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5747B - 轨道交通线 - Google Patents

轨道交通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5747B
CN104875747B CN201510264820.6A CN201510264820A CN104875747B CN 104875747 B CN104875747 B CN 104875747B CN 201510264820 A CN201510264820 A CN 201510264820A CN 104875747 B CN104875747 B CN 104875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rail
wheel rim
line
tra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48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5747A (zh
Inventor
陈传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2648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75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75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5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5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5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01B7/10Frogs
    • E01B7/12Fixed frogs made of one part or composi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线,包括至少两条轨道,每条轨道包括两条相平行的道轨,其是在同一条路基线上紧邻一条轨道旁依次设另一条轨道,相邻的两轨道之间设有轨道间隔铁,所述轨道之间有交叉,且在交叉处设轨道分岔器。本发明轨道交通线在运营过程中,各列车运行、进站时均互不影响,不需来回扳动道岔即可实现交通车在站点处随到随停随走的功能且运行效率高,适用于轨道列车,能够实现与目前城市公交汽车相同的功能。同时,由于将多条轨道同时铺设在同一路基线上且各轨道间设间隔铁,各轨道之间形成整体,增强了路基线的稳定性,从而也增强了铺设在路基线上的各轨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轨道列车的安全、快速、稳定的运行。

Description

轨道交通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线,具体涉及铁路交通线、城际轨道交通线或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如铁路交通线、城际轨道交通线或者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密集,对整个交通的运行造成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如由于交通运载量的增大,需要增加更多的交通线路,而交通线路的增多,导致在列车进站时均需根据轨道交通的信号调度来回不断的调整线路轨道的道岔以使列车实现有序安全的进站,而这样就形成了一列车进站,其他列车必须要在站外等待前列车出站后方可再进站,如不能象公共汽车一样设置快慢车,于是也就形成了诸如慢车等快车、分别等待进站等的运行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轨道交通的特点应该体现耗能低、污染小。当前现有的城市轨道设置单一,在服务功能上不完善,不能像公共汽车一样实现在站点处随到随停随走的功能,不能够实现对于不同线路的轨道交通车在无需道岔的情况下而在车站停靠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进站互不影响,可实现在站点处随停随走,实现对于不同线路的轨道交通车在无需道岔的情况下而在一个车站停靠的功能且运行效率高的轨道交通线。
本发明的轨道交通线,包括在同一条路基线上依次紧邻设置的n条轨道,n大于等于2;每条轨道包括两条相平行的道轨,在相邻的两轨道之间设有轨道间隔铁,其中紧邻的m个轨道的各一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其余紧邻的(n-m)个轨道的各一个道轨相交叉,在交叉处设轨道分岔器,m大于等于1。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多连轨道分岔器的各种可能情况示意表。本发明中各轨道依次相紧邻即两两轨道之间的间距即间隔缝很小,间隔缝大小以能够保证轮缘从两轨道之间的间隔缝安全的通过即以不影响两轨道的运行安全为准,间隔缝大小可以为7-10cm。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轨道交通线的一种设置如下:
当m=1,n=2时,即所述轨道为两条包括直线轨道和蛇形轨道,所述蛇形轨道包括弯向站台的凸出部分一、凸出部分二以及平行于直线轨道的直线部分,所述蛇形轨道与直线轨道在交叉处设单连轨道分岔器,所述两条轨道的轨距相同。
所述站台包括靠边站台和公用站台,所述公用站台位于直线轨道和蛇形轨道之间,所述靠边站台位于直线轨道和蛇形轨道的同一侧。
所述公用站台与靠边站台的数量比为1:M,M大于等于2。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轨道交通线的另一种设置如下:
当所述m=1,n=4时,即所述轨道为四条,依次为轨道一、轨道二、轨道三、轨道四且四条轨道的轨距相同,所述轨道四的一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其余轨道相交叉,在交叉处设多连轨道分岔器一,所述多连轨道分岔器一包括一端部连接轨道四的缩短轨、缩短轨的另一端部与轨道一之间设有轨道一轮缘缝,轨道一上设有轨道四轮缘缝并且在轨道一上无缝连接有轨道二渡轨;轨道二渡轨与轨道二之间设有轨道二轮缘缝,轨道二上设有轨道四轮缘缝并且在轨道二上无缝连接有轨道三渡轨;轨道三渡轨与轨道三之间设有轨道三轮缘缝,轨道三上设有轨道四轮缘缝。
在所述轨道一轮缘缝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一旁边设有轨道一的轮缘护轨,在所述轨道二轮缘缝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二旁边设有轨道二的轮缘护轨,在所述轨道三轮缘缝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三旁边设有轨道三的轮缘护轨。
所述轨道四的另一个道轨在转弯处道轨内侧旁设有弯道护轨,所述弯道护轨上设有凸起。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轨道交通线的第三种设置如下:
当所述m=2,n=4时,即所述轨道为四条且四条轨道的轨距相同,所述轨道分岔器为多连轨道分岔器二,所述多连轨道分岔器二包括紧邻的轨一道轨、轨二道轨以及处于转弯处紧邻的轨三道轨和轨四道轨,在被轨三道轨、轨四道轨、轨一道轨和轨二道轨包围的空间里设有共用渡轨;所述轨一道轨包括前段轨一道轨和后段轨一道轨,所述轨二道轨包括前段轨二道轨和后段轨二道轨,所述轨三道轨包括前段轨三道轨和后段轨三道轨,所述轨四道轨包括前段轨四道轨和后段轨四道轨;
在后段轨三道轨与前段轨一道轨之间以及后段轨四道轨与共用渡轨之间均设有轨一轮缘缝,在前段轨一道轨与前段轨二道轨之间以及前段轨四道轨与共用渡轨之间均设有轨二轮缘缝,在前段轨三道轨与前段轨四道轨之间以及前段轨一道轨与共用渡轨之间均设有轨三轮缘缝,在后段轨二道轨与前段轨四道轨之间以及后段轨一道轨与共用渡轨之间均设有轨四轮缘缝。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轨道交通线的第四种设置如下:
当所述m=1,n=3时,即所述轨道为三条且轨道Ⅰ轨距小于轨道Ⅱ轨距,轨道Ⅱ轨距小于轨道Ⅲ轨距,轨道Ⅲ的一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轨道Ⅰ、轨道Ⅱ相交叉,在交叉处设多连轨道分岔器三。
如图7所示,当轨道交通线所包括的多条轨道均在同一条路基线上铺设,在进站时,容易形成不同轨道线上的车厢距离站台远近不同的情况,此时对于距离站台较远的车厢可配置伸缩板以便于乘客的上下车。
本发明设计的轨道交通线在运营过程中,各轨道线均设置在同一路基线上,只在进站时进行分岔,各轨道交通车运行、进站时均互不影响,在不需要来回扳动道岔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交通车在站点处随到随停随走的功能且运行效率高,适用于轨道列车如铁路、地铁、轻轨、轨道公交等,能够实现与目前城市公交汽车相同的功能。同时,由于将多条轨道同时铺设在同一路基线上且各轨道间设间隔铁,各轨道之间形成整体,增强了路基线的稳定性,从而也增强了铺设在路基线上的各轨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轨道列车的安全、快速、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轨道交通线示意图;
图2为图1轨道交通线的运行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单连的轨道分岔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连轨道分岔器的各种可能情况表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种轨道交通线示意图;
图6为图5中1-3多连轨道分岔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轨道交通车进站示意图;
图8为2-2多连轨道分岔器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三种轨道交通线示意图;
图10为第四种轨道交通线示意图;
图11为采用不同轨距的轨道运行直通车效果图。
图中:蛇形轨道61;凸出部分一621;凸出部分二622;公用站台63;靠边站台64;直线部分65;直线轨道66;单连轨道分岔器67;A车68;B车69;
轨道一1;轨道四的缩短轨11;轨道一的轮缘护轨12;轨道二2;轨道二渡轨21;轨道二的轮缘护轨22;轨道三3;轨道三渡轨31;轨道三的轮缘护轨32;轨道四4;轨道四轮缘缝101、102、103;弯道护轨13;凸起14;伸缩板15;1-2多连轨道分岔器16;3-3多连轨道分岔器17;轨道一轮缘缝111;轨道二轮缘缝212;轨道三轮缘缝313;
轨一道轨51;轨二道轨52;轨三道轨53;轨四道轨54;轨一轮缘缝55;轨二轮缘缝56;轨三轮缘缝57;轨四轮缘缝58;前段轨一道轨511;后段轨一道轨512;前段轨二道轨521;后段轨二道轨522;前段轨三道轨531;后段轨三道轨532;前段轨四道轨541;后段轨四道轨542;共用渡轨59。
轨道Ⅰ71;轨道Ⅱ72轨距;轨道Ⅲ73;1-1分岔器74;道岔75;道岔开口76;叉支线77;延长渡轨的1-2分岔器78;1-2分岔器79;间隔缝711;间距缝712。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多连轨道分岔器的各种可能情况示意表。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轨道交通线的一种设置如下:
当m=1,n=2,即所述轨道为两条包括直线轨道66和蛇形轨道61,直线轨道66和蛇形轨道61轨距相同,直线轨道66和蛇形轨道61之间有交叉,且在交叉处设单连的轨道分岔器;蛇形轨道61包括弯向站台的凸出部分一621、凸出部分二622以及平行于直线轨道66的直线部分65;站台包括靠边站台64和公用站台63,公用站台63位于直线轨道66和蛇形轨道61之间,靠边站台64位于直线轨道66和蛇形轨道61的同一侧;公用站台63与靠边站台64的数量比为1:M,M大于等于2。
如图2所示,A车在直线轨道66线路上按铺设的轨道向前运行,车辆停靠设置在公用站台63让乘客上下车;B车在蛇形轨道61线路上按铺设的轨道向前运行,B车的停靠必须要通过单连分叉器变道在边侧的路基线设置的靠边站台64停车以让乘客上下车;如图1,M=2,当A车在公用站台63停一次,那么B车连续在靠边站台64停两次然后再在公用站台63停一次。由此看出,A车的停靠次数明显减少,运行的时间明显缩短,可以把A车记为快车,而B车停靠的站数多,占用乘客时间长,可记为慢车。A车与B车同在一条路基线上运行,快车与慢车运行互不影响且做到高效快捷。而慢车则可在繁华人多的地段适当增加靠边站台。乘客在乘车的选择上也方便了,当距离近,站数少,选乘慢车是个很好的选择,当站数少,路途远,可选用快车转慢车或慢车转快车的方式。本发明适用于铁路、城际轨道列车以及城市轨道的运营尤其适合城市轨道公交如地铁、轻轨等的设置。
例如,一条城市轨道公交,沿途设置总数量为60个站台,公用站台与靠边站台数量比为1:4,一位乘客从初始站要在沿途站数总量的第59站下,那么这位乘客可以从初始的公用站台乘坐快车在沿途所设第12个公用站台下,再从此乘慢车运行3站便可到达目的地(前后慢车以及前后快车的间隔时间或者间隔站距可根据运营情况合理设定),由此看出,这位乘客可省去中间的44次停车过程,可大量节省交通时间,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多连轨道分岔器的各种可能情况示意表。
以1-3分岔器为例,当n=4,m=1,具体实施如下:
如图5,该另一种轨道交通线包括四条轨道(n=4,m=1),从左至右依次为轨道一1、轨道二2、轨道三3、轨道四4,每条轨道都由两条相平行的道轨构成,各轨道的两条道轨间距相同,轨道四4的一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轨道一1、轨道二2、轨道三3相交叉,在交叉处设多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1-3分岔器),轨道四4在转弯后即进入其自设的站台处,进入站台后的该轨道列车并不影响分别在轨道一1、轨道二2、轨道三3上的列车的运行;同样的,轨道三3的一个道轨也在后续的线路转弯处分别与轨道一1、轨道二2相交叉,在交叉处设多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1-2分岔器),轨道三3在转弯后也可进入其自设的站台,进入站台后的该轨道列车并不影响分别在轨道一1、轨道二2上的列车的运行;同样的,轨道二2的一个道轨也在后续的线路转弯处与轨道一1相交叉,在交叉处设单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1-1分岔器),轨道二2在转弯后也可进入其自设的站台,进入站台后的该轨道列车并不影响在轨道一1上的列车的运行。采用该结构,能够使轨道运行省略道岔,不需要来回扳动道岔即可方便的实现各轨道交通车的顺畅安全的运行。
如图5、图6所示,轨道四4的一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其余轨道相交叉,在交叉处设多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1-3分岔器),该多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1-3分岔器)包括一端部连接轨道四的缩短轨11、缩短轨11的另一端部与轨道一1之间设有轨道一轮缘缝111,轨道一1上设有轨道四轮缘缝101并且在轨道一1上无缝连接有轨道二渡轨21;轨道二渡轨21与轨道二2之间设有轨道二轮缘缝212,轨道二2上设有轨道四轮缘缝102并且在轨道二2上无缝连接有轨道三渡轨31;轨道三渡轨31与轨道三3之间设有轨道三轮缘缝313,轨道三3上设有轨道四轮缘缝103;在轨道一轮缘缝111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一1旁边设有轨道一的轮缘护轨12,在轨道二轮缘缝212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二2旁边设有轨道二的轮缘护轨22,在轨道三轮缘缝313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三3旁边设有轨道三的轮缘护轨32;轨道四4的另一个道轨在转弯处道轨内侧旁设有弯道护轨13,该弯道护轨上设有凸起14。同样的,轨道三3的一个道轨也可在转弯处分别与轨道一1、轨道二2相交叉,在交叉处也设有类似的多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1-2分岔器),而轨道二2的一个道轨也可在转弯处与轨道一1的相交叉,该处由于则设为单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1-1分岔器)。
本发明的多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1-3分岔器)中设置的轨道二渡轨21和轨道三渡轨31能够保证列车轮缘在轨道四上的稳定安全行进。同时,为更好的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在轨道一轮缘缝111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一1旁边设有轨道一的轮缘护轨12,在轨道二轮缘缝212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二2旁边设有轨道二的轮缘护轨22,在轨道三轮缘缝313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三3旁边设有轨道三的轮缘护轨32;为保证列车在转弯进站时弯道的安全性,轨道四4的另一个道轨在转弯处道轨内侧旁设有弯道护轨13;同时,采用在弯道护轨上与轨道二渡轨21、轨道三渡轨31对称位置处设计凸起14的更有效保证了列车在轨道四4上转弯行驶的安全性。同样的,轨道三3、轨道二2、轨道一1的另一个道轨在转弯处道轨内侧旁也设有弯道护轨13,同时,也采用在弯道护轨上设凸起14。
如图7所示,当轨道交通线所包括的多条轨道均在同一条路基线上铺设,在进站时,容易形成不同轨道线上的车厢距离站台远近不同的情况,此时对于距离站台较远的车厢可配置伸缩板以便于乘客的上下车。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4、图8所示,当n=4,m=2时即以图4表中2-2分岔器为例,则此时该多连轨道分岔器(即图4表中2-2分岔器)包括紧邻的轨一道轨51、轨二道轨52以及处于转弯处紧邻的轨三道轨53和轨四道轨54,在被轨三道轨53、轨四道轨54、轨一道轨51和轨二道轨52包围的空间里设有共用渡轨59;其中,轨一道轨51包括前段轨一道轨511和后段轨一道轨512,轨二道轨52包括前段轨二道轨521和后段轨二道轨522,轨三道轨53包括前段轨三道轨531和后段轨三道轨532,轨四道轨54包括前段轨四道轨541和后段轨四道轨542;
在后段轨三道轨532与前段轨一道轨511之间以及后段轨四道轨542与共用渡轨59之间均设有轨一轮缘缝55,在前段轨一道轨511与前段轨二道轨521之间以及前段轨四道轨541与共用渡轨59之间均设有轨二轮缘缝56,在前段轨三道轨531与前段轨四道轨541之间以及前段轨一道轨511与共用渡轨59之间均设有轨三轮缘缝57,在后段轨二道轨522与前段轨四道轨541之间以及后段轨一道轨512与共用渡轨59之间均设有轨四轮缘缝58。该2-2分岔器的设计能够保证轨道交通车在轨一道轨51、轨二道轨52以及轨三道轨53和轨四道轨54上安全运行,且省略了道岔,不需要来回扳动道岔来进行调度,各轨道上的交通车运行相对独立。
如图4、图9所示,该轨道交通线包括6条轨道,每条轨道自身轨道宽度即轨距较大,在该交通线中,同时含有3-3分岔器(n=6,m=3)以及1-2分岔器(n=3,m=1)的情况,而采用该两种分岔器的设计仍然能够较好的实现在不需要道岔的情况下保证轨道交通安全的运行且比采用道岔时的运行效率要高。
具体实施方式四
如图10所示,当m=1,n=3时,即所述轨道为三条且轨道Ⅰ轨距小于轨道Ⅱ轨距,轨道Ⅱ轨距小于轨道Ⅲ轨距,即在同一路基线上同时铺设三条不同轨距的轨道。轨道Ⅲ的一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轨道Ⅰ、轨道Ⅱ相交叉,在交叉处设如图4所示1-2轨道分岔器。比如轨道Ⅰ设置成我国或欧洲常规轨距1435mm,轨道Ⅱ设置成俄罗斯常规轨距1520mm,而轨道Ⅲ设置成印度常规轨距1676mm,此时轨道Ⅰ、轨道Ⅱ、轨道Ⅲ之间的间隔缝相同,但间距缝不同,且间距缝大于间隔缝。如图10所示,轨道Ⅱ为直行方向,轨道Ⅰ在转弯处与轨道Ⅱ交叉,交叉处设1-1分岔器即单连分岔器,然后进站,出站时仍与轨道Ⅰ汇合在一条路基线上;同样,轨道Ⅲ列车欲进站时,在进站转弯处分别与轨道Ⅰ、轨道Ⅱ相交叉,此交叉处设延长渡轨的1-2分岔器78,但该1-2轨道分岔器中,由于间距缝变大,渡轨要加长延伸一些,以使列车能够在轨道Ⅲ上安全行驶。在出站时仍可与轨道Ⅰ汇合在一条路基线上,此时汇合转弯处也分别与轨道Ⅰ、轨道Ⅱ相交叉,此交叉处设1-2分岔器79。而若想要使轨道Ⅰ、轨道Ⅲ进一步可延伸到其他城市,可通过在进站的分岔线设置道岔的方式分离出叉支线,从而可进一步形成多条支线。图11为采用不同轨距的轨道运行直通车效果图。
本发明轨道交通线的设置,能够消除不同轨距铁路国家之间不能同行的障碍,是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的原则,致使其他国家积极配合实施,为一带一路所需的中国欧亚国际直通车铁路线早日建设开通成为可能,为中国在促进欧亚经济的繁荣提供有力的支持。

Claims (8)

1.一种轨道交通线,包括在同一条路基线上依次紧邻设置的n条轨道,每条轨道包括两个相平行的道轨,在相邻的两轨道的道轨之间设有7-10cm的轨道间隔缝,其中紧邻的m个轨道的m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其另一侧的(n-m)个道轨相交叉,在交叉处设轨道分岔器;所述m=1,n=2,即所述轨道为两条包括直线轨道(66)和蛇形轨道(61),所述蛇形轨道(61)包括弯向站台的凸出部分一(621)、凸出部分二(622)以及平行于直线轨道(66)的直线部分(65),所述蛇形轨道(61)与直线轨道(66)在交叉处设单连轨道分岔器,所述两条轨道的轨距相同;所述直线轨道(66)的一个道轨与蛇形轨道(61)的一个道轨反复交叉,在交叉处设置单连轨道分岔器(67),直线轨道(66)的另一个道轨与蛇形轨道(61)的另一个道轨始终不交叉,所述直线轨道(66)与蛇形轨道(61)的直线部分(65)相平行且间隔缝距离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交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包括靠边站台(64)和公用站台(63),所述公用站台(63)位于直线轨道(66)和蛇形轨道(61)之间,所述靠边站台(64)位于直线轨道(66)和蛇形轨道(61)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轨道交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用站台(63)与靠边站台(64)的数量比为1:M,M大于等于2。
4.一种轨道交通线,包括在同一条路基线上依次紧邻设置的n条轨道,每条轨道包括两个相平行的道轨,在相邻的两轨道的道轨之间设有7-10cm的轨道间隔缝,其中紧邻的m个轨道的m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其另一侧的(n-m)个道轨相交叉,在交叉处设轨道分岔器;所述m=1,n=4,即所述轨道为四条,依次为轨道一(1)、轨道二(2)、轨道三(3)、轨道四(4)且四条轨道的轨距相同,所述轨道四(4)的一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其余轨道相交叉,在交叉处设多连轨道分岔器一,所述多连轨道分岔器一包括一端部连接轨道四的缩短轨(11)、缩短轨(11)的另一端部与轨道一(1)之间设有轨道一轮缘缝(111),轨道一(1)上设有第一轨道四轮缘缝并且在轨道一(1)上无缝连接有轨道二渡轨(21);轨道二渡轨(21)与轨道二(2)之间设有轨道二轮缘缝(212),轨道二(2)上设有第二轨道四轮缘缝并且在轨道二(2)上无缝连接有轨道三渡轨(31);轨道三渡轨(31)与轨道三(3)之间设有轨道三轮缘缝(313),轨道三(3)上设有第三轨道四轮缘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轨道交通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轨道一轮缘缝(111)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一(1)旁边设有轨道一的轮缘护轨(12),在所述轨道二轮缘缝(212)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二(2)旁边设有轨道二的轮缘护轨(22),在所述轨道三轮缘缝(313)对称位置处的轨道三(3)旁边设有轨道三的轮缘护轨(3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轨道交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四的另一个道轨在转弯处道轨内侧旁设有弯道护轨(13),所述弯道护轨上设有凸起(14)。
7.一种轨道交通线,包括在同一条路基线上依次紧邻设置的n条轨道,每条轨道包括两个相平行的道轨,在相邻的两轨道的道轨之间设有7-10cm的轨道间隔缝,其中紧邻的m个轨道的m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其另一侧的(n-m)个道轨相交叉,在交叉处设轨道分岔器;所述m=2,n=4,即所述轨道为四条且四条轨道的轨距相同,所述轨道分岔器为多连轨道分岔器二,所述多连轨道分岔器二包括紧邻的轨一道轨(51)、轨二道轨(52)以及处于转弯处的紧邻的轨三道轨(53)和轨四道轨(54),在被轨三道轨(53)、轨四道轨(54)、轨一道轨(51)和轨二道轨(52)包围的空间里设有共用渡轨(59);
所述轨一道轨(51)包括前段轨一道轨(511)和后段轨一道轨(512),所述轨二道轨(52)包括前段轨二道轨(521)和后段轨二道轨(522),所述轨三道轨(53)包括前段轨三道轨(531)和后段轨三道轨(532),所述轨四道轨(54)包括前段轨四道轨(541)和后段轨四道轨(542);
在后段轨三道轨(532)与前段轨一道轨(511)之间以及后段轨四道轨(542)与共用渡轨(59)之间均设有轨一轮缘缝(55),在前段轨一道轨(511)与前段轨二道轨(521)之间以及前段轨四道轨(541)与共用渡轨(59)之间均设有轨二轮缘缝(56),在前段轨三道轨(531)与前段轨四道轨(541)之间以及前段轨一道轨(511)与共用渡轨(59)之间均设有轨三轮缘缝(57),在后段轨二道轨(522)与前段轨四道轨(541)之间以及后段轨一道轨(512)与共用渡轨(59)之间均设有轨四轮缘缝(58)。
8.一种轨道交通线,包括在同一条路基线上依次紧邻设置的n条轨道,每条轨道包括两个相平行的道轨,在相邻的两轨道的道轨之间设有7-10cm的轨道间隔缝,其中紧邻的m个轨道的m个道轨在转弯处分别与其另一侧的(n-m)个道轨相交叉,在交叉处设轨道分岔器;所述m=1,n=3,即所述轨道为三条,且轨道I(71)的轨距小于轨道II(72)的轨距,轨道II(72)的轨距小于轨道III(73)的轨距;所述轨道I、II、III是按照从小到大的轨距排列顺序设置,所述轨道I(71)的一个道轨内侧依次紧邻设置轨道II(72)和轨道III(73),所述轨道I(71)的一个道轨与紧邻轨道II(72)的一个道轨之间设置形成的一条间隔缝(711)与轨道II(72)的一个道轨与紧邻轨道III(73)的一个道轨之间形成的间隔缝(711)距离相等;而轨道I(71)另一侧的一个道轨与轨道II(72)另一侧一个道轨之间设置形成的一条间距缝(712)距离小于轨道II(72)另一侧的一个道轨与轨道III(73)另一侧的一个道轨之间设置形成的间距缝(712);在间隔缝交叉处设轨道分岔器,在间距缝中设延长渡轨分岔器。
CN201510264820.6A 2015-05-22 2015-05-22 轨道交通线 Active CN104875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4820.6A CN104875747B (zh) 2015-05-22 2015-05-22 轨道交通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4820.6A CN104875747B (zh) 2015-05-22 2015-05-22 轨道交通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5747A CN104875747A (zh) 2015-09-02
CN104875747B true CN104875747B (zh) 2017-07-21

Family

ID=53943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4820.6A Active CN104875747B (zh) 2015-05-22 2015-05-22 轨道交通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5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1539B (zh) * 2016-06-17 2017-12-12 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道岔保护装置
CN112211046B (zh) * 2020-10-19 2022-05-06 重庆华渝重工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变截面道岔梁和具有其的跨座式单轨道岔
CN115573199B (zh) * 2022-10-26 2024-02-23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钢轨排布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008A (en) * 1907-08-01 1908-09-08 Robert Cooke Sayer Vehicle and junction and crossing therefor.
GB189555A (en) * 1921-09-02 1922-12-04 Joseph Claybaugh Bonner Improved means for distributing goods
GB1308343A (en) * 1969-10-24 1973-02-21 Matra Engins Continuous transport system
US6240851B1 (en) * 1995-10-20 2001-06-05 Gerrit Oudakker Transport system
US6263799B1 (en) * 2000-05-16 2001-07-24 Herman I. Pardes Vehicle guideway adaptor for a personal rapid transit system
DE102012008292A1 (de) * 2012-04-17 2013-10-17 Matthias Berger Transport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48953A (ja) * 1990-02-26 1991-11-06 Masahiko Maeda 異軌間軌道への車両相互乗り入れ用輪軸装置、軌道装置、及びその関連装置
JPH06340255A (ja) * 1991-08-30 1994-12-13 Hirz Helmut 二重走行路線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008A (en) * 1907-08-01 1908-09-08 Robert Cooke Sayer Vehicle and junction and crossing therefor.
GB189555A (en) * 1921-09-02 1922-12-04 Joseph Claybaugh Bonner Improved means for distributing goods
GB1308343A (en) * 1969-10-24 1973-02-21 Matra Engins Continuous transport system
US6240851B1 (en) * 1995-10-20 2001-06-05 Gerrit Oudakker Transport system
US6263799B1 (en) * 2000-05-16 2001-07-24 Herman I. Pardes Vehicle guideway adaptor for a personal rapid transit system
DE102012008292A1 (de) * 2012-04-17 2013-10-17 Matthias Berger Transport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5747A (zh)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886B (zh) 一种轨道交通接轨站配线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JP4689575B2 (ja) 都心地域へ増強される交通システム
CN104875747B (zh) 轨道交通线
CN101428619A (zh) 轨道汽车交通系统
WO2007059524A2 (en) A three 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945674A (zh) 一种悬挂式交通系统
CN106945688A (zh) 跨座式单轨轨道的变轨装置、方法及轨道
WO2011140926A1 (zh) 左行制两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WO2016050194A1 (zh) 并联式递速运行轨道列车及其载运方法
CN102296505B (zh) 曲线式无匝道立交桥
CN205905684U (zh) 一种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
CN205804056U (zh) 一种对开道岔
WO2020042368A1 (zh) 钢轮胶轮共驱型转向架及其交通系统
JP6746240B2 (ja) 車輪機構および車輪機構が走行可能な鉄道システム
US20180065433A1 (en) Dual-mode, adjustable-span vehicles (dmasv) and a rail freeway system
CN103241246A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CN106696993A (zh) 跨座式单轨轨道的高架扇形轴移变轨装置、方法及轨道
CN204323511U (zh) 立交桥式公交车
WO2016172997A1 (zh) 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车辆
CN108382402B (zh) 一种智轨电车首末端充电站台系统构造
WO2012094792A1 (zh) 一种铁路系统
CN109131361A (zh) 一种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
CN112112019B (zh) 一种靠右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直行路网系统
CN202439691U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CN210262544U (zh) 一种点对点无人驾驶交通运输系统用转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