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893B - 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0893B
CN104870893B CN201480003580.8A CN201480003580A CN104870893B CN 104870893 B CN104870893 B CN 104870893B CN 201480003580 A CN201480003580 A CN 201480003580A CN 104870893 B CN104870893 B CN 104870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dampness
heater
room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35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0893A (zh
Inventor
藤田作
藤田一作
矢野博士
川谷光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70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0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8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003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using combustion of hydrogen with oxyg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GSUPERHEATING OF STEAM
    • F22G3/00Steam super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f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F22G3/006Steam superheaters with heating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具备:端隔板(60),将容器(10)的内部在轴方向(H)上进行分割,分隔成端室(62)与被加热蒸气所流入的蒸气室(20);及加热器(55),贯穿端隔板(60),且其一部分位于端室内,另一部分位于蒸气室内,并用加热用蒸气(S1)来加热流入到蒸气室内的被加热蒸气。加热器(55)上设置有蒸气排水管(58o),所述蒸气排水管将与被加热蒸气进行热交换的加热用蒸气的排水,经由端室(62)向容器(10)外排出。在所述容器(10)上设有喷嘴(63),所述喷嘴与供给比端室(62)的压力更高压的高压流体(S3)的高压流体供给源(T)连接,从端室(62)的下方贯穿到端室内,并将高压流体(S3)向端室内喷出。

Description

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从蒸气中分离湿气的同时进行加热而生成过热蒸气的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1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006110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援用于本申请。
背景技术
在发电设施中,有时将使用于高压蒸气涡轮的蒸气使用于低压蒸气涡轮。该情况下,若蒸气中存在湿气,则不仅导致低压蒸气涡轮的涡轮翼片被侵蚀,而且导致涡轮的热功效降低。于是,在该情况下,高压蒸气涡轮与低压蒸气涡轮之间设置有湿气分离加热器,该湿气分离加热器从高压蒸气涡轮所排出的蒸气中分离湿气的同时,通过加热蒸气而生成过热蒸气。
作为这种湿气分离加热器,例如有以下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湿气分离加热器。
该湿气分离加热器具备:筒状容器,沿水平的轴方向延伸,被加热蒸气流入其内部;隔板,将容器内部在轴方向上进行分割,分隔成端室与被加热蒸气所流入的蒸气室;及加热器,用加热用蒸气来加热流入到蒸气室内的被加热蒸气。加热器贯穿隔板,且其一部分位于蒸气室内,另一部分位于端室内。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979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湿气分离加热器中,通常,蒸气不会流入到端室内。然而,蒸气室内的若干蒸气从隔板与加热器之间的间隙流入端室内。流入到端室内的蒸气冷凝之后作为排水而滞留在端室内。若端室内的排水量增多,则位于端室内的加热器与排水接触,并且加热器被冷却,因此被加热蒸气的加热效率降低。因此排水滞留在端室内并不优选。
于是,可以考虑如下方法,即,另外设置内压为端室的压力以下的排水罐,从而将滞留在端室内的排水向排水罐内排出。然而,该方法中需要另外设置排水罐,导致设备成本增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增加、且能够减少滞留在湿气分离加热器的端室内的排水量的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有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湿气分离加热器具备:筒状容器,沿水平的轴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轴方向的两端被封闭,被加热蒸气流入其内部;端隔板,将所述容器内部在所述轴方向上进行分割,分隔成端室与所述被加热蒸气所流入的蒸气室;及加热器,贯穿所述端隔板,且其一部分位于所述端室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蒸气室内,并用加热用蒸气来加热流入到所述蒸气室内的所述被加热蒸气。所述加热器上设置有蒸气排水管,所述蒸气排水管将与所述被加热蒸气进行热交换的所述加热用蒸气以及/或所述加热用蒸气排水,经由所述端室向所述容器外排出。在所述容器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与供给比所述端室的压力更高压的高压流体的高压流体供给源连接,从所述端室的下方贯穿到所述端室内,并将所述高压流体向所述端室内喷出。
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中,即使排水滞留在端室的底部,所述排水也通过从端室的下方向端室内喷出的高压流体而被吹散。该被吹散的排水的一部分与加热器的蒸气排水管接触。在加热器的蒸气排水管内,有用于加热流入蒸气室的被加热蒸气的蒸气或加热用蒸气的排水在流动。因此该蒸气排水管的温度比滞留在端室底部的排水高。从而,与蒸气排水管接触的排水气化而成为蒸气。该蒸气的一部分例如从容器与端隔板之间的间隙流入蒸气室内。
从而,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中,即使排水滞留在端室底部,也能够使排水气化而使其排出到端室外。并且,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蒸气设施中,存在多个保持有比湿气分离加热器的端室内的压力更高的蒸气等高压流体的设备等。因此,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中,能够将蒸气设施内的器械等作为高压流体供给源而容易利用。另外,相比另外设置内压为端室的压力以下的排水罐以回收端室内的排水,更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可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高压流体,以使从所述喷嘴向所述端室内喷出的所述高压流体朝向所述蒸气排水管。
在加热器中,通过导热管的加热用蒸气及/或加热用蒸气的排水,暂时滞留在蒸气回收室之后,从蒸气排水管向外部排出。因此,在加热器的蒸气排水管内,有加热用蒸气的排水等以比蒸气回收室内的排水等的流速更高的流速流动。从而,在加热器中,与内部形成有蒸气回收室的发动机罩等的外壁上进行的内外流体的热交换率相比,在蒸气排水管中进行的内外流体的热交换率更高。
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中,通过引导部件,将从喷嘴向端室内喷出的高压气体主动地引导至加热器的蒸气排气管,由此提高滞留在端室底部的排水与蒸气排水管的接触率(接触概率)。其结果,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中,能够使滞留在端室底部的排水有效地气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述蒸气排水管也可以在所述端室内呈蜿蜒弯曲形状。
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中,蒸气排水管在端室内呈蜿蜒弯曲形状,且在端室内的管的长度比较长,因此被吹散的排水与所述蒸气排水管的接触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湿气分离加热设备具备:上述任一方式的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排水罐,其作为所述高压流体供给源,接收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所述蒸气室内的下部滞留的排水,及高压流体管路,连接所述排水罐的上部与所述喷嘴,并将所述排水罐内的蒸气作为所述高压流体而供给到所述喷嘴。
在设置有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情况下,与该设置相匹配地还设置接收来自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排水的排水罐。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设备中,将所述排水罐作为高压流体供给源而利用,因此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增加。
在此,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设备中,在所述高压流体管路也可以设置流量调节阀,该流量调节阀调节从所述排水罐内部经由所述喷嘴而被供给到所述端室内的所述蒸气的流量。
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设备中,能够调节从排水管内部经由喷嘴而被供给到端室内的蒸气的流量。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减少滞留在湿气分离加热器的端室内的排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湿气分离加热器的主要部分切开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湿气分离加热器的纵剖面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图2中的V-V线剖面图。
图6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湿气分离加热器的主要部分进行切开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排水罐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蒸气设施的系统图。
图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排水罐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详细说明。
“湿气分离加热设备的实施方式”
首先,利用图1~图8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构成蒸气设施的一部分。该蒸气设施具备:BWR(Boiling Water Reactor)型原子炉压力容器1;包覆原子炉压力容器1的原子炉容纳容器2;利用在原子炉压力容器1中产生的蒸气来驱动的高压蒸气涡轮3;从高压蒸气涡轮3所排出的蒸气分离出湿气的同时加热所述蒸气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4;利用来自湿气分离加热设备4的蒸气来驱动的低压蒸气涡轮5;利用高压蒸气涡轮3及低压蒸气涡轮5的驱动来发电的发电机6;使低压蒸气涡轮5所述排出的蒸气恢复成水的冷凝器7;及将冷凝器7内的水输送至原子炉压力容器1内的供给泵8。
湿气分离加热设备4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M,从高压蒸气涡轮3排出的蒸气分离出湿气的同时加热所述蒸气;及排水罐T,接收滞留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M内的排水。
如图1~图5所示,湿气分离加热器M具备:筒状容器10,被加热蒸气S进入其内部;及加热器55,加热进入到容器10内部的被加热蒸气S。另外,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剖面图。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剖面图。图5是图2中的V-V线剖面图。
容器10具有沿水平的轴方向H延伸的圆筒状躯体15,和堵塞躯体15的轴方向H的端部的盖子16。该容器10的内部通过端隔板60在轴方向H上被分割为端室62和蒸气室20。另外,以下,将呈水平方向且与轴方向H垂直的方向作为横宽方向W。
容器10上形成有:蒸气入口11,将被加热蒸气S接收到蒸气室20内部;多个蒸气出口12,送出在蒸气室20内被湿气分离及加热的过热蒸气HS;及多个蒸气排水排出口13,从蒸气室20的内部排出蒸气排水D。蒸气入口11在容器10的下部形成于轴方向H上的容器10的中央部。并且,多个蒸气排水排出口13在容器10的下部以蒸气入口11为基准而形成于轴方向H的两侧。多个蒸气出口12在容器10的上部沿轴方向H排列形成。另外,多个蒸气出口12中,一个蒸气出口12与蒸气入口11相同地形成于轴方向H上的容器10的中央部。
蒸气室20内形成有:蒸气接收室21,从蒸气入口11流入的被加热蒸气S进入其中;供给歧管室22(参照图4及图5),与蒸气接收室21连通且邻接于轴方向H上的蒸气接收室21的两侧;湿气分离室23(参照图4及图5),与供给歧管室22连通且邻接于供给歧管室22的下侧;加热室24,与湿气分离室23连通且容纳有加热器55;蒸气排水回收室25(参照图4及图5),与湿气分离室23连通且邻接于该湿气分离室23及加热室24的下侧;及蒸气回收歧管室26,与加热室24及蒸气出口12连通且邻接于蒸气接收室21、供给歧管室22及加热室24的上侧。
如图1及图2所示,蒸气回收歧管室26在轴方向H的大致整个蒸气室20上形成于蒸气室20内的上部。另一方面,蒸气接收室21在蒸气室20的轴方向H的中央部邻接形成于蒸气回收歧管室26的下侧。如图3及图6所示,该蒸气回收歧管室26与蒸气接收室21通过顶板30而被分隔。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供给歧管室22、湿气分离室23、加热室24及蒸气排水回收室25均邻接于轴方向H上的蒸气接收室21的两侧。如图2及图5所示,在轴方向H上从蒸气接收室21偏移的位置,加热器24形成于横宽方向W的中央。另外,在横宽方向W上的加热室24的两侧形成有供给歧管室22,在横宽方向W上的加热室24的两侧、且在供给歧管室22的下侧形成有湿气分离室23。在蒸气接收室21、加热室24及供给歧管室22的上侧形成有蒸气回收歧管室26。并且,在轴方向H上从蒸气接收室21偏移的位置、且在加热室24及湿气分离室23的下侧形成有蒸气排水回收室25。
在轴方向H上与蒸气接收室21邻接的供给歧管室22、湿气分离室23、加热室24及蒸气排水回收室25中,如图1~图3及图6所示,湿气分离室23、加热室24及蒸气排水回收室25与蒸气接收室21之间通过横隔板33而被分隔。另外,供给歧管室22与蒸气接收室21连通,因此其与蒸气接收室21之间并没有被横隔板33分隔而开口。
如图5及图6所示,供给歧管室22与邻接于该供给歧管室22的上侧的蒸气回收歧管室26之间通过倾斜板35而被分隔。该倾斜板35在横宽方向W上随着从容器10的中央部远离而逐渐朝上侧倾斜,离该中央部最远的端部接合于容器10的内面。
如图4及图5所示,湿气分离室23与邻接于该湿气分离室23的上侧的供给歧管室22之间通过分配板36而被分隔。该分配板36上形成有多个沿上下方向V贯穿且在横宽方向W上较长的狭缝37。蒸气排水回收室25与邻接于该蒸气排水回收室25的上侧的加热室24以及湿气分离室23之间,通过底板38而被分隔。加热室24与在横宽方向W上邻接于加热室24的两侧的供给歧管室22以及湿气分离室23之间,通过纵隔板43而被分隔。如图6所示,该纵隔板43的上端43u上,接合有将蒸气回收歧管室26与蒸气接收室21之间进行分隔的顶板30的轴方向H的端缘。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在该纵隔板43的上端43u上,接合有将供给歧管室22与蒸气回收歧管室26之间进行分隔的倾斜板35的中央侧端部。并且,在该纵隔板43的上下方向V的中央部,接合有将湿气分离室23与供给歧管室22之间进行分隔的分配板36的中央侧端部。
图5所示的蒸气回收歧管室26、供给歧管室22、湿气分离室23、加热室24、蒸气排水回收室25中,轴方向H上的与蒸气接收室21相反一侧的端部,如图1及图2所示均被端隔板60堵塞。因此对供给歧管室22与蒸气回收歧管室26进行分隔的倾斜板35、配置于湿气分离室23与供给歧管室22之间的分配板36、对供给歧管室22及湿气分离室23与加热室24进行分隔的纵隔板43、及配设于加热室24及湿气分离室23与蒸气排水回收室25之间的底板38的轴方向H的端部均接合于端隔板60。另外,如图7所示,在端隔板60的上端形成有空气抽出孔61,该空气抽出孔61用于连通蒸气回收歧管室26与端室62而抽出蒸气室20内的空气。
如图1~图3、图6所示,在蒸气接收室21内配置有挡板50,该挡板的与轴方向H垂直的剖面形状成U字形,相当于U字的弯曲部位的部分朝向下侧。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湿气分离室23内配置有雾滴分离器53。该雾滴分离器53在轴方向H上以等间距配置多个波形板(未图示),并且在波形板的各顶部设置有与被加热蒸气S的气流对置的挡板(未图示)。多个波形板的顶部以及底部均向上下方向V延伸。将湿气分离室23与蒸气排水回收室25之间进行分隔的底板38上,在相当于构成雾滴分离器53的多个波形板的下部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V贯穿的开口39。
如图1~图3所示,加热器55具有配置在容器10内的下方的第一加热器55A和配置在容器10内的上方的第二加热器55B。
第一加热器55A和第二加热器55B均具有:以U字管形成的导热管56;固定有导热管56的端部的管板57;包覆管板57中的与导热管56延伸的一侧相反侧的发动机罩58;将形成于管板57与发动机罩58内面的空间上下分隔的隔板59。作为U字管的导热管56中,弯曲侧的端部56a朝向容器10的轴方向H的中央部侧,导热管56的管端56b朝向容器10的轴方向H的端部侧。在由管板57与发动机罩58内面形成的空间,比隔板59更靠上侧的空间形成蒸气接收室59a,比隔板59更靠下侧的空间形成蒸气回收室59b。发动机罩58上连接有向蒸气接收室59a供给加热用蒸气的蒸气供给管58i,并且连接有将蒸气回收室59b内的加热用蒸气及/或加热用蒸气的排水向外部排出的蒸气排水管58o。
第一加热用蒸气S1从外部经由蒸气供给管58i及蒸气接收室59a供给到第一加热器55A的导热管56。并且,第二加热用蒸气S2经由蒸气供给管58i及蒸气接收室59a供给到第二加热器55B的导热管56。
另外,第一加热用蒸气S1为温度比从高压蒸气涡轮3(参照图8)流入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蒸气接收室21中的被加热蒸气S的温度高的蒸气。并且,第二加热用蒸气S2为温度比第一加热用蒸气S1的温度高的蒸气。
第一加热器55A的发动机罩58配置于端室62内,第一加热器55A的导热管56贯穿端隔板60而位于加热室24内。并且,第二加热器55B的发动机罩58配置在容器10的外部,第二加热器55B的导热管56贯穿容器10的盖子16及端隔板60而位于端室62内及加热室24内。如图6所示,第一加热器55A及第二加热器55B中的导热管56的弯曲侧端部56a沿轴方向H贯穿横隔板33,与该横隔板33及顶板30的轴方向H的端部相比,位于更靠近容器10的轴方向H上的中央部侧的位置,并且被围板44包覆。
如图1及图7所示,容器10的盖子16上设置有喷嘴63,该喷嘴63从盖子16的下方贯穿到端室62内,将喷吹用蒸气S3向端室62内喷出。
如图7所示,在排水罐T的上部,形成有接收滞留在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蒸气排水回收室25内的蒸气排水D的排水接收口71、以及排出内部蒸气的蒸气排出口72。并且,在该排水罐T的下部形成有排出内部排水D的排水排出口73。
排水罐T的蒸气排出口72和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喷嘴63通过喷吹用蒸气管路(高压流体管路)75而被连接,以便将滞留在排水罐T内的上部的蒸气作为喷吹用蒸气S3而供给至端室62内。该喷吹用蒸气管路75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76,该流量调节阀76调节通过所述喷吹用蒸气管路75的喷吹用蒸气S3的流量。
接着,对以上说明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4的蒸气以及排水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图1~图3及图6所示,若使用于高压蒸气涡轮3(参照图8)的被加热蒸气S从蒸气入口11向蒸气接收室21内流入,则该被加热蒸气S用挡板50来缓解向蒸气接收室21内流入时的冲击,同时被引导至上方且横宽方向W的两侧之后,流入供给歧管室22内。
如图4及图5所示,流入供给歧管室22内的被加热蒸气S,经由分配板36的狭缝37而流入到湿气分离室23内。在湿气分离室23内,由于被加热蒸气S与构成雾滴分离器53的多个波形板及挡板等接触,因此该被加热蒸气S中的湿气被捕获到多个波形及挡板,并向下方流下,从底板38的开口39流入蒸气排水回收室25内。流入到蒸气排水回收室25的湿气即蒸气排水D,与一部分被加热蒸气S一同从蒸气排水排出口13流出,流入排水罐T内。
另一方面,通过雾滴分离器53的被加热蒸气S流入加热室24内,在该加热室24内朝上方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加热器55A及第二加热器55B而被加热,成为过热蒸气HS。该过热蒸气HS从加热室24流入至蒸气回收歧管室26之后,从蒸气出口12向外部流出。从该湿气分离加热器M流出的过热蒸气HS被输送至低压蒸气涡轮5(参照图8)。
如图7所示,流入到排水罐T内的蒸气排水D以及一部分被加热蒸气S分成气相和液相而暂时滞留在排水罐T内。该排水罐T内的压力P4与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排水回收室或加热室内的压力P1、P2几乎相同。另一方面,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端室62内的压力P3低于蒸气排水回收室25或加热室24内的压力P1、P2,因此也比排水罐T内的压力P4低。由此,滞留在排水罐T内的上部的气相流体(高压流体),即喷吹用蒸气S3经由形成于该排水罐T的上部的蒸气排出口72、喷吹用蒸气管路(高压流体管路)75、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喷嘴63,从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端室62的下方向端室62内喷出。
然而,端室62在未设有喷嘴63的情况下不构成蒸气流过的路径的一部分,因此,通常,蒸气不会流入该端室62中。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加热室24的压力P1、P2高于端室62的压力P3,因此,加热室24内的被加热蒸气S从端隔板60与第一加热器55A及第二加热器55B的导热管56之间的间隙流入。尤其,加热室24内的被加热蒸气S从端隔板60与第一加热器55A的导热管56之间的间隙流入。这是因为第一加热器55A位于第二加热器55B的上游侧,因此,就被加热蒸气S而言,第一加热器55A的导热管56周围的被加热蒸气S的压力P1比第二加热器55B的导热管56周围的被加热蒸气的压力P2稍微高。
从加热室24流入到端室62内的蒸气冷凝,并作为排水而滞留在端室62内。若端室62内的排水量增多,且端室62内的排水水平变高,则位于端室62内的第一加热器55A的发动机罩58的上部或蒸气供给管58i与排水接触。其结果,在第一加热器55A的蒸气供给管58i或蒸气接收室59a内流动的第一加热用蒸气S1被冷却,被加热蒸气S的加热效率降低。
因此,排水滞留于端室62内并不优选。
本实施方式中,若喷吹用蒸气管路75中的流量调节阀76开启,则排水罐T内的蒸气作为喷吹用蒸气S3向端室62内喷出,因此端室62内的压力升高,从端隔板60与第一加热器55A、第二加热器55B的导热管56之间的间隙流入到端室62内的加热室24内的被加热蒸气S的量减少。
并且,假设,排水滞留在端室62的底部,但所述排水通过从端室62的下方向端室62内喷出的喷吹用蒸气S3而被吹散,被吹散的排水的一部分与第一加热器55A的发动机罩58的下表面或蒸气排水管58o接触。然而,如图1及图7所示,蒸气排水管58o在端室62内呈蜿蜒弯曲形状、且端室62内的管的长度比较长,因此被吹散的排水与所述蒸气排水管58o的接触率提高。在该第一加热器55A的发动机罩58内或蒸气排水管58o内,供给到第一加热器55A的导热管56的高温的第一加热器用蒸气S1或者第一加热用蒸气的排水在流动,因此第一加热器55A的发动机罩58的下表面或蒸气排水管58o的温度比滞留在端室62的底部的排水高。因此,与第一加热器55A的发动机罩58的下表面或蒸气排水管58o接触的排水气化而成为蒸气。该蒸气的一部分,例如从端隔板60与第二加热器55B的导热管56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加热室24内,而另一部分从端隔板60的空气抽出孔61流入到压力比加热器24更低的蒸气回收歧管26内。
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排水滞留在端室62的底部,也能够使排水气化而向端室62外流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滞留在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端室62内的排水的量。然而,在设置有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情况下,将与该设置相匹配地设置的排水罐T作为使滞留在端室62内的排水吹散的高压流体的供给源,因此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增加。
另外,喷吹用蒸气管路75中的流量调节阀76可以始终开启,也可以定期地暂时开启。
“湿气分离加热器的变形例”
其次,利用图9来说明以上已说明的湿气分离加热器的变形例。
本变形例的湿气分离加热器M中设置有引导部件65,所述引导部件将从喷嘴63向端室62内喷出的喷吹用蒸气S3主动地引导至第一加热器55A的蒸气排水管58o。
如上所述,当不存在引导部件65的情况下,滞留在端室62的底部的排水,通过从喷嘴63向端室62内喷出的喷吹用蒸气S3,与第一加热器55A的发动机罩58的下表面或蒸气排水管58o接触。在第一加热器55A的发动机罩58内的蒸气回收室59b中,暂时滞留有供给到第一加热器55A的导热管56的第一加热用蒸气S1及/或第一加热器用蒸气的排水。另一方面,在该第一加热器55A的蒸气排水管58o内,有第一加热用蒸气S1及/或第一加热用蒸气的排水以比蒸气回收室59b内的排水的流速更高的流速在流动。从而,相比发动机罩58内外的流体的热交换率,蒸气排水管58o内外的流体的热交换率更高。
于是,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引导部件65,将从喷嘴63向端室62内喷出的喷吹用蒸气S3主动地引导至第一加热器55A的蒸气排水管58o,从而提高滞留在端室62的底部的排水与蒸气排水管58o的接触率。其结果,在本变形例中,能够使滞留在端室62的底部的排水有效地气化。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将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排水罐T作为高压流体供给源,并将该排水罐T内的喷吹用蒸气S3作为高压流体向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端室62喷出,但也可以将来自蒸气设施中的其它高压流体供给源的蒸气作为高压流体,向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端室62喷出。即使如此构成,在蒸气设施中也存在多个保持有压力比湿气分离加热器M的端室62内部高的蒸气的设备等,因此与另外设置内压为端室62的压力以下的排水罐相比,更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增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该湿气分离加热器及湿气分离加热设备,能够抑制设备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减少滞留在湿气分离加热器的端室内的排水的量。
符号说明
3-高压蒸气涡轮,4-湿气分离加热设备,5-低压蒸气涡轮,10-容器,11-蒸气入口,12-蒸气出口,15-躯体,16-盖子,20-蒸气室,21-蒸气接收室,22-供给歧管室,23-湿气分离室,24-加热室,25-蒸气排水回收室,26-蒸气回收歧管室,30-顶板,33-横隔板,35-倾斜板,36-分配板,38-底板,43-纵隔板,44-围板,50-挡板,53-雾滴分离器,55-加热器,55A-第一加热器,55B-第二加热器,56-导热管,58-发动机罩,58i-蒸气供给管,58o-蒸气排水管,59-隔板,59a-蒸气接收室,59b-蒸气回收室,60-端隔板(或隔板),61-空气抽出孔,62-端室,63-喷嘴,65-引导部件,75-喷吹用蒸气管路(高压流体管路),76-流量调节阀,M-湿气分离加热器,T-排水罐(高压流体供给源),S-被加热蒸气,HS-过热蒸气,S1-第一加热用蒸气,S2-第二加热用蒸气,S3-喷吹用蒸气(高压流体)。

Claims (5)

1.一种湿气分离加热器,其中,具备:
筒状容器,沿水平的轴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轴方向的两端被封闭,被加热蒸气流入其内部;
端隔板,将所述容器内部在所述轴方向上进行分割,分隔成端室与所述被加热蒸气所流入的蒸气室;及
加热器,贯穿所述端隔板,且其一部分位于所述端室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蒸气室内,并用加热用蒸气来加热流入到所述蒸气室内的所述被加热蒸气,
所述加热器上设置有蒸气排水管,所述蒸气排水管将与所述被加热蒸气进行热交换的所述加热用蒸气以及/或所述加热用蒸气排水,经由所述端室向所述容器外排出,
在所述容器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与供给比所述端室的压力更高压的高压气相流体的高压气相流体供给源连接,从所述端室的下方贯穿到所述端室内,并将所述高压气相流体向所述端室内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气分离加热器,其中,
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高压气相流体,以使从所述喷嘴向所述端室内喷出的所述高压气相流体朝向所述蒸气排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气分离加热器,其中,
所述蒸气排水管在所述端室内呈蜿蜒弯曲形状。
4.一种湿气分离加热设备,其中,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湿气分离加热器;
排水罐,其作为所述高压气相流体供给源,接收在所述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所述蒸气室内的下部滞留的排水,及
高压流体管路,连接所述排水罐的上部与所述喷嘴,并将所述排水罐内的蒸气作为所述高压气相流体而供给到所述喷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其中,
在所述高压流体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调节从所述排水罐内部经由所述喷嘴而被供给到所述端室内的所述蒸气的流量。
CN201480003580.8A 2013-01-17 2014-01-07 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0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6110A JP5984687B2 (ja) 2013-01-17 2013-01-17 湿分分離加熱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湿分分離加熱設備
JP2013-006110 2013-01-17
PCT/JP2014/050089 WO2014112408A1 (ja) 2013-01-17 2014-01-07 湿分分離加熱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湿分分離加熱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893A CN104870893A (zh) 2015-08-26
CN104870893B true CN104870893B (zh) 2016-11-02

Family

ID=5120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358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0893B (zh) 2013-01-17 2014-01-07 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47385B1 (zh)
JP (1) JP5984687B2 (zh)
CN (1) CN104870893B (zh)
WO (1) WO20141124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1852B2 (ja) * 2015-09-02 2019-09-25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湿分分離器及び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JP6574695B2 (ja) * 2015-10-30 2019-09-11 トクデン株式会社 過熱水蒸気生成装置
JP6452600B2 (ja) * 2015-12-24 2019-01-16 トクデン株式会社 過熱水蒸気生成装置
JP6963492B2 (ja) * 2017-12-21 2021-11-10 三菱パワー株式会社 湿分分離設備、発電プラント、及び蒸気タービンの運転方法
US10794225B2 (en) * 2018-03-16 2020-10-06 Uop Llc Turbine with supersonic separation
JP7144265B2 (ja) 2018-10-02 2022-09-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湿分分離器、及び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6802A (en) * 1978-03-27 1980-06-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isture separator reheater with thermodynamically enhanced means for substantially eliminating condensate subcooling
JPS6287704A (ja) * 1985-10-11 1987-04-22 株式会社東芝 湿分分離再熱装置
JPH08285214A (ja) * 1995-02-16 1996-11-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湿分分離加熱器
JP2002122303A (ja) * 2000-10-17 2002-04-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湿分分離加熱器
CN101375021A (zh) * 2006-01-31 2009-02-25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湿分分离加热器
CN101779005A (zh) * 2007-09-07 2010-07-1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湿气分离再热器
CN201652320U (zh) * 2010-04-26 2010-11-24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蒸汽脱湿微过热器
CN201935166U (zh) * 2010-12-15 2011-08-17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大型核电倒置式高压给水加热器上级疏水入口装置
CN102288015A (zh) * 2011-07-26 2011-12-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常压低温喷雾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4054A (en) * 1986-04-02 1987-12-22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oisture trap for a moisture separator reheater
JPH0711299Y2 (ja) 1987-06-12 1995-03-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湿分分離加熱器
JP2003090516A (ja) * 2001-09-18 2003-03-28 Babcock Hitachi Kk ガスバーナユニットとその運用方法
WO2008026325A1 (fr) * 2006-08-28 2008-03-0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éparateur d'humidité
JP2008145087A (ja) * 2006-12-13 2008-06-26 Babcock Hitachi Kk ガスバーナ
JP2008175072A (ja) * 2007-01-16 2008-07-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湿分分離加熱器のドレン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6802A (en) * 1978-03-27 1980-06-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isture separator reheater with thermodynamically enhanced means for substantially eliminating condensate subcooling
JPS6287704A (ja) * 1985-10-11 1987-04-22 株式会社東芝 湿分分離再熱装置
JPH08285214A (ja) * 1995-02-16 1996-11-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湿分分離加熱器
JP2002122303A (ja) * 2000-10-17 2002-04-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湿分分離加熱器
CN101375021A (zh) * 2006-01-31 2009-02-25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湿分分离加热器
CN101779005A (zh) * 2007-09-07 2010-07-1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湿气分离再热器
CN201652320U (zh) * 2010-04-26 2010-11-24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蒸汽脱湿微过热器
CN201935166U (zh) * 2010-12-15 2011-08-17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大型核电倒置式高压给水加热器上级疏水入口装置
CN102288015A (zh) * 2011-07-26 2011-12-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常压低温喷雾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7385B1 (en) 2017-10-18
JP5984687B2 (ja) 2016-09-06
EP2947385A4 (en) 2016-11-16
EP2947385A1 (en) 2015-11-25
JP2014137188A (ja) 2014-07-28
CN104870893A (zh) 2015-08-26
WO2014112408A1 (ja) 2014-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0893B (zh) 湿气分离加热器以及具备湿气分离加热器的湿气分离加热设备
WO2015124828A1 (en) Evaporator
IT8019970A1 (it) Impianto condensatore di vapore pluristadio del tipo a contatto diretto
CN101495805B (zh) 水分分离器
CN106474773B (zh) 脱气器
CN106989607B (zh) 一种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及深度净化系统
CN101627276B (zh) 冷凝器
CN210688169U (zh) 一种蒸汽发生设备
RU2365815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конденсации отработавшего пара паровой турбины и деаэрации конденсата
RU2661121C2 (ru) Кожухотруб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куперации тепла из горячего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потока
CN210373372U (zh) 一种快速蒸发导向式纯蒸汽发生器
CN111373123B (zh) 湿气分离设备、发电设备以及蒸汽涡轮的运行方法
RU2400432C1 (ru) Деаэрацио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RU9016U1 (ru) Тепл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JP5388799B2 (ja) 多段フラッシュ式造水装置
CN106215442A (zh) 一种双氧水提浓装置降膜蒸发器环形蒸汽分布器
CN107923611B (zh) 湿分分离器及蒸汽涡轮设备
CN213362420U (zh) 一种蒸汽进气装置及锅炉组件
CN212619481U (zh) 一种带热回收的多壳程管壳式冷凝器
CN220471591U (zh) 一体式蒸汽发生器
JP2019113256A (ja) 熱交換器
RU2514560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денсации отработавшего пара турбины
CN217358117U (zh) 一种旋风式脱水冷凝器
MX2010010928A (es) Procedimiento para la separacion de condensado de procedimiento en conversion de vapor.
CN209438072U (zh) 一种加热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7