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4299A - 车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4299A
CN104884299A CN201380066955.0A CN201380066955A CN104884299A CN 104884299 A CN104884299 A CN 104884299A CN 201380066955 A CN201380066955 A CN 201380066955A CN 104884299 A CN104884299 A CN 104884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triker
engagement part
pin
engag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69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4299B (zh
Inventor
阿部浩久
阿久津武志
井川阳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84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4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4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4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81Seats convertible into parts of the seat cushion or the back-rest or disapppearing therein, e.g. for childr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63Cushion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 B60N2/3065Cushion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in a longitudinal-vertic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7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on a lower level of a multi-level vehicle floor
    • B60N2/3077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on a lower level of a multi-level vehicle floor stowed in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可就坐状态和收纳状态的切换操作容易实现的车用座椅。该车用座椅(S)通过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座椅衬垫(2),可将其收纳于车体地板一侧,并具备座椅衬垫(2)与车体地板之间的装拆脚(30)、以及旋转连杆(40)。装拆脚(30)的上端安装在座椅衬垫(2)上,下端设有的啮合钩(32)以可装拆状态连结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37)。旋转连杆(40)的上端安装在座椅衬垫(2)上,下端以可旋转状态连结在车体地板上,通过旋转使座椅衬垫(2)向收纳位置一侧移动。装拆脚(30)的啮合钩(32)相对于撞针(37)在左右方向突出啮合,旋转连杆(40)的啮合钩(61)相对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62)在上下方向突出啮合。

Description

车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座椅衬垫以及座椅靠背收纳在形成于车体地板上的收纳位置的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至今,可将构成座椅主体的座椅衬垫以及座椅靠背收纳在形成于车体地板上的收纳位置的车用座椅已被公知,其中,存在一种相当于车辆后部座位的座椅,向后方弹起座椅主体后,可将其收纳在设置于座椅后方的凹部的车用座椅。
作为收纳座椅主体的机构,连结座椅衬垫和车体地板之间,相对于车体地板旋转的旋转连杆已被公知。通过此旋转连杆的旋转,可将座椅衬垫以及座椅靠背移动至收纳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汽车用座椅,具备连结于座椅衬垫前方部分的脚部件、以及以可相对于车体地板旋转地连结于座椅衬垫后方部分的连杆部件。在座椅主体的收纳操作时,在将座椅靠背向座椅衬垫一侧折叠的基础上,设置于脚部件下端的钩部件同固定于车体地板一侧,呈コ字形状的撞针的啮合解除,通过使连杆部件相对于车体地板向座椅后方侧旋转,形成可将座椅主体收纳于收纳凹部的构成。
还有,当座椅处于收纳状态时,形成另外设置在脚部件上的钩部件与另外固定在收纳位置上的撞针相啮合的构成。
专利文献1:特许第3979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如专利文献1中,可将座椅主体收纳于收纳位置的座椅,由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座椅主体,在乘客可以就座的可就座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地构成,形成设置在脚部件上的钩部件在前后方向上挂住撞针,并时而使其啮合,时而使其脱离的构成。
但是,在上述构成中,为将座椅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而使脚部件与撞针再次啮合时,由于脚部件会在前后方向摆动,因此存在前后不规则的担忧。
为此,期待一种可以吸收不规则,提高使脚部件与撞针相啮合的操作性的车用座椅。
还有,专利文献1中的座椅,在收纳座椅主体时,形成另外设置在脚部件上的钩部件与收纳地板上的撞针相啮合的构成,虽然可以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但期待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的构造进一步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的车用座椅。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可就坐状态和收纳状态的之间的切换操作容易实现的车用座椅。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的车用座椅。
所述课题将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是一种在乘客可以就座的可就座状态、和将座椅衬垫移动至形成于车体地板上的收纳位置的收纳状态之间可切换的车用座椅,具备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另一端设置的第1被啮合部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所述车体地板上的第1地板啮合部的装拆脚,以及,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另一端以可旋转状态连结在所述车体地板上,可通过旋转将所述座椅衬垫移动至所述收纳位置一侧的旋转连杆,以及,安装在该旋转连杆上,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所述车体地板上的第2地板啮合部的第2被啮合部。所述装拆脚的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对于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在所述座椅衬垫移动方向的垂直相交方向上突出,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中,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可啮合的部分沿所述座椅衬垫的移动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由于装拆脚的第1被啮合部相对于第1地板啮合部,在座椅衬垫移动方向的垂直相交方向上突出,第1地板啮合部中,与第1被啮合部可啮合的部分沿所述座椅衬垫的移动方向延伸,例如,为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而使装拆脚的第1被啮合部与第1地板啮合部相啮合时,即使装拆脚在前后方向上摆动,由于第1地板啮合部的挂住部分在座椅衬垫的移动方向上延伸,可以吸收装拆脚前后方向摆动伴随产生的不规则而使其啮合。
也就是说,可以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可提高使装拆脚与第1地板啮合部相啮合的操作性,使可就座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更容易的车用座椅。
还有,由于具备安装在旋转连杆上,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车体地板上的第2地板啮合部的第2被啮合部,可以提高座椅使用时或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
此时,优选所述旋转连杆的所述第2被啮合部相对于所述第2地板啮合部,在所述第1被啮合部突出方向的垂直相交方向上突出,所述第2地板啮合部中,与所述第2被啮合部可啮合的部分沿着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中,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可啮合的部分的延伸方向的垂直相交方向延伸。
若为上述构成,例如,为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在使上述装拆脚的第1被啮合部与第1地板啮合部相啮合的同时,使旋转连杆的第2被啮合部与第2地板啮合部相啮合时,可以吸收包括装拆脚以及旋转连杆在内的整个座椅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摆动伴随产生的不规则而使其啮合。
此时,优选所述第2被啮合部,在所述可就座状态下与所述第2地板啮合部连结,配置在所述座椅衬垫上与所述旋转连杆相比更靠近座椅前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若为上述构成,可以实现车用座椅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此时,优选具备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另一端连结于所述车体地板上,对所述座椅衬垫向上方施力的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该施力部件延伸方向的外侧给予施力,所述第2被啮合部配置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与所述施力部件重合的位置。
若为上述构成,可以实现车用座椅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此时,优选具备在所述座椅衬垫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两端之中,安装在所述收纳位置形成的一端,并在所述收纳状态下,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所述车体地板上的第3地板啮合部的第3被啮合部,所述第2被啮合部配置于,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所述第1被啮合部和所述第3被啮合部之间的位置。
如上所述,由于具备安装在座椅衬垫上,在收纳状态下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车体地板上的第3地板啮合部的第3被啮合部,可以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
还有,通过座椅衬垫在收纳位置一侧的端部与第3地板啮合部相啮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
还有,由于第2被啮合部配置于,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第1被啮合部和第3被啮合部之间的位置,形成在可就座状态下,第1、2被啮合部分别与第1、2地板啮合部相啮合,在收纳状态下,位于收纳位置一侧的第3被啮合部与第3地板啮合部相啮合的简单构造。
此时,优选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由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啮合的撞针,以及将该撞针固定在车体地板上的固定部件构成,所述撞针具备从所述固定部件上方立设,配置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前脚部和后脚部,以及连结着所述前脚部和所述后脚部、可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啮合的脚连结部,在所述固定部件中,与所述前脚部和所述后脚部各自连结的部分形成为,较所述固定部件更向上方伸出,在所述固定部件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两端之中,位于所述座椅衬垫前后方向外侧的一端,朝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呈窄幅延伸。
如上所述,由于在固定部件中,与前脚部和后脚部各自连结的部分,较固定部件更向上方伸出而形成,撞针可以固定在固定部件中,支持刚性得到提高的部分上。
还有,由于固定部件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两端之中,位于座椅衬垫前后方向外侧的一端,朝向前后方向的外侧呈窄幅延伸,更容易确保乘客脚下的空间、以及放置行李物品的空间。
此时,优选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由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啮合的撞针,以及将该撞针固定在车体地板上的固定部件构成,所述撞针具备从所述固定部件上方立设,配置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前脚部和后脚部,以及连结着所述前脚部和所述后脚部、可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啮合的脚连结部,所述固定部件具备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后方的第3固定部,所述撞针的所述后脚部配置于所述第1固定部、所述第2固定部和所述第3固定部包围形成的区域。
若为上述构成,由于撞针稳定地固定在车体地板一侧,第1被啮合部同撞针的啮合得以稳定,最终车用座椅在可就座状态下得以稳定。
根据本发明,由于装拆脚的第1被啮合部相对于第1地板啮合部,在座椅衬垫移动方向的垂直相交方向上突出,第1地板啮合部中,与第1被啮合部可啮合的部分沿所述座椅衬垫的移动方向延伸,例如,为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而使装拆脚的第1被啮合部与第1地板啮合部相啮合时,即使装拆脚在前后方向上摆动,由于第1地板啮合部的挂住部分在座椅衬垫的移动方向上延伸,可以吸收装拆脚前后方向摆动伴随产生的不规则而使其啮合。
也就是说,可以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构造,可提高使装拆脚与第1地板啮合部相啮合的操作性,使可就座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更容易的车用座椅。
还有,由于具备安装在旋转连杆上,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车体地板上的第2地板啮合部的第2被啮合部,可以提高座椅使用时或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例如,为了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在使上述装拆脚的第1被啮合部与第1地板啮合部相啮合的同时,使旋转连杆的第2被啮合部与第2地板啮合部相啮合时,可以吸收包括装拆脚以及旋转连杆在内的整个座椅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摆动伴随产生的不规则而使其啮合。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车用座椅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安装在座椅衬垫上,在收纳状态下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车体地板上的第3地板啮合部的第3被啮合部,可以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
还有,通过座椅衬垫在收纳位置一侧的端部与第3地板啮合部相啮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座椅收纳时的稳定性。
还有,由于第2被啮合部配置于,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第1被啮合部和第3被啮合部之间的位置,形成在可就座状态下,第1、2被啮合部分别与第1、2地板啮合部相啮合,在收纳状态下,位于收纳位置一侧的第3被啮合部与第3地板啮合部相啮合的简单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固定部件中,与前脚部和后脚部各自连结的部分,较固定部件更向上方伸出而形成,撞针可以固定在固定部件中,支持刚性得到提高的部分上。
还有,由于固定部件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两端之中,位于座椅衬垫前后方向外侧的一端,朝向前后方向的外侧呈窄幅延伸,更容易确保乘客脚下的空间、以及放置行李物品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由于撞针稳定地固定在车体地板一侧,第1被啮合部同撞针的啮合得以稳定,最终车用座椅在可就座状态下得以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成为车用座椅骨架的座椅框架的概略侧面图。
图3是座椅框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脚锁定装置已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脚锁定装置锁定解除,变为不可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脚锁定装置变为可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脚锁定装置变为再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撞针的概略平面图。
图9(a)是表示衬垫锁定装置可锁定的可啮合位置的说明图,(b)是表示衬垫锁定装置不可锁定的不可啮合位置的说明图。
图10是车用座椅的概略侧面图,是说明从可就座状态移动至收纳状态的动作的图(其1)。
图11是说明从可就座状态移动至收纳状态的动作的图(其2)。
图12是说明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的动作的图(其1)。
图13是说明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的动作的图(其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涉及车用座椅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是使座椅衬垫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而可收纳于车体地板一侧的车用座椅,在座椅衬垫和车体地板之间具备装拆脚和旋转连杆,安装在装拆脚下端的啮合钩相对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在左右方向上突出而与之啮合的同时,安装在旋转连杆上的啮合钩,相对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在上下方向上突出而与之啮合,在座椅收纳时,设置于座椅衬垫后端部的啮合钩与收纳地板上的撞针相啮合。
此外,相对于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乘客就座的一侧成为座椅前方侧。
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S,例如,是相当于车辆后部座位的后座。此外,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备3排座椅的车辆上,也可以作为第2排的中间座位而使用。
车用座椅S主要由以下构成,如图1所示,具备座椅靠背1、座椅衬垫2和头枕3的座椅主体;以及如图2所示,上端安装于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下端可装拆地连结于车体地板一侧的装拆脚30;上端安装于座椅衬垫2的后端部、下端可旋转地连结于车体地板一侧的旋转连杆40和活塞减震器47;和连结旋转连杆40以及装拆脚30的传递部件46。
此外,活塞减震器47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施力部件。
在车用座椅S的后方侧,如图2所示,设置有作为形成于车体地板的凹型收纳空间的收纳位置。
还有,在车用座椅S上安装有,连结座椅靠背1,使其可相对于座椅衬垫2旋转的倾斜装置12,将设置于装拆脚30上的啮合钩32锁定在固定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37上的脚锁定装置31,将安装于座椅衬垫2后端部的啮合钩51锁定在固定于收纳位置上的撞针54上的衬垫锁定装置50,以及将设置于旋转连杆40上的啮合钩61锁定在固定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62上的连杆锁定装置60。
脚锁定装置31同衬垫锁定装置50、以及连杆锁定装置60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隔有距离。
此外,脚锁定装置31的啮合钩32和撞针37,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第1被啮合部和第1地板啮合部。还有,连杆锁定装置60的啮合钩61和撞针62,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第2被啮合部和第2地板啮合部。还有,衬垫锁定装置50的啮合钩51和撞针54,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第3被啮合部和第3地板啮合部。
车用座椅S,是可以实现乘客可就座的可就座状态,以及将座椅主体收纳于收纳位置的收纳状态的,2种形态的座椅设置的座椅。
具体来说,车用座椅S在处于可就座状态时,当乘客拉伸未图示的操作带时,座椅靠背1会向座椅衬垫2一侧前倾而被折叠。之后,被折叠的座椅主体向座椅后方弹起旋转,并向沉入方向移动。然后,座椅主体便会被收纳于收纳位置中。
座椅靠背1,如图1所示,是从后方支持乘客背部的靠背部分,在成为其骨架的图2所示的靠背框架10上,载置缓冲垫1a,并被表皮1b覆盖而构成。
座椅衬垫2,是从下方支持乘客的就座部,在成为其骨架的图2所示的衬垫框架20上,载置缓冲垫2a,并从缓冲垫2a上方被表皮2b覆盖而构成。
头枕3,是从后方支持乘客头部的头部,在成为其芯材的未图示的支柱上,载置缓冲垫3a,并被表皮3b覆盖而构成。
靠背框架10,由成为座椅靠背1的骨架的大致矩形框体构成,如图2所示,在靠背框架10的左右外侧面的下端部上,安装有为连结衬垫框架20而设置的左右连结托架11。
连结托架11,由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板金部件构成,从座椅侧面看形成为大致弓形形状,连结托架11的上端部与靠背框架10相连结,其下端部与衬垫框架20相连结。
在连结托架11上端部的左右外侧面上,安装有相对于衬垫框架20可旋转地连结靠背框架10的倾斜装置12。
倾斜装置12,由被公知的装置构成,如图2所示,由成为倾斜装置12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13,以及对靠背框架10向衬垫框架20一侧施力的未图示的螺旋弹簧为主而构成。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卡止于靠背框架10一侧,另一端部卡止于衬垫框架20一侧,详细来说是卡止于连结托架11上。
倾斜装置12,可锁定靠背框架10的旋转动作,可以将靠背框架10锁定在立起状态,通过拉伸未图示的操作带解除锁定,凭借螺旋弹簧的施力使靠背框架10向前方侧旋转,并折叠于衬垫框架20一侧。
衬垫框架20,由成为座椅衬垫2的骨架的大致矩形框体构成,如图3所示,具备,以配置在左右侧方由板金部件构成的侧部框架21,连结各侧部框架21前方部分的前方连结管22,连结各侧部框架后方部分的后方连结管23,架设在前方连结管22上面的作为板状框架的盘式框架24,连结盘式框架24以及后方连结管23的多个弹簧部件26为主的构成件。
此外,弹簧部件26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乘客臀部支持部件。
在侧部框架21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上,通过将未图示的旋转螺栓紧固在座椅左右方向上,弹簧减震器47的上端部以可旋转状态与之相连结。
在前方连结管22上,安装有可旋转地连结装拆脚30的连结托架22a。连结托架22a通过将未图示的旋转螺栓紧固在座椅左右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持装拆脚30的上端部。
在后方连结管23上,其下端部安装有可旋转地连结旋转连杆40的左右2个连结托架23a,其后端部安装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而配置的表皮钩挂部25。还有,在左右连结托架23a之间,安装有衬垫锁定装置50。
连结托架23a构成为,通过将未图示的旋转螺栓紧固在座椅左右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持旋转连杆40的上端部,处于座椅收纳状态时位于比衬垫锁定装置50更靠前方的位置的构成。
表皮钩挂部25,是用于钩住构成座椅衬垫2的表皮2b的线型部件,如图3所示,由左右方向上长尺的钩挂主体部25a,弯曲钩挂主体部25a的左右两端、并使其沿后方连结管23的外缘而安装的安装部25b,以及使钩挂主体部25a的大致中央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25c构成。
钩挂主体部25a,比连结托架23a更向后方侧伸出而配置,处于与连结托架23a以及旋转连杆40互不干涉的位置关系。
弯曲部25c,由从钩挂主体部25a开始连续,上方向左右内侧方向倾斜的左右一对倾斜部分,以及连结各个左右倾斜部分的上端的水平部分构成。
弯曲部25c形成于,钩挂主体部25a中与衬垫锁定装置50相向的部分,处于与表皮钩挂部25和衬垫锁定装置50互不干涉的位置关系。
弹簧部件26,是支持相当于就座乘客臀部的位置的部件,由S型弹簧,或者被称作锯齿弹簧的波形线状部件构成。
多个弹簧部件26,如图3所示,在左右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而配设,在前后方向上以大致平行的状态弯曲向前地延伸。
在3个弹簧部件26之中,如图3所示,形成为在左侧的弹簧部件26和中央的弹簧部件26的左右方向的间隔中,配置有衬垫锁定装置50的构成。因此,在座椅收纳移动时,弹簧部件26和衬垫锁定装置50不会互相干扰,并可小型地收纳。
此外,除了弹簧部件26,也可以使用弹性橡胶等弹性体来代替。
装拆脚30,如图3所示,由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呈大致コ字形状的板金部件构成,是支持座椅衬垫2的部件。
装拆脚30具备,配置在其上端部,成为装拆脚30的旋转中心的脚旋转轴30a,配置在其下端部,与车体地板上的撞针37可装拆地啮合的啮合钩32,以及将啮合钩32锁定在撞针37上的脚锁定装置31。
在脚旋转轴30a上,安装有未图示的施力弹簧,装拆脚30配置在可依靠施力弹簧的施力,与车体地板侧的撞针37相啮合的位置。
装拆脚30构成为,通过传递部件46与旋转连杆40相连结,在脚锁定装置31的锁定解除后,与旋转连杆40的旋转相连动,以脚旋转轴30a为中心向座椅后方侧旋转,并被折叠于座椅衬垫2一侧的构成。
脚锁定装置31,如图5至图9所示,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啮合钩32,使之与撞针37啮合的装置。
还有,脚锁定装置31构成为,通过线缆部件39,与未图示的切换装置相连结,通过切换装置可自由切换啮合钩32可锁定在撞针37上的可锁定状态,和无法锁定的不可锁定状态的构成。
脚锁定装置31,如图4所示,主要由啮合钩32、第1旋转板33、第2旋转板34、动作板35、以及对第2旋转板34向图4所示位置施力的施力弹簧36构成。
啮合钩32具备,设置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被装拆脚30在前后方向上轴支的钩旋转轴32a,以及设置在下端部,被撞针37钩住的突出部32b。形成通过啮合钩32以钩旋转轴32a为中心旋转,突出部32b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与撞针37时而啮合,时而卡止脱落的构成。
第1旋转板33,具备被装拆脚30在前后方向上轴支的第1旋转轴33a,与后述的线缆部件39相连结。
第2旋转板34,具备被装拆脚30在前后方向上轴支的第2旋转轴34a,在前后方向延伸并钩住施力弹簧36的一端的钩挂销34b,以及连结在装拆脚30上的连结销34c,连结销34c穿过形成于动作板35上的未图示的贯通孔。
动作板35,具备被啮合钩32在前后方向上轴支的动作旋转轴35a,以及在前后方向延伸并钩住施力弹簧36的另一端的钩挂销35b。
撞针37,如图3或图8所示,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呈大致コ字形状的管部件构成,是通过固定部件38固定于车体地板上,并与装拆脚30相啮合的部件。
撞针37,由从固定部件38上面立设,配置于前后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前脚部37a和后脚部37b,和连结前脚部37a以及后脚部37b的各自上端,可啮合于啮合钩32的脚连结部37c构成。
脚连结部37c,是啮合于啮合钩32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呈大致水平延伸。
固定部件38,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菱形形状的板金部件构成,具备作为将未图示的紧固螺栓朝向车体地板,在上下方向上紧固的部分的,第1固定部38a、第2固定部38b、以及第3固定部38c。
第1固定部38a和第2固定部38b,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相向位置,并在左右方向上隔有距离,在第1固定部38a和第2固定部38b的左右方向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3固定部38c。
第3固定部38c,配置于第1固定部38a以及第2固定部38b的后方。
撞针37,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第1固定部38a和第2固定部38b之间,且配置于第3固定部38c的前方。
还有,在撞针37中,后脚部37b配置于第1固定部38a、第2固定部38b、以及第3固定部38c包围起来的区域。
此外,在固定部件38中,连结撞针37的部分属于,与第1固定部38a、第2固定部38b、以及第3固定部38c相比向上方胀出的胀出部分,提高撞针37的支持刚性。
线缆部件39,由被公知的线缆部件构成,如图4所示,连结脚锁定装置31和未图示的切换机构,受切换机构的牵引,将脚锁定装置31由可锁定状态切换至不可锁定状态。
根据上述构成,当脚锁定装置31在位于图4所示的位置时,变成啮合钩32与撞针37相啮合的已锁定状态。
当线缆部件39从图4所示的位置沿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被拉伸时,将变成啮合钩32从撞针37上解除锁定的状态。还有,通过线缆部件39总是沿如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被拉伸,脚锁定装置31将维持不可锁定状态。
当从图5所示的位置,线缆部件39如图6所示,从被拉伸状态中解放时,脚锁定装置31将切换至可锁定状态。
当从图6所示的位置,将装拆脚30的啮合钩32向撞针37按压抵住时,如图7所示,将恢复啮合钩32与撞针37啮合的锁定状态。详细内容后边叙述。
旋转连杆40,如图3所示,是使座椅衬垫2移动至收纳位置的长尺部件,具备作为3个旋转连杆40的,配置于座椅衬垫2左侧部分的第1旋转连杆41,配置于座椅衬垫2右侧部分的第2旋转连杆42,以及配置于比第2旋转连杆42更靠右侧的位置,且作为导向连杆而发挥功能的第3旋转连杆43。
还有,在比第3旋转连杆43更靠右侧的位置上,如图3所示,配置有由长尺部件构成的活塞减震器47,在第1旋转连杆41和第2旋转连杆42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配置有衬垫锁定装置50。
第1旋转连杆41以及第2旋转连杆42,各自的上端可旋转地连结于安装在座椅衬垫2的后端部上的连结托架23a上,各自的下端连结于安装在车体地板一侧的连杆旋转轴44上而构成。
第3旋转连杆43,同样其上端可旋转地连结于安装在座椅衬垫2的后端部上的连结托架23a上,下端作为连杆旋转轴45连结在车体地板一侧而构成,在进行座椅主体的收纳操作时,为使座椅衬垫2沿规定轨道移动至收纳位置而导向。
在连杆旋转轴44、45上,分别安装有未图示的连杆施力弹簧,旋转连杆40总是以旋转轴44、45为中心,受到连杆施力弹簧向收纳位置一侧的施力。
旋转连杆40,通过座椅衬垫2与装拆脚30相连结。为此,由于在可就座状态下装拆脚30与车体地板侧的撞针37被锁定起来,旋转连杆40构成为可以反抗连杆施力弹簧,保持在从下方支持座椅衬垫2的位置。
还有,旋转连杆40在装拆脚30和撞针37的锁定解除后,构成为凭借连杆施力弹簧的施力,为使座椅衬垫2移动至收纳位置而以旋转轴44、45为中心旋转。
在第2旋转连杆42之中,比设置在上端的旋转轴42a更靠下方的部分,如图2所示,安装有与装拆脚30直接连结的传递部件46。
传递部件46,如图2所示,由长尺的传递主体部46a,被第2旋转连杆42在左右方向上轴支的传递旋转轴46b,以及一端可旋转地连结在传递主体部46a的前端、另一端固定于装拆脚30中比脚旋转轴30a更靠下方的部分的传递连杆46c构成。
传递主体部46a,可相对于第2旋转连杆42,以传递旋转轴46b为中心旋转,相对于水平面仅以规定角度后倾而配置。传递主体部46a,在处于可就座状态时,如图2所示,相对于第2旋转连杆42的长尺方向交叉延伸而配置,在切换至座椅收纳状态后,沿第2旋转连杆42的长尺方向大致平行延伸而配置。
传递连杆46c,从座椅侧面看形成为大致弓形形状,具备被传递主体部46a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轴支的传递连杆旋转轴46d。
传递连杆46c,构成为以传递连杆旋转轴46d为中心,为使装拆脚30向座椅衬垫2一侧折叠旋转而旋转。具体来说,形成通过传递连杆46c中的传递连杆旋转轴46d相对于座椅衬垫2向前方侧相对移动,换言之,通过向接近脚旋转轴30a的方向移动,传递连杆46c构成为可以与装拆脚30一起向座椅后方侧旋转。
此外,传递连杆46c由在左右方向上被弯折的大致曲柄形状构成,传递连杆旋转轴46d配置于比脚旋转轴30a更靠左右外侧的位置,形成互不干扰的构成。
活塞减震器47,是向其延伸方向外侧给予施力的施力部件,处于可就座状态时对座椅衬垫2向上方施力。
活塞减震器47,如图2所示,上端可旋转地连结于座椅衬垫2的右侧面,下端作为减震器旋转轴47a连结于车体地板侧而构成。
在减震器旋转轴47a上,安装有未图示的施力弹簧,活塞减震器47与旋转连杆40一样,总是以减震器旋转轴47a为中心,受到施力弹簧向收纳位置一侧的施力。
活塞减震器47,在处于可就座状态时,反抗施力弹簧而保持在支持座椅衬垫2的位置上。
通过装拆脚30、旋转连杆40、传递部件46、以及活塞减震器47的构成,在座椅收纳移动时,旋转连杆40的旋转可以通过传递部件46传递至装拆脚30。
具体来说,旋转连杆40,以连杆旋转轴44为中心向座椅后方旋转。与旋转连杆40的后方旋转相连动,活塞减震器47也同样向后方旋转,对座椅衬垫2向上方施力的活塞减震器47的上方施力慢慢下降。
伴随着活塞减震器47向上方施力的下降,连结在旋转连杆40上端的旋转轴42a上的座椅衬垫2,以及连结在座椅衬垫2上的装拆脚30,由于自重的重量以旋转轴42a为中心向座椅下方旋转。
伴随着座椅衬垫2以及装拆脚30向下方旋转,固定在装拆脚30上的传递连杆46c,同样以旋转轴42a为中心向座椅下方旋转。
结果,在传递主体部46a以传递旋转轴46b为中心向座椅下方旋转的同时,连结传递主体部46a和传递连杆46c的传递连杆旋转轴46d,相对于座椅衬垫2向前方侧相对移动。然后,形成装拆脚30与传递连杆46c一同向座椅后方侧旋转的构成。
衬垫锁定装置50,如图2或图9所示,是使啮合钩51在左右方向移动,并使之与撞针54相啮合的装置。
还有,衬垫锁定装置50,通过线缆部件55与未图示的操作杆相连结,可以通过拉伸操作杆来使啮合钩51从撞针54上脱离。详细来说,从啮合钩51可啮合于撞针54上的可啮合位置,可以通过拉伸操作杆来切换至不可啮合位置。
衬垫锁定装置50,如图9(a)所示,主要由啮合钩51、对啮合钩51向可啮合位置施力的施力弹簧52,以及动作板53构成。
啮合钩51具备,设置于上方部分,通过未图示的连结托架被衬垫框架20的后方连结管23在前后方向上轴支的钩旋转轴51a,以及设置于下方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连结于动作板53上的连结销51b,以及被撞针54钩住的突出部51c。
通过啮合钩51以钩旋转轴51a为中心旋转,形成突出部51c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与撞针54时而啮合、时而卡止脱落的构成。还有,连结销51b穿过形成于动作板53上的未图示的贯通孔。
施力弹簧52,被缠绕在钩旋转轴51a上,一端是被啮合钩51钩住的自由端,另一端作为被衬垫框架20一侧钩住的固定端而构成。
动作板53,一端通过连结销51b与啮合钩51相连结,另一端与线缆部件55相连结。
衬垫锁定装置50,当位于图9(a)所示的位置时,啮合钩51配置于可啮合位置。
此时,将啮合钩51从上方向收纳地板上的撞针54按压抵住时,啮合钩51会以钩旋转轴51a为中心,从座椅背面一侧看呈顺时针旋转,使突出部51c夹住撞针54,并再次通过施力弹簧52的施力回到可啮合位置。
详细来说,由于啮合钩51中的连结销51b可在动作板53上的3个贯通孔之间沿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形成突出部51c抵接在撞针54上,受到撞针54的压动而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构成。
作为上述的结果,啮合钩51与撞针54啮合并被锁定。
当线缆部件55被从图9(a)所示的位置,向图9(b)所示的箭头方向拉伸时,动作板53通过连结销51b,使啮合钩51以啮合旋转轴51a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最终,啮合钩51移动至不可啮合位置,使撞针54脱离并解除锁定。
此外,只要线缆部件55受到拉伸,啮合钩51总是受到向不可啮合位置的施力。若解除对线缆部件55的拉伸,啮合钩51便会回到可啮合位置。
连杆锁定装置60,如图2所示,是安装在旋转连杆40上的啮合钩61在上下方向移动,与撞针62时而啮合,时而卡止脱落的装置。
啮合钩61,配置于旋转连杆40中具有闭合截面构造的第1旋转连杆41的前侧壁部,安装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上。
撞针62,安装于车体地板,特别是车体地板和收纳地板之间的阶梯状高低不平面上。撞针62之中,与啮合钩61啮合的未图示的脚连结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连杆锁定装置60的解除锁定与脚锁定装置31的解除锁定同步。
通过这样构成,在可就座状态下,座椅主体可以稳定地被车体地板支持。
关于座椅收纳动作。
接下来,以图10及图11为基础,说明使车用座椅S从可就座状态移动至收纳状态的动作。
当车用座椅S处于图10(a)所示的可就座状态时,构成为座椅靠背1通过倾斜装置12被锁定为立起状态,座椅衬垫2被装拆脚30以及旋转连杆40从下方支持。
此时,在脚锁定装置31上,形成啮合钩32与撞针37相啮合的图4所示的锁定状态。
下一步,在使车用座椅S从可就座状态移动至收纳状态时,例如,操作设置在座椅靠背1上面的未图示的操作带。
通过乘客拉伸操作带,如图10(b)所示,倾斜装置12的锁定被解除,座椅靠背1通过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的施力,开始以旋转轴13为中心向座椅衬垫2侧折叠旋转。
当座椅靠背1被折叠至规定的旋转位置时,脚锁定装置31解除装拆脚30的啮合钩32与撞针37的锁定,旋转连杆40通过连杆施力弹簧的施力,为使座椅衬垫2移动至收纳位置而开始旋转。这时,由于活塞减震器47对座椅衬垫2向上方施力,伴随着锁定解除,座椅衬垫2向上弹起地移动。
此外,构成为,未图示的切换装置和脚锁定装置31被线缆部件39连结起来,当座椅靠背1被折叠至规定的旋转位置时,通过切换装置,线缆部件39的一端被拉伸,解除连结于线缆部件39另一端的脚锁定装置31的锁定。
关于脚锁定装置31,具体来说,当线缆部件39按图5所示的箭头发现被拉伸时,首先第1旋转板33会以第1旋转轴33a为中心,从座椅背面侧看呈逆时针旋转。然后,第1旋转板33抵接在第2旋转板34上,反抗施力弹簧36的施力,使第2旋转板34以第2旋转轴34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第2旋转板34,通过连结销34c,以将动作板35向第2旋转板34侧拉近的方式旋转。详细来说,动作板35以动作旋转轴35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从与第2动作轴34a抵接的位置向远离的位置移动。
与动作板35的旋转相连动,通过连结轴35b与动作板35连结起来的啮合钩32,以钩旋转轴32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伴随着啮合钩32的旋转,慢慢地啮合钩32从撞针37上脱离。
结果,当脚锁定装置31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变为啮合钩32从撞针37上解除锁定的状态。还有,通过线缆部件39总是向箭头方向被拉伸,脚锁定装置31维持不可锁定状态。
然后,当旋转连杆40为使座椅衬垫2移动至收纳位置而开始旋转时,装拆脚30与旋转连杆40的旋转相连动,开始向座椅衬垫2侧被折叠地旋转。
详细来说,装拆脚30的上端和旋转连杆40的上端通过传递部件46相连结,旋转连杆40的旋转通过传递部件46被传递给装拆脚30。结果,当旋转连杆40开始向座椅后方旋转时,装拆脚30便会向座椅衬垫2侧开始折叠旋转。
然后,当座椅衬垫2,如图11(a)所示,朝向收纳位置到达规定位置时,换言之,即旋转连杆40以及装拆脚30到达规定的旋转位置时,通过未图示的切换装置,线缆部件39的一端从被拉伸状态中解放,连结于线缆部件39的另一端的脚锁定装置31,从不可锁定状态切换至图6所示的可锁定状态。
关于脚锁定装置31,具体来说,当线缆部件39如图6所示,从被牵引状态中解放时,第1旋转板33便会以第1旋转轴33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第2旋转板34从第1旋转板33上解放,受到施力弹簧36的施力,以第2旋转轴34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抵接于啮合钩32。
然后,第2旋转板34使啮合钩32以钩旋转轴32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啮合钩32受到通过连结轴35b连结的动作板35的限制,旋转至图6所示位置后静止。
最终,脚锁定装置31切换至可锁定状态。
通过上述一系列动作,如图11(b)所示,构成座椅主体的座椅衬垫2以及座椅靠背1被收纳于收纳位置,车用座椅S移动至收纳状态。移动至座椅收纳状态时,衬垫锁定装置50的啮合钩51与收纳地板上的撞针54相啮合。
关于座椅恢复动作。
接下来,以图12及图13为基础,说明使车用座椅S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的动作。
使车用座椅S从收纳状态恢复至可就座状态时,需如图12(b)所示,例如,乘客手动将座椅主体向上方拉起。此时,例如通过拉伸设置于座椅靠背1背面的未图示的操作杆,衬垫锁定装置50的锁定被解除。
旋转连杆40,由于拉起座椅主体的动作,为使座椅衬垫2移动至就座位置而以连杆旋转轴44为中心,向座椅前方侧旋转。
此时,装拆脚30与旋转连杆40的旋转相连动,从被折叠于座椅衬垫2侧的状态,以脚旋转轴30a为中心,向座椅前方侧旋转。
在座椅主体,如图13(a)所示,被完全向上方拉起的时刻,装拆脚30的啮合钩32与撞针37通过脚锁定装置31被锁定起来。
关于脚锁定装置31,具体来说,通过装拆脚30的啮合钩32按压抵住撞针37,如图7所示,啮合钩32以钩旋转轴32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从而夹持撞针37。
最终,脚锁定装置31恢复至啮合钩32啮合于撞针37的锁定状态。
然后,在拉起座椅主体后,将座椅靠背1从被折叠于座椅衬垫2侧的状态拉起至立起状态。
在座椅靠背1,如图13(b)所示,被拉起至规定的旋转位置时,恢复至可就座状态的位置。
通过上述一系列动作,车用座椅S完全恢复至可就座状态。
关于其他的实施例。
以上的实施例中,车用座椅S为可将座椅衬垫2收纳在形成于座椅后方的收纳位置的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将座椅衬垫2收纳在形成于座椅前方的收纳位置的构成也可以。
以上的实施例中,车用座椅S的装拆脚30,有1个安装于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但并不仅限于此,安装于座椅衬垫2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可以做出适当改变。例如,在座椅衬垫2的后端部安装其他装拆脚的构成也可以。通过这样构成,从下方支持座椅衬垫2的装拆脚30的支持刚性会得到提高。
以上的实施例中,装拆脚30具备作为可装拆地啮合于撞针37的被啮合部的啮合钩32,但并不仅限于啮合钩32的形状,只要可装拆地啮合于撞针37,可以做出适当改变。
同样,只要是可啮合于啮合钩32的地板啮合部,并不仅限于撞针37的形状,可以做出适当改变。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作为具体示例对用于汽车的可收纳车用座椅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除了电车、巴士等的车用座椅之外,也可以作为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座椅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关于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做出了说明。
但是,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各种改变、改良,同时,本发明毋庸置疑地也包含其等价物。
特别是关于装拆脚30、脚锁定装置31、旋转连杆40、以及衬垫锁定装置50的配置和构成,在以上的实施例中说明的不过只是一个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
符号说明
S  车用座椅
1  座椅靠背
1a、2a、3a  缓冲垫
1b、2b、3b  表皮
2  座椅衬垫
3  头枕
10  靠背框架
11  连结托架
12  倾斜装置
13  旋转轴
20  衬垫框架
21  侧部框架
22  前方连结管
22a  连结托架
23  后方连结管
23a  连结托架
24  盘式框架
25  表皮钩挂部
25a  钩挂主体部
25b  安装部
25c  弯曲部
26  弹簧部件
30  装拆脚
30a  脚旋转轴
31  脚锁定装置
32  啮合钩
32a  钩旋转轴
32b  突出部
33  第1旋转板
33a  第1旋转轴
34  第2旋转板
34a  第2旋转轴
34b  钩挂销
34c  连结销
35  动作板
35a  动作旋转轴
35b  钩挂销
36  施力弹簧
37  撞针
37a  前脚部
37b  后脚部
37c  脚连结部
38  固定部件
38a  第1固定部
38b  第2固定部
38c  第3固定部
39  线缆部件
40  旋转连杆
41  第1旋转连杆
42  第2旋转连杆
42a  旋转轴
43  第3旋转连杆
44、45  连杆旋转轴
46  传递部件
46a  传递主体部
46b  传递旋转轴
46c  传递连杆
46d  传递连杆旋转轴
47  活塞减震器
47a  减震器旋转轴
50  衬垫锁定装置
51  啮合钩
51a  钩旋转轴
51b  连结销
51c  突出部
52  施力弹簧
53  动作板
54  撞针
55  线缆部件
60  连杆锁定装置
61  啮合钩
62  撞针

Claims (7)

1.一种车用座椅,是一种可以切换乘客可就坐状态、以及将座椅衬垫移动至形成于车体地板上的收纳位置的收纳状态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另一端设置的第1被啮合部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所述车体地板上的第1地板啮合部的装拆脚;
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另一端以可旋转状态连结在所述车体地板上,可通过旋转将所述座椅衬垫移动至所述收纳位置一侧的旋转连杆;
安装在该旋转连杆上,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所述车体地板上的第2地板啮合部的第2被啮合部;
所述装拆脚的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对于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在所述座椅衬垫移动方向的垂直相交方向上突出;
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中,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可啮合的部分沿所述座椅衬垫的移动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连杆的所述第2被啮合部相对于所述第2地板啮合部,在所述第1被啮合部突出方向的垂直相交方向上突出;
所述第2地板啮合部中,与所述第2被啮合部可啮合的部分沿着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中,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可啮合的部分的延伸方向的垂直相交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被啮合部,在所述可就坐状态下与所述第2地板啮合部连结;
且配置在所述座椅衬垫上,与所述旋转连杆相比更靠近座椅前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另一端连结于所述车体地板上,对所述座椅衬垫向上方施力的施力部件;
该施力部件朝向该施力部件延伸方向的外侧给予施力;
所述第2被啮合部配置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与所述施力部件重合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座椅衬垫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两端之中,安装在所述收纳位置形成的一端,并在所述收纳状态下,可装拆地连结于设置在所述车体地板上的第3地板啮合部的第3被啮合部;
所述第2被啮合部配置于,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所述第1被啮合部和所述第3被啮合部之间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由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啮合的撞针,以及将该撞针固定在车体地板上的固定部件构成;
所述撞针具备从所述固定部件上方立设,配置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前脚部和后脚部,以及连结着所述前脚部和所述后脚部、可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啮合的脚连结部;
在所述固定部件中,与所述前脚部和所述后脚部各自连结的部分形成为,较所述固定部件更向上方伸出;
在所述固定部件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两端之中,位于所述座椅衬垫前后方向外侧的一端,朝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呈窄幅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地板啮合部由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啮合的撞针,以及将该撞针固定在车体地板上的固定部件构成;
所述撞针具备从所述固定部件上方立设,配置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前脚部和后脚部,以及连结着所述前脚部和所述后脚部、可与所述第1被啮合部相啮合的脚连结部;
所述固定部件具备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后方的第3固定部;
所述撞针的所述后脚部配置于所述第1固定部、所述第2固定部和所述第3固定部包围形成的区域。
CN201380066955.0A 2012-12-28 2013-12-27 车用座椅 Active CN104884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618 2012-12-28
JP2012-288618 2012-12-28
JP2013-252336 2013-12-05
JP2013252336A JP6033206B2 (ja) 2012-12-28 2013-12-05 車両用シート
PCT/JP2013/085255 WO2014104363A1 (ja) 2012-12-28 2013-12-27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4299A true CN104884299A (zh) 2015-09-02
CN104884299B CN104884299B (zh) 2017-08-04

Family

ID=51021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6955.0A Active CN104884299B (zh) 2012-12-28 2013-12-27 车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33206B2 (zh)
CN (1) CN104884299B (zh)
WO (1) WO20141043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8058A (zh) * 2020-03-17 2022-11-04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36071B1 (fr) * 2015-05-11 2017-06-0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Agencement d’une rangee de sieges dans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6764767B2 (ja) 2016-11-17 2020-10-0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7864A (ja) * 2000-06-08 2001-12-18 Takashimaya Nippatsu Kogyo Co Ltd 収納式シート
US20030094830A1 (en) * 2001-11-19 2003-05-2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US20040183327A1 (en) * 2002-12-24 2004-09-2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apparatus
US20090243323A1 (en) * 2008-01-22 2009-10-0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torable seat for vehicle
JP4446101B2 (ja) * 2004-09-17 2010-04-0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折畳み収納式自動車用シート
WO2010125677A1 (ja) * 2009-04-30 2010-11-04 トヨタ車体 株式会社 格納式シート
CN102452422A (zh) * 2010-10-19 2012-05-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089Y2 (ja) * 1988-10-25 1995-04-05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用ストライカ取付部構造
JPH0563968U (ja) * 1992-02-04 1993-08-24 日産車体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置
JP2010013034A (ja) * 2008-07-07 2010-01-21 Shiroki Corp 格納式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7864A (ja) * 2000-06-08 2001-12-18 Takashimaya Nippatsu Kogyo Co Ltd 収納式シート
US20030094830A1 (en) * 2001-11-19 2003-05-2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US20040183327A1 (en) * 2002-12-24 2004-09-2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apparatus
JP4446101B2 (ja) * 2004-09-17 2010-04-0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折畳み収納式自動車用シート
US20090243323A1 (en) * 2008-01-22 2009-10-0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torable seat for vehicle
WO2010125677A1 (ja) * 2009-04-30 2010-11-04 トヨタ車体 株式会社 格納式シート
CN102452422A (zh) * 2010-10-19 2012-05-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8058A (zh) * 2020-03-17 2022-11-04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04363A1 (ja) 2014-07-03
JP6033206B2 (ja) 2016-11-30
JP2014141241A (ja) 2014-08-07
CN104884299B (zh) 2017-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0249B (zh) 车用座椅
CN105209289B (zh) 车用座椅
CN104002706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存储装置
JP623059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31598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6068205B (zh) 车用座椅
EP3395608B1 (en) Automobile seat
CN104870246B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103442940A (zh) 乘坐物用座椅
CN107428271B (zh) 具有改进刚性结构的汽车座椅
CN105073490B (zh) 车用座椅
WO2012133679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跳ね上げ機構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CN104884299A (zh) 车用座椅
CN103770674A (zh) 座椅框架结构
CN105142974A (zh) 车用座椅
JP2014520694A (ja) 車両シート特に自動車シート
CN103318059A (zh) 车辆座椅
CN103158584B (zh) 车辆座椅的步入装置
CN109305072A (zh) 儿童安全座椅支撑座
EP1574390A1 (en)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a collapsible front passenger seat
CN103373252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201512394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5522939B (zh) 车用座椅
CN104108321B (zh) 座椅装置
KR200479758Y1 (ko) 차량용 시트 브라켓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용 시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