是,换气装置(2)或空调机(1)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35),当由二氧化碳传感器(35)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设定浓度大时,无论空调机(1)是处于温度调节运转中还是处于非温度调节运转中,换气装置(2)都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换气量。
根据该结构,无论空调机是处于温度调节运转中还是处于非温度调节运转中,当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设定浓度以上时,换气装置(2)都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换气量。藉此,能抑制二氧化碳浓度的过大上升。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较为理想的是,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包括了预备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除霜运转及油回收运转中的至少一个运转,其中,上述预备运转在开始制热运转时执行,上述制热热关闭运转在室温比设定温度的上限值高时将空调机(1)的压缩机停止,上述除霜运转使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上述油回收运转使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并对压缩机的润滑油进行回收。
根据该结构,在预备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除霜运转、油回收运转等运转时,能对室内进行换气,并能抑制空调机的制热负载的增大。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较为理想的是,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至少包括制热热关闭运转和除霜运转,其中上述制热热关闭运转在室温比设定温度的上限值高时将空调机(1)的压缩机停止,上述除霜运转使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量比除霜运转时的换气量大。
除霜运转是实质上与制冷运转相同的运转。因此,当执行除霜运转时,室温降低。当在除霜运转中进行换气时,室温进一步降低,因此,除霜运转后的空调机的制热负载增大。另一方面,制热热关闭运转是停止温度调节运转的控制。因此,因制热热关闭运转而引起的室温降低程度较小。当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执行换气时,有时室温也过度降低,但若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恰当地进行换气,则也能使室温接近设定温度。
这样,因除霜运转时的换气而产生的效果与因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而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使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量比除霜运转时的换气量大。根据该结构,同除霜运转时的换气与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是相同程度的情况相比,能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更加大量地进行换气,也能使室温迅速接近设定温度。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较为理想的是,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至少包括制热热关闭运转和油回收运转,其中上述制热热关闭运转在室温比设定温度的上限值高时将空调机(1)的压缩机停止,上述油回收运转使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并对压缩机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量比油回收运转时的换气量大。
油回收运转是实质上与制冷运转相同的运转。因此,当执行油回收运转时,室温降低。因此,当在油回收运转中进行换气时,室温进一步降低,因此,油回收运转后的空调机的制热负载增大。另一方面,因制热热关闭运转而引起的室温降低程度较小。
这样,因油回收运转时的换气而产生的效果与因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而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量被设定成比油回收运转时的换气量大。根据该结构,同油回收运转时的换气与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是相同程度的情况相比,能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更加大量地进行换气,也能使室温迅速接近设定温度。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较为理想的是,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至少包括除霜运转,该除霜运转使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当空调机(1)执行除霜运转时,换气装置(2)在从除霜运转开始时起至除霜运转结束后经过了设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中以换气抑制模式进行换气。
除霜运转是实质上与制冷运转相同的运转。因此,当执行除霜运转时,室温降低。另外,在除霜运转刚结束后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时,室温进一步降低,随后的空调机的制热负载可能会过大。因此,在除霜运转结束后设定时间经过前的期间,通过以换气抑制模式进行换气,能减轻除霜运转后的制热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制热控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换气模式设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相对于二氧化碳浓度的换气量的映射。
图5是表示空调机的运转形态与换气装置的运转形态的关系的表。
图6是表示室温、二氧化碳浓度及换气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空调系统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对将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具体化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1和换气装置2。空调机1和换气装置2设于具有由侧壁51、顶壁50分隔开的区域S的房间。空调机1进行区域S的温度调节。换气装置2对区域S进行换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区域S称为“室内”,将区域S内的空气称为“室内空气”。
空调机1包括室内单元10和室外单元20。室内单元10包括: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11;室内侧热交换器12;室内风扇13;室内单元控制装置15;具有吸入口17a及吹出口17b的壳体17。在室内风扇13的吸气口17a附近设有用于对室温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14。室内单元控制装置15根据由遥控器16设定的设定温度对膨胀阀11及室内风扇13进行控制。另外,室内单元控制装置15将由空调机1执行的各种运转的信息发送至换气装置2。空调机1所执行的各种运转例如可例举出制热运转、制冷运转、送风运转、预备运转、油回收运转、制热热关闭(thermo-off)运转、除霜运转等。
室外单元20包括: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21;室外侧热交换器22;室外风扇23;四通切换阀24;对压缩机21进行控制的室外单元控制装置25;以及用于将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分离的油分离器26。上述装置21~26收容于壳体27。膨胀阀11、室内侧热交换器12、四通切换阀24、压缩机21、油分离器26及室外侧热交换器22分别由制冷剂配管41连接,以构成单一的制冷剂回路。
空调机1进行制冷运转、送风运转及制热运转。在制冷运转中,室内侧热交换器1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室外侧热交换器2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具体而言,室外单元控制装置25以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21、室外侧热交换器22、膨胀阀11、室内侧热交换器12中循环的方式对四通切换阀24的阀芯的位置进行切换。图1的实线表示该切换后的配管连接状态。
在送风运转中,室内单元控制装置15对室内风扇13进行运转控制,室外单元控制装置25分别使压缩机21、室外风扇23的运转停止。在制热运转中,室内侧热交换器1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室外侧热交换器2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具体而言,室外单元控制装置25以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21、室内侧热交换器12、膨胀阀11、室外侧热交换器22中循环的方式对四通切换阀24的阀芯的位置进行切换。图1的虚线表示该切换后的配管连接状态。
在制热运转中,进行温度调节运转和各种非温度调节运转,其中,上述温度调节运转对室温进行调节,上述非温度调节运转不以室温调节为目的。在温度调节运转中,以使室温接近设定温度的方式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在温度调节运转中,通过膨胀阀11的开度变更对制冷剂流量进行调节。另外,通过改变压缩机21的转速对制热能力进行调节。非温度调节运转不以室温调节为目的,其是为了有效且舒适地进行制热运转而执行的。作为非温度调节运转,可例举出预备运转、油回收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除霜运转。上述非温度调节运转实质上产生制热负载。
预备运转是指在开始制热运转时执行的规定运转。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时,制冷剂温度较低。因此,若在制热运转开始时驱动室内风扇13,则冷风会被从吹出口17b送出,因此,会导致使用者感觉不舒服。为了对此进行抑制,进行预备运转。具体而言,在预备运转中,在从制热运转刚开始后起到制冷剂达到规定温度为止的期间、或从制热运转刚开始后起到经过了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使压缩机21运转,另一方面,室内风扇13的运转被维持为停止状态。
制热热关闭运转是指利用热关闭停止室内空气的加热的运转。具体而言,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当室温达到上限温度Tx(热关闭温度)时,通过热关闭分别停止压缩机21及室外风扇23的运转。维持压缩机21的停止状态,直至室温达到下限温度Ty(热开启(thermo-on)温度)为止。此外,当室温达到下限温度Ty时,再次开始压缩机21的运转。除霜运转是指用于在制热运转中对附着于室外侧热交换器22的霜进行除霜的运转。此处,在除霜运转中,采用了使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来进行动作的运转方式。
油回收运转是指在制热运转时、对与制冷剂一起流出至制冷剂回路的润滑油进行回收的运转。在油回收运转中,通过使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以回收润滑油。润滑油因溶解于溶剂而与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21流出。润滑油利用油分离器26从制冷剂分离而加以回收。然而,一部分润滑油会滞留于室外侧热交换器22或室内侧热交换器12。润滑油容易因低温而从制冷剂分离,因此,在制热运转中,润滑油容易滞留于室外侧热交换器22。因此,为了将滞留于室外侧热交换器22的润滑油回收,在制热运转中,将制冷剂回路设定成制冷循环,并将膨胀阀11的开度设定成比通常大。这样,通过加热室外侧热交换器22,使滞留的润滑油强制流动,从而对润滑油进行回收。
换气装置2包括全热交换器30、供气风扇31、排气风扇32、换气控制装置36及壳体33。全热交换器30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供气风扇31将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内,排气风扇32将室内空气排出。供气风扇31、排气风扇32、换气控制装置36收容于壳体33内。在壳体33上设有外部气体吸入口33a、外部气体供给口33b、内部气体吸入口33c、内部气体排出口33d。室外空气从外部气体吸入口33a吸入,并经由外部气体供给口33b而输送至室内。室内空气从内部气体吸入口33c吸入,并经由内部气体排出口33d而输送至室外。在内部气体吸入口33c的附近安装有二氧化碳传感器35。二氧化碳传感器35将基于所吸入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传感器35的浓度的信号输出至换气控制装置36。
在外部气体吸入口33a上设有将室外空气吸入至壳体33的外部气体吸入管34a。在外部气体供给口33b上设有将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内的供给管34b。在内部气体吸入口33c上设有将室内空气吸入至壳体33的内部气体吸入管34c。在内部气体排出口33d上设有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排气管34d。
全热交换器30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显热及潜热的热交换。换气控制装置36对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进行控制。按照以下所示的五个级别,对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进行控制。
换气量被设定成最大的“H模式”。
换气量被设定成比H模式的换气量小的“M模式”。
换气量被设定成比M模式的换气量小的“L模式”。
换气量被设定成比L模式的换气量小的“LL模式”。
换气量被设定成比LL模式的换气量小的“N模式”。
H模式下的换气量、M模式下的换气量、L模式下的换气量比规定换气量X大。LL模式中的换气量处于规定换气量X以下。根据室内的大小、房间的收容人数、由人排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房间的用途等预先设定规定换气量X。在LL模式及N模式中,可改变换气量。
根据排气风扇32的转速和供气风扇31的转速来设定换气量的大小。N模式是排气风扇32的转速和供气风扇31的转速被设定为比第一基准值小的值的模式。该模式包括使排气风扇32和供气风扇31不进行动作的停止模式。即,N模式下的换气量接近“0“。被设定为N模式的换气装置2处于与换气装置2的电源断开状态相区别的状态,即处于能在规定条件成立时使排气风扇32和供气风扇31同时或独立地起动的状态。
LL模式是排气风扇32的转速被设定为第一基准值以上且低于第二基准值的值、且供气风扇31的转速被设定为比排气风扇32的转速小的值的模式。即,在LL模式下,从室内排出的空气量比供给至室内的空气量大。因此,根据LL模式的换气,室内比大气压低而处于负压。通过该控制,从换气装置2的外部气体供给口33b供给来的室外空气的量减少,允许空气从外部朝房间(区域S)流入。例如,在房间与走廊相邻的情况下,空气从走廊朝房间流入。在该情况下,空气从除了换气装置2之外的通路流入,因此,与停止换气装置2的运转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室内空气的滞留。
L模式是排气风扇32的转速和供气风扇31的转速被设定为第二基准值以上且低于第三基准值的值的模式。M模式是排气风扇32的转速和供气风扇31的转速被设定为第三基准值以上且低于第四基准值的值的模式。H模式是排气风扇32的转速和供气风扇31的转速被设定为第四基准值以上的模式。H模式是当强制对室内进行换气时使用的模式。
另外,除了换气量的控制之外,换气控制装置36也进行以下控制。即,换气控制装置36根据来自二氧化碳传感器35的信号算出二氧化碳浓度。此外,换气控制装置36根据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换气量。此外,换气控制装置36根据由空调机1输出的空调机1的运转信息控制换气量。例如,在被归为非温度调节运转的各种运转中,抑制换气量。
通信装置42包括:进行通信控制的电路部43;以及将室内单元控制装置15与换气控制装置36连接的通信线路44。通信装置42取得空调机1的运转形态的信息,并将其传递至换气装置2。在图1中,通信线路44是有线的,但也可以是无线的。通过遥控器16的操作开始空调机1的制热运转。在制热运转中,首先,执行压缩机21的预备运转。在预备运转结束后,执行制热控制。
接着,参照图2对制热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制热控制中,执行温度调节运转、油回收运转及除霜运转。按规定周期执行油回收运转及除霜运转。另外,在制热运转中,当规定条件成立时,进行制热热关闭运转。根据以下的流程处理来执行温度调节运转、油回收运转、除霜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
在步骤S110中,判定从刚刚执行的油回收运转的运转结束时起始的经过时间是否比设定时间ta大。在判定为经过时间比设定时间ta大的情况下(S110的“是“),转移至步骤S140。在步骤S140中,执行油回收运转。
在步骤S110中,在判定为经过时间为设定时间ta以下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20。在步骤S120中,判定从刚刚执行的除霜运转的运转结束时起始的经过时间是否比设定时间tb大。在判定为经过时间比设定时间tb大的情况下(S120的“是“),转移至步骤S150。在步骤S150中,执行除霜运转。
在步骤S120中,在判定为经过时间为设定时间tb以下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30。在步骤S130中,判定室温是否比上限温度Tx大,或者是否处于制热待机期间中。在判定为室温比上限温度Tx大或处于制热待机期间中的情况下(S130的“是“),转移至步骤S160,执行制热热关闭运转。此时,停止压缩机21的运转或维持停止状态。这样,制热能力降低,室温逐渐降低。当室温降低至下限温度Ty时,再次开始压缩机21的运转。
在步骤S130中,在判定为室温为上限温度Tx以下且未处于制热待机期间中的情况下(S130的“否“),执行温度调节运转。藉此,以室温接近设定温度的方式控制压缩机21。
接着,参照图3,对换气控制装置36所执行的“换气模式设定处理“进行说明。按每个规定周期执行“换气模式设定处理”。在换气模式设定处理中,根据空调机1的运转形态设定换气装置2的运转形态。
在步骤S200中,换气控制装置36判定由二氧化碳传感器35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比设定浓度Ca大。在判定为二氧化碳浓度比设定浓度Ca大的情况下(S200的“是”),转移至步骤S220。在步骤S220中,换气控制装置36通过“二氧化碳模式”使供气风扇31及排气风扇32进行动作。
当判定为二氧化碳浓度处于设定浓度Ca以下时(S220的“否”),换气控制装置36进行步骤S210的判定。
在步骤S210中,换气控制装置36判定空调机1是否正进行温度调节运转。在判定为空调机1正进行温度调节运转的情况下(S210的“是”),转移至步骤S230。在步骤S230中,换气控制装置36通过“通常换气模式”使供气风扇31及排气风扇32进行动作。
在判定为空调机1未进行温度调节运转、而在进行除了温度调节运转之外的运转的情况下(S210的“否”),转移至步骤S240。在步骤S240中,换气控制装置36通过“换气控制模式”使供气风扇31及排气风扇32进行动作。
对由上述判定选择出的换气装置2的各模式进行说明。
在二氧化碳模式中,换气控制装置36根据图4所示的二氧化碳映射设定换气量。二氧化碳浓度根据在室内的人数而升高,因此,成为表示在室内的人数的指标。人是产生灰尘、气味的原因,因此,在室内的人数越多,则换气的必要性越是高。因此,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设定换气量。以根据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换气量的方式设定二氧化碳映射。如图4所示,二氧化碳浓度比设定浓度Ca大且处于设定浓度Cb以下时,换气量被设定为M模式。当二氧化碳比设定浓度Cb大时,换气量被设定为H模式。设定浓度Cb被设定为比设定浓度Ca大的值。
在通常换气模式中,换气控制装置36根据通常换气模式中使用的通常映射设定换气量。例如,在通常映射中,准备有在制冷运转时使用的制冷映射和在制热运转时使用的制热映射。在通常换气模式中,换气量被设定为比规定换气量X大。具体而言,在通常换气模式中,作为换气量的设定模式,使用L模式、M模式、H模式。根据空调机1的空调负载选择上述各模式。
在“换气抑制模式”中,换气量被设定为比“通常换气模式”小。具体而言,参照图5所示的表,换气控制装置36与非温度调节运转的种类相对应地设定换气量及换气抑制期间。
参照图5,对各种非温度调节运转的换气量及换气抑制期间进行说明。
当空调机1进行“预备运转”时,换气控制装置36在预备运转的执行期间及预备运转结束后设定时间tx经过前的期间中将换气量设定为N模式。换气量比通常换气模式下的换气量小。因在预备运转中进行换气而会增大的制热负载越大,则换气量被设定为越小的量。例如根据室温与室外温度的温度差等推定出制热负载。因预备运转结束后的换气而产生的制热负载越大,则设定时间tx被设定为越长的时间。
在该情况下,在空调机1的预备运转时,不进行制热。因此,若在预备运转时进行换气,则由于通常室外空气的温度比室温低,因此空调前的空调负载(制热负载)可能会增大。因此,在空调机1进行预备运转的期间以及随后设定时间tx经过前的期间,抑制换气。
当空调机1进行“制热热关闭运转”时,换气控制装置36在制热热关闭运转的执行期间将换气量设定为LL模式,并使供气风扇31及排气风扇32进行动作。因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进行换气而会增大的制热负载越大,则换气量被设定为越小的量。例如根据室温与室外温度的温度差等推定出制热负载。
在该情况下,当空调机1进行制热热关闭运转时,不进行制热。因此,若在制热热关闭运转时进行换气,则室温急剧降低,再次开始制热时的制热负载可能增大。制热负载的增大阻碍了室温的稳定化。因此,在制热热关闭运转时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是不理想的。
另一方面,在制热热关闭运转时,室温比设定温度高。因此,当完全不进行换气时,将室温降低至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变长。其结果是,可能会导致室内的使用者感觉不舒服。因此,在制热热关闭运转的执行期间中,换气控制装置36将换气量设定为LL模式,并使供气风扇31及排气风扇32进行动作。在该情况下,抑制室外空气的流入,并使空气从除了换气装置2以外的地方流入以进行换气。藉此,可抑制将室温降低至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过长及室温急剧降低。也可在制热热关闭运转结束后设定时间tr经过前的期间抑制换气。因制热热关闭运转后的换气而产生的制热负载越大,则设定时间tr被设定为越长的时间。
当空调机1进行“除霜运转”时,换气控制装置36在除霜运转的执行期间及除霜运转结束后设定时间ty经过前的期间将换气量设定为N模式。换气量比通常换气模式下的换气量小。因在除霜运转中进行换气而会增大的制热负载越大,则换气量被设定为越小的量。例如,根据除霜运转时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室温与室外温度的温度差等来推定出制热负载。因除霜运转后的换气而产生的制热负载越大,则设定时间ty被设定为越长的时间。
在该情况下,当空调机1进行除霜运转时,制冷剂回路被设定为制冷循环。此时,空调机1的室内风扇13停止,但室内空气会因室内空气的对流而冷却。因此,若在除霜运转时进行换气,则室温降低,再次开始制热时的制热负载可能增大。因此,在空调机1进行除霜运转的期间以及随后设定时间ty经过前的期间,抑制换气。
当空调机1进行“油回收运转”时,换气控制装置36在油回收运转的执行期间及油回收运转结束后设定时间tz经过前的期间将换气量设定为N模式。换气量比通常换气模式下的换气量小。因在油回收运转中进行换气而会增大的制热负载越大,则换气量被设定为越小的量。例如,根据油回收运转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2内的制冷剂温度、室温与室外温度的温度差等来推定出油回收运转的制热负载。因油回收运转后的换气而产生的制热负载越大,则设定时间tz被设定为越长的时间。
在该情况下,当空调机1进行油回收运转时,制冷剂回路被设定为制冷循环。此时,空调机1的室内风扇13停止,但室内空气会因室内空气的对流而冷却。因此,若在油回收运转中进行换气,则室温进一步降低,再次开始制热时的制热负载可能增大。因此,在空调机1进行油回收运转的期间以及随后设定时间tx经过前的期间,抑制换气。
接着,参照图6,对由执行“换气模式设定处理”而产生的作用进行说明。图6示出了室内的室温变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以及换气量的设定模式的改变的情况。
在时间t0时,通过遥控器16的操作开始制热运转。空调机1开始预备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为N模式。
在时间t1时,空调机1结束预备运转,并开始温度调节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的设定被维持为N模式。开始空调机1的温度调节运转,另一方面,几乎不进行换气,因此,室温急剧上升。
时间t2表示从时间t1起经过了设定时间tx的时刻。在时间t2时,空调机1进行温度调节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为L模式。即,开始换气。因此,室温的温度上升率降低。
在时间t8时,空调机1停止温度调节运转,并开始油回收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为N模式。通过油回收运转停止温度调节运转,因此,室温降低。
在时间t4时,空调机1结束油回收运转,并开始温度调节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的设定被维持为N模式。温度调节运转再次开始,因此,室温上升。
时间t5表示从时间t4起经过了设定时间tz的时刻。在时间t5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的设定再次被从N模式设定为L模式。即,再次开始换气装置2的换气。因此,室温的温度上升率降低。
在时间t6时,二氧化碳因在室内的人数的增加而比设定浓度Ca大。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的设定被设定为M模式。即,换气量增大。藉此,促进了换气,以将室内空气净化。
在时间t7时,空调机1开始油回收运转。此时,二氧化碳比设定浓度Ca大。根据换气模式的设定处理,基于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的换气优先,因此,进行二氧化碳模式的换气量设定。因此,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的设定被维持为M模式。由于进行油回收运转,因此室温降低。
在时间t8时,空调机1结束油回收运转,并开始温度调节运转。此时,二氧化碳比设定浓度Ca大,因此,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的设定被维持为M模式。由于温度调节运转再次开始,因此室温上升。
在时间t9时,二氧化碳处于设定浓度Ca以下。此时,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为L模式。
在时间t10时,室温超过上限温度Tx。此时,空调机1的压缩机21被热关闭,压缩机21的运转停止。即,空调机1执行制热热关闭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为LL模式。因此,室温逐渐上升,然后,开始降低。
在时间t11时,室温比下限温度Ty小。此时,空调机1再次开始温度调节运转。另外,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为L模式。
在时间t12时,空调机1停止温度调节运转,并开始油回收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为N模式。由于温度调节运转停止,因此室温降低。
在时间t13时,空调机1结束油回收运转,并开始温度调节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的设定被维持为N模式。由于温度调节运转再次开始,因此室温上升。
时间t14表示从时间t13起经过了设定时间tz的时刻。在时间t14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再次被从N模式设定为L模式。即,再次开始换气。
在时间t15时,空调机1停止温度调节运转,并开始除霜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为N模式。由于温度调节运转停止,因此室温降低。
在时间t16时,空调机1停止除霜运转,并开始温度调节运转。此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的设定被维持为N模式。由于温度调节运转再次开始,因此室温上升。
时间t17表示从时间t16起经过了设定时间ty的时刻。在时间t17时,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再次被从N模式设定为L模式。即,再次开始换气装置2的换气。因此,室温的温度上升率降低。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换气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从时间t0起到时间t1为止的预备运转的执行期间以及随后的设定时间tx经过前的时间(从时间t1至时间t2为止的时间)中以通常换气模式执行换气时,如图6的虚线L1所示,与抑制了换气的情况相比,室温上升率较小。
在从时间t3起到时间t4为止的油回收运转的执行期间以及随后的规定时间经过前的时间(从时间t4至时间t5为止的时间)中以通常换气模式执行换气时,如图6的虚线L1所示,与抑制了换气的情况相比,室温降低率较大。
在从时间t10起至时间t11为止的制热热关闭运转的执行期间以L模式执行换气时,如图6的虚线L3所示,与以LL模式进行换气的情况相比,室温变化从上升切换至下降为止的时间较短,随后的室温降低率较大。
在从时间t10起至时间t11为止的制热热关闭运转的执行期间以N模式执行换气时,如图6的虚线L4所示,与以LL模式进行换气的情况相比,室温降低率较小。
在从时间t15起到时间t16为止的除霜运转的执行期间以及随后的规定时间经过前的时间(从时间t16至时间t17为止的时间)中以通常换气模式执行换气时,如图6的虚线L5所示,与抑制了换气的情况相比,室温降低率较大。
如上所述,若在预备运转、油回收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除霜运转等非温度调节运转时以通常换气模式执行换气,则因换气而导致制热负载增大。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在预备运转、油回收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除霜运转等非温度调节运转时抑制换气,则制热负载的增大变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备运转、油回收运转及除霜运转后、规定时间经过前的期间,抑制了换气,因此,对制热负载的增大进行抑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起到了以下效果。
(1)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1和换气装置2。空调机1在制热运转中进行温度调节运转和至少一种非温度调节运转,其中,上述温度调节运转对室温进行调节,上述非温度调节运转不以室温调节为目的。通过非温度调节运转产生制热负载。当空调机1进行温度调节运转时,换气装置2以将换气量设为规定换气量X以上的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在通常换气模式下,作为换气量的设定模式,使用L模式以上的模式。此外,当空调机1执行任意的非温度调节运转时,换气装置2使排气风扇32的转速比供气风扇31的转速大而将室内设为负压,并以比规定换气量X小的值进行换气,或停止换气。此外,在换气抑制模式中,因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进行换气而会增加的制热负载越大,则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成越小。
根据该结构,当空调机1进行非温度调节运转时,排气风扇32的转速比供气风扇31的转速大,室内处于负压。藉此,允许空气从除了换气装置2之外的地方流入。另外,换气抑制模式时的换气量比通常换气模式时的规定换气量X小,因此,与通常换气模式相比,从室内排出的排出热量较小。藉此,能对室内进行换气,并能抑制空调机1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的制热负载的增大。
此外,在换气抑制模式中,因在非温度调节运转中进行换气而会增加的制热负载越大,则换气装置2的换气量被设定成越小。因此,能抑制非温度调节运转中的制热负载的增大,并能恰当地进行换气。
(2)在换气抑制模式中,基于非温度调节运转结束后的换气的制热负载越大,则基于非温度调节运转结束后的换气抑制模式的换气期间被设定成越长。这是为了对制热延迟进行抑制,其中,所述制热延迟是因从非温度调节运转刚结束起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所造成的过大的制热负载而产生的。根据该结构,与从非温度调节运转刚结束起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空调机1在非温度调节运转后的制热负载的增大。
(3)换气装置2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35。当二氧化碳浓度比设定浓度Ca大时,无论空调机1是处于温度调节运转中还是处于非温度调节运转中,换气装置2都可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换气量。即,无论空调机1是否处于温度调节运转或非温度调节运转中,当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时,换气装置2都增大换气量。藉此,能抑制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
(4)空调机1进行预备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除霜运转及油回收运转中的至少任一个运转。另外,预备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除霜运转及油回收运转均被归为非温度调节运转。由此,在上述运转时,能对室内进行换气,并能抑制空调机的制热负载的增大。
(5)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量被设定成比除霜运转的换气量大。除霜运转是实质上与制冷运转相同的运转。因此,当执行除霜运转时,室温降低。当在除霜运转中进行换气时,室温进一步降低,因此,除霜运转后的空调机1的制热负载增大。另一方面,制热热关闭运转是停止温度调节运转的控制。因此,因制热热关闭运转而引起的室温降低程度较小。当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执行换气时,有时室温也过度降低,但若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恰当地进行换气,则也能使室温接近设定温度。
这样,因除霜运转时的换气而产生的效果与因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而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量被设定成比除霜运转时的换气量大。根据该结构,同除霜运转时的换气与制热热关闭运转中的换气是相同程度的情况相比,能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更加大量地进行换气,也能使室温迅速接近设定温度。
(6)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量被设定成比油回收运转的换气量大。油回收运转是实质上与制冷运转相同的运转。因此,当执行油回收运转时,室温降低。因此,当在油回收运转中进行换气时,室温进一步降低,因此,油回收运转后的空调机1的制热负载增大。另一方面,因制热热关闭运转而产生的室温降低程度较小,因此,也存在换气的效果。
这样,因油回收运转时的换气而产生的效果与因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而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制热热关闭运转中的换气量被设定成比油回收运转中的换气量大。藉此,同油回收运转时的换气与制热热关闭运转时的换气是相同程度的情况相比,能在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更加大量地进行换气,也能使室温迅速接近设定温度。
(7)当空调机1执行除霜运转时,换气装置2在从除霜运转开始时起至除霜运转结束后经过了设定时间ty为止的期间中以换气抑制模式进行换气。除霜运转是实质上与制冷运转相同的运转,因此,室温降低。另外,在除霜运转刚结束后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时,室温进一步降低,随后的空调机1的制热负载可能会过大。因此,在除霜运转结束后设定时间ty经过前的期间,通过以换气抑制模式进行换气,能减轻除霜运转后的制热负载。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进行以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空调机1及换气装置2分别设于个别的室内的空调系统中执行“换气模式设定处理”。然而,除了该结构的空调系统之外,“换气模式设定处理”还适用于至少包括空调机1及换气装置2在内的空调系统。例如,也可在图7所示的空调系统中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在图7中,对于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了相同的符号。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的变更点是从换气装置2送出的室外空气的吹出口与空调机1的相同这点。即,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从换气装置2延伸出的供给管37与室内单元10的壳体17连接。根据该结构,从换气装置2供给至室内的空气被从室内单元10的吹出口17b吹出。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技术应用于这种空调系统,能起到上述(1)~(7)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表示换气量的设定模式,换气装置2使用了H模式、M模式、L模式、LL模式、N模式这五个级别的模式。然而,为了进一步简化,也可以以四个级别以下的模式数量对换气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为了更高精度地进行控制,也可以以六个级别的模式数量对换气量进行控制。另外,也可使换气量连续地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换气装置2上设有二氧化碳传感器,但也可在空调机1上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35。在该情况下,能获得上述(3)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换气装置2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35检测出二氧化碳浓度,但也可使用能检测出人数的人体检测传感器以代替二氧化碳传感器35。即,也可根据人数来推定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浓度。

Claims (7)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空调机(1),该空调机(1)至少执行制热运转;以及
换气装置(2),该换气装置(2)具有排气风扇(32)、供气风扇(31)及全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排气风扇(32)将室内空气排出,所述供气风扇(31)将室外空气吸入,所述全热交换器使所述室内空气与所述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空调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1)在制热运转中进行温度调节运转和至少一种非温度调节运转,其中,所述温度调节运转对室温进行调节,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不以室温调节为目的,并产生制热负载,
当所述空调机(1)进行所述温度调节运转时,所述换气装置(2)以通常换气模式进行换气,该通常换气模式将换气量设为规定换气量以上,
当所述空调机(1)进行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所包括的某一运转时,所述换气装置(2)以换气抑制模式进行换气,该换气抑制模式使所述排气风扇(32)的转速比所述供气风扇(31)的转速大而使室内处于负压,并以比所述规定换气量小的值进行换气或停止换气,
在所述换气抑制模式中,通过在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中进行换气而增加的制热负载越大,则使所述换气装置(2)的所述换气量越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换气抑制模式中,基于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结束后的换气的制热负载越大,则使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结束后的该换气抑制模式的换气期间越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装置(2)或所述空调机(1)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35),
当由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35)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设定浓度大时,无论所述空调机(1)是处于所述温度调节运转中还是处于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中,所述换气装置(2)都根据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增大所述换气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1)包括预备运转、制热热关闭运转、除霜运转及油回收运转中的至少一个运转作为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其中,所述预备运转是在开始所述制热运转时执行的,所述制热热关闭运转在室温比室内的设定温度的上限温度高时将所述空调机(1)的压缩机停止,所述除霜运转使所述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所述油回收运转使所述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并对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进行回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1)至少包括制热热关闭运转和除霜运转作为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其中所述制热热关闭运转在室温比室内的设定温度的上限温度高时将所述空调机(1)的压缩机停止,所述除霜运转使所述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
在所述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执行的所述换气抑制模式的换气量比在所述除霜运转时执行的所述换气抑制模式的换气量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1)至少包括制热热关闭运转和油回收运转作为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其中所述制热热关闭运转在室温比室内的设定温度的上限温度高时将所述空调机(1)的压缩机停止,所述油回收运转使所述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并对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进行回收,
在所述制热热关闭运转中执行的所述换气抑制模式的换气量比在所述油回收运转时执行的所述换气抑制模式的换气量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1)至少包括除霜运转作为所述非温度调节运转,该除霜运转使所述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循环进行动作,
当所述空调机(1)执行所述除霜运转时,所述换气装置(2)在从所述除霜运转开始时起至所述除霜运转结束后经过了设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中以所述换气抑制模式进行换气。
CN201380068980.2A 2013-01-10 2013-12-18 空调系统 Active CN104884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2535 2013-01-10
JP2013002535A JP5532153B1 (ja) 2013-01-10 2013-01-10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CT/JP2013/083966 WO2014109193A1 (ja) 2013-01-10 2013-12-18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4870A CN104884870A (zh) 2015-09-02
CN104884870B true CN104884870B (zh) 2016-09-07

Family

ID=5116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980.2A Active CN104884870B (zh) 2013-01-10 2013-12-18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72007B2 (zh)
EP (1) EP2944890B1 (zh)
JP (1) JP5532153B1 (zh)
CN (1) CN104884870B (zh)
WO (1) WO20141091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1763B1 (fr) * 2011-02-22 2013-03-15 Airbus Operations Sas Echangeur thermique incorpore dans une paroi d'un aeronef
KR20160056701A (ko) * 2014-11-12 2016-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CN105241019B (zh) * 2015-10-29 2019-01-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换新风控制方法
JP6540551B2 (ja) * 2016-03-02 2019-07-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CN105674514A (zh) * 2016-04-06 2016-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196439A (zh) * 2016-07-07 2016-12-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225147B (zh) * 2016-07-25 2019-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731882B2 (en) * 2016-10-17 2020-08-04 Lennox Industries Inc. Operating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occupancy status
CN106500270B (zh) * 2016-11-09 2019-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新风空调
JP6555489B2 (ja) * 2017-04-17 2019-08-07 シーズ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ス交換装置
JP6460150B2 (ja) * 2017-05-15 2019-01-30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換気システム
JP2019095180A (ja) * 2017-11-14 2019-06-20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および換気システム
CN108224558B (zh) * 2018-01-11 2020-10-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630324A (zh) * 2018-01-29 2020-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及换气装置
KR102472214B1 (ko) * 2018-02-28 2022-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에어 컨디셔닝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8489039A (zh) * 2018-03-07 2018-09-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20051736A (ja) * 2018-09-28 2020-04-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負荷処理システム
JP7457229B2 (ja) * 2019-05-10 2024-03-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417368B2 (ja) * 2019-05-27 2024-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20240659A1 (ja) * 2019-05-27 2020-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空気環境調整システム、空気環境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20240685A1 (ja) * 2019-05-28 2020-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空気環境調整システム、空気環境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6835141B2 (ja) 2019-05-31 2021-02-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7189472B2 (ja) * 2019-06-21 2022-12-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6897848B2 (ja) * 2019-06-26 2021-07-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7157722B2 (ja) * 2019-09-30 2022-10-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JP2021081160A (ja) * 2019-11-22 2021-05-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396144B2 (ja) 2020-03-19 2023-12-1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WO2021192263A1 (ja) * 2020-03-27 2021-09-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997396B2 (ja) * 2020-04-02 2022-01-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1561762A (zh) * 2020-05-21 2020-08-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消毒机滤网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消毒机
JP7075019B2 (ja) * 2020-07-13 2022-05-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341142A1 (en) * 2020-09-16 2023-10-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ventilation system,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ventil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611047A (zh) * 2020-12-17 2021-04-0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冬季夜间的新风换气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CN112783219B (zh) * 2021-01-04 2023-03-31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气体流量调节装置
US11892188B2 (en) * 2021-05-30 2024-02-06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Capacity control for HVAC system
JP7307364B2 (ja) * 2021-12-17 2023-07-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換気システム
WO2023175755A1 (ja) * 2022-03-16 2023-09-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WO2023175874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WO2023233498A1 (ja) * 2022-05-31 2023-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資源生成システムおよび二酸化炭素回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3107B2 (ja) * 1990-01-13 2000-04-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626278B2 (ja) * 1991-03-08 1997-07-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H08178396A (ja) * 1994-12-28 1996-07-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178243A (ja) * 1997-01-13 1997-07-11 Daikin Ind Ltd 換気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3551124B2 (ja) * 2000-04-19 2004-08-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531300B1 (ko) * 2003-09-08 2005-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시스템의 급/배기 풍량 제어방법
CN1719130B (zh) * 2004-07-08 2010-06-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除霜运行控制方法
WO2007094774A1 (en) * 2006-02-14 2007-08-23 Carrier Corporation Energy efficient house ventilation
JP5098346B2 (ja) * 2007-01-30 2012-1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換気空調装置
US20120083196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Peter Leslie Gregory Mockrid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ing Ai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4890A4 (en) 2016-09-21
CN104884870A (zh) 2015-09-02
WO2014109193A1 (ja) 2014-07-17
JP5532153B1 (ja) 2014-06-25
EP2944890A1 (en) 2015-11-18
US9372007B2 (en) 2016-06-21
JP2014134343A (ja) 2014-07-24
US20150316276A1 (en) 2015-11-05
EP2944890B1 (en)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4870B (zh) 空调系统
CN108068577A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11341B (zh) 恒温除湿空调器及除湿方法
WO2021000634A1 (zh) 空调器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CN109855234A (zh) 空调器及其制热控制方法
CN106016581A (zh)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251548B (zh) 单机空调器换热系统、单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48443B (zh) 空气调节器
CN112212467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03791588A (zh) 解决多联式空调机组制冷剂偏少的控制方法
CN107421072A (zh) 空调器及其防高温控制方法
CN105650810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单冷型空调器和冷暖型空调器
CN11237800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449033A (zh) 一种毛细管辐射系统新风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73130U (zh) 一种不停机除霜热泵机组
CN211575632U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12254217A (zh) 一种空调及新风风机转速调节方法
CN106482286A (zh) 用于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方法及空气调节设备
CN102418980A (zh) 空调系统的加湿除尘方法
CN105972718A (zh) 双冷源两级蒸发除湿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机
CN105020853B (zh) 变频空调制热启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其空调器
CN206695425U (zh) 空调系统
CN214276207U (zh) 一种无水地暖多联机快速分油的装置
CN213983785U (zh) 一种三管制直流变频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205860538U (zh) 单冷型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